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合集下载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作品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和精神风格,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为自考课程,主要涉及到了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与代表作品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下面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文学史的基本概念1.文学史的定义:文学史研究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包括文学作品的产生、流派的形成、作者的传世与影响等。

2.文学史的分类方法:按时间分期、按流派分类、按地域分区等。

二、古代文学的三纵三横1.三纵:时间纵,即古代文学历史沿袭的时间轴;主题纵,即古代文学作品所追求的主题内容;情感纵,即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体验。

三、古代文学的流派与代表作品1.古文流派代表作:《左传》、《国语》、《史记》2.诗歌流派代表作:《诗经》、《楚辞》、《陆机集》3.散文流派代表作:《庄子》、《文心雕龙》、《傅雷家书》4.戏剧流派代表作:《诸子百家戏》、《汉赋》、《元杂剧》5.文言小说流派代表作:《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6.白话小说流派代表作:《红岩》、《家》、《孽子》四、古代文学史的发展阶段1.原始阶段:包括《诗经》等早期文献的创作和保存。

2.古代文学的萌芽阶段:以《楚辞》和《古文观止》为代表,出现了大量的散文和乐府诗。

3.古代文学的兴盛阶段:以唐代为代表,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4.古代文学的衰退与复兴阶段:由于社会政治的变革和文化传统的断绝,古代文学走向了衰落,但在近现代出现了一些新的文学流派,如白话小说。

五、古代文学史的评价与思考1.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古代文学作品中存在着一些与现代价值观念不符的内容,这需要我们进行审视和思考。

3.古代文学的时代特点:古代文学作品以婉约、豪放、诗性等特点为主,反映出古代人们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

4.古代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古代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参考和借鉴对象。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一、先秦时期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来自不同国家的305篇诗歌,以叙述周朝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为主题。

2.楚辞:楚辞是先秦时期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表达了爱国之情和个人感情。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离骚》和《九章》。

3.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史书和编年体的文章。

二、汉代文学1.《汉乐府》:乐府是指汉代时期的各院的乐章,包括了歌谣、民歌、舞曲等多种形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2.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汉初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的作品《长门赋》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辞章之一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曹操集》: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观沧海》等被收录在《曹操集》中。

四、唐代文学1.《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收录了唐代各个时期的优秀诗歌。

2.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为特点,被誉为“诗史”。

五、宋代文学1.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诗歌形式,其风华绝代,以唯美、细腻、婉约的风格著称。

2.苏轼: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被誉为“文学宗师”。

六、元明清文学1.《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描写唐三藏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神话小说。

2.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四部长篇小说。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一部分知识点整理,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程非常复杂和庞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文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七章两汉辞赋第八章两汉诗歌第九章建安诗歌第十章正始诗歌第十一章两晋诗歌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的诗人们第十八章李白第十九章杜甫第二十章大历诗坛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的歌谣☆☆☆☆☆☆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的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3、或求雨,或祈年,是甲骨卜辞的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的心态和愿望。

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的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的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的存留。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知识点一神话释义神话的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话”了的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重点知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重点知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重点知识汇总
章节/主题重点知识上 Nhomakorabea歌谣- 古籍中的原始歌舞记载,如《吕氏春秋·古乐》中的“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歌谣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甲骨卜辞中表现了初民的心态和愿望,可视为原始古歌的风貌。- 原始歌谣的存留,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上古神话传说
《诗经》
-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分类: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收集方式:采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孔子删诗(司马迁提出)。- 流传:秦以前用于祭祀、宴享、外交辞令、教育;汉代四家诗(鲁、齐、韩、毛);东汉末年郑玄为毛诗作笺,毛诗独行于世。- 艺术特色: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节奏鲜明,音律谐洽,有天然音乐美感。- 内容: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恋爱的曲折和苦恼、夫妇间深挚情爱、弃妇诗、揭露宫闱丑行、描写繁重劳役、颂美统治者、对分配不平等现象的不满等。- 史诗篇章:《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叙述了周人之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歌颂先祖功勋,提出治国思想。
- 神话的基本特性:想象或幻想;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反映征服自然的愿望;产生于史前时代。- 神话类型:创世神话(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自然灾害神话(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特征:围绕人的生存;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题材源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文学史,可谓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瑰宝。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盘点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点知识点,让你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们要了解的是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诗经》、《楚辞》等诗歌作品,到后来的《史记》、《红楼梦》等小说,古代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不断发展壮大。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传颂不衰。

我们要学习的是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比如《诗经》中的《关雎》、《蒹葭》,描绘了古代的爱情故事;《楚辞》中的《离骚》、《九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史记》中的《陈涉世家》、《项羽本纪》,讲述了一个个英勇善战的故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风情。

我们要探讨的是古代文学的创作手法。

在古代文学中,有许多独特的创作手法,如对仗、排比、拟人等。

这些手法使得古代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很强的共鸣。

比如《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优美动听。

我们还要关注古代文学的评论家。

在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评论家,如司马迁、苏轼、辛弃疾等。

他们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评论和解读,使得这些作品得以流传后世,也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对古代历史的一次全面总结;苏轼的《东坡志林》,则是对当时社会风俗的一次生动描绘。

我们要了解的是古代文学的影响。

古代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古代文学作品都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古代文学也对现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现代作家都从古代文学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名词解释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2、赋、比、兴:赋:《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3、历史散文:古代的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的,他们记载国家在咸和君主的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观点,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

现在人看到的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4、《春秋》:本是周朝各国史书的通称,我们今天见到的《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书中按年代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四年的重大事件。

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后来被儒家当作经书。

《春秋》记事简略,不带有文学色彩,在记事的用语和行文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

5、《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

其思想倾向于儒家。

书中既尊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6、《左传》:《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着作,原名《左氏春秋》,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1.我国神话的特征答:一。

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二。

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三。

不论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四。

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变化和成型。

2.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答:一。

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

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从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总集《诗经》,一直到近现代的文学创作,从诗歌散文,到戏曲小说,无不得到古代神话的滋养。

第二章《诗经》 1.《诗经》的流传答:秦以前,除去祭祀、宴享时奏唱之外,还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常常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一是作为教育的课本。

秦火后,只因为它是乐歌,有幸在学者的记诵中得以保全。

汉传授《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汉代经学兴,为五经之一。

东汉末,郑玄为毛诗作笺,随郑学大昌,毛诗独行,余三家诗亡。

今日所见《诗经》即毛诗。

2.《诗经》中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答:1.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

2.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

3.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

4.称颂执政者的诗。

3。

《诗经》中情爱诗的内容: 答:1.歌咏美丽的爱情。

12.抒写婚姻生活。

3.反映某些相关社会问题。

4.《诗经》中重要的史诗有哪几篇,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答:《诗经》中重要的史诗有《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大雅》的五篇史诗叙述了自周人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其特色表现为: 1. 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打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打印

倾向的重大转变。

三、其他抒情小赋作家赵壹:《刺世嫉邪赋》激烈抨击时政,直抒愤激情感,毫不掩饰,在汉赋中实属罕见。

《穷鸟赋》祢衡:《鹦鹉赋》正言曲说,嘉宏悲哀浓度,通篇比喻象征,抒情深沉浓郁,艺术水平颇高。

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其辞赋代表作是《登楼赋》汉初骚体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汉大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扬雄《蜀都》《甘泉》《长扬》《河东》《校猎》其他司马相如《长门赋》西汉中后期骚体赋汉武帝《李夫人赋》刘歆《遂初赋》班婕妤《自悼赋》其他短赋东方朔《答客难》司马迁《悲士不遇赋》孔臧《杨柳赋》《蓼虫赋》王褒《洞箫赋》东汉骚体赋班彪《悲征赋》蔡邕《述行赋》冯衍《显志赋》大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第四章两汉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陶渊明的文学成就:(选)1、成就:①开拓了新的诗歌领域——田园诗;②创造了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开千古平淡之家”《饮酒》最能代表渊明冲淡之美的诗。

2、作品:①诗:平和冲淡——《饮酒》《归田园居》;金刚怒目——《咏荆轲》《读山海经》②文:《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③赋:《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不可追。

)《感志不遇赋》《闲情赋》第五章南北朝诗歌诗风时代风格代表个人风格综述南北朝诗歌元嘉诗坛刘宋情思带玄理山水诗萌发谢灵运清水芙蓉重艺术特质,个性化抒情形式技巧鲍照雕藻淫艳倾炫心魂永明体齐梁初中抒情,重娱乐永明体注重格律谢朓清新明丽宫体诗梁中陈末重声律,重辞采徐庾体雕饰绮艳北朝北地三才温子升,刑邵,魏收重政教,尚写实,崇朴野庾信南北诗风集大成民歌南朝鲜丽明快第一节元嘉诗坛自刘裕代晋(420),宋、齐、梁、陈四代史称南朝。

南朝诗歌承魏晋诗歌之风,沿着重艺术特质、重抒情以至重娱乐的方向发展,尤其重视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追求。

与此同时的北方政权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北朝直接继承汉诗之风,重政教、尚写实、崇朴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单选题1.1 以下作品包含在《九歌》中的有 a 《哀郢》 b 《河伯》 c 《抽思》 d 《怀沙》1.2《大雅》中的五篇史诗是反映哪代人的历史的 a 夏人 b 商人 c 周人 d 秦人1.3 《左传》写人主要表现在 a 性格化人物明显多于类型化人物 b 是史传文学人物塑造成熟的标志 c 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 d 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 1.4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 a 阴阳家大师 b 兵家大师 c 法家大师9 d 儒家大师1.5李益写得最多最好的诗为 a 边塞诗 b 山水诗 c 田园诗 d 唱和诗1.6下列作品中,属于王符《潜夫论》的是 a 《谏营昌陵疏》 b 《艺增篇》 c 《抑谶重赏疏》 d 《实贡篇》1.7东汉《北征赋》的作者是 a 赵壹 b 班固 c 张衡 d 班彪1.8杜牧诗歌中最受推崇的诗体是 a 五言古诗 b 七言律诗 c 五言绝句 d 七言绝句1.9下列作品中属于女诗人蔡琰创作的是 a 《娇女诗》 b 《艳歌行》 c 《悲愤诗》 d 《美女篇》1.10 汉书》不同于《史记》的体例特点是 a 取消“列传” b 保留“书”1.11《诗经》中的赋、比、兴与风、雅、颂原本合称 a 六艺 b 六能 c 六体 d 六诗1.12《小雅·十月之交》属于 a 婚恋诗 b 史诗 c 农事诗d 政治讽喻诗1.13《诗经》收录的诗歌的时限 a 夏商周 b 春秋至战国c 西周晚期至战国初期d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1.14汉代传授《诗经》的曾有四家,而后来独行于世的只有 a 鲁诗 b 齐诗 c 韩诗 d 毛诗1.15对于韩非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战国末燕国公子 b 韩非死于韩国狱中c 著有《五蠹》、《孤愤》d 与荀卿俱事李斯为师1.16以下表述符合《国语》一书是a 《国语》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b 《国语》以记事为主c 《国语》完整系统地叙述历史事件d 《国语》作者相传是左丘明 1.17谢灵运诗歌追求的是 a 清水芙蓉之美 b 典丽华赡之美 c 热烈明畅之美 d 刚健雄放之美1.18以下对《诗经》抒情性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的作品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叙事诗占多数。

b 《诗经》抒发情感的方式是较为含蓄的。

c 象征化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形成了《诗经》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d 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

1.19 《郑风·将仲子》属于《诗经》婚恋诗中的哪类诗a 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b 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c 描写夫妻间真挚情爱d 弃妇诗1.20韦应物后期诗歌的风格是 a 沉郁顿挫;.d 雄奇奔放1.21《庄子》中所谓“卮言”指的是 a 名人的话b 奇幻谲诡的故事c 心想笔随、变幻写意的语言d 奇幻飘逸的想象1.22“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句,体现着初民载歌载舞的情状,它出自 a 《吕氏春秋·古乐》 b 纬书《河图玉版》c 《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d 《周易》1.23“献诗”的说法产生于什么时间 a 先秦时期 b 西汉时期 c 明清时期 d 唐宋时期1.24 《离骚》创作时间为 a 顷襄王初年 b 楚怀王末期 c 顷襄王末期 d 楚怀王中期1.25陆机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是 a 《文赋》 b 《诗品》c 《典论·论文》d 《文心雕龙》1.26《周南·芣苢》的艺术表现特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以隐约飘缈的词语反复咏唱。

b 各章内容之间具有一定的跳跃性。

c 全诗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

d 情韵悠长,诗境哀婉。

1.27下列诗人中擅写游仙诗的是 a 徐干 b 温子升 c 郭璞 d 阮籍1.28杨雄写天子田猎的大赋代表作 a 《长杨赋》 b 《上林赋》 c 《河东赋》 d 《甘泉赋》1.29古代神话中的射日英雄是 a 禹 b 弈 c 盘古 d 女娲1.30汉乐府民歌着意于人物描写的作品是 a 《孤儿行》 b 《上邪》1.31祢衡《鹦鹉赋》的艺术表现特点是 a 直抒胸臆 b 借景抒情 c 比喻象征 d 铺排夸饰1.32 花间词的基本风格是 a 清新明朗 b 婉丽绮靡 c 自然清丽 d 清雅疏淡1.3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出自陶渊明的 a 《感士不遇赋》 b 《归去来兮辞》 c 《闲情赋》 d 《咏史述》1.34 以下特点属于楚辞这一文体是 a 以客观的咏物、铺排摹画为主 b 语句比较整齐c 缺少主观情感的抒发d 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 1.35《荀子》说理文的特点是 a 明切犀利,冷峻峭拔 b 通俗浅白,形象可感 c 创作赋和诗d 长于比喻,多用寓言 1.36嵇康的诗歌被评为 a 自然淡远 b 难以情测 c 文典以怨 d 过为峻切1.37以下对《逸周书》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是左丘明b 《逸周书》,本名《周书》c 《逸周书》的文字表现与《尚书》颇为相同d 今存71篇1.38《吴越春秋》中保留了一首原始歌谣风貌的《弹歌》,其歌词为a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匪寇,婚媾。

b 鹤鸣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c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d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1.39 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是 a 《遂初赋》 b 《洞萧赋》 c 《逐贫赋》 d 《自悼赋》1.40以下不属于自然灾害神话的是 a 女娲补天 b 黄帝战蚩尤 c 精卫填海 d 夸父逐日;.2.1李贺诗歌的特点包括 a 造语奇丽 b 描写鬼魂 c 诗风怪奇 d 意象真实e 主观色彩强烈2.2汉代传授《诗经》的有 a 鲁诗 b 齐诗 c 韩诗 d 郑诗 e 毛诗2.3神话具有哪些基本特性 a 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b 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c 神话经过了“幻想”的加工d 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e 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2.4《春秋》三传指的是 a 《公羊传》 b 《国语》 c 《穀梁传》 d 《左传》 e 《故训传》2.5以下是先秦散文繁荣原因的有a 春秋尤其是春秋末年以后,农业经济快速发展b 春秋以后,王朝日益衰微,周天子实际上已逐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力c 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d 王官贵族垄断文化的权力加强,“公学”纷纷兴起e 手工业、商业的发达2.6《诗经·大雅》中的五篇著名史诗包括 a 《生民》 b 《氓》 c 《皇矣》 d 《载芟》 e 《大明》2.7目前被认为是屈原作品的有 a 《离骚》 b 《天问》 c 《远游》 d 《招魂》 e 《渔父》2.8《庄子》寓言的特点包括 a 奇幻谲诡的想象 b 谐谑和讽刺的意味 c 整齐合韵的四言体 d 异彩纷呈的故事a 杂文b 赠序文c 祭文d 碑志e 传记2.10以下内容包含在《离骚》思想内容中的有 a “美政”理想b 求助神灵的奇幻理想c 深沉的爱国情感d 追求理想的坚韧品格e 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测验21.单选题1.1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a 《左传》b 《史记》c 《汉书》d 《战国策》1.2产生于战国中期的诸子散文是 a 《论语》 b 《老子》 c 《庄子》 d 《韩非子》1.3东汉以后,抒情小赋兴盛,以下不是其代表作的有 a 祢衡《鹦鹉赋》 b 张衡《归田赋》 c 蔡邕《述行赋》 d 赵壹《刺世疾邪赋》1.4标志枚乘开创大赋的典范作品是 a 《洞箫赋》 b 《长门赋》 c 《七发》 d 《子虚赋》1.5秦代散文作家可提及的只有一人,他是 a 嬴政 b 李斯 c 赵高 d 蒙恬1.6《春秋》的语言特点是 a 准确简明 b 佶屈聱牙 c 情韵并美 d 铺排纵恣1.8东汉前期散文的创作倾向是 a 情感浓重、文气纵横..;.b 平实沉稳、引经据典c 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d 抨击时弊、愤世嫉俗1.9谢朓诗歌意象创造的特点是 a 刚健有力 b 清新明丽 c 寒苦衰飒 d 平淡自然1.10下列词句属于李煜词的是a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b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d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1.11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是指《诗经》表现手法中的 a 赋 b 比 c 兴 d 颂1.12《古诗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一篇主要刻画什么内容a 相思令人憔悴b 人生无常感慨c 世态的炎凉d 岁月蹉跎的悲哀1.16建安作家王粲著名辞赋代表作 a 《登台赋》 b 《登楼赋》 c 《弹棋赋》 d 《校猎赋》1.17借陈皇后废贬之事,抒发自己的悲凉感受的作品是a 《长杨赋》b 《李夫人赋》c 《长门赋》d 《自悼赋》1.18指出秦刻石文在内容上多为“颂秦德”的是 a 贾谊《新书》 b 司马迁《史记》 c 董仲舒《春秋繁露》 d 刘勰《文心雕龙》1.22以王充、桓谭为代表的东汉前期散文的主要创作倾向是a 针对王朝的兴替翻覆发抒感慨b 针对东汉政治的腐败揭露抨击c 针对宦官、外戚专权的政治现实提出批评d 针对图谶虚妄的政治文化予以批驳 1.24苏李诗在历史上曾经指的是谁的诗 a 苏李b 李白和苏东坡c 苏轼和李商隐d 苏武和李陵1.26《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它们统称为a 《天子游猎赋》b 《羽猎赋》c 《校猎赋》d 《京都赋》1.28对《新序》、《说苑》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序》10卷,《说苑》20卷。

b 两部作品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

c 它们主要是继承了《战国策》的写人笔法。

d 它们对后来的文言小说,尤其是志人小说有不小的影响。

1.29汉乐府民歌在句式上突破《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形成了a 以长短句为主的句式b 以杂言为主的句式c 以杂言和五言为主的句式d 以五言诗为主的句式1.30《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哪部典籍 a 《玉台新咏》 b 《昭明文选》 c 《古诗源》 d 《汉书》1.31《上邪》是反映什么内容的作品 a 讥刺达官显贵 b 人生哲理 c 生活艰难困顿 d 爱情、婚姻1.32《世说新语》属于 a 公案小说 b 历史演义 c 志怪小说 d 志人小说1.33对司马相如的描述正确的一项a 相如同乡狗监杨得意趁机举荐,相如因得景帝召见。

b 司马相如与临邛富商卓王孙新寡女儿卓文君夜奔相如,以卖酒为生。

c 司马相如著有《子虚赋》、《上林赋》、《哀秦二世赋》、《大人赋》、《甘泉赋》、《蜀都赋》等。

d 司马相如,字子长,蜀郡成都人。

1.34作为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五言诗,班固的《咏史》诗是歌颂什么的 a 孝女缇萦的故事 b 昭君出塞的故事 c 孟姜女的故事 d 周处斩龙的故事1.35汉乐府民歌《东门行》的题材内容是 a 抒写兄弟冷漠相忘 b 倾诉生活艰难困顿 c 讥刺贵族浮夸奢侈 d 揭露战争惨无人道1.37汉代京都赋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是 a 扬雄《蜀都赋》..;.b 班固《两都赋》c 左思《三都赋》d 张衡《二京赋》1.38下面四篇作品中,司马迁抒写“发愤”著书强烈愿望的是a 《报任安书》b 《悲士不遇赋》c 《屈原贾生列传》d 《魏公子列传》1.39《史记》中以独白写心理最典型的例子是 a 《魏其武安侯列传》 b 《高祖本纪》 c 《李斯列传》 d 《太史公自序》1.40以下对汉赋这一文体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赋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非诗非文,而又具有诗、文的不少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