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数量关系七大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行测数量关系蒙题口诀

行测数量关系蒙题口诀

行测数量关系蒙题口诀在说到行测的数量关系时,大家总是觉得复杂得像是过山车,心里七上八下。

不过啊,其实这些东西也没那么难,只要找到点窍门,就能轻松应对。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蒙题的小口诀,保准让你轻松上阵,迎战各种难题。

大家应该知道,数量关系最怕的就是生疏,特别是那些数学概念,一不小心就容易被绕晕。

就像我小时候做作业,总是把题目看错,哎呀,那感觉真是无奈啊。

所以,先来一个简单的口诀:“相同量同加,异量同减。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们要加的是同一种东西,比如苹果和苹果,那就没问题了,直接加就行;可是要是碰到不同的,比如苹果和橘子,那就得小心翼翼了,可能要进行一些减法运算。

明白这个道理,做题的时候心里就有底了。

再说说比率关系,大家知道的,比例问题经常出现在题目中。

有些朋友看到这个就觉得头痛,脑海中瞬间一片空白。

咱们可以用“比就比,按比例”这个口诀来帮自己理清思路。

比率是个很简单的概念,只要搞清楚A和B的关系,知道了其中一个的量,另一个的量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想象一下,你和朋友分享一块蛋糕,切的时候只要你们两个一口一个,最终的份额就会很自然地出来了,简单吧!然后,大家都知道“和”字在数量关系中很重要。

特别是求和的时候,容易搞混。

这时咱们就来一个“求和同看,求差分开”的小窍门。

求和的时候,最好把所有相关的量都放在一起,像个大家庭一样,相亲相爱,和气生财;可如果求差,特别是有异量的时候,就要分开来看,像在进行一场辩论,谁的理由更充分,谁就赢了。

记住这些,小心谨慎,自然能够从容应对。

我们再来聊聊速度的问题,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就像赛跑一样,谁快谁慢,一目了然。

这里可以用“快慢结合,时间分清”来帮助大家。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马路上看到两辆车,一辆飞快,一辆慢悠悠,别忘了时间的因素哦。

我们可以把这看成是一场比赛,谁的时间短,谁就能到达终点,明白了吗?对了,大家常常遇到的就是容积问题。

说到这个,许多人就像碰到“无底洞”一样,怎么也搞不清楚。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部分。

然而,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快速解题技巧,就能在这一模块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实用的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一、整除法整除特性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技巧。

当题目中出现“整除”“平均”“倍数”等字眼时,我们可以优先考虑使用整除法。

例如:某单位组织员工去旅游,如果每辆车坐 45 人,则有 10 人没有座位;如果每辆车坐60 人,则空出一辆车,问该单位共有多少员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条件得出,员工总数减去 10 之后能够被 45 整除,员工总数能够被 60 整除。

所以,假设员工总数为 x 人,那么 x 10 =45n(n 为正整数),x = 60m(m 为正整数)。

从选项来看,如果一个数减去 10 能被 45 整除,那么这个数一定能被 5 整除,所以可以首先排除那些不能被 5 整除的选项。

二、特值法特值法是在题目中某些量不影响最终结果的情况下,将这些量设为特殊值来简化计算。

比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我们可以把这项工程的工作量设为 30(10 和 15 的最小公倍数),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就是 3,乙每天的工作效率就是 2,两人合作每天的工作效率就是 5,所以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时间就是 30÷5 =6 天。

三、比例法当题目中存在明显的比例关系时,使用比例法能够快速解题。

例如:甲、乙两人的速度比为 3∶4,两人同时出发,行走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之比是多少?因为路程=速度×时间,路程相同,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所以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 4∶3。

四、尾数法对于一些计算量较大的题目,尤其是涉及到多个数的加减乘运算时,可以通过计算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比如:2345 + 3456 + 4567 5678 的尾数是多少?我们只需要计算这几个数的尾数之和:5 + 6 + 7 8 = 0,所以该式的计算结果尾数为 0。

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
1. 嘿,你知道吗?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里,“代入排除法”超好用啊!就像你找钥匙,一个一个试,总能找到对的那把!比如那道年龄问题,直接把选项代进去试试不就清楚啦!
2. 哇塞,“数字特性法”可是个厉害的技巧哦!这就好比走捷径,一下子就能找到答案。

像那道关于整除的题,根据数字特性不就能快速选出来嘛!
3. 哎呀呀,“方程法”可是很基础但又超实用的呢!这就像给问题搭个桥,让你轻松走过去。

比如算那个购物的花费,设个方程不就迎刃而解啦!
4. 嘿,“赋值法”也很不错哟!就像给题目一个特定的值,让它变得简单易懂。

像那道工程问题,赋个值不就好算了嘛!
5. 哇哦,“画图法”简直太直观啦!就像给你一幅地图,答案一目了然。

比如那道几何题,画个图不就清楚各种关系啦!
6. 哈哈,“分类讨论法”能让你考虑得更全面呀!这就像把东西分类整理,清楚明白。

像那种有多种情况的题,分类讨论一下不就全搞定啦!
7. 哎哟喂,“比例法”也是很妙的呢!就如同掌握了一把钥匙,能打开很多难题的锁。

比如那道速度问题,用比例关系不就能轻松求解嘛!
8. 嘿呀嘿呀,“尾数法”有时候能快速出答案哦!就像一眼就能看出
特别之处。

像那道计算的题,看看尾数不就知道啦!
9. 哇哈哈,“归纳推理法”也很牛呀!就好像从一堆线索中找出关键。

比如那道规律题,归纳一下不就找到窍门啦!
10. 嘿嘿,这些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是不是很厉害?就像拥有了一群得力助手,帮你攻克难题!我觉得掌握这些技巧,那在考场上可就如鱼得水啦!。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分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分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分技巧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模块。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和方法,数量关系也能成为我们的得分利器。

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在数量关系中取得高分的实用技巧。

一、深入理解题型数量关系的题型种类繁多,包括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等等。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这些题型有清晰、深入的理解。

以行程问题为例,要明确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迅速判断出属于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还是流水行船问题等。

对于工程问题,要搞清楚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联,以及合作工作时效率的计算方式。

只有对每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思路了如指掌,才能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二、掌握常用公式和定理数量关系中有很多常用的公式和定理,比如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勾股定理、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等等。

这些公式和定理是我们解题的基础,一定要牢记于心。

并且要能够熟练运用,在看到相关题目时,能够迅速反应出应该使用哪个公式或定理。

比如,在遇到等差数列的题目时,如果我们能熟练地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 n(a1 + an) / 2 ,其中 n 为项数,a1 为首项,an 为末项,就能大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学会运用赋值法和方程法赋值法和方程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时常用的两种方法。

赋值法通常用于题目中只给出了比例关系,而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比例关系,给相关量赋予一个方便计算的数值,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题目中说“甲、乙的工作效率之比为 3∶2”,但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效率值,我们就可以假设甲的工作效率为3,乙的工作效率为2,然后进行后续的计算。

方程法则适用于大多数数量关系问题。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求解。

比如,在遇到“甲、乙两人共有 100 元钱,甲给乙 10 元后,两人钱数相等”这样的题目时,我们就可以设甲原来有 x 元钱,那么乙原来就有 100 x 元钱,然后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列出方程:x 10 = 100 x + 10 ,解这个方程就能求出甲原来的钱数。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速算公式归纳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速算公式归纳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速算公式归纳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部分往往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模块。

然而,掌握一些实用的速算公式,能够帮助我们在考场上快速解题,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率。

接下来,就为大家归纳一下常见的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速算公式。

一、行程问题1、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 ×相遇时间相遇时间=路程和 ÷速度和速度和=路程和 ÷相遇时间例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米/秒,乙的速度为 3 米/秒,经过 10 秒相遇,那么 A、B 两地的距离就是(5 + 3)× 10 = 80 米。

2、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 ×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路程差 ÷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 ÷追及时间比如:甲在乙后面 20 米,甲的速度为 7 米/秒,乙的速度为 5 米/秒,那么甲追上乙所需的时间就是 20 ÷(7 5)= 10 秒。

3、流水行船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 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 2假设一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15 千米/小时,水流速度为 3 千米/小时,那么顺水速度就是 15 + 3 = 18 千米/小时,逆水速度就是 15 3 =12 千米/小时。

二、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那么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时间就是 1 ÷(1/10 + 1/15)=6 天。

三、利润问题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 ÷成本 × 100%售价=成本 ×(1 +利润率)成本=售价 ÷(1 +利润率)比如:一件商品的成本是 80 元,售价是 100 元,那么利润就是 10080 = 20 元,利润率就是 20 ÷ 80 × 100% = 25%。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分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分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分技巧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的数量关系部分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模块。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和方法,数量关系也能成为我们得分的利器。

接下来,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高分技巧。

一、熟悉常见题型数量关系的题型种类繁多,但常考的题型相对固定。

比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几何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等。

我们要对这些常见题型的基本公式、解题思路和方法了如指掌。

以工程问题为例,其核心公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我们要能够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灵活运用公式,通过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等方法来解题。

再比如行程问题,无论是相遇还是追及,都有其特定的公式和解题套路。

二、掌握解题方法1、代入排除法当题目中给出的选项信息充分,或者通过直接计算比较困难时,可以采用代入排除法。

将选项逐一代入题干,看是否符合条件,从而快速得出答案。

比如,一道题问某个数是多少,给出了四个选项。

我们可以从选项A 开始,代入题目中的条件进行验证,如果不符合,再代入 B 选项,依次类推。

2、数字特性法根据题目中所涉及的数字的特性,如整除特性、奇偶特性、倍数特性等,来快速排除错误选项或者直接确定答案。

例如,如果题目中说某数能被 3 整除,那么我们可以根据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性(各位数字之和能被 3 整除)来判断选项。

3、方程法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通过设未知数,建立方程来求解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要注意的是,设未知数要有技巧,尽量使方程简单易解。

4、赋值法当题目中只给出了比例关系,没有具体的数值时,可以通过赋值来简化计算。

比如,对于工程问题,我们可以给工作总量赋值一个方便计算的数值。

三、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在数量关系的解题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大量的计算。

因此,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平时要多进行一些速算练习,比如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两位数的平方计算等。

同时,在计算时要认真仔细,避免粗心大意导致的错误。

行测数量关系七大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七大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七大答题技巧数学运算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该部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大多数考生耗费时间长、正确率低的一个部分,总体难度相对较大。

本章将重点介绍数学运算几种重要的解题技巧,帮助考生快速准确解题。

技巧一:特值法所谓特值法,就是在某一范围内取一个特殊值,将繁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对于只需要把握整体分析的数学运算题非常有效。

其中“有效设‘1’法”是最常用的特值法。

例题:某村的一块试验田,去年种植普通水稻,今年该试验田的1/3种上超级水稻,收割时发现该试验田的水稻总产量是去年总产量的1.5倍。

如果普通水稻的产量不变,则超级水稻的平均产量与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之比是:A.5:2B.4:3C.3:1D.2:1技巧分析:取特殊值。

设普通水稻的产量是1,则去年的总产量是1,今年的总产量就是1.5,今年普通水稻产量为2/3,超级水稻产量为1.5-2/3,而超级水稻只占1/3,所以如果都种超级水稻的产量就是3×(1.5-2/3),那么超级水稻的平均产量与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之比是3×(1.5-2/3):1=2.5:1=5:2。

故答案为A。

技巧二:分合法分合法主要包括分类讨论法和分步讨论法两种,重点应用于排列组合问题中。

在解答某些数学运算问题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

而分步讨论法则是指有时候有些问题我们一步是无法解决的,此时需要把问题进行分步,按步骤一步一步地解决。

例题:有一批长度分别为3、4、5、6和7厘米的细木条,它们的数量足够多,从中适当选取3根木条作为三角形的三条边,可能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A.25个B.28个C.30个D.32个技巧分析:分情况讨论,(1)等边三角形,有5种;(2)等腰三角形,3为腰时,4,5可为底;4为腰时,3,5,6,7可为底;5为腰时,3,4,6,7可为底;6为腰时,3,4,5,7可为底;7为腰时,3,4,5,6可为底。

公务员行测备考常见数量关系题解题技巧与方法总结

公务员行测备考常见数量关系题解题技巧与方法总结

公务员行测备考常见数量关系题解题技巧与方法总结数量关系题是公务员行测中常出现的一类题型,对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要求较高。

本文将总结解析常见的数量关系题,并提供解题技巧和方法。

一、数量关系题概述数量关系题是考察考生对数学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题目通常涉及数列、比例、百分数、函数等数学概念。

解题时,考生需要根据题目信息,通过计算和推理,找到正确答案。

二、解题技巧1.审题准确数量关系题通常会给出一系列数字、符号和关系,考生在解题前要先理解题意,确定题目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和关系。

对于较长的题目,可以适当划分成小段,便于理解和解答。

2.建立数学模型在解题过程中,考生需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以便进行计算和推理。

可以使用图表、方程或者数据表格等方式来表示数学模型,有助于理清思路和分析问题。

3.运用逻辑推理数量关系题往往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找到答案。

考生可以通过排除法、合理猜测、逆向思维等方式来进行推理。

同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限制和逻辑关系,避免在计算过程中丢失信息或产生错误。

4.注意单位换算在解题过程中,考生要注意单位换算的问题。

有些题目会给出不同单位的数量,要将其统一为相同的单位进行计算和比较。

同时,要注意数值的精度,避免因四舍五入或截断造成的计算误差。

5.多做练习题掌握解题技巧离不开多做练习。

考生可以选择相关的数量关系题集,逐一解答并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三、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1.数列问题数列问题是数量关系题中常见的一种。

题目给出一个数列,要求考生根据一定的规律或关系推测出下一个数或数列的特征。

解题时,考生可以尝试计算数列的差值或倍数关系,找到数列的规律。

也可以通过绘制数列图形,找到图形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2.比例问题比例问题是数量关系题中的另一常见题型。

题目给出两个或多个数之间的比例关系,要求考生根据比例关系计算出相应的数值。

解题时,可以利用比例的概念,设置适当的等式,通过解方程求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数量关系七大答题技巧
数学运算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该部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大多数考生耗费时间长、正确率低的一个部分,总体难度相对较大。

本章将重点介绍数学运算几种重要的解题技巧,帮助考生快速准确解题。

技巧一:特值法
所谓特值法,就是在某一范围内取一个特殊值,将繁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对于只需要把握整体分析的数学运算题非常有效。

其中“有效设‘1’法”是最常用的特值法。

例题:某村的一块试验田,去年种植普通水稻,今年该试验田的1/3种上超级水稻,收割时发现该试验田的水稻总产量是去年总产量的倍。

如果普通水稻的产量不变,则超级水稻的平均产量与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之比是:
:2 :3 :1 :1
技巧分析:取特殊值。

设普通水稻的产量是1,则去年的总产量是1,今年的总产量就是,今年普通水稻产量为2/3,超级水稻产量为3,而超级水稻只占1/3,所以如果都种超级水稻的产量就是3×3),那么超级水稻的平均产量与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之比是3×3):1=:1=5:2。

故答案为A。

技巧二:分合法
分合法主要包括分类讨论法和分步讨论法两种,重点应用于排列组合问题中。

在解答某些数学运算问题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

而分步讨论法则是指有时候有些问题我们一步是无法解决的,此时需要把问题进行分步,按步骤一步一步地解决。

例题:有一批长度分别为3、4、5、6和7厘米的细木条,它们的数量足够多,从中适当选取3根木条作为三角形的三条边,可能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个个个个
技巧分析:分情况讨论,(1)等边三角形,有5种;(2)等腰三角形,3为腰时,4,5可为底;4为腰时,3,5,6,7可为底;5为腰时,3,4,6,7可为底;6为腰时,3,4,5,7可为底;7为腰时,3,4,5,6可为底。

(3)三边互不相等时,3,4,7不能构成三角形,共有-1=9种。

综上所述,共有5+2+4+4+4+4+9=32个。

故答案为D。

技巧三:方程法
将题目中未知的数用变量(如x,y)表示,根据题目中所含的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通过求解未知数的值,来解应用题的方法。

方程法应用较为
广泛,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部分有相当一部分的题目都可以通过方程法来求解。

应用广泛,思维要求不高,易于理解和掌握。

例题:下图是由9个等边三角形拼成的六边形,现已知中间最小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a,问这个六边形的周长是多少
D.无法计算
技巧分析:由图可知,设最大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x,则可知第二大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x-a,第三大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x-2a。

第四大的等边三角形也即最小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x-3a,从图中可知最大等边三角形是最小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的2倍,由此可知,x=2(x-3a),解得x=6a,由此可得周长为6a+5a+5a+4a+4a+3a+3a=30a。

故答案为A。

技巧四:比例法
根据题干中相关比例数据,解题过程中将各部分份数正确画出来,进行分析,往往能简化难题,加速解题。

例题:甲、乙两班学生到离学校24千米的飞机场参观。

但只有一辆汽车,一次只能乘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尽快到达飞机场,两个班商定,由甲班先坐车,乙班先步行,同时出发,甲班学生在途中某次下车后再步行去飞机场,汽车则从某地立即返回接在途中步行的乙班学生,如果两班学生步行的速度相同,汽车速度是他们步行速度的7倍,那么汽车在距飞机场多少千米处返回接乙班学生,才能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飞机场?
技巧分析:甲先坐车,乙走路,当汽车把甲班送到C点,甲班学生下车走路,汽车返回在B点处接乙班的学生,根据时间一定,路程的比就等于速度的比,时间一定,路程比等于速度比。

所以乙走的路程AB比上车走的路程AB+2BC (因为是到了C点再回到B点,所以是2BC)
即AB:AB+2BC=1:7 ,AB:2BC=1:6 ,AB:BC=1:3
同理BC:CD=3:1 ,所以AB:BC:CD=1:3:1
题目问的是“那么汽车在距飞机场多少千米处返回接乙班学生,才能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飞机场”,很明显是求CD段的长度,全程是5份,CD占1份。

所以CD=24/5*1=。

故答案为D。

技巧五:计算代换法
计算代换法是指解数学运算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

实质是数量之间的转化,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例题:计算(1++)×(++)-(1+++)×(+)值。

技巧分析:数量代换为,+=A,++=B那么原式应为(1+A)*B-(1+B)*A=B-A=。

通过数量代换,可以使得计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巧六:尾数计算法
尾数法是数学运算题解答的一个重要方法,即当四个答案全不相同时,我们可以采用尾数计算法,最后选择出正确答案。

例题:3×999+8×99+4×9+8+7的值是()
A.3840 B.3855 C.3866 D.3877
技巧解析:运用尾数法。

尾数和为7+2+6+8+7=30,尾数为0。

故答案为A。

技巧七:正确备考
1、熟悉简单题目,基本功很重要。

很多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普遍反映,数量关系的题目难,无法在短时间作答,其实主要还是归因于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做题时易自乱阵脚。

熟悉简单的题型是难度提升的关键前提。

公务员考试所涉及到的考点,万变不离其宗,所以考生要通过对简单题目的熟悉掌握,以不变应万变,来更好地应对难度更大的题目。

自认为基本功不够扎实的考生,建议多挤点时间做题,在熟悉题型、熟悉考点的同时,提高对数字的敏感性和正确率,来加强和提升自己。

2、化解较难题目,技巧十分关键。

事实上,行测考试中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难题,所谓的难题,都难在技巧的运用是否得当。

数量关系题的考点每年都基本不变,变的只是题干和选项的巧妙设计,让人难以理解。

技巧很重要。

一方面,掌握技巧可以让思路更加清晰,计算更加简便。

另一方面,技巧会为各位考生节省不少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