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外用功能及实验研究概述
丁香根的功效与作用

丁香根的功效与作用丁香(学名:Syzygium aromaticum)是一种常见的香辛料,也被称为丁香桃,是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植物。
丁香根的功效与作用广泛,被广泛用于食品、药物和口腔卫生领域。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丁香根的功效与作用。
1. 抗菌作用丁香根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鹿角霜中含有丁香酚,它具有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能力。
研究表明,丁香根提取物对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具有抑制作用。
2. 抗病毒作用丁香根具有抗病毒作用,特别是对于呼吸道病毒和消化道病毒。
研究表明,丁香根提取物可以抑制流感病毒、巴戟天病毒和幽门螺杆菌等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这一作用主要归因于丁香根中的丁香酚和其他活性成分。
3. 抗氧化作用丁香根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
丁香根提取物中的丁香酚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和细胞损伤。
研究表明,丁香根提取物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具有保护作用。
4. 抗炎作用丁香根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红肿疼痛。
丁香根中的丁香酚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降低炎症反应。
丁香根提取物还可以阻断炎症信号通路,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
5. 促进消化丁香根被广泛用于促进消化。
丁香根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和消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
丁香根还具有增加胃液和胆汁分泌的作用,有助于消化脂肪和蛋白质。
研究还表明,丁香根提取物可以缓解胃部不适和胃酸倒流等胃痛症状。
6. 镇痛作用丁香根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头痛、牙痛和关节痛等疼痛症状。
丁香根中的丁香酚可以阻断疼痛传导的神经信号,从而减轻疼痛感。
丁香根提取物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炎性介质的释放,有助于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
7. 抗气味作用丁香根具有抗气味作用,可以去除口腔和体味的异味。
丁香根中的香气物质可以中和口腔中的硫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从而减少口腔异味的产生。
丁香根提取物还具有抑制皮脂分泌和细菌生长的作用,可以减少体味的产生。
中药作为防腐剂的实验研究(Ⅱ)——四种中药挥发油的体外抑菌作用

中药作为防腐剂的实验研究(Ⅱ)——四种中药挥发油的体外抑
菌作用
张西玲;刘永琦;杨韬;晋玲
【期刊名称】《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20)3
【摘要】目的 :探讨丁香、小茴香、肉桂、八角茴香 4种中药挥发油体外抑菌作用。
方法 :水蒸汽蒸馏法、平皿法。
结果 :4种挥发油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结论:丁香、肉桂挥发油在体外抑菌效果显著。
【总页数】2页(P25-26)
【关键词】中药挥发油;防腐剂;体外试验;抑菌作用
【作者】张西玲;刘永琦;杨韬;晋玲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中药麻鱼石黄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刘秀玮;李静
2.中药对细菌抑菌作用的体外实验方法学研究 [J], 陶庆春
3.四种中药挥发油与化妆品防腐剂苯氧乙醇联用的抑菌效果研究 [J], 闻婧;梁卉;万紫燕;查雅菲
4.中药作为防腐剂的实验研究(Ⅰ)——4种中药挥发油的体外抑菌作用 [J], 郭朝晖;
张西玲;谢楠;杨韬;林丽
5.中药姜黄挥发油体外抗真菌实验研究 [J], 杜青云;王国胜;张铭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丁香的功效与作用和禁忌

丁香的功效与作用和禁忌丁香,又称百结、鸡舌午、丁子香,由尚未开放的花蕾芽,经干燥而制得,状似圆头钉子,故名。
丁香花开时,满树锦秀,花瓣簇簇相拥,偶有微风袭来,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丁香花除观赏价值外,还有药用价值,古时人们就知将其含在嘴里可消除口臭,有人趣称丁香为“古代的口香糖”。
丁香花香味浓烈,口感苦,烹饪之后变得温和,主要用于烹调风味菜肴、卤制肉类,如四川的“丁香鸡”、北京的“玫瑰肉“等。
营养成分丁香花含丁香油,香味主要来自于丁香酚、丁香烯、香草醛、乙酸酯类等,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丁香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温脾、散寒、行气、止痛,还有杀菌、抑菌的作用。
药用功效1.丁香花的香气有振奋、抗沮丧的功效,可强化记忆。
2.用丁香苞泡制的丁香茶有微甜的辛辣味,常喝有缓解腹部气涨、增强消化能力的功效。
3.丁香茶具有抗氧化、促消化、清热、镇痛等功效外,可以镇咳、化痰、平喘、止痛。
4.丁香花可以治口臭,方法为:把鲜丁香3~5朵,放入口中咀嚼,稍倾吐出;或将干丁香花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盖紧杯盏,温浸片刻后漱口。
药理作用丁香花主含丁香油,其成分包括丁香油酚、β石竹烯、水杨酸甲酯、苯甲醛苄醇、胡椒酚等;另含没食子酸。
可抗溃疡、助消化、抑制肠道收缩及止泻;能抗菌消炎、抗病毒。
丁香油酚给家兔静脉注射,能产生麻醉、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和明显的抗惊厥作用。
另有镇痛、定喘、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用量每餐5~10克。
适宜人群适合腹部冷痛、脾虚泄泻、慢性消化不良、肾虚者食用。
禁忌事项1.丁香香味浓郁,烹调时用量宜少不宜多。
2.女性月经期间忌食。
储藏方法丁香宜散装或密封袋封,置于干燥通风处存贮。
饮用方法单独冲泡的丁香茶,像中药汤一样不好喝,一般把丁香和其他花草混合饮用。
食疗菜谱1.丁香柿蒂汤柿蒂10克,丁香3克,生姜5片。
将柿蒂、丁香、生姜加水1碗煎服。
每日2次。
功效:适用于暖脾胃、止呕逆。
久并重并体弱者忌用此方。
抗癌、降血糖、瘦身,丁香成为新一代健康宠儿

抗癌、降血糖、瘦身,丁香成为新一代健康宠儿丁香,是丁香树上的干花蕾,被用作香料和中药,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的热带植物,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群岛上。
饮食中,人们经常会在汤、炖肉、酱汁和米饭中加入丁香,作为一种香料。
丁香的名字来源于拉丁文的clavus,意思是「指甲」,因为干丁香的形状很像手指甲。
尽管人们已经使用丁香很长时间了,但近年来,科学家才开始研究丁香的健康益处。
今天介绍丁香的4个最主要的作用。
1.保护口腔健康丁香油可以减少口腔细菌,从而消除口腔炎症,对牙菌斑、牙龈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另外研究人员还比较了含有丁香的漱口液与商用漱口液的优劣,发现含有丁香的漱口液能减少更多的有害细菌。
2.降血糖,治疗糖尿病部分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时,会发生「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作用降低,通常这时需要使用胰岛素增敏剂。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小鼠实验,发现丁香提取物能降低小鼠的「胰岛素抵抗」,病情,丁香提取物还可以改善糖耐量、胰岛素分泌和B细胞功能。
3.减少癌细胞增殖,治疗癌症丁香中有丰富的抗氧化剂,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丁香提取物能够减缓人类癌细胞的增殖,并且,它可以增加结肠癌细胞的死亡。
另外,丁香精油和丁香乙醇提取物可以增加乳腺癌细胞的死亡。
小鼠实验同样发现了这一现象。
4.减肥,降低体重、肝脏脂肪科学家还研究了丁香对肥胖的影响。
小鼠试验中,研究人员同时给丁香提取物组和对照组的小鼠高脂饮食,发现丁香提取物降低了肥胖的发生率,小鼠体重、肝脏脂肪均低于对照组。
当然,有利必有弊,丁香也有其缺点。
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表示,丁香油可能引起眼睛、呼吸刺激,以及皮肤过敏反应。
在一例报告中,一名15个月大的幼儿在服用10毫升丁香油后出现肝功能衰竭。
所以,使用丁香前应该与医生沟通,正确使用。
丁香榄提取物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丁香榄提取物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皮肤病是指影响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各种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皮肤病的关注和治疗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草药中的丁香榄被发现在皮肤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介绍丁香榄提取物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丁香榄,学名Syzygium aromaticum,属于植物界桃金娘科,常见于东南亚地区。
丁香榄富含挥发油、鞣质、酚类物质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首先,丁香榄提取物在抗菌方面显示出较好效果。
很多皮肤病如痤疮、酒渣鼻等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研究显示,丁香榄提取物中的挥发油成分对多种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
这表明丁香榄提取物可以作为皮肤病治疗中的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
其次,丁香榄提取物在抗炎方面也具备一定的疗效。
很多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等都伴随着明显的炎症反应。
研究发现,丁香榄提取物中的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并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
因此,丁香榄提取物可以应用于治疗和缓解炎症相关的皮肤病。
此外,丁香榄提取物还具备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氧化应激是多种皮肤病的共同病理机制,包括皮肤衰老、色斑等。
研究显示,丁香榄提取物中的鞣质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缓细胞脂质过氧化以及促进胶原蛋白生成等,从而有助于改善和预防氧化损伤相关的皮肤病。
此外,丁香榄提取物还显示出一定的抗过敏作用。
过敏性皮炎是常见的皮肤病类型之一,常伴随着瘙痒、红斑和水疱等症状。
研究发现,丁香榄提取物中的成分能够降低免疫细胞的活化程度,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从而缓解过敏反应和瘙痒症状。
因此,丁香榄提取物在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中也具备一定的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丁香榄提取物在皮肤病治疗中具有多种优势和潜力,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丁香温中散寒止咳化痰

丁香温中散寒止咳化痰丁香,是一种既美丽又有药用价值的花卉植物。
它有着温中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
本文将从丁香的药理作用、用途及常见的制剂形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药理作用1. 温中散寒:丁香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可以帮助人们调节体内温度,缓解由寒冷引起的不适感。
它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内阳气的活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 止咳化痰:丁香在中药学中被称为“咳喘圣药”。
它含有丰富的挥发油,这些油质中富含挥发性物质,能够刺激呼吸道黏膜,促进黏液分泌,从而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
此外,丁香还具有抗炎消肿的效果,可以减轻呼吸道炎症引起的咳嗽症状。
二、用途1. 常见感冒:感冒是人们常见的疾病,丁香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药物。
人们可以将丁香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口服后能够起到缓解感冒症状的功效。
丁香还可以与其他草药搭配使用,如桂枝、杏仁等,加强药效,促进病情的康复。
2. 口腔护理:丁香具有抑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有效治疗口腔溃疡、牙龈炎等口腔疾病。
人们可以用丁香制成漱口水或口香糖等产品,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健康。
三、制剂形式1. 丁香油:丁香油是一种常见的丁香制剂,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药效。
它可以用于外用,涂抹在胸部、后背等部位,缓解咳嗽、感冒等症状。
此外,丁香油还可以用来驱虫,治疗蚊虫叮咬等。
2. 丁香茶:丁香茶是将丁香花蕾晒干后制成的,具有芳香的味道和温中散寒的功效。
人们可以将丁香茶冲泡后饮用,可以缓解胃寒、腹胀等肠胃不适症状。
此外,丁香茶还有助于提神醒脑,增加注意力。
3. 丁香糖:丁香糖是将丁香精油加入糖果制成的,不仅具有清新的口感,还能够改善口腔异味,口气清新。
丁香糖还具有轻微的止咳效果,适合患有轻度咳嗽的人食用。
综上所述,丁香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家庭常备药品中。
不仅药理作用独特,丁香还可以制成多种形式的制剂,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丁香)

谢谢观赏
Page
18
五、药理作用、功效与主治
9 其他作用 丁香精油抗小鼠急性电惊厥,提高静注戊四氮唑的小鼠惊 厥阈。甲醇提取物对髓样白血病细胞系细胞(M1)有诱 导分化成巨噬细胞样细胞的作用。有效成分为齐墩果酸、 山楂酸。丁香水提物、盐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抑制大鼠脑 乙酰胆碱酯酶。
10 丁香的毒性
Page 10
三、显微特征(横切面、粉末)
萼筒中部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有较厚角质层。皮层外 侧散有2~3列径向延长的椭圆形油室,长150~200μm;其 下有20~50个小型双韧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 围有少数中柱鞘纤维,壁厚,木化。内侧为数列薄壁细胞 组成的通气组织,有大形细胞间隙。中心轴柱薄壁组织间 散有多数细小维管束,薄壁细胞中含众多细小草酸钙簇晶。 粉末特征:暗红棕色。纤维梭形,顶端钝圆,壁较厚。花 粉粒众多,极面观三角形,赤道表面观双凸镜形,具3副 合沟。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4~26μm,多存在于较小的 薄壁细胞中。油室多破碎,分泌细胞界限不清,含黄色油 状物。
Page 14
五、药理作用、功效与主治
药理作用: 1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犬胃内灌注丁香浸出液,胃酸排出量和胃蛋白酶活力均增 加。水提取物灌胃对小鼠水浸应激溃疡、醚提取物对消炎 痛诱发溃疡、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盐酸所致胃黏膜损伤, 均有保护作用。醚提取物灌胃,抑制蓖麻油引起的小肠性 腹泻。水提取物抑制番泻叶引起的大肠性腹泻。十二指肠 灌注醚提取物促进麻醉大鼠胆汁分泌。 2 抗炎镇痛作用 丁香醚提物和水提物灌胃降低乙酸提高的小鼠腹腔毛细血 管通透性,抑制二甲苯性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性大鼠足 跖肿胀,抑制乙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延长小鼠热痛反应潜 伏期。β-丁香烯在家兔结膜反射体内实验和大鼠横膈膜半 隔膜体外实验中有局部镇痛作用。
丁香调料功效与作用

丁香调料功效与作用丁香是一种常见的香料,常用于烹饪和药用。
它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健康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丁香的功效与作用,并探讨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首先,丁香具有辛辣和温热的味道,可以增加食欲和消化功能。
它可以刺激胃液和唾液的分泌,帮助消化食物。
此外,丁香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和排气,缓解胃胀和胃痛的症状。
因此,将丁香用作烹饪调料,可以增加食物的口感和营养吸收,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
丁香还具有抗菌和杀菌的作用。
它含有丰富的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特性。
这些化合物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从而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许多研究表明,丁香对多种致病菌具有抗菌活性,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等。
因此,在食品加工和保健品中添加丁香可以延长产品的保存期限,并防止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此外,丁香还有镇痛和消炎的效果。
由于其含有丰富的酚类化合物,丁香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丁香油对疼痛和炎症有显著的镇痛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头痛、关节炎和牙痛等症状。
此外,丁香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加速伤口的愈合过程。
因此,在传统医学中,丁香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疼痛、炎症和皮肤病等。
另外,丁香还具有抗衰老和抗癌的作用。
丁香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如丁香酚和丁香醚等。
这些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和组织损伤。
研究表明,丁香对多种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可以减少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丁香还可以促进细胞凋亡和DNA修复,防止癌细胞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丁香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抗癌药物,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此外,丁香还能改善呼吸道疾病和口腔健康。
丁香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具有杀菌和祛痰的作用。
它可以减少呼吸道的炎症和充血,缓解咳嗽和流鼻涕等症状。
此外,丁香还可以消除口腔异味和杀灭口腔细菌,预防牙龈疾病和口腔感染。
因此,在口腔护理产品和口香糖中添加丁香可以保持口腔清洁和健康。
总之,丁香是一种具有独特香味和健康功效的调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香外用功能及实验研究概述 丁香(Flos Caryophylli)系桃金娘科番樱桃属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又称公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系常用温里药,临床多作为内用药取其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近年来,为了加快丁香的开发,国内外药学工作者对其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中药丁香外用的功能近几年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丁香外用功能较内用范围更加广泛,现综述如下: 1、对丁香外用功能的临床应用概括 丁香味辛,温,归脾,胃,肺,肾经。自古以来,丁香就是中医临床上的常用药材,在我国许多药材古典专著上均有记载,如《本草汇》、《纲目》、《药材学》等。丁香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之功效,主治脾胃虚汗,呢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萎等。中医临床上用与不同中药配伍可以用于治疗腹泻、急性菌痢、胃炎、隔肌痉挛、急性胃肠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脾胃杂病、泄泻、麻痹性肠梗阻、心绞痛、偏头痛、牙痛。外用治各种疼痛、风湿性关节炎、腋臭、键鞘炎、乳头感染、乳牙尖周炎、牙髓炎、口腔内炎症、口臭、体癣、头癣、手足癣等症。还可用作牙科防腐剂和外科组织上的清洁剂。 1.1杀虫作用 梁裕芬1等等经体外杀螨实验观察,发现丁香煎剂具有较好的杀螨效果。 李秀芳2等应用从唇形科植物丁香罗勒中提取的丁香罗勒油(Oleum Ocimi gratissimi,主要成分丁香酚)配制的乳膏(商品名乐乐霜)治疗31例阴虱病患者, 治愈率为100%。 1.2抑菌作用 《本草纲目》云:“公丁香,辛温无毒,杀虫,主治风水肿”。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用公丁香浸出液对致病性真菌的抗菌作用作过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水浸液或含8%浓度的丁香煎剂对许氏黄癣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均 有抑制作用,而其抑制真菌的有效成分是丁香油酚,丁香油及丁香油酚在1: 8000~1: 16000时,对致病性真菌即有抑制作用。 杨凌阁3采用复方丁香搽剂治疗体股癣及手足癣取得较好疗效,所有患者均用
复方丁香搽剂治疗。药物主要由公丁香、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等组成。并按一定比例配伍,按搽剂工艺规程制成,每瓶200ml。使用时棉签蘸药液直接涂搽于患处,待干即可。研究结果表明,该药起效快,用药第1天即能止痒, 2~3天可见红斑、丘疹、水疱逐渐消退,浸渍糜烂减轻。且对皮肤无刺激,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李瑞新4用甘遂60g、公丁香50g、皂刺50g、斑蝥3g,以7%~9%米醋1000ml
煎成500ml,过滤后装瓶备用,外治花斑癣72例,经观察,全部病例在7天内治愈,未见复发。 亦有报道用丁香4~15ɡ打碎,用冷开水浸过药面,药经4小时后即成棕色药 液。治疗白色念球菌所引起的口腔溃疡,一般2~3日愈。 1.3镇痛作用 丁香对牙痛有知觉麻痹作用和镇静、镇痉作用。丁香花蕾含挥发油(丁香油),油中含有丁香酚、乙酥丁香酚、水杨酸甲酸、苯甲醒等,还含三砧化合物如齐墩果酸、黄酮等。临床应用也发现,丁香油少量滴入,而消毒龋齿腔,消除牙周部炎症并能止牙痛。 鼻嗅法取净硼砂、玄明粉、公丁香、细辛各3克,龙脑冰片两克,白碱粉9克。先将公丁香、细辛研极细末,再同其他药共研匀,贮瓶备用。患者可口含温开水适量,取上列药粉少许以鼻嗅吸。左牙痛以右鼻嗅吸,右牙痛以左鼻嗅吸。此方可治各种牙痛,并可治偏头痛。 胡传美8等用丁香、细辛、川芎等中药组成辛香吸入止痛剂。治疗50例血管
神经性头痛患者,效果良好,吸入后能迅速消除疼痛或降低头痛程度。 丁香味辛,性温,与其他中药配伍,可以发挥其温经行气止痛的作用。如张桂晔10等用丁香复方制剂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朴钟源11等丁香浴足散熏洗治疗跟痛症;邱洪贵12等用公丁香、甘松、肉桂等制成活血散治疗腰肌劳损、肩周炎、肋软骨炎;董山岭13治疗肌注后硬结;邓莲珍14等自制丁香膏外敷治疗寒湿腰痛;另有丁香复方制剂治疗阴疽,跌打损伤的报告。 1.4除臭作用 丁香具有强烈的芳香和麻辣气味,可消除多种口腔病症。名医朱丹溪阐述了丁香除口臭的原理。他说:脾(胃)郁火,溢于肺中,浊气上行,发为口气(臭),治以丁香,是扬浊止沸耳。” 丁香亦可用于治疗腋臭,用丁香18ɡ,红升丹27ɡ,石膏45ɡ。将丁香和石膏粉碎,研末;红升丹研成粉末,均过7号筛。然后将3种药混研,再过筛,装入茶色瓶内,密封保存。同时用棉花团蘸着花粉揉动涂擦腋窝部,每日1次,连续涂擦5日。 1.5其它 丁香不仅在外科有广泛的应用,其功能价值涉及内外妇儿临床各科。中医古籍《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指出了外治法与内治法治疗机理相同,但给药途径不同。临床还可以通过辨证论治,外用丁香温通作用治疗胃痛、食道炎、肝炎、胆囊炎、腹泻、麻痹性肠梗阻、腰痛、妊娠恶阻、小儿睾丸鞘膜积液、遗尿、脐疝、疳积等。 另外,有报道称丁香研细末配以红糖、白酒研细用菜油或麻油调敷可以治疗乳头皲裂。 2、丁香外用功能的体外实验研究 2.1杀虫 梁裕芬等17从中药中:选用百部、丁香等11种具有杀虫灭菌作用的中药煎剂,筛选杀灭人体蠕形螨的有效药物。以3种不同浓度进行体外杀螨实验,并以已知有效杀螨药物甲硝唑作对比。结果:浓度为100%的百部、丁香和花椒组蠕形螨全部死亡的时间分别是5h,7h,9h,而其他中药组均在11h以上;甲硝唑对照组为9h,得出结论:浓度为100%的百部、丁香和花椒煎剂都具有较好的杀螨作用。 2.2抑菌 丁香中抗菌物质主要是挥发油。挥发油也称精油,含丁香酚、乙酞丁香酚、丁香烯、水杨酸甲醋、甲基正成基酮、苯甲醛、乙酸节醋等。目前,常见的抗菌检测方法主要有抑菌环实验、振荡烧瓶实验、贴膜实验、奎因实验等。抗菌环实验多用于对溶出型抗菌剂与含有溶出型抗菌剂产品的检测,其余三种实验方法主要用于对非溶出型产品的检测。 李巧如5等采用醇提碱溶法得丁香提取液,发现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酸杆菌、产硫化氢杆菌、阴沟杆菌等具有强的抑制作用,并通过与各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间的相互作用,推测丁香提取物的抗菌机理可能是与氨基糖苷类竞争性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吴周和7等将从丁香等中药提取的天然防腐剂加入到生酱油中以取代苯甲酸
钠防腐,分别存放3个月、12个月后检测其卫生指标,以观察其防腐效果。结果表明丁香的抑菌谱宽,对细菌、霉菌及酵母菌均有较强的抑制力(抑菌圈直径11mm -25mm),最低抑菌浓度(MIC)较低(3.125mg/ml-6.25mg/ml),热稳定性好(100℃以内稳定),活性pH较宽(pH4-6)。 杨风琴8经体外试验验证,公丁香、木香的水提液对该8种浅部真菌有较强的
抑菌作用,与以往报道相似,适用于红色毛癣菌、羊毛小孢子菌、许兰氏毛癣菌、断发样毛癣菌、紫色毛癣菌引起的感染。 2.3抗病毒 刘洪15等在寻找抗病毒中草药的体外实验中,发现丁香水煎剂有明显的抑制
人巨细胞病毒(HCMV)增殖的作用。HCMV感染播及广泛,它可引起肺炎、肝炎、胃肠炎、新生儿疾病等。对于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器官移植和艾滋病患者,一旦发生HCMV肺炎则病死率极高。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预防和控制其感染。实验采取丁香(SA)煎剂含生药40%,以3 000 r/min离心30 min去沉淀,经除菌过滤后置4°C保存备用。实验时用维持液稀释至不同浓度。将SA作不同浓度稀释后,分别加入生长良好的单层细胞(人胚肺纤维细胞培养物)中作用4天,同时设不加SA的对照细胞。取无明显细胞毒性表现的SA最低稀释度为抗病毒试验的起始浓度进行药物抗病毒试验发现:SA能明显抑制HCMV的增殖,且抑制强弱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有关。 丁香提取物体外抗病毒试验有抗HSV-1活性的作用。在小鼠HSV感染模型显示治疗效果的12种传统药物中,发现丁香提取物不仅体外显示抗HSV活性,而且对小鼠感染模型亦显示与ACV并用的效果。另外,对胸苷激酶缺损株与膦酰酸乙酸(PAA )耐受株等耐受ACV的HSV株亦有效。进一步探讨丁香提取物的抗HSV作用机制,表明可以抑制HSV的DNA合成,与己知的HSV的DNA合成抑制剂PAA 相同,抑制HSV蛋白质合成。由此认为这些提取物通过与ACV不同的作用机制抑制HSV的DNA合成,从而具有抗HSV病毒作用。16 此外,丁香中的黄酮类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黄酮类和丹宁类化合物有阻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 I V )逆转的作用。在体外,丁香对流感病毒PR8株有抑制作用;丁子提取物和丁子香酚还有抑制变异原的功效。 2.4促渗 国内有人对提取的丁香油、丁香油酚、丁香醇提取物与氮酮对5-氟脲嘧啶,做了稳态渗透速率、加促渗剂后药物渗透系数、增渗倍数做了实验和统计。结果:丁香挥发油的增渗倍数是不含促进剂的110倍,丁香油酚是107倍,氮酮为97倍,丁香醇提取物是18倍,前二者分别高于氮酮。并对所含浓度,从1%~3%的丁香油、丁香油酚进行了透皮试验,试验证实以浓度2%为最佳。二军医大长海医院用丁香油和丁香酚对苯甲酸透皮吸收做了实验,透皮增渗倍数分别为2.57和2.23。乙醇、丙二醇既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促进药物吸收,与丁香油酚配合使用后,苯甲酸的渗透系数、增渗倍数反而降低,表明丁香油和丁香酚配伍乙醇、丙二醇后无协同作用。丁香除了所含的成分有促渗功能外,尚含其他一些成分具有止痛、温里、散寒的功能,发挥着促渗、治疗的双重功能,有望成为很有前途的具有中医治疗作用的新型促进剂。19 3.丁香的主要成分丁香酚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 丁香酚为中药丁香的挥发油丁香油中的主要成分。丁香油酚有局部麻醉止痛作用。临床应用也发现,丁香油少量滴入而消毒龋齿腔,消除牙周部炎症并能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