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参考文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校合作参考文献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参考文献

[1]夏军英.昆山外来务工子女德育创新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2-14.

[2]周利群.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与推进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4][8]赵忠心.外国家教之道[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1-42.

[5]谢群锋.浅析家庭教育在“三结合”教育现实中的一些困惑教师[J].2013,(7):10-11.

Chile[J].ChildhoodEducation,1998(2):34.

[7]Street,phiLHomeschoolcooperationatthesecondarylevelintheUnitedKingdomthesuccessfulsch oolsproject[J].ChildhoodEducation,1998:101.

[9]周大平.求索中的家长委员会[J].教育与管理,2012,(22):40-41.

[10]刘晓.基础教育“家校合作”的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11]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3.

[12]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3-54.

[13]姜超.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透视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14]盛毅华.[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45-48.

[15]陆春晔.影响小学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D].苏州大学,2010.

[16]杨艳.有效家校合作途径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5):36.

[17]王华晔.影响小学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D].河北大学师范大学,2013.

[18]康艳.中小学有效家校合作途径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5):26.

[19]安德志.论小学家校合作理论与学校管理的结合[J].教育与管理,2016,(1):23-25.

[20]金文斌.外来务工子女家校合作教育关系探析——一昆山市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2,(4):11-14.

[21]李倩茹.协同教育视角下的家校合作建设[J].家校合作,2012,(12):12-14.

[22]廖镇卿.浅谈小学家校合作建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12):15-18.

[23]刘红霞.家校合作建设:小学生教育的有效途径[J].北京教育,2012,(1):8-10.

[24]刘建军.小学网络家校合作教育功能优化的路径选择[J].山东教育,2013,(2):6-9.

[25]吕健,陈金浩.完善小学家校合作的教育功能[J].教学实践与管理,2010,(6):9-12.

[26]李玲.家校合作建设与创新教育新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10-12.

[27]方华.家校共育赢未来——对家校合作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2014,(1):11-13.

[28]黄河清.英国家校合作探微[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10):22.

[29]杨艳.有效家校合作途径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5):12.

[30]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401.

[31]岳盼盼.构建小学家校合作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0):13-15.

[32]梁蓉.论班导师制的实施[D].四川师范大学,2010.

[33]邹强.国外家校合作问题研究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10):36-37.

[34]黄河清.美国家校合作管窥[J].教育评论,2015,(6):24-27.

[35]陈晓红.家校合作的特性、作用和再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6,(8):11-13.

[36]常慕佳,姚江林.浅析流行文化与小学生家校合作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

报,2016,(3):7-8.

[37]蔡宏生,郑文慧.家校合作教育视野中的学校管理环境建设[J].家校合作,2015,(7):9-10.

[38]丁兰华.论小学家校合作的德育功能[J].文化视点,2015,(9):1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