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鉴定研究

合集下载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分析与应用研究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分析与应用研究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科学与信息化2023年10月下 157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分析与应用研究张林炜安徽龙图司法鉴定中心 安徽 合肥 230022 摘 要 交通事故发生后,为了防止受伤人员伤情因现场勘察等工作而加重,需要尽快救治伤者,为了能够尽快收集相关证据和对双方的责任认定,需要运用可靠的技术手段来对交通事故进行鉴定分析,而要想使鉴定分析结果能够被更好地运用,还要对鉴定分析方法进行应用性研究。

本文是利用常见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通过现代化的研究理论,结合科学研究的方法,深入地对交通碰撞事故中,常见的碰撞事故情况进行车速鉴定的研究。

关键词 交通事故;现场勘察;车速鉴定Vehicle Speed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s Zhang Lin-weiAnhui Longtu Judicial Appraisal Center, Hefei 230022, Anhui Province, ChinaAbstract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traffic accident,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injured person’s injury aggravation due to on-site investigation and other work, it is necessary to treat the injured person as soon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collect relevant evidence and determine the responsibility of both parties as soon as possible, it is necessary to use reliable technical means to identify and analyze the traffic accident. For a better use of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result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u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 road traffic accidents, through modern research theor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conducts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vehicle speed identification in common collision accidents.Key words traffic accidents; site survey; vehicle speed identification引言汽车为人们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出行体验,同时也带给我们无法有效杜绝的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车速鉴定方法是怎样的

交通事故车速鉴定方法是怎样的

交通事故车速鉴定⽅法是怎样的很多交通事故⼀般都是因为车速过快导致的,在发⽣交通事故以后都应该去进⾏交通事故车速鉴定,如果检测出超速就会导致可能会认定超速车辆有主要责任的情况,那么交通事故车速鉴定⽅法是怎样的?接下来由店铺的⼩编为⼤家整理了⼀些关于这⽅⾯的知识,欢迎⼤家阅读!交通事故车速鉴定⽅法是怎样的交通事故车速鉴定⽅法⼀般是通过路⼝的监控来进⾏测算或者是根据地上的刹车痕迹进⾏计算出交通事故的时候的⾏车速度。

道路安全法中车辆的⾏驶速度规定1、没有道路中⼼线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时30公⾥,公路为每⼩时40公⾥;2、同⽅向只有1条机动车道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时50公⾥,公路为每⼩时70公⾥。

3、机动车⾏驶中遇有下列情形之⼀的,最⾼⾏驶速度不得超过每⼩时30公⾥,其中拖拉机、电瓶车、轮式专⽤机械车不得超过每⼩时15公⾥:(1)、进出⾮机动车道,通过铁路道⼝、急弯路、窄路、窄桥时;(2)、掉头、转弯、下陡坡时;(3)、遇雾、⾬、雪、沙尘、冰雹,能见度在50⽶以内时;(4)、在冰雪、泥泞的道路上⾏驶时;(5)、牵引发⽣故障的机动车时。

4、⾼速公路限速标志标明的最⾼时速不得超过⼀百⼆⼗公⾥。

⾼速公路应当标明车道的⾏驶速度,最⾼车速不得超过每⼩时120公⾥,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时60公⾥。

5、在⾼速公路上⾏驶的⼩型载客汽车最⾼车速不得超过每⼩时120公⾥,其他机动车不得超过每⼩时100公⾥,摩托车不得超过每⼩时80公⾥。

6、同⽅向有2条车道的,左侧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时100公⾥;同⽅向有3条以上车道的,最左侧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时110公⾥,中间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时90公⾥。

道路限速标志标明的车速与上述车道⾏驶车速的规定不⼀致的,按照道路限速标志标明的车速⾏驶。

机动车上道路⾏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同⽅向划有⼆条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城市道路最⾼时速为70公⾥,封闭的机动车专⽤道路和公路最⾼时速为80公⾥。

浅析交通事故中车速鉴定方法研究

浅析交通事故中车速鉴定方法研究

浅析交通事故中车速鉴定方法研究作者:黄平伟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1期摘要:肇事车辆的车速鉴定是确定交通事故的性质、分析发生事故原因的重要证据,又是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

根据牛顿运动学原理、车辆的结构、运动特性所进行的事故分析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具有计算过程简单、计算量小等优点,但无法对整个事故的过程进行模拟再现。

为了适应《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在事故分析车速鉴定计算中引入新的计算模型和理论,对事故分析计算进行研究、分析,使得事故分析结果更加客观、真实地还原事故过程。

关键词:交通事故;车速;痕迹;鉴定引言:在行驶的过程中保持着安全的行驶速度是每一个驾驶员所必须遵守的义务,也是为了保护道路上所有人安全所必须承担的义务。

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它的实施条例都在不同的路段规定了不同的行驶速度,并且在道路上也设了路标提醒驾驶员。

在交通事故处理以及责任方认定的过程中,超速或者低速的违法行为在一定的情况下会当成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并以此作为当事人承担交通事故责任的依据。

本文将从介绍交通事故的车速鉴定的方法及依据,车速鉴定的计算分析思路这几个部分来阐述。

一、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四种方法(一)使用现场痕迹分析计算车速在传统的事故分析方法中,使用现场痕迹来分析车辆的运动是一种相对准确、客观的方法。

依据痕迹的不同,这种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据车辆的车轮痕迹分析车速的方法,另一种是根据车辆滑倒后在路面留下的痕迹分析车速的方法。

1.按照制動拖印分析计算车速众所周知,不具备ABS的车辆在制动时,制动强度达到一定程度,车轮会抱死,此时车轮会在路面上留下制动拖印。

在事故分析中,可以使用车辆在路面上留下的制动拖印分析车辆在采取制动措施前的行驶车速。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可以推得根据车辆制动拖印长度分析车辆行驶车速的公式:①V= ×g×μ×t+其中:V为车辆采取紧急制动时的行驶车速;μ为车辆制动时路面摩擦系数;L为车辆制动拖印的长度;t为制动器反应协调时间;g为重力加速度。

交通事故中的车速鉴定方法

交通事故中的车速鉴定方法

肇事车辆的车速鉴定可以通过事故现场的轮胎印迹利用刹车印公式或侧滑的临界速度公式计算,如果有碰撞散落物则可以通过抛体公式计算车速;对于迎面碰撞或追尾碰撞可以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并结合有效碰撞速度的概念进行计算。

然则在有些案例中,事故现场没有留下任何轮胎印迹,不能利用刹车印公式进行车速计算;散落物等证据由于抛出距离不明确,也无法利用抛体公式计算车速。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事故现场的监控视频进行车速鉴定。

在视频图像中,利用交通事故现场相关参考物的间距,单位时间视频图像的帧速率,起点和终点间单帧图像的数量,可计算出肇事车辆在参考区间的平均速度。

利用参照物计算车速在监控视频中选取易于测量距离的两个参照物,如可以选取道路中心的白色分隔线的两个端点,实地测量两个参照物的距离,设该距离为△l,然后在被鉴定车辆车身上选取某一特征点,设特征点通过△l所需的时间间隔为△t,则可利用位移量△l比上时间间隔△t计算出平均速度v。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利用播放器逐帧检查监控视频,确定单位时间( 1秒钟)内图像的帧数,计算相邻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设该时间间隔为△t′。

根据监控视频中车辆的行驶路径,在监控视频中选取易于测量距离的两个参照物,如道路中心的分色分隔线的两个端点,人行横道边缘或混凝土路面的伸缩缝。

根据监控视频中车辆的行驶路径及参照物的位置,确定车身某一部位为特征点,如选取车头前缘或车尾。

逐帧播放监控视频,令特征点通过第一个参照物(如道路中心分隔线前端)对应第1帧,通过第二个参照物(如道路中心分隔线末端)对应第N帧。

根据车辆行驶方向,测量两个参照物的距离△l。

则可根据力学中的平均速度公式计算车辆的速度:(1)利用特征点计算车速如果监控视频中无法确定参照物,或不能确定参照物与特征点的重合图像时,则可选取车身上两个部位为特征点(如车头前缘和车尾),令其距离为△l2,两个特征点通过现场中某一点的时间间隔为△t2,则可利用位移量△l2比上时间间隔△t2计算出平均速度 。

交通事故的车速鉴定与参数研究

交通事故的车速鉴定与参数研究

交通事故的车速鉴定与参数研究交通事故是指道路上发生的车辆碰撞或其他意外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对于交通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车速的鉴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方法与参数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交通事故车速鉴定方法1. 视觉鉴定法视觉鉴定法是通过对事故现场的环境和痕迹进行观察和比对,来判断车辆的速度。

在事故发生后,调查员可以通过分析碰撞痕迹、车辆的位置和损坏程度等信息,来推算事故发生时的车速。

同时,调查员还可以通过目击者的证言和事故现场的物证来进一步确认车速。

2. 制动轮胎痕迹法制动轮胎痕迹法是通过分析事故现场的制动轮胎痕迹来推断车辆的速度。

制动轮胎痕迹可以提供车辆在事故发生前的速度和制动情况等信息。

调查员可以通过测量制动痕迹的长度、形状和深度等参数,然后与制动试验数据进行比对,来确定车速。

3. 车辆留下的物理痕迹法车辆留下的物理痕迹法是通过分析事故现场的刮痕、碎片和磨损等物理痕迹,来推断车辆的速度。

调查员可以通过分析痕迹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信息,然后与实际测试数据进行比对,来估算车速。

二、交通事故车速鉴定参数研究1. 车辆质量车辆质量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车辆质量越大,其动量和惯性也越大,因此在碰撞中的速度会有较大的影响。

调查人员在车速鉴定时需要考虑车辆质量对碰撞结果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推算。

2. 制动性能车辆的制动性能也是车速鉴定中需要考虑的参数之一。

制动性能包括制动盘和制动片的摩擦系数、制动系统的响应时间等。

调查人员在车速鉴定时需要分析车辆的制动痕迹和制动距离等信息,以推断出车辆的刹车情况和速度。

3. 环境条件事故发生时的环境条件也会对车速鉴定产生影响。

比如,道路的湿滑程度、路面的倾斜度、风的强度等都会对车辆行驶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车速鉴定时,调查人员需要对事故现场的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总结:交通事故的车速鉴定是一个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过程。

调查员需要通过视觉鉴定法、轮胎痕迹法和物理痕迹法等方法,来推断车辆的速度。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方法探析与思考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方法探析与思考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方法探析与思考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递增,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也居高不下。

为科学有效地处理好每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分清事故责任,还原事故发生的真实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主要探讨了车速鉴定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对未来车速鉴定方式的期待。

关键词:交通事故;车速鉴定;数据采集;鉴定方法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主要包括肇事机动车行驶安全性鉴定、交通事故死亡人员的法医学鉴定和受伤人员的伤情鉴定、车速鉴定等。

车速鉴定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物体的运动学原理、动力学原理以及车辆动力学原理。

其中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以及动量矩守恒定律使用较多。

无论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过程多么复杂,动量守恒方法是一种相对“万能”的方法,但对碰撞前后方向角度参数依赖较大。

而能量守恒定理的应用,通常需要引入车辆的塑性变形能及在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这些数据的取得,需要相关车型及形态的碰撞(模拟)实验,因此,能量守恒定理在车速鉴定中相对使用较少。

车速鉴定首先要获得事故现场的各种基本数据,比如地面车辆轮胎摩擦痕迹、事故现场周边的监控资料、车辆上存储的相关行驶数据和路面摩擦系数等,再依据《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GB/T33195-2016),可计算出事故车辆碰撞时段的车速数据。

根据目前鉴定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获得鉴定车速的数据方法可归纳为四种:事故车辆现场碰撞痕迹、事故车辆行驶状态电子数据,事故车辆道路和车载监控视频、事故现场路况。

1基于事故现场车辆碰撞痕迹的车速鉴定方法发生交通事故时,根据动量守恒原理和车辆自身构造的特点,事故中的车辆相互碰撞及车辆与人体或其它物体发生碰撞,导致碰撞车辆的车身和内饰会产生各种形态的变化。

汽车车身构造和车身表面喷涂的漆色为汽车碰撞留下形变和摩擦痕迹提供充分条件。

碰撞过程中,事故车辆和被碰撞的人或其他物体都会留下碰撞接触痕迹,这些遗留在现场的各种痕迹,便为事故需要的车速鉴定和碰撞形态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鉴定方法的总结及探索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鉴定方法的总结及探索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鉴定方法的总结及探索作者:崔季升杜广玉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15期【摘; 要】在交通事故处理实践中,车辆速度是查证事实和认定责任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多年工作中大量案例,对事故车速的鉴定方法归纳、总结,并对特殊情况的两种车速计算方法进行探索、研究,阐述车速鉴定的过程。

【关键词】交通事故;车速鉴定引言交通事故车速鉴定是事故鉴定常见项目,其鉴定结果也是事故处理非常重要的依据,对分析事故形态、查清事故原因至关重要,是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

在所有相关鉴定中,车速鉴定较难,这是碰撞的复杂性决定的,即使将车辆抽象为质点,其运动往往也是三维的,如翻滚、跳跃、坠落等。

车辆运动虽说复杂,但其背后的支配规矩是清晰的,是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规律起作用。

实际工作中,要求在庞杂信息中筛选,找到真实、准确反应车速的信息,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反演,最大程度还原车辆的真实速度。

我国司法鉴定起步时间短,体系还不完善。

作者专职从事车辆鉴定十多年,积累大量经验,现以实际案例为基础,依据相关标准、对车速鉴定方法总结、归纳和探索。

1.车速鉴定方法归纳和总结交通事故鉴定体系正在成熟、完善,鉴定人业务水品也在进步。

已形成整套的常规鉴定方法,并以标准的形式规范从业者。

目前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依据的标准是,GBT33195-2016《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和GAT1133-2014《基于视频图像的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

前者给出了典型事故形态车速鉴定的要求,阐述了典型事故形态车速的鉴定方法,多数的碰撞形态均可在标准中查阅,比如不同车型的正面、侧面、追尾碰撞,和与行人、固定物碰撞的形态等均有明确计算方法,此处不再说明。

后者是影像方法计算车速的标准,该方法原理简单,即运用运动学中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关系,在有监控的现场或有行车记录仪的事故中采用该方法,标准中对各种情形均有具体说明,此处不再叙述。

要指出的是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上述两标准中的方法结合的情况。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实务探究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实务探究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实务探究鄂尔多斯市安通司法鉴定中心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10摘要: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是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类司法鉴定的重要鉴定项目之一,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车辆速度鉴定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车辆速度鉴定的各种方法;并针对各鉴定方法的特点,提出了鉴定的要点。

关键词:交通事故车辆;交通事故痕迹;车速鉴定;司法鉴定车辆速度是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随着经济的发展,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以及车辆速度鉴定技术的发展,车辆速度鉴定在交通事故案件处理中越来越重视,科学、准确、快速地分析车辆速度是办案人员、鉴定人员的共同目标。

车辆速度鉴定主要运用动力学、运动学、经验公式、模拟实验等方法,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痕迹和资料、视频图像、车辆行驶记录信息等,判断事故瞬间速度(如碰撞、倾覆或坠落等瞬间的速度),采取避险措施时的速度(如采取制动、转向等避险措施时的速度),在某段距离、时间或过程的平均行驶速度及速度变化状态等。

车辆速度鉴定涉及多学科,证据呈多样性,办案人员要熟悉速度鉴定方法,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证据材料,鉴定人员要通过多种途径相互验证、综合运用,确保鉴定科学准确。

一、车辆速度鉴定要求开展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的鉴定机构应具备相应的鉴定资质、设备和人员,鉴定人应具备相应的鉴定资质。

要求鉴定人应具备汽车理论、车辆动力学、交通事故分析等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又要具有较强的事故现场勘查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熟悉车辆速度鉴定(重建)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有关理论,掌握车辆的基本构造及运动特征;熟悉车辆速度鉴定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掌握基于事故形态、视频图像、汽车事件记录数据等速度鉴定方法;具备根据案情、事故形态,以及相关检测、检查结果和鉴定文书,对车辆行驶速度进行计算、分析和判断的能力等。

鉴定人应对事发过程进行分析,了解案情,充分收集相关检材,对委托方提供的相关检材进行分析,确定事故车辆的运动状态及轨迹,采取相适应的分析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鉴定研究 工作研究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鉴定研究李平飞1,刘文苹21 西华大学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成都 6100392 广东白云学院机电工程系,广州 510450摘 要:事故车辆的行驶速度鉴定是交通事故认定的重要依据,通过1起交通事故的车速鉴定,阐述了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一般过程,包括事故现场的勘察、车损情况等,并结合收集的信息和资料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车速计算。

结果表明,应通过认真分析事故过程来选择车速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交通事故;车速;鉴定车速鉴定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它不仅是分析事故的性质、确定发生事故原因的重要依据,同时又是对交通事故做出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

在交通事故的各类鉴定中,车速鉴定是最困难的。

车速鉴定要求依据现有的证据和线索,通过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再现事故的发生过程,再定量地计算出事故车辆在事故发生前的行驶车速。

目前,对各种事故形态的速度计算均有相应的经验公式或模拟计算软件,但怎样利用相应理论公式或模拟软件获得准确的结果,则需要根据具体的案例来考虑。

本文以车 人相撞事故的车辆行驶速度鉴定过程来说明车速鉴定的一般方法。

1 事故描述2007年7月某日(天气:晴),某轿车行驶至事故发生地(干水泥路面)时,该车左前部与1横过马路的行人相撞,事故造成行人死亡,轿车左前部灯具撞损,左前立柱有撞击痕迹。

2 鉴定所需信息的获取通过分析肇事现场照片及监控录像、查看询问笔录、审阅事故现场图等途径,获取事故现场、车损情况及车辆主要参数等信息。

同时,勘查事故现场,进一步确认事故现场的相关信息。

2 1 车 人第1碰撞点[1]汽车与行人接触瞬间,汽车所在的位置称为第1接触点,一般可以通过鞋的擦痕、鞋本身的位置、车辆轮胎的拖印或车辆的散落物来确定第1接触点的位置。

在本案中,该事故过程正好被附近的小区监控系统记录下来,因此在勘查现场时通过比对事故发生时的监控录像确定车人的碰撞位置。

但许多事故现场找不到相关物体来确认第1接触点,也没有明显的制动痕迹。

此时需要运用多种方法来反推求解确认第1接触点。

如,根据汽车的滑移距离先求解碰撞速度,再代入人体的抛距计算公式计算出人体抛距,即可确认第1接触点。

2 2 其它信息车 人碰撞位置确定后,其余数据根据现场图即可确定,如碰撞和停止时轿车的位置和方位,行人被撞出后的落地位置及最终停止位置等。

一般人体的落地位置可以根据血迹来确认。

收稿日期:2008-08-18作者简介:李平飞(1977 12 ),男,云南省建水县人,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汽车安全性。

E-mail:x hl pf@t 3 车速的计算为保证计算结果具有较小的误差,本案采用3种方法对事故车辆行驶速度进行计算,对比后确定最终的计算结果。

3 1 GA/T 643-2006推荐的计算方法[[23]]GA /T 643-2006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中,给出了车 人碰撞事故形态的近似计算推荐方法。

此方法主要依据是:因人体与车辆的质量相差较大,因此认为行人被撞出的速度与汽车的碰撞速度一致,而行人被撞出后落地滑行,因摩擦而减速,最后停止。

根据这一关系,通过行人的翻倒距离,推算事故车辆的碰撞速度。

v =2gh+x-h3 6式中:v 为汽车行驶速度(单位:km /h); 为行人的滑动附着系数,取0 8;X 为碰撞点与人体最后停止位置之间的距离(单位:m),取21m;h 为碰撞时中心高度(单位:m),取0 4m;3 6为单位换算产生的系数。

上式计算得事故发生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58km /h 。

3 2 根据视频录像的计算方法根据监控系统记录的事故过程画面,确定计算所需数据。

该监控录像帧率为25祯/s,取车身轮廓相对较清晰的连续8祯,计算轿车通过这8祯的平均速度。

轿车经过8祯所需的时间为8/25=0 32s,所经历的像素数为183 2;像素当量长度为4 865/(123 1)=0 0392-0 0399m /像素。

则,汽车事故发生时的行驶速度为8083km /h 。

3 3 计算机再现仿真[4]使用四川西华机动车司法鉴定所的 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系统 对本事故进行模拟计算与过程再现。

该软件应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建立碰撞车辆动力学模型、轮胎 地面力学模型、人体运动模型等,根据事故现场的碰撞位置、车辆停止位置及人体停止位置等参数,求解出碰撞前瞬间车辆的行驶速度。

车辆纵滑附着系数为0 750 80,车辆制动距离为2930m 。

计算结果表明,事故车辆在碰撞前瞬间的行驶速度约为7882km /h 。

事故过程3维再现如图1。

图1 事故过程3维再现4 计算结果的分析1)直接使用GA /T 643-2006推荐的公式根据行人的翻倒距离计算得到的结果明显小于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

主要原因在于本案中行人被撞出的速度方向与汽车的速度方向不相同,因此应根据动量守恒定理进一步计算。

2)第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精度相对较高,但此方法的计算精度受视频帧率、画面像素大小、画面清晰度的影响,同时受拍摄方向与被摄物体角度的影响。

3)第3种方法主要依据动力学理论,根据现场获取的信息分析并再现事故过程,计算过程简单,精度较高。

此方法的计算精度主要受车辆滑移距离、路面附着系数等因素影响,而这些数据一般可以通过仔细勘查现场获取准确的数据。

4)综上所述,根据后两种方法,取平均值,则事故发生时车辆的行驶速度为7983km /h 。

5 结论1)在勘查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时,应认真记录撒落物的分布、车辆和人体等停止位置及方位、路面留下的各种痕迹以及碰撞点等信息;2)进行事故车辆行驶速度的鉴定时,尽量充分地使用各种相关信息计算事故车辆速度,以保证最终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3)在使用GA /T 643-2006推荐的公式进行计算(下转第60页)安教育2004,3:46-48[23]李娟.中外警察教育培训模式比较研究[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14):22-26[24,25]李英才.中美警察教育培训体制比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2,2:107-110[26]加里 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7]刘才利.香港的警察训练及其启示[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2:101-103[28]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英国警察教育训练考察报告[J].公安教育,2006,(5):49[29]程胜军,彭知辉.芬兰警察教育的体制和特点[J].公安教育,2006,(5):46Study on oversea police training//Dai Liyan(T raning Center of Beijing T raffic Management Bureau of Beijing Public Secur ity Bureau,Beijing100015)Abst 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vestigation of police train 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It analyses the advanced techniques,methods and experiences developed in police training in the west.The potential use of t hese techniques,met hods and experiences in training Chinese police is elaborated.Key w ords:police;humane resource;traning;reference(上接第50页)时,首先应了解公式的使用条件,不能盲目套用所推荐的公式。

参考文献[1]丁同强.道路交通事故再现理论及方法研究.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5[2]林洋.实用汽车事故鉴定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3]GA/T643 2006.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4]巍朗,陈涛,余强.道路交通事故模拟再现的车辆动力学三维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3(3):88-92 Study on speed identification of vehicles in road traffic acci dent//Li Pingfei1,Liu Wenping2(1.School of Traffic and Automot ive,Xihua University,Chengdu610039;2 Electro -Mechanical Department,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 Guangzhou510450)Abst ract:The speed identification of vehicles causing t raffic accident is an import ant element for the accident cognizance. By analysis of a t raffic accident,t 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speed identification,including checking the locale and vehicles,collecting m at erials and inform at ion,and calcu lating the speed of vehicles.T 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n anal ysis of traffic accident course is a base of the speed identifica tion of vehicles.Key w ords:traffic accident;speed of vehicles;identificat ion200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 1亿元。

与2007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62005起,下降19%;死亡人数减少8165人,下降10%;受伤人数减少75523人,下降20%;直接经济损失减少1 9亿,下降15 8 %。

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290起,同比减少190起,下降12 9%;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250起,同比减少17起,下降6 4%;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29起,同比增加3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