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练习卷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测试题

《语文园地四》测试题
一、选择题。
(选出下列词语中多音字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
1. A.假.期 B.假.扮 C.假.装 D.狐假.虎威()
2. A.中.毒 B.中.奖 C.中.间 D.猜中.()
3. A.几.乎 B.几.百 C.茶几. D.窗明几.净()
4. A.处.罚 B.处.理 C.处.所 D.处.分()
二、仿写词语,再填空。
1.百发百中
2.四面八方
3.七上八下
我发现这些词语都含有,我还能写出几个类似的成语:、、。
三、加标点
1. 杜鹃说容易极了我从小就会这样叫
2. 我终于会叫了小狗真高兴说现在别人再也不能取笑我了
3. 你去哪儿啊一头小母牛问
四、填一填。
1.,泰山移。
2.二人同心,。
3.一个篱笆三个桩,。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A
2.C
3.B
4.C
【解析:通过比较选择,巩固多音字的辨析方法。
】
二、略
【解析:归类识记带有数字的成语,丰富词汇积累。
】
三、加标点
1. 杜鹃说:“容易极了,我从小就会这样叫。
”
2. “我终于会叫了!”小狗真高兴,说:“现在别人再也不能取笑我了。
”
3. “你去哪儿啊?”一头小母牛问。
【解析:掌握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所使用的标点也是不同的。
】
四、略
【解析: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关于团结的名言警句,丰富积累。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四 同步练习(含答案)

语文园地一、我会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二、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暑假.()假.装()假.日()假.扮()2.几.乎()茶几.()窗明几.净()几.月() 3.中.奖()中.间()中.毒()猜中.()4.到处.()处.分()处.罚()别处.()三、照样子,将词语补充完整。
百发百中百____百____百____百____四平八稳四____八____四____八____七上八下七____八____七____八____四、给下列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回答问题。
1.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2.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3.哎呀狐狸说道原来是这样你这是给我设了一个圈套啊我发现人物对话描写中,提示的位置不同,后面的标点也不同。
当提示语在后面时,提示语后面的标点是(填写标点符号),如第(2)句。
当提示语在前面时,提示语后面的标点是(填写标点符号),如第(1)句。
当提示语在中间时,提示语后面的标点是(填写标点符号),如第(3)句。
五、补充名言,再做练习。
__________,泰山移。
____________,其利断金。
三个臭皮匠,______________。
一个篱笆三个桩,__________________。
1.这些名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还积累了两句意思相近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园地一、门六G gé阁楼目三M máng盲人石五C chǔ基础二、1.jiàjiǎjiàjiǎ 2.jījījījǐ 3.zhòng zhōng zhòng zhòng 4.chùchǔchǔchù三、依顺战胜面方通达嘴舌手脚四、1.:“,,?” 2.“!!”。
语文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四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园地四一、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 中( ) ( )二、照样子把词语补充完整。
四面八方四( )八( ) 四( )八( )百发百中百( )百( ) 百( )百( )七上八下七( )八( ) 七( )八( )三、我会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然后写在括号里。
草( ) ( ) 果 ( )价 ( )击干( ) 急( ) 做( ) 洗( )四、根据“日积月累”填空。
1.二人同心,。
2.三个臭皮匠, 。
3.一个篱笆三个桩,。
五、给下面的句子填写合适的标点符号。
1.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2. 啊呀狐狸说道原来是这样你这是给我设下了一个圈套啊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要脚的朋友老皮匠瞌睡了,一双木头脚立刻从他拿着的鞋子里跳出来。
它想找一个新主人。
它看见一条蛇睡在草堆里,木头脚在它的周围走了两圈,看了又看,这家伙的身体倒是挺长的,可惜没有脚。
木头脚可乐了,它想:“请它做我的主人吧。
”等蛇醒来,它就问:“没有脚的朋友,你要不要脚?”“脚?”蛇说, “我从来没有想到要脚。
因为我有着比脚更好的‘脚’哩!在我的肚子底下,有许许多多鳞片,它们会动,会像小脚一样地推着我在地上爬。
”“你们要不要脚?”木头脚一边继续向前走,一边高叫着。
1 木头脚趁老皮匠瞌睡了,想给自己。
2.蛇为什么不要脚呢?3.木头脚接下来会遇到谁?请发挥想象,写一写。
一、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ch ǔ (处分) zh ōng (中心) ji ǎ (虚假) 处 ch ù (到处) 中 zh òng (中计) ji à (病假) 二、照样子把词语补充完整。
四(平)八(稳) 百(依)百(顺) 七(手)八(脚) 草( 坪 ) ( 苹 ) 果 ( 评 )价 ( 抨 )击干( 燥 ) 急( 躁 ) 做( 操 ) 洗( 澡 )四、根据“日积月累”填空。
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 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园地四一、标准化试题:(提醒:根据拼音或积累,在相应位置书写相关内容。
)1.读拼音,写词语:B iànC héng mén B ǎn zhǔn B èi B ào fēnɡyǔān xīn ( ) ( ) ( ) ( ) ( )zhǔ rén qiáng B ìmǔjī zhùyìgēn B ěn( ) ( ) ( ) ( ) ( )zhī zhūpiào liàng yīn C ǐpò D òng zhuàng D ào ( ) ( ) ( ) ( ) ( )C hī B ǎo kǎn shùshài tài yA ng( ) ( ) (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凑.巧(C òu C hòu)发愁.(C óu C hóu)凑.近(C òu C hòu)裂缝.(fénɡ fènɡ)撞.到(zhuàng C huàng) 暴晒.(sài shài)干吗.(mA má)沾.果酱(zhān zān)胡萝卜..(lú luó B o B u)发疯.(fēn fēng)压.根(yā yà)模.仿(mó mú)忍.着(rěn rěng)差.不多(C à C hà)百发百中.(zòng zhòng)3.选择正确的读音。
A .jīB .jǐC .jiǎD .jià E.zhōng F.zhòng G.C hǔH.C hù①几( )乎假( )装几( )只度假( )②中( )国处( )罚中( )奖处( )所4.圈出下列各组加点字中读音不同的一项。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练习题

《语文园地四》练习题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发()中百()百()百()百()()面()方四()八()四()八()七()八()七()八()七()八()1、这些成语的特点是:
这样的成语还有:
2、“”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做到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3、小丽不小心打碎了奶奶的花瓶,心里的。
4、他是我军有名的神枪手,在战场上。
二、在下在的□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我的布娃娃不见了□小姑娘愁眉苦脸地说□
2、我指着大树底下的红色物体说□那个是你的布娃娃吗□
3、□哎呀□狐狸说道□原来是这样□
三、日程月累,学以致用。
A.人心齐,
B.三个臭皮匠,
C.二人同心,
D.一个篱笆三个桩,
E.人多计谋广,
F.一花独放不是春,
G.众人一条心,H.单丝不成线,
1、这些俗语告诉我们:
2、课外类似的俗语还有:
3、“”我和你一条心,一定能完成任务。
“”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就能战胜困难。
四、口语交际
你知道你名字的含义来来历吗?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 同步练习(含答案)

语文园地四同步练习一、明确交际话题。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也就是让我们说一说名字的()或()。
在进行活动的时候,注意把了解到的信息讲(),听别人讲话时,能有礼貌地()二、分析交际方法。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打“×”。
(1)名字括“姓”和“名”两个部分。
在分析名字的时候,着重要分析的是“姓”这一部分。
()(2)可以通过查字典、查找资料、询问取名的人等方法来理解名字的含义。
()(3)一般来说,名字里面包含着长辈对我们的希望和祝福。
()三、选出每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个,用“一”画出来。
1.假期假日假如放假()2.到处处分处罚处理()3.中弹中间中毒中奖()4.几乎几个茶几窗明几净()四照样子,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练习百发百中百()百()百()百()四面八方四()八()四()八()七上八下七()八()七()八()1.这些成语共同的特点:都含有()2.这样的成语我还知道有:()、()五、在下面的“(”中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1.蚂蚁队长说()照样要受处罚()2.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3. 不要紧()小公鸡说道()第一次能这样就很不错了()我发现()在语言描写中,提示语的位置不同,后面的标点符号也不同。
(1)当提示语放在引语前,引语在前后引号之间时,提示语后面用如第1句。
(2)当提示语放在引语后,引语在前后引号之间时,提示语后面用,如第2句。
(3)当提示语放在引语中间,前后引语各位于一组前后引号中间时,提示语后面用,如第3句。
我会用妈妈说:“这个商场好热闹,真是人山人海!”(把这句话改写成提示语在引语中间的情况)日积月累六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泰山移。
二人,其断金。
臭皮匠,顶个一个篱笆三个桩,1.我知道:这四个谚语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A.我们要想办好一件事,人越多越好B.只有和有能力的人合作,才能获得成功C.只要团结协作,就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2.我积累:下面的谚语中蕴含的道理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练习题(附答案)一、交流平台,填一填。
1.这根胡子长在下巴的右边,胡萝卜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胡子沾到了甜甜的果酱。
对一根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2.二、识字加油站按查字典的要求做题。
三、词句段运用1.找出带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个不一样的,把词语写在括号里。
(1)尽.力尽.管尽.快尽.早()(2)几.乎几.百茶几.窗明几.净()(3)处.分相处.到处.处.方()(4)中.弹中.间中.毒看中.()2.照样子写词语。
(1)百.发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七.上八.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我觉得很难小狗对小公鸡说道(2)不要紧小公鸡说道第一次能这样就很不错了(3)小猫说再过一个晚上行吗四、日积月累1.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____________,泰山移。
(2)____________,其利断金。
(3)三个____________,顶个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篱笆三个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谚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一连,背一背。
一人不成众黄土变成金众人一条心独木不成林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参考答案:一、略。
二、J jī土8①√Z zhāng弓4②√B bào曰11③√三、1.(1)尽力(2)几百(3)到处(4)中间2.示例:(1)百依百顺百战百胜(2)七嘴八舌七手八脚3.(1)“。
”。
(2)“,”,“。
”(3):“,?”四、1.(1)人心齐(2)二人同心(3)臭皮匠诸葛亮(4)一个好汉三个帮只要我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就能发挥巨大的力量。
(精选)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1.阅读中的预测:理解,填空。
阅读中的预测是指在__________之前进行的__________。
2.读标题预测内容。
(1)标题:五官争功内容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题:大禹治水内容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的依据:理解,填空。
可以依据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猜想,可以依据________进行分析。
4.预测的好处:讨论一下阅读中的预测会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识字加油站1.照样子,用音序查字法查查加点的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练习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填空题
1 . 日积月累。
1.人心齐,________。
2. ________,其利断金。
3____________,顶个诸葛亮。
4.一个篱笆三个桩,____________。
2 . 填空
1.一场秋雨__________________ ,十场秋雨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则裕,__________________则小。
3.云母屏风烛影深,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露似真珠月似弓。
5.横看成岭侧成峰,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雪却输给一段香。
3 . 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正确的标点。
树木(___)花草美化环境的本领很大(___)它们是(___)氧气制造厂(___)能释放出大量氧气供人类利用(___)它们是(___)气候调节器(___)能吸热(___)遮光(___)调节气温(___)它们还是(___)气体净化所(___)能降低风速(___)减少沙尘和工业粉尘(___)并吸收有害气体(___)
4 . 多音字组词。
níng(______)yāo(______)cáng(______)zhòng(______)
宁要藏重
nìng(______)yào(______)zàng(______)chóng(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5 . 课内语段阅读。
鲸生活在海洋里,()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
其实它()属于鱼类,()哺乳动物。
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
洋的生活。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这段文字是从哪方面介绍鲸的()
A.鲸的生长。
B.鲸的种类。
C.鲸的进化。
(3)从这段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短语或词语中可以看出鲸的进化过程是漫长的。
(4)鲸是哺乳动物,变成现在鱼的样子,是由于()
A.生活习惯变化。
B.环境变化。
C.形体变化。
(5)鲸的哪些生活习性能说明它是哺乳动物()
A.鲸吃食。
B.鲸用肺呼吸。
C.鲸睡觉。
A.鲸是胎生的。
课外阅读
狐狸的惊诧
山羊和兔子是邻居,它们相处得很好,无论谁遇到了难处,彼此都能尽力地给予帮助。
平时,兔子家来了客人,山羊就把鲜嫩的青草给送去,兔子有事出门去了,山羊就帮忙看家。
一天夜里,山羊病了,兔子硬是摸着黑,跑了十几里路,请来了鹿医生为山羊治好了病。
它们可真是一对好朋友。
狐狸见了这一切,觉得非常惊异。
一次它遇见了山羊问:“你和兔子怎么那么要好?它长得那么短小,难道你还怕它吗?”
山羊沉思了一会儿,对狐狸说:“因为兔子把心给了我。
”说到这里它眼望远处的山岭,仿佛看到了那天夜里,兔子不顾危险,摸着黑爬山越岭,涉水过河为他请医生的感人情景。
接着又说:“所以我也把心给了兔子。
”
“什么?把心给了人家?嗨,你们这样做真是太傻了!”说罢狐狸摇着头,懒洋洋地走了。
6 . 读一读,填一填。
(_______)的青草(________)的朋友(________)的情景
7 . 在文中找出下面词的近义词。
惊诧——(_______)好像——(_______)
8 . 根据短文内容理解意思。
(1)狐狸惊诧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兔子把心给了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9 . 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信息匹配
10 . 我会读,我还能用“______”画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刚劲(jìng jìn)女佣(yòng yōng)入场券(quàn juàn)
亲昵(nínì)撮起(cuōzuō)滇池(tiāndi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