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空气 PPT
合集下载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第三章 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教材深挖
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你知道吗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肺泡数量多,大大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典例1 图甲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吸气
呼气
肋骨间肌肉和膈肌
收缩
舒张
肋骨和膈顶
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膈顶下降
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膈顶回升
胸廓前后径和上下径
增大
缩小
胸廓容积
扩大
缩小
肺的状态
扩张
收缩
肺内气压
气压降低,低于大气压强
气压增大,高于大气压强
气体进出
气体入肺
气体出肺
气体进入肺和肺内的气体被排出,肺就与外界完成了气体交换,如表所示:
吸气和呼气的原理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和舒张 胸廓扩大和缩小 肺扩张和收缩 吸气和呼气。教材深挖
支气管管壁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
肺
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主要由左、右支气管的树状分枝以及肺泡管末端的肺泡组成
主要的呼吸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教材深挖(1)呼吸与吞咽:咽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咽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空气通过咽和喉进入气管,而食物通过咽进入食道。
(2)会厌软骨保证呼吸和吞咽正常进行:在喉的上部有一块软骨,叫会厌软骨,能保证食物和空气各行其道。呼吸时,喉口开放,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食物未吞咽时,会厌软骨抬起使空气畅通
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 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你知道吗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肺泡数量多,大大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典例1 图甲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吸气
呼气
肋骨间肌肉和膈肌
收缩
舒张
肋骨和膈顶
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膈顶下降
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膈顶回升
胸廓前后径和上下径
增大
缩小
胸廓容积
扩大
缩小
肺的状态
扩张
收缩
肺内气压
气压降低,低于大气压强
气压增大,高于大气压强
气体进出
气体入肺
气体出肺
气体进入肺和肺内的气体被排出,肺就与外界完成了气体交换,如表所示:
吸气和呼气的原理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和舒张 胸廓扩大和缩小 肺扩张和收缩 吸气和呼气。教材深挖
支气管管壁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
肺
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主要由左、右支气管的树状分枝以及肺泡管末端的肺泡组成
主要的呼吸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教材深挖(1)呼吸与吞咽:咽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咽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空气通过咽和喉进入气管,而食物通过咽进入食道。
(2)会厌软骨保证呼吸和吞咽正常进行:在喉的上部有一块软骨,叫会厌软骨,能保证食物和空气各行其道。呼吸时,喉口开放,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食物未吞咽时,会厌软骨抬起使空气畅通
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 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课件

3.实验现象是什么?拉瓦锡得出了什么实验结论?
一部分银白色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 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 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2-1】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在集气瓶内加少量的水,并作上 记号,将水面以上的容积划分为5等 份,并加以标记; (3)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在燃烧匙 内放入过量的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 集气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 (4)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把导管插 入到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 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我们的实验中引起测定氧气的体积偏小的 可能原因有: ①红磷量不足,没有将氧气消耗完;②装 置漏气;③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小组讨论】 (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随着燃烧的进行,氧气的含量不断减少, 当氧气含量低到一定值时,红磷就可能熄 灭了,因此瓶中还可能含有少量残余的氧 气。这也是导致测定氧气体积偏小的原因 之一。
课堂教学展示 典例剖析
例 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图为空气 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B )
A.氮气 B.氧气
氧气
其他成分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氮气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3 纯净物和混合物
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 合而成的,我们把它叫做混合物。而空气中 的氮气或氧气都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我们称 之为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1 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科学家 们又是怎么发现的?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 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思考】 1.实验容器是密闭的还是敞口的?
一部分银白色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 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 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2-1】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在集气瓶内加少量的水,并作上 记号,将水面以上的容积划分为5等 份,并加以标记; (3)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在燃烧匙 内放入过量的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 集气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 (4)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把导管插 入到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 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我们的实验中引起测定氧气的体积偏小的 可能原因有: ①红磷量不足,没有将氧气消耗完;②装 置漏气;③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小组讨论】 (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随着燃烧的进行,氧气的含量不断减少, 当氧气含量低到一定值时,红磷就可能熄 灭了,因此瓶中还可能含有少量残余的氧 气。这也是导致测定氧气体积偏小的原因 之一。
课堂教学展示 典例剖析
例 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图为空气 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B )
A.氮气 B.氧气
氧气
其他成分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氮气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3 纯净物和混合物
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 合而成的,我们把它叫做混合物。而空气中 的氮气或氧气都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我们称 之为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1 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科学家 们又是怎么发现的?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 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思考】 1.实验容器是密闭的还是敞口的?
八年级上《大气层》ppt课件浙教版1

⑤由于大气分5层,所以对流层占了大气质量的五分之一。
A.①②
B.①③
【解析】段由材时料可间知,后辐射,逆温突主要然是由窗于夜外晚的阳地面光因辐明射而媚失去热,量使天得近碧地大蓝气层碧冷却蓝强烈的、较,高大白气层云冷却竟较慢都而形在成。他的脚下,看上去像
C.地球表面和地球上的动植物
C.地球表无面和际地球的上的雪动植原物 !这时,舱内屏幕显示:高度 10800m。地面阴雨绵绵,高空却阳光灿
3.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科学家将大气层进行分层研究。
②臭氧层——产生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
6.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是被下列哪种物质吸收的( )
C.出现晴天、下雨等非常复杂的天气现象
【解析】 3由.材料根可知据,辐大射逆气温主温要是度由于的夜晚垂的地面直因辐变射而化失去,热量科使得学近地家大气将层冷大却强气烈、层较高进大气行层冷分却较层慢而研形成究。 。下列是关于大气
9.在给如图所示容器(a 点)加热时,水流方向是___顺__时__针____;撤去酒精灯在 b 点 上放上冰块,则水流方向是___顺__时__针____(均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图 2-1-2
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解析】 由材料可知,辐射逆温主要是由于夜晚的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使得近地大气层冷却强烈、较高大气层冷却较慢而形成。
【解析】 当地面温度越高垂直递减率越大,则对流上升运动强烈,越有利于污染 物的扩散。而在 60~80m 之间的温度差异中,A 为-0.2℃,B 为 0,D 为-0.2℃, 皆为逆温现象,C 为 0.4℃,对流运动相对较为强烈。故 C 最有利于灰尘的扩散。
【科学思维】17.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面大气层冷却较 快,较高大气层冷却较慢,气温从地面开始向上递增,称为辐射逆温。图甲表示 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一般出现在午后;图乙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后的 气温垂直分布,一般出现在黎明以前。则图丙出现的时间最可能是( A ) A.上午 B.正午 C.傍晚 D.凌晨
A.①②
B.①③
【解析】段由材时料可间知,后辐射,逆温突主要然是由窗于夜外晚的阳地面光因辐明射而媚失去热,量使天得近碧地大蓝气层碧冷却蓝强烈的、较,高大白气层云冷却竟较慢都而形在成。他的脚下,看上去像
C.地球表面和地球上的动植物
C.地球表无面和际地球的上的雪动植原物 !这时,舱内屏幕显示:高度 10800m。地面阴雨绵绵,高空却阳光灿
3.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科学家将大气层进行分层研究。
②臭氧层——产生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
6.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是被下列哪种物质吸收的( )
C.出现晴天、下雨等非常复杂的天气现象
【解析】 3由.材料根可知据,辐大射逆气温主温要是度由于的夜晚垂的地面直因辐变射而化失去,热量科使得学近地家大气将层冷大却强气烈、层较高进大气行层冷分却较层慢而研形成究。 。下列是关于大气
9.在给如图所示容器(a 点)加热时,水流方向是___顺__时__针____;撤去酒精灯在 b 点 上放上冰块,则水流方向是___顺__时__针____(均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图 2-1-2
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解析】 由材料可知,辐射逆温主要是由于夜晚的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使得近地大气层冷却强烈、较高大气层冷却较慢而形成。
【解析】 当地面温度越高垂直递减率越大,则对流上升运动强烈,越有利于污染 物的扩散。而在 60~80m 之间的温度差异中,A 为-0.2℃,B 为 0,D 为-0.2℃, 皆为逆温现象,C 为 0.4℃,对流运动相对较为强烈。故 C 最有利于灰尘的扩散。
【科学思维】17.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面大气层冷却较 快,较高大气层冷却较慢,气温从地面开始向上递增,称为辐射逆温。图甲表示 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一般出现在午后;图乙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后的 气温垂直分布,一般出现在黎明以前。则图丙出现的时间最可能是( A ) A.上午 B.正午 C.傍晚 D.凌晨
《大气层》PPT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大气层
-.
我们呼吸着空气,风吹动着树 枝,鸟儿在天空中飞翔,这些 都使我们感受到大气的存在。
大气( atmosphere )主要集中在地 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与地 球的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薄。
1.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2. 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变化得以 发生,也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比较小。 3.大气层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 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和小天体的撞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们在爬山时,常会感到越爬到高处,气温越低。你知 道这是为什么吗?
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84~2500℃ 之间。从地表上升到约12千米,大气温 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从12千米上升到 5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从55千米上升到85千米,大气温度随 高度上升而降低; 85千米以上,大气温 度又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平流层又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 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高压环境下受重,氧原子聚 合放热)。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在 中纬度地区,同温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 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低压失重环境下,氧原子扩散吸热)。
同温层含有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功能,保护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和 地表免于受阳光中强烈的紫外线致命的侵袭,在同温层内部的臭氧层有吸收太 阳辐射的功能,在此层的气温会随高度增加。
添加标题
大气层中的臭氧层
大气层中约90%的臭氧集中于距地面10~50千米 的平流层内,其中离地面22~25千米处,臭氧浓度值 达到最高,这一一层大气称为臭氧层。太阳光中有红 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长期暴露在过量的紫外线 辐射下,会影响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甚至会导致动 物患上皮肤癌。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 因此地球上的生物才能健康茁壮地生长。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大气层
-.
我们呼吸着空气,风吹动着树 枝,鸟儿在天空中飞翔,这些 都使我们感受到大气的存在。
大气( atmosphere )主要集中在地 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与地 球的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薄。
1.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2. 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变化得以 发生,也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比较小。 3.大气层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 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和小天体的撞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们在爬山时,常会感到越爬到高处,气温越低。你知 道这是为什么吗?
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84~2500℃ 之间。从地表上升到约12千米,大气温 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从12千米上升到 5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从55千米上升到85千米,大气温度随 高度上升而降低; 85千米以上,大气温 度又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平流层又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 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高压环境下受重,氧原子聚 合放热)。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在 中纬度地区,同温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 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低压失重环境下,氧原子扩散吸热)。
同温层含有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功能,保护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和 地表免于受阳光中强烈的紫外线致命的侵袭,在同温层内部的臭氧层有吸收太 阳辐射的功能,在此层的气温会随高度增加。
添加标题
大气层中的臭氧层
大气层中约90%的臭氧集中于距地面10~50千米 的平流层内,其中离地面22~25千米处,臭氧浓度值 达到最高,这一一层大气称为臭氧层。太阳光中有红 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长期暴露在过量的紫外线 辐射下,会影响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甚至会导致动 物患上皮肤癌。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 因此地球上的生物才能健康茁壮地生长。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ppt课件

(2)植树造林 (3)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 (4)工厂做到废气回收与处理 (5)发展民用煤气生产,少烧煤。 (6)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禁止焚烧树叶、野草
28
基本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氯氢银
+1 +1 -1 +1 +1
K Na Cl H Ag
三铝四硅五氮磷
+3 +4 +5 +5
Al Si N P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2、空气的组成
实验2-1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
利用可燃物燃烧消耗集 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而 不产生新的气体,使瓶中 气体减少,形成瓶内外 压强差,在大气压的作 用下,水流入瓶中,流入 水的体积就为消耗氧气 的体积。
6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2、空气的组成 实验原理:
结果会偏大,因气体受热会逸出
(2)实验时没有夹紧弹簧夹
结果会偏大,因气体受热会从导气 管逸出
11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2、空气的组成
实验成功的关键: (1)红磷应过量 (2)装置不能漏气 (3)集气瓶中加少量水 (4)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 塞紧塞子 (5)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CO2
SO2
CO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23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2、工厂排放的废气
SO2 二氧化硫 有毒气体 形成酸雨危害
二氧化氮 NO2
24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3、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CO NO、NO2等氮氧化物 导致光化学烟雾
25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4、土地荒漠化引起的沙尘暴
26
三、保护空气
实验结论:
28
基本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氯氢银
+1 +1 -1 +1 +1
K Na Cl H Ag
三铝四硅五氮磷
+3 +4 +5 +5
Al Si N P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2、空气的组成
实验2-1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
利用可燃物燃烧消耗集 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而 不产生新的气体,使瓶中 气体减少,形成瓶内外 压强差,在大气压的作 用下,水流入瓶中,流入 水的体积就为消耗氧气 的体积。
6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2、空气的组成 实验原理:
结果会偏大,因气体受热会逸出
(2)实验时没有夹紧弹簧夹
结果会偏大,因气体受热会从导气 管逸出
11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2、空气的组成
实验成功的关键: (1)红磷应过量 (2)装置不能漏气 (3)集气瓶中加少量水 (4)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 塞紧塞子 (5)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CO2
SO2
CO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23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2、工厂排放的废气
SO2 二氧化硫 有毒气体 形成酸雨危害
二氧化氮 NO2
24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3、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CO NO、NO2等氮氧化物 导致光化学烟雾
25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4、土地荒漠化引起的沙尘暴
26
三、保护空气
实验结论:
空气污染与保护(PPT课件(初中科学)20张)

2、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拟 将PM2.5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粒 径小于或等于2.5( )
A. 厘米 B. 分米 C. 毫米 D. 微米
3、空气质量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目前 许多地方都有空气质量的相关预报,预报的内容 包括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和环境空气质量等。 如果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来看,在空气质量预报 中,你认为下列指数一般可不作预报的是( )
分角色讨论并阐述你应该做哪些事来 防治空气污染?
为什么说森林有净化空气 的作用?
外出旅行前我不仅要查阅天气 情况,还想了解空气质量情况, 我可通过哪些途径获取这些信 息?
1、什么是空气质量指数? 2、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的主要内容包括
哪些? 3、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哪些?
空气质量指数(AQI)范围:0--500
沙场演兵
1、空气质量日报是环境监测部门对一个地区空气 质量情况所做的监测报告。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 的主要污染物有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 硫、氮氧化物等。下列情况能直接造成空气污染的 是( )
A. 把煤作为主要燃料 B. 随便丢弃塑料垃圾 C. 随便丢弃废电池 D.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第8节
1、当有污染物进入空气中,就会造 成空气污 染吗?
2、什么情况下构成了空气污染?
清新的空气
污染的空气
1、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哪些因素?
2、列举你所知道的空气污染源有 哪些?并说出这些污染源所产 生的污染物分别是什么?
空气污染就在我们身边:
A、作为嘉兴市民,我可以。。。 B、作为嘉兴市环保局局长,我要。。。 C、作为嘉兴市市长,我要。。。 D、作为。。。。。。
A. 一氧化氮 B. 二氧化硫 C. 二氧化碳 D. 可吸入颗粒物
大气层(PPT课件(初中科学)26张)

空气受热时,是否也会和烧杯中的水一样流动起来?
会
2.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 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线香的
烟 会形成对流 。
新课讲授
受对流运动的影响,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__上__升___,冷的 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__下__沉___。
新课讲授
请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新课讲授
对流层
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对流层中天气复杂多变了吗?
(1)对流层对流运动强烈 (2)对流层聚集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3)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运输,上升遇冷形成云和雨等天 气变化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探空气球可以从地面上升到约30千米的高空,气球D 在上升过
程中--路遇到的情况是(C )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强烈的对流运动。
新课讲授
思考
冰箱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面?
冷空气下沉,易形成对流,到达制冷效果
新课讲授
想一想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
它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
新课讲授
对流层
1.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变小。 2.对流层聚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 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强烈的对流运动。 4.各种天气现象都产生在对流层。 5.对流层与人类最密切。
0 ~ 8/17千米 (赤道厚两极薄) 17 ~ 55千米
55 ~ 85千米
85 ~ 500千米
500 ~ 1000千米
温度散布特点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新课讲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第一节空气与氧气氧气的性质教学课件共18张PPT

氧气是一种___色___味的气体 此温度下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
生成一种具有_______气味的气体,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氧气的
用途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 来的性质。 如: 颜色,气味,味道,状态,溶解性,密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物质需要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的性 质。(如能燃烧就是一种化学性质)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在铺有细砂的燃烧匙里
生成一种___ 色的固体放入少量的硫,在酒精灯火
颜色,气味,味道,状态,溶解性,密度,熔点,沸点等。
焰上加热,直至燃烧,观察 有二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气是一种____色____味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其现象并将结果填在表中。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
氧 化
硫 + 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
物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三、氧化物
有二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O2 P2O5 SO2 Fe3O4
1.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B ) A.用火柴去点燃 B.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闻氧气的气味
如何检验氧气?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 里,观察产生的现象。_带__火__星__的__木__条__复__燃
你能得出了氧气又具有什么性质?是物理 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氧气支持燃烧 (助燃性) 化学性质
如何观察化学反应? 反应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是怎样的? 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 反应过程中有哪些现象? 反应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又是怎样的?
反应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又是怎样的?
生成一种具有_______气味的气体,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氧气的
用途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 来的性质。 如: 颜色,气味,味道,状态,溶解性,密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物质需要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的性 质。(如能燃烧就是一种化学性质)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在铺有细砂的燃烧匙里
生成一种___ 色的固体放入少量的硫,在酒精灯火
颜色,气味,味道,状态,溶解性,密度,熔点,沸点等。
焰上加热,直至燃烧,观察 有二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气是一种____色____味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其现象并将结果填在表中。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
氧 化
硫 + 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
物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三、氧化物
有二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O2 P2O5 SO2 Fe3O4
1.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B ) A.用火柴去点燃 B.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闻氧气的气味
如何检验氧气?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 里,观察产生的现象。_带__火__星__的__木__条__复__燃
你能得出了氧气又具有什么性质?是物理 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氧气支持燃烧 (助燃性) 化学性质
如何观察化学反应? 反应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是怎样的? 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 反应过程中有哪些现象? 反应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又是怎样的?
反应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又是怎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1:4
பைடு நூலகம்D.5:4
课
2、下列情况,一般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煤燃烧生成的烟
B
)
堂 • B.人呼出的CO2 练 C.石油工业排放的废气 习 D.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3、下列气体中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C )
A. 氧气 B.氢气 C.氩气 D.氮气
4、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的两
种气体,他们的相同点是(C )
猜谜语:
一物到处有, 用棒赶不走; 眼睛看不见, 手摸也没有; 咀嚼无滋味, 没它活不了。
可怕的想象
如果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没有空气, 那我们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 受到流星的袭击 温差很大 没有天气的变化 没有生命 ….…
第二章 空 气 与 生 命
第一节 空 气
你的哪些生活经验告诉你空气的 存在?
2.食品包装袋中充入的氮气还是二氧 化碳?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 请与同学们交流你的设计方案,并合 作完成这一实验。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 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1.当向澄清石灰水里通入 二氧化碳时,会变浑浊,这 一现象来检验二氧化碳。 2.有人曾对人体呼吸作用进行研究,得到吸入的空气 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如下表:
O2 氧气是供给呼吸的
重要物质; 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 钢铁冶炼、金属焊接等 也需要氧气。
N2
氮气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 的重要原料;
氮气不活泼,食品包装时常充 入氮气以防腐;
液态氮常用作制冷剂。
CO2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纯碱、尿 素、汽水。
固态二氧化碳又称干冰,做 致冷剂、人工降雨。
性质非常稳定,可 被填充在灯泡中, 用于制造多种用途 的电光源。
(2)导气管中先注满水。导管未注满水,燃烧冷却后进入 的水有一部分留在导管中,所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故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3)红磷应当足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 瓶内空气的氧气完全反应掉,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原空 气体积的1/5,导致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因为温度较高,气体压强较 大,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引起测量结果偏小。
3、火焰熄灭后,振荡集气瓶,打开导管上的夹子,出现什么
现象?
水从烧杯倒吸入集气瓶。内.
瓶内水位变化
水的体积约占瓶容; 积的1/5
消耗的气体跟余下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1:4。
实验说明: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
(1)在做实验之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集气瓶内氧气 耗尽时,瓶内的压强减小,瓶外空气会进 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集气瓶的内的水的 体积减小,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体积分数
空 氧 气 (21%)
气 的 氮 气 (78%)
组
二氧化碳 (0.03%)
成 其他气体 稀有气体 (0.94%)
成
水蒸气及 (0.03%)
分
杂质
请动手画一画:试用模型表示空 气的组成。
一般说来,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
空气的密度为 1.293克/升 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 29
1.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 有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试设计实验,说明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 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确实发生变化。
探究内容:测定空气成分 实验仪器:水槽、钟罩、蜡烛 实验过程:钟罩倒扣在水槽中,蜡烛在
钟罩内充分燃烧,观察钟罩 内液面的变化。
你的猜测?
氮气
氧气
(N2) (O2)
水蒸气 二氧化碳 (H2O) (CO2)
历史上对空气的认识:
稀有气体 固体尘埃
很长一段时间内认为空气是一种单质
拉
瓦
(1743—1794)
锡
第一个证实空气
是由氧气和氮气
组成的科学家。
法国化学家,他建立料燃烧理论,创 立了化学物质分类新体系,开创了化 学发展新纪元。
(A)煤燃烧生成的烟 (B)汽车排气生成的烟雾 (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D)放鞭炮产生的烟雾
例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同 时用红磷喝木炭,按图中装置进行空气成分 的测定,结果一样吗?
红磷
木炭
(1)完全燃烧后,振荡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
夹,在红磷的集气瓶中可看到什么现象?实验说明了什么
问题?
(2)在右边的木炭集气瓶中,结果一样吗?若不一样,
它测得的含氧量是偏小还是偏大?为什么?
不一样,含氧量是偏小,原因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还 是气体,瓶内气压并不随着氧气的消耗而有相应的减少。
1.对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若倒吸入水的量不足集气瓶容积的五 分之一,请寻找其失败的可能原因。
A.都能灭火 B.都能供给呼吸
C.都无毒
D.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课堂练习
5.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大致可分为 ( B )
(A)一类 (B)两类 (C)三类 (D)四类
6.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 ( C )
(A)氮气、氧气
(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D)氮气、二氧化碳
7.下列情况一般不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C )
提出问题:空气中氧气的比例大约为多少? 设计实验: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
原理:根据空气中的氧 气与红磷发生反应。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实验步骤:
1、按图把装置连接,先在集气瓶内 加入少量水,再把剩余的容积用记号 划成5等份。
2、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观 察现象: 产生大量的白烟。
4、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可用于飞艇、闪光 灯、液氦冷冻机、霓虹灯等
霓虹灯的颜色
二、空气的污染
1、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及来源
⑴粉尘 ⑵气体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
这些气体来 自煤和石油 的燃烧及工 厂的废气
1、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大约是( C )
A.5:1 B.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