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论文[作文6篇]-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小论文的范文

数学小论文的范文数学小论文范文一:我们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下面是我的一些亲身经历,它都证明了这是条真理。
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妈妈说:"要有计划地把这些购物券用完,所以每买一件东西都要算一算用了多少钱",当我们买完所需的东西之后,刚要离开,我看见货架上正好摆着火腿肠,于是我让妈妈买些火腿肠,妈妈同意了。
可是刚走几步,我又看见货架上摆着一包一包的,同样品牌,同样重量,里面有10根,每包4.30元。
到底买一包一包的呢,还是买一根一根的?我犹豫了。
突然,我的脑子一转,有了,只要比较一下,哪一种合算就买哪一种。
于是我开始算起来:零卖的如果买10根,每根4角,共是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钱,所以我决定买散装的。
我把我计算的过程说给妈妈听,妈妈听了直夸我爱动脑,因此我也就成为了妈妈的"小会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我家的桌子的面是正方形,钟的面是正方形,我家的床面是长方形,门的面也是长方形,我们用的三角板是三角形的…… 冰箱是长方体,牙膏盒是长方体,我家的电脑外包装箱是一个正方体……现在我已经学会了计算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也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体积的有关计算,还能灵活地运用,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上星期,妈妈带我们去郑州的一个游泳馆,妈妈说:"小语,你现在已经上五年级了,看我们面前的这个游泳池,你知道这个池内贴瓷片的面积和它能容纳多少水吗?"我得意地说:"这个当然没有问题,其实就是计算它的表面积和容积,需要知道它们的长、宽和高。
首先,我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就是求它的表面积,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这个游泳池没有上面,也就是要求5个面的总面积,就是用长×宽+长×高+宽×高×2,求出来的就是这个游泳池的表面积,最后要用面积单位;第二个问题是求它的容积,是用它的长×宽×高,但注意最后要用体积单位。
走进生活,感悟数学论文(精选五篇)

走进生活,感悟数学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走进生活,感悟数学论文走进生活,感悟数学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
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
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
你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力量所在。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
有人和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约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及方向和位臵,看是否能度过这一天。
我也采用了同样的实验,果然实验后,我让学生交流体会,他们大部分都是实验的失败者,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如有的学生说,打电话、看电视、玩游戏时要用到数字,到商场买东西付钱时也要用到数字;还有的说,放学回家要知道准确的方向和位臵……。
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与理解。
2、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由于实际的需要,数学在古代就产生了,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
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精选23篇)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精选23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活中的数学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篇1储蓄、纳税是最常见的有关理财方面的数学问题,几乎人人都会遇到,因此,我在举例介绍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以增强理财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处理简单财务问题的数学能力。
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到银行储蓄起来。
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这是国家规定的,计算利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通过学习后,我把我所有的利是钱20000元拿到银行定期5年,年利率 3.6%,到期后我可以得到利息多少?算式是:20000×3.6%×5=3600(元),你们看我的理财还可以吧!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我国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如:爸爸每个月的工资是4000元,按国家规定超出1600元的部分要上交5%的个人所得税,我可以算出爸爸每个月要纳多少税?(4000-1600)×5%=120(元)。
由此可见,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同学们,要好好学习数学吧,长大后你就是一个理财家哦!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篇2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很多椅子的腿设计成三角形结构就是运用了数学中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点原理,还有自行车停放支架也是这个原理。
记得在上兴趣班的时候,我就运用了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做了一次很成功的实践。
那次,老师布置了一个让我们手工制作小玩具的任务,我苦恼的是动手能力不强,但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做一个我并不太了解但觉得非常有趣的纸皮小货车玩具。
论文——生活中的数学

论文——生活中的数学第一篇:论文——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有趣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果离开了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那我们的生活就无法像往常一样正常生活。
可见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举个例子,如:银行存款分: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定期存款、活期、国债……这些存款形式各种各样,利率也有大有小,平时我们是这样计算利率的:本金×利率×时间=所得利息,然后还要从利息里扣除20%来上税(除国债外)之后剩下的80%的利息就是你自己应得的利息了。
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百分数帮忙,恐怕银行就要宣布破产了。
再说科学家们发明的种种东西,气象学家测量的天气情况……这些多要经过各项认真的思考和精密的计算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
哪怕不小心写错一个小数点也就前工尽弃了。
还有常在天空翱翔的宇航员们他们要操作上百个由数字组成的仪表,如果稍有不慎那么结果就是机毁人亡。
可见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不可马虎的,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数学不光只有这些价值,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并用到它。
如:农民用几何图形,为了使农场更美观更好管理;工程师使用比例尺,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这件东西;商农使用的四则计算,是为了更简单、准确的计算出该商品价值;制作各类统计表,是为了更好的统计资料,使人一看一目了然;使用百分数,是为了更好的计算出商品打折后的价钱及××率;这些计算表面积而使用进一法,是为了使用最少的材料做出合格的商品;计算容积或体积而使用去尾法,是为了确保无误的让物品存放而不溢出;同一类单位换算,是为了方便我们的计算;使用代数代表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是为了更方便地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再说一说球吧,把它切开使切开面积最大,那就要从球心o沿着直径切下,才能使切开面积最大,再细细想想我们有时切西瓜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再看看各种数学知识还不都用在了生活中去了吗?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思考,那么你一定能学好数学的,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生活中的数学作文(11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活中的数学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1我们学了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一课是面的旋转,我们重点学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还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学会了怎样测量圆柱和圆锥的高。
正方形转一圈会成圆柱,三角形转一圈会成圆锥,梯形转一圈会成圆台,半圆转一圈会成球体。
然后是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一面是曲面。
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周围的曲面叫做侧面。
而圆锥则是只有一个底面,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则是圆锥的高。
单是第一节课就让我受益匪浅,更加深层次地了解了圆柱和圆锥。
再下去,我便知道了圆柱的表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虽然算表面积有些烦,但很有用。
理解了,用心记了,就不难了。
圆柱的体积计算很有趣,原来把圆柱可以切割在拼成长方体,而得知圆柱的体积就是底面积乘以高。
圆锥的体积计算,施老师用实验的方法,使我们形象地知道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就不难了。
学了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以前的我只知道他们只是个体,但现在还知道了圆柱和圆锥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还知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
这是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2今天,我爸爸要从北京出差回来了,因为没有从北京直达泰兴的飞机,他只能乘到南京,于是我和妈妈便要到南京禄口机场去接他。
我们只知道从北京到南京需要飞行1小时50分,我爸爸说:“他买了上午8点40分的飞机票,一早就赶到机场了,可不巧的是今天由于天特将降大无雾飞机延误了3小时,这可怎么办呢?我们从泰兴到南京也要2小时呢,我们究竟几点从家里出发呢?我妈说:“要不然我们再打个电话给爸爸问他几点到南京,我们几点钟出发最好最好?”我一听,忙说:“妈妈不要浪费电话费了,算一算我们不就知道了。
生活中的数学论文

生活中的数学论文生活中的数学论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
下面是关于生活中的数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生活中的数学论文1最近,我们学习了圆柱、圆锥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式。
我认真学习了课内知识,并做了一些课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综合学习和练习情况,我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此方面的考好主要有一线六个方面:一是卷。
就是把一个长方形形状的纸卷成圆柱的形状,然后算圆柱的最大体积。
例如:一个长12,56米、宽9。
42米的长方形,卷成一个圆柱,重叠部分忽略不计,求圆柱的最大体积。
这种题目有两种可能,以长为圆形或以宽为圆形。
因此,要把这两种可能都算出来,然后比较。
这种题目要注意的是:必须看清楚是用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卷成圆形。
二是转。
就是把一个长方形的纸,延一条边旋转3600,求所得形状的体积或面积。
举个例子: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5厘米,以长为轴旋转一周,算得到的形状的体积。
一个长方形的纸,旋转一周得到的形状是圆柱体,然后利用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就能得到答案。
这种题目要注意是用什么形状的纸旋转的。
三是削。
就是一种形状的物体,按一定规则消除一些部分,计算剩下形状的体积或表面积,这种题目要注意的是:要把所有的可能全部计算出来,不能偷懒只计算一种。
四是铸。
就是把一种形状的物体融化成液体,然后重新浇铸成另一个形状的物体。
这种题目要抓住形状虽然变化,但体积不会这一关键点来考虑。
五是增。
就是在一种形状上再继续增加一种形状。
这种题目路要注意增加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六是切。
就是吧把一种形状切成几段,然后告诉你增加了什么,增加了多少,让你计算原理的,这种题目要看清楚是怎么切的,切了以后有什么变化,面积如何增加,等等。
以上是我对近期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思考,大家说数学是不是很神秘而又充满趣味呢?生活中的数学论文2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
关于生活数学小论文

关于生活数学小论文生活中,其实我们会用到很多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源于数学。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关于生活数学小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生活数学小论文篇一:“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数学,经常从人们身边走过,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它,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我们的班级中经常要使用到数学,例如算单元平均分、统计校园电费……等等数不胜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购物,买过年吃的糖。
超市里糖的花样可多了,有脆皮糖15.80元一斤,牛皮糖10.50元一斤,牛奶糖8.00元一斤,酥酥糖23.9元一斤,巧克力糖21.9元一斤……但主要分为散称和包装。
爸爸妈妈问我:“儿子,你希望买什么糖呢?”我望着玲琅满目的“糖果世界”,不知如何抉择是好,但我自幼喜好巧克力,所以我就选了巧克力糖。
这时妈妈又给我出题了,他说:“那儿子,你说我们是买散称的呢,还是买包装的呢?”这我就摸不着头脑了,立即心算起来:散称的巧克力糖21.9元一斤,包装的则58.9一盒。
散称的巧克力糖一包才10克,包装的巧克力糖一盒就有1000克呢!不过,单单看重量还不能决出胜负,就让我仔细算算——其实算这个并不难,直接用1000克=1千克1千克=2斤58.9÷2=29.45(元)29.45元>21.9元所以散称比包装更划算!我高兴的把我得出的结果告诉妈妈,妈妈高兴的点了点头,夸我爱动脑筋,因此我也就成为了妈妈的"小会计"。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数学题。
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
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大河上有一座东西向横跨江面的桥,人通过需要五分钟。
桥中间有一个亭子。
亭子里有一个看守者,他每隔三分钟出来一次。
看到有人通过,就叫他回去,不准通过。
有一个从东向西过桥的聪明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终于通过了大桥。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精选40篇)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精选40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活中的数学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篇1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既生动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
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取材于生活中,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下面是我的一些亲身经历,它都证明了这是条真理。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大润发超市购物,妈妈说:“家里的洗衣液用完了,今天要买一瓶。
”走到洗洁用品货架边,我一看傻眼了,洗衣液的品牌很多,而且各品牌的种类也有好几个,规格也不一样,我就找家里用的品牌,发现有三种规格:第一种是500克包装的标价13.8元,第二种是1.25公斤包装的标价33.8元,第三种是2公斤包装的标价52.8元。
我正在想买哪一个,忽然想到用数学中平均数的方法算出各种规格每公斤的单价后,再比较一下单价的高低,单价低的就比较实惠,我算了一下,第一种单价是27.6元,第二种单价是27.04元,第三种单价是26.4元,我果断地推荐妈妈买2公斤包装的,妈妈说:“为什么”,我就把计算方法和妈妈讲了后,站在一旁的爸爸和妈妈都夸我讲得好,这时别提我有多高兴了。
当我们买完所需的东西之后,刚要离开,我看见货架上正好摆着火腿肠,于是我让爸爸买些火腿肠,爸爸同意了。
可是刚走几步,我又看见货架上摆着一包一包的,同样品牌,同样重量,里面有10根,每包4.30元。
到底买一包一包的呢,还是买一根一根的?突然,我的脑子一转,有了,只要再用数学方法比较一下,哪一种合算就买哪一种。
于是我开始算起来:零卖的如果买10根,每根4角,共是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钱,所以我决定买散装的。
我把我计算的过程说给爸爸听,爸爸听了直夸我爱动脑,因此我也就成为了爸爸的“小会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小论文(作文6篇):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数学小论文(作文6篇):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到很多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总结,那么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陪妈妈去逛街买衣服。
在一家商场,妈妈看中了一件大衣,营业员阿姨说:“我们正在进行促销活动,所有衣服在原价基础上打七折,现在买最划算了。
”妈妈说:“我很喜欢这件衣服,可是折扣少了点,能不能再打点折?”没等营业员阿姨回答,我就抢着说:“就是。
阿姨,你给我妈妈打个高一点的折扣吧,我看就九折吧!”我刚说完,营业员阿姨就哈哈大笑起来:“好啊,我很愿意。
就是不知道你妈妈同不同意啊?”我很得意地看着妈妈,心想:还是我厉害,一下就打到了最高的折扣。
谁知道妈妈也笑了,她摸着我的脑袋说:“傻孩子,折扣不是这么算的。
把一件东西原来的价钱平均分成十份,每份叫作一折。
十元钱的一折就是一元。
那么六折和九折哪个更划算呢?”我仔细想了想,哦,折扣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十元钱的六折就是六元,九折是九元。
原来折扣是越低越划算。
“阿姨,我弄错了。
你给我妈妈打个五折吧。
”阿姨笑着说:“嗯,看来你还是个很灵活的孩子嘛,好吧,看在你的面子上,就给你妈妈打五折吧。
”我刚想向妈妈炫耀一下,妈妈说:“那我再考考你,这件衣服的原价是965,你帮妈妈省了多少钱呢?”这可难不倒我,我张嘴就来:“原来阿姨给你打的是六折,我帮你争取到了五折,也就是省了一折的钱,就是96.5元。
”“嗯,不错,算的还挺快,还知道用最简单的方法!”得到妈妈的夸奖,又学到了新知识,我可不想这么快回家。
“妈妈,我们再逛逛吧。
说不定,还能发现什么更便宜的东西呢!”我们正逛着,就到了一家专柜,他们的促销方式跟别人家还真不一样。
妈妈看到了一件羊毛衫。
这件衣服单价317元,活动期间满170减60,不做活动打8折。
服务员问我们是以活动价买还是以原价买。
我说:“当然是以活动价买了!”妈妈说:“不,你算一下,是以活动价买便宜还是以原价买便宜?”我想:肯定是以活动价买便宜,这还用算吗?不过妈妈要算那就算一下吧。
317÷10=31.7 ,31.7×8=253.6元。
317中有一个170,能减60元。
317-60=257元。
257﹥253.6,这样算下来,打八折比活动价还要便宜。
哎,我又想不通了:既然原来的方法更便宜,那为什么还要搞促销活动呢,那不是骗人嘛!妈妈告诉我,那可不一定。
原价不一样,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打折方式。
如果这件衣服原件是340元,那么打八折就是272元,但是按照活动价,就可以减掉120元,只要220元就可以了。
噢,原来是这样!买一件衣服,如果不好好地想一想,算一算,也是要吃亏的。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生活处处有数学”这个道理。
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了我们的生活。
在生活中,数学的运用无处不在。
我们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
404班王逸飞统筹时间,轻松生活我有一个好妈妈!她为了我们的家付出了很多很多······每天早上,妈妈都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洗漱打扮以外,还要煮鸡蛋、热牛奶、热面包或是下面条、蒸包子,给我和爸爸找衣服、拿袜子,收拾房间床铺等等。
妈妈总是说早上的时间不够用,太紧张了。
自从在数学课上学习了《统筹》之后,我就想能不能用我学习的数学知识来帮帮我那可爱的妈妈呢?让妈妈早上过得既轻松又快乐!首先,我统计了妈妈早上要做的这些事情所用的时间:洗漱5分钟,化妆换衣5分钟,煮鸡蛋8分钟,热牛奶2分钟,热面包(包子、馒头)3分钟,给我和爸爸找好衣袜需要4分钟,收拾房间床铺3分钟,吃早餐15分钟总共需要用时45分钟。
其次,我和爸爸商量后决定我们的事情我们自己做:我和爸爸的衣袜我们自己拿。
这样可以给妈妈省下4分钟的时间。
原本4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缩短到41分钟。
然后,我把剩下来的这些事情根据时间先后和用时多少进行了合理地整合,我给妈妈的建议是:煮鸡蛋8分钟的时候同时妈妈洗漱(5分钟)和收拾房间床铺3分钟(共计8分钟),热牛奶2分钟,热面包(包子、馒头)3分钟的同时妈妈化妆换衣5分钟(共计5分钟),我们一起吃早餐15分钟。
这样算下来妈妈一共用了28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原来45分钟的事情。
这样安排的话,妈妈早上做同样的事情只需要28分钟了,能节省出17分钟的时间呢!根据在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我帮妈妈解决了早上时间紧张的问题。
这样我每天给妈妈节约了17分钟,一个月(按30天计算)就节约了510分钟,一年(按365天计算)就可以节约6205分钟的时间。
就相当于一年节约近103.42小时、约4天多的时间呢!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同时帮爸爸、妈妈来统筹计算生活用时,让我的数学学习成果在生活中得到真正的体现。
数学真有用,可以让妈妈过得更轻松、快乐,我爱数学!404班杨星哲数学老师比数学有趣数学老师讲解题目很有趣!他让我们时时常动手实践,不读死书。
在他的引导下可以获得很多知识。
记得上次学“乘法分配律”时,老师心知肚明,讲公式的话班里的“四大金刚”又要不懂,怎么办呢?还好老师专有一手绝活,本来应该是(a+b)×c =a×c+b×c的枯燥公式硬是被老师改成了“c”拿起“叉叉武器”到城墙(小括号)外面站岗,城墙里面是老百姓(a, b),老百姓出来和哨兵握手(即a×c+b×c),就是这个计算定律。
我们在大笑声中也更深刻的记住了新知识。
沈老师叫大家订正作业也很特别。
他不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而是引着我们一步步在迷茫的世界中摸索前进,直到看见曙光。
就拿我上次的经历来说吧,《基础训练》上一道思考题:魔术师肯尼的橡皮筋拉动一次长度变为原100倍,收回一次长度缩小为原100分之1,问原长度为1.225cm时,拉四次收三次时皮筋有多长?我写成了(4×100-3×100)×1.225=(400-300)×1.225=100×1.225=122.5(厘米),满心以为这次又可以得到一个小红旗。
作业发下来时居然多了个刺眼的“×”,我不明就里,就又交了上去。
下课,沈老师喊我去办公室亲自讲解。
他先问我拉一次是多少,我说是122.5,他说乘以4个100就是4×100么?这时我恍然大悟,连忙说我会做了,可是老师把我拉回来,说肯定不是简便方法,我列出算式,1.225×100×100×100×100÷100÷100÷100,天啊!这要是一步步算要算到什么时候!老师的话真是灵验!老师见我这样,说:“我们学简便运算时不是有抵消么?”听此一说,我又恍然大悟。
我接着往下算,其中3个乘100抵消3个除以100,还剩下一个乘100,只要算1.225×100=122.5(厘米)就行了。
老师微笑着摸了摸我的头:“不错,悟性很好,以后每道题都要仔细观察数字的特点,多想几步就会柳暗花明!”这老师,口才不是一般的好!我也更加牢固的记住了这道题,不会错了。
在沈老师的讲解下学知识,数学课才是真正的有趣、快乐!404班姚心宇简单推理之我见下午,数学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份数学试卷。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附加题:简单推理。
对这一题,我用表格排出了4同学的身高。
但要怎样做这题呢?此题要求我们根据条件,分别判断出4人的身高,所以要先找到突破口,再用推理的方法,找出最后的答案。
再走这类题目前要注意以下三点:1.看清题目与条件。
2.慢慢思考,勿入“陷阱”。
3.仔细推理,答案就在你面前。
就拿这道题目来说吧:“四(1)班几位同学的身高分别是1.41米、1.35米、1.46米、1.44米。
已知王豆比李苗高,但比张志矮;又知道王豆比陈明矮,张志比陈明高。
你知道他们的身高各是多少吗?”这一题中,已经给了我们4个数据。
所以,我们首先要用排除法找出最矮的人。
如果你仔细看题目,可以看出李苗的身高最矮。
因此可以肯定李苗的身高是1.35米;接着看第三高的人,根据条件,这个人的身高不会比1.44米高,也不比1.35米矮,那么有这身高的人就只有王豆了;接着看第二高的陈明,为什么说陈明是第三高的人呢?仔细看条件,陈明不是最高,但我们又已经知道了李苗和王豆的身高,所以陈明的身高是1.44米;最后,就只有一个人——张志的身高了,所以1.46米是张志的身高。
通过例题,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简单推理一类题了吧。
我们只有冷静、仔细,才能找到突破口,推理出正确的答案。
404班赵雨禾小数点移动想到的大家应该很熟悉小数点的移动,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往右移动1位、2位、3位……,可大家发现了没有:一个个的去数这个数所乘的另一个因数末尾有多少个0太麻烦了,还容易出错。
所以我想到了一个简便的方法:只要把这个数的个位和另一个因数的最高位替换一下,然后其他的数字按原来的顺序和位置照抄上去,没有数字的地方用0占位即可,例如:12.33×1000,我们把个位数上的“2”移到因数1000的最高位上,前面的十位上的“1”依然写在“2”的前面,后面的“33”分别占据了1000的前两个“0”所在的位置,后面的一个“0”依然照写即可,于是数字就变成了“12330”“0”占完了就在那个数的后面点上小数点了,后面的数还是照写。
例如:12.33333×1000就变成了12333.33.404班罗格小数点的重要性记得,第四单元的考试卷发下来的时候,其中有一道题:把(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的数是2507,本应该是25.07,可是我有了坏毛病,把25.07的小数点点的像个0,这样让人容易看成是25007,扩大了1000倍,这个题目我被扣了一分,心里很不服气,回到家我让妈妈给我评理。
妈妈看后,给我举了一个例子。
她说:“我是农贸市场的收费员,如果我收了别人25.07元,我也向你这样,把25.07写成25007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我低下头算了一下,吓得嘴巴都合不拢。
如果妈妈也像我这样,不是要赔去两万多元钱吗?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看似一个小小的点,如果我们总是粗心大意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错误。
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每一件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多和数学是分不开的。
404班徐磊我所知道的小数小数,我们这一学期已经学过了,但我希望先回顾一下课内的,再离开课本,深度了解一下。
我翻开书,便看见了小数的第一课时上面有小数的乘法和小数的除法。
小数的乘法是先把两个数末尾对齐,再和整数乘法一样乘,但所得出来的积还要数一下上面两位因数的小数点移动了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