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真正应用前景在哪
石墨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石墨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子、热学、力学和光学性质。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石墨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石墨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进行详细介绍。
一、电子学应用石墨烯的优异电子性质使其在电子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石墨烯是一种零带隙材料,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和高电导率,适用于制备高速晶体管和其他电子器件。
目前,石墨烯晶体管已成功制备,展现出了优异的电子传输性能。
石墨烯还可用于制备高性能柔性电子器件、传感器和光电导材料等。
二、能源应用石墨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电池、超级电容器和太阳能电池等。
由于石墨烯的高电导率、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它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中。
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快速充放电速度等优势。
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材料,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三、材料科学应用石墨烯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包括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和柔性电子器件等。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高拉伸强度,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的纳米材料。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电性、高热导率和优异的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封装和结构材料等领域。
四、光学和光电器件石墨烯在光学和光电器件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光电探测器、光电二极管和激光器等。
由于石墨烯的光线吸收能力强、载流子迁移率高和透明性优良,它被广泛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光电探测器和光电二极管。
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备紧凑型激光器,具有高功率、快速调制和窄线宽等优点。
五、生物医学应用石墨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传感器、药物传递和组织工程等。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传导性和多功能性,可用于制备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器和药物传递系统。
石墨烯还可用于制备三维生物打印材料,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石墨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电子学、能源、材料科学、光学和光电器件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石墨烯技术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技术的应用前景石墨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力学和化学性质。
在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石墨烯制备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大突破,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电子领域随着芯片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电子产品的性能越来越强大。
而石墨烯作为一种优异的导电材料,则是其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比传统的金属导线,石墨烯导线具有更小的线径和更好的导电性,可以大大提高电子产品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此外,石墨烯的高透明度也使其成为一种优秀的透明导电膜材料,适用于显示器等电子产品的制造。
二、能源领域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石墨烯的应用在能源领域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石墨烯电池作为其中的一种应用,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快速充电等优点,将成为未来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要技术之一。
此外,利用石墨烯的吸附性能,可以制造高效的污染物吸附材料,可以用于净水、净空等领域。
三、医疗领域石墨烯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使其在医疗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利用石墨烯的导电性和高强度,可以制造医疗器械和人工器官等高科技产品。
同时,石墨烯的吸附性能也为生物医学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用于抗生素释放、药物输送等方面。
四、材料领域除了以上提到的领域,石墨烯的应用在材料领域也不容忽视。
利用石墨烯的力学特性和吸附性能,可以制造高强度、轻质的复合材料。
同时,石墨烯的导热性能和高表面积特性,使其可以用于制造高效的散热材料。
综合来看,石墨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涵盖了多个重要领域。
尽管目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例如规模化生产、材料稳定性等方面,但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石墨烯的发展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石墨烯材料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石墨烯材料的应用前景和挑战石墨烯是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是纯碳原子的二维晶格,拥有许多独特的性质。
自从2004年被发现以来,在科学和工业应用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石墨烯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分析石墨烯材料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一、石墨烯的应用前景石墨烯具有很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极高的电导率、强度、韧性和导热性等。
由于这些特性,石墨烯能够被应用在各种领域。
1. 电子领域石墨烯的最大应用可能就是在电子领域。
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电导率和电子迁移率,可用于制造超薄、高速和低功耗的电子元件。
它可以被用于制造晶体管、振荡器、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等。
另外,石墨烯还可以用于构建高强度、低密度的纳米电线。
2. 生物医学领域石墨烯在生物医学领域也有许多应用。
由于其高表面积和二维结构,它可以被用于制造药物递送系统,如纳米药物递送载体。
同时,石墨烯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用于紫外线和红外线光疗、组织工程等。
3. 能源领域石墨烯也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在能源领域。
石墨烯和其他材料复合,可以用于制造超级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同时,石墨烯还可以作为太阳能电池中的电极材料。
4. 其他领域除了上述领域,石墨烯还可以应用在诸如航天、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二、石墨烯的挑战尽管石墨烯具有很多优异的特性,但它的应用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1. 制备技术仍不完善石墨烯的制备技术向来是一个难题。
尽管制备技术不断改进,但仍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挑战。
例如,单层石墨烯的生长需要高温和高真空,这很难在大规模生产中进行。
此外,石墨烯制备过程中容易受到杂质和缺陷的影响。
2. 质量和可靠性不稳定石墨烯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不太稳定。
由于制备工艺、工作环境、物理和化学过程等因素的影响,石墨烯的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也使得石墨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3. 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石墨烯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也是石墨烯面临的挑战之一。
石墨烯很容易受到氧化、水解和光降解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失去效果。
石墨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石墨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形成的二维薄膜,具有单层结构、高比表面积、强的力学特性和电学特性等优良性质。
自2004年石墨烯被发现以来,人们已经发现了其在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包括电子学、能源、生物医学、化学催化和材料等领域。
本文将就石墨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做一个概括性介绍。
1. 电子学应用石墨烯是电子迁移速度最快的材料之一,这使得石墨烯在电子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的电学性质主要基于电荷移动和相互作用,它在高频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柔性电子学和传感器等应用方面都有潜力。
2. 能源应用石墨烯的高电导性和低电子转移电阻使其成为能源存储材料的理想候选者。
石墨烯和其衍生物已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能源体系中被成功应用,同时还有石墨烯纳米线、石墨烯石墨烯氧化物等材料也正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新型能源系统中。
3. 生物医学应用石墨烯因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功能化进一步拓展了它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石墨烯在生物成像、控制释放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石墨烯的电学和热学性质、强半导体特性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传感器,被用于在应用生物医学和生化传感领域的研究。
4. 化学催化石墨烯的高比表面积和化学稳定性赋予了它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潜力。
石墨烯可以与不同的催化剂相结合形成多种复合材料,这些复合物在氧化还原催化、光催化和热催化等领域中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在催化剂的降低、催化过程的高选择性和催化剂重复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 材料应用石墨烯的高比表面积和高电导率使得它成为一种理想的复合材料和增强材料,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和航空领域等。
石墨烯纳米管等复合材料已经被用于制备纳米传感器,同时在消费电子、高性能运动器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石墨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但是现有工艺、设备等硬件条件限制了大规模石墨烯材料的生产。
同时,石墨烯具有较高的价格,这也限制了其在一定程度上的应用。
石墨烯应用前景

石墨烯应用前景石墨烯是一种新兴的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质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石墨烯的几个重要应用领域和前景。
首先,石墨烯在电子学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
由于石墨烯是单原子层的二维材料,具有很高的电导率和电子迁移率,可以用于制造高速、高性能的电子器件。
例如,石墨烯可以替代现有的硅材料,用于生产更小、更快的微处理器。
此外,石墨烯也可以用于制造柔性显示屏和柔性电子器件,为电子产品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其次,石墨烯在能源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特性和高比表面积,可以用于制造高效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石墨烯电池具有更高的储存能量和更快的充电速度,可以为电动汽车和移动设备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和更便捷的充电方式。
此外,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造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此外,石墨烯还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材料科学和化学工程领域。
石墨烯具有出色的机械强度和柔性,可以用于制造轻量、高强度的材料。
石墨烯复合材料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建筑等领域,提供更安全、更耐用的产品。
同时,石墨烯还具有高热导率和高化学稳定性,可以用于制造高效的催化剂和吸附剂,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转化等问题。
最后,石墨烯还有潜在的生物医学应用。
石墨烯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生物相容性,可以用于制造生物传感器、药物递送系统和组织工程等领域。
石墨烯纳米材料可以用于检测和治疗癌症、感染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
综上所述,石墨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电子学、能源、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相信石墨烯将会成为未来科技和工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石墨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石墨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石墨烯是一种全新的材料,由单层碳原子以二维晶格排列而成。
其结构独特,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性质,包括高导电性、高热导性、高强度、柔韧性和透明性等。
自2004年石墨烯被首次发现以来,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潜力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石墨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两个方面,探讨石墨烯材料的前景与挑战。
石墨烯的应用现状1. 电子学领域由于石墨烯具有出色的导电性能,因此在电子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可以作为高性能晶体管的材料,用于制造更小、更快的电子设备。
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造柔性电子产品,如可弯曲显示屏、智能穿戴设备等。
在电池领域,石墨烯的高导电性和高比表面积可以显著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储能密度。
2. 光电子学领域石墨烯具有极高的光透过率和光吸收率,因此可以用于制造高性能的光电器件。
石墨烯透明导电膜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光电显示器等器件中。
石墨烯的独特光学性质还使其成为制备超薄光学元件的理想材料,如超薄透镜、纳米光栅等。
3. 材料领域石墨烯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韧性,可以制备出各种高性能的复合材料。
这些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防腐涂料、抗静电材料等。
4. 生物医学领域石墨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以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药物载体、组织工程支架等生物医学器件。
研究表明,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癌症治疗、基因传递、细胞成像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石墨烯的发展趋势1. 大规模制备技术目前,石墨烯的大规模制备技术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传统的机械剥离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虽然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石墨烯样品,但是成本高、产量低,无法满足广泛应用的需求。
发展低成本、高效率的石墨烯大规模制备技术是当前的重点研究方向。
2. 功能化修饰技术石墨烯的很多优异性能是由其特殊的二维结构所决定的,但是这也使得石墨烯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化学稳定性差、易团聚等。
石墨烯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石墨烯的应用前景与挑战石墨烯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材料之一,它被誉为一个“奇迹材料”,拥有极高的导热、导电性能、机械强度和透明性等特点,被认为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能源、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
一、石墨烯的应用前景1. 电子领域石墨烯因其卓越的电子性能被认为是电子领域的一个重要材料。
它具有非常高的电子迁移率,可以用来制造高性能场效应晶体管,使得电子元件的速度和功耗都有了极大的改进。
此外,石墨烯还具备优秀的光学特性,可以用于制作高性能的显示器、灯具、太阳能电池等。
2. 能源领域石墨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石墨烯的导电性能使得它可以被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电池的制造中,让电池的发电效率有了较大提升。
另外,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领域,可以显著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从而达到更高的发电功率。
3. 生物医学领域石墨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受瞩目。
由于石墨烯具有高度透明性和生物相容性,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可以用于生物材料的制造和人体组织的修复。
此外,石墨烯还可以利用其导电性能制造出高灵敏的生物传感器,使得医疗筛查过程更为快速和准确。
4. 环境保护领域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石墨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石墨烯可以制造出高效的净水设备,可用于废水处理或海水淡化。
同时,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造防辐射服、空气净化器等环保设备,提高环境净化的效率。
二、石墨烯面临的挑战目前,石墨烯制造成本较高,使得它在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新的制备技术,以使得石墨烯的生产成本降低。
2. 稳定性问题石墨烯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由于石墨烯是一个十分薄且容易损坏的材料,因此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格外小心。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方法来提高石墨烯的稳定性,以便更安全地应用它在各种领域中。
3. 处理技术问题石墨烯的处理技术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挑战。
石墨烯的物理特性和应用前景

石墨烯的物理特性和应用前景石墨烯是晶体材料中最具有前途的一种,它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誉为“材料学领域的瑰宝”,是继发现全球第一种新物质锂离子电池之后的又一次突破。
本文将从物理特性和应用前景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一、石墨烯的物理特性1. 热稳定性石墨烯是由一个石墨层剥离而来,具有非常高的热稳定性,可以在高温下保持稳定的结构和性质。
这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热电材料,可应用于电子设备、能源存储、传感器等领域。
2. 机械强度高石墨烯的强度非常高,比钢铁还要强,而且柔韧性也非常好,具有超强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这使其成为一种非常有用的材料,可以制作高性能的机器人和其他基于机械的设备。
3. 光电性能优异由于石墨烯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和电子性质,可以吸收和产生光辐射,同时还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透明性,因此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和其他光电器件。
4. 超导性能在低温下,石墨烯可以表现出超导性,因此可以应用于超导器件等领域。
其具有更高的超导临界温度和临界电场,这使其与其他超导材料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
二、石墨烯的应用前景1. 电子学石墨烯具有非常优异的电子输运性能,可以应用于高性能场效应晶体管和其他微电子器件。
此外,还可制备电子学设备中的电极和传感器。
2. 能源存储石墨烯具有非常高的比表面积和极高的电容值,可以应用于制备超级电容器和电池,成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能源存储材料。
3. 生物医学石墨烯是一种非常生物相容性、生物耐受性的新型材料,因此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生物传感器、图像诊断和癌症治疗等。
4. 光电子学石墨烯的导电率非常高,同时具有很好的光学性能,因此可以应用于制备光学器件,如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等。
总之,石墨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力,被广泛认为是开启新时代的材料之一,我们有信心相信石墨烯在未来必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墨烯真正应用前景在哪?Graphenano公司相关负责人称,虽然此电池具有各种优良的性能,但成本并不高,该电池的成本将比一般锂离子电池低77%,完全在消费者承受范围之内。
这则消息在国内被很多媒体转载报道,在新能源汽车界和锂电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最近有不少朋友询问笔者:“会做石墨烯电池吗?石墨烯电池前景如何?什么时候量产?”笔者相信,很多锂电界同仁也有类似的问题。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电化学或者材料学背景,关注石墨烯电池也可能是出于不同目的,所以他们都不会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石墨烯电池?在本文中,笔者希望能够揭开笼罩在石墨烯电池上面的神秘面纱,让大家真正了解石墨烯在电化学储能方面的应用价值,而不是被一些非专业的记者或者炒作者蒙蔽,即便真相也许并不是那么鼓舞人心。
什么是石墨烯?先来看看维基百科的定义:“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個碳原子厚度的二維材料。
石墨烯目前是世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幾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导热系數高達5300 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 cm2/V·s,又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高,而电阻率只约10-8俜m,比铜或银更低,为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
”最薄、最坚硬、最导热、最导电,这所有的光环都在告诉人们,石墨烯是一种多么神奇的材料啊!但是笔者要提醒的是,国际上对Graphene的定义是1-2层的nanosheet才能称之为是Graphene,并且只有没有任何缺陷的石墨烯才具备这些完美特性,而实际生产的石墨烯多为多层且存在缺陷。
石墨烯主要有如下几种生产方法:·机械剥离法。
当年Geim研究组就是利用3M的胶带手工制备出了石墨烯的,但是这种方法产率极低而且得到的石墨烯尺寸很小,该方法显然并不具备工业化生产的可能性。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化学气相沉积法主要用于制备石墨烯薄膜,高温下甲烷等气体在金属衬底(Cu箔)表面催化裂解沉积然后形成石墨烯。
CVD法的优点在于可以生长大面积、高质量、均匀性好的石墨烯薄膜,但缺点是成本高工艺复杂存在转移的难题,而且生长出来的一般都是多晶。
·氧化-还原法。
氧化-还原法是指将天然石墨与强酸和强氧化性物质反应生成氧化石墨(GO),经过超声分散制备成氧化石墨烯,然后加入还原剂去除氧化石墨表面的含氧基团后得到石墨烯。
氧化-还原法制备成本较低容易实现,成为生产石墨烯的最主流方法。
但是该方法所产生的废液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所制备的石墨烯一般都是多层石墨烯或者石墨微晶而非严格意义上的石墨烯,并且产品存在缺陷而导致石墨烯部分电学和力学性能损失。
·溶剂剥离法。
溶剂剥离法的原理是将少量的石墨分散于溶剂中形成低浓度的分散液,利用超声波的作用破坏石墨层间的范德华力,溶剂插入石墨层间,进行层层剥离而制备出石墨烯。
此方法不会像氧化-还原法那样破坏石墨烯的结构,可以制备高质量的石墨烯。
缺点是成本较高并且产率很低,工业化生产比较困难。
此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还有溶剂热法、高温还原、光照还原、外延晶体生长法、微波法、电弧法、电化学法等,这些方法都不及上述四种方法普遍。
在此,笔者介绍一个新名词:还原氧化石墨烯,即RGO。
一般来说,氧化石墨烯是由石墨经强酸氧化,然后再经过化学还原或者热冲击还原得到。
目前市场上所谓的“石墨烯”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氧化-还原法生产的氧化石墨烯,石墨片层数目不等,表面存在大量的缺陷和官能团,无论是导电性、导热性还是机械性都跟获得诺贝尔奖的石墨烯是两回事。
严格意义上而言,它们并不能称为“石墨烯”。
当前“石墨烯电池”这一名词很火热。
事实上,国际锂电学术界和产业界并没有“石墨烯电池”这个提法。
笔者搜索维基百科,也没有发现“graphene battery”或者“graphene Li-ion battery”这两个词条的解释。
根据美国Graphene-info这个比较权威的石墨烯网站的介绍,“石墨烯电池”的定义是在电极材料中添加了石墨烯材料的电池。
在笔者看来,这个解释显然是误导。
根据经典的电化学命名法,一般智能手机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应该命名为“钴酸锂-石墨电池”。
之所以称为“锂离子电池”,是因为SONY在1991年将锂离子电池投放市场的时候,考虑到经典命名法太过复杂一般人记不住,并且充放电过程是通过锂离子的迁移来实现的,体系中并不含金属锂,因此就称为“Lithium ion battery”。
最终“锂离子电池”这个名称被全世界广泛接受,这也体现了SONY在锂电领域的特殊贡献。
目前,几乎所有的商品锂离子电池都采用石墨类负极材料,在负极性能相似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极材料,所以现在锂离子电池也有按照正极来称呼的习惯。
比如,磷酸铁锂电池(BYD所谓的“铁电池”不在笔者讨论范畴)、钴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三元电池等,都是针对正极而言的。
那么以后如果电池负极用硅材料,会不会叫做硅电池?也许可能吧。
但不管怎么样,谁起主要作用就用谁命名。
照此推算,如果要叫石墨烯电池一定要是石墨烯起主要电化学作用的电池。
就好比添加了炭黑的钴酸锂电池,总不能叫炭黑电池吧?为了进一步澄清“石墨烯电池”的概念问题,我们先总结一下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中可能(仅仅是可能性)的应用领域。
·负极:1、石墨烯单独用于负极材料;2、与其它新型负极材料,比如硅基和锡基材料以及过渡金属化合物形成复合材料;3、负极导电添加剂。
·正极:主要是用作导电剂添加到磷酸铁锂正极中,改善倍率和低温性能;也有添加到磷酸锰锂和磷酸钒锂提高循环性能的研究。
·石墨烯功能涂层铝箔,其实际性能跟普通碳涂覆铝箔(A123联合汉高开发)并无多少提高,反倒是成本和工艺复杂程度增加不少,该技术商业化的可能性很低。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里面可能发挥作用的领域只有两个:直接用于负极材料和用于导电添加剂。
用作锂电负极产业化前景渺茫我们先讨论下石墨烯单独用做锂电负极材料的可能性。
纯石墨烯的充放电曲线跟高比表面积硬碳和活性炭材料非常相似,都具有首次循环库仑效率极低、充放电平台过高、电位滞后严重以及循环稳定性较差的缺点,这些问题其实都是高比表面无序碳材料的基本电化学特征。
石墨烯的振实和压实密度都非常低,成本极其昂贵,根本不存在取代石墨类材料直接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可能性。
既然单独使用石墨烯作为负极不可行,那么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呢?石墨烯与其它新型负极材料,比如硅基和锡基材料以及过渡金属化合物形成复合材料,是当前“纳米锂电”最热门的研究领域,在过去数年发表了上千篇paper。
复合的原理,一方面是利用石墨烯片层柔韧性来缓冲这些高容量电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另一方面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能可以改善材料颗粒间的电接触降低极化,这些因素都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但是,并不是说仅仅只有石墨烯才能达到改善效果,笔者的实践经验表明,综合运用常规的碳材料复合技术和工艺,同样能够取得类似甚至更好的电化学性能。
比如Si/C复合负极材料,相比于普通的干法复合工艺,复合石墨烯并没有明显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反而由于石墨烯的分散性以及相容性问题而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而影响到批次稳定性。
如果综合考量材料成本、生产工艺、加工性和电化学性能,笔者认为,石墨烯或者石墨烯复合材料实际用于锂电负极的可能性很小产业化前景渺茫。
用作导电剂无明显优势我们再来说说石墨烯用于导电剂的可能性,现在锂电常用的导电剂有导电炭黑、乙炔黑、科琴黑,Super P等,现在也有电池厂家在动力电池上开始使用碳纤维(VGCF)和碳纳米管(CNT)作为导电剂。
石墨烯用作导电剂的原理是其二维高比表面积的特殊结构所带来的优异的电子传输能力。
从目前积累的测试数据来看,VGCF、CNT以及石墨烯在倍率性能方面都比Super P 都有一定提高,但这三者之间在电化学性能提升程度上的差异很小,石墨烯并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那么,添加石墨烯有可能让电极材料性能爆发吗?答案是否定的。
以iPhone手机电池为例,其电池容量的提升主要是由于LCO工作电压提升的结果,将上限充电电压从4.2V提升到目前i-Phone 6上的4.35V,使得LCO的容量从145 mAh/g 逐步提高到160-170mAh/g (高压LCO必须经过体相掺杂和表面包覆等改性措施),这些提高都跟石墨烯无关。
也就是说,如果你用了截止电压4.35V容量170mAh/g的高压钴酸锂,你加多少石墨烯都不可能把钴酸锂的容量提高到180mAh/g,更别说动不动就提高几倍容量的所谓“石墨烯电池”了。
添加石墨烯有可能提高电池循环寿命吗?这也是不可能的。
石墨烯的比表面积比CNT更大,添加在负极只能形成更多的SEI而消耗锂离子,所以CNT和石墨烯一般只能添加在正极用来改善倍率和低温性能。
但是,石墨烯表面丰富的官能团就是石墨烯表面的小伤口,添加过多不仅会降低电池能量密度,而且会增加电解液吸液量,另外一方面还会增加与电解液的副反应而影响循环性,甚至有可能带来安全性问题。
那么成本方面呢?目前石墨烯的生产成本极其昂贵,而市场上所谓的廉价“石墨烯”产品基本上都是氧化石墨烯。
即便是氧化石墨烯成本也高于CNT,而CNT的成本又比VGCF高。
而且在分散性和加工性方面,VGCF比CNT和石墨烯更容易操作,这正是为什么昭和电工的VGCF正逐渐打入动力电池市场的主要原因。
可见石墨烯在用作导电添加剂方面,目前跟CNT和VGCF在性价比方面并没有优势可言。
当前国内石墨烯的火热形势,让笔者联想到了十几年前的碳纳米管(CNT)。
如果对比石墨烯和CNT,我们就会发现这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具有很多几乎完全一样的“奇特的性能”,当年CNT的这些“神奇的性能”现在是完全套用在了石墨烯身上。
CNT是在上世纪末开始在国际上火热起来的,2000-2005年之间达到高潮。
CNT据说功能非常之多,在锂电领域也有很多“独特性能”。
但是二十多年过去了,至今也没看到CNT的这些“奇特的性能”在什么领域有实实在在的规模化应用。
在锂电方面,CNT也仅仅是用作正极导电剂这两年在LFP动力电池里面开始了小规模的试用(性价比仍不及VGCF),而LFP动力电池已经注定不可能成为电动汽车主流技术路线。
相比于CNT,石墨烯在电化学性能方面与之非常相似并无任何特殊之处,反倒是生产成本更高,生产过程对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实际操作和加工性能更加困难。
根据自己多年的锂电研发和生产经验,笔者并不认为石墨烯会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有多少实际应用价值,当前所谓的“石墨烯电池”纯属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