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关系

合集下载

武夷山发展状况

武夷山发展状况

区域条件分析
红豆杉
2、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1然资源 的关键地区,是尚存的珍稀、濒危物 种的栖息地,是代表生物演化过程以 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 证。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 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 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水松
大鲵
金斑喙凤蝶
华南虎
眼镜蛇Biblioteka 2区域条件分析3、武夷山物产资源丰富,是中国江南 著名的粮区、林区、茶叶产区。全市现有耕 地30万亩,林业用地318.2万亩,珍稀树种 50余种,总蓄积木材量1157万立方米,年出 材量10万立方米;全市竹林面积58.63万亩, 年产毛竹350万根以上;全市茶叶总面积9.6 万亩,年产茶叶9万担,武夷岩茶为全国十 大名茶之一,以独具岩韵而享誉中外,茶王 “大红袍”更是世间极品。 4、水利资源方面:全市实际可开发水 资源8.3万千瓦,现开发4.3万千瓦,可开发 水资源4万千瓦。 5、矿产方面:全市已发现矿种28种, 发现矿产地95处,其中固体矿产地94处,水 产矿产地1处(矿泉水)。全市探明铀、煤、 钼及花岗岩9处,钼矿石储量170万吨,花岗 岩储量居全省首位,且品种多、品质好、放 射性低。
2
区域条件分析
3技术条件
武夷山没有独立发展的有竞争力的工业。虽然正在建设的 有仙店工业园区,但主要从事茶产业及食品,农副产品的加工 和销售。
3
发展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独具地域特色。武夷山旅游资源丰富,境内 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旅游度区、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等五块国家级金牌。武夷态 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东南大陆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 林综合性多学科的生态型自然保护区,也是亚热带最有保护意义的自 然保护区。 2、交通网的建设日渐完备便捷。经过几年的建设,武夷山已成 铁路、公路、航空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武夷山机场为4C级民用机场, 已经开通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及香港等26条航线。横南铁 路的通,为武夷山通往上海、南京、合肥、无锡、厦门、福州、泉州 等城市开辟新的铁路运输路段。公路干线四通八达,101省道横贯南 北,大大缩短了武夷山到其他城市的时间。 3、武夷山作为福建省北上的重要枢纽,尤其独特的区位优势。

武夷山市地理环境

武夷山市地理环境

武夷山市地理环境
武夷山市位于中国福建省南部,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是武夷山市的独特魅力所在。

山川起伏,地形多变。

武夷山市地处闽粤交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由武夷山脉和闽粤丘陵组成。

山峦叠嶂,峰峦奇特,有“世界奇观”之称。

武夷山、黄岗山、大王山等著名山峰屹立其间,巍峨壮丽,为武夷山市增添了神秘色彩。

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武夷山市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热,空气清新,四季分明。

春季百花盛开,夏季绿荫成荫,秋季金黄铺满,冬季银装素裹。

这种宜人的气候条件为武夷山市的旅游业和生态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

水系发达,景色优美。

武夷山市拥有众多山间溪流、瀑布和湖泊。

九曲溪、天游河、武夷溪等水系纵横交错,水质清澈,景色优美。

武夷山市是中国著名的茶乡,茶园点缀在群山之间,茶山环绕,构成一幅独特的画面。

武夷山市的地理环境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总的来说,武夷山市地理环境优越,山水相依,气候宜人,是一座自然风光秀丽的城市。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武夷山市的发展和繁荣增添了独特魅力。

不砍树也致富——武夷山农民发展林下经济

不砍树也致富——武夷山农民发展林下经济
4 7个 ,收 入 1 5万 多 元 。
游 客 提 供 吃 、住 、娱 等 服 务 的 健 康 休 闲 型 品
牌 旅游 。
大安 村党 总支书记 江秀 萍说 : “ 地 处 大 安 源 景 区 的 大 安 源 自然 村 共 有 3 0多 户 人 家 , 分 散 于 青 山 环 抱 、 苍 翠 遍 野 的 小 盆 地 里 。 生 态 旅 游 开 发 之 前 , 村 民 们 只 能 靠 山 吃 山 、 靠 砍 树 过 日子 。 现 在 , 发 展 森 林 人 家 , 森 林 得 到 严 格 保 护 , 来 这 里 旅 游 的 人 们 越 来 越 多 ,尤 其 是 闽 浙 赣 边 界 的 城 里 人 , 村 民 做 梦 也 没 有 想 到 森 林 也 能 成 为 致 富 的
渠 、铁 路 、公 路 两 侧 的重 山 。
有 堵 就 有 疏 。 对 于 没 有 茶 山 又 想 从 茶 产
下 经 济 的具 体 实 践 。 “ 森 林 人 家 ” 是 指 以 良 好 的 森 林 环 境 为 背 景 ,以 较 高 游 憩 价 值 的 景
观 为 依 托 ,充 分 利 用 森 林 生 态 资 源 和 乡 土 特 色 产 品 ,融 森 林 文 化 与 民 俗 风 情 为 一 体 , 为
风 景 名 胜 区 、 城 村 古 汉 城 遗 址 保 护 区 、 自然 保 护 区 范 围
内 的 多 样 性 保 护 区 、 九 曲 溪
短养长” , “ 以林 护农 ” , 见 效 快 、 潜 力 大 ,可 实 现 林 下
资源优势 转化 为市场优 势 ,
黄土纵 猎 部 门划 定 的 地 质 灾 害 危 险
工具 。 ”
几 年 来 , 武 夷 山 在 福 建 省 林 业 厅 指 导 下 , 积 极 探 索 带 动 林 农 与 林 业 职 工 增 收 致 富 新 途 径 ,创 新 推 出 了 “ 森 林 人 家 ” 森 林 旅 游 发 展 模 式 。 目前 ,全 市 已 有 武 夷 源 、 陶 观 、 乡 巴佬 民 俗 风 情 、葫 瓜 农 庄 、黄 角 潭 等 8处 “ 森林 人家 ” ,各 具 地 方 特 色 。

武夷山环境调研报告范文

武夷山环境调研报告范文

武夷山环境调研报告范文武夷山环境调研报告一、引言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以其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而闻名。

为了更好地了解武夷山的环境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本报告将就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调研内容1. 地理环境:武夷山地处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交汇的地区,地势起伏,山峰巍峨壮丽。

同时,附近还有多条河流,为武夷山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2. 植被状况:经过调研发现,武夷山植被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地、湿地等多种类型。

其中,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季雨林,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覆盖率较高。

3. 动物资源:武夷山生态系统内栖息着大量珍稀保护动物,如华南虎、白头叶猴等。

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生境破坏,这些动物受到了一定的威胁。

4. 土壤质量:经过采样和分析,我们发现武夷山土壤质量较好,土壤肥沃,适于农业生产和植物生长。

5. 水质状况:我们对武夷山附近水体进行了采样和测试,结果显示水质清澈,pH值接近中性,溶解氧和生物氧化需氧量等指标也符合国家标准。

三、问题与挑战1. 人类活动影响:人类活动对武夷山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森林砍伐、土地开垦等,这些活动使得部分动植物的栖息地受到了破坏,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威胁。

2. 旅游开发压力:由于武夷山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旅游开发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如交通拥堵、垃圾增加等,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措施。

3. 水资源管理:武夷山地区的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水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问题,如水污染、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等,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四、建议1. 森林保护:加强对武夷山森林的保护,严禁非法砍伐和森林火灾,加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2. 生态旅游:在旅游开发中注重生态保护,控制游客数量,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引导,推广低碳环保旅游方式。

3. 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加强水源地保护,控制非法排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武夷山森林资源保护与景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武夷山森林资源保护与景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武夷山森林资源保护与景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课题名称论林业发展——武夷山森林资源保护与景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一序论武夷山保护区位于闽赣边界武夷山脉北端,属闽西北隆起带中的邵武—建宁拗陷带,具有地势高,起伏大,多垭口的地貌特征,保护区内平均海拔1 200m,最高处达2 158m,最低处仅300m,高差极为悬殊。

河流侵蚀切割深度达500m ~1 000m,沟谷相间,山势雄伟。

武夷山属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7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有112座,2000米以上的有7座,主峰黄岗山2158米,是武夷山脉最高峰,也是华东大陆最高峰,号称“华东屋脊”。

本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特点。

境内以黄岗山为主峰的海拔1800m以上的山峰有34座,在西北部构成一道天然屏障;冬季阻拦、削弱了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夏季抬升、截留了东南海洋季风,形成了本区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

区内年平均气温8.5~18?,年平均降雨量为1 486mm ~2 150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年平均雾日达120d。

由于山势陡峭,群峰林立,既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了海洋的温暖气流,使这个地区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湿,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

保护区植被类型多样,共分布有11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25个群系组,57个群系,170个群丛组,其中集中连片的一千多亩保存完好的南方铁杉举世无双,非常珍贵。

区内已定名的高等植物种类有267科1028属2466种、低等植物840种。

武夷山的森林资源保护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行政保护阶段(1979——1992年),这个阶段主要依靠政府行政命令的强制保护,建立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第二阶段是世遗保护阶段(1992——2001),这个阶段主要是配合世界遗产保护,对森林资源价值的重新评估和认识,1992年开始筹备申请世界遗产,1998年全面禁止天然林采伐,1999年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成功;在这个阶段,武夷山普通民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有了重大提高,基本上环境保护的概念已经深入民心;第三阶段是(2002年至今)这个阶段是森林环境保护概念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结合,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武夷山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保护环境不再只是单纯的一种生活理念,一种生活方式,它还成为了一种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二、本论(一)武夷山森林资源概况(二)武夷山森林资源保护(三)武夷山核心景区生态环境建设1徐凯隆针对武夷山特色的旅游经济的发展特色。

【旅游规划学】武夷山旅游经济概况

【旅游规划学】武夷山旅游经济概况

武夷山旅游经济概况一、客源市场【摘要】:旅游客源市场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而海外客源市场则是客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积极开拓海外客源市场已经成为武夷山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分析了武夷山海外客源市场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计算武夷山旅游地理集中指数,结果表明武夷山具备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能力,将武夷山海外客源市场分为四类市场进行开发,提出了拓展海外客源市场的建议。

(一)本地市场:南平市周遭的公司或个人,以当地人有打折实惠又比较近,适合短程、短时游。

(二)国内市场:客源市场国内偏重于长三角、珠三角,市场开发北方、华中等地潜力巨大。

(三)国外市场:境外以港澳台和以新加坡、日本为主的东南亚仍然是最重要的客源市场。

而欧美、大洋州等地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市场的开发速度缓慢。

二、目的地系统(一)吸引物:1)自然遗产景观武夷风景区以“丹霞地貌”为其主要特征,其精华在于溪河与山峰之结合,主要有所谓“三三六六”之胜。

即所谓“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

三三得九,三三秀水指的是萦绕于山中的九曲溪。

六六三十六,六六奇峰指的是夹岸森列的三十六峰。

另外还有仙洞七十二,名岩九十九。

那弯曲碧绿的溪水,缠绕着众多赤色的峰岩,碧水丹山,别具一格。

多少年来,人们给这里的峰、岩、溪、涧取了许多动人的名字,赋予它们优美的神话传说,牵动了无数游人的联想和遐思。

游武夷,既可九曲泛舟观光,又可徒步登山探胜。

后者可分为两条路线:一是顺溪而行,摘取镶嵌在溪旁的“珍珠”;二是以天心岩为中心,猎取北山岩壑之奇。

触景生情,纵横浮想,游人到此将沉醉在奇美的武夷山水之中。

①九曲溪景区(白岩洞、上下水龟、并莲峰、仙掌峰、玉柱峰、大藏峰、仙钓台、玉女峰)②天游——小桃源景区(天游峰、云窝、茶洞、隐屏峰、响声岩、小桃园)③溪南景区(灵岩一线天、楼阁岩、虎啸岩)④武夷宫景区(武夷宫、大王峰、幔亭峰、换骨岩)⑤北山景区(水帘洞、鹰嘴岩、流香涧、大红袍、马头岩、三仰峰)2)文化遗产景观①摩崖石刻②朱子理学文化③架壑船棺④闽越王城⑤下梅古民居3)主题公园(无)4)活动组织(无)(二)服务:服务人员充分,服务素质跟大的旅游城市相比有待提高。

武夷山论文——精选推荐

武夷山论文——精选推荐

武夷⼭论⽂资环学院06地理科学李少鸣060904022摘要: 武夷⼭⾃然保护区的植被情况是在地带性因素和⾮地带性因素的共同作⽤下形成的。

凭借着优越的⾃然条件,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植物种群,且垂直分布明显,但同时也受到⼈类活动的强烈⼲扰,造成武夷⼭⾃然保护区的植被⼤部分与其所处的环境不相适应。

为了维护保护区植被的多样性,应采取相关措施对保护区实⾏妥善管理和保护。

关键词:武夷⼭国家级⾃然保护区;植被;分析⼀.⾃然保护区的⾃然概况:武夷⼭国家级⾃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武夷⼭、建阳、光泽、邵武4 县(市) 交界处,北部与江西省毗连地处北纬27°33′~27°54′,东经117°27′~117°51′。

本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候,区内年平均⽓温在8.5~18 ℃之间,极端最低温- 15 ℃,年降⽔量⼀般为1 486~2 150 mm ,局部⾼达3 000 mm 以上,⼜因⼭⾼林密,年蒸发量仅1 000 mm 左右,相对湿度78 %~84 % ,⽆霜期253~272 d。

其主峰黄岗⼭年均⽓温8.5 ℃,年降⽔量3 103.9 mm ,雾⽇长达120 d ,是福建省温度最低、湿度最⼤、⾬量最多、雾⽇最长的地⽅。

本区⼟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红壤、黄壤和⼭地草甸⼟。

⾃然保护区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它是我国中亚热带季风⽓候区的地带性植被。

⼭体存在明显的垂直变化梯度,从低处向⾼海拔地带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顶草甸等植被类型,对研究本地区动植物区系组成与演化,⼟壤、⽓候及植被等⾃然地理因素的特点与分布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区内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丰富,有明显的优势种,建群种优势度差异较为显著,构成主林层的树种以壳⽃科(Fagaceae) 的常绿种属为建群种类,其次为⼭茶科(Theaceae) 、樟科(Lauraceae) 和⾦缕梅科(Hamamelidaceae) 等;针叶林建群植物有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 、黄⼭松(Pinus taiwanensis) 、杉⽊(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南⽅红⾖杉(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等暖性或温性树种,且⼤多是与阔叶树种组成针阔叶混交林。

八上:中国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八上:中国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
四大高原
确定四大高原的位置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 高原
云贵高原
2)、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
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多平行、高大山脉,但相对高度较小,“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昆仑山
(4).四川盆地
四周被山岭和高原环绕;内部多低山、丘陵,西北部有成都平原;土壤肥沃,水热丰富,“天府之国”。紫色土
大娄山
邛崃(Qióng Lái)山
大巴山
巫 山
2、盆地
2.四大盆地。
地形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塔里 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风景名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中 国 三 级 阶 梯 分 布 图
>4000米
1000米—2000米低呈阶梯状分布
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3000米等高线
第一级 阶梯地势特征 由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组成,海拔4000米以上。
地势西高东低,从2 000 m降到1 000 m;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坝子”为农业区,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
3)、四大盆地
确定四大盆地的位置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1).塔里木盆地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周围高山环绕,内部平坦,沙漠广布,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有绿洲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夷山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210046,严瑛)
摘要:地处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而武夷山经济发展状况怎么样呢?这与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关键字:自然,经济,旅游业,茶业
1 研究区域概况:
武夷山位于福建北部,江西省东部,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

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

以丹霞地貌为主。

从纬度上很容易看出,武夷山地处中亚热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据统计境内1957~1980年,24年平均气温17.0~18.4℃。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
6.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
7.7℃。

平均年温差15.8~20.9℃。

城关点平均气温年际间变化不大,最高为1961年1
8.4℃,最低为1976年的17.2℃,相差仅1.2℃。

极端最低气温-8.1℃,出现在1973年12月27日;极端最高气温
40.4℃,出现在1971年7月25日。

在武夷山屏障作用下,隆冬的武夷山市比同纬度地区平均气温约高2℃。

在武夷山市境内海拔400~700米之间,由于逆温作用在冬季形成一条“暖带”,使这一地带冻害较轻。

由于地形地势的不同,形成各地气温差异很大。

中、南部河谷盆地年平均气温在17.9~18.1℃之间,中山区、黄冈山年平均气温仅8.4℃。

温度垂直递减率为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减低0.49℃。

从降水上看,区内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平均雾日达120天,随海拔高度增加年照日数递增率为21.3小时/百米,年降水量递增率为44-54毫米/百米。

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气候特点。

湿润的中亚热带气候,加之丘陵为主的地形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武夷山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

由于保护工作得当,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发育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随海拔递增,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350m-1400m,山地红壤)、针叶阔叶过渡带(500m-1700m,山地黄红壤),温带针叶林带(1100m-1970m,山地黄壤)、中山苔藓矮曲林带(1700m-1970m,山地黄壤)、中山草甸(1700m-2158m,山地草甸土)五个植被带,分布着南方铁杉、小叶黄杨、武夷玉山竹等珍稀植物群落,几乎囊括了中国亚热带所有原生性常绿阔叶林河岩生性植被群落。

武夷山的交通很便捷,航空、铁路、公路都较发达,这得益于武夷山风景。

2 经济发展情况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50.2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8%,比2005年的31.9亿元增长1.5倍;人均GDP达20321元,年均增长14%;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区。

全市出口总值达32亿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2005—
武夷山航线武夷山铁路交通图
2010年增速分别为46%,42%,40.8%,22.5%,34%。

5年来,武夷山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已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

武夷山的经济支柱是靠旅游业和茶业。

为了保护环境,市内不倡导发展工业。

大大小小得镇上,除了仙店工业园区外,几乎没有工业区,就算是唯一的工业区,生产的也基本是以对环境污染很小的加工业为主。

武夷山旅游业的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旅游业作为武夷山的支柱产业,制定了“旅游立市、旅游富市、旅游强市”的根本方针,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并给了很多优惠政策。

从2000年以来,全市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旅游开发建设、改变了全市景区景点设备设施落后、陈旧和单一的状况,逐步改善了旅游路线,树立起了武夷山的旅游品牌和形象,增强了旅游业发展的后劲,据了解,去年7月,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准实施《武夷新区发展规划》。

在生态旅游业发展上,今年起5年内,每年千万元资金将用于武夷山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促销、旅游品牌宣传等,此外,今年起5年内,福建省财政每年还将给予武夷山航线培育经费补助1000万元。

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其次是茶业的发展。

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茶种资源特别丰富。

武夷山是中国乌龙茶发源地,也是中国红茶发源地。

武夷山产茶的历史传说于汉,见载于唐,兴盛于宋,元代正式成为贡品。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土地改革,分茶山到农民,以户进行个体生产。

尔后成立互助组,农户联户生产,扩大了加工规模,茶叶产量达3000担。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农民茶山归集体所有,以生产队为单位核算,进行生产、分配,加上困难时期的影响,至1962年,茶叶总产仅2800多担。

此后的十多年,茶叶产量缓慢增加,至1978年底,全市茶山面积只有24600亩,总产量6400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茶叶生产得到重视。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茶业已成为武夷山市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把茶产业列为我市的农业主导产业,借助武夷山是世界双遗产地、旅游胜地的优势,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2006年开始,持续组织茶企业在北京、上海、哈尔滨、广州、深圳、香港、福州等地开展“浪漫武夷,风雅茶韵”系列茶旅促销活动,努力打造“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推动了茶产业良性发展。

至2007年底,全市茶山面积115473亩,各乡(镇)、街道、场都有种植、加工茶叶,种茶的行政村有86个,占行政村数的74.78%;有种茶农户4398户,占农户数的10.59%;种茶农户比例数为2
位数的乡镇有星村、武夷和洋庄(详见武夷山市种茶村、农户情况统计汇总表)。

有茶企业305家(在工商部门注册255家),茶叶加工作坊769家,其中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山茶业有限公司为省级龙头企业、永生茶业有限公司为南平市级龙头企业;在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的有145家;通过QS认证的有127家;注册茶业商标352个,其中省著名商标6个,闽北知名商标26个(详见武夷山市茶叶加工企业(含家庭作坊)基本情况汇总表)。

年总产量5161吨,出口1580多吨,全市涉茶产业总产值7.15亿元,其中茶叶生产加工产值4.15亿元;在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建立武夷山大红袍推广中心4个及会员店36家,有大红袍茶叶销售网点3600多个。

总得来说,武夷山的经济发展情况不算好。

3 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武夷山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自然给予的条件。

武夷山宜人的气候、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武夷山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酸性土壤和水热条件的组合则决定了茶业的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自然条件决定了武夷山经济的发展。

也正是因为如此,武夷山的经济已经进入瓶颈。

长期以来,安逸享乐的思想已经在武夷山人心中根深蒂固。

4 给武夷山经济发展的建议
1 抓住海西计划的机遇。

众所皆知,国务院已把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战略部署,福建省是这一经济区的主体,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十二五”期间,闽台经济融合将不断加强,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对接,形成两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这期间,武夷山市应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南平市海峡西岸绿色腹地的前锋平台建设大局,与福建省闽北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相结合,打造海峡西岸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2 发展特色茶业。

武夷山的茶叶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

应该抓住这一点,做出自己的特色产业。

比如将茶叶和演艺圈联系,招商引资在武夷山拍电视剧,在剧中融入武夷山的茶文化。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武夷山茶叶的知名度,也可以把武夷山的旅游景点推广得更远。

3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武夷山农业的发展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单户单干,机械化水平也较低。

根据武夷山的气候、地貌的特点,政府可以在促进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加强粮食、蔬菜、食用菌基地建设的同时,坚持走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走经营模式产业化、种植养殖生态化、产业提升科技化的道路,建设“都市型、外向型、观光型、科技型、规模型生态现代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