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优秀12篇)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优秀12篇)《口语交际》教学反思1目前在“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
这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失去基础进而导致发展缓慢”。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势在必行的。
而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是任重道远。
那么,如何培养呢?本学期的两节口语交际课让我感触颇深:案例1:口语交际《我会拼图》这节课的两个教学要求是1、说说你用纸片拼成了什么,是怎么拼成的。
2、评一评谁拼得好,谁说得好。
在备课时,我把第一个要求作为口语交际的重点,而对于第二个要求,我认为学生说不出来什么,只要找两个学生大概说一说就行了,最后还得教师去评一评。
上课时,我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指导着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多数学生能够把拼图的过程说出来。
看到教学目标已经达到,我心里很高兴。
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我提出了第二个要求,看着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心想找两个优生说一说就可以了。
我先提问了学习委员王岩,只听王岩说:“于明丘拼的小猪很可爱,他在介绍拼图方法的时候说了‘大小不一样的圆’,我觉得他说得特别好”。
听了王岩的评价,我心底的那根弦被拨动了,虽然他们的年龄还很小,虽然他们的话语还很稚嫩,虽然他们还谈不上阅历,但是,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
我马上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决定让学生畅所欲言,于是我的心弦一次又一次地被拨动“于佳慧拼的小猫多调皮呀!于佳慧在拼小猫的时候一定很用心。
”“是呀,我在用订书器订小猫的尾巴的时候都把手弄坏了。
”于佳慧赶忙回答。
“赵伟说得多清楚啊,现在我也会拼小猪了。
”“我觉得徐良瑞的小熊猫拼的最漂亮,他用大小不一样的圆来画小熊猫的头、身体、耳朵和脚,真聪明。
”……案例2:口语交际《该怎么办》,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小明每天帮王爷爷取牛奶。
王爷爷提出每天给小明一毛钱,小明不要。
让学生说说小明该怎么办。
在备课时,我围绕着小明不要钱预设了几个推辞的办法。
上课时,王博说:“我会先把钱收下,等到王爷爷过生日的时候给王爷爷买生日礼物。
口语交际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口语交际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口语交际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口语交际课后的教学反思1口语交际《即兴发言》后,经反思获得的启示主要有:1、探究“即兴发言”式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师生共同探究出“即兴发言”式口语交际的5条基本要求:①有共同的交谈话题;②兴致高、表达快、感染人;③体态自然大方,用姿势辅助说话;④倾听耐心、专注,应答及时、切题;⑤相互促进话题的继续。
这较好地把“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即兴讲话”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整合为一体。
这既是本课特定教学内容的客观要求,也是对本课教学实践的创新性探索。
2、发挥了学生口语交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由于学生在新课开始后经充分探讨,清楚地明确了“即兴发言”式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在“即兴发言”前又安排了分小组讨论演讲的话题、内容、方法等,所以在举行班级“小小即兴演讲会”的口语交际时,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较好地处理了“训”和“练”的关系。
本课教学做到了先“训”后“练”,“训”“练”结合,“训”中有“练”,“练”中有“训”,以“练”为主。
在学生明确了“即兴发言”式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后,即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每两人自选一个话题进行自主独立构思并练说,然后先在小组交流、评议、修改,最后每组推荐一个即兴演讲得最好的学生到台上进行口语交际。
在台上进行口语交际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评议、修改,并对修改好的部分进行再次展示、评议、演说。
这样以“练”为主,“训”“练”结合的口语交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口语交际课后的教学反思2这次“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专题“我爱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综合性学习的继续。
口语交际《我说你做》教学反思范文8篇

口语交际《我说你做》教学反思范文8篇口语交际《我说你做》教学反思 1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我说你做》这一单元是在第一册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和圆柱体这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和三角形这四种平面图形的。
教材在安排上体现了从“空间到平面”的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就是以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为知识的生长点,通过想、猜、看、摸、印、画、说等环节,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并且认清四种图形的特征。
为今后继续研究平面图形打下重要基础。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在活动中体验是本节课的一大特色。
学生在逐步的操作中,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经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多处运用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具有实用价值的数学活动去影响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口语交际《我说你做》教学反思 2《我说你做》是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主要是想通过“我说你做”这个游戏,让孩子知道如何准确地向大家描述想要表达的意思,怎样听别人讲话。
这是孩子的第一次口语交际课,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玩这个游戏的情景,简单介绍一下游戏的`规则。
并提问,“想玩好这个游戏,其实有两个小技巧,我想问问,看哪个同学已经发现了?”孩子回答很积极,“要认真”、“不说话”、“守纪律”……然后我在引导孩子要“认真听”和“大声说”。
刚开始几轮,是我发布指令,游戏中间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孩子们完成都很好。
但是当分组玩,和个别同学刚发布指令的时候,就出现问题了。
有一个孩子比较内向,经过提醒之后,说话声音依然很小,我就让全班一起鼓励他,他的声音才大了一些。
由此,我想到,全班肯定不是只有他一个内向的学生。
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我也会更加注意那些不是很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
提问,不仅是对他们课堂掌握的检验,更是对他们信心的塑造。
口语交际课教学反思6篇

口语交际课教学反思6篇口语交际课教学反思篇1我执教的是六年级的口语交际课。
本节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抓住要点,用精妙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也为今后的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几个可借鉴的教学启示。
一、紧扣文本,探究方法在口语交际课上最害怕的是学生无话可说,“劝说”这个话题贴近生活实际,学生也有话可说。
但怎样说好,达到最有效的结果是学习的重点。
因此,课堂上我注重了方法的指导。
首先,在设计导入中谢辉老师首先调查了学生平时有没有在生活中劝说过别人。
其次,我在课前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劝说,学生在观看中进行比较,明确在生活中进行得体的劝说时必须要掌握的三个方法“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注意场合”,让学生明白,只有“情”、“理”结合,劝说才会成功。
二、创设情境,体现双向互动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在激发了学生对“劝说”这个话题的兴趣后,我选择了生活中三个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学生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学生不仅进行了口语交际的展示,而且将劝说的场景演绎的非常逼真,也使我对本班学生有了新的认识。
这种模拟角色的体验活动,不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交际兴趣,而且角色表演也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学生毕竟课堂四十分钟时间有限,能够上台展示学习成果的同学是有限的,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练习的机会,在交流展示之前,我给全班同学一个五分钟的练习机会,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交流场景进行练习,这样让全班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练习的机会,都有提高的机会。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从学生的语言表述中发现很多孩子的表达不能抓住要点,说话缺乏条理,随意性大。
学生自我展示的欲望强烈,忽视了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因此在评价别人时语言苍白,缺乏说服力。
这些都是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口语交际课教学反思篇2本次口语交际“劝说”,安排此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英语口语教学反思(精选13篇)

英语口语教学反思(精选13篇)英语口语教学反思 1本课程设计了若干情景与活动,并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句型结构,旨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开口说英语,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语言知识,锻炼口语能力。
但是,担任英语学科的老师都曾发生这样的感慨:乡下的中学学生和城里的中学学生两个样,一些学生不会说,一些学生会说但却不肯开口,有的肯站起来说却又表达不清。
课后,经过一番教后反思,在这堂口语教学实践中本人体会到,口语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仅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活动中,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难易适中。
如果活动内容过于浅显,则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如果活动内容或形式过于复杂,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本课以的形式让学生讨论所熟悉的事情(比如,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农村环境的改变等)。
学生在讨论时有话可说,并很好地运用了所学语言。
另外,活动的设计还应注意层次性,即应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步适应。
不能忽视语言形式的补充和操练,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形式才能在具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加以引导,包括提供简单的范例,帮助学生完的情景中加以运用。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包括提供简单的范例,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活动完成后,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评或互评。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要防止评价流于形式,或因评价不当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或厌倦情绪。
总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说英语,尤其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找一些他们所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在操练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提示,比如一些单词、词组的用法,让学生即提高了口语能力,也巩固所学的知识要点及用法。
英语口语教学反思 2小学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关键时期,同时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感、语音、语调,使他们初步形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精选14篇)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精选14篇〕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精选14篇〕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篇1此次口语交际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
这次口语交际要为下节课写一写动物得意的样子、生活习性以及趣事作铺垫。
教学前,我总是在仔细斟酌,这节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目的应如何定位,假如要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那么要忽略观察、表达方法的指导,假如要为写话作铺垫,那么,对于动物世界的奇妙的感知将会淡化,这中间有没有一个更好的结合点呢?今天,我感觉整节课思路还是很明晰的,学生思维比拟活泼,表达的愿望也非常强烈,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一、在教学生说动物的样子的时候,虽然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地位,但是,学生还是没有真正掌握按一定顺序说动物样子的方法。
假如我在给学生介绍了动物的样子之后,教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然后出示几张学生熟悉的动物图片,让学生一个一个地说,说清楚,说详细,学生一定会说得更好。
二、口语交际课,应该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气氛,虽然今天我努力去做了,但是,学生的激情还是没调动起来,尤其是请学生上讲台来交流的时候,有个平时非常大方的女生竟然在台上非常畏惧,有个学生竟然照着稿子念,甚至念也没念好。
虽然这些都是真实的情景,没有课前的预演,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终究能收获到他该学会的东西吗?假如此时老师不加诱导和鼓励,恐怕下次课还是这样。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的安排上,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篇2课堂教学应该以情景教学活动为主,让情景活动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
低年级的口语教学要到达新课标的要求,就要让口语教学走入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充分的感受。
有了感受才能激发口语交际的欲望,以促进口语教学的顺利进展。
因此口语教学要有别于语文的其他教学,如:有别写话的教学。
我们的老师常常把口语教学与写话教学混为一谈。
因此常常拔高了教学的要求,让学生感到茫然难以承受。
低年级口语交际只要让学生做到"学-讲-听-看-简要讲述-交谈-发表意见"就行了,并不要求写。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教学反思(三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教学反思(一)本单元教材中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们做朋友”,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要求学生把自己想和哪位同学交朋友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以此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建立团结友爱的关系。
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说态度、语言习惯,以及语言交际能力。
同时,本教案设计还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判断能力。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根源在于主体与道德环境的积极的交互作用一一活动或实践。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构成的。
严格起来说,课堂上的每时每刻师生都处于活动之中,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感情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而水到渠成地引出话题,亲切自然,使学生消除课堂上的紧张情绪。
这是口语交际课首先要达到的教学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课堂上我以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为准绳,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巧妙运用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力争让学生乐于表达,学会表达,学会合作。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我创设了宽松的交际氛围,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听、说、议中来。
让学生真正成为口语交际的主角。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认识新朋友,体验和朋友一起玩的快乐,体验到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合作。
教师在“动”的活动之后,又设计了“静”的活动,让学生说一说获奖感言,引导学生交流,说清观点,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一课一延伸,让学生找到兴趣所在,这也是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教学反思(二)《我们做朋友》教学设计是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说话教学。
当第四单元结束时,学生已入学两个多月了,班里同学基本已认识,但有些还互相不太熟悉,通过这次自我介绍,可以增进了解,成为朋友。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教学反思(三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教学反思(一)口语交际课今后我要这样去思考和准备:第一,先看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建议和评价。
这可以避免自己对课程理解上的狭隘与偏差。
今天听了吕老师的点评,其实有些东西我不太明白,看了课标以后发现,很多内容我恍然大悟。
比如,上完课后,吕老师问我:你认为口语交际课的重点是什么?我说:表达。
接着吕老师告诉我:交际不等于表达,交际是你一言我一语,与表达不同。
接着我在课标中翻到了这样的内容,让我彻底理解了这句话“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课标上的这些文字,让我认识到我对口语交际课理解上的狭隘,口语交际应该关注更多,不仅是表达,还有倾听、应对与互动。
另外,我在这节课的讲授过程中,给予孩子们假设的生活、设定了一些新的概念与框框,评价时描述性的语言太多,可学生根本没有学会怎么说,甚至还不知道怎么说,而自己却没有深刻地认识到。
对于这一点,课标中也有明确表述“(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
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方式教学。
”当读到这些,我彻底理解了自己教学上的偏差。
第二,无论是口语交际课还是阅读课,既要注意单元通整的系统性,又要突破这一课的重难点。
也就是说承前巩固是十分的重要,但是突破本节重难点是这节课的当务之急。
怎样才算恰当的语气?引导语告诉学生“能让听的人感到舒服”的语气就是恰当的说话语气。
如何说才能让听的人感到舒服?小贴士提供了两项提示:一是说话的语气不要太生硬,二是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这既是对学生“使用恰当的语气”方法的具体指导,也是教材对口语交际要求的落实。
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定了五个情境:“请求”“商量”“解释”“道歉”“提醒”,其中“请求”“商量”是勾连了一年级下册和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而“解释”“道歉”“提醒”是我这节课的新授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课是根据现代社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高要求设置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而目前在“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
这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失去基础进而导致发展缓慢”。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势在必行的。
而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是任重道远。
那么,如何培养呢?本学期的两节口语交际课让我感触颇深:
案例1:口语交际《我会拼图》这节课的两个教学要求是1、说说你用纸片拼成了什么,是怎么拼成的。
2、评一评谁拼得好,谁说得好。
在备课时,我把第一个要求作为口语交际的重点,而对于第二个要求,我认为学生说不出来什么,只要找两个学生大概说一说就行了,最后还得教师去评一评。
上课时,我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指导着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多数学生能够把拼图的过程说出来。
看到教学目标已经达到,我心里很高兴。
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我提出了第二个要求,看着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心想找两个优生说一说就可以了。
我先提问了学习委员王岩,只听王岩说:“于明丘拼的小猪很可爱,他在介绍拼图方法的时候说了‘大小不一样的圆’,我觉得他说得特别好”。
听了王岩的评价,我心底的那根弦被拨动了,虽然他们的年龄还很小,虽然他们的话语还很稚嫩,虽然他们还谈不上阅历,但是,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
我马上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决定让学
生畅所欲言,于是我的心弦一次又一次地被拨动“于佳慧拼的小猫多调皮呀!于佳慧在拼小猫的时候一定很用心。
”“是呀,我在用订书器订小猫的尾巴的时候都把手弄坏了。
”于佳慧赶忙回答。
“赵伟说得多清楚啊,现在我也会拼小猪了。
”“我觉得徐良瑞的小熊猫拼的最漂亮,他用大小不一样的圆来画小熊猫的头、身体、耳朵和脚,真聪明。
”……
案例2:口语交际《该怎么办》,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小明每天帮王爷爷取牛奶。
王爷爷提出每天给小明一毛钱,小明不要。
让学生说说小明该怎么办。
在备课时,我围绕着小明不要钱预设了几个推辞的办法。
上课时,王博说:“我会先把钱收下,等到王爷爷过生日的时候给王爷爷买生日礼物。
”听了王博的回答,我猛然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无形中已经被束缚住了,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的个性是张扬的。
此时的我深深地感觉到,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畅所欲言,我们应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学生学习的天性;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
顺之天性,面向全体,有教无类,使学生心地坦荡,思维开阔,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进而轻松、愉悦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