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学写观察日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观察日记》作文训练范文5篇及点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训练范文5篇及点评
单元训练主题:学写观察日记
目录:
1.热带鱼生宝宝
2.小烧火鱼
3.可爱的小锦鲤
4.乌龟趣事
5.落阳花
☆1. 热带鱼生宝宝☆
10月5日星期四晴
我们家的鱼缸里养了12条美丽的热带鱼,8条公的,4条母的。
它们经常在一起玩耍。
今天,我发现一条母鱼的肚子鼓鼓的。
听妈妈讲,那条母鱼要生小鱼了。
我赶忙给鱼换上清洁的水,又加入一点儿新鲜的鱼虫,为小鱼的出生布置了良好的环境。
果然,这些热带鱼吃饱后,玩得更加活跃了。
10月7日星期六晴
今天,我发觉那条要生小宝宝的母鱼的肚子更大了。
肚皮呈银白色,鼓得大大的,显得又白又亮,而看上去它的头部和尾部相对显得有些瘦小。
每当放入鱼虫时,别的鱼吃一会儿就到一边玩儿去了,可是那条母鱼吃呀,吃呀,好像一直吃不饱。
妈妈告诉我:“母鱼是为了它的小宝宝出生储备营养呢!”
10月10日星期二晴
终于,那条母鱼生小鱼了。
只见它肚子下面滚出一个灰色的小圆球。
那个小圆球滚动了几下,接着就变成了一条小鱼,游了起来。
后来,一个又一个的小圆球从它肚子下面滚出来。
母鱼一共生下14条活泼、可爱的小鱼。
【点评】小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了母鱼生宝宝的过程,用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了美妙的一切,语言功底也很深。
同学们也可以试一试长期观察一种小动物的生长,每天记下一点观察心得。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优秀范文5篇

【导语】孩子们,家中的植物,种大蒜,泡黄豆,泡绿豆,蚕宝宝,刚出生的小猫、小狗,每晚月亮的形态……这些都值得你去细心观察!赶快行动起来吧!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优秀范文:我家的扁豆9月5日晴今天,妈妈给我带回一粒扁豆小种子,我高兴极了,心想:太好了,我可以种扁豆了。
立刻,我找来一个精致的花盆,从院子里挖些泥土放进去,然后让这个“文弱的小姑娘”在盆子定居下来了。
从此,我的希望和种子一块生根发芽。
每天,我两只眼睛都会盯着花盆,心里暗暗祈祷:快快长大吧,长多多的扁豆给我吃噢。
9月20日晴一早,我打开窗户,惊奇地发现花盆里的小姑娘透出了小脑袋,还带着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呢。
嘿,小家伙,正努力地往上长啦。
9月26日晴6点,我爬起床,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顺便看一下小姑娘长大没。
一打开,我惊讶地发现细嫩的小苗长出5片嫩绿的叶子,还有细丝样的藤。
虽然藤只有一点点,但我还是精神大振。
我能想象出明天这藤会爬上阳台顶端,长出很多扁豆。
多么让我期待啊。
10月8日晴我们外出几天了。
一回家,我就迫不及待打开窗户。
啊,小姑娘已长成大姑娘了,藤顺着阳台柱子长到阳台顶了,叶子稀稀拉拉的开满了那根柱子。
看的是那紫红色的花,姹紫嫣红,在绿叶的衬托下煞是好看。
啊,居然那根藤上还长了5个小小扁豆。
我连忙把妈妈喊过来。
妈妈看了看,笑着说:“再过几天,这些花都会变成扁豆,我们就有一盘子扁豆吃喽”。
我高兴地跳起来,边跳边说:“谁种谁摘噢。
”2.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优秀范文:小葱成长记我家的阳台上种了三盆小葱,一盆刚种下,一盆已开始冒出青绿的小芽儿,还有一盆我今天比了一下,嗯,有铅笔那么高了。
说起这些小葱的来历呀,它们都是外婆从家乡带过来的,是一些像蒜瓣儿那样的“干葱头”。
它们是怎样长成青青翠翠的小葱的呢?别急,我呀,这些天都陪着可爱的小葱一起成长呢!首先,外婆把一颗颗“干葱头”分成一瓣一瓣的,插进已经松好的泥土里,然后给它们浇上一点水就可以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写观察日记》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作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将观察到的内容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
通过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两个例文,以及一些关于观察方法和表达方式的指导。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
但是,他们在表达观察到的内容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完整性。
此外,部分学生对日记的格式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有目的地观察,并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同时加强对日记格式的讲解和示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有目的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2.培养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
3.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使日记内容更具条理性和完整性。
4.熟悉日记的格式,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将观察到的内容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使日记内容更具条理性和完整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观察方法和日记格式。
2.示范法:示例引导,让学生模仿和感悟。
3.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观察日记的示例文、评价标准、写作指导PPT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已学的观察方法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观察方法,如观察事物的顺序、观察事物的特点等。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写观察日记,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两个优秀的观察日记示例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观察日记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同时,教师讲解观察日记的格式,如日记的日期、星期、天气等。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观察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记录下来。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精选6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精选6篇)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篇一今天,我来到花园里观察玉兰花。
到了那里,已经有许多同学在观察了。
我也跑过去仔细观察。
咦?玉兰花怎么变成小酒杯了?哦!我知道了,应该是玉兰花还没收拾完“空酒杯”,就喝醉了吧。
哈哈哈,我都快笑抽了。
我走近去看,才发现玉兰花还有着长满小毛的一面。
我赶紧叫同学们快点儿来看,大家都啧啧称奇。
这时,一位同学使劲摇动树干。
顿时,一只只白色的“蝴蝶”飘落了下来。
要是非得用一个成语来表示,那“天女散花”是最合适的了。
我拿起一个玉兰花,用鼻子闻了闻,不由自主的自我陶醉起来。
但一句话打破了这短暂的时光。
“我发现玉兰花的‘血液’了!”我跑过去看了看,呸!剩余的“酒”还差不多。
这可真是一次有趣的观察啊!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优秀篇二团结的蚂蚁9月15日星期六天气晴今天上午,我蹲在门口吃饭。
几颗米粒掉在地上,引来了一只侦察兵蚂蚁。
这只侦察兵似乎在很远的地方就看到米粒,赶紧跑来,死死咬住米粒,用尽力气,好像要把米粒搬到蚁穴,却怎么也搬不动。
望着这只心思不小的家伙,我想:你这弱小的蚂蚁如果能搬走这些庞大的米粒,那你就是神蚁了。
但这只蚂蚁吃心未死,瞧,它又开始动了。
它紧抱米粒,一晃身子,居然将饭米粒背了起来。
没想到,它还是有一把子力气的,就看你行不行啦!可这就像一个人要搬走泰山一样,毫无希望。
很快饭米粒从它的身上滚了下来,把它的细胳膊和腿都给困住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它才脱险。
这位侦察兵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饭米粒相差悬殊,立马跑回它的家里,估计是大声喊了这么一嗓子:兄弟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它的兄弟们急忙围上前,似乎在问:有什么信息?侦察兵动了动自己的触角,仿佛在说:我在不远处发现了很多粮食,那些粮食够我们吃一个月,我自己搬不动,想请你们跟我一起去搬!它的兄弟们似乎纷纷点头说:好啊!赶快出发吧!侦察兵带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只见它们有的聚气凝神,紧抱米粒,小心搬运;有的二蚁连手,奋力拼搏﹔有的发起蛮劲,搬米疾走不一会儿,米粒就像是返乡归国游子似的慢慢移向蚁穴。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 学习写观察日记》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学习写观察日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日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3.了解如何观察细节并将其记录在日记中。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工作习惯;3.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观察、热爱记录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保持心灵清澈、保持对世界的好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日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
难点1.如何将观察到的细节具体而生动地记录在日记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日记1.导入:介绍日记的定义和种类,引导学生对日记有初步了解。
2.活动一:让学生阅读几篇经典的观察日记,讨论其特点和写作技巧。
3.活动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短时间的观察练习,要求他们记录下所见所闻。
4.小结:总结当天所学内容,为下节课作铺垫。
第二课时:写观察日记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活动一: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主题展开观察,着手写观察日记。
3.活动二:互相交流观察日记,学生之间提出改进建议。
4.活动三:老师点评几篇优秀的观察日记,让全班共同学习。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继续写观察日记,并选择其中一篇带到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馈评价方式1.日常表现评价:包括观察力、表达能力、写作技巧等方面的评价;2.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观察日记进行评价,给予建设性意见;3.课堂表现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1.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2.不断完善教案内容,丰富活动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延伸1.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观察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周围的事物,激发写作灵感;2.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日记,学习他人写作方法,促进交流。
以上就是关于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学习写观察日记》教案的内容安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范文: 写观察日记(8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范文:写观察日记观察绿豆发芽过程的日记2018 年9 月19 日星期三晴今天上午我们学完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脚》,学完后,老师叫我们回家泡点绿豆,每天观察绿豆的生长过程。
我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让妈妈给我准备一些绿豆,妈妈拿了十几颗给我,问:“要这么多绿豆干什么?”我回答说:“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任务,泡绿豆写观察日记呢!”我先把十颗绿豆放在一个透明的杯子里,因为透明的杯子更容易观察绿豆的成长过程。
然后,我在杯子里倒了一点水,妈妈告诉我,水刚好浸过绿豆,让绿豆保持湿润就可以了。
最后,我还在杯子上盖了一块厚布。
希望我的绿豆健康成长,能够快点发出小芽!2018 年9 月21 日星期五晴清晨,当第一声鸟叫透过绿色的窗帘传入我的耳中时,我突然想起了我的绿豆。
我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去看我的绿豆发芽了没。
我给绿豆换过水,突然发现有三颗绿豆伸出了嫩嫩的“小手”,像一个个小烟斗一样,我兴奋极了!仔细看看其他绿豆,它们的肚子鼓得圆圆的,有几颗绿豆不小心都把衣服撑破了,好玩极了!妈妈对我说:“要按时换水呀!”我调皮地说:“是,妈妈大人。
”我话音刚落,妈妈就大笑起来。
这些小绿豆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似乎长得更快了。
2018 年9 月22 日星期六晴第三天到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看看绿豆变成什么样子了,我把给绿豆盖的“被子”掀起来一看,绿豆芽变成长长的了。
这次不像小烟斗,像小蝌蚪了,因为它的“尾巴”又长长了。
长长了的芽在它们的“妈妈”的怀抱里慢慢生长。
可是,调皮的芽宝宝把它们的妈妈搞得多么痛苦——肚子都开了,但是我想:绿豆妈妈肯定会很开心,因为芽宝宝又长大了。
绿豆发芽观察绿豆发芽过程的日记9月22日星期二天气:晴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就是泡绿豆。
我找来一些绿豆,这些干燥的绿豆,表皮光滑,圆溜溜的像一颗绿宝石。
绿豆被放在一个小碗里,用温水浸着。
不一会儿,绿豆已经开始膨胀了。
似乎喝了许多水,变得肥肥的,我想:“这些绿豆明天会长成什么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逐渐进入了梦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习作:写观察日记》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习作。
本单元的主题是“观察与表达”,旨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有顺序、有重点地表达观察到的内容。
本篇习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观察方法,记录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一对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在生活中观察到一些事物。
但在写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观察不细致、表达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指导学生如何将有意义的内容记录下来,并进行适当的表达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观察方法,对某一对象进行观察,并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录下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观察方法,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录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表达,使文章具有吸引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2.实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写作,相互交流、借鉴,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优秀范文、观察方法指导、写作素材等。
2.学生准备:携带笔记本,准备进行观察和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观察方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记中将有意义的内容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观察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观察方法,对某一对象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习作:写观察日记》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习作。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会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事物的样子、变化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三个观察对象:蝴蝶、小鱼和蜗牛,并要求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日记。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写日记这一形式还较为陌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和鼓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事物的样子、变化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学会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日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事物的样子、变化和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日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蝴蝶、小鱼和蜗牛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示范:教师以蝴蝶为例,示范如何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观察日记。
引导学生关注事物的样子、变化和特点,并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描绘。
3.学生实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并尝试写观察日记。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学生针对性辅导。
4.分享交流:各小组选取优秀的观察日记进行分享,大家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表扬和指导。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写观察日记的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写观察日记
你都观察过哪些事物呢?他们发生了 什么变化?请你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观察日记 题材多多
抽枝长叶 种类繁多
开花结果 性情……
日月星辰 科学实验
风云雨雪 生活知识
……
……
植物
动物
人物
自然
其他
开头交代清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原因。
今天,我在我家的小院里玩, 忽然,我看到了一群蚂蚁在地上 爬,好像是在寻找食物。于是, 很有好奇心的我想看一看蚂蚁到 底是怎样对话和搬东西的。
感悟收获式
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小,我不 仅发现了蚂蚁搬家的秘密,还懂 得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落笔生花 观察日记
开头
开门见山 先声夺人
交代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原因
过程
注意观察对象的具体变化:样子、颜色…… 生动地记述:按顺序 、用修辞
结尾
直接抒情式 记述观察所得或收获
感悟收获式
再见
具体生动记述。
大蒜已经长出了两片叶子,绿绿的, 直直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大蒜叶里又 长出一片小蒜叶,好像袋鼠妈妈袋子里的 小宝宝。再看根部,“白胡须”已经很长 了,好像要把花盆的底部撑破似的。
结尾记述观察所得或收获。
通过这几天的观察,我不仅 看到了豆子是怎么样发芽的,更 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 耐心,只有这样才有收获。
瓣嘴一动一动的,像没牙的老太太,滑稽得要命。
小兔子身上的毛摸上去毛茸茸的,两只眼睛又大 又圆,眼珠子鲜红鲜红的,一张小小的三瓣嘴,一对 长长的耳朵,再加上又短又圆的小尾巴,可爱极了!
好描写
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 写出了小兔子外形的特点。
我从菜篮子里拿起一把鲜嫩的青草,它们都过来吃了, 一点也不怕我。它们都抢着吃青草,那三瓣嘴一动一动的, 像没牙的老太太,滑稽得要命。
好比喻
将兔子吃草的样子比 作没牙老太太,生动 得写出了小兔子吃东 西的特点。
开门见山式
先声夺人式
清晨,我站在阳台上呼吸着 新鲜空气,忽然飞来一只白鸽子, 落在阳台上。
“爸爸,我今天要给你一个惊喜!” 一进家门,我就大声地对爸爸说。
直接抒情式
啊,丁香花,你多像一个 紫色的小天使,我爱你那美丽 的小花,更爱你那幽幽的芬芳。
4月6日
星期六
晴
我从车上下来,往院子里一看,外婆正给小
兔子喂食呢!我高兴地直奔兔笼。一个多月没见,
小兔子长大很多啊!小兔子身上的毛摸上去毛茸茸
的,两只眼睛又大又圆,眼珠子鲜红鲜红的,一张
小小的三瓣嘴,一对长长的耳朵,再加上又短又圆
的小尾巴,可爱极了!
我从菜篮子里拿起一把鲜嫩的青草,它们都过
来吃了,一点也不怕我。它们都抢着吃青草,那三
注意日记格式。
日记×则 ××日 星期× 天气×
小标题
注意观察对象的变化
对于观察对象的变化,我们可以用文字记录,可以用图画表 示,也可以拍下照片和视频。然后我们要将这些信息梳理成文字,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注意观察对象的变化
我把袋子放进微波炉里, 再次观察起来。只见袋子渐渐 鼓起来,真像一袋还没有被开 封过的薯片。“噼里啪啦”, 原来是玉米粒在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