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分桃子故事

合集下载

猴子分桃子

猴子分桃子

猴子分桃子
这里有一大堆桃子,是5只猴子的公共财产,它们要平均分配。

第一只猴子来了。

它左等右等,其他猴子都还没来,于是它便把桃子分成了5堆,还剩下了一个,它觉得自己辛苦了,于是把这个桃子犒劳了自己,又拿走了属于自己的1份桃子。

第二只猴子来了,粗心的它把剩下的4堆桃子合在一起,重新分成了5堆,恰好又多了一个,它也吃了这一个,拿走了属于自己的1份桃子。

以后陆续来的三只猴子也都是这样办理的。

请问:原来至少有多少个桃子?最后至少剩下多少桃子?
这个问题是由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提出的一个数学趣题。

这个问题不那么容易解决。

若设原来有桃子x 个,那么由题意:
第一个猴子吃了1个,拿走了)1(51
-x 个,还剩下)1(5
4-x 个。

第二个猴子连吃带拿,得到了11)1(5451+⎥⎦
⎤⎢⎣⎡--x 个桃子,剩下的是:⎥⎦⎤⎢⎣⎡--=⎭⎬⎫⎩⎨⎧⎥⎦⎤⎢⎣⎡----1)1(54541)1(5
451)1(54x x x 个。

……
若设最后还剩下y 个桃子,你能用x 的代数式表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y。

原题目:《分桃子》

原题目:《分桃子》

原题目:《分桃子》
《分桃子》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两只猴子如何分配一堆桃子的故事。

故事开始,有两只猴子发现了一堆美味的桃子,它们都想要得到尽可能多的桃子。

然而,它们面临一个难题:如何公平地分配桃子。

第一只猴子建议,它们一起将桃子均分为两份。

第二只猴子同意了这个建议,于是它们开始了行动。

然而,在分配之前,第一只猴子却偷偷吃了一个桃子。

接下来的情节中,第一只猴子和第二只猴子都表现出极大的贪婪。

他们不断地偷偷吃掉桃子,试图让自己得到更多。

最终,桃子被吃得所剩无几。

两只猴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贪婪,它们非常后悔。

这个故事通过猴子的行为告诉我们,贪婪是不可取的。

如果他们能够相互信任、公平地分配桃子,他们两个都可以得到更多的桃子。

而贪婪只会导致各自都得到更少的桃子。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明显,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遵循公平和信任的原则。

只有共赢的合作,才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希望通过这个故事,人们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意识到贪婪的负面影响。

只有通过公平和信任,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小猴子分桃

小猴子分桃

小故事:
猴山上,猴王带着一群小猴子生活,其中有一只名叫肥肥的小猴子,它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猴王就利用分饼子的机会教育帮助了它。

猴王分别给每只猴子8只桃子,要它们平均分2天吃完,许多小猴子拍起手来表示满意,唯独肥肥大叫着说:“8只桃子太少了,不够吃。

”猴王说:“那好,我给你16只桃子,平均分4天吃完。

”话音刚落,肥肥又叫又跳:“不够,不够。

”猴王又说:“那我给你32只桃子,平均分8天吃完。

”肥肥还没等猴王说完又嚷到:“太少,太少,还不够吃。

”猴王最后说:“那我给你64只桃子,平均分16天吃完,怎么样?”肥肥得意地说:“够了,够了。

”猴王和其它小猴子都笑了起来,而肥肥却莫名其妙。

问题:
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和其它小猴子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8只桃子,平均分2天吃完。


“16只桃子,平均分4天吃完。


“32只桃子,平均分8天吃完。


“64只桃子,平均分16天吃完。


得出以上的条件后,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小猴子平均每天能吃几块饼。

8÷2=4(只)
16÷4=4(只)
32÷8=4(只)
64÷16=4(只)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猴王四次分桃,看起来分得的桃是越来越多,其实平均每天能吃到的桃子只数都是一样的。

数学故事(三四年级适用)

数学故事(三四年级适用)

数学故事(三四年级适用)故事一:猴子分桃在美丽的花果山上,住着一群猴子。

一天,猴王想给一群小猴子分桃子。

猴王问小猴子:“我给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子,可以吗?”小猴子摇头,觉得分得太少了,大声喊道:“不行!不行!”猴王听了,只好提高标准:“好吧,我给80个桃子,平均分给40只小猴子,怎么样?”小猴子贪婪地说:“大王,请您再多给点吧!”猴王听了,就更慷慨了:“我给你们800个桃子,平均分给400只小猴子,这下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那么,谁最聪明呢?为什么?(相关课题:商不变性质)故事二:王爷分饼在古代,一位王爷去山上看他的儿子练武。

兄弟几个见到父王来了,都围了上来。

王爷说:“孩子们,父王今天带来了你们最喜欢吃的大饼。

”说着,王爷取出一个大饼,平均分成两份,给了老大一块。

老二很贪心,说:“父王,我想要两块饼。

”于是,王爷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四份,给了老二两块。

老三更贪心,说:“父王,给我三块饼。

”王爷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六份,给了他三块。

大哥觉得老四最小,应该给他六块,于是说:“父王,老四最小,应该给他六块。

”XXX听了非常高兴,觉得父王给他最多。

那么,你觉得谁得到的最多呢?(相关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故事三:XXX的生死在古代,有一位糊涂的县官,听信他的师爷的谗言,抓了无辜的XXX。

在审问时,他对XXX说:“明天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到时我这里有两枚签,一枚签上写着‘死’字,另一枚签上写着‘生’字,你抽到哪一枚签,就判你什么。

”如果让XXX抽签,可能会怎样呢?可是,想害死XXX的师爷在两个签上都写了一个“死”字。

幸亏XXX的一位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

第二天,县官在开堂时,让XXX抽签。

XXX抽了一枚签,连忙吞进肚子里。

县官只好打开另一枚签,发现上面写着“死”字,以为XXX抽到的是“生”字签,就只好放了XXX。

(相关课题:可能性)故事四:小猪算算术XXX在算术课上研究加法和减法。

老师问小猪:“如果你有3个苹果,你朋友给你2个苹果,你一共有几个苹果?”小猪算了一下,说:“我有5个苹果。

猴王分桃数学故事

猴王分桃数学故事

猴王分桃数学故事
在古老的传说中,有一位叫作猴王的勇士,他的能力超越了其他的猴子。

一天,猴王在森林里发现了一大片桃子,数量令他非常惊讶。

当他品尝桃子时,他意识到他可以分享这些桃子给他的猴子朋友。

于是,他就开始仔细数桃子,发现有千个桃子。

猴王意识到,当他分桃子的时候,他要尽可能让每一只猴子都能得到一份公平的桃子。

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数学方案:他将桃子分成十份,每一份有一百个桃子,这样每只猴子都能得到一百个桃子。

王用一个精巧的办法来分配桃子,他将桃子放在地上,排成一行,每一行有十个桃子。

然后,他把这十个桃子放在一堆桃子里,如此往复,直到最后一堆桃子也放满了。

当猴王把桃子分配完后,他站在群山之巅,向所有的猴子发出召唤,让猴子们都来取自己的桃子。

他把一百个桃子分给第一只猴子,第二只猴子得到了第二堆桃子,依此类推,直到最后一只猴子也有了一百个桃子。

猴王的那一幕引起了众多猴子的惊叹,他们很快看到猴王的智慧,猴子们都惊叹于他的智慧和数学方案,说他的数学方案比他们自己想象的更完美。

一起观看猴王分桃的场景,不仅给了猴子们彼此分享的机会,而且也激发了更多程序设计思想,让猴子们体会到数学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

在今天,猴王分桃的故事仍然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故事,正如每
条数学知识是一种基础的数学方案,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复杂的问题,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用的洞察力。

所以,我们要以猴王为榜样,付出努力,学习数学,锻炼我们的智慧,把握机会,挑战各种困难,让自己在数学上成为一个真正的猴王。

经典数学小故事《猴子分桃》很有意思

经典数学小故事《猴子分桃》很有意思

经典数学小故事《猴子分桃》很有意思经典数学小故事《猴子分桃》专门有意思海滩上有一堆桃子,是两只猴子的共有财产。

猴子性急,有时也专门正直。

第一只猴子来到海滩后想要取走自己的一份,因此便把桃子均分为两堆,发觉还多一个,便把余外的一个扔进大海,取走自己应得的一份。

第二只猴子来到海滩后也想取走自己的一份。

猴子总归是猴子,它无法明白伙伴已取走一份。

因此第二只猴子又把桃子均分为两堆,发觉还多一个,便把余外的一个扔进大海,取走自己应得的一份。

假如原有的桃子数不小于100,那么第一只猴子至少能够取走几个桃子呢?用算术去解也许不容易,用“列出代数式”的方法去试试看:假如第二只猴子取走的桃子数用A表示,那么,取走前它所面临的桃子数应为2A+1;(想一想,什么缘故?)第一只猴子留下的桃子数既然为(2A+l),那么,它取走的桃子数也应为2A+1;第一只猴子取走前,它所面临的桃子数应为(2A+1)+(2A+1)+1,即4A+3。

这说明,海滩上原有桃子数为4A+3,但这堆桃子许多于100个,因此A不小于25。

因此第一只猴子至少能够取走51(=2×25+1)个桃子。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小孩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形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小孩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专门快。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猴子分桃子睡前故事

猴子分桃子睡前故事

猴子分桃子睡前故事
猴子分桃子睡前故事
猴妈妈领着三个小猴到山里采野桃。

母子四人采了一上午,采了一篮子,数了数,共20个。

妈妈对三个小猴说:“桃子这样分:我拿一个,老大分总数的一半,老二分总数的一半的一半,老三分的比二少1个。

但不准切开分。

”猴妈妈把自己的桃放在一边,又到山里采桃去了。

妈妈刚走,小猴们便叫道:“分桃了,分桃了!”
可是,真的开始分了,又把他们难住了。

它们想,妈妈留下一个后,还有19个。

老大得其中的一半,应是9个零半个。

这一开始就遇到半个的难题,往下更没法分了。

“怎么办!”三个小猴都急得团团转。

“哎,有了!”还是老二有了主意,它看着妈妈篮里剩下的那个桃,讲了自己的分法,老大和老三都拍手叫好。

很快,三个小猴按妈妈的.要求把桃分了,而且真的没有切开。

小朋友,三个小猴怎么分的桃子,你知道吗?
(提示:它们先把妈妈的那个桃借来,这样就变成20个,然后再分。

20个的一半是10,20的一半的一半是5,老三分4个,剩下的一个留给妈妈。

)
点评时间
猴子把猴妈妈的那个桃子借过来平分老三分四个,猴妈妈剩一个,你对于猴子分桃的这个分法合理吗?我认为还是比较合理,分桃子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我们在生活不用去计较那么多,我们都是亲人朋友,没必要什么事都斤斤计较,多一点少一点没有什么关系,只要是针对很难公平分配的情况下,小朋友们还有更好的分法来一起分享。

数学趣味小故事-三年级ppt课件

数学趣味小故事-三年级ppt课件
数学趣味小故事猴王分桃猴王给小猴子分桃风景秀丽的花果山上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要给一群小猴子分桃子
数学趣味小故事 猴王分桃
可编辑ppt
1
猴王给小猴子分桃
风景秀丽的花果山上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要给一群小猴子分桃子。
可编辑ppt
2
猴王给小猴子分桃
.猴王跟小猴说:“我给8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行吗?
小猴子听后连忙摇头,嫌分得太少了,大声喊道:"不行!不行!”
可编辑ppt
3
猴王给小猴子分桃
80个 40只
猴王缓了口气说:“好吧!我给80个桃,平均分给40只小猴怎么样?”
小猴子贪心地说:“大王,请您高抬贵手多给点行吗?”
可编辑ppt
4
猴王给小猴子分桃
800个 400只
猴王立即拍着胸脯,慷慨地说:"我给你们800个桃,平均分给400只小猴,这下 总该满意了吧!“
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可编辑ppt
5
猴王给小猴子分桃
谁的笑是聪明的呢?为什么?
可编辑pptຫໍສະໝຸດ 6学好数学非常重要!
可编辑ppt
7
可编辑ppt
8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猴子分桃子故事
猴妈妈领着三个小猴到山里采野桃。

母子四人采了一上午,采了一篮子,数了数,共20个。

妈妈对三个小猴说:“桃子这样分:我拿一个,老大分总数的一半,老二分总数的一半的一半,老三分的比二少1个。

但不准切开分。

”猴妈妈把自己的桃放在一边,又到山里采桃去了。

妈妈刚走,小猴们便叫道:“分桃了,分桃了!”
可是,真的开始分了,又把他们难住了。

它们想,妈妈留下一个后,还有19个。

老大得其中的一半,应是9个零半个。

这一开始就遇到半个的难题,往下更没法分了。

“怎么办!”三个小猴都急得团团转。

“哎,有了!”还是老二有了主意,它看着妈妈篮里剩下的那个桃,讲了自己的分法,老大和老三都拍手叫好。

很快,三个小猴按妈妈的要求把桃分了,而且真的没有切开。

小朋友,三个小猴怎么分的桃子,你知道吗?
(提示:它们先把妈妈的那个桃借来,这样就变成20个,然后再分。

20个的一半是10,20的一半的一半是5,老三分4个,剩下的一个留给妈妈。

)
------------
猴子把猴妈妈的那个桃子借过来平分老三分四个,猴妈妈剩一个,你对于猴子分桃的这个分法合理吗?我认为还是比较合理,分桃子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我们在生活不用去计较那么多,我们都是亲人朋友,没必要什么事都斤斤计较,多一点少一点没有什么关系,只要是针对很难公平分配的情况下,小朋友们还有更好的分法来一起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