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薄荷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薄荷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薄荷-中药药理1、抗病毒作用:薄荷水煎剂1:20浓度,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
2、镇痛、止痒作用:薄荷脑主要作外用止痒、微弱的局麻及对抗刺激剂,涂于局部由于刺激神经而引起凉感,并抑制痛觉神经。
3、抗刺激、止咳作用:薄荷脑的抗刺激作用导致气管产生新的分泌,而使稠厚的粘液易于排出,故有祛痰作用,亦有报道薄荷脑对豚鼠及人均有良好的止咳作用。
4、杀菌作用:薄荷脑有很强的杀菌作用,d-薄荷脑比1-薄荷脑的抑菌作用强。
5、抗着床、抗早孕作用:薄荷油对小白鼠具有一定的抗着床与抗早孕作用,作用强度随剂量增加,腹腔注射0.035ml/只,抗着床率达100%。
终止妊娠的原因可能是子宫收缩加强,也不能排除蜕膜组织等的直接损伤。
宫内给药,薄荷油不仅可使原孕第6天所见的胚珠坏死,而且可使之排出体外,与橄榄油组相比,差别显著。
6.利胆作用:薄荷的丙酮干浸膏和50%甲醇干浸膏均具有利胆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胆汁分泌量均有明显的增加。
含有挥发油多的丙酮干浸膏组的利胆效果比50%甲醇干浸膏组强。
实验证明,除挥发油中主要成分薄荷醇具有很强的利胆作用外,薄荷油中还含有其他利胆作用成分。
此外,把薄荷醇的醇羟基乙酰化后,其利胆作用也减弱了,说明醇羟基在利胆作用的产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薄荷-药用配伍1、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者,常配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如银翘散。
2、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
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多配合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常配桔梗、生甘草、僵蚕、荆芥、防风等同用。
3、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蝉蜕、荆芥、牛蒡子、紫草等,如透疹汤;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苦参、白鲜皮、防风等同用,取其祛风透疹止痒之效。
薄荷的研究概况与进展

科技 圈向导
◇ 科技之窗◇
薄荷的研究概况与进展
刘 畅 ( 黑 龙 江 省欣 合 永 顺 医 药 有 限公 司 黑 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0 )
【 摘 要】 近年来加入薄荷脑 、 油及其衍 生物、 络合物的洗发剂、 沐浴露、 毛发再 生精 、 部分减肥保健品等产品得到广泛的应用。薄荷有保肝 利胆 、 镇痛 、 抗茵、 抗炎等药理作 用。本文对薄荷 的研 究概况与进展进行综述。 【 关键词】 薄荷; 研 究; 进展
d i h v d r o n a p h t h a l e D e 1 、 赖 氨酸( 1 y s i n e ) 、 乙酸薄荷酯 ( me n t h y l a c e t a t e 、 o L 一 及 B 一 蒎烯 ( P i n e n e ) 、 p 一 侧柏烯 ( p — t h u - j e n e ) 、 3 一 辛醇( 3 - o c t a n o 1 ) , 右旋月桂 烯( my r c e n e ) 、 柠檬烯( 1 i mo n e n e ) 、 d 一 松油醇( d — t e r p i n e o 1 ) 、 薄荷异黄酮甙 ( me t h o s i d e ) 、 咖啡酸( c a f f e i e a c i d ) 、 谷氨酸 ( g l u t a mi c a c i d ) 、 左旋 薄荷酮 ( me n t h o n e ) 、 异薄荷酮( i s o me n t h o n e ) 、 丝 氨酸 a l a n i n e ) 、 缬氨酸 ( v a l i n e ) 、 7 , 8 一 二羟基一 2 一 ( 3 , 4 - 二 羟基苯 基 ) 一 1 , 2 - 二氢萘 一 1 。 3 - 二羟 酸 『 7 , 8 一
薄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薄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薄荷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因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通过查阅文献本文主要针对其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和应用薄荷在临床应用上提供更新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薄荷;药理作用;综述The advance on the research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Mentha haplocalyxAbstract: Mentha haplocalyx 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ere taken for its wide range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Mainl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ts clinical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provide update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int.Key word s: Mentha haplocalyx;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review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又名水薄荷、薄荷、鱼香草、人丹草、升阳草、夜息花、番荷菜等。
其干燥地上部分可入药,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
关于薄荷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本草》,薄荷有疏风、散热、解毒的功效。
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牙痛等[1]。
现在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
薄荷属植物约有30种,薄荷包含了25个种,除了少数为一年生植物外,大部分均为具有香味的多年生植物。
薄荷的主要成分及研究现状规范文献

薄荷的主要成分及研究现状【薄荷性味】味辛、性凉。
【薄荷功能】辛能散,凉能清,升浮能发汗。
搜肝风,而抑肺盛,消散风热,清利头目。
【薄荷主治】治头痛头风,中风失音,痰嗽口气,语濇舌胎。
眼耳咽喉口齿诸病。
皮肤瘾疹,瘰历疮疥,惊热,骨蒸,破血止痢。
【薄荷功效】薄荷能解热、消炎、健胃,且能改善头部与咽喉肿热疼痛。
【薄荷性状】苏产气芳者良。
【薄荷备注】「惊热」:凡小儿治惊药,俱宜薄荷汤调。
薄荷,猫之酒也,犬,虎之酒也,蜈蚣,鸡之酒也,桑椹,鸠之酒也,莽草,鱼之酒也,食之皆醉,被猫伤者薄荷汁涂之。
薄荷的作用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主产于江苏的太仓以及浙江、湖南等省。
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
切段,生用。
【药性】辛,凉。
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其辛散之性较强,是辛凉解表药中最能宣散表邪,且有一定发汗作用之药,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风热感冒和温病卫分证十分常用。
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症,常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配伍,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2.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
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眩晕,宜与川芎、石膏、白芷等祛风、清热、止痛药配伍,如上清散(《丹溪心法》)。
治疗风热上攻之目赤多泪,可与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常配伍桔梗、生甘草、僵蚕,如六味汤(《喉科秘旨》)。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祛风止痒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伍蝉蜕、牛蒡子、柽柳等药,如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荆芥、防风、僵蚕等祛风止痒药同用。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薄荷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梁呈元

收稿日期:2003-01-25薄荷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梁呈元 李维林 张涵庆 任冰如(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摘 要 对国内外有关薄荷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薄荷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薄荷;化学成分;药理作用The Advance on the Research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Mentha haplocalyxLiang Cheng yuan,Li Weilin,Zhang Hanqing,Ren Bing ru(Institute of Bo ta ny,Jia ng su Prov ince and th e Chinese Aca demy of Sciences,N anjing210014) Abstract In this pa per,the autho rs reviewed the chemical co nstituents and pha rmaco logical activities o f M entha haploca lyx Briq.Key words Mentha haplocaly x Briq.,Chemical co nstituents;Pha rm acolo gical activities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地上干燥部分。
《本草纲目》载:“薄荷,人多栽莳,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后分之。
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莳形长而头圆,及长则尖,吴、越、川、湖人多以代茶。
苏州所莳者,茎小而气芳,江西者稍粗,川蜀者更粗,入药以苏产为胜。
野生者,茎叶气味都相[17]唐晓珍,黄雪松.生姜蛋白酶对啤酒的澄清效果.食品工业科技,2002,23(8):12.[18]俞沛初,胡一匡.生姜汁对肉类致嫩效应初探.上海农学院学报,1994,12(2):96-99.[19]林正奎,华映芳.四川生姜精油化学成分研究.有机化学,1987(6):44.[20]张侠、张中义生姜调味汁工艺研究中国调味品,1996(4):69.[21]曹升富、陆天健、闻一渝生姜油树脂——新型调味品中国调味品,1996(6):78,20.[22]黄雪松.姜辣素的测定方法.中国调味品,1996,(8):30.[23]黄雪松.生姜抗氧化作用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1997,(4):16.[24]Yoshio.Yon ei.Extraction of Ginger Flav or with Liquid or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 e,J ournal of Supercritical Fluids.1995,8(2):156-161.[25]Chu-Chin Ch en et al.Pungent Compound s of G inger Extractsby liquid Carbon D ioxide,J.Ag ric Food Chem.1986,34:477-480.[26]Bartley J.p.et al.Su percritical Fluid s Ex traction of Aus tralianGrow n Ginger,J.Sci.Food Ag ric.1994,66(3):265-371. [27]张中义.超临界萃取姜油树脂的研究.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食品科学论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28]张相年,郭振德.姜油的研究进展.广州化工,1992(2):62.[29]张德权.超临界萃CO2取山苍子油的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2000,26(2):5457.[30]Amona O I,et al,Ch aracterization of Foods Antioxidants.Illustrated Using Comm ercial Garlic and Ginger Preparations.Food Ch em.1997,60(2):149-156.[31]余伯良.几种香辛料油树脂的抗菌性研究.食品工业,1998,(5):18-20.[32]李素明.干姜和生姜的药理研究进展.中草药,1999,30(6):471-473.[33]郭振德,张相年.超临界萃CO2取姜油的组分研究.色谱,1995,13(3):156.[34]吴 雪,张少英.姜油树脂的微胶囊化研究.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1,5:28.[35]蔡建国,周水传.超临界CO2萃取天然植物香料及商业化过程的研究.2000年中国香精香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22卷第3期2003年6月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Chinese Wild Plant Res ources V o l.22No.3June2003似”。
薄荷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薄荷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薄荷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草本植物,其具有许多药用特性,其中包括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本文将探讨薄荷的这些作用,并解释其如何在各种领域中发挥作用。
首先,薄荷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薄荷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其中一种研究发现,薄荷精油能够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细菌的生长。
薄荷中的活性成分,例如薄荷醇和薄荷醛等,被认为是其抗菌效果的关键因素。
这些成分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和代谢,从而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此外,薄荷也显示出抗真菌作用。
研究表明,薄荷精油对多种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和肺曲霉菌等,具有抗菌活性。
这种抗真菌作用使得薄荷成为一种有效的天然药物,用于治疗相关感染,如念珠菌感染和真菌性皮肤病。
此外,薄荷还具有抗病毒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薄荷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一项研究发现,薄荷精油对流感病毒的复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另一项研究还发现,薄荷精油对单纯疱疹病毒和人乳头状瘤病毒等病毒也具有抗病毒效果。
这些病毒抑制作用是与薄荷中的活性成分,如薄荷酚,薄荷萜和薄荷醇等相关的。
由于其抗菌和抗病毒作用,薄荷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首先,薄荷在口腔卫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薄荷精油能够抑制口腔中的细菌生长,减少口腔感染的风险。
事实上,薄荷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护理产品,如牙膏和漱口水中,以促进口腔卫生。
其次,薄荷也被广泛用于皮肤护理产品中,以帮助治疗皮肤相关的感染和炎症。
薄荷精油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以帮助减少痤疮和湿疹等皮肤问题的发生。
一项研究发现,薄荷精油可以抑制痤疮引起的炎症反应,减轻痤疮的严重程度。
此外,薄荷精油还可以帮助舒缓痒痛和炎症,对于湿疹等皮肤病有积极作用。
除了口腔和皮肤护理,薄荷还被广泛用于清凉消暑产品中。
其清爽的气味和凉爽的感觉使得薄荷成为制作皮肤和身体产品的理想选择。
例如,薄荷香氛和薄荷膏可以用于制作香氛蜡烛和润肤霜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清新和放松的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薄荷精油和其他薄荷制品的使用应遵循适当的指导和安全注意事项。
中药薄荷的有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功效研究

中药薄荷的有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功效研究摘要:薄荷属于唇形科、薄荷属植物,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
常见于山野水旁的潮湿地带,根和茎横生于地下。
在我国多地都有栽培,其中以江苏、安徽为传统主要栽培生长的地区。
通过查阅薄荷研究的相关文献得知,薄荷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性成分、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糖类、其他成分等有效化学成分;具有抗病毒抑菌、抗氧化、抗肿瘤抗辐射等一系列药理作用和一些临床应用治疗功效。
关键词:薄荷有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1.有效化学成分1.1 挥发性成分薄荷中含左旋薄荷醇、左旋薄荷酮等一系列挥发性化学成分。
其中,左旋薄荷醇占薄荷挥发油的62%~87%,是薄荷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也是使薄荷散发甜润微辛气味的原因;左旋薄荷酮是薄荷香精的主要成分。
薄荷醇具有很高价值的实际用途,不仅可以用作香水、牙膏等的赋香剂,而且在医学中可以外用作刺激性药物,具有清凉止痒作用;内服用作驱风药,用于头痛和鼻、咽炎症等。
薄荷酮主要是被用作一些香精的调和香料。
薄荷中还包含乙酸薄荷酯、柠檬烯、3-戊醇等挥发性成分。
1.2 黄酮类薄荷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有刺槐素、椴树素、香叶木苷等。
通过前人研究可知,薄荷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有机溶剂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和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提取并研究其功效。
通过研究所发现其功效主要包括抗氧化能力、抗肿瘤能力和抗菌作用。
1.3 萜类薄荷中萜类化合物包括乌索烷、齐墩果酸、D-8-乙酰氧基莳萝艾菊酮等。
其中一些化合物可以强化薄荷的功效。
如齐墩果酸可以保护肝脏,降低转氨酶,用作肝炎的辅助治疗。
1.4 有机酸类薄荷中的有机酸类包括反式桂皮酸、咖啡酸、紫草酸等。
它们具有不同的功效,反式桂皮酸是一些香料和医药的原料;咖啡酸具有抑菌和抗病毒活性,可以用作化妆品的组成成分。
1.氨基酸类薄荷中富含各种氨基酸,研究发现其中有苏氨酸和异亮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甘氨酸、谷氨酸等人体非必需氨基酸。
1.糖类薄荷中含有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等多种糖类,这些糖类可以直接或间接参与人体代谢过程。
薄荷中药研究进展报告

薄荷中药研究进展报告
薄荷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凉解毒、宣肺定喘和消食降气等功效。
近年来,随着中药研究的深入,薄荷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以及临床应用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首先,薄荷的药理作用被广泛研究和探讨。
研究发现,薄荷主要成分薄荷脑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和抗菌作用。
薄荷脑能通过温感TRP通道抑制痛觉刺激传导,减轻疼痛感。
此外,薄
荷对多种炎症反应均具有抑制作用,能够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起到抗炎效果。
此外,薄荷还具有杀菌作用,能够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对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有一定的疗效。
其次,薄荷的化学成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薄荷中主要活性成分为薄荷脑、薄荷醇和薄荷酮等。
其中,薄荷脑在薄荷中的含量最高,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
此外,研究还发现,薄荷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黄酮类物质,这些化学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保护作用,如抗氧化、消炎和抗癌等。
最后,薄荷的临床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薄荷可以通过口服、外用和蒸馏等方式应用于临床。
口服薄荷制剂可以用于缓解消化不良、胃肠痉挛和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
外用薄荷制剂则常用于治疗头痛、牙痛和皮肤瘙痒等症状。
此外,薄荷还具有清凉解毒的作用,在夏季可以用来制作清凉饮品,解暑消暑。
总之,薄荷的中药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其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领域得到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薄荷作为一种常见
的中药,不仅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和保健作用,还能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薄荷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因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通过查阅文献本文主要针对其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和应用薄荷在临床应用上提供更新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薄荷;药理作用;综述The advance on the research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of Mentha haplocalyxAbstract: Mentha haplocalyx 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ere taken for its wide range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Mainl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ts clinical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provide update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int.Key word s: Mentha haplocalyx;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review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又名水薄荷、苏薄荷、鱼香草、人丹草、升阳草、夜息花、番荷菜等。
其干燥地上部分可入药,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
关于薄荷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本草》,薄荷有疏风、散热、解毒的功效。
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牙痛等[1]。
现在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
薄荷属植物约有30种,薄荷包含了25个种,除了少数为一年生植物外,大部分均为具有香味的多年生植物。
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有薄荷属植物12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华东、新疆地区[2]。
野生的薄荷有椒样薄荷、欧薄荷、留兰香等。
薄荷富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左旋薄荷醇、左旋薄荷酮、异薄荷酮等。
此外薄荷还含黄酮类、有机酸和氨基酸成分[3-5].。
现对近年来薄荷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做一概述。
1、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薄荷醇能加强戊巴比妥钠的中枢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薄荷醇0.9g/kg灌胃,能明显缩短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入睡潜伏期,从对照组的(8.315.46)min降至(2.62±0.79)min。
0.3g/kg、0.1g/kg灌胃也能缩短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入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6]。
Umezu T[7]对小鼠使用薄荷醇皮下给药,发现能剂量依赖性促进小鼠活动,丁氨苯丙酮(多巴胺摄取抑制剂)可加强薄荷醇的作用。
联用多巴胺拮抗剂、利血平和肼甲基对位酪氨酸后能显著减弱薄荷醇和氨苯丙酮的效果,提示薄荷醇促活动能力可能与多巴胺有关。
大剂量薄荷醇可致共济失调但不引起刻板症,表明薄荷醇并非多巴胺的直接激动剂。
2、利胆作用陈光亮等[8]采用薄荷油120、60、30mg/kg十二指肠给药,发现能显著增加大鼠的胆汁分泌量,药后1-2小时作用最明显,4小时胆汁分泌总量明显增加,且有一定的剂量相关性,表明薄荷油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并能轻度增加胆汁中胆汁酸的排出量。
内源性胆固醇约80%在肝脏内合成,进一步酯化为胆固醇酯或氧化成胆汁酸,胆汁酸是胆固醇的主要代谢终产物,胆固醇/胆汁酸的比例增加是形成胆固醇结石的最基本原因。
薄荷油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还能轻度增加胆汁中胆汁酸的浓度,降低胆固醇的浓度,有利于防治胆固醇结石。
但体外试验,薄荷油和去氧胆酸片在给药4-5 周时间内对胆固醇结石、胆红素结石均未见溶解作用。
3、抗炎镇痛作用陈光亮等[8]采用角叉菜胶致炎法考察薄荷油对大鼠足肿胀的影响,把雄性大鼠随机分组,n= 10,灌胃给药1h后,每只大鼠左后足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0.07ml,测定致炎前及致炎后1、2、4、6h 足容积。
实验结果证明薄荷油高剂量组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王晖等[9]用0.9g/kg、0.3g/kg、0.1g/kg薄荷醇对热板小鼠灌胃,发现小鼠痛阈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增强柴胡的镇痛作用。
4、对平滑肌的作用在离体状态下,薄荷醇对家兔、豚鼠的回肠、子宫活动的张力、强度、强度张力差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氯化钡等引起的肠管活动亢进。
在5种激动剂的作用下,薄荷醇也呈明显的抑制作用,如在体小鼠的墨汁移动试验中,每10g体重0.23mg的薄荷醇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墨移动速度并无明显的差异,薄荷醇用量加倍后,墨移动速度降低50%,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
其作用机理很可能是抑制了鸟苷酸活化酶的活性,使GTP不能转变为cGmp,蛋白激酶难被激活,从而使肠肌和子宫肌抑制或松弛。
氯化钡作为肠及子宫肌兴奋剂的作用,可能是阻滞钙通道所致[4]。
以薄荷醇23mg/kg灌胃,对小鼠小肠推进率无明显影响,薄荷醇用量加倍后,小鼠小肠推进率降低50%,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8]。
5、抗早孕作用Sharma N等[10]研究表明薄荷叶甲醇提取物有可逆的避孕作用,雄性小鼠口服提取物水溶液10mg/d,20、40、60d检测发现,在正常交配情况下小鼠生育能力受抑制。
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睾丸及生殖附属器官平均重量相应减低。
附睾内精子浓度、活力和生存力也有所下降,附睾涂片可见精子尾部卷曲。
但停药30d后上述各项指标均可恢复正常,且不影响小鼠体重、血细胞计数及压积、血红蛋白和血,血浆生化。
民间用作堕胎药的薄荷精油可量依赖性抑制催产索和PGF2α诱导的大鼠离体子宫肌层收缩,浓度为300μg /ml时产生完全抑制作用,该作用与其主要成分长叶薄荷酮有关,两者并非通过对子宫的直接毒性作用导致流产。
具体机制尚待进步研究[11]。
6、促透作用由于皮肤角质层屏障的存在及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等原因,许多药物对皮肤的透过率很低,难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薄荷醇常被添加于皮肤治疗的外用制剂中,发挥局部止痒、止痛、清凉及轻微局麻等作用。
近年来,发现薄荷醇对多种药物的经皮渗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朱健平等[12]采用简单小室模型,多波长面积积分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薄荷醇对酮康唑的透皮促进作用。
结果显示,与不含透皮剂的对照组相比,可显著提高酮康唑的经皮渗透。
24h内3%薄荷醇可使酮康唑的透皮吸收率增加2.16倍。
徐颖颖等[13]采用改良的Franze扩散池,研究了1%、3%、5%的薄荷醇和1%、3%、5%的氮酮以及3%的薄荷醇与3个不同浓度的氮酮联用对利多卡因凝胶离体小鼠皮肤渗透性的影响,发现3%浓度的薄荷醇对利多卡因有明显的促渗作用。
王晖等[14]通过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用薄荷醇预处理鼻腔,对胰岛素鼻腔给药药理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
发现用不同浓度薄荷醇预处理鼻腔后,在2.0h-3.0h时薄荷醇对胰岛素的鼻腔吸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胰岛素鼻腔吸收的药理生物利用度比空白对照组分别增加 5.77、7.00和3.12倍,但亦发现当薄荷醇浓度较高时,促进作用并不随之增强,认为可能与浓度较高时,阻塞了药物转运通道,反而阻碍了胰岛素的吸收有关。
7、促龄作用以7-8个月胎儿腹部、背部皮肤作透皮吸收实验模型,1%、2.5%、5%的薄荷脑均有显著促进扑热息痛透皮吸收作用,其机制与引起皮肤超微结构的改变有关[15]。
以裸鼠皮肤制作透皮吸收实验模型,将薄荷醇加入5%醋氨酚药液中,使薄荷醇浓度达2.5%,由给药池中加入,从接受池中取样测定。
结果表明薄荷醇能显著促进醋氨酚透皮吸收作用,其助渗作用在给药后2h有显著增加,其作用强度随时间推移而继续增加[16]。
8、抗真菌、抗病毒的作用薄荷油,薄荷醇分别与核盘菌,匍茎根霉菌、毛霉菌共处于一个封闭系统中,均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这些真菌的生长和繁殖,而薄荷酮则无此作用[17]。
在体外蚀斑抑制实验中,薄荷油对单纯疱疹病毒的两种亚型(HSV21和HSV22)均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002%和0.0008%[18]。
9、其他作用薄荷醇有镇咳作用。
家兔吸入薄荷蒸气能使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使粘液稀释而表现祛痰作用。
薄荷冰片(薄荷油炼制的结晶)可引起鼻道通畅,但对鼻道阻力无明显影响,可能是其作用于鼻内的三叉神经感觉末梢,使人产生鼻子通气感[19]。
薄荷油湿热敷可有效预防术后腹胀,促进肛门排气,同时有减轻疼痛的作用[20]。
结语薄荷是我国传统中药,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很大的药用及治疗价值。
近年来植物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拥有丰富的薄荷资源,但目前研究相对较少,还需要深入进行成分分析、药理研究及临床试验,以明确薄荷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支持,使其存胃肠道、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方面得到规范,充分的应用。
参考文献[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 中国科学院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M].京院科学出版社,1977.[3] 刘颖.薄荷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4.[4] 梁呈元,李维林,张涵庆,等.薄荷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6(22):9.[5] 刘红杰,金若敏.薄荷油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6):205-208.[6] 王晖,许卫铭,王宗锐,等.薄荷醇对戊巴比妥中枢抑制作用的影响[J].现代应用药学,1995,12(3):1-2.[7] Umezu T,Monita.Evidence for the involvement of dopamine in ambulation promoted menthol in Mice[J]. Pharmacol Sci,2003,91(2):125-135 .[8] 陈光亮,姚道云,汪远金,等.薄荷油药理作用和急性毒性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 17( 1):10-13.[9] 王晖,许卫铭,王宗锐.薄荷醇对柴胡镇痛作用的影响[J].中医药研究,1996,(2):38-39.[10] Sharma N, Jacob D. Assessment of reversible contraceptive efficacy of methanol extract of Mentha arvensis L Leaves in male albino mice[J], Ethnophamacol 2002,80(1):9-13.[11] Soares PM,Assreuy AM,Souza EP,et al.Inhibitory effects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mentha pulegium on the isolated rat myometrium[J]. Planta Med,2005,71(3):214-218.[12] 朱健平,杨艳,王宗锐,等.薄荷醇促进酮康唑透皮吸收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0,15(1):36.[13] 徐颖颖,梁文权.促渗剂对利多卡因凝胶透皮作用的影响[J],中国药房,2003,14(6):337.[14] 王晖,许卫铭.薄荷醇及其二组分系统对5-氟脲嘧啶经皮渗透和贮库效应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3, 8(4):422.[15] 张志平,蔡康荣,吴铁.薄荷脑促扑热息痛透过胎儿皮肤实验的电镜观察及其助渗机制的探讨[J],解剖学杂志,1994,17(1):11-13.[16] 吴铁,薄荷脑促进扑热息痛经皮渗透作用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2,12(3):104.[17] Edris AE,Farrag ES,Antifungal activity of peppermint and sweet basil essentialoils and their major aroma constituents on some plant pathogenic fungi from the vapor phase[J].Nahrung,2003,47(2):117-121.[18] Schuhmacher A,Reiehling J,Sehnitzler P.Viruddal effect of peppermint oil on the enveloped viruses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l and type 2 in vitro[J].Phytomedieine,2003,10(6-7):504-510.[19] 壬铁鹏,董复,杨占泉,等.薄荷冰片和麝香对鼻气道阻力及鼻感觉的影响[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2):112-114.[20] 冯下芝.薄荷油湿热敷预防妇科术后患者腹胀[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0):57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