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热量与比热容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初中物理物质的比热容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物质的比热容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物质的比热容知识点整理初中物理物质的比热容知识点整理观察是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物质的比热容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用符号c表示。

2、比热容单位:焦/(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l℃时,吸收(或放出) 的热量是多少焦。

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如为什么海水与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因为海水与沙子受光照的时间完全相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但是海水的.比热比沙子的比热大,所以海水升温比沙子升温慢;没有日照时,海水降温比沙子降温慢。

3、热量的计算:1、热量计算公式:①经某一过程温度变化为△t,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表示热量(J),Q=c×m×△t.Q吸=c×m×(t-t0)Q放=c×m×(t0-t)(t0是初温;t是末温)其中c是与这个过程相关的比热容②固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mq气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VqQ表示热量(J),q表示热值(J/kg),m表示固体燃料的质量(kg),V表示气体燃料的体积(m3)。

q=Q放/m(固体);q=Q放/v(气体)Q———某种燃料完全燃烧后放出的热量———焦耳Jm———表示某种燃料的质量———千克kgq———表示某种燃料的热值———焦耳每千克J/kg2、单位:热量的单位与功、能量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为焦耳(简称焦,缩写为J).历史上曾定义热量单位为卡路里(简称卡,缩写为cal),只作为能量的辅助单位,1卡=4.184焦.注意:1千卡=1000卡=1000卡路里=4184焦耳=4.184千焦店铺为大家提供的物理期中考物质的比热容易错知识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初中比热容公式

初中比热容公式

初中比热容公式初中物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比热容”,它是指单位质量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比热容是一个物质的固有属性,用来描述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对热量的反应程度。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初中比热容公式及其相关知识。

一、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物质在单位温度变化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通常用符号C表示。

比热容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C = Q / (m * 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释放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二、比热容的单位比热容的单位通常是J/(kg·℃),即焦耳/(千克·摄氏度)。

这个单位表示单位质量物质在温度变化1摄氏度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三、物质的比热容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不一样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也是不同的。

比热容可以用来描述物质对热量的吸收能力或者释放能力。

例如,水的比热容是4.18 J/(g·℃),表示单位质量的水在温度变化1摄氏度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是4.18焦耳。

四、比热容的应用比热容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比热容来计算物体的热量变化。

当物体吸收或释放热量时,根据物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可以计算出热量的变化量。

比热容还可以用来解释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现象。

比如,在夏天我们可以感觉到热量,这是因为太阳照射在我们身上,我们的身体吸收了热量。

而在冬天我们则感觉冷,这是因为空气中的热量被我们的身体吸收了,导致我们感觉到寒冷。

比热容还可以用来解释物体的状态变化。

当物体从固体变为液体或者从液体变为气体时,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

这是因为物质的分子在状态变化时需要克服一定的吸引力,因此需要吸收热量来克服这种吸引力。

五、比热容实验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比热容实验来测量物质的比热容。

一般来说,比热容实验需要用到热量计和恒温水槽等设备。

通过测量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物体的质量以及温度变化,可以计算出物体的比热容。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比热容》第二课时《热量的计算》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比热容》第二课时《热量的计算》精品课件
解:(1)甲图是沙子吸热升温的图象 (2)Q水吸=cmΔt=4.2×103 J/(kg·℃)×0.2 kg×(70 ℃-20 ℃)=4.2×104 J
(3)加热 10 min,水和沙子吸热相等,
Q 沙吸=Q 水吸=4.2×104 J,
c
沙子=m沙Q子Δ沙吸t沙子=0.2
4.2×104 J kg×(250 ℃-20
14.(2018·红花岗区期末)为了测定铅的比热容, 小明把质量为200g的铅块加热到98 ℃,再投入到80 g的12 ℃的水中, 待稳定后水的温度为18℃。若不计热损失, 则水吸收的热量2_0_1_6_J。铅的比热容1_2_6__J/(kg·℃)。
15.(2018·博兴县期中)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内,分别用两个试管给10g水 和10g油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则( A ) A.水的温度每分钟升高2.5 ℃ B.油的温度升高25 ℃需要6 min C.水每分钟吸热105 J D.油的比热容是水的比热容的三分之一
下课啦!
谢谢 指导
2022
5.当10 kg、90 ℃的热水放出1.68×106 J的热量,温度降低到___5_0℃。
6.由实验测量可知,质量是100g、温度是24℃的实心金属球吸收2.3×103 J 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74℃,则该小球的比热容是__0_.4_6_×__1_0_3__J/(kg·℃)。 查表可知,这种金属可能是____钢__、__铁_。
16.为了比较沙子和水的吸热本领,郝长青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上质量 均为200 g的沙子和水,用两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在相同环境下分别进行加热, 绘制出沙子与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是 4.2×103 J/(kg·℃)。问:

初中物理常见的比热容

初中物理常见的比热容

初中物理常见的比热容比热容是描述物体对热量的吸收或释放能力的物理量,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是一个常见的概念。

本文将介绍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比热容数值。

一、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程度与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有关,而比热容就是用来描述这种关系的物理量。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J/(kg·°C))。

它的数值表示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所需的热量。

比热容的数值越大,表示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变化越缓慢,对热量的吸收或释放能力越强。

二、比热容的计算方法1.当物质的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量已知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吸收或释放的热量:Q = mcΔT其中,Q表示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单位为焦耳);m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千克);c表示比热容(单位为焦耳/千克·摄氏度);ΔT 表示温度变化量(单位为摄氏度)。

2.当两个物体发生热传导时,也可以使用比热容的公式来计算物体之间传递的热量。

假设两个物体之间的温度差为ΔT,热量传递速率为P,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比热容分别为c1和c2,那么传递的热量P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P = (m1c1 + m2c2)ΔT三、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数值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数值是不同的,下面是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数值:1.水的比热容是4186焦耳/千克·摄氏度,也可以近似认为是4.18焦耳/克·摄氏度。

水比热容较大,从而使得水对热量的吸收和释放能力较强,温度变化较缓慢。

2.铝的比热容是900焦耳/千克·摄氏度,它的比热容比水小很多,即单位质量的铝在温度变化时所需的热量较少,温度变化较快。

3.铁的比热容是448焦耳/千克·摄氏度,比水的比热容大,但比铝小,即单位质量的铁在温度变化时所需的热量介于水和铝之间。

4.空气的比热容约为1005焦耳/千克·摄氏度,空气比热容与水相比较大,相对固体物质来说也比较大。

2020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7《内能热量比热容》试题(含答案)

2020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7《内能热量比热容》试题(含答案)

内能、热量、比热容要点索引:1、理解物体的内能,并会用物体内能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知道热量的含义、单位,会用热量知识解答问题。

3、理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会利用比热容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4、由比热容的定义推出求物体吸放热的公式,并会利用吸放热公式进行常规计算。

一、基础点睛:1、物体内能的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也是焦耳;一切物体,不论处于哪种状态,都有内能。

(1)物体内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每个分子都有动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2)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并有间隔,因此物质的分子还具有势能。

(3)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在初中阶段,我们只讨论内能的改变,不具体进行内能的计算。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且两种方法是等效的。

(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

内能增加(或减少)。

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2)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少,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化过程。

(3)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称为热量。

用Q 表示,单位也为焦耳,符号是J 。

特别提示: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或者说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温度高的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但势能不一定大。

不能由温度的高低判定内能的大小,也不能由内能的增减判断温度的高低。

例如,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地从外界吸引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但物体的温度不变,所吸收的热量用来增加物体内分子的势能。

3、理解比热容(1)物质吸热规律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相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不同。

(2)比热容定义:比热容的大小等于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比热容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比热容

初中物理总复习:比热容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 c=Q吸m(t-t0)m=Q吸c(t-t0)t=Q吸c m+ t0 t0=t-Q吸c m②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 c=Q放m(t0-t)m=Q放c(t0-t)t0=Q放c m+t t=t0-Q放c m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 c=Qm△t m=Qc△t△t=Qc m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初中物理第 1 页共1 页。

5.3热量 比热容初中物理练习题

5.3热量 比热容初中物理练习题

热量比热容【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热传递,及热传递的三种方式2.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并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3.知道比热容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4.能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现象【要点概述】1.热传递(1)热传递的概念: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2.热量(1)概念: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的多少。

常用符号Q来表示。

(2)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3.比热容(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是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跟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2)意义: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大的物体吸热(或放热)多。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也可把比热容理解成物质保持温度不变的能力,即温度的惯性。

比热容大,即物质保持温度不变的能力强,你要改变它的温度可不容易:你让它放出很多的热量,可它的温度降低得很少;你让它吸收很多的热量,可它的温度升高得很少。

比热容小,即物质保持温度不变的能力弱:你让它放出不多的热量,可它的温度降低得很多;你让它吸收不多的热量,可它的温度升高得很多。

(3)单位:焦/(千克·℃),符号: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4)公式:c=Q/m△t,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Q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 表示物质的质量,△t表示物体升高(或降低)的温度。

(5)水的比热容及应用:水的比热容是4.18×103J/(kg·℃)。

物理意义:1kg的水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18×103J。

水在自然界中属于比热容较大的物质。

水的这种性质对生物的生存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量比热容知识的积累1.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的多少叫热量,常用字母表示,它的单位是。

2.两个物体之间不能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3.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____、对流和辐射。

人坐在火炉旁取暖,这主要是依靠方式来传递热的;太阳对地球散热是采用的方式。

4.冰的比热容是2.1×103焦/(千克.℃),读作2.1×103,它表示1千克的冰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热量为2.1×103。

若将冰熔化成水,比热容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0.2千克的冰的比热容为焦/(千克.℃)。

5.有一杯水,倒掉一半后,它的比热容;若这杯水由20℃升高到40℃,它的比热容。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初三学生学习紧张,放学较晚,父母为了让晚归的孩子吃上热腾腾的饭菜,通常用盖子将煮好的菜盖好,这样做主要是防止由于___ _(选填热传递方式中的一种)而使饭菜温度降低。

7.冬天,放在室外的铁棒和木棒的温度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但用手触摸铁棒比触摸木棒感到冷,这是因为木棒是(选填“热的良导体”或“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___ _。

8.在工程技术上.通常要在蒸汽管道外包上一层隔热材料,这样既可以保证蒸汽的温度,又能防止人畜碰到管道后被烫伤,这种隔热材料应选用热的(选填“良”或“不良”)导体。

9.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体降低的温度有关的是( )。

(A)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C)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D)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10.质量相等的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杯水的温度均未达到100o C),它们吸收的热量哪个多?( )。

(A)初温未知,无法判断(B)吸收的热量一样多(C)热水吸收的热量多(D)冷水吸收的热量多11. 2千克的冰温度从-20℃升高了10℃,求冰吸收的热量。

[冰的比热容为2.1×103焦/(千克.℃)]。

13.电水壶内装有1.5千克的水,通电使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100℃。

求电水壶中水吸收的热量。

[水的比热容为4.2×103焦/(千克.℃)]知识的应用14. 一块铝块温度从50℃升高到80℃时吸收了3000焦的热量,则当它的温度从15℃降低到-15℃时放出的热量是焦,它的温度变化是℃。

15.质量为5千克的水,吸收一定的热量后温度升高20℃,若这些热量被质量为5千克的泥土吸收,则泥土升高的温度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这就是沿海地区昼夜温差(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内陆地区昼夜温差的原因。

16.把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铁球、铝球和铜球(镛>c铁>镛)同时投入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三个球的温度变化(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其中吸收热量最多的应是___ _球,吸收热量最少的是球。

17.根据表5—2-1中的数据可知,使质量相等的表中四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最多的是;若使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则升高温度最多的是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 _ .19.用同样的加热器给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5-2-1所示。

由图像可得到的结论是,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液体的比热容(选填“大”或“小”)。

如果将甲液体的质量减半,再进行实验,所得到的两者的比热容关系将(选填“改变”或“不变”)。

20.表5-2-2列出了由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认真阅读表5-2-2,你一定会有所发现,请填出其中任意三条,(1)(2)(3)21.在做“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的实验中,两杯初温相同的不同液体,应该满足的条件是,在实验时可以使相同,而观察不同,得出结论。

22.甲、乙两杯质量相等温度分别为60℃和40℃的水,若降低相同的温度,则放出的热量;若温度都降低到20℃,则放出的热量。

(均选填“甲杯多”、“乙杯多”或“一样多”)23.当一个物体的温度从20℃升高50℃时吸收热量1600焦,则当它从80℃降低到50℃时放出热量焦。

24,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3:1,吸收热量之比为2:1,则甲、乙两个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25.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温度升高快的是煤油,这是因为。

由此推理,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若升高相等的温度,煤油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吸收的热量。

26.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4倍,乙物体的比热容是甲的2倍,把乙投入甲液体后,发现甲液体的温度从30℃升高到80℃,则乙物体原来的温度为℃。

27.用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上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水和黄沙后,将它们同时放在阳光下晒相同的时间,这是为了能使黄沙和水____,但此时插在水中与黄沙中的温度计升高的示数(选填“相同”或“不同”)。

由以上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可见,在保持物体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物体升高的温度还与有关。

28.普通杯子中装满一杯开水,放在常温下冷却,放出的热量约为( )。

(A) 10z焦(B) 103焦(C) 104焦(D)105焦29,对于公式c=Q 吸m(t−t0),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 )。

(A)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物质的比热容越大(B)物体的质量越大和升高的温度越多,物质的比热容越小7(C)物质的比热容等于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的乘积的比值(D)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的热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乘积成反比30.在做“研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物体质量是否有关”的实验中,提供的材料有:(1)0.1千克的铜块;(2)0.2千克的铜块;(3)0.2千克的铝块;(4)0.3千克的铁块。

应选用的材料是( ) (A)(1)与(2) (B)(1)与(3) (C)(2)与(4) (D)(3)与(4)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多(C)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一定多(D)温度变化越大的物体,可能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32.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相同,分别用相同的酒精灯对这两种物质进行加热,记录升高的温度和加热时间之间的关系,得到表5-2-3所示的数据,则( )。

(A)甲的比热容较大(B)乙的比热容较大(C)甲吸收的热量较多(D)乙吸收的热量较多33.冬天,当用温暖的手触摸冰凉的墙壁时,手会感到很冷,这是由于( )。

(A)墙壁的温度较低,墙壁上的一部分冷传到了手上(B)手的温度较高,手要从墙壁上再吸收一部分热(C)手的温度较高,手上的一部分热传到了墙壁上(D)手和墙壁的温度一样,这是由于人的错觉造成的34.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得多的是( )。

(c铝>c铜)(A)铜块(B)铝块(C) 一样多(D)无法判断3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一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同一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C)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 同一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36.如图5-2-2所示的是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温度变化与加热时间之间的关系图像,若分别由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相同,初温度相同,加热条件相同,则根据图像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加热相同时间后,甲、乙两个物体温度相同(B)当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甲物体吸收的热量多(C)加热相同时间后,由图像分析可知,组成甲物体的物质比热容小(D)当甲、乙升高相同温度时,甲物体加热时间长37,质量相同、温度也相同的铝块和铁块,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再接触,则( )。

(c铝>c铁)(A)铝块放出热量(B)铝块吸收热量(C)铁块没有吸收热量(D)无法确定哪个物块吸收热量39.甲、乙两个温度相同的金属块,已知m甲>m乙,把它们分别放在两个盛有初温相同、质量相同冷水的容器中。

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两容器中的水温相同,则甲、乙两金属块比热容的关系是( )。

(A)c甲>c乙(B)c甲<c乙(C)c甲=c乙(D)无法确定40.将质量为50千克、温度为10℃的水与质量为30千克、温度为90℃的水混合后,它们的最终温度为多少?(不计热量损失)( )。

(A) 50℃(B) 40℃(C) 45℃(D) 42.5℃41.甲、乙两个用不同材料制成的质量相等的金属球,放在沸水中很长一段时间后,取出放在同一块冰上,最后结果如图5-2-3所示。

由此可判断( )。

(A)甲球的温度比乙球高(B)甲球的温度比乙球低(C)甲球的比热容比乙球大(D)甲球的比热容比乙球小43.体积为500厘米3的酒精,初温为35℃,吸收了7.2×103焦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了多少?[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酒精的比热容为2.4×103焦/(千克.℃)45.质量为200克的铝壶内装有3千克的水,把这壶水从20℃加热到100℃时,铝壶和水总共吸收了多少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3焦/(千克.℃),铝的比热容为0.88×103焦/(千克.℃)]46.质量为0.2千克的金属壶中盛有1.5千克的水,把它们从10℃加热到100℃,共需5.8×105焦的热量,则金属壶的比热容为多大?[水的比热容为4.2×103焦/(千克.℃)]48.北方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

在房间暖气片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房间内的平衡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研究表明,房间内暖气片和房间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

当外界温度为-23℃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13℃不变;当外界温度为-18℃时,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16℃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不变时,外界温度为℃。

51,将50克、0℃的冰(可看成是冰水混合物)投入到装有450克、40℃水的绝热容器中,发现水温下降了5℃。

则在刚才已经降温的容器中再投入100克上述同样的冰,容器中的水温将又要下降( )。

(A)6℃(B)7.5℃(C)9℃(D) 10℃53.有两个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金属球A和金属球B,先将球A放入盛有热水的杯子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降低了3℃;把球A从杯子中取出,再将球B放在这个杯子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又降低了3℃,则球A和球B的比热容大小关系为( )。

(A)球A大(B)球B大(C) 一样大(D)无法确定54.如图5-2-4所示,用同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球完全相同,现分别将它们浸没在水和水银的同一深度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