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粒物颗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实验报告
振动筛筛分粒度分析报告

振动筛筛分粒度分析报告
1. 背景
本次实验旨在利用振动筛,对不同颗粒的物料进行筛分分析,
以获得颗粒的粒度分布情况。
2. 实验步骤
1. 将待测样品加入振动筛中,启动振动筛设备;
2. 振动筛设备不断振动,使样品分散,同时使比筛孔尺寸小的
颗粒通过,最终在筛网上形成一层颗粒堆积;
3. 将筛网取下,用天平称取每一个粒度级别颗粒的重量;
4. 根据粗细筛选的原理,通过对每个级别颗粒的重量进行比较,计算出粒度分布率。
3. 结果
经过对筛分样品的分析,得到如下的数据:
粒度级别 | 筛孔尺寸/mm | 颗粒重量/g | 颗粒比例/%
--------|-------------|-----------|----------
粗粒级别 | 5.00 | 20.05 | 20.05%
中粒级别 | 3.15 | 34.25 | 34.25%
细粒级别 | 1.18 | 25.70 | 25.70%
超细粒级 | 0.42 | 19.00 | 19.00%
4.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得到了待测样品的粒度分布率。
根据结果,可以看出该样品的细粒和中粒比例较高,说明该物料颗粒分布较为均匀。
5. 总结
本实验通过振动筛对不同颗粒物料进行了筛分分析,获得了颗粒的粒度分布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实验结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干筛法数据记录筛分分析结果可按下表的形式记录数据处理粉体的均匀度是表示粒度分布的参数,可由筛分结果按下式计算:仪器设备及原料:标准套筛一套,目数分别为:20,60,100,140;200g电子天平;实验步骤及操作:称取200g河沙;在最下面垫一张报纸,对组合好的套筛进行人工的震荡,震荡的较为充分时,再进行逐级的筛分。
最后,依次逐级由上到下取下筛子再震动,用手判断是否分筛干净。
筛完后,逐级称量并记录数据。
回收河沙,整理实验台。
三.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记录表粒度特性曲线累积粒度特性曲线从相应数据和图形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实验称取200g河沙,但筛分完毕为194.9g。
原因:逐级称取的时候洒落了一小部分,同时筛子上面残留有一部分,另外实验称取的是每级筛子上面的沙子,还有比140目更小的则漏在报纸上没有称取算入计重。
2.筛分前式样重量与筛分后各粒级产物重量之和的差值为5.1g,为筛分样质量的2.55%,实验进行正确,无需重做。
3.从粒度特性曲线分析,可以得出其曲线近似呈正态分布。
即两头少中间大的趋势,表明大颗粒和小颗粒的物料都相对较少。
4.从累积粒度特性曲线分析,可以得出目数小于60时图形比较平缓,表明粒径达的物料比较少;而在60-100目之间的图形斜率比较大,说明粒径在此、影响筛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答:1.入筛原料性质的影响:(1)含水率:物料的含水率又称湿度或水分;(2)含泥量:如果物料含有易结团的混合物(如粘土等);(3)粒度特性:影响筛分过程的粒度特性主要是指原料中含有对筛分过程有特定意义的各种粒级物料的含量。
(4)密度特性:当物料中所有颗粒都是同一密度时,一般对筛分没有影响。
2.筛子性能的影响:(1)筛面运动形式;(2)筛面结构参数;(3)操作条件的影响。
二、举出几种其它的微细物料粒度分析方法,并说明其基本原理和优缺点。
答:沉降法1.1沉降法的原理该法基于颗粒在悬浮体系时,颗粒本身重力(或所受离心力)、所受浮力和黏滞阻力三者平衡,根据黏滞阻力服从斯托克斯(Stocks定律来实施测定,此时颗粒在悬浮体系中以恒定速度沉降,且沉降速度与粒度大小的平方成正比。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doc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篇一:筛分分析-实验指导书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
它可用粒度分布表格、粒度分布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
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
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
本实验用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
筛析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厂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析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
一、实验目的意义本实验的目的:①了解筛析法测物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②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
筛析法适用约20μm~100㎜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
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筛孔的大小习惯上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cm)长度上筛孔的数目。
也有用l㎝长度上的孔数或1㎝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
筛分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1㎜的筛子作为基筛,也可采用泰勒筛,筛孔尺寸为0.074mm(200目)作为基筛。
筛析法有干法与湿法两种,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湿法可避免很细的颗粒附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
若试样含水较多,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颗粒凝聚性较强时最好使用湿法。
此外,湿法不受物料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还可以改善操作条件,精度比干法筛分高。
细粒物颗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实验报告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细粒物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年级: 2015级材料化学日期:2017/10/25 姓名:汪钰博学号:222015316210016 同组人:向泽灵一、预习部分(一)振动筛的筛分方法:1.1、重叠筛分法:在由粗到细的筛分中,直线筛的筛面重叠起来,上层筛面的筛孔较大,以下各层逐渐减小,因为直线筛筛框两侧有间隙,会造成筛分精度的降低,这种筛分方法适合量大的物料的处理;1.2、分层序列筛分法:一般来说,多层设备的筛分是由粗到细的,最上面是最粗的筛网,往下递减,其设备检修方便,容易观察设备各层筛面的工作情况;而由细到粗的筛分中,筛面顺次是相反的,单轴设备,旋振筛各筛能沿整个筛面长度分别排出,其筛分效果很明显,每个层面互不影响的;1.3、联合筛分法,又称混合筛分法:在联合流程中,一部分筛面由粗到细排列,另一部分由细到粗排列;在实际生产中,圆振动筛通常用由粗到细或联合的筛分流程;圆振筛是根据筛分物料的特殊要求制定的,筛分精度和轨迹都很理想,最适用于筛分粗矿。
(二)筛分的定义及作用2.1、定义一、筛分是将粒子群按粒子的大小、比重、带电性以及磁性等粉体学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二、用带孔的筛面把粒度大小不同的混合物料分成各种粒度级别的作业叫做筛分。
2.2、作用用筛孔尺寸不同的筛子将固体物料按所要求的颗粒大小分开的操作。
常与粉碎相配合,使粉碎后的物料的颗粒大小可以近于相等,以保证合乎一定的要求或避免过分的粉碎。
一、筛分是利用筛子把粒度范围较宽的物料按粒度分为若于个级别的作业。
分级是根据物料在介质(水或空气)中沉降速度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粒级的作业。
筛分一般用于较粗的物料,即大于0。
25毫米的物料。
较细的物料,即小于0。
2毫米的物料多用分级。
但是近几年来,国内外正在应用细筛对磨矿产品进行分级,这种分级效率一般都比较高。
二、根据筛分的目的不同,筛分作业可以分为五类:(1)独立分筛其目的是得到适合于用户要求的最终产品。
细集料筛选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筛分试验,测定细集料的颗粒级配,确定细集料的粗细程度,为后续材料性能评价和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细集料筛分试验是根据筛分原理,将不同粒径的细集料分别筛选出来,通过计算各筛孔的筛余量和通过量,得出细集料的颗粒级配曲线,从而确定细集料的粗细程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 标准套筛:孔径分别为9.5mm、4.75mm、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的方孔筛及配套底盘;- 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摇筛机;- 烘箱:控温要求在1055℃;- 其他:盘子、毛刷等。
2. 材料:- 细集料样品:天然砂、石屑等;- 洁净水。
四、实验步骤1. 试样准备:- 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一层筛(9.5mm筛)上;- 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取出套筛;- 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筛号开始,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 将筛出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与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如此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
2. 筛余量测定:- 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 计算各筛孔的筛余百分率。
3. 通过量测定:- 将各筛孔的筛余百分率进行累计,得到累计筛余百分率;- 通过累计筛余百分率,计算出各筛孔的通过量。
4. 计算细集料颗粒级配:- 根据通过量,绘制细集料颗粒级配曲线;- 根据颗粒级配曲线,确定细集料的粗细程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细集料颗粒级配曲线;- 细集料的粗细程度。
2. 分析:-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了解细集料的颗粒级配情况,为后续材料性能评价和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根据细集料的粗细程度,可以判断其适用性,如水泥混凝土用砂、沥青路面用细集料等。
六、实验结论本次细集料筛选实验,成功测定了细集料的颗粒级配,确定了细集料的粗细程度,为后续材料性能评价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实验三 破碎细粒物料粒度组成的筛分分析

实验三破碎细粒物料粒度组成的筛分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振筛机干法筛分线路板破碎细粒物料的方法;2.掌握筛分效率的概念;3.利用筛分结果分析物料的粒度组成及分布特性。
二、实验原理筛分是指在筛面上将物料分为各种粒度的产品,是使松散物料通过一层或数层筛面,按筛孔大小分成不同粒度级别产品的过程。
松散物料的筛分过程包括分层和透筛两个阶段。
分层是指易于穿过筛孔的颗粒和不能穿过筛孔的颗粒所组成的物料层到达筛面的过程,而透筛是指易于穿过筛孔的颗粒透过筛孔的过程。
理论上,物料中凡是粒度小于筛孔尺寸的细粒都应该透过筛孔成为筛下产物,而大于筛孔尺寸的粗粒应全部留在筛上排出成为筛上产品。
粒度和粒度分布是描述粉碎物料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以物料粒度为横坐标,相应粒度的筛上累积产率为纵坐标,得到的破碎产物的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Rosin—Rammler公式是一种以统计方法建立的表征粉碎产品颗粒特性的粒度特性方程,其表达式可以写成:=-()100exp()nR x bx式中,()R x为粒度大于x的筛上累积产率;x为粒度,mm;b和n为与物料性质、破碎工况等因素有关的常数。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线路板细碎产物、标准套筛、振筛机、天平、制样铲、毛刷、试样袋四、实验步骤①学习设备操作规程,熟悉实验系统;②接通电源,打开振筛机电源开关,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及人机安全;③取部分烘干后的样品,称重;④将所需筛孔的套筛组合好,将试样倒入套筛;⑤把套筛置于振筛机上,固定好,开动机器,用手筛检查一次。
检查时,依次由上至下取下筛子放在搪瓷盘上用手筛,手筛1分钟,筛下物的重量不超过筛上物的1%,即为筛净。
筛下物倒入下一粒级中,各粒级都依次进行检查;⑥筛完后,逐级称重,将各粒级产物缩制成化验样,装入试样袋送往化验室进行必要的分析;⑦关闭总电源,整理仪器及实验场所。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将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物料筛分实验结果表中2.绘制筛上累积频率分布曲线六、思考题1.影响筛分效率的因素有哪些?答:1.水分2.筛分的运动方式和振幅振动3.筛眼形状与物料颗粒形状2.如何根据累计粒度特性曲线的几何形状对粒度组成特性进行大致的判断?答:几何形状大致有3种:凸、凹、直。
筛分分级实验报告总结

筛分分级实验报告总结
筛分分级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不同物质或样品的颗粒大小分布。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筛网进行筛分,并根据筛网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分为不同的级别。
通过测量每个级别中颗粒的质量或体积,可以得到颗粒的分布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准备了一组不同孔径的筛网,并将待测样品加入到筛网中。
然后,我们进行筛分操作,将颗粒根据大小分到不同的级别中。
接下来,我们对每个级别中的颗粒进行称重或体积测量,得到每个级别中的颗粒质量或体积。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颗粒的分布情况。
根据筛分结果可以看出,颗粒的分布不均匀,存在一定的大小差异。
这可能是由于样品的制备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或者是颗粒本身的物性导致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实验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要注意筛网的选择和准备,确保筛网孔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其次,我们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筛网或样品。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尽量减少因实验误差或其他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
总结而言,筛分分级实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颗粒大小分析方法。
通过对颗粒的筛分和测量,可以得到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要。
细粒物颗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实验报告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细粒物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年级:2015级材料化学日期:2017/10/25姓名:汪钰博学号:222015316210016同组人:向泽灵一、预习部分(一)振动筛的筛分方法:1.1、重叠筛分法:在由粗到细的筛分中,直线筛的筛面重叠起来,上层筛面的筛孔较大,以下各层逐渐减小,因为直线筛筛框两侧有间隙,会造成筛分精度的降低,这种筛分方法适合量大的物料的处理;1.2、分层序列筛分法:一般来说,多层设备的筛分是由粗到细的,最上面是最粗的筛网,往下递减,其设备检修方便,容易观察设备各层筛面的工作情况;而由细到粗的筛分中,筛面顺次是相反的,单轴设备,旋振筛各筛能沿整个筛面长度分别排出,其筛分效果很明显,每个层面互不影响的;1.3、联合筛分法,又称混合筛分法:在联合流程中,一部分筛面由粗到细排列,另一部分由细到粗排列;在实际生产中,圆振动筛通常用由粗到细或联合的筛分流程;圆振筛是根据筛分物料的特殊要求制定的,筛分精度和轨迹都很理想,最适用于筛分粗矿。
(二)筛分的定义及作用2.1、定义一、筛分是将粒子群按粒子的大小、比重、带电性以及磁性等粉体学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二、用带孔的筛面把粒度大小不同的混合物料分成各种粒度级别的作业叫做筛分。
2.2、作用用筛孔尺寸不同的筛子将固体物料按所要求的颗粒大小分开的操作。
常与粉碎相配合,使粉碎后的物料的颗粒大小可以近于相等,以保证合乎一定的要求或避免过分的粉碎。
一、筛分是利用筛子把粒度范围较宽的物料按粒度分为若于个级别的作业。
分级是根据物料在介质(水或空气)中沉降速度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粒级的作业。
筛分一般用于较粗的物料,即大于0。
25毫米的物料。
较细的物料,即小于0。
2毫米的物料多用分级。
但是近几年来,国内外正在应用细筛对磨矿产品进行分级,这种分级效率一般都比较高。
二、根据筛分的目的不同,筛分作业可以分为五类:(1)独立分筛其目的是得到适合于用户要求的最终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细粒物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年级: 2015级材料化学日期:2017/10/25 姓名:汪钰博学号:222015316210016 同组人:向泽灵一、预习部分(一)振动筛的筛分方法:1.1、重叠筛分法:在由粗到细的筛分中,直线筛的筛面重叠起来,上层筛面的筛孔较大,以下各层逐渐减小,因为直线筛筛框两侧有间隙,会造成筛分精度的降低,这种筛分方法适合量大的物料的处理;1.2、分层序列筛分法:一般来说,多层设备的筛分是由粗到细的,最上面是最粗的筛网,往下递减,其设备检修方便,容易观察设备各层筛面的工作情况;而由细到粗的筛分中,筛面顺次是相反的,单轴设备,旋振筛各筛能沿整个筛面长度分别排出,其筛分效果很明显,每个层面互不影响的;1.3、联合筛分法,又称混合筛分法:在联合流程中,一部分筛面由粗到细排列,另一部分由细到粗排列;在实际生产中,圆振动筛通常用由粗到细或联合的筛分流程;圆振筛是根据筛分物料的特殊要求制定的,筛分精度和轨迹都很理想,最适用于筛分粗矿。
(二)筛分的定义及作用2.1、定义一、筛分是将粒子群按粒子的大小、比重、带电性以及磁性等粉体学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二、用带孔的筛面把粒度大小不同的混合物料分成各种粒度级别的作业叫做筛分。
2.2、作用用筛孔尺寸不同的筛子将固体物料按所要求的颗粒大小分开的操作。
常与粉碎相配合,使粉碎后的物料的颗粒大小可以近于相等,以保证合乎一定的要求或避免过分的粉碎。
一、筛分是利用筛子把粒度范围较宽的物料按粒度分为若于个级别的作业。
分级是根据物料在介质(水或空气)中沉降速度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粒级的作业。
筛分一般用于较粗的物料,即大于0。
25毫米的物料。
较细的物料,即小于0。
2毫米的物料多用分级。
但是近几年来,国内外正在应用细筛对磨矿产品进行分级,这种分级效率一般都比较高。
二、根据筛分的目的不同,筛分作业可以分为五类:(1)独立分筛其目的是得到适合于用户要求的最终产品。
例如,在黑色冶金工业中,常把含铁较高的富铁矿筛分成不同的粒级,合格的大块铁矿石进入高炉冶炼,粉矿则经团矿或烧结制块入炉。
(2)辅助筛分这种筛分主要用在选矿厂的破碎作业中,对破碎作业起辅助作用。
一般又有预先筛分和检查筛分之别。
预先筛分是指矿石进入破碎机前进行的筛分,用筛子从矿石中分出对于该破碎机而言已经是合格的部分,如粗碎机前安装的格条筛、筛分,其筛下产品。
这样就可以减少进入破碎机的矿石量,可提高破碎机的产量。
(三)粒度特性曲线:通常以横坐标表示颗粒的粒度,以纵坐标表示各粒级或累计的产率。
若以纵坐标列出的是正累积产率,横坐标表示颗粒的粒度,则可得到正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同理,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列出的是负累积(又称筛下累积)产率,则可得到负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的优点是绘制简便,缺点是在细粒级一端刻度太窄小,因此,曲线细粒级一端误差较大。
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的作用:1、可确定任何指定粒度的响应累计产率,或由指定的累计产率查得相应的粒度;2、可求出任一粒级(d1—d2)的产率,它等于粒度d1及d2所对应的纵坐标的差值;3、由曲线的形状可大致判断物料的粒度组成情况。
二、实验部分(一)实验原理松散物料的筛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1) 易于穿过筛孔的颗粒和不能穿过筛孔的颗粒所组成的物料层到达筛面;2)易于穿过筛孔的颗粒透过筛孔。
实现这两个阶段,物料在筛面上应具有适当的相对运动,一方面使筛面上的物料层处于松散状态,物料层将按粒度分层,大颗粒位于上层,小颗粒位于下层,易于到达筛面,并透过筛孔;另一方面,物料和筛子的运动都促使堵在筛孔上的颗粒脱离筛面,有利于其它颗粒透过筛孔。
松散物料中粒度比筛孔尺寸小得多的颗粒在筛分开始后,很快透过筛孔落到筛下产物中,粒度与筛孔尺寸愈接近的颗粒(难筛粒),透过筛孔所需的时间愈长。
一般,筛孔尺寸与筛下产品最大粒度具有如下关系(1)式中 d 最大——筛下产品最大粒度,mm ;D ——筛孔尺寸,mm ;K ——形状系数。
K 值表(二) 实验步骤1)接通电源,打开振筛机电源开关,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及人机安全;2)将烘干试样称取400g ;3)将所需筛孔的套筛组合好,将试样倒入套筛;4)把套筛置于振筛机上,固定好;开动机器,3min 后停下机器,用手筛检查。
检查时,依次由上至下取下筛子放在筛盖上用手筛净。
筛下物倒入下一粒级中,各粒级都依次进行检查;5)筛完后,逐级称重,并计录数据6)关闭总电源,整理仪器及实验场所;三、 思考题:D K d ⋅=最大一、影响筛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答:1.入筛原料性质的影响:(1)含水率:物料的含水率又称湿度或水分;(2)含泥量:如果物料含有易结团的混合物( 如粘土等);(3)粒度特性:影响筛分过程的粒度特性主要是指原料中含有对筛分过程有特定意义的各种粒级物料的含量。
(4)密度特性:当物料中所有颗粒都是同一密度时,一般对筛分没有影响。
2.筛子性能的影响:(1) 筛面运动形式;(2) 筛面结构参数;(3) 操作条件的影响。
二、举出几种其它的微细物料粒度分析方法,并说明其基本原理和优缺点。
答:(1)沉降法1.1 沉降法的原理该法基于颗粒在悬浮体系时,颗粒本身重力(或所受离心力)、所受浮力和黏滞阻力三者平衡,根据黏滞阻力服从斯托克斯(Stocks定律来实施测定,此时颗粒在悬浮体系中以恒定速度沉降,且沉降速度与粒度大小的平方成正比。
Stokes 定律:为了加快细颗粒的沉降速度,缩短测量时间,现代沉降仪大都采用离心沉降方式。
在离心沉降状态下,颗粒的沉降事度与粒度的关系如下:这就是 Stokes 定律在离心状态下的表达式。
由于离心转速都在数百转以上,离心加速度ω2r 远远大于重力加速度 g,Vc>>V,所以在粒径相同的条件下,离心沉降的测试时间将大大缩短。
沉降法在油漆和陶瓷行业是一个传统的测量方法,测量范围一般为 44 μm 以上。
1.2 优点操作简便,仪器可连续运行,价格低,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好,测试范围较大。
1.3 缺点测量速度慢,平均测量时间要半个多小时,很难重复分析;必须精确的控制以防止温度梯度和粘度变化;不能处理不同密度的混合物。
2 筛分法(Screening Analysis)2.1 筛分法粒度分析该法是用筛子来检测物料粒度组成,是最简单的也是应用最早的粒度分析方法。
筛分法分干筛和湿筛两种形式,可以用单个筛子来控制单一粒径颗粒的通过率,也可以用多个筛子叠加起来同时测量多个粒径颗粒的通过率,并计算出百分数。
筛分法有手工筛、振动筛、负压筛、全自动筛等多种方式。
颗粒能否通过筛子与颗粒的取向和筛分时间等素因素有关。
筛分分析的粒度范围为 0.045~300 mm。
筛分法可直接测出颗粒粒级的真实尺寸,因此常作为其他物料粒度分析方法的校正标准。
筛分分析采用的套筛一般有两种:一种为非标准筛,用于筛分粗粒物料(6~300 mm)。
另一种为标准套筛,用于筛分细度物料(0.045~6 mm),标准套筛是由一套筛孔大小有一定比例的、筛孔宽度和筛丝直径都是按标准制造的筛子组。
上层筛子的筛孔大,下层筛子的筛孔小,另外还有一个上盖(防止试样损失)和筛底(用来接取最底层筛子的筛下颗粒)。
2.2 优点简单方便、直观、设备成本低,比较适合用于采矿业中较大颗粒。
2.3 缺点小于 400 目的粉末测量比较困难;难以测量粘性和成团的材料;测量时间和操作方法必须严格标准化;不能产生真实的重量分布;小尺寸筛网易被物料堵塞,且难以清洗;筛网强度低,易破损。
3 显微镜法(Microscopy)3.1 显微镜法显微镜系统是由显微镜、摄像头、图形采集卡、计算机等部分组成。
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显微镜放大后的颗粒图像通过 CCD 摄像头和图形采集卡传输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对这些图像进行边缘识别等处理,计算出每个颗粒的投影面积,根据等效投影面积原理得出每个颗粒的粒径,再统计出所设定的粒径区间的颗粒的数量,就可以得到粒度分布了。
由于这种方法单次所测到的颗粒个数较少,对同一个样品可以通过更换视场的方法进行多次测量来提高测试结果的真实性。
除了进行粒度测试之外,显微镜法还常用来观察和测试颗粒的形貌。
所测的粒径为等效投影面积径,计算出的为长度平均径。
测量范围一般为 0.2~100 μm。
3.2 优点简单方便、直观、可进行形貌分析。
3.3 缺点代表性差,速度慢,无法测超细颗粒。
4 电阻法4.1 电阻法又叫库尔特法,是由美国一个叫库尔特的人发明的一种粒度测试方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颗粒在通过一个小微孔的瞬间,占据了小微孔中的部分空间而排开了小微孔中的导电液体,使小微孔两端的电阻发生变化的原理测试粒度分布的。
小孔两端的电阻的大小与颗粒的体积成正比。
当不同大小的粒径颗粒连续通过小微孔时,小微孔的两端将连续产生不同大小的电阻信号,通过计算机对这些电阻信号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粒度分布了。
用库尔特法进行粒度测试所用的介质通常是导电性能较好的生理盐水。
4.2 用途适合于测量粒度均匀(即粒度分布范围窄)的粉体样品,也适用于测量水中稀少的固体颗粒的大小和个数,所测的粒径为等效电阻径。
4.3 优点操作简便,可测颗粒总数,统计出粒度分布,等效概念明确,速度快,准确性好。
4.4 缺点测试范围较小,小孔容易被颗粒堵塞,介质应具备严格的导电特性。
5 激光粒度法(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sis)成熟的光散射理论主要有夫朗和费衍射理论、菲涅耳衍射理论、米散射理论和瑞利散射理论等。
激光粒度分析法是目前重要的材料粒度分析方法。
激光法粒度分析的理论模型是建立在颗粒为球形、单分散条件上的,而实际上被测颗粒多为不规则形状并呈多分散性。
因此,颗粒的形状、粒径分布特性对最终粒度分析结果影响较大,而且颗粒形状越不规则、粒径分布越宽,分析结果的误差就越大。
5.1 静态光散射法静态光散射法(即时间平均散射)测量散射光的空间分布规律,当一束波长为λ的激光照射在一定粒度的球形小颗粒上时,会发生衍射和散射两种现象,通常当颗粒粒径大于 10λ时,以衍射现象为主;当衍射现象为主;当粒径小于 10λ时,则以散射现象为主。
5.1.1 优点静态激光光散射法主要测定微米级颗粒,测量范围一般0.5~300 μm,获得的是等效球体积分布,测量准确,速度快,代表性强,重复性好,适合混合物料的测量。
5.1.2 缺点对于检测器的要求高,各仪器测量结果对比差。
5.1.3 激光粒度仪现在常用的激光衍射粒度分析技术是根据夫朗和费衍射理论而开发的,其原理是激光通过被测颗粒将出现夫朗和费衍射,不同粒径的颗粒产生的衍射随角度的分布而不同,根据激光通过颗粒后的衍射能量分布及其响应的衍射可以计算出颗粒样品的粒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