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高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解析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柳(唐)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杨花即________,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2)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根据王国维的论述分别找出两首诗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答案】(1)柳絮;拟人(2)“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飘动,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自然,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借此启示珍惜春光,不失时机。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高绪。
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
【解析】【分析】(1)本题中杨花就是柳絮,是晚春时节特有的景物,诗人常用杨花入诗,表现春景,表达愁绪,惜春之情。
这两首诗都用了杨花这一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把杨花赋予了人的情感来写,写杨花“无才思”“惹春风”。
(2)本题要求根据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来鉴赏情景关系。
《晚春》中“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理解为“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杨花榆英都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景,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
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现在人们提及的碑碣,一般指各种各样的刻石,是一切刻有文字的石刻的总称。
但在古代,碑、碣则是石刻家族众多成员中相互独立的两类。
碑是指长方形的刻石。
汉以前的碑是无字的,其用途主要有三种:一是立于祠庙门前,用来拴祭祀用的牲口;二是立在皇宫中,作为观测日影和计算时间的工具;三是竖在墓旁,在中间的上部穿一个圆洞,用来把棺材放到墓穴中去。
碑上刻字,大概应追溯到西汉晚期,当时有人在墓前石碑上刻写亡人功绩,便于他人看到。
随着此风的盛行,碑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把刻有文字的石板称为碑,而不刻文字的石板反倒不能称为碑了。
碣是指圆顶的或形状在四方和圆形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
在唐代,碑和碣还是有区别的。
唐代丧葬制度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准许立碑,五品以下官员只能立碣。
古代刻石中,极少有名符其实的碣。
有的是名为碑而实为碣,有的则是名为碣而实为碑,天长日久,碑碣就成为一个概念了,并以此来统称刻有文字的石刻。
值得一提的是,碑的出现晚于碣,现存最早的文字石刻就是碣,其形状上小下大,顶部圆形,底下则是平的,四面近似于四方形,刻辞就刻在这四个面上。
这些刻辞,最初仅是记录墓中人的姓名官位、卒葬年月。
后来又加入了有关死者的家世、生平和事业,以及颂扬和悼念的诗铭,文辞逐渐增多,碑文便成为一篇完整的传记,路人可凭此详细地了解墓主的情况。
这种立于墓前的碑,叫做墓碑。
2019-202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真题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五年高考北京卷2019—2023真题一、(2023北京,12—14,1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
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
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
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
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
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
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
④总戎:主帅。
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
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3.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
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6分)答案答案解析暂缺。
二、(2021北京,12—14,1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①苏轼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
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
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②,恨不茅三间。
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
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③。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
2019诗歌鉴赏高考真题汇编语文(解析版)

专题05: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海淀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5题。
(共1 3分)望庐山瀑布水(其一)李白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①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潨②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注释】①欻(xū):忽然。
②潨( còng):急流。
13.下列李白诗歌中,与《望庐山瀑布水(其一)》题材不同的一项是(3分)A.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B.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
、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C.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D.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14.诗话,常用三言五语对诗歌进行简练而中肯的点评。
请为“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或“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写一则诗话。
(4分)15.盛唐山水诗风格多样,异彩纷呈。
同是歌咏山水,李白与王维的诗风格迥异。
请以《望庐山瀑布水(其一)》与王维《山居秋暝》为例,任选一个角度,比较赏析两人山水诗的风格。
(6分)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o(共7分)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笔下的绿水青山,固然少不了“木欣欣以向荣,① ”的佳木清泉,更寄寓着诗人的万般情思。
王羲之与友雅集兰亭,于“② ,③ ”“清流激湍”间畅叙幽情;杜甫独登高台,望“④ ,不尽长江滚滚来”,悲情汹涌;苏轼纵一苇于赤壁,赏东山月,观“白露横江,⑤ ”,超然洒脱;毛泽东立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⑥ ,⑦ ”,激荡似火豪情。
青山绿水,不仅是自然山水的画卷,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地。
2019年北京各区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3古诗阅读

古诗阅读【东城一模】(二)古诗欣赏。
(6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这首诗颈联将诗人的思绪从怀古拉回现实,描写了他登高所见汉阳、鹦鹉洲的①景色,尾联一问一答,抒发了诗人②之情,两联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2分)9.近代学者俞陛云先生在《诗境浅说》一书中评价这首诗“其佳处在托想之空灵,寄情之高远也”。
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2分)答:10.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如“晴川历历汉阳树”一样含有地名。
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含有地名的两句诗是①,②。
(本试卷已出现的除外)(2分)【东城一模答案】(二)古诗欣赏(6分)8.答案:①明丽②(日暮)怀乡评分:2分。
每空1分。
9.示例:托想空灵:本诗首联两句乍看似在写实景黄鹤楼,细读则有仙人乘鹤而去,只余悠悠白云,给人天地无穷之感。
寄情高远:诗人凭栏远眺,对此天地苍茫、烟波浩渺产生怀乡之情。
评分:2分。
结合诗句阐述对“托想之空灵”“寄情之高远”的理解,各1分。
10.示例: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评分:2分。
每空1分,错一字即该空不得分。
【西城一模】(二)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7-9题。
(共6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 这首词上阕写景,既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又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寄寓着丰富的情感,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
请结合上阕中的语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的。
(3分)答:8.这首词下阕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表达出了归乡、报国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
“酒”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借“酒”或传达愉悦的感受,或引发深沉的幽思,或展示豪迈的情怀……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2分)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019诗歌鉴赏高考真题汇编语文(解析版)

专题05: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2019北京高考语文一模分类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

2019北京高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1.西城区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3题。
千年书香落闲花陈世旭(1)一千年前的大宋是一个崇拜文化的王朝,而大宋文化的基业在四大书院。
(2)嵩阳书院为四大书院之首,讲经论籍的盛景远在宋明两朝。
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顾、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司马光的异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
“二程”在嵩阳书院讲学凡10余年。
嵩阳书院乃成为儒学发展史的丰碑。
(3)自春秋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到汉代“精舍”、“讲堂”,到唐代书院、五代学馆,以至宋代书院,发展为严密的教育模式。
其中的起落随着朝代的更选、倍仰的变幻,沉浮于历史潮流。
汉唐以来儒学衰败,五代时期佛、道极盛。
大宋王朝的名儒精英在圣学日微之际,以捍卫道统自许,决心重整圣德名教,以求孔孟之道的复兴,造就内圣外王的圣人,“拨乱世以返治”,“希圣希贤”遂成为书院宗旨。
(4)嵩阳书院坐落在嵩山之阳,三面环山,两边山峡溪水汩汩而来,在书院门前的书院河汇合东流汇入颍河,远涉入淮。
桥边绿树如临水的美人,染得一湾水绿。
绿水环绕,锁住一院秋色。
(5)书院匾额为苏东坡书,字体高俊敦厚而悠远散淡,与书院气氛浑然一体。
(6)书院择势颇高,望去如一片台阁,笼入深碧的树色,清幽,深邃,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书院初为宗教之所。
但今日见到的院中之筑,却少佛寺道观的气味,平屋素室,浮漾着静穆之气。
(7)午后来书院亦颇相宜,书院的意韵都藏在斜阳中。
(8)静气挹住了轻尘,也挹住了喧嚣,令人屏息。
书院像一个沉默的老人,在寂然中冷冷看我,目光穿过千年积淀从灵魂深处射出,直抵我的灵魂。
讲堂昏暗,先贤无语,只听苍老的石碑,模糊的文字,褪色的匾额和尘封的桌椅,喑哑诉说遥远的故事。
静静地立着,缓缓闭上眼睛,气息渐渐平和,万物不复存在。
(9)不闻“子曰诗云”的讲诵,但藏书楼还在,典章要旨、经史义理皆有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北京高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西城区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
(共12分)千秋岁引·秋景王安石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2],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3],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释:【1】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主持了“熙宁变法”,后因守旧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
【2】楚台风:楚王游兰台时曾赞“快哉此风”。
【3】华表语:曾有得道之人在华表柱上唱“去家千年今来归”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别馆寒砧”一句,羁身异乡的人听到捣衣之声,意识到天时渐寒,心中抑郁难当。
B.“孤城画角”一句,虽为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C.燕东归,雁南飞,让作者生发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忆旧。
D.“梦阑时,酒醒后”可指实在的梦和酒,亦可视为作者历尽任途沧桑后的自知和独醒。
15.本词多处用典,将情感表达得丰富蕴藉。
对下列诗文的用典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泊秦淮》中的“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借南朝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新曲之典,抒发了对晚唐统治者因荒淫享乐而亡国的感慨之情。
B.《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作者借南朝刘宋大将檀道济临刑时怒叱皇帝之典,表达了对守边将领无故被杀的深切同情和愤愤不平C.《永遇乐)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借廉颇之典,表达为国效力之决心,显示老当益壮之能力,抒发报国无门之忧虑。
D.《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作者借汉朝蒋诩隐居开辟三径之典,描绘了自家庭院荒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清高之意、悲愤之情。
16.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认为这首词应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因其“意致清迥,翛然(意为无拘无束)有出尘之想。
”请结合全词,简析黄苏为何会做如此推断。
(6分)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①王安石常在文学创作中抒发政治情怀与人生哲理,他主持变法,一路坎坷,但他始终相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②同样“梦阑”“酒醒”,与王安石不同,苏轼则感受到了温暖,所谓“,微冷,。
”③四时之景,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
《千秋岁引》便是王安石写秋之作。
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有“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四时的景色,其中的春、夏景色分别为“,”,让人朝往暮归,赏乐无穷④《边城》中描写河水时有这样一句“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
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的“, ”也是类似的描述。
14.(3分)【答案】 B15.(3分)【答案】 C16.(6分)【答案要点及评分要求】《蓼园词选》中认为此词意境清明旷远,表达了远离尘世,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情感,因而应该是其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1)。
写景方面,作者听“寒砧”、“画角”之声,看“海上燕”“沙头雁”之景,秋声秋色均寥廓旷远,不是身处政治漩涡的作者常见之景(1)。
抒情方面,作者对家乡有思归之情(1),对自己因追名逐利、琐事缠身而辜负了光阴,有无奈和追悔之情(1),对往昔无拘无束的生活有留恋与向往(1)。
这些都是在政治上有大作为的王安石因仕途受挫而产生的厌倦官场,激流勇退的感慨(1)。
综上,这阙词应该是王安石历经宦海沉浮,退居金陵时的心情写照。
17.(8分)【答案】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②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③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评分标准】每空1分。
错一处则该空无分。
2.东城区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
(共12分)归辋川【注】作王维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注】辋川:位于陕西蓝田县中南十五里辋川镇,王维晚年隐居于此处别墅。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谷口疏钟动”的“疏”字,既写出钟声洪亮悠远,又流露出诗人的孤寂。
B.“独向白云归”的“归”字,明写诗人回到家中,暗含着人对归隐的向往。
C.“杨花轻易飞”中,“杨花”质轻易飞,寄寓了诗人漂泊无归的人生感慨。
D.“东皋春草色”中,“东皋”指向阳的高地,陶渊明曾经“登东皋以舒啸”。
15.下列诗词中加点词语与本诗中相同的词语内涵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A.叠叠远山横翠霭,娟娟新月耿黄昏。
(陆游《题接待院壁》)B.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D.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16.《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对王维的诗十分赞赏。
结合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以及你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林黛玉赞赏王维诗的原因。
(6分)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①“雅集”是古人一种高雅的休闲活动,在许多作品中都有记载,最著名的要数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描述的典型画面:“,。
”②古典诗歌常用“秋”与“酒”共同营造离别的伤感氛围,如白居易《琵琶行》的句子:“浔阳江头夜送客,。
主人下马客在船,。
”③诸葛亮的事迹常常成为诗人们抒发情感的载体,如杜甫《蜀相》中有“,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书愤》中有“,千载谁堪伯仲间”。
④参观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同学们深受鼓舞,纷纷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来表达锐意进取、勇于拼搏的壮志豪情。
14.(3分)C 15.(3分)D16.(6分)评分标准:对林黛玉形象及诗歌创作观的理解符合原著(2分),对《归辋川作》赏析准确(2分),二者能形成合理的逻辑联系(2分)。
17.(8分)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②枫叶荻花秋瑟瑟举酒欲饮无管弦③出师未捷身先死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每空1分,有错字该空不得分)3.海淀区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5题。
(共 1 3分)望庐山瀑布水(其一)李白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①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潨②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注释】①欻(xū):忽然。
②潨( còng):急流。
13.下列李白诗歌中,与《望庐山瀑布水(其一)》题材不同的一项是()(3分)A.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B.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
、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C.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D.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14.诗话,常用三言五语对诗歌进行简练而中肯的点评。
请为“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或“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写一则诗话。
(4分)15.盛唐山水诗风格多样,异彩纷呈。
同是歌咏山水,李白与王维的诗风格迥异。
请以《望庐山瀑布水(其一)》与王维《山居秋暝》为例,任选一个角度,比较赏析两人山水诗的风格。
(6分)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7分)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笔下的绿水青山,固然少不了“木欣欣以向荣,①”的佳木清泉,更寄寓着诗人的万般情思。
王羲之与友雅集兰亭,于“②,③”“清流激湍”间畅叙幽情;杜甫独登高台,望“④,不尽长江滚滚来”,悲情汹涌;苏轼纵一苇于赤壁,赏东山月,观“白露横江,⑤”,超然洒脱;毛泽东立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⑥,⑦”,激荡似火豪情。
青山绿水,不仅是自然山水的画卷,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地。
13.(3分)C14.(4分)评分要点:点评中肯3分,评析简练1分。
15.(6分)评分要点:比较风格准确2分,结合诗句恰当2分,分析合理2分。
16.(7分)①泉涓涓而始流②崇山峻岭③茂林修竹④无边落木萧萧下⑤水光接天⑥漫江碧透⑦百舸争流(7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4.朝阳区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
饮酒(其二十)陶渊明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1】,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2】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3】,六籍【4】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5】。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6】。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注释:【1】鲁中叟:指孔子。
【2】洙泗:二水名,孔子曾在那里教授弟子。
【3】绝世下:指汉代灭亡以后。
【4】六籍:即六经。
【5】问津:出自《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6】头上巾:《陶潜传》载,陶渊明曾“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直抒感叹之情,既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又统摄全篇。
B.“洙泗”两句,写孔子之后礼乐教化中断,世风日下,直到暴秦时代。
C.“区区”两句,写前代饱学诗书的长者忠诚勤恳地传授儒家文化典籍。
D.“终日”两句,写当今社会上人们终日奔忙,却没有一个人向我请教。
15.诗中“凤鸟”出自《论语》(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下列诗句中“凤”的含义,与本诗中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战国?屈原《离骚》)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C.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D.岂无当世志,凤鸟不可逢。
(明?唐时升《园中》)16.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中指出,陶渊明的诗“言饮酒,未必意真在酒”。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8分)①陶渊明不仅好酒,还爱菊,而周敦颐却独爱莲“,”不为环境所染的品格。
②“比”是《诗经》常用的手法。
如《氓》中就以“,”比喻女子年老色衰和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凋零。
③《滕王阁序》中的声音描写堪称绝唱,如“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带给人辽远不绝之感。
④诗词大会上,主持人请你用杜甫的两句诗来概括他的晚年际遇和忧国之情。
你会写下“,”。
14.(3分)D(“却没有一个人向我请教”有误)15.(3分)D16.(6分)这句话是说陶渊明的诗写饮酒,未必是真的沉醉于酒中,而是借此别有寄托(1分)。
本诗中“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表面上是说,要是不痛痛快快地喝酒,就对不起用来漉酒的头巾(1分),实则感叹整个社会的人都丧失真淳,忙于追名逐利,无人再读六经,像孔子一样探寻救世之道(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