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最新)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7 呼风唤雨的世纪 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7 呼风唤雨的世纪 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7 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一初读课文,写字词。

一个多shì jì( )以来,kē jì( )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yì( )和社会效yì( ),在很大chénɡ dù( )上ɡǎi( )变了我们的生活。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探:①寻求,探索;②侦察,暗中考察;③看望,访问。

1.我的好朋友笑笑生病了,我准备放学后去探.望她。

( ) 2.20世纪,人们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 )3.被困的人们通过海军的无线电探.询围城外面的情况。

( )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与“日益紧密”的“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延年益.寿 B.受益.匪浅C.精益.求精 D.开卷有益.2.下列句子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科学在____着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2)科学就是生产力,它大大地____了人类的生活。

(3)人只有不断取长补短,____缺点,才能越来越完美。

A.改善改正改变 B.改正改变改善C.改变改善改正 D.改善改变改正四提取关键信息,完成课文梳理。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这句话中“地球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这句话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你提问的角度是什么?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问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我知道要联系课文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课时1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依赖.()潜.水()奥.秘()探索.()哲.学()船舶.()二、看拼音,写词语。

huàn jì cháo shàn呼()()术()过改()jì chéng rèn zhì世()()度()何物()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原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

()2.指出人意料。

()3.乘着云,驾着雾。

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4.深奥莫测的秘密;奥妙;隐秘。

()四、巧妙连一连。

美好的世界创造生活神秘的发现改善奇迹美丽的变化寄托技术巨大的生活利用愿望五、照样子,写句子。

例:人类依靠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人类依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1.海底有各种鱼类发出声音。

2.是人类在呼风唤雨。

六、问句有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判断下列问句属于哪一种?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2.难道不是人类在呼风唤雨吗?()3.你知道是谁在呼风唤雨吗?()4.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5.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6.人类不是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吗?()课时2一、课文理解。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那时没有电灯,……”“那时”是指。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的“大概”的意思是。

2.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用什么方法来写的?3.联系上下文,说说两个画线句子的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7 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读拼音,写字词。

shì jì wù zhì jì shù chéng dù()()()()lián xì zhé xué rèn hé gǎi shàn()()()()二、给句子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益:A.增加B.好处,有好处;C.更加。

1.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2.老年人多运动可以益寿延年。

()3.多吃水果是有益处的。

()三、用所给的字组词,再把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改:()()()1.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

2.科学在()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3.现代科学技术必将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我们的生活。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成反问句)2.是谁来呼风唤雨的?当然是人类。

(仿写句子)3.那时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汔车。

(用带点词语写一句话)..电视,没有..电灯,没有4.我们的祖先大概可能谁也没有料到科学发展这么快。

(修改病句)五、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 “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的人,小说《西游记》里的就具有这种能力。

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指人们想象中的的能力。

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7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 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7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 含答案

7. 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读拼音,写词语。

shìjìhūfēng huàn yǔjìshù20()是()的世纪,科学()与人民的生活lián xìrìyìchéng dùgǎi shàn()()紧密,在很大()上()着人们的wù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

二.选字组词。

(核该)应()()心(幻幼)()小()想(赖懒)()惰无()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探索( ) 寄托( ) 洞察( ) 改善( ) ( )的愿望( )的发现( )的生活( )的神仙四、读句子,将画线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

1.孙悟空神通广大,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

( )2.传说中的神仙法力无边,可以呼唤风,招来雨。

( )3.这件事归结到根本上说,是小明做错了。

( )五、选词填空。

发现发明1.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 ),被人们称为“()大王”。

2.牛顿( )了万有引力定律。

改变改观3.20世纪,人类的生活大大( ),其( )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4.我们班的淘气包“齐天大圣”用实际行动( )了大家对他的看法。

六、按要求写句子。

1.科学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缩句)2.难道不是科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吗?(改为陈述句)3.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连接句子)4.20世纪比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巨变。

(修改病句)七、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呼风唤雨”的意思是人类可以随意支配自然,随心所欲。

( )2.课文第3、4自然段运用对比的说明方法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3.“千里眼”“顺风耳”在课文中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 )八、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最新)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最新)

课后作业-《呼风唤雨的世纪》一、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呼唤.(huàn)潜.(qiǎn)水的.(dí)确B.哲.(zé)学兰.(lán)花总.(zǒng)和C.联系.(xì)依赖.(lài)大概.(gài)D.获.(huó)得物质.(zhí)探索.(suǒ)二、看拼音,写词语。

1.20世纪,人类居住的星球rì yì()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2.如果没有水和空气,rèn hé()生物都不能生存。

3.只有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发现大自然的ào mì()。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登上()潜入()创造()探索()洞察()改善()四、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句中有一对近义词和,二者的区别是,我们可以说:哥伦布了()新大陆,菜特兄弟()了飞机。

2.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画“”的诗句出自盛唐边塞诗人的《》,原本是形容,后来经常被用来形容,句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

3.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这句话是将和进行比较,强调了。

五、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这里运用的是设问的修辞手法。

()2.“呼风唤雨”的意思是人类可以随意支配自然,随心所欲。

()3.“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一句点明了文章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4.阅读中产生的所有问题都会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7《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含答案)

7《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含答案)

7《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含答案)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是反问句的是( )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B.难道不是人类在呼风唤雨吗?C.你知道是谁在呼风唤雨吗?2.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句中引用这两句诗,表现了()A.科学家给世界带来了美丽景象,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B.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惊喜。

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登上月球B.潜入深海C.发现奥秘D.发明奇迹4.作者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其实,还可以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下列形容不恰当的词语是( )A.百花争艳B.雨后春笋C.一枝独秀D.层出不穷5.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排比的一项是()A.科学技术像一位出色的魔法师,让我们登月球,潜海底……B.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C.望着中秋的圆月,我不禁吟诵起李白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读拼音,写词语。

20 shìjì( )是hūfēng huàn yǔ( )的世纪,科学jìshù( )与人民的生活lián xì( )rìyì( )紧密,在很大chéng dù( )上gǎi shàn( )着人们的wùzhì( )生活和精神生活。

三、我会比。

比较形近字组词。

潜( ) 核( ) 幼( )替( ) 孩( ) 幻( )骂( ) 程( ) 联( )驾( ) 呈( ) 连( )四、查字典(1)“程”的音序( ),部首( ),除去部首还有( )画,有以下解释:①规则,法则②进展,限制③道路,路程程度( ) 百年历程( )(2)“益"的音序( ),部首( ),除去部首还有( )画,有以下解释:①好处②增加③更加日益( ) 良师益友( )五、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作业及答案1.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hū huàn() chéng dù() shì jì()ào mì() wù zhì()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依赖.(lài nài)潜.入(qián qiǎn)哲.学(zhé zé)船舶.(bó b ǎi)3.填字组词,使破折号前后的词语搭配恰当。

(所填的字不重复)改()——工作、方法改()——缺点、错误改()——样式、策略改()——环境、生活4.选词填空。

依赖依靠(1)和过去的贫苦落后相比,现在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这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上要学会自立,不能()别人。

(2)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①用“”画出人类的发明。

②你对“地球村”的理解是:(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竟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①用修改符号改正一处词语错误和一处标点符号错误。

②这几句话属于()句。

A.设问 B.反问 C.疑问③这几句话改成“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来呼风唤雨”好吗?为什么?6.下列问题的特点是什么?请选一选,并回答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A.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B.帮助理解课文内容C.引发深入的思考(1)“‘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代指什么?()(2)“呼风唤雨”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0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科技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7.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第7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7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___一、读下面的句子,按照拼音在括号里写字词。

(1)随着科学jì shù()日yì()进步,二十shì jì()chāo yuè()了历史上任一时期的发展,今天,十四yì()中国人民在富足的wù zhì()生活基础上hū huàn()着高度的精神文明生活。

(2)探索宇宙的ào mì()是一项了不起的gōn g chén g()。

二、根据拼音写字组词。

(1)yì利()回()()万(2)hé()平()花原子()(3)chén g方()()法()饭(4)huàn 交()呼()()发三、形近字组词。

潜()探()航()核()替()控()舶()骇()四、细读题目,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多音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当时当真当然当铺B.关系系紧联系维系C.奇怪奇迹奇数惊奇D.获得得到得奖得意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呼风换雨黑暗无光远洋船舶B.腾云驾雾王公贵族成控电话C.归根到底出乎意料百年历程3. 下列句子中,不是同一类型的一项是()。

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B.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C.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D.你是谁家的孩子?我从来没见过你。

4.关于“发明“和“发现”,下列句子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黑漆漆的房间里,爸爸发现了电灯开关。

B.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C.人们发现爬山虎的脚的底部,其实就是紧贴着墙帅的小圆片。

D.科学家仔细研究鲨鱼,发明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5.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依赖.(lài)潜.入(qiǎn)
B.索.取(suǒ) 物质.(zhì
)
C.获.得(huò) 兰.花(nán)
二、看拼音,写词语。

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lián xì()越来越紧密,
它在很大chénɡ dù()上ɡǎi biàn()了我们的
生活。

你看“神九”与“天宫”热情相拥,héqián
tǐnɡ()在大海深处保卫着我们的安全,chénɡ kònɡ()电话让我们感受到科技的便利。

三、词语积累和运用。

1.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登上月球B.潜入深海
C.发现奥秘D.发明奇迹
2.选词填空。

(1)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
()我们的生活。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其()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
总和。

四、照样子,写句子。

1.例句: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仿写
设问句)
是谁送来了光明和温暖呢?当然是________。

跟我学: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设问是明知故问,
自问自答,常起强调作用。

是谁________________呢?当然是
______________。

2.20世纪比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巨变。

(用修改符号修改)
3.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连接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
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
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
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找出文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
2.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
有汽车。

(1)“那时”指的是()。

A.现代社会B.依赖自然的社会
(2)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用了诗句,说明了()。

A.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大,范围广。

B.科学界的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4.现实生活中,它们会是什么呢?想一想,填一
填。

千里眼:______顺风耳:______
A.电话B.监控器
C.望远镜D.手机
5.读完文段,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吗?
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谈论“入网”“上网”的话题,你知道他们所说的“网”是怎么回事吗?
其实,这种“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

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

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
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
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比如说,我们从北京的一台电
脑上发一封信到悉尼,只要几秒钟,对方就能收到,这
比普通的邮递不知快了多少倍。

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
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
现他的形象。

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
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
息无所不有。

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
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还
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中……
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有了这
张“网”,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1.第()自然段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构成特点和
主要功能,第()自然段介绍了国际互联网在人们生
活中的重要作用。

2.下面是几位同学列出的问题清单,请你筛选出
对理解文章有帮助的问题。

①什么是“电子钱包”?
②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③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互联网的功能?
④国际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全都是好处吗?
阅读中会产生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如问题();有的问题可以帮助我理解课文内容,如问题();有的问题能够引发我深入的思考,如问题()。

3.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这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际互联网与我们息息相关,十分奇妙,具体
表现在()
A.互联网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B.互联网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C.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D.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容易,不再需要会面。

参考答案
一、B
二、联系程度改变核潜艇程控
三、1.D 2.(1)改善(2)改观改变
四、1.太阳给了我们生命爸爸妈妈 2.20世纪
比以往发生了巨大的。

3.科学不仅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五、1.幻想——现实 2.(1)B(2)排比 3.A 4.BC AD 5.示例: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古时候的人们希望能够飞上月球,因此人们创造了“嫦娥奔月”这个
神话传说。

六、1.23 2.①②③④ 3.国际互联网使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们之间的沟通就像生活在一个村子里
那样容易 4.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