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GL004:2018《标准物质_标准样品的使用指南》 - 中国合格评定

合集下载

转:实验室认可评审不符合项分级指南(CNAS-GL008:2018)

转:实验室认可评审不符合项分级指南(CNAS-GL008:2018)

CNAS-GL008实验室认可评审不符合项分级指南Guidelines on Grading Non-Conformities in Laboratory Assessment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目次目次 (1)前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4 不符合项分级 (4)5 不符合项的提出 (5)6 CNAS对不符合项的处理措施 (5)7 不符合项示例 (6)附录A(资料性附录) (7)不符合项分级示例 (7)前言本指南依据ILAC G3《认可机构评审员培训课程指南》(08/2012)附录A《不符合项分级指南》,以及参考国际同行做法制订,旨在为认可评审提供指导;同时也可供实验室参考,便于其了解不同类型不符合项对认可决定的影响,从而加强自身质量和技术的管理工作。

本文件代替CNAS-GL09:2014《实验室认可评审不符合项分级指南》。

本次修订是按CNAS统一要求调整文件编号,内容没有变化。

实验室认可评审不符合项分级指南1 范围1.1 本指南规定了不符合项分级的原则,为评审组及CNAS秘书处评审主管及其他相关人员评估和管理认可评审结果提供指导,提高评审结论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1.2 本指南适用于实验室认可评审活动,也可用于实验室对内审发现和不符合项的控制工作。

1.3 依据本指南中确定的原则,评审组负责识别不符合项的严重程度,并根据总体评审情况作出合理的推荐意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CNAS发布的实验室认可要求文件,包括认可规则、认可准则类文件(包含认可基本准则及应用说明、专门要求)、认可说明和认可方案。

3 术语和定义3.1不符合项实验室的管理或技术活动不满足要求。

注1:“要求”指CNAS发布的认可要求文件,包括认可规则、认可准则、认可说明和认可方案中规定的相关要求,以及实验室自身管理体系和相应检测或校准方法中规定的要求。

注2:不符合项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类型:∙缺乏必要的资源,如设备、人力、设施等;∙未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程序;∙测量溯源性不满足相关要求;∙人员能力不足以胜任所承担的工作;∙操作程序,包括检测或校准的方法,缺乏技术有效性;∙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不满足CNAS认可要求;∙实验室运作不满足其自身文件要求;∙实验室未定期接受监督评审、未缴纳费用等。

CNAS-GL011:2018《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内部审核指南》

CNAS-GL011:2018《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内部审核指南》

实验室和检验机构内部审核指南Guidance on Internal Audit for Laboratories andInspection Bodie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要求实验室建立、实施和维持与其活动范围(包括其承担的检测和校准的类型、范围和数量)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ISO/IEC 17020《各类检验机构能力的通用要求》中也对检验机构提出了类似的要求。

ISO/IEC17025和ISO/IEC17020分别要求实验室或检验机构室应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地符合管理体系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本指南根据APLAC TC002(Issue No.4)制定,旨在指导实验室和检验机构如何建立和实施内部审核方案。

应用本指南的前提是实验室或检验机构已实施了符合ISO/IEC17025或ISO/IEC17020的要求的管理体系。

本指南是通用性指南。

内部审核的实际运作取决于组织的规模、业务范围和组织结构的具体情况。

对于规模较小的组织,本指南中的许多条款可以简化的方式实施。

本文件代替CNAS-GL12:2007《实验室和检验机构内部审核指南》。

本次修订是按ISO/IEC 17025:2017对文件内容作出调整,并按CNAS统一要求调整文件编号。

实验室和检验机构内部审核指南1范围本指南可供申请和已认可的实验室或检验机构实施内部审核时参考,也可供对实验室和检验机构认可工作感兴趣的人员参阅。

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LAC P15《ISO/IEC 17020应用指南》ISO/IEC 17020《各类检验机构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 19011《管理体系审核指南》ISO 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采用ISO 19011《管理体系审核指南》和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CNAS-CL01-G004:2018《内部校准要求》

CNAS-CL01-G004:2018《内部校准要求》

CNAS-CL01-G004内部校准要求Requirements for In-house Calibration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

本文件用以规范申请或已获CNAS认可的检测实验室对测量设备实施的内部校准活动,保证检测结果的量值溯源有效性。

本文件代替CNAS-CL31:2011《内部校准要求》。

本次修订主要基于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认可准则》的变化,对部分内容做了修订,以与CNAS-CL01:2018的规定相协调,并按CNAS统一要求调整文件编号。

内部校准要求1 适用范围1.1本文件适用于申请或已获CNAS认可的检测实验室对其与认可能力相关的测量设备实施的内部校准(实验室的内部校准能力已获得校准实验室认可的,不适用本文件)。

1.2本文件适用于CNAS对实施内部校准的检测实验室进行的认可活动。

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请注意使用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

2.1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2.2 CNAS-CL01-G002《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要求》2.3 CNAS-CL01-G003《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2.4 CNAS-CL01-A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校准领域的应用说明》2.5 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3 术语和定义3.1 内部校准在实验室或其所在组织内部实施的,使用自有的设施和测量标准,校准结果仅用于内部需要,为实现获认可的检测活动相关的测量设备的量值溯源而实施的校准。

注1:ISO/IEC指南99中没有“内部校准”术语,本文件参照国外认可机构的有关文件给出的该定义;注2:“内部校准”与“自校准(Self-Calibration)”是不同的术语,“自校准”一般是利用测量设备自带的校准程序或功能(比如智能仪器的开机自校准程序)或设备厂商提供的没有溯源证书的标准样品进行的校准活动,通常情况下,其不是有效的量值溯源活动,但特殊领域另有规定除外。

高纯气体、工业气体、电子气体、标准气体相关国家标准清单

高纯气体、工业气体、电子气体、标准气体相关国家标准清单

高纯气体、工业气体、电子气体、标准气体相关国家标准清单以下是各类高纯气体、工业气体、标准气体等气体的国家标准,具体应用问题可查看氦 H eGB⁄T 4844-2011 纯氦、高纯氦和超纯氦 GB⁄T 16943-2009 电子工业用气体 氦 GB⁄T 28123-2011 工业氦氢 H 2GB⁄T 3634.2-2011氢气 第二部分:纯氢、高纯氢和超纯氢 GB⁄T 3634.1-2006 氢气 第1部分:工业氢 GB⁄T 16942-2009 电子工业用气体 氢GB 3163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氢气 氮 N 2GB⁄T 8979-2008 纯氮、高纯氮和超纯氮 GB⁄T 16944-2009 电子工业用气体 氮 GB⁄T 3864-2008 工业氮GB 2920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氮气 氩 ArGB⁄T 4842-2017 氩GB⁄T 16945-2009电子工业用气体 氩 氧 O 2GB⁄T 14599-2008.纯氧、高纯氧和超纯氧 GB⁄T 3863-2008 工业氧GB⁄T 8982-2009 医用及航空呼吸用氧空气 Air低氧氮混合气 (O 2 4.5% + N 2 95.5%) 高纯空气由高纯氮气与高纯氧气合成N2(79~80%)+O2(20-21%) (非天然空气) GB⁄T 34526-2017 混合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T 5274-2018 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的制备 第1部分:称量法制备一级混合气体 乙炔 C 2H 2 GB 6819-2004 溶解乙炔六氟化硫 SF 6GB⁄T 12022-2014工业六氟化硫GB⁄T 18867-2014 电子工业用气体 六氟化硫二氧化碳 CO 2GB⁄T 23938-2009 高纯二氧化碳 GB⁄T 6052-2011 工业液体二氧化碳GB 1886.22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碳 甲烷 CH 4 GB⁄T 33102-2016 纯甲烷和高纯甲烷 氧化亚氮 N 2O GB⁄T 28729-2012 氧化亚氮一氧化碳 CO 一氧化碳混合气 (CO 2% + N 2 98%) (CO 10% + N 2 90%) 用于紧急终止剂和阻聚剂GB⁄T 35995-2018 一氧化碳GB⁄T 34526-2017 混合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T 5274.1-2018 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的制备 第1部分:称量法制备一级混合气体丙烷、丁烷、丙丁烷HG⁄T 3661.2-2016 工业燃气 切割焊接用丙烷 SH 0553-1993 工业丙烷、丁烷 GB 11174-2011 液化石油气GB⁄T 19465-2004 工业用异丁烷 (HC-600a) GB⁄T 22026-2008 气雾剂级丙烷(A-108) GB⁄T 22025-2008 气雾剂级异丁烷(A-31) GB⁄T 22024-2008 气雾剂级正丁烷(A-17) 丙烯HG⁄T 3661.1-1999 焊接切割用燃气丙烯 GB⁄T 7716-2014 聚合级丙烯GB⁄T 33774-2017 电子工业用气体 丙烯 液氨GB⁄T 536-2017 液体无水氨氟利昂GB⁄T 7778-2017 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GB⁄T 7371-1987 工业用一氟三氯甲烷(F11)GB⁄T 7372-1987 工业用二氟二氯甲烷(F12)GB⁄T 7373-2006 工业用二氟一氯甲烷(HCFC-22)GB⁄T 18826-2016 工业用1,1,1,2-四氟乙烷(HFC-134a)GB⁄T19602-2004 工业用1,1-二氟乙烷(HFC-152a)GB⁄T 18827-2002 工业用1,1--二氯--1--氟乙烷(HCFC-141b) HG⁄T 5161-2017 混合制冷剂R404系列HG⁄T 5162-2017 混合制冷剂R410系列工业混合气体HG⁄T 3728-2004 焊接用混合气体氩-二氧化碳HG⁄T 4983-2016 工业燃气丙烷⁄天然气混合气HG⁄T 4984-2016 焊接用混合气体二氧化碳-氧⁄氩HG⁄T 4985-2016 焊接用混合气体氦⁄氩HG⁄T 4986-2016 焊接用混合气体氧⁄氩电子工业气体GB⁄T 34085-2017 电子工业用气体三氟甲烷GB⁄T 34091-2017 电子工业用气体六氟乙烷GB⁄T 33774-2017 电子工业用气体丙烯GB⁄T 15909-2017 电子工业用气体硅烷GB⁄T 32386-2015 电子工业用气体六氟化钨GB⁄T 31986-2015 电子工业用气体八氟丙烷GB⁄T 31987-2015 电子工业用气体锗烷GB⁄T 14602-2014 电子工业用气体氯化氢GB⁄T 18867-2014 电子工业用气体六氟化硫GB⁄T 18994-2014 电子工业用气体高纯氯GB⁄T 31058-2014 电子工业用气体四氟化硅GB⁄T 17874-2010 电子工业用气体三氯化硼GB⁄T 26249-2010 电子工业用气体硒化氢GB⁄T 26250-2010 电子工业用气体砷化氢GB⁄T 14600-2009 电子工业用气体氧化亚氮GB⁄T 14601-2009 电子工业用气体氨GB⁄T 14603-2009 电子工业用气体三氟化硼GB⁄T 14604-2009 电子工业用气体氧GB⁄T 14851-2009 电子工业用气体磷化氢GB⁄T 16942-2009 电子工业用气体氢GB⁄T 16943-2009 电子工业用气体氦GB⁄T 16944-2009 电子工业用气体氮GB⁄T 16945-2009 电子工业用气体氩GB⁄T 21287-2007 电子工业用气体三氟化氮标准气体产品标准制备与分析GBT 5274.1-2018 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的制备第1部分:称量法制备一级混合气体ISO 6142-1:2015 Gas analysis -- Preparation of calibration gasmixtures -- Part 1: Gravimetric method for Class I mixturesGB⁄T 10248-2005 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的制备静态体积法ISO 6144:2003 Gas analysis -- Preparation of calibration gasmixtures -- Static volumetric methodGB⁄T 5275-2014 气体分析动态体积法制备校准用混合气体ISO 6145-(2003~2017) Gas analysis -- Preparation ofcalibration gas mixtures using dynamic methods (Part1~11)***GB⁄T 10628-2008 气体分析——校准混合气组成的测定和校验比较法ISO 6143:2001 Gas analysis -- Comparison methods fordetermining and checking the composition of calibration gasmixturesGB⁄T 35530-2017 混合气体称量制备组分相关性控制ISO⁄TS 29041-2008 Gas mixtures -- Gravimetric preparation--Mastering correlations in compositionGB⁄T 34710.1-2017混合气体的分类第1部分:毒性分类GB⁄T 34710.2-2018混合气体的分类第2部分:腐蚀性分类GB⁄T 34710.3-2018混合气体的分类第3部分:可燃性分类ISO 10298-2018 Gas cylinders -- Gases and gas mixturesDetermination of toxicity for the selection of cylinder valveoutletsISO 13338-2017 Gas cylinders -- Gases and gas mixtures --Determination of tissue corrosiveness for the selection ofcylinder valve outletsISO 13338-2017 Gas cylinders -- Gases and gas mixtures --Determination of tissue corrosiveness for the selection ofcylinder valve outlets标准物质证书CNAS-GL010:2018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和标签的内容ISO Guide 31:2015 Reference materials -- Contents ofcertificates, labels and accompanying documentationGB⁄T 15000.4-2003 标准样品工作导则(4) 标准样品证书和标签的内容***JJF 1186-2018 标准物质证书和标签要求GB⁄T 35860-2018 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证书内容ISO 6141:2015 Gas analysis — Contents of certificates forcalibration gas mixtures标准物质使用CNAS-GL004:2018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使用指南ISO Guide 33:2015 Reference materials -- Good practice inusing reference materialsJJF 1507-2015 标准物质的选择与应用技术***GB⁄T 15000.8-2003 标准样品工作导则(8) 有证标准样品的使用***GB⁄T 35861-2018 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使用过程中的一般质量保证指南ISO⁄TS 14167:2003 Gas analysis -- General quality assuranceaspects in the use of calibration gas mixtures - Guidelines标准物质生产能力CNAS-GL017:2018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定值的一般原则和统计方法***ISO Guide 35:2017 Reference materials -- Guidance forcharacterization and assessment of homogeneity andstability***GB⁄T 15000.3-2008 标准样品工作导则(3)标准样品定值的一般原则和统计方法***JJF 1343-2012 标准物质定值的通用原则及统计学原理***CNAS-CL01:201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GB⁄T 27025-200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 17025:2017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CNAS-CL04:2017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准则***GB⁄T 15000.7-2012 标准样品工作导则(7) 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的通用要求***JJF 1342-2012 标准物质研制(生产)机构通用技术要求***ISO 17034:2016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 ofreference material producers其他JJF 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ISO⁄IEC Guide 99:2007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VIM)JJF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B⁄T 27418-2017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ISO⁄IEC CD Guide 98-3 valuation of measurement data -- Part3: Guide to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GUM)JJF 1005-2016 标准物质通用术语和定义JJG 1006-1994 国家一级标准物质ISO Guide 30:2015 Reference materials -- Selected terms and definitions气瓶标准相关基本准则TSG R0006-2014 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T 16163-2012 瓶装气体分类GB∕T 7144-2016 气瓶颜色标志GB∕T 16804-2011 气瓶警示标签气瓶制造GB 5099-1994 钢质无缝气瓶GB∕T 5099.1-2017 钢质无缝气瓶第1部分:淬火后回火处理的抗拉强度小于1 100MPa的钢瓶***GB∕T 5099.3-2017 钢质无缝气瓶第3部分:正火处理的钢瓶***GB∕T 5099.4-2017 钢质无缝气瓶第4部分:不锈钢无缝气瓶****** GB∕T 5099.1,3,4-2017 部分代替G B 5099-1994GB∕T 28054-2011 钢质无缝气瓶集束装置GB∕T 11640-2011 铝合金无缝气瓶GB∕T 5100-2011 钢质焊接气瓶GB∕T 24159-2009 焊接绝热气瓶GB∕T 11638-2011 溶解乙炔气瓶GB∕T 17268-2009 工业用非重复充装焊接钢瓶气瓶检验GB∕T 12135-2016 气瓶检验机构技术条件GB∕T 13004-2016 钢质无缝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GB∕T 13077-2004 铝合金无缝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GB∕T 13075-2016 钢质焊接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GB∕T 34347-2017 低温绝热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GB∕T 13076-2009 溶解乙炔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气瓶充装GB∕T 27550-2011 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T 14194-2017 压缩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T 34526-2017 混合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T 34528-2017 气瓶集束装置充装规定GB∕T 14193-2009 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T 28051-2011 焊接绝热气瓶充装规定GB∕T 13591-2009 溶解乙炔气瓶充装规定GB∕T 28052-2011 非重复充装焊接钢瓶充装规定GB∕T 34525-2017 气瓶搬运、装卸、储存和使用安全规定GB∕T 30685-2014 气瓶直立道路运输技术要求GB∕T 15382-2009 气瓶阀通用技术要求GB∕T 15383-2011 气瓶阀出气口连接型式和尺寸GB 15383-2011 气瓶阀出气口连接型式和尺寸GB∕T 7899-2006 焊接、切割及类似工艺用气瓶减压器GB∕T 25473-2010 焊接、切割及类似工艺用管路减压器GB 26787-2011 焊接、切割及类似工艺用管路减压器安全规范JJF 1328-2011 带弹簧管压力表的气体减压器校准规范GB∕T 8335-2011 气瓶专用螺纹GB∕T 14791-2013 螺纹术语GB∕T 12716-2002 60°密封管螺纹GB∕T 7307-2001 55°非密封管螺纹GB∕T 7306 55°密封管螺纹消防用气体相关GB 20128-2006 惰性气体灭火剂GB 4396-2005 二氧化碳灭火剂GB 35373-2017 氢氟烃类灭火剂GB 18614-2002 七氟丙烷(HFC227ea)灭火剂GB 25971-2010 六氟丙烷(HFC236fa)灭火剂GA 1203-2014 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剂充装规定GB 16669-2010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类型GB 25972-2010 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T 20702-2006 气体灭火剂灭火性能测试方法GB⁄T 795-2008 卤代烷灭火系统及零部件MT⁄T 701-1997 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GB 16670-2006 柜式气体灭火装置GB⁄T 5907.5-2015 消防词汇第5部分:消防产品DB33⁄1011-2003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施工、验收规范DB61⁄296-2002 洁净气体IG541灭火系统设计、施工、验收规范DG⁄TJ08-306-2001 惰性气体IG-541灭火系统技术规程。

CNAS-CL01-G004:2018《内部校准要求》

CNAS-CL01-G004:2018《内部校准要求》

CNAS-CL01-G004内部校准要求Requirements for In-house Calibration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

本文件用以规范申请或已获CNAS认可的检测实验室对测量设备实施的内部校准活动,保证检测结果的量值溯源有效性。

本文件代替CNAS-CL31:2011《内部校准要求》。

本次修订主要基于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认可准则》的变化,对部分内容做了修订,以与CNAS-CL01:2018的规定相协调,并按CNAS统一要求调整文件编号。

内部校准要求1 适用范围1.1本文件适用于申请或已获CNAS认可的检测实验室对其与认可能力相关的测量设备实施的内部校准(实验室的内部校准能力已获得校准实验室认可的,不适用本文件)。

1.2本文件适用于CNAS对实施内部校准的检测实验室进行的认可活动。

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请注意使用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

2.1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2.2 CNAS-CL01-G002《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要求》2.3 CNAS-CL01-G003《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2.4 CNAS-CL01-A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校准领域的应用说明》2.5 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3 术语和定义3.1 内部校准在实验室或其所在组织内部实施的,使用自有的设施和测量标准,校准结果仅用于内部需要,为实现获认可的检测活动相关的测量设备的量值溯源而实施的校准。

注1:ISO/IEC指南99中没有“内部校准”术语,本文件参照国外认可机构的有关文件给出的该定义;注2:“内部校准”与“自校准(Self-Calibration)”是不同的术语,“自校准”一般是利用测量设备自带的校准程序或功能(比如智能仪器的开机自校准程序)或设备厂商提供的没有溯源证书的标准样品进行的校准活动,通常情况下,其不是有效的量值溯源活动,但特殊领域另有规定除外。

CNAS-CL01-G001:2018《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20180301

CNAS-CL01-G001:2018《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20180301

CNAS-CL01-G001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Application of CNAS-CL01《Accreditation Criteria for the Competency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Laboratorie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旨在明确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相关条款的具体实施要求。

当本文件中对特定条款的要求与专业领域的应用说明不一致时,以专业领域应用说明的要求为准。

本文件作为实验室认可的强制性要求文件,与CNAS-CL01同步应用。

本文件中的条款号与CNAS-CL01相对应,因此并不连续。

本文件代替CNAS-CL52:2014《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

本次修订主要根据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对章节号重新进行了编排,对记录保存期和人员要求做了修订,并按照CNAS 的统一要求调整文件编号。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5 结构要求5.1 实验室或其母体机构应是法定机构登记注册的法人机构,一般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或社会团体法人。

a) 实验室为独立注册法人机构时,认可的实验室名称应为其法人注册证明文件上所载明的名称;实验室为注册法人机构的一部分时,其认可的实验室名称中应包含注册的法人机构名称。

政府或其他部门授予实验室的名称如果不是法人注册名称,不能作为认可的实验室名称。

b)实验室为独立法人机构时,检测或校准业务应为其主要业务,检测或校准活动应在法人注册核准的经营范围内开展。

c)实验室是某个组织的一部分时,申请的检测或校准能力应与法人机构核准注册的业务范围密切相关。

5.2实验室应明确对实验室活动全面负责的人员,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由负责不同技术领域的多名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其技术能力应覆盖实验室所从事的检测或校准活动的全部技术领域。

CNAS-CL01-G001:2018《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20180301

CNAS-CL01-G001:2018《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20180301

CNAS-CL01-G001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Application of CNAS-CL01《Accreditation Criteria for the Competency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Laboratorie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旨在明确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相关条款的具体实施要求。

当本文件中对特定条款的要求与专业领域的应用说明不一致时,以专业领域应用说明的要求为准。

本文件作为实验室认可的强制性要求文件,与CNAS-CL01同步应用。

本文件中的条款号与CNAS-CL01相对应,因此并不连续。

本文件代替CNAS-CL52:2014《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

本次修订主要根据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对章节号重新进行了编排,对记录保存期和人员要求做了修订,并按照CNAS 的统一要求调整文件编号。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5 结构要求5.1 实验室或其母体机构应是法定机构登记注册的法人机构,一般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或社会团体法人。

a) 实验室为独立注册法人机构时,认可的实验室名称应为其法人注册证明文件上所载明的名称;实验室为注册法人机构的一部分时,其认可的实验室名称中应包含注册的法人机构名称。

政府或其他部门授予实验室的名称如果不是法人注册名称,不能作为认可的实验室名称。

b)实验室为独立法人机构时,检测或校准业务应为其主要业务,检测或校准活动应在法人注册核准的经营范围内开展。

c)实验室是某个组织的一部分时,申请的检测或校准能力应与法人机构核准注册的业务范围密切相关。

5.2实验室应明确对实验室活动全面负责的人员,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由负责不同技术领域的多名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其技术能力应覆盖实验室所从事的检测或校准活动的全部技术领域。

CNAS-GL003-2018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pdf

CNAS-GL003-2018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pdf

---------------------------------------------------------------最新资料推荐------------------------------------------------------CNAS-GL003-2018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pdfCNAS—GL0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Guidance on Evaluating the Homogeneity and Stability of Samples Used for ProficiencyTesting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2018 年 3 月 1 日发布2018 年 3 月 1 日实施1/ 11CNAS-GL003:2018第1页共7页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1.前言比对样品的一致性对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至关重要。

在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时,组织方应确保能力验证中出现的不满意结果不归咎于样品之间或样品本身的变异性。

因此,对于能力验证样品的检测特性量,必须进行均匀性检验和(或)稳定性检验。

对于制备批量样品的检测能力验证计划,通常必须进行样品均匀性检验。

对于稳定性检验,则可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计划的要求来决定。

对于性质较不稳定的检测样品如生物制品,以及在校准能力验证计划中传递周期较长的测量物品,稳定性检验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均匀性检验或稳定性检验的结果,可根据有关统计量表明的显著性或样品的变化能否满足能力验证计划要求的不确定度进行判断。

本指南为这种判断和评价提供了指导。

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 CNAS 能力验证计划中的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也可为其他机构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提供参考。

3.参考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适用仅引用的版本;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NAS-GL004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使用指南 Guidance on Using Reference Materials
(IDT ISO Guide 33:2015)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2018 年 3 月 1 日 发布
2018 年 3 月 1 日 实施
CNA共 34 页
目录
前言 ............................................................................. 2 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术语及定义 ..................................................................... 3 4 符号 ........................................................................... 5 5 约定 ........................................................................... 5 6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及其在测量中的作用 ............................................ 6 7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和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使用 ................................ 11 8 精密度的评估 .................................................................. 12 8.1 通则 ........................................................................ 12 8.2 重复测量次数 ................................................................ 12 8.3 对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要求.................................................... 13 8.4 测量 ........................................................................ 13 8.5 数据处理 .................................................................... 14 8.6 精密度的计算和评估........................................................... 14 9 偏倚的评估 .................................................................... 15 9.1 总则 ........................................................................ 15 9.2 偏倚校核的途径 .............................................................. 15 9.3 偏倚数据应用 ................................................................ 16 10 校准 ......................................................................... 17 10.1 概述 ....................................................................... 17 10.2 建立计量溯源性.............................................................. 17 10.3 校准模型 ................................................................... 18 11 为其它材料赋值 ............................................................... 18 11.1 总则 ....................................................................... 18 11.2 纯物质 ..................................................................... 19 11.3 称量法和容量法.............................................................. 20 12 约定标尺 ..................................................................... 21 12.1 总则 ...................................................................... 21 12.2 pH 标尺 ..................................................................... 22 12.3 辛烷值 ..................................................................... 22 13 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和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选择................................ 23 13.1 总则 ....................................................................... 23 13.2 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选择................................................. 24 13.3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选择..................................................... 26 13.4 与测量系统的相关性.......................................................... 26 附录 A ........................................................................... 28 附录 B ........................................................................... 29 附录 C ........................................................................... 32 参考文献 ........................................................................ 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