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化学-表面活性剂基础
常见油田化学品中的几个大宗原料(二)

常见油田化学品中的几个大宗原料(二)引言概述:本文将介绍常见油田化学品中的几个大宗原料,包括表面活性剂、乳化剂、酸化剂、阻垢剂和阻油剂。
正文:一、表面活性剂1. 正常烷基苯磺酸盐: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润湿性,常用于石油钻井液中,能够降低钻井液的黏度,提高泥浆性能。
2. 葡萄糖苷:能够增加乳液的稳定性和改善排水性能,广泛应用于水基钻井液和油井酸化液中。
3. 石油磺酸盐:具有优异的润湿性和油水分离性能,常用于提高油井采油效果。
二、乳化剂1. 聚醚:能够形成稳定的乳液,广泛应用于水基油田化学品中,如水基钻井液和水基封隔液等。
2. 阳离子乳化剂: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常用于乳化石油酸和钻井液中的胶体粘土。
3. 阴离子乳化剂:能够增强油水分离能力,常用于水基采油中的调剂剂。
三、酸化剂1. 盐酸:常用于酸化钻井液和酸化油层,可以溶解钙镁盐、压裂石和堵塞物,促进油井产能。
2. 硫酸:常用于清洗油井套管和管道,具有强酸解堵作用。
四、阻垢剂1. 聚合物阻垢剂:可以阻止钙镁盐和硅酸盐的沉积,提高油井产能和管道输送效率。
2. 磷酸盐阻垢剂:能够溶解石灰和石膏结垢,减少管道堵塞。
五、阻油剂1. 聚乙烯亚胺:具有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增加水在油层中的分散性,常用于提高油井采油率。
2. 聚合物阻油剂:能够改善原油的流动性,降低粘度,提高油井产能。
总结:常见油田化学品中的几个大宗原料包括表面活性剂、乳化剂、酸化剂、阻垢剂和阻油剂。
这些化学品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井脉通透性、降低油井阻力、改善采油效果和延长生产周期。
正确选择和使用这些原料对于油田的高效开发和运营至关重要。
《油田化学》--论述题总结及详细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田化学》论述题总结1.试论述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作用?答:①起泡作用和消泡作用:起泡作用是指表面活性剂(如烷基磺酸盐等起泡剂)使泡沫易于产生并在产生以后有一定稳定性的作用。
这是因为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可大大降低表面张力,大大降低产生泡沫所要做的表面功,使泡沫易于产生。
同时起泡剂在液-气界面上吸附产生一定强度的保护膜,可防止泡沫中的气泡合并变大,使泡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消泡作用是指表面活性剂(消泡剂)的表面张力较低,易于吸附、铺展于液膜上,使液膜的局部表面张力下降,并带走液膜下层的液体,导致液膜变薄,泡沫破裂的作用;②乳化作用:是指表面活性剂(油包水型或水包油型乳化剂)使乳状液易于产生并在产生后有一定稳定性的作用。
这是由于乳化剂的吸附可大大降低界面张力,即降低产生乳状液所需做的界面功,从而使乳状液易于产生,同时,乳化剂在液-液界面层上吸附产生一个有一定强度的保护膜,防止乳状液中的液滴聚集变大,使乳状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乳化作用增加了界面能,因此乳状液是不稳定的体系;③润湿反转作用:是指表面活性剂(润湿反转剂,即润湿剂)使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向相反方面转化的作用,是通过润湿剂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所引起的。
可以通过降低表面能吸附(物理吸附)或者与表面反应(化学吸附)来改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④增溶作用:指表面活性剂(增溶剂)使难溶的固体或液体的溶解度显著增加,且溶液呈透明状的作用。
这是表面活性剂在水或油中形成的胶束,按极性规则溶解油或水,增溶作用是溶质集中在胶束内部,不增加界面,是稳定的体系。
2.简述离子交换吸附的特点和吸附强弱的规律?答:离子交换吸附的特点:①同性离子相互交换;②等电量交换;③离子交换是可逆的,吸附和脱附受离子浓度的影响。
离子交换吸附强弱的规律:①离子价数的影响:溶液中离子浓度相近时,离子价数越高,与粘土的吸附能力越强,即交换到粘土表面的能力越强;②离子半径的影响:当价数相同的离子在溶液中浓度相近时,离子半径小的,水化半径大,离子中心离粘土表面无交换吸附弱;③离子浓度的影响:离子交换受每一相中不同离子相对浓度的制约。
油田化学基础知识

油水分析
地面原油常规分析: 原油常规分析项目主要有密度、粘度、凝固点、含蜡、胶质和 沥青质、硫含量、族组成、析蜡点、屈服值、机械杂质、含盐量、 水含量、酸值、饱和蒸汽压、闪点(开口、闭口)、比热、爆炸极 限、实沸点蒸馏、微量元素(Ni、V、As、Pb、Cu、Fe)、元素(C、 H、N)等,根据油田开发、集输设计、矿场加工、地面建设、外输 等目的的不同,内容有所增减。 原油采样采用GB/T4756—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 法)。
油水分析
(3)出口液面样 从油罐内输出液体的最低液面取得的样品。确定这个液面时,对于罐 内附近(例如摇臂、抽出挡板或内部弯头)可有适当的允差。 (4)上部样
在石油液体的顶表面下其深度的六分之一液面处所取得的样品。 (5)中部样
在石油液体的顶表面下其深度的二分之一液面处所取得的样品。 (6)下部样
在石油液体的顶表面下其深度的六分之五液面处所取得的样品。 (7)顶部样
油田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助剂分类
2、油田化学剂的分类 依据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油田化学剂分为六大类: (1) 通用化学剂 (2) 钻井用化学剂(分为钻井液用化学剂、固井水泥用化学剂) (3) 采油用化学剂(分为酸化用化学剂、压裂用化学剂、采油用 其他化学剂) (4) 提高采收率用化学剂 (5) 油气集输用化学剂 (6) 水处理用化学剂。
如果对这些样品的试验表明罐内的油品是不均匀的,就必须在多于3 个液面上采集样品,并制备用于分析的组合样。如果掺合会损害油品的完 整性,就单独分析每个样品,并计算每个样品所代表油品的比例。
3、取样器 取样器应能在罐内任何规定的液面处采取样品,并符合GB/T4756— 1998的规定。
油水分析
4、安全注意事项 (1)综述
《油田化学》(15)5-3、4

• 2.常用的胶结剂 • (1)无机胶结剂 • ① 硅酸。可依次向砂层注入硅酸钠溶 液、增孔油和盐酸。即可在砂粒的接 触点产生硅酸,将砂粒胶结起来。 • ② 硅酸钙。可依次向砂层注入硅酸钠 溶液、增孔油和氯化钙。即可在砂粒 的接触点产生硅酸钙,将砂粒胶结起 来。
• • • •
(2)有机胶结剂 ① 冻胶型胶结剂。 ② 树脂型胶结剂。 ③ 聚氨甲基酸酯型胶结剂。
• 三、人工井壁防砂法 • 此法用于已发生出砂砂层的防砂。目的 是在砂层的亏空处,做一个由固结的颗 粒物质形成的有足够渗透率的防砂屏障。 • 1.填砂胶结法 • 先向出砂层的亏空处填砂,然后用胶结 剂将砂胶结起来,形成人工井壁。
• 2.树脂涂敷砂法 • 树脂涂敷砂是指先将砂的表面涂敷一层酚醛 树脂(或环氧树脂),然后填充到砂层的亏 空处,使其在热和(或)固化剂作用下,充 分交联形成体型结构,既可作为人工井壁。 • 3.水泥砂浆法 • 水泥砂浆是将水、水泥和石英砂按1:2:8的 质量比混合配成。 • 当水泥砂浆在砂层的亏空处固化后,既可作 为人工井壁。
• 现在广泛使用的是一些复配油基清蜡剂。如表 5-5所列的例子。 • 表5-5 一种复配的油基清蜡剂
成分 煤油 苯 乙二醇丁醚 异丙醇 质量分数/% 45~85 5~45 0.5~6 1~15
油基清蜡剂的主要缺点:有毒、可燃、不安全。
• 2.水基清蜡剂 • 水基清蜡剂是在水中溶有表面活性剂、 互溶剂和(或)碱性物质的分散体系。 •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结蜡表面反转为 亲水表面,有利于蜡从表面脱落,不利 于蜡在表面沉积。
• 习题: • 1.化学桥接防砂法中的桥接剂主要有哪 两类? • 2.简述胶结防砂的主要步骤。 • 3.简述油井结蜡的原因和过程。 • 4.常用的油井防蜡剂有哪三种类型? • 5.常用的油井清蜡剂有哪两种类型?
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研发与生产(大庆炼化)

行三氧化硫气相膜式磺化,其主要工艺特点是在新型磺
化反应器内气体 SO 和原料油液膜进行连续的气—液反 3
应,通过调节 SO /原料油的摩尔比、SO 气浓度、冷却
3
3
水量水温、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可稳定地调控磺化反
应的程度,可操作性强,生产的产品性能优异、成本低, 同时,可做到对设备腐蚀性小,对环境污染少。反应系 统包括空气干燥系统、SO 发生系统、磺化 / 老化 / 水解
2007 年第 6 期 石油科技论坛 55
技 术 创 新
原油 (南一油库)
密度: 0.859~ 0.864g/cm3
常减压装置 减压测线馏 出口温度: 276~280℃
馏程: 初馏 344℃ 终馏 477℃
润滑油厂 酮苯脱蜡
装置 倾点: -9~-12℃
图 1 原料流程图
磺化 装置 (磺化、 中和)
ARGG
硫 磺
酸性水汽提
回 收
硫磺
图 2 原料物料平衡图
条件优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先后进行了釜式 磺化小试实验、釜式中试放大实验、膜式磺化小试实验, 根据产品性能检测,采用膜式磺化的产品性能与釜式磺 化产品性能基本一致。利用我们的磺化工艺合成出的石 油磺酸盐具有组成稳定、成本低廉、稳定性较好、表面 活性高,对原油选择性不强,有很好的普适性,与公司 生产的聚合物表现出很好的配伍性。该产品不需分酸渣、 不需萃取蒸馏、不需复配即可达到超低界面张力要求。
技 术 创 新
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 研发与生产
□ 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科技研发部 周云霞 常松涛 杨洪孝 宋鸿远 林洪海
摘 要:本文简要叙述了“三元复合驱”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现状和前景,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 石油磺酸盐研究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建设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工业化生产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油田化学药剂pdf

引言概述油田化学药剂在油田开发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油田勘探和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油井储层的复杂性也越来越高,对化学药剂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对油田化学药剂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以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
正文内容一、油田化学药剂的类别1.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天然表面活性剂2.缓蚀剂有机缓蚀剂焦磷酸盐缓蚀剂无机缓蚀剂3.结垢阻垢剂有机结垢阻垢剂硅酸盐类结垢阻垢剂磷酸盐类结垢阻垢剂4.抑制剂乳化剂水井杀菌剂5.残渣处理剂焦油漆油处理剂酚类残渣处理剂油剂煤焦油类残渣处理剂二、油田化学药剂的应用领域1.油井酸化酸化剂的选择及应用酸化剂的配方设计酸化工艺的优化2.油井水泥浆水泥浆的配方设计水泥浆的性能改良剂水泥浆的加固工艺3.储层改造改造液的配方及应用储层改造技术的优化4.油井液体钻井液的选择及应用技术钻井液的性能改良剂钻井液的环境友好型5.油田废水处理废水处理剂的选择及应用废水处理剂的配方设计废水处理技术的优化三、油田化学药剂的作用机制1.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制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能量漏斗效应2.缓蚀剂的作用机制阻断金属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接触形成复合物保护膜3.结垢阻垢剂的作用机制抑制晶体形核及生长改变结晶形态和尺寸4.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改变油水分散相联系杀灭和防止微生物生长5.残渣处理剂的作用机制促进残渣分解清除残渣沉积四、油田化学药剂的未来发展方向1.绿色环保型化学药剂的研发2.高性能化学药剂的开发与运用3.智能化、自动化的药剂配方设计和控制技术4.多功能化学药剂的研究与推广5.药剂应用技术的改良和创新五、总结油田化学药剂在油田开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不同类型化学药剂的详细阐述,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应用领域和作用机制。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油田化学药剂发展的重点将放在绿色环保、高性能、智能化和多功能化等方面,以更好地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
《油田化学》--分章节核心知识点总结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田化学》--分章节核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表面活性剂0 表面活性剂定义:少量存在就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1.各种物质的水溶液(浓度不大时)的表面张力和浓度的关系归纳为三种类型:面张力γ随浓度C上升略有上升的物质,如NaCl、HCl等。
②表面张力随浓度上升而下降,如CH3CH2OH等(表面活性物质)。
③表面张力在稀浓度时急剧下降,如RSO3Na等(表面活性剂)。
(1)离子型活性剂—凡能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离子的称离子型活性剂。
(2)非离子型活性剂—凡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成为离子的称为非离子活性剂。
2 浊点产生的原因:非离子型活性剂,其与水分子缔合形成氢键而溶解。
氢键不稳定,温度升高,氢键断裂,所以活性剂析出,溶液变混浊,出现浊点主要由非离子活性剂分子结构决定。
3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具有两亲性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取代了表面上的水分子,改变了表面分子所受的不对称力,降低了表面过剩自由能,也就是说由于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面上的吸附,导致溶液表面张力降低*4 胶束:表面活性剂分子的聚集体和缔合体或结合体*5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明显形成胶束的浓度,以cmc表示。
浓度越大,则形成的胶束越多。
* 6形成胶束的原因:活性剂分子的两亲性,即存在着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
*7表面活性剂的作用:(1)加溶作用:活性剂溶液形成的胶束,使难溶物质的溶解度显著增中的作用。
(2)润湿反转作用(3)起泡作用(4)乳化作用: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状液,并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作用(5)洗净作用*第二章油田高分子* 1常用术语单体:组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分子* 链节: 组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 聚合度:高分子含有单体结构单元的数目2加聚反应: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低分子化合为高分子,但无低分子产生*(1)均聚反应:只有一种单体进行的加聚反应称均聚反应。
*(2)共聚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单体进行的加聚反应称共聚反应。
《油田化学》复习题__65081554173517115

《油田化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铝氧八面体:一个铝原子与六个氧原子构成的铝原子在中间,氧原子在六个顶点的八面体结构。
2.晶格取代:晶格中发生离子取代而晶体结构不变。
3.速凝剂:缩短水泥浆凝固时间,加速硬化过程,可以缩短开钻时间,减少失水,防止气窜。
4.表面活性剂:少量存在就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5.乳状液:一种液体以细小液滴分散在另外一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称为乳状液。
6.稠油:指在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的粘度超过100MPa.S原油。
7.双液法调剖:向油层注入由隔离液隔开的两种可相互发生反应的液体,当将这两种液体向油层内部推至一定距离,隔离液将变薄至不起隔离作用,而这两种液体就可发生反应,产生封堵地层的物质。
8.取代度:指在纤维素分子每个链节上有三个羟基,羟基上的氢被取代而生成醚的个数。
也称作醚化度。
9.冻胶:就是高聚物分子在外界条件作用下相互联结而成的空间网状结构,在网状结构的孔隙中填满了液体。
10.油井结蜡:在采油过程中,由于地层温度压力降低以及轻质烷烃的逸出,溶解在原油中的石蜡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并依附在油管壁、套管壁、抽油泵以及其它采油设备上,形成蜡沉积物。
11.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12.注水井调剖:在注水井注入化学剂、降低高渗透层段的吸水量,从而相应提高注水压力,达到提高中、低渗透层段吸水量,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提高注入水体积波及系数,改善水驱状况的方法。
13.聚合度:聚合物分子所含单体单元的数目称为聚合度。
14.单体:合成高分子的原料称单体。
15.表面活性剂HLB值:表面活性剂的亲水能力与亲油能力的平衡关系值,是一个相对的数值,HLB值越小,亲油性越强;HLB值越大,亲水性越强。
16.稠环芳香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苯环分别共用两个相邻的碳原子而成的芳香烃。
17.交联剂:能使线型高分子化合物产生交联的物质叫交联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溶作用 活性剂使难溶的固体或液体的溶解度显著增加的作 用。具有增溶作用的活性剂叫增溶剂。
例:在50℃时,煤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在 100mL 20% OP-10水溶液中却可溶解10.2mL。
润湿反转作用
活性剂使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向相反方向转化的作用 。能使固体表面润湿性发生反转的活性剂叫润湿反 转剂或润湿剂。
事实上,表面活性剂常常并不单独只表现一种作 用,而往往在一个过程中同时表现多种作用。
例如:(1)当活性剂水溶液从砂岩表面将油膜洗 下来时,这种洗净作用常包括(2)活性剂将砂岩表 面反转为亲水表面;(3)当油膜脱落时,活性剂可 将它乳化在水中,使它不易再粘回到砂岩表面;(4 )而且当活性剂浓度足够高时,有些油还可增溶在 活性剂胶束中而被带走。
HLB值是一个相对的数值,可以在选择一定标准 的基础上,由实验测定,也可以按照经验公式计算
HLB值可作为选用表面活性剂的参考依据
表 活性剂的HLB值与应用的关系
活性剂的HLB值
应用
1.5-3
3—6 7~18 12~15 13~15 15~18
消泡剂 油包水型乳化剂 水包油型乳化剂,起泡剂
润湿剂 洗净剂 增溶剂
浊点反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亲水性大小,亲水性越 大的,浊点也越高。
为保证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处于良好的溶解状态,一 般应控制在其浊点以下使用浊点;而非离子表面活 性剂浊点越,其使用的温度范围越广。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起泡作用 活性剂使泡沫易于产生并在产生后有一定稳定性的作用,防 止气泡破裂和防止气泡合并。具有这种作用的活性剂叫起泡 剂。起泡剂的作用是由于它在气泡的气液界面上吸附大大降 低了表面张力引起的。
1)阴离子型 羧酸类,硫酸盐类,烷基磷酸类,烷基芳香磺酸类。
2)阳离子型 胺盐类(伯、仲、叔),季铵化合物,合N碱类,不含N碱类。
3)非离子型 分为醚与加溶基团相联,酯与加溶基团相联,酰胺与加溶
基团相联其它基团与加溶基团相联。加溶基团即指环氧乙烷链 节。 4)两性型
分为(四元和非四元的)氨基和羧基、氨基硫酸酯,氨基烷 基磺酸,其它含酸、碱基团的化合物。
CMC——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当其浓度高于 CMC值时,表面活性剂的排列成球状、棒状、束状、层状/板 状等结构。表征表面活性形成胶束能力、乳化能力的大小; CMC越小,活性剂效果越好。
克拉夫特点(Krafft Point)
例如:砂岩表面是亲水表面,当它与原油接触时, 原油中的天然活性剂吸附在砂岩表面上来,按极性 相近原则排列在砂岩表面,使亲水性表面反转为亲 油界面;这是活性剂的润湿反转;当活性剂的浓度 足够高时,活性剂可在第一吸附层上按极性相近规 则再吸附一层活性剂,使砂岩表面又反转为亲水性 表面。
洗净作用: 指活性剂使一种液体(如水)将其它物质(如油) 从固体表面洗脱下的作用。具有这种作用的活性剂 叫洗净剂或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的一般特性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的各种聚集结构
球形胶束 棒状胶束 蠕虫状胶束
囊泡
立方液晶
Lamellae
层状液晶
HLB亲水-亲油平衡值 (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亲水或亲油能力大小的值。 HLB 值越大,其亲水性越强, HLB 值越小,其亲 油性越强。
(CMC) d. 胶束对于不溶于水的物质具有增溶作用。
表面活性剂分类
疏水基结构:分直链、支链、芳香链、含氟长链等; 亲水基类别:分为羧酸盐、硫酸盐、季铵盐、PEO衍生物、 内酯等; 分子构成的离子性:离子型、非离子型等。 还有根据其水溶性、化学结构特征、原料来源等各种分类 方法。但是众多分类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很难将表面活性 剂合适定位,并在概念内涵上不发生重叠。
表面活性剂基础介绍
单击此处编辑副标题
表面活性剂的一般特性
表面活性剂定义: 指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
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的一般特性
表面活性剂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结构,是由具有易溶于油的 亲油基和易溶于水的亲水基组成的。它不仅有防止油水两 相排斥,而且有能把两相连结的功能。在溶液中分别称为 亲水基因和憎水基团。一个分子上具有亲水基因又有憎水 基因的化合物很多,它们成多或少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能 力,但是,只将能显著地降低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 性别为方便起见,简称表活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温度较低时溶解度很小,但随温 度升高而逐渐增加,当到达某一特定温度时,溶解度 急剧陡升(理解为水化固体熔化),把该温度称为临 界溶解温度(又称克拉夫特点)以KP表示。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高于KP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发挥最 大效用。
浊点(Cloud Point)
将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透明水溶液缓慢 加热时,溶液开始呈现白色混浊的温度称为它的“ 浊点”。
谢谢!
5)高分子型及其他 憎水基团
从天然脂肪酸得来的合8—18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 含3—8个碳原子的烷基常和芳香核(如苯、荣等)联在 一起成为一个憎水基团。
丙烯、异丁烯及戊烯等的某些同分异构休很容易轻 度聚合成带支链R一20个碳的单烯烃。这些化合物能与 苯反应生成烷基芳香憎水基团。
8—20或更多碳原子的石油烯烃。 石油溜份中的环烷酸。 水煤气合成或其他方法所得到的高级醇及烃类。 天然脂肪酸及松脂酸。 帖类和帖醇类与芳香核联合。
Surfactant Surface active agent (SAa)
两亲结构(双亲结构) amphiphilic structure
表面活性剂的一般特性
a. 在某一浓度下,它以分子分散状态存在于溶液中。 b. 因为分子在界面上吸附呈定向排列,所以在稀的
溶液中能显著地降低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 c. 在某一浓度以上形成胶束。临界胶束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