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观后感

合集下载

《一场演讲百震撼》观后感

《一场演讲百震撼》观后感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观后感前些天,在胡老师的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视频,是古文经典推广者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一场关于儿童教育的演讲,叫《一场演讲,百年震撼》。

看完整个视频,我用八个字形容自己的感受,那就是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王财贵老师说,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我想他说的是有道理的,现代的教育弊端日益显现,老师抱怨学生难教,学生抱怨老师不会教。

尤其是小孩教育更是让家长、教师头疼不已。

究其原因,我想这和家长老师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有很大关系。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笨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因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以正常的情况为准),他的智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从一生下来就是如此,“本来一个孩子,他就是那样的纯真纯洁,他的品德,我们只要不破坏他,就很好了;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障碍他,就不错了。

”这是王老师的原话。

我觉得是一样的道理,后天的早期教育就对一个孩子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有什么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人才,王财贵老师说得好,你教什么,孩子们就学什么。

你教得好,孩子就学的好,你教的不好,孩子就学不好。

真的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我觉得王财贵教授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如果我们有一桶水,我们不要舀一瓢给孩子,我们要给孩子指引一条河!”,当时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刻,很受启发。

家长、教师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小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不能为了保持自己在孩子面前伟大光辉的形象而束缚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比如孩子问了我们不知道的问题或者是好笑的问题,我们不能粗暴的回应他或是喝止他,而是应该耐心的和他一起探讨,一起解决他的疑问,这样才能保持他那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有作用的。

教育不能违背孩子的天性,不能违背自然的发展规律。

我们很多人之所以现在文化水平不高(不是指学历,而是内心深层次的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多是因为在小时候没有打好基础,王财贵教授说,儿童应该在13岁之前把最重要的书全部读完,将重要的书装在肚子里。

王财贵《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观后感

王财贵《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观后感

王财贵《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观后感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不是初中高中的事,更不是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事,我们要为孩子一辈子着想,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大学训练四年,从初中程度开始训练到大学毕业,跟我们大学毕业一样高,甚至更高,因为他自己会思考,科学要养成自己喜欢思考,自己愿意思考,而不是让他逼迫他算很多我们的题目,算很深很难的题目,这是没有意义的。

心理学家曾说过,凡是属于认知的科目都要认知得非常清楚,假如他一知半解,你就要教下一个科目,下一个单元,那你就在残害我们的孩子,怎样办?我们如果能够提升他的学习的能力,能够增进他学习的智慧,那么虽然只在小学三四级五六年级,他照常算我们现在现在这么深、学我们现在这么深的数学,自然他都能够轻而易举。

因此我们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降低我们的科学教材程度,适合儿童,让他学得很高兴,以至于培养思考的兴趣,第二个办法,从小就是提升他学习的能力,让他也能够应付高度的数学教材,我们只有这两个办法,如果不采取这两个办法之中的任一个办法,像现在我们的教育,那是残害儿童的。

因为人类的文化成就,人类的智慧都靠语文传下来,语文的学习是比其他的学习还要更加的困难更加的深刻的。

但是语文的学习老天爷老早就安排好了,语文是几乎不要教就会的,谁那么认真教语文谁就是笨老师,谁就在害人。

我们要涵养我们的性情,要增长智慧,提升眼界,增进道德勇气,都必须靠那些永恒的著作来启发。

我们不是跟着孔子走,乃是我们读孔子的书来启发我自己内在的心灵。

如果孔子讲的话不是我内在心灵要的东西,我可以不要孔子。

我们是凭这样的精神来读书的。

但是孔子讲的话如果是千秋不朽呢?他还是新的,所以未曾老去,他还是有活力的,未曾死去。

只要有人类,你就必须这样做。

不是孔子教我们这样做,而是你自己本身就希望这么做。

只是这些书再来唤醒你。

所以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

不是来压迫你,不是来宰制你,不是来奴役你,千万千万要认识这一点,要不然我们就不能读那些书了。

王财贵讲座观后感5篇

王财贵讲座观后感5篇

王财贵讲座观后感5篇参考!王财贵讲座观后感范文一这堂课,温老师给我们看了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的演讲,这一场演讲,被称为〝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王财贵教授是儒学大师牟宗先生的嫡传弟子,他一直致力于推动复兴传统文化的活动,所以王财贵教授的这场演讲主要围绕着中国古典文学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展开.在演讲的开篇,王教授就说了这么一段话:〝今天我之所以来到这里,就是要说明一件事情——请各位老师,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教育是非常建党的事情;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情,因为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潜力无穷,但是有许多的老师,许多的家长一直在残害障碍着我们的孩子,所以请你们千万.千万!拜托.拜托!不要再去残害我们自己的孩子了.〞这段话刚开始在我听来,实在是有点言过其实,一直被称为浇灌祖国花朵园丁的教师和一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怎么竟会被冠上残害孩子的罪名;但是当我看完整个演讲视频,我终于明白为何王教授会有这样的言论,因为我自己都不由自主地觉得:原来我也是被残害的孩子之一.在视频中,王教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中国人,不要忘了中国文化!〞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只是在个别人一句〝古言繁琐〞的批判下就全盘否决,开始用浅显易懂的白话文替代博大精深的文言文,开始不再让孩子们学习古代的经典篇章,开始让孩子们放弃我国本身最应该追捧学习的`四书五经,而这个别的批判者还是背诵着四书五经长大,因为这些四书五经而到达文化巅峰的高度,所以王教授说〝忘了自己文化的民族,不只是自己的损失,也是一种对于其他民族的罪过〞.古人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现金大学生何其多,但是真正能做到古人从前所定义的大学之道的,寥寥无几.中国的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璀璨的文化特点,都有名垂青史的文章诗句,这些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在几千年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名言警句,是值得每个中国人去学习的东西.看完这个视频的时候,我总在感叹,为何这个视频不是再早一些出现,如果它再早一些出现,或许现在会有更多优秀的人才成长起来.读经,不但是一个继承中国传统文学的活动,还是一个让更多孩子茁壮成长的运动,更是一个让中国更优秀的一场革命.王财贵讲座观后感范文二看过很多批判当今教育的话题,可惜都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当今教育实的施方案.刚开始听演讲的时候,我也认为这个演讲不会有可实行的策略的,可是听到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王财贵教授认为现在的教育实在吹残祖国的花朵,其实这是完全不容置疑的!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心理成长历程,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接受能力,一切从零开始慢慢去发掘,培养自己的兴趣,而作为家长老师,不应该去硬性规定他们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而是指导他们,辅助他们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点.记得高中物理老师讲过:小孩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不应该像我们一样只懂得看书,死读书读死书,变成书呆子,除了书,什么都不会,不爱学习却偏偏挨压着去学习.小孩子应该与同龄人嬉戏,让她们自己爱上学习,而不产生抵触心理,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作为孩子,要不断发掘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有什么不满或不愉快的应该及时向家长或老师反应,及时沟通,而不应该闷在心里,长期积压,要懂得处理情绪与学习的关系.作为家长要以一颗纯真幼小大的心灵与小孩成为朋友,去开启他们心灵智慧之门,去和她们一起成长.而不是当他们做得不好时,对他们非打即骂,家长也不应该盲目的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要帮助他们培养阅读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自我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作为老师,当学生感到困难或不解时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而不是一味打压或要他们放弃.作为老师要真正明白:〝小朋友,跟我念〞的真正含义,上课要集中小朋友的注意力,从最基本的教他们念书开始,可选《论语》.《四书五经》等名著来教,要让他们养成阅读的兴趣.中华五千年文化,我们问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文化源远流长,造福每个炎黄子孙,开启更多儿童的智力之门!王财贵讲座观后感范文三观看了王财贵教授的《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讲座,我感触颇深.原来这个讲座是针对教师家长的,但也在我心中激起共鸣,使我得到一些启发.讲座主要讲述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观看过程中有两个地方让我心潮澎湃,先是讲到我们是当今大量存在的文化侏儒,没有能力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王财贵教授讲中国留学生回答不出外国学生关于《易经》,《老子》,《礼记》等中国经典著作的提问,这些著作在我二十几年人生中几乎都没看过,身边大部分人也和我一样,没有奠定好的基础,我们的身体长大,文化和精神却停滞不前,心灵中没有自己祖国的好的文化信仰,再去学别人的文化就只能全盘接收,学到的大多不是精髓.可惜我懂的太晚,再去读经已经效果不大,人生观基本形成,但我还愿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来使自己心胸宽阔.在讲到不管是科学还是非科学,都要早一点教.最重要的时间阶段是0_3岁,超过3岁到6岁机会小一点,_岁以后就基本没用了.尤其是最后十几分钟王财贵教授告诉我们的关于他教育自己孩子们的经历,让我感到期待,我想等我以后有了小孩一定要给他听古典音乐,听英语,读经给他听,等他会说话了就让他背经,学语文,培养他的智力和记忆力,来补上遗憾.王财贵讲座观后感范文四看完了那个讲座之后,我觉得他说得太对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几乎让我们〝送〞出去多少了,又还剩多少了.就比如说我们中国的阴阳八卦图,那是我们中国历史中的一颗星,可是却成了韩国旗的标志物.那可是我们中国的文化遗产!可转眼间却上了韩国的国旗.再如,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著名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国际上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可韩国人和日本人却说孔子是他们国家的石祖,他是韩国人.是日本人.因为孔子倡导尊老爱幼,可中国人却做不到,韩国人.日本人能做到.由于中国人的陋习而让我们的历史被别国所不认可.中国人的陋习是可耻的.是让人无法忍受的.我们如果想重新夺回属于我们的文化,让我们的历史重新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就要改掉那些陋习,改掉那些被外国人鄙视的行为.〝国学〞包含着许多的中国文化,如四书五经.《论语》等等.其中礼节在外国人眼中最有礼貌和特色的.而学习国学中的精华部分,提高个人修养,有助于增强爱国责任感.民族自豪感了解历史,以史为鉴,提高纵向思维,开发右脑.而且你一但有了高尚的品质,你的气质,你的形象就会与众不同,就会比一般的人更高雅.国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醒世名言和精神支柱,是国学精华中的精华!那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一起徜徉在国学智慧的殿堂,让我们用国学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优秀的人.王财贵讲座观后感范文五一部《论语》兴天下,耳濡目染成栋梁.这应该是台中师大教授王财贵演讲的核心,他批判了现行的教育,批判了日益西化的失败教育,倡导古文经典诵读,认为这些古文经典诸如《四书》.《五经》应为学好语文及其他科目的基石.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我对孩子的教育豁然开朗,相见恨晚之感.这是一次伟大的演讲,也是对现行教育的一次猛烈抨击,这次演讲同时也为我补上了怎样教育孩子的一课,使我倍感震撼,同时也为失去孩子教育的最佳黄金期深感自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我们却不十分重视,听完王财贵教授的演讲,想一想这是多么可怕啊!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是否也应该从《论语》.《老子》等经典之作开始呢?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件事.《四书》.《五经》这些书是我国几千年来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我们现在就应该万分重视起来,认认真真的学习这些古文经典,使人们变得更加理性,更加聪慧,愿天下的孩子真正能成为中华崛起的栋梁.王财贵讲座观后感范文五篇分享。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观后感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观后感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观后感《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观后感王财贵教授在演讲中,告诉我们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我们要了解教育的本质,不障碍孩子;要轻松愉快地开展教育工作,和小朋友一起成长,就必须开展读经教育。

截止演讲日,经过王教授7年的努力,仅台湾岛就有100多万小朋友在接受读经教育,中国大陆有超过三百万小朋友在接受读经教育,全世界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在接受读经教育。

南怀瑾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天下的父母及所有老师都在做一件事,都在残害我们的幼苗。

”我们要对这句话做痛彻的反省,我们要重新检讨一下我们的教育理论。

首先,我们要反省一下我们的教育心态。

近一百年来,中国患了普遍的“文化侏儒症”。

中国人已经忘了中国文化了,全盘西化,连中国书都不能读了。

打开经史子集而不能读,还要靠翻译,这就代表,这个人不可能了解深度的中国文化。

一个没有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想要去吸收别人的文化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他目光短浅、心胸狭隘。

全盘西化,不是学到美国的冒险精神和大气魄的民族精神,而是在学好莱屋、迈克尔杰克逊、麦当娜;学日本,不是学到日本的企业家精神和樱花的那种悲剧精神,而是在学日本的卡通动漫。

丧失自己文化信仰的民族,不仅对自己没有好处,对其他民族也不可能有贡献。

如果中国人只是政治经济军事上强大,中国将又是一个可怕的民族。

我们要想一想,我们除了各方面强大之外,我们的心灵也要成长,我们的文化也要再放光芒。

我们的下一代要有宽阔的心胸,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从哪里做起?从文化的教养做起。

我们的教育不是从上到下都非常努力吗?难道我们没有考虑文化教养吗?其实不是没有考虑,我们上从教育部,下至老师家长都是非常尽心尽力的。

只是如果没有对准焦点,那就非常可惜,事倍功半。

如果我们对教育的本质了解不够透彻,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认识不够清楚,那么我们所做的教育可能不仅没有效果,还有反效果。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观后感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观后感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观后感
观看了王财贵教授的《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这段2小时6分25秒的视频,我深受震撼,感受颇多。

首先,这段视频给了我教育孩子深刻的启示,3岁到13岁,多么关键的时期,庆幸的是我的孩子正好都处在这个关键期,它为我教育好孩子树立了强大的信心。

王财贵教授一再强调了经典的力量,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汲取这种经典的精神给养,让我们先生的这种伟大的智慧深深地去影响他们,让他们从小就接受这种精神的心灵的文化层次的成长,不能做文化的天生侏儒症患者。

演讲中王财贵教授提到当今社会我们存在着大量文化侏儒,没有能力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仔细想想自己也算得上一个文化侏儒,从小到大没有读太多的经典,没有接受太多优秀经典的浸润,致使自己在需要写作的时候,在需要用词汇表达的时候,感觉到词穷,力不从心,究其原因,还是书读的少,经典读的少,这也决定了自己不能成为一个大家。

王财贵教授讲中国留学生回答不出外国学生关于《易经》、《老子》、《礼记》等中国经典著作的提问,这些著作在我三十几年的人生当中几乎都没看过,身边的好多人也和我一样,没有奠定好的基础,我们的身体长大,文化和精神却停滞不前,现在听了王财贵教授的课,深深地为自己感
到悲哀。

如果说自己的以前可以归结为没有好的启蒙老师,父母没有给予好的启发,自己的年幼无知,那么现在听了王财贵老师的课,知道了这些,难道还能让自己的孩子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吗?知道了0—13岁是孩子汲取知识一个多么关键的时期,自己不该为孩子制定合理的计划吗?再不进行,就真的晚矣!王财贵教授说过了:教育需要太多的什么吗?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你只需要告诉孩子“下面开始读吧”!。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读后感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读后感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观后感前些天,在胡老师的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视频,是古文经典推广者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一场关于儿童教育的演讲,叫《一场演讲,百年震撼》。

看完整个视频,我用八个字形容自己的感受,那就是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王财贵老师说,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我想他说的是有道理的,现代的教育弊端日益显现,老师抱怨学生难教,学生抱怨老师不会教。

尤其是小孩教育更是让家长、教师头疼不已。

究其原因,我想这和家长老师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有很大关系。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笨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因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以正常的情况为准),他的智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从一生下来就是如此,“本来一个孩子,他就是那样的纯真纯洁,他的品德,我们只要不破坏他,就很好了;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障碍他,就不错了。

”这是王老师的原话。

我觉得是一样的道理,后天的早期教育就对一个孩子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有什么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人才,王财贵老师说得好,你教什么,孩子们就学什么。

你教得好,孩子就学的好,你教的不好,孩子就学不好。

真的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我觉得王财贵教授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如果我们有一桶水,我们不要舀一瓢给孩子,我们要给孩子指引一条河!”,当时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刻,很受启发。

家长、教师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小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不能为了保持自己在孩子面前伟大光辉的形象而束缚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比如孩子问了我们不知道的问题或者是好笑的问题,我们不能粗暴的回应他或是喝止他,而是应该耐心的和他一起探讨,一起解决他的疑问,这样才能保持他那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有作用的。

教育不能违背孩子的天性,不能违背自然的发展规律。

我们很多人之所以现在文化水平不高(不是指学历,而是内心深层次的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多是因为在小时候没有打好基础,王财贵教授说,儿童应该在13岁之前把最重要的书全部读完,将重要的书装在肚子里。

关于王财贵讲座的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关于王财贵讲座的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关于王财贵讲座的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关于王财贵讲座的观后感范文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王财贵讲座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财贵讲座的观后感1观看了王财贵教授的《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讲座,我感触颇深。

原来这个讲座是针对教师家长的,但也在我心中激起共鸣,使我得到一些启发。

讲座主要讲述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观看过程中有两个地方让我心潮澎湃,先是讲到我们是当今大量存在的文化侏儒,没有能力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王财贵教授讲中国留学生回答不出外国学生关于《易经》,《老子》,《礼记》等中国经典著作的提问,这些著作在我二十几年人生中几乎都没看过,身边大部分人也和我一样,没有奠定好的基础,我们的身体长大,文化和精神却停滞不前,心灵中没有自己祖国的好的文化信仰,再去学别人的文化就只能全盘接收,学到的大多不是精髓。

可惜我懂的太晚,再去读经已经效果不大,人生观基本形成,但我还愿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来使自己心胸宽阔。

在讲到不管是科学还是非科学,都要早一点教。

最重要的时间阶段是0~3岁,超过3岁到6岁机会小一点,13岁以后就基本没用了。

尤其是最后十几分钟王财贵教授告诉我们的关于他教育自己孩子们的经历,让我感到期待,我想等我以后有了小孩一定要给他听古典音乐,听英语,读经给他听,等他会说话了就让他背经,学语文,培养他的智力和记忆力,来补上遗憾。

王财贵讲座的观后感2看完了那个讲座之后,我觉得他说得太对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几乎让我们“送”出去多少了,又还剩多少了。

就比如说我们中国的阴阳八卦图,那是我们中国历史中的一颗星,可是却成了韩国旗的标志物。

那可是我们中国的文化遗产!可转眼间却上了韩国的国旗。

再如,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著名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国际上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

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可韩国人和日本人却说孔子是他们国家的石祖,他是韩国人、是日本人。

百年演讲震撼观后感

百年演讲震撼观后感

百年演讲震撼观后感前几天看了一个百年演讲,那可真是把我震撼得不要不要的。

我一打开视频,就感觉像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拉进了历史的长河里。

演讲者那声音,就跟带着魔法似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小石子,“噗通噗通”地往我心里的湖水里扔。

你想啊,这演讲讲的可是百年的事儿呢。

从一开始,我就像跟着一群勇士踏上了一段超级漫长又无比惊险刺激的旅程。

那些过去的画面,通过演讲者的描述,在我眼前就跟放电影似的,一幕一幕地闪过。

我听到讲先辈们如何在艰难困苦中挣扎、奋斗,那时候的条件简直差到没法想象。

没有什么高级的工具,没有舒服的办公室,有的就是满腔热血和一双双勤劳的手。

我就在想,要是我在那个时候,估计早就哭着喊着要回家找妈妈了,可先辈们却像钢铁巨人一样,不屈不挠的。

演讲里提到那些伟大的变革和突破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心都跟着膨胀起来了。

就像自己也参与到了这些伟大的时刻当中,跟着一起欢呼雀跃。

那些新思想像星星之火,一点一点地燃烧起来,最后变成燎原之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模样。

这可太酷了,就像玩游戏的时候,从一个小菜鸟一下子变成了超级大英雄。

而且啊,演讲者还特别会讲故事。

那些故事就像一串串糖葫芦,把百年的历史串得紧紧的。

我一会儿为失败的情节揪心,一会儿又为胜利的场景激动得想蹦起来。

这演讲可比我在学校听那些干巴巴的历史课有趣多了,我感觉自己就像在听一场超级精彩的评书,还是那种有着深刻内涵的评书。

看到后面,我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和自豪。

感动于先辈们的付出,自豪于我们能站在他们的肩膀上享受现在的美好生活。

看完这个演讲,我就觉得自己不能再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了,得有点追求,像先辈们一样,为了点什么去努力奋斗。

哪怕我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至少也要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也为这个社会贡献一点自己的小力量。

这演讲啊,就像是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充满了能量,我可得好好感谢它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观后感
前些天,在胡老师的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视频,是古文经典推广者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一场关于儿童教育的演讲,叫《一场演讲,百年震撼》。

看完整个视频,我用八个字形容自己的感受,那就是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王财贵老师说,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我想他说的是有道理的,现代的教育弊端日益显现,老师抱怨学生难教,学生抱怨老师不会教。

尤其是小孩教育更是让家长、教师头疼不已。

究其原因,我想这和家长老师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有很大关系。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笨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因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以正常的情况为准),他的智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从一生下来就是如此,“本来一个孩子,他就是那样的纯真纯洁,他的品德,我们只要不破坏他,就很好了;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障碍他,就不错了。

”这是王老师的原话。

我觉得是一样的道理,后天的早期教育就对一个孩子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有什么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人才,王财贵老师说得好,你教什么,孩子们就学什么。

你教得好,孩子就学的好,你教的不好,孩子就学不好。

真的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我觉得王财贵教授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如果我们有一桶水,我们不要舀一瓢给孩子,我们要给孩子指引一条河!”,当时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刻,很受启发。

家长、教师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小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不能为了保持自己在孩子面前伟大光辉的形象而束缚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比如孩子问了我们不知道的问题或者是好笑的问题,我们不能粗暴的回应他或是喝止他,而是应该耐心的和他一起探讨,一起解决他的疑问,这样才能保持他那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有作用的。

教育不能违背孩子的天性,不能违背自然的发展规律。

我们很多人之所以现在文化水平不高(不是指学历,而是内心深层次的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多是因为在小时候没有打好基础,王财贵教授说,儿童应该在13岁之前把最重要的书全部读完,将重要的书装在肚子里。

这些书就是经史子集,这样的经典之作将会伴随他一辈子。

而现实是什么呢,从我自己的受教育经历来说,小学的语文教育正如王财贵教授所说一样,效率低下,浪费时间。

我自己以前小时候也比较喜欢语文,但是那时候根本没有经史子集这样的古书可以让我们去看,都是小华、小明、小老鼠。

这些东西看了无数遍,从发下课本第一天就看,早就厌倦了,而我们的老师偏要我们一学期死守着这一本书。

现在想想,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

在我们该发展的时候被束缚了。

现在我们想学早就失去了时机了,这种缺失是以后乃至是一辈子也弥补不了的。

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小孩,和我们那时候恰恰相反。

现在的小学,初中学的东西太多了、太深奥了,什么奥数、英语、物理。

别说是小孩了,有些就是我们这样的成年人也解决不了。

其实上天在创造我们的时候,就已经将我们的路安排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学什么、该有什么样的发展、违背了这个顺序,那教育的本质就不是育人了,而是害人了,所以教育应该顺应人类的发展阶段“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让人能够健康发展。

对于小学生,就应该像王财贵教授所说那样,不求甚解,只要会背就行。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太小训练思考是会违背人的正常发展,会对孩子造成很大伤害,甚至会有后遗症的产生。

这场演讲让我感触良多,我想有几点是应该要记住了,这对于我们以后教育小孩有很大帮助:1、儿童教育贵在耳濡目染。

2、幼儿学的东西影响儿童自身一辈子。

3、高度的文化修养基础要在13岁前打牢。

4、经典之作,能开发智慧,能培养一个人的性情、智慧、眼界。

因为经典之作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高远的理想、开阔的胸怀。

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只有先充分学习、吸收了自己的文化的精华,再去学别人,这样才能引他之长为己用,如果连自身的东西都没有学好,就去盲目模仿别人,即使学的再像,也不能把别人的优秀化为自己的长处,而只能是东施效
颦、邯郸学步而贻笑大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