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解译与野外验证实习-实习报告模版201408版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课程综合实习实习报告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班级:10011学号:***********姓名:***指导老师:***一、实习目的与意义1.掌握遥感影像的目视判读方法和流程,能够对快鸟影像、SPOT影像和航拍影像进行目视解译;2.学会使用图纸制作遥感影像底图并清绘遥感影像;3.掌握实地调绘、核实和补测的基本方法;4.学会使用ERDAS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并制作专题图。
二、实习资料与设备在进行内业清绘和外业调绘阶段,实习资料有2002年的快鸟影像一张、2002年的SPOT影像一张、2007年的航空影像一张、转印纸三张。
在进行室内计算机成图阶段,实习资料有2007年的航空影像一张、2002年的快鸟影像一张以及ERDAS软件。
三、实习原理一)遥感图像解译标志1)色调(tone):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
如海滩的砂砾色调标志是识别目标地物的基本依据,依据色调标志,可以区分出目标地物。
2)颜色(colour):是彩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
日常生活中目标地物的颜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颜色:地物在不同波段中反射或发射电磁辐射能量差异的综合反映。
彩色遥感图像上的颜色:真\假彩色3)阴影(shadow):遥感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根据阴影形状、大小可判读物体的性质或高度。
不同遥感影像中阴影的解译是不同的4)形状(shape):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外部轮廓。
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形状:顶视平面图解译时须考虑遥感图像的成像方式。
5)纹理(texture):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
如航空像片上农田呈现的条带状纹理。
纹理可以作为区别地物属性的重要依据。
二)目视解译流程四、实习步骤实习过程可分室内判读和外业实地调绘以及内业数字化成图三个步骤。
室内判读是利用2002年10月获取的0.6米分辨率的快鸟卫星遥感影像和2.5米分辨率的SPOT5(实际是2.5米全色与5米多光谱数据融合的)数据制作正射影像图,根据室内判读方法,对图斑的形状、大小、色调、位置、纹理等特征进行对照分析,依照分类规则,按10种地物类别进行判读解译,勾绘图斑工作底图,然后再与2002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变化要素并将其绘制到工作底图上。
大学生遥感实习报告

大学生遥感实习报告1. 引言遥感是一种获取地面目标信息的无接触测量手段,通过感知和记录电磁辐射,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面的物理、地貌、植被等多种信息。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遥感实习,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的新技术和应用。
本篇报告将详细介绍我的遥感实习经历。
2. 实习目标本次实习的主要目标是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遥感技术和工具,如遥感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等。
另外,我还希望通过实践了解遥感技术在农业、林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为将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基础。
3. 实习过程3.1 学习理论知识在实习开始前,我首先学习了遥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和阅读相关文献,我对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我还学习了有关遥感数据的分类和解释方法,以及常用的遥感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技巧。
3.2 遥感数据采集为了实践遥感技术,我们团队决定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区域进行数据采集。
通过前期的调研和分析,我们选择了一个位于农村的农田作为研究对象。
在实地实习中,我们使用无人机进行了空中拍摄,并使用GPS设备收集了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信息。
这样可以为后续的数据处理提供准确的参考。
3.3 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在数据采集完成后,我们将拍摄到的遥感图像导入到遥感软件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我们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以提高图像的可视性和准确性。
然后,我们使用分类算法将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出不同的地物类型。
最后,我们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比对实地调查数据验证分类的准确性。
3.4 应用实践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之后,我们将学到的遥感技术应用到实际的领域中。
我们以农田为例,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释,可以获取农田的植被指数、土壤湿度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我们还可以利用遥感数据分析林地覆盖率变化,以及水体污染程度等环境保护指标。
4. 实习成果通过两个月的实习,我不仅学习了遥感技术的理论知识,还深入了解了遥感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过程。
遥感野外探测实习报告

遥感野外探测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遥感野外探测实习旨在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遥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流程,掌握遥感图像的采集、处理和解析方法,以及提高我们运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包括遥感图像的野外调查、地物样本采集、图像处理与解译等方面的工作。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野外调查与样本采集在实习的第一阶段,我们前往野外进行实地调查和地物样本采集。
实习区域位于某城市周边的乡村和山区,地物类型包括农田、树林、河流、村庄等。
我们按照预先制定的调查方案,分小组进行调查,用GPS定位设备确定调查点的位置,并对每个调查点的地物类型进行详细记录和拍照。
同时,我们还采集了各种地物的样本,以便后续的实验室分析。
2. 遥感图像处理在实习的第二阶段,我们使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
主要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步骤,以消除图像中的误差和变形。
此外,我们还对遥感图像进行裁剪和缩放等操作,以提取出实习区域的相关信息。
3. 图像解译与分析在实习的第三阶段,我们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和实验室分析数据,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和分析。
我们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2007》标准,将实习区域的地物类型划分为农田、树林、河流、村庄等类别,并分析各类型地物在遥感图像上的光谱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
此外,我们还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对遥感图像进行叠加分析和空间分析,以揭示实习区域的地物分布规律和地理特征。
三、实习成果与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成功完成了野外调查、遥感图像处理、图像解译与分析等工作,取得了丰富的实习成果。
我们学会了使用遥感技术和GIS软件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的重要应用价值。
总之,本次遥感野外探测实习让我们在理论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了遥感技术的应用流程和原理。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会继续运用和发扬这次实习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我国的遥感事业做出贡献。
遥感野外实习报告

野外实习报告为提高我们的遥感解译思维和技巧、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并检验大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老师带领我们在学校周边地区进行了一次野外实习。
在实习课上,我们得到的辅助数据是一幅学校周边地区遥感影像图,从数据来源看,这幅图属于遥感数据。
GIS通常的数据源还包括文本资料、实测数据、多媒体数据、已有系统数据等,实测数据还包括野外试验、实地测量。
为了解遥感影像的比例尺,我们量测出校门口至学院路与丰乐达到交口的距离,利用地图比例尺的定义测算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量测结果为1:10000。
我们通过GPS接收机获得所处位置的经纬度,并记录之。
GPS是Global Position System的简称,该系统是美军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新一代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接收机三部分组成,具有高精度、高效益、全天候、低成本、高灵活性、实时性等优势。
我们来到学校北门的学院路上,路南面是校区,北面是农田和荒田,这条路是明显的一条土地利用类型分界线。
遥感影像显示路北面有一块是深蓝色的,可解译为水体,可我们实地考察德结果是荒田,原因是此时水体已干涸为荒田,这告诉我们土地分类要实地考察。
同时,这联系到遥感数据的误差,不管何级别的数据都会存在误差,误差指的是数据与真值的偏差,老师告诉我们遥感数据的误差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由于传感器内检测器性能的差异等情况,使进入传感器的辐射值发生畸变,引起图像模糊,对比度下降等,另一方面,由于卫星飞行时姿态变化及地球形状等因素的影响,图像中地物目标的几何位置也会发生畸变,对应这些误差可采取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
实践课第三点在学院路的一处山丘顶部,遥感影像上显示山丘西北颜色偏深,这是由于该处有水体,且在上午拍摄时的阴影所致,色彩是地图语言的重要内容。
附近的军事训练区在影像上颜色偏深,是因为在雨后拍摄,由于是在冬季,草已枯死,所以靶区颜色较浅。
一般情况下,同类地物采用同一种模版,但老师同时指出,对于不同长势的地物也应采用不同模版,在此前提下进行监督分类。
遥感图像影像解译实习报告

沙漠在影像图上为大面积成片分布,覆盖范围较大,有明显边界,且离水源较远,内部几乎没有水源分布;
因为沙砾反射率比较高,在影像上沙漠呈现大面积的明黄色,且颜色分布不均匀,内有红色绿洲镶嵌分布;
绿洲
呈小片面状镶嵌分布在沙漠中,面积较小且在水源处随机分布,边界较明显,形状不规则;
绿洲中存在植被使得其在影像上呈红色;
草地
成片分布在整幅影像图上,形状不规则,边界也不明显,分布地点多在湖泊、河流的分支周边;
草地在影像上多显示为灰色,颜色比林地浅;
道路
影像上道路多呈规则或曲线的线条状,分布在居民地和农田内,且长度较长;
在影像图中,道路呈现灰白色;
梯田
梯田成面状分布,呈层叠的条带状,形状比较规则,多分布在水源和居民地周围地区;
居民地
面状聚集在河流湖泊的两侧,形状不规则,多沿河分布,与农田相间分布在水源两侧;
在假彩色影像图上,居民地多呈现浅蓝色,部分反射率较高的部分呈现亮白色;
草地
成片分布在整幅影像图上,形状不规则,边界也不明显,分布地点多在湖泊、河流的分支周边及降水较多的区域;
草地在假彩色影像图上呈现鲜红色,与农田相比颜色更加鲜艳,但形状不规则,分布随机;
4、p5影像解译:
影像截图
解译名称
几何特征
光谱特征
河流
呈曲线状或树枝状分布在整幅影像图上,长度较长,穿过居民地和农田;
由于河流反射率较高,所以河流在单波段影像上呈亮白色;
农田
呈面状或块状分布在居民地、河流、湖泊周围,几何形状很规则,能看见明显的边界;
在影像上农田呈现灰白色,因为种植的植被不同,农田的颜色深浅也有一定差异;
在假彩色影像图上,林地呈现比草地颜色更深的暗红到红紫色;
遥感解译技术员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解译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掌握遥感解译技术,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我于2021年7月至9月在XX遥感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内容1. 熟悉遥感解译基本原理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遥感解译的基本原理,包括遥感影像的获取、处理、分析、解译等环节。
通过学习,我对遥感影像的特点、成像原理、解译方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2. 掌握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实习期间,我熟练掌握了ENVI、ArcGIS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能够独立完成遥感影像的预处理、增强、分类、制图等工作。
3. 学习遥感解译方法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多种遥感解译方法,如目视解译、半自动解译、自动解译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不同方法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提高了遥感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4. 参与项目实践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遥感解译项目,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环境质量评估、灾害预警等。
在项目实践中,我负责遥感影像的预处理、解译、制图等工作,为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持。
5. 学习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实习期间,我了解了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高效沟通、协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分配任务,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三、实习收获1. 专业技能方面通过实习,我对遥感解译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操作技能,提高了遥感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实践能力方面在项目实践中,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实习期间,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高效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项目管理能力方面通过参与项目,我了解了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
四、实习总结本次遥感解译技术员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还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中国地质大学目录实习一 (3)一、实习任务: (3)二、实习目标以及用时: (3)三、教学方式: (3)四、使用器材: (3)五、具体实习过程 (4)1. 运用ENVI软件观察影像中不同地物的光谱曲线 (4)2 武汉市TM影像解译实习 (6)3. 运用ERDAS软件提取影像中的植被指数 (10)实习二 (12)一.实习任务: (12)二、实习目标: (12)三、教学方式: (12)四、使用器材: (12)五、具体实习过程 (12)1.ERDAS视窗的基本操作 (12)2. 多项式几何纠正 (14)实习三 (20)一、实习任务: (20)二、实习目标: (20)三、教学方式: (20)四、使用器材: (21)五、具体实习内容 (21)1.影像融合 (21)2. 遥感图像分类(监督分类或者非监督分类) (22)实习体会 (27)实习一一、实习任务:熟悉各种典型地物的光谱曲线;对遥感影像进行判读,建立典型地物的解译标志;运用Erdas软件的空间建模功能提取TM影像中的水体。
二、实习目标以及用时:1 熟悉遥感软件的光谱读取与显示功能2 熟悉人工判读的程序;3 掌握人工判读的工具;4 影像处理之工具使用;5 掌握解译标志的建立过程,并能对影像中的地物进行解译标志的建立6 运用遥感软件提取影像中的植被指数7 运用Erdas软件的空间建模功能提取TM影像中的水体三、教学方式:由老师说明方法并举例,由同学实际执行判读,并完成实习报告。
四、使用器材:1.ENVI系統2.遥感影像3 ERDAS软件系统五、具体实习过程1. 运用ENVI软件观察影像中不同地物的光谱曲线A.提取单个像素的光谱曲线(Z Profiles)1)选择FILE->OPEN打开遥感影像。
出现Available band list对话框图1-1 Available band list对话框2)依据图1中的设置,选择RGB三个通道的数据,并且点击Load RGB,在#1中显示影像。
遥感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了解遥感技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遥感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遥感影像处理、解译和制图等基本技能。
二、实习目的1. 熟悉遥感影像处理软件ENVI的操作,掌握遥感影像预处理、裁剪、校正等基本操作。
2. 学习遥感野外调查方法,了解野外调查的注意事项。
3. 掌握遥感影像解译技巧,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2007》标准,对所调查区域的遥感影像地物进行初步目视解译、划分。
4. 熟练运用ENVI软件进行室内解译,进行小斑区划和数据库建立。
5. 根据遥感影像图,针对所调查区域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专题图。
三、实习内容(一)遥感影像处理1. 遥感影像预处理:首先,我们在ENVI软件中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
辐射校正主要进行传感器校正、大气校正、太阳高度及地形校正。
几何校正是指纠正由系统或非系统因素引起的图像几何变形。
2. 遥感影像裁剪:根据实习要求,我们选取了金洲新区大部分地区及望城区部分区域作为本次实习的区域范围。
使用ENVI软件中感兴趣区域选取的功能,裁剪出特定的区域范围。
(二)外业建标调查1. 建立目视解译标志表: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2007》标准,对所调查区域的遥感影像地物进行初步目视解译、划分,从而建立外业目视解译标志表。
2. 野外调查: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前往实习区域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各种地物的分布情况,以及地形、地貌等信息。
(三)室内解译1. 遥感影像室内解译:运用ENVI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室内解译。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析,识别出各种地物,并进行小斑区划。
2. 数据库建立:根据室内解译结果,建立遥感影像数据库,为后续制图提供数据支持。
(四)制图1. 利用ENVI软件,根据遥感影像数据和室内解译结果,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专题图。
2. 对专题图进行美化,包括添加图例、标题、比例尺等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要求写到二级目录)第一部分实习目的和内容提要 (1)第二部分实习的准备、计划及注意事项 (1)第三部分实习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要求 (2)第四部分实习的成果整理 (14)第五部分实习体会第一部分实习目的和内容提要本实习是在课堂教学完成《遥感原理与方法》之后而在集中进行的遥感图像解译实践性教学,是各项课间实验的综合应用,也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
通过实习,不仅能够了解基本遥感方法的全过程,而且可为今后从事专门遥感工作或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有关遥感问题打下基础,还能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
在实习中应该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踏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
本实习中安排的主要实习内容是遥感图像土地利用现状综合解译(遥感解译标志建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分类结果外业验证、地图拼接与整饰等)。
实习安排2周的时间,在第六学期进行。
第二部分实习的准备、计划及注意事项一、实习动员由有关指导教师讲明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实习总体情况,提出实习任务和计划,宣布实习组织机构、分组名单、实习纪律,说明仪器工具借领办法和损耗赔偿规定以及计算机机位分配,指出实习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
二、实习组织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建立遥感实习队,由指导教师和学生班长任正、副队长,全队分若干小组,每组10~11 人,设正、副组长各1人,正组长负责全组的实习安排,副组长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工作。
加上各组分工情况(室内和外业具体分工)三、每组配备的仪器和工具计算机每组成员各1台,手持GPS 2台,遥感影像、地形图一套,皮尺1副,量角器1个,三角板1副,有关记录手簿、计算纸、胶带纸等。
各组自备计算器以及铅笔等。
四、实习计划及要求(蓝色字体填到实习任务书的第四项,黑色字体填到第五项具体要求)五、实习注意事项1、实习期间的各项工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组长要切实负责.合理安排,使每人都有练习的机会,组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以确保实习任务顺利完成。
2、实习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仪器操作相关规定,爱护仪器及实习工具,谨防损坏。
3、对计算机的处理数据与成果应及时备份,防范病毒,以免丢失。
4、每天外业前和收工时都应清点仪器工具,检查是否带齐或遗失。
每天晚自修时间应检查当天外业观测数据并进行内业计算与统计。
每一阶段性工作完成后,要及时收还仪器工具,整理成果资料。
5、严格遵守实习纪律。
病假需有医生证明,事假应经教师批准。
爱护花木和公共财产,注意饮食和环境卫生。
第三部分实习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要求本项实习包括:在工作区内以遥感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类。
首先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而后按分类标准建立解译标志和光谱特征图斑,在外业验证正确的基础上,在GIS的支持下进行遥感综合解译及其分类图斑的勾画、建库,对结果进行外业验证,并依成图比例尺和图式符号进行描绘、修改、编辑,输出统计报表,最后拼接整饰土地利用现状图,并进行精度评价。
一、工作区选择本实习以青岛崂山、黄岛地区为主要工作区,如下图所示。
实习地点注意更改图 1 黄岛地区地图二、技术路线(一)作业依据1、《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D/T101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1999年发布;2、《全国土地分类标准》,国土资源部,2002年。
(二)数据源及软件平台1、遥感数据源2006年Quickbird 真彩色影像、ETM+1-7多光谱数据2、辅助资料(1)地形图:(2)黄岛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3、软件平台(根据实际采用的软件版本编写)(1)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8.6及以上版本、ENVI4.0及以上版本。
(2)GIS软件:ARCGIS8.0及以上版本、ARCVIEW3.2/3.3版本。
(3)其他软件:R2V、PhotoShop等。
3、内业处理●根据研究区域特点和国家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大致确定地物类别和建立解译标识●采用目视解译提取地物属性信息;●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如下(见另一文档1)。
●记录外业GPS采样点(分解译样本点、可疑点和检验样本)信息●绘制外业调查路线图●建立外业调查图表(见表3)●精细勾画土地利用现状图。
4、外业调查(1)校核GPS测量是否有误差,利用地面控制点确定GPS的测量误差(2)根据外业调查图和路线图,GPS定位实地采样,采集信息。
(3)利用照相机拍照建立地物详细解译标识(4)根据外业调查图,核查初步解译图上的可疑及不确定图斑5、详细解译及精度评价、撰写实验报告(1) 根据外业调查情况,修改补充初步解译结果(2) 根据外业GPS采样点,建立混淆矩阵,进行精度评价。
总体精度:Kappa系数:用户精度:pppnkkkc/1∑==∑∑∑=++==++--=riiiririiiiippNpppNK1211)()(+=iiiupppi/iiiApppi+=/制图(生产者)精度:说明:i+:第i列象元总数,(分类所得第i类总和)+i:第i行象元总数。
(实测第i类总和)(3)撰写实习报告第四部分实习的成果整理一、分析和整理外业调查路线图、记录表、光谱特征图斑记录表1.外业调查路线图图3. 外业调查路线图2.光谱特征记录表:●遥感监测图和表内标注光谱特征图斑地类与实地一致时,在该光谱特征图斑位置旁和编号前打“ ”。
●—对遥感监测图和表内标注光谱特征图斑地类与实地不一致时,在该光谱特征图斑编号前打“×”,划去原有地类名称,标注正确地类。
●—遥感监测图和表内没有标注光谱特征图斑地类时,依实地标注地类,并在该光谱特征图斑位置旁和编号前打“ ”。
见下表表2 光谱特征图斑记录表(3)外业调查记录表第1栏:以县为单位填写监测图斑顺序号;第2栏:填写遥感监测图斑所在图幅号;第3栏:填写遥感监测图斑号;第4、5栏:填写遥感监测图斑大地坐标或经纬度;第6、7栏,按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土地分类》体系填写;第8栏:实地与遥感监测图斑一致的打“√”,实地不一致打“×”;第9栏:填写与遥感监测图斑不一致的调查图斑地类代码编号;第10栏:填写线状地物宽度;第11栏:填写本表未能反映的内容。
表3 土地利用现状外业调查表填表人:检查人:日期:8二、制图,提交青岛市黄岛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及青岛崂山植被、水体的专题信息图图4 青岛市黄岛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三、精度评价及分析1.混淆矩阵2.总精度:Kappa系数:各类地物的生产者精度和用户精度:3.提取各类地物面积(灵山岛组别同学必须计算。
)第五部分实习体会2-3页。
不要写空话。
具体写在实习中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有何收获附录:七、制图要求(一)基本要求1. 图面规范、内容齐全;2. 县(区、市)土地利用分类图;包括区内土地利用分类状况,以及城市注记等内容,成图比例尺为1:2.5万—1:5万。
3. 融合影像其整体色彩尽可能模拟自然真彩色,出图区域尽可能大,尽量包含完整的县级行政辖区,保证最大出图比例尺;4. 图例、图廓整饰有关要求:按照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对原图进行整饰,整饰的一般顺序为:内图廓线、控制点、名称注记、外图廓线及图廓外注记等。
要求达到真实、准确、清晰,美观。
图廓线外正上方写明监测区名称和图幅号,正下方写明制图比例尺;在图廓线外右下方写明制图图班组成员姓名及制图日期。
(二)主要内容1. 原则上选择当前的、数据分辨率较高的、整体效果较好的影像作为背景影像;2.图件命名。
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制作单位的图件,文件名称为主城区或县(区、市)名称。
3.图廓整饰:土地利用现状图图廓整饰主要内容:图名(土地利用现状图图名)图例(图例名、小样图块、注解文字)图廓(内外图廓、公里格网、四角经纬度)接合图表(位于图幅左上角)比例尺(成图比例尺)落款(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图斑(充色监测变化图斑)背景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或遥感影象图)其中图名为隶书30mm,监测时间和比例尺为隶书10mm,图幅号为黑体10mm,北图廓外省、地、县注记为隶书5mm,行间距为10mm,图例和落款隶书15mm,图例变化地类名为隶书8mm, 接合图表中文字为隶书8 mm,经纬度和公里格网数为5mm,外图廓1mm,内图廓0.3mm,公里格网0.2mm,图例色块24X12mm2,接合图表大小为39X21mm2,其他要求详件见制图样式、注记规范、色标和符号的规定。
4. 根据要求分别将图面内容对应的GIS管理信息层与背景影像进行合并,生成TIF制图文件,以下详细图件表示的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图注记规范符号单位:毫米色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