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

合集下载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6.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课件】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6.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课件】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B.由|a+b|=|a|-|b|及向量的减法法则,可得向量a与b平行且反向,
由a=λb可得向量a,b平行,因此“a=λb”是“|a+b|=|a|-|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5
5
8
4.(必修第二册P15练习T2·
度属中、低档.
必备知识·逐点夯实
知识梳理·归纳
1.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
名称
向量
零向量
单位向量
定义
备注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向量由方向和长度确定,
向量的大小称为向量的长度(模)
不受位置影响
长度为___的向量
0
任意
记作0,其方向是______的
1个
长度等于_____单位长度的向量
与非零向量a共线的单位向量
1或3
3.向量∥,其中是单位向量且 =2 ,则 =________.
【解析】因为∥,其中是单位向量且 =2 ,则=-,
①若=2,则 = − = −2 = =1;
②若=-2,则 = + 2 = 3 =3 =3,因此, =1或3.
含义.
4.了解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核心素养】
直观想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
【命题说明】
考向
考法
预测
高考命题常以共线向量基本定理与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为载体考查向
量的加、减、数乘运算以及它们的几何意义,常以选择或填空题的
形式考查.
预计2025年高考仍会考查线性运算,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难

《平面向量》第1讲 平面向量的概念和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第1讲 平面向量的概念和线性运算

小结
1. 基本概念.
2. 向量的线性运算(加法、减法、数乘).
运算结果仍然是一个向量.
3. 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三点共线的应用.
一.向量的基本概念
[例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0 的方向是任意的;
(2).0// a;
(3). 0 0;
(4).0 a a 0 a;
(5). 0 0; (6).0 a 0.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例题2]. 设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点. (1) 与 OA 相等的向量有 (2) 设 AC a, BD b, 请用这两个向量表示 CD . .
课题:
向量的基本概念与线性运算
知识点1.向量的基本概念
(1)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 (2) 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 (3) 长度等于1的向量单位向量.
[ [
Y Y
] ]
[ (4) 方向相同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 [ (5) 平行向量又叫共线向量. [ [ (6) 长度相等的向量叫相等向量.
BC CD
(2) 证明:A、B、D三点共线.
(3) 试确定实数k,使k a+b和a+k b共线.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变式1. 设 a , b 是两个非零的不共线向量 . 且向量 a , b 的起点相同,当t= 时,
1 ab 三个向量 a , tb, 3


的终点共线 .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7) 方向相反的向量叫相反向量.
[
Y ] N ] Y ] N ] N ]
知识点2、向量的线性运算.
类型 加 法 代数运算
几何运算
a
坐标运算

第1讲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第1讲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第五章 平面向量、复数
第1讲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1
2
必备知识
核心考点
自主排查
师生共研
3
高 考 总 复 习
课标要求
考情分析
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
的概念和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理解向 虽然近两年在本讲没有直接命
量的几何表示.
题,但在考查其他知识点时,
2.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理解其
形为(
A.平行四边形
)
B.菱形
C.矩形

D.梯形
解析:选C.因为 = −,可得 = ,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
边形.
又 − = + ,可得 = ,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因此四边形是矩形.故选C.
37
高 考 总 复 习
A. +
B. −
C. −

)
D. +
解析:选C. = + = + = + ( − ) = − .
故选C.
高 考 总 复 习
3.(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P22T4改编)化简:

(1) − + + =____;
经常涉及向量的加法、减法及
几何意义.
数乘运算以及它们的几何意义.
3.掌握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预计2025年高考仍会考查线性
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运算,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
4.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
为主,难度属中、低档.
义.
PART
1
必备知识
第五章
自主排查
5

高一必修4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高一必修4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一、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向量的概念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2.向量的表示方法: (1)字母表示法:如,,,a b c →→→等.(2)几何表示法: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向量.如,AB CD →→等. (3)向量的有关概念向量的模:向量的大小叫向量的模(就是用来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长度). 零向量:长度为零的向量叫零向量. 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相反向量: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共线向量(共线向量又称为平行向量). 规定:0→与任一向量共线. 知识点二:向量的加(减)法运算1.运算法则: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2.运算律:①交换律:a b b a →→→→+=+;②结合律:()()a b c a b c →→→→→→++=++ 知识点三:数乘向量1.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 λ→(1) ||||||a a λλ→→=;(2)①当λ>0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 ②当λ<0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 ③当0λ=时,0a λ→→=. 2.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结合律:()()a a λμλμ→→=;分配律:(),()a a a a b a b λμλμλλλ→→→→→→→+=++=+ 3.共线向量基本定理非零向量a →与向量b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非零实数,λ使b a λ→→=. 经典例题类型一:向量的基本概念1.判断下列各命题是否正确: (1)若||||,a b →→=则a b →→=;(2)若,,,A B C D 是不共线的四点,则AB DC →→=是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 (3)若,,a b b c →→→→==,则.a c →→=(4)两向量,a b →→相等的等价条件是||||a b →→=且//a b →→. 类型二:向量的线性运算2.如图所示,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M 且,,AB a AD b →→→→==用,a b →→表示,,,MA MB MC MD →→→→【变式1】如图,ABC ∆中,点M 是BC 的中点,点N 在边AC 上,且2,AN NC AM =与BN 相交于点,P 求:AP PM 的值.【答案】解:(如图)设则和分别共线,∴存在使故,而∴由基本定理得即类型三:共线向量与三点共线问题 3.设两非零向量1e →和2e →不共线,(1)如果121212,28,3(),AB e e BC e e CD e e →→→→→→→→→=+=+=-求证,,A B D 三点共线. (2)试确定实数,k 使12k e e →→+和12e k e →→+共线. 类型四:综合应用4.如图,已知点,,D E F 分别是ABC ∆三边的中点, 求证:0EA FB DC →→→→++=. 测评 基础达标:1.下面的几个命题:①若||||,a b →→=则,a b →→共线;②长度不等且方向相反的两向量不一定是共线向量; ③若,a b →→满足||a →>||,b →且,a b →→同向,则a →>b →; ④由于0→方向不定,故0→不能与任何向量平行;⑤对于任意向量,a b →→必有||||||a b →→-≤||a b →→+≤||||a b →→+.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①②③B.⑤C.③⑤D.①⑤2.在正六边形ABCDEF 中,O 为其中心,则2FA AB BO ED →→→→+++= ( ) A.FE → B. AC → C. DC → D. FC →3.如图所示,,,D E F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CD 的中点,则AF DB →→-= ( ) A. FD → B. FC → C. FE → D. BE →4.若,,O E F 是不共线的任意三点,则以下各式中成立的是( ) A.B.C.D.5.已知向量,,a b →→且2,56,72,AB a b BC a b CD a b →→→→→→→→→=+=-+=-则一定共线的三点是( ) A.A 、B 、D B.A 、B 、C C.B 、C 、D D.A 、C 、D 6.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①||||||a b a b a →→→→→+=+⇔与b →方向相同 ②||||||a b a b a →→→→→+=-⇔与b →方向相反 ③||||a b a b a →→→→→+=-⇔与b →有相等的模 ④||||||a b a b a →→→→→-=-⇔与b →方向相同 A.0 B.1 C.2D.37.在ABC ∆中,已知D 是AB 边上一点1,2,,3AD DB CD CA CB λ→→→→→==+则λ= ( )A.23B. 13C. 13-D. 23-8.设12,e e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则向量12()m e k e k R →→→=-+∈与向量212n e e →→→=-共线的条件是 ( ) A. 0k = B. 1k = C. 2k = D. 12k =9.已知正方形ABCD 边长为1,,,,AB a BC b AC c →→→→→→===则||a b c →→→++=( )A.0B.3C.D.1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N 分别是,DC BC 中点,已知1,,,AM c AN d →→→→==用,c d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若1212,,,OP a OP b PP PP λ→→→→→→===则OP →= (用,a b →→表示) 12.已知在ABC ∆中,,,D E F 分别是,,BC CA AB 的中点,求证:(1)//DE AB →→;(2) 1||||2DE AB →→=; (3)0AD BE CF →→→→++=.13.已知OAB ∆中,点C 是以A 为中心的B 的对称点,D 是将OB →分成2:1的一个内分点,DC 与OA 交于,E 设,OA a OB b →→→→==. (1)用,a b →→表示,OC DE →→; (2)若,OE OA λ→→=求实数λ的值.。

25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25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P
O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题 型一
【例 1】给出下列命题:
平面向量的概念辨析
①若|a|=|b|,则 a=b; → → ②若 A,B,C,D 是不共线的四点,则AB=DC是四边形 ABCD 为 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 ③若 a=b,b=c,则 a=c; ②③ ④a=b 的充要条件是|a|=|b|且 a∥b.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
B O A
OP OA OB ( 1)
❷向量的中点公式 当 1 时, 2 OP= 1 (OA OB ). + 2
B
OP OA AB
忆一忆知识要点
法则(或几何意义)
a
ka ( k 0)
运算律
( a ) ( )a | || a | 求实数λ (1)|λa|=________. 与向量a (2)当λ>0时, λa与a的方 数乘 ( )a = a + a 的积的 向_______; 相同 运算 (3)当λ<0时, λa 与 a 的 (a + b ) a + b 相反 方 向_______; (4)当λ=0时,λa=__.0
→ =1a+5b,ON=2a+2b,MN=1a-1b. → → 综上,OM 6 6 3 3 2 6
题 型三
和△OBC 的面积之比为( A.3∶2 B.5∶2
平面向量的共线问题
) C.4∶1 D.5∶1
→ → 例 3.设 O 是△ABC 内部的一点, → +2OB+2OC=0, 且OA 则△ABC
→ → → → → 解析:如下图:∵OA+2OB+2OC=0,∴OA=-2(OB+ → → 而OE → ∴OA → ∴|OA → OC)=-2OE, → =2OD, → =-4OD, → |=4|OD h1 1 |.设 A、O 到 BC 的距离分别是 h,h1,则 h =5.又∵△ABC S△ABC 与△OBC 同底,∴ =5∶1,故选 D. S△OBC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 线性运算
基础知识
一、向量的有关概念
名称 向量 定义
既有 大小
又有 方向 的量叫作向量,向量的大小叫
作向量的 长度 (或称 模 ).
基础知识
名称 零向量 单位向量 长度为零 定义 的向量叫作零向量,其方向是
任意
的,零向量记作0.
与向量a 同方向 ,且长度
为单位1
的向
量,叫作a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记作a0. 如果表示两个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 平行或重合 ,则称这两个向量平行或共线,规
解题反思
1.当两向量共线时,只有非零向量才能表示与之
共线的其他向量,解决向量共线问题要注意待定系数法
和方程思想的运用. 2.证明三点共线问题,可用向量共线来解决,但 应注意向量共线与三点共线的区别与联系.
实战演练
3.已知a, b不共线, OA = a, OB = b, OC =c, OD = d, OE = e,设 t∈ R,如果 3a= c,2b= d, e= t(a+
b=λa,即a∥b(a≠0)⇒
b=λa .
典型例题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不平行的向量一定不相等 B.平面内的单位向量有且仅有一个 ( )
C.a与b是共线向量,b与c是平行向量,则a与c是方向
相同的向量 D.若a与b平行,则b与a方向相同或相反
解析:对于B,单位向量不是仅有一个,故B错;对于
C,a与c的方向也可能相反,故C错;对于D,若b=0, 则b的方向是任意的,故D错,综上可知选A. 答案:A
表示λa的有向线段就是表 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伸长或 压缩.当|λ|>1时,表示 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 (λ>0)或反方向(λ<0) 上伸长为原来的|λ|倍 ; 当|λ|<1时,表示向量a的 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0) 或反方向(λ<0)上 缩短为原来的|λ|倍

第一节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第一节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第一节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考试要求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4.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5.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6.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知识排查·微点淘金]知识点1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名称定义备注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长度(或模)平面向量是自由向量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零向量记作0,其方向是任意的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单位向量记作a0,a0=±a|a|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0与任意向量共线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相等向量一定是平行向量,平行向量不一定是相等向量相反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若a,b为相反向量,则a=-b(1)注意0与0的区别,0是一个实数,0是一个向量,且|0|=0.(2)单位向量有无数个,它们的模相等,但方向不一定相同.(3)零向量和单位向量是两个特殊的向量,它们的模是确定的,但是方向不确定,因此在解题时要注意它们的特殊性.(4)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平移到同一直线上.知识点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 运算定义 法则(或几何意义) 运算律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1)交换律:a +b =b +a ; (2)结合律:(a +b )+c =a +(b +c )减法求a 与b 的相反向量-b 的和的运算叫作a 与b 的差三角形法则 (3)a -b =a +(-b )数乘求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的运算(4)|λa |=|λ||a |. (5)当λ>0时,λa 与a的方向相同; 当λ<0时,λa 与a 的方向相反; 当λ=0时,λa =0(6)结合律:λ(μ a )=(λμ)_a =μ(λa );(7)第一分配律:(λ+μ)a =λa +μ_a ;(8)第二分配律:λ(a +b )=λa +λb[微提醒] 向量线性运算的3点提醒 (1)两个向量的和仍然是一个向量.(2)利用三角形法则时,两向量要首尾相连;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时,两向量要有相同的起点.(3)当两个向量共线时,三角形法则仍然适用,而平行四边形法则不适用. [微拓展]对于任意两个向量a ,b ,都有:①||a |-|b ||≤|a ±b |≤|a |+|b |;②|a +b |2+|a -b |2=2(|a |2+|b |2).当a ,b 不共线时:①的几何意义是三角形中的任意一边的长小于其他两边长的和且大于其他两边长的差的绝对值;②的几何意义是平行四边形中两邻边的长与两对角线的长之间的关系.常用结论向量线性运算的常用结论(1)在△ABC 中,若D 是BC 的中点,则AD →=12(AC →+AB →);(2)O 为△ABC 的重心的充要条件是OA →+OB →+OC →=0;(3)四边形ABCD 中,若E 为AD 的中点,F 为BC 的中点,则AB →+DC →=2EF →. 知识点3 共线向量定理向量a (a ≠0)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b =λa . [微思考]共线向量定理中为什么限定a ≠0?提示:共线向量定理中限定a ≠0,这是因为如果a =0,则λa =0, 当b ≠0时,定理中的λ不存在; 当b =0时,定理中的λ不唯一.因此限定a ≠0的目的是保证实数λ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微拓展]1.a ∥b ⇔存在不全为零的x ,y ∈R ,使x a +y b =0.2.A ,B ,C 三点共线,O 为A ,B ,C 所在直线外任意一点,则OA →=λOB →+μOC →且 λ+μ=1.[小试牛刀·自我诊断]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 √”或“×”)(1)向量与有向线段是一样的,因此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 (2)AB →+BC →+CD →=AD →.(√)(3)若两个向量共线,则其方向必定相同或相反.(×)(4)若向量AB →与向量CD →是共线向量,则A ,B ,C ,D 四点在一条直线上.(×) (5)若a ∥b ,b ∥c ,则a ∥c .(×)(6)当两个非零向量a ,b 共线时,一定有b =λa ,反之成立.(√)2.(共线向量定理掌握不准确)对于非零向量a ,b ,“a +b =0”是“a ∥b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3.(向量加减法则用错)点D 是△ABC 的边AB 上的中点,则向量CD →=( )A .-BC →+12BA →B .-BC →-12BA →C.BC →-12BA →D .BC →+12BA →答案:A4.(链接教材必修4 P 86例4)已知▱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且OA →=a ,OB →=b ,则DC →=________,BC →=________.(用a ,b 表示)解析:如图,DC →=AB →=OB →-OA →=b -a ,BC →=OC →-OB →=-OA →-OB →=-a -b .答案:b -a -a -b5.(链接教材必修4 P 108B 组T 5)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若|AB →+AD →|=|AB →-AD →|,则四边形ABCD 的形状为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因为AB →+AD →=AC →,AB →-AD →=DB →,所以|AC →|=|DB →|.由对角线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知,四边形ABCD 是矩形.答案:矩形一、基础探究点——向量的有关概念(题组练透)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a |=|b |,则a =b B .若|a |>|b |,则a >b C .若a =b ,则a ∥b D .若|a |=0,则a =0解析:选C 对于A ,当|a |=|b |,即向量a ,b 的模相等时,方向不一定相同,则a =b 不一定成立,故A 不正确;对于B ,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但向量不可以比较大小,故B 不正确;C 显然正确;对于D ,若|a |=0,则a =0,故D 不正确,故选C.2.给出下列命题:①两个具有公共终点的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②λa =0(λ为实数),则λ必为零;③λ,μ为实数,若λa =μb ,则a 与b 共线. 其中错误命题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D .3解析:选D ①错误,两向量共线要看其方向而不是起点或终点;②错误,当a =0时,不论λ为何值,λa =0;③错误,当λ=μ=0时,λa =μb =0,此时a 与b 可以是任意向量,故错误的命题有3个,故选D.3.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 ,B ,C ,D 是不共线的四点,则“AB →=DC →”是“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②若两个向量相等,则它们的起点相同,终点相同;③a =b 的充要条件是|a |=|b |,且a ∥b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①正确.∵AB →=DC →,∴|AB →|=|DC →|,且AB →∥DC →. 又A ,B ,C ,D 是不共线的四点,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反之,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则AB →与DC →的方向相同,且|AB →|=|DC →|,因此AB →=DC →;②不正确.相等向量的起点和终点可以都不同;③不正确.当a ∥b 且方向相反时,即使|a |=|b |,也不能得到a =b . 综上所述,真命题的序号是①. 答案:①向量有关概念的关键点(1)向量定义的关键是方向和长度.(2)非零共线向量的关键是方向相同或相反,长度没有限制. (3)相等向量的关键是方向相同且长度相等.(4)单位向量的关键是长度都是一个单位长度.(5)零向量的关键是长度是0,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共线.二、综合探究点——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多向思维)[典例剖析]思维点1 向量的线性运算[例1] (1)如图所示,AB 是圆O 的一条直径,C ,D 是半圆弧的两个三等分点,则AB →=( )A.AC →-AD →B .2AC →-2AD → C.AD →-AC →D .2AD →-2AC →解析:连接CD (图略),因为C ,D 是半圆弧的两个三等分点,所以CD ∥AB ,且AB =2CD ,所以AB →=2CD →=2(AD →-AC →)=2AD →-2AC →,故选D.答案:D(2)[一题多解]已知A ,B ,C 三点不共线,且点O 满足16OA →-12OB →-3OC →=0,则( ) A.OA →=12AB →+3AC → B.OA →=12AB →-3AC → C.OA →=-12AB →+3AC → D.OA →=-12AB →-3AC →解析:解法一:对于A ,OA →=12AB →+3AC →=12(OB →-OA →)+3(OC →-OA →)=12OB →+3OC →-15OA →,整理,可得16OA →-12OB →-3OC →=0,这与题干中条件相符合,故选A.解法二:已知A ,B ,C 三点不共线,且点O 满足16OA →-12OB →-3OC →=0,所以OA →+12(OA →-OB →)+3(OA →-OC →)=0,即OA →+12BA →+3CA →=0,所以OA →=12AB →+3AC →,故选A.答案:A向量线性运算的解题策略常用的法则是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一般共起点的向量求和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差用三角形法则,求首尾相连的向量的和用三角形法则.思维点2 根据向量线性运算求参数[例2] 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边AB ,BC 的中点,连接CE ,DF ,交于点G .若CG →=λCD →+μCB →(λ,μ∈R ),则λμ=________.解析:由题图可设CG →=x CE →(0<x <1),则CG →=x (CB →+BE →)=x ⎝⎛⎭⎫CB →+12CD →=x 2CD →+xCB →.因为CG →=λCD →+μCB →,CD →与CB →不共线,所以λ=x 2,μ=x ,所以λμ=12.答案:12与向量的线性运算有关的参数问题,一般是构造三角形,利用向量运算的三角形法则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然后通过建立方程组即可求得相关参数的值.[学会用活]1.(2021·福建高三质检)庄严美丽的国旗和国徽上的五角星是革命和光明的象征.正五角星是一个非常优美的几何图形,且与黄金分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如图所示的正五角星中,以A ,B ,C ,D ,E 为顶点的多边形为正五边形,且PTAT =5-12.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BP →-TS →=5+12RS →B .CQ →+TP →=5+12TS →C .ES →-AP →=5-12BQ →D .AT →+BQ →=5-12CR →解析:选A 由题意得,BP →-TS →=TE →-TS →=SE →=RS →5-12=5+12RS →,所以A 正确;CQ→+TP →=P A →+TP →=TA →=5+12ST →,所以B 错误;ES →-AP →=RC →-QC →=RQ →=5-12QB →,所以C错误;AT →+BQ →=SD →+RD →,5-12CR →=RS →=RD →-SD →,若AT →+BQ →=5-12CR →,则SD →=0,不合题意,所以D 错误.故选A .2.已知圆心为O ,半径为1的圆上有不同的三个点A ,B ,C ,其中OA →·OB →=0,存在实数λ,μ满足OC →+λOA →+μOB →=0,则实数λ,μ的关系为( )A .λ2+μ2=1B .1λ+1μ=1C .λμ=1D .λ+μ=1解析:选A 解法一:取特殊点,取C 为优弧AB 的中点,此时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易得λ=μ=22,只有选项A 符合.故选A . 解法二:依题意得|OA →|=|OB →|=|OC →|=1,-OC →=λOA →+μOB →,两边同时平方,得1=λ2+μ2.故选A .三、应用探究点——共线向量定理及应用(思维拓展)[典例剖析][例3] 设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不共线.(1)若AB →=a +b ,BC →=2a +8b ,CD →=3(a -b ),求证:A ,B ,D 三点共线; (2)试确定实数k ,使k a +b 和a +k b 共线.解:(1)证明:∵AB →=a +b ,BC →=2a +8b ,CD →=3(a -b ), ∴BD →=BC →+CD →=2a +8b +3(a -b )=5(a +b )=5AB →, ∴AB →,BD →共线,又他们有公共点B , ∴A ,B ,D 三点共线. (2)∵k a +b 与a +k b 共线,∴存在实数λ,使k a +b =λ(a +k b ), 即(k -λ)a =(λk -1)B .又a ,b 是两个不共线的非零向量,∴⎩⎪⎨⎪⎧k -λ=0,λk -1=0.∴k 2-1=0.∴k =±1. [拓展变式]1.[变条件]若将本例(1)中“BC →=2a +8b ”改为“BC →=a +m b ”,则m =________时,A ,B ,D 三点共线.解析:BD →=BC →+CD →=(a +m b )+3(a -b )=4a +(m -3)b ,若A ,B ,D 三点共线,则存在实数λ,使BD →=λAB →.即4a +(m -3)b =λ(a +b ),∴4a +(m -3)b =λa +λb ,∴⎩⎪⎨⎪⎧4=λ,m -3=λ,解得m =7. 故当m =7时,A ,B ,D 三点共线. 答案:72.[变结论]若将本例(2)中的“共线”改为“反向共线”,则k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因为k a +b 与a +k b 反向共线, 所以存在实数λ,使k a +b =λ(a +k b )(λ<0).所以⎩⎪⎨⎪⎧k =λ,k λ=1,所以k =±1.又λ<0,k =λ,所以k =-1. 故当k =-1时,两向量反向共线. 答案:-1利用共线向量定理解题的策略(1)a ∥b ⇔a =λb (b ≠0)是判断两个向量共线的主要依据.注意待定系数法和方程思想的运用.(2)证明三点共线问题,可用向量共线来解决,但应注意向量共线与三点共线的区别与联系,当两向量共线且有公共点时,才能得出三点共线.即A ,B ,C 三点共线⇔AB →,AC →共线.[学会用活]3.(2021·河北六校第一次联考)已知点O 是△ABC 内一点,且满足OA →+2OB →+mOC →=0,S △AOB S △ABC =47,则实数m 的值为( ) A .-4 B .-2 C .2D .4解析:选D 由OA →+2OB →=-mOC →得,13OA →+23OB →=-m 3OC →,如图所示,设-m 3OC →=OD →,则13OA →+23OB →=OD →,∴A ,B ,D 三点共线,∴OC →与OD →反向共线,m >0, ∴|OD →||OC →|=m 3,∴|OD →||CD →|=m3m 3+1=m m +3,∴S △AOB S △ABC =|OD →||CD →| =m m +3=47,解得m =4.故选D . 限时规范训练 基础夯实练1.(2021·山东烟台期中)若M 为△ABC 的边AB 上一点,且AB →=3AM →,则CB →=( ) A .3CM →-2CA →B .3CA →-2CM →C .3CM →+2CA →D .3CA →+2CM →解析:选A 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如图,所以CM →=CB →+BM →=CB →+23BA →=CB →+23(CA →-CB →)=13CB →+23CA →,所以CB →=3CM →-2CA →.故选A .2.已知e 1,e 2是不共线向量,a =m e 1+2e 2,b =n e 1-e 2,且mn ≠0.若a ∥b ,则mn 等于( )A .-12B .12C .-2D .2解析:选C ∵a ∥b ,∴a =λb ,即m e 1+2e 2=λ(n e 1-e 2),则⎩⎪⎨⎪⎧λn =m ,-λ=2,故mn=-2.3.在△ABC 中,AB =2,BC =3,∠ABC =60°,AD 为BC 边上的高,O 为AD 的中点,若AO →=λAB →+μBC →,其中λ,μ∈R ,则λ+μ等于( )A .1B .12C .13D .23解析:选D 由题意易得AD →=AB →+BD →=AB →+13BC →,则2AO →=AB →+13BC →,即AO →=12AB →+16BC →.所以λ=12,μ=16,故λ+μ=12+16=23.4.(2021·云南曲靖一中月考)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BC ,AC 上,且BD →=2DC →,CE →=3EA →,若AB →=a ,AC →=b ,则DE →=( )A .13a +512bB .13a -1312bC .-13a -512bD .-13a +1312b解析:选C DE →=DC →+CE →=13BC →+34CA →=13(AC →-AB →)-34AC →=-13AB →-512AC →=-13a -512B .5.(2021·潍坊模拟)若M 是△ABC 内一点,且满足BA →+BC →=4BM →,则△ABM 与△ACM 的面积之比为( )A .12B .13C .14D .2解析:选A 设AC 的中点为D ,则BA →+BC →=2BD →,于是2BD →=4BM →,从而BD →=2BM →,即M 为BD 的中点,于是S △ABM S △ACM =S △ABM 2S △AMD=BM 2MD =12.6.在△ABC 中,AD →=2DB →,CD →=13CA →+λCB →,则λ=________.解析:由题意可得A ,D ,B 共线,∴13+λ=1,∴λ=23.答案:23综合提升练7.(2021·广西名校联考)在△ABC 中,D 是AB 边的中点,点E 在BC 边上,且BE =2EC ,则ED →=( )A .16AB →-23AC →B .16AB →+23AC →C .-16AB →+13AC →D .-16AB →+23AC →解析:选A ED →=BD →-BE →=-12AB →-23BC →=-12AB →-23(AC →-AB →)=16AB →-23AC →,故选A .8.(2021·湖北省黄冈、华师附中等八校联考)已知O 是正方形ABCD 的中心.若DO →=λAB →+μAC →,其中λ,μ∈R ,则λμ=( )A .-2B .-12C .- 2D . 2解析:选A DO →=DA →+AO →=CB →+AO →=AB →-AC →+12AC →=AB →-12AC →,∴λ=1,μ=-12,∴λμ=-2. 9.如图所示,在△ABC 中,D 为线段BC 的中点,E ,F ,G 依次为线段AD 从上至下的3个四等分点,若AB →+AC →=4AP →,则( )A .点P 与图中的点D 重合B .点P 与图中的点E 重合C .点P 与图中的点F 重合D .点P 与图中的点G 重合解析:选C ∵在△ABC 中,D 为线段BC 的中点,E ,F ,G 依次为线段AD 从上至下的3个四等分点,∴AB →+AC →=2AD →,AD →=2AF →,∴AB →+AC →=4AF →,∴点P 与图中的点F 重合.故选C .10.已知向量a ,b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若向量m =4a +b 与n =a -λb 共线,则实数λ的值为( )A .-4B .-14C .14D .4解析:选B 因为向量a ,b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向量m =4a +b 与n =a -λb 共线,所以存在实数μ,使得4a +b =μ(a -λb ),即⎩⎪⎨⎪⎧4=μ,1=-λμ,解得λ=-14,故选B .11.在△ABC 中,点D 是线段BC (不包括端点)上的动点.若AB →=xAC →+yAD →,则( ) A .x >1 B .y >1 C .x +y >1D .xy >1解析:选B 设BD →=λBC →(0<λ<1),所以AD →-AB →=λAC →-λAB →,所以(1-λ)AB →=AD →-λAC →,所以AB →=11-λAD →-λ1-λAC →,所以x =-λ1-λ<0,y =11-λ=1-λ+λ1-λ=1+λ1-λ>1,又x +y =1-λ1-λ=1,xy =-λ(1-λ)2<0,故选B . 12.在直角梯形ABCD 中,∠A =90°,∠B =30°,AB =23,BC =2,点E 在线段CD 上,若AE →=AD →+μAB →,则μ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可求得AD =1,CD =3,所以AB →=2DC →. ∵点E 在线段CD 上,∴DE →=λDC →(0≤λ≤1). ∵AE →=AD →+DE →,又AE →=AD →+μAB →=AD →+2μDC →=AD →+2μλDE →,∴2μλ=1,即μ=λ2.∵0≤λ≤1,∴0≤μ≤12,即μ的取值范围是⎣⎡⎦⎤0,12. 答案:⎣⎡⎦⎤0,12 创新应用练13.(2021·山东省师大附中模拟)设a ,b 是非零向量,则a =2b 是a |a |=b|b |成立的( )A .充要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B 由a =2b 可知,a ,b 方向相同,a |a |,b|b |表示a ,b 方向上的单位向量,所以a |a |=b|b |成立;反之则不成立,故选B . 14.在△ABC 中有如下结论:“若点M 为△ABC 的重心,则MA →+MB →+MC →=0.”设a ,b ,c 分别为△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点M 为△ABC 的重心.若aMA →+bMB →+33cMC→=0,则内角A 的大小为________,当a =3时,△ABC 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由aMA →+bMB →+33cMC →=aMA →+bMB →+33c (-MA →-MB →)=⎝⎛⎭⎫a -33c MA →+⎝⎛⎭⎫b -33c MB →=0,且MA →与MB →不共线,∴a -33c =b -33c =0,∴a =b =33C .△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求得cos A =32,∴A =π6.若a =3,则b =3,c =33,S △ABC =12bc sin A =12×3×33×12=934.答案:π6 934。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课堂PPT)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课堂PPT)

3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在数学与物理学中,有两种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做数量(标量) ,例如质量、时间、温度、面积、密度等.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矢量), 如力、速度、位移等.
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模.向量a, A B 的模依次记作 a , A B .
模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 零向量的方向是不确定的.
O A O B O A ( O B ) = O A B O B O O A B A .

O A O BB A . (7.2)
观察图可以得到:起点相同的
a-b
A
两个向量a、 b,其差a − b仍然是一
B
个向量,其起点是减向量b的终点,
b
a
终点是被减向量a的终点.
O
21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作业
32
平行四边形法则不适用于共线向量,可以验证,向量的加法 具有以下的性质:
(1) a+0 = 0+a=a; a+(− a)= 0; (2) a+b = b+a; (3) (a+b)+ c = a +(b+c).
16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3 一艘船以12 km/h的速度航行,方向垂直于河岸,已知水流
速度为5 km/h,求该船的实际航行速度.
模为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B a A
4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1 一架飞机从A处向正南方向飞行200km,另一架飞机从A处 朝北偏东45°方向飞行200km, 两架飞机的位移相同吗?分别用有向 线段表示两架飞机的位移.
解 位移是向量.虽然这两个向量的模相等,但是它们的方向不
同,所以两架飞机的位移不相同.两架飞机位移的有向线段表示分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已知两点A(4,1),B(7,-3),则பைடு நூலகம் AB 同向
的单位向量是
(A )
A.( , 4 ) 55
C. ( 4 , ) 55
B.( , 4 ) 55
D. ( 4 , ) 55
变式:共线呢?
3.已知向量集合M={a|a=(1,2)+ (3, 4),
∈R},N={b|b=(-2,-2)+(4,5), ∈R},
1.已 知 2ab( 4,3) a2b(3 ,4), 求 a,b 的 坐 标 ?
2. 设 x 为未知向量,a 、b 为已知向量,
解方程:2 x
(5a
+3 x
4b
)+1
2
a
3b =0
3.设平面向量a (
3 2
,
1),b
2
(1, 2
23),
若存在不同时为0的两实数s, t 及 实数k>0使xa(t2 k)b, 变式:P69智能迁移2
2. 已知点P在抛物线x2y上运动,Q点的坐 标是(-1,2),O是原点,OPQR(O,P,Q,R顺序 按逆时针)是平行四边形,求R的轨迹方程.
3. M 是 抛 物 线 y2x上 的 一 动 点 ,O为 原 点 , 以 OM为 一 边 作 正 方 形 MNPO,求 P的 轨 迹 方 程 ;
题组(四)
D. 3
C B
O
A
测1.
如图所示,在平面上有Rt ABC,已知BC=a, 若该平面有长为2a的线段PQ以点A为中点, 问PQ与BC的夹角为取何值时,BP CQ的值 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题型二 向量的题坐组标(运三算 )
1. 【例2】已知点A(1,0)、B(0,2)、 C(-1, - 2),求以A、B、C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 的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应用 及坐标表示、数量积(2)
2010.9.27
测1.
题组(一)
如图,在平面斜坐标系xoy中,xoy 135,
斜坐标定义:如果OP=xe1+ye2 , ( 其 中e1 ,e 2 分 别 是 x 轴 , y 轴 的 单 位 向 量 ) , 则(x,y)叫P的斜坐标。
( 1 ) 已 知 P 的 斜 坐 标 为 ( 1 , 2) , 则 |O P|=__1___
q 3. 已 2a 知 (i(3 b 44, ))j2,求 i,3jp 7为 与 2 7单 q 的 位 夹 1向 63角 5量 的 ,a余 56弦 53i值 .2j,
bij
(1)若ab,求 (2)若a//b,求
4 . 向 量 O A ( 2 ,0 ) ,O B ( 2 2 c o s , 23 2 s in ) , 求 向 量 O A 与 O B 夹 角 的 取 值 范 围 _ _ _ _ _ _
y s at b且x y ,
求函数关系式S=f(t);
题组(五)
1. ( 2009· 广 东 ) 若 平 面 向 量 a , b 满 足 |a+b|=1,a+b 平行于x轴,b=(2,-1),则a=(-_1_,.1)或(-3,1)
变 式 . 已 知 a / / y 轴 , 且 | a | 1 , 则 a _ _ _
2.解析 设AB =a,AC =b,MO AO AM 1(a+b)-
2
1 a (1 1 )a 1 b,
m 2m 2
D
C
N
A
M
B
3. 6.已知O为原点,A、B是两定点,OB =a,OA =b,且点
P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Q,点Q关于点B的对称点为R,
则PR 等于
A.a-b
(C ) B.2(a-b)
编号:0914
已 知 si n 2,且 4是 第 三 象 限 的 角 。 25
则 c o s2 _ _ _ _ _ ,ta n 2 _ _ _ _ _ _ _ _ .
测试
在 A B C 中 , s i n B = 3 5 ,c o sA 1 5 3 ,求 c o s C 的 值 。
已 知 O ,A ,B ,C 是 不 共 线 的 四 点 , 若 存 在 一 组 正 实 数 1 , 2 , 3 使 1O A + 2O B + 3O C = 0则 A O B , B O C , C O A 中 ( ) A .都 是 钝 角 B .至 多 两 个 钝 角 C .恰 有 两 个 钝 角 D 至 少 有 两 个 钝 角 ;
则M∩N= {(-2,-2)}.
基础自测 题组(六)
1.已知a=(2,3),b=(-4,7),则a在b上的投影为( )
A. 13
B. 13
C. 65
D. 65
2 . 解 已 知 析| a | 设= | b a| 和= 1 b, 的a 与 5夹b 的 角夹 为角 θ为 ,6 |0 a50 |, co设 sp θ =2 |a a |b , |aa| b|b
C.2(b-a)
D.b-a
4.(福建卷)已知︱OA︱=1,︱OB ︱= 3 ,OA•OB=0,点C在∠
AOB内,且∠AOC=30°,设OC=mOA+On B (m、n∈R),则m 等于 n
A.1
B.3
C. 3
3
3
5.如图,已知OA2, OB1, OC4,OA与OB的夹角为1200, OA与OC的夹角为300,用OA,OB表示OC .
D
已知 ABC的三个顶点A,B,C及平面内一点P,
满足PA+PB+PC=AB,则点P 与 ABC的关系为()
A.P在 ABC的内部
B.P在 ABC的外部
(2)在 此 坐 标 系 内 , 已 知 A(0,2),B(2,0),动 点 P
满 足 |A P|=|B P|,则 P 的 轨 迹 方 程 是 _ _y_ =_ _x_ _ _
y
o
x
题组(二)
1知.能迁移1 如图所示,在△A B C 中,点 O 是B 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 直线A B 、A C 于不同两点M 、N , 若 AB mAM, AC nAN, 则m +n的值 为2 .
用 向 量 的 方 法 证 明 :
余 弦 定 理 a2b2c22bccos
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单位长度的 正方形,P是对角线DB上一点,PECF是矩形, (1)若DAP=30,求点P的坐标. (2)用向量的方法证明APEF且长度相等
题组(一) 检 测 二 : 在 锐 角 A B C 中 ,A = 2 B , 则 c b 的 范 围 是 _ _ _ _ _ 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