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行测数量关系专项猜题技巧

合集下载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及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及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及解题技巧数量关系题型常见于行测中的数学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这类题型通常给出若干个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考生需要通过分析这些关系,确定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题型及解题技巧。

1.数量比较题这类题目给出了两个或多个元素的数量,要求考生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每个元素的数量和大小,并进行数量的直观比较。

解题技巧:-将每个元素的数量进行对比,特别是当数量之间存在比较混乱的情况时,可将每个元素的数量转换为最小公倍数的倍数形式。

-若题目所给的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无法明确判断,可以试着通过代入法验证每个选项是否符合题意。

2.含有比例关系的问题这类题目给出了两个或多个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要求考生根据这些比例关系确定元素的数量。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到比例关系中的未知数,并利用给出的已知条件进行求解。

解题技巧:-要正确理解比例的含义,比例关系应该是常数若干倍的关系。

可将已知的比例关系写成等式形式,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写出相应的等式。

-如果比例关系中的元素数量较多,可以适当转换一下比例关系,以便更方便地将比例关系应用于求解。

3.含有百分比的问题这类题目给出了元素的数量,要求考生根据这些数量计算出具体的百分比。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百分数的含义,并进行相应的换算。

解题技巧:-将百分数看作百分之一,可通过将百分数除以100来计算出相应的小数。

-对于涉及到“多少倍”或“几倍”的问题,可以利用比例的概念进行求解。

4.含有增减或加减的问题这类题目给出了元素的数量,并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增减或加减情况,计算出相应的元素数量。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增减或加减的原理,并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求解。

解题技巧:-对于增减或加减的问题,应该注意增长或减少的数量相对于原始数量的比例关系。

-利用增减或加减的关系将已知条件转化为等式形式,从而求解未知数。

总结起来,解决数量关系题型的技巧主要有:-理解题意,明确每个元素的数量或比例关系。

行测备考中的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行测备考中的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行测备考中的数量关系解题技巧在行政能力测试中,数量关系解题占据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掌握数量关系解题技巧对于备考行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在行测备考中帮助解决数量关系题目的技巧和策略。

一、理清题目要求在开始解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清题目要求。

在数量关系题目中,常常会给出一系列数据,要求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或计算出特定的值。

解题前要明确自己需要找到什么样的答案,这有助于我们在解题过程中更有目标性。

二、注意关键词与数量单位数量关系题目中,有时会存在一些关键词或数量单位,这些都是解题的线索。

关键词指向了我们找寻规律和计算的方向。

例如,“增加”、“减少”、“比例”等词汇都提醒我们要注意数据的变化趋势。

而数量单位则提醒我们需要进行何种数值计算。

三、寻找规律数量关系题目中,数据之间往往存在某种规律。

理解和识别规律是解题的核心。

寻找规律的方法有多种,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方法:1. 对比法:将给定的数据进行比较,观察其中的差异和联系。

当数据量较小时,可以手动列出数据表格进行比较;当数据量较大时,可以通过计算特定数据之间的差值或之间的比例来发现规律。

2. 推理法:通过观察已知的数量关系,推断未知的数量关系。

从已知数据中找出共同点,利用这些共同点将未知数据推导出来。

3. 筛选法:给出多个选项,通过分析选项与已知数据的关系来确定答案。

通过排除不符合规律的选项,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四、注意特殊情况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特别关注一些特殊情况。

这些情况可能会对题目的解题思路和答案产生影响。

例如,数据是否存在极值、是否有缺失或冗余数据等。

细致观察和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有助于我们排除干扰和错误选项。

五、练习与总结数量关系解题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只有不断地解题和总结,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技巧。

建议在备考过程中划定一定时间进行数量关系题目的专项训练,并及时总结解题思路和经验。

六、灵活应用不同的题目类型可能需要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模块。

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常见的题型和有效的答题技巧,就能在考试中轻松应对,提高得分。

一、常见题型1、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关系的问题。

通常会给出不同人员或团队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要求计算工作效率或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答题技巧:工程问题一般采用“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然后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求出各自的工作效率,再根据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合作工作效率来计算。

2、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3 千米/小时,经过 2 小时相遇,A、B 两地相距多远?解题技巧:对于相遇问题,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路程差=(快的速度慢的速度)×追及时间;流水行船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3、利润问题利润问题与商品的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有关。

常见的例子:某商品进价为 100 元,按 20%的利润率定价,然后打9 折出售,该商品的利润是多少?答题要点:利润=售价成本,售价=定价×折扣,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

4、排列组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是研究从给定元素中选取若干元素进行排列或组合的方式。

例如:从 5 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 3 个进行排列,有多少种排列方式?解题思路:排列用 A 表示,组合用 C 表示。

排列时考虑顺序,组合不考虑顺序。

要准确区分是排列还是组合问题,然后运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5、容斥问题容斥问题是研究集合之间重叠部分的问题。

如何应对公务员的行测数量关系题

如何应对公务员的行测数量关系题

如何应对公务员的行测数量关系题公务员考试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而行政能力测验(即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部分。

其中,数量关系题一直是考生普遍感到困难的题型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应对公务员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

一、了解题型特点数量关系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通常会给出一组数字、图表或者文字信息,然后要求考生进行计算和分析。

在面对数量关系题时,考生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规律性分析:数量关系题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考生需要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规律并加以运用。

2. 逻辑思维:在解答数量关系题时,考生需要灵活运用逻辑思维,推理出正确的答案。

3. 数字操作:数量关系题中会涉及到数字的加减乘除等操作,考生需要熟练运用这些操作来解答题目。

二、掌握解题技巧为了应对公务员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考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解题技巧:1. 确定核心数据:在阅读题目时,要先确定核心数据是什么,也就是题目中最重要的信息。

通过将核心数据圈出或者做标记,可以帮助考生快速理清思路。

2. 构建逻辑关系图:对于一些复杂的数量关系题,考生可以通过绘制逻辑关系图来帮助理清思路。

逻辑关系图可以将不同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连接,更直观地展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借助辅助工具:在解答数量关系题时,考生可以利用计算器、草稿纸等辅助工具,来进行数字的计算和推演。

尤其是在涉及到较大的数字或者繁琐的计算时,合理使用辅助工具将会提高解题的效率。

三、切实练习做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通过针对性练习可以帮助考生熟悉题型,掌握解题技巧。

以下是一些切实有效的练习建议:1. 多做模拟题:模拟题是了解真实考试情况、熟悉题型特点最有效的途径。

考生可以选择一些公务员考试的模拟题库,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2. 分类整理错题:在做题过程中,记录下解答错误的题目,并进行分类整理。

通过分析错题的原因,找出解题思路中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训练。

3. 定期模拟考试:模拟考试可以帮助考生适应考试的紧张氛围,提高解题速度和抗压能力。

湖南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数字推理题技巧_百.

湖南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数字推理题技巧_百.

湖南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数字推理题技巧2015湖南国家公务员考试课程新鲜上线! 8-18人内超级小班!授课效果更好,学习质量更高!考上机会更大!更多最新备考资料搜索:育政公考!数字推理题型释义数字推理是数量关系模块的另一题型,在国考和联考中也曾多次考查。

从 2011年起国考题型设置出现变动, 这两年没有考查数字推理题型, 此后的几次联考与省考中也曾略去对这个题型的考查。

在数字推理中, 考生应快速判断需要熟知的基础数列。

这些基础数列是在将原数列进行处理后能够判断规律的依据。

基础数列主要包括常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质数相关数列、平方立方数列、周期数列、简单递推数列等。

数字推理题主要包括五类主流题型:多级数列、分数数列、幂次数列、递推数列、多重数列。

在这五类数列类型中,以多级数列最为常考,多重数列已经很少考查。

其余三类题型中, 分数数列侧重考查反约分, 幂次数列侧重考查幂次修正数列, 而递推数列侧重考查三步走递推法与综合递推法。

第一节多级数列多级数列是指需要对数列相邻两项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得到次生数列后, 才能呈现某种规律的数列。

按照四则运算的不同, 可以分为做差多级数列、做商多级数列、做和多级数列、做积多级数列四种数列。

按照层级不同又可分为二级数列、三级数列两类, 若对原数列做四则运算得到次生数列有规律时, 称为二级数列, 若需要继续对次生数列再次经过四则运算得到次生数列才有规律时,称为三级数列。

经过四则运算后的次生数列可能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质数相关数列, 还可能是幂次数列、周期数列、简单递推数列等。

第二节分数数列分数数列是以各分数的分子、分母为研究对象的一类数列, 可以是数列本身存在一定的规律, 也可以是在划分为分子列、分母列后分别有规律。

因此分数数列的考查形式更为灵活, 考点的融合更加巧妙。

分数数列区别于其他数列类型的特征是其数列中含有大量的分数, 分数数列内部各考点之间并无明显区别的特征。

2015年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行测巧用特值法

2015年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行测巧用特值法

2015年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行测巧用特值法
特值法就是题目中的某个量具有任意性,就设一个特殊的、方便计算的数据来帮助我们解题的一种方法。

所谓某个量的“任意性”,就是题干中相关的未知量具体是多少对结果没有影响。

这样的量就具有任意性。

既然具有任意性,那么我们就可以借用一些具体的数据,快速算出答案。

在设特值的过程中,通常设具有“任意性”的量值为1、100,或者根据题目的具体表现形式来设一个数据,这样在计算过程中就会简单很多。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带大家来看几道题目,熟悉特值法的运用。

中公解析:题干中没有出现任何数据,但问题是求具体数据。

只是说“在减法算式中”,没有说明减法算式的限制情况,那就说明只要是减法算式即符合题意,也就是任何一个减法算式,都会得到唯一的答案,就是4个选项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据。

显然,这个减法算式的数据具有任意性。

不妨设6-4=2,6是被减数,4是减数,2是差,代入题干,三个数的和为6+4+2=12,再除以被减数为12÷6=2,故选C。

更多湖南省公务员考试信息见:湖南常德公务员网湖南公务员笔试专题。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数量关系的答题技巧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数量关系的答题技巧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数量关系的答题技巧有些应试者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中,总想把全部考题都做正确,当碰到难题做不出时,就焦急万分,这反而会使本来可做正确的题,因为心情紧张反而做错了。

其实,这是应试者走入误区所致。

应试者应当明白,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考题,覆盖面很广,它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社会、法律、科技、管理等领域的内容。

就学科而言,它既涵盖了数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等内容,又包括了政治理论、科技知识、法律常识、公文写作等学科的内容。

而每一位应试者都不可能是“百事通”,总会有几个方面是不太熟悉的,要想全部答案都做对,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公务员频道(www./gongwuyuan)尽力帮助大家更准,更快,更强!在数学运算当中,有一些试题看上去非常繁琐,需要大量的计算才能完成,其实不然。

有一些试题需要排除题设条件中的陷阱来简化题目已知量。

【例1】(2008年北京市应届第14题)——甲杯中有浓度为17%的溶液400克,乙杯中有浓度为23%的溶液600克。

现在从甲、乙两杯中取出相同总量的溶液,把从甲杯中取出的倒入乙杯中,把从乙杯中取出的倒入甲杯中,使甲、乙两杯溶液的浓度相同。

问现在两倍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A.20%B.20.6%C.21.2%D.21.4%【答案】B。

【解析】这道题要解决两个问题:(1)浓度问题的计算方法浓度问题在国考、京考当中出现次数很少,但是在浙江省的考试中,每年都会遇到浓度问题。

这类问题的计算需要掌握的最基本公式是(2)本题的陷阱条件“现在从甲、乙两杯中取出相同总量的溶液,把从甲杯中取出的倒入乙杯中,把从乙杯中取出的倒入甲杯中,使甲、乙两倍溶液的浓度相同。

”这句话描述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令很多人望而却步。

然而,只要抓住了整个过程最为核心的结果——“甲、乙两杯溶液的浓度相同”这个条件,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

因为两杯溶液最终浓度相同,因此整个过程可以等效为——将甲、乙两杯溶液混合均匀之后,再分开成为400克的一杯和600克的一杯。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部分。

然而,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快速解题技巧,就能在这一模块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实用的行测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技巧。

一、代入排除法代入排除法是行测数量关系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

当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或者正面求解比较困难时,可以从选项入手,将选项逐一代入题干中进行验证。

例如,有一道题说:“一个数除以 7 余 3,除以 8 余 4,除以 9 余 5,这个数最小是多少?”这道题如果直接去计算,会非常复杂。

但我们可以从选项入手,依次代入进行验证。

比如先看 A 选项,如果不符合条件就排除,再看 B 选项,直到找到符合条件的选项为止。

二、数字特性法数字特性法包括奇偶特性、整除特性等。

奇偶特性: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的奇偶性相同。

例如,如果两个整数的和是奇数,那么它们的差也一定是奇数。

整除特性:若整数 a 除以非零整数 b,商为整数,且余数为零,我们就说 a 能被 b 整除。

比如,能被 2 整除的数的末位数字是偶数;能被 3 整除的数,其各位数字之和能被 3 整除。

利用这些数字特性,可以快速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缩小解题范围。

三、赋值法当题目中给出的具体数值较少,而只给出了比例关系或者倍数关系时,可以通过赋值来简化计算。

比如,题目中说“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之比为 3∶2”,我们可以设甲的工作效率为 3,乙的工作效率为 2,然后根据题目中的其他条件进行计算。

四、方程法方程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关键是要找准等量关系,设出合适的未知数。

例如:“某工厂有工人 100 名,其中熟练工与非熟练工的人数比为4∶6,后来又招了一批熟练工,使得熟练工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60%,问新招了多少熟练工?”我们可以设新招的熟练工人数为 x,然后根据熟练工人数的前后变化列出方程进行求解。

五、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适用于解决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或者两种不同比例的对象混合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行测数量关系专项猜题
技巧
很多出题人为了“制造陷阱”故意设置一个干扰选项,所以就有了两个有关联的选项,可以肯定的是相关联的两个选项中必定存在一个正确选项,我们反而可以利用这个陷阱得出正确答案,这种情况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经常出现,所以大家要重点关注有关联性的选项。

中公教育专家下面举几个相关例子来具体说明:
【例题1】某公司去年有员工830人,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

问今年男员工有多少人?【2011国考第66题】
A.329
B.350
C.371
D.504
【答案】A
【中公解析】普通做法:我们可以设去年男员工x人,则今年男员工0.94x,去年女员工y人,今年女员工1.05y,去年总共830人,今年总共833人,列方程组求解,能求出来,但是相当复杂,这种方法不建议使用。

【秒杀方法:整除】今年男员工=0.94去年男员工,因此,今年男员工∶去年男员工=47∶50,说明今天男员工肯定能被47整除,故答案为A。

【秒杀方法:选项间的相关性】
此题问今年男员工多少人,题目已知今年员工人数一共是833人,知道总和,求其中的一个量。

出题者往往会这样设置选项:求其中一个数,将另外一个数也在选项中体现出来,达到迷惑的效果。

经过观察发现,A选项和D选项之和正好是833,就猜出这里面有一个是今年的男员工,有一个是今年的女员工,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可以说明女员工人数肯定比男员工人数多。

故答案为A。

【例题2】某市气象局观测发现,今年第一、二季度本市降水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和9%,而这两个季度降水量的绝对增量刚好相同。

那么今年上半年该市降水量同比增长多少?
A. 9.5%
B. 10%
C. 9.9%
D. 10.5%
【答案】C
【秒杀方法】如果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降水量一样的话,则上半年的降水量的增长率应该是10%,根据题意今年第一、二季度本市降水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和9%,而这两个季度降水量的绝对增量刚好相同,可以知道第二季度的降水量要比第一季度小,今年上半年该市降水量同比增长率比10%要小,更接近于9%,B、D选项排除,剩下A、C选项,就可以使用带入排除法解决,绝对增量相同,就可以对绝对增量设特值,为99,总的降水量是不变的,故答案应该是C。

【例题3】甲乙两种食品共100千克,现在甲食品降价20%,乙食品提价20%,调整后甲乙两种食品售价均为每千克9.6元,总值比原来减少140元,请问甲食品有多少千克?
A.25千克
B.45千克
C.65千克
D.75千克
【答案】D
【选项间的相关性】此题问题中问甲食品有多少千克,题干中和食品重量有关系的是第一句话:甲、乙两种食品共100千克,所以加起来是100千克的A、D选项中必然有一个正确答案。

现在甲食品降价20%,乙食品提价20%,最后总值比原来减少140元,说明降价的甲食品质量更多,所以应该选D。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虽然根据选项间关联性出题的情况并不常见,但并不代表今年北京公务员考试不会有,如果考生在考场上遇到此类题目,就可以利用这个办法很快解出答案。

所以各位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选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更多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信息及备考资料请访问:湖南省张家界公务员考试网备考专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