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化的开端

合集下载

欧洲工业革命现代化进程的开端

欧洲工业革命现代化进程的开端

欧洲工业革命现代化进程的开端欧洲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化的开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迅速兴起,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革命之一。

它标志着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新纪元,彻底改变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格局。

本文旨在探讨欧洲工业革命的开端,并分析其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一、农业革命推动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的英国。

然而,要理解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农业革命对其的推动作用。

农业革命是欧洲现代化进程的先导,它引入了新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机械,提高了生产效率。

铲除了封建领主的草场制度,大幅度增加了农田面积,改善了食品供应。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与技术的突破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是工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

18世纪的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自然法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在1850年前后,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如蒸汽机、纺机、织机等。

这些发明彻底改变了生产方式,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同时也提升了商品的质量和数量。

法国的纺织工业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约瑟夫·马歇尔在丝织业方面的技术创新,使得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之一。

三、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的兴起是工业革命的导火索。

随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也蓬勃发展。

商人们开始积累资本,投资于生产和制造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资本的积累使得更多的工厂和企业得以建立,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铁路、船舶和其他运输工具的出现,加速了商品流通的速度,拓展了市场范围。

四、城市化与劳动力需求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过程。

工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来到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

城市的迅速扩张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拥挤、恶劣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

然而,城市化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促进了技术和知识的交流,加速了现代化进程。

五、社会结构的变革工业革命改变了传统社会结构。

中国世界历史时期的划分

中国世界历史时期的划分

第一部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一般划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三部分。

一、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1840年)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史不作为河北省考试范围,应用较少,所以在这里不细分。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也被称为民主革命时期。

(民主革命是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

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主革命时期按照领导阶级的不同及完成的任务不同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注: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一般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的革命。

在中国历史中一般指1840-1919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但领导阶级不仅有资产阶级,还有农民阶级的加入。

(这一概念了解即可,不必深究。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般指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性质仍然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性的民主革命。

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这一时期是指1919-1949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实质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历史现代化的开端与进程

历史现代化的开端与进程

历史现代化的开端与进程历史上的现代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探讨历史现代化的开端与进程。

一、开端历史上的现代化开端可以追溯到14世纪后期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运动带来了人文主义的思潮和对古代知识的重新探索,极大地推动了西方世界的现代化进程。

人们开始对过去的传统观念进行质疑,并积极追求人类理性能力的发展。

同时,18世纪的工业革命也成为了现代化的重要开端。

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方式逐渐被机械化和工厂化所代替,这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此外,工业革命也推动了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信息传递和全球化进程。

二、进程1. 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主要表现为国家政治组织形式的转变和政治制度的发展。

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提倡的民主和权利观念为政治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理论支持。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也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它们带来了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君主专制的推翻。

2. 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动,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

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生产和全球化贸易的发展,都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以及市场经济的兴起,使得经济的生产关系和分配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3. 文化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方面。

它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文化产业的兴盛。

启蒙运动和人文主义的思想为文化现代化提供了精神动力,推动了知识的普及和人类理性能力的发展。

现代科学的诞生和文学艺术的繁荣,都是文化现代化的结果。

4. 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领域。

它主要包括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制度的发展。

传统的封建社会逐渐被现代社会所取代,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加,社会公平和公正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此外,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建立和完善也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表现。

世界现代史(1917~1945)

世界现代史(1917~1945)
1、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 严重弊端。
——马、恩设计新制度:马克思主义诞生
2、1857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表明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1929—1933年爆发资本主义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危机导致资本主义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危机还导致德日法西斯上台,并引发世界大战。
⑵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⑶1945~20世纪80年代: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与 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走向多极化的世界)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 (1917——1945)
课本内容 必修一 专题八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必修二
选修三
专题六
如何防范
大危机的历史启示?
如何应对
(1)要居安思危,及时防范经济运行中风险; (2)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3)要关注民生,把经济发展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把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 结合;
(5)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通史复习
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 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 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世界 现代史的开端。
世界现代史分期
整体时间:1917年十月革命 ~至今 具体阶段:
⑴1917~1939年: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
目的
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生产过剩 企业破产 农产品价格猛跌 失业人数剧增,矛 盾重重

现代化浪潮的兴起

现代化浪潮的兴起

第四章 现代化浪潮的兴起第一节 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亦称“产业革命”,是指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向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过渡的全面社会改造过程。

它既是生产技术的全面变革,也是引起生产关系深刻变化的社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

随后,工业革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整个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历时一个多世纪,由此掀起了世界现代化的第一次浪潮。

英国经过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1688年政变,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这一制度成为代表少数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资产阶级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经济发展,使英国最先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首先,资产阶级以议会立法进行圈地,使英国圈地运动的步伐大大加速。

在革命前,英国的圈地只是一种零星进行的“个人暴力行为”。

革命后,议会通过颁布圈地法案不仅使圈地合法化,而且导致大规模的“议会圈地运动”。

这种“合法的”议会圈地,使国家法律变成掠夺人民土地的工具,加速了自耕农的消灭。

到18世纪末,自耕农作为一个阶级来说已基本不存在了。

英国耕地的大部分已实行集体化经营,出现了更多更大的资本主义农场。

这一结果不但使自由劳动力大量出现,而且也扩大了国内市场。

其次,英国通过海外殖民扩张和大肆掠夺,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获得了充裕的资金和广大的海外市场。

再次,英国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加速了对本国人民的剥削和掠夺。

通过对国内外的掠夺,英国加速其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物质前提。

到18世纪中叶,英国的手工工场已有了高度发展,以牛顿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自然科学也有了相当的发展,这些为大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条件。

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长,使手工工场的生产已不能适应,提高劳动生产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正是在上述背景条件下,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始于棉纺织业。

1733年,兰开夏机师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使织布的速度大大提高。

历史课教案:世界的现代化进程

历史课教案:世界的现代化进程

历史课教案: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一、背景介绍世界的现代化进程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其涵盖了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都经历了不同的改革和发展,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方式推动着现代化进程的脚步。

本文将首先回顾现代化进程的起源和意义,并探讨一些与现代化相关的重要事件。

二、现代化进程的起源与意义现代化进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全球范围内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从那时起,各国开始追求摆脱传统社会形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新途径。

现代化进程对于国家乃至全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推动了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创新等领域的快速增长。

其次,它促使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新型社会关系的建立,推动了公民权益的扩大以及人民群众的福利提升。

最后,现代化进程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逐渐实现了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全球化和文明对话。

三、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的演变针对任务名称中所描述的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以下将简要回顾各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几个事件。

1. 英国工业革命英国是现代化进程的开端之一。

18世纪末期,英国发生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工业革命。

它以大规模机械生产替代传统手工业为特征,并引发了城市化、工厂制度等一系列社会变革。

此后,英国成为了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并建立起庞大殖民帝国的国家。

2. 美国独立与西部开拓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结束后,美洲开创性地领先于其他殖民地取得独立,并奠定了美利坚合众国自由和平等原则基础。

19世纪,美国西部开拓的进行推动了国家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并对全球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法国大革命与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1789-1799年)以及其前后的启蒙运动,标志着欧洲社会从封建主义向民主主义和现代化的转变。

这次爆发自法国的革命不仅造就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民族自治、公共教育等新观念。

第一次工业革命现代化的开端

第一次工业革命现代化的开端

第一次工业革命现代化的开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第一次工业革命无疑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

它就像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人类社会从传统迈向现代的道路,成为了现代化进程的开端。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的生产方式主要依靠手工劳动。

农业占据着主导地位,大多数人都在田间辛勤劳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手工业虽然也存在,但生产效率低下,产品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然而,随着 18 世纪中叶一系列技术创新的出现,这一切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标志。

詹姆斯·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使其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转,为工厂提供了强大而稳定的动力来源。

有了蒸汽机驱动的机器,工厂不再依赖于传统的水力和风力,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可以在任何地方建立。

于是,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和乡村涌现出来。

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产量大幅提高,成本却显著降低。

这使得商品的价格变得更加亲民,市场需求也随之急剧增长。

纺织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率先发生变革的行业之一。

传统的手工纺织方式效率低下,无法满足人们对纺织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飞梭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珍妮纺纱机的出现,则使纺纱效率大幅提升。

随后,水力纺纱机、骡机等一系列纺织机械的不断改进和应用,让纺织业从手工生产迈入了机器大生产的时代。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对于原材料的需求也急剧增加。

采矿业迅速崛起,煤炭成为了主要的能源。

钢铁行业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新的炼钢方法使得钢铁产量大幅提高,质量也得到了改善。

钢铁的广泛应用,为机器制造、建筑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运输领域的变革同样令人瞩目。

蒸汽机被应用于火车和轮船,使得货物和人员的运输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铁路的大规模修建,将各个地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一体化。

轮船的出现则改变了海上运输的格局,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还对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现代工业化的开端

英国工业革命现代工业化的开端

英国工业革命现代工业化的开端英国工业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变革之一,也是现代工业化的开端。

它发生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英国,并以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为特征,从而使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

本文将探讨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影响和特点。

一、工业革命的原因1.农业革命:18世纪中期,英国农业生产力的飞速提高释放出大量劳动力,这些农民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2.工场制家工业的发展:在农村,许多家庭开始兴办“工场”,进行家工业的生产。

这种制家工业为大规模制造业的兴起创造了基础。

3.煤矿和铁矿资源:英国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为工业化提供了基础能源和原材料。

4.商业革命:英国的商业和贸易网络广泛发展,为产品的销售和分配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工业革命的影响1.经济变革: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的经济发展,加速了市场经济的形成。

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商品开始大规模生产,价格下降,市场规模扩大。

2.城市化进程: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城市迅速壮大。

然而,城市化的过程也带来了城市污染、恶劣的工作条件和社会问题。

3.技术创新:英国工业革命催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创新,如蒸汽机、纺织机械、铁路交通等。

这些创新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4.社会结构的转变:传统的封建经济和社会结构开始解体,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逐渐形成。

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对立成为主要的社会矛盾。

三、工业革命的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机器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得生产方式从人力和畜力为主转变为机械力为主,大规模生产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2.科学技术的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支持和动力,如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使得生产力得到了巨大提升。

3.工业和城市的紧密联系: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城市成为工厂和工人的聚集地。

4.劳动分工的细化:工业革命使工人的劳动分工更加细化,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但也导致了工人劳动条件的恶化。

5.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成功影响了其他国家,催生了世界范围的工业化浪潮,推动了现代化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世界现代化的开端一.现代化的起始时间现代化最初是从西欧开始的,这早已成为共识。

但现代化的起始时间却存在分歧,有如下三种观点:①视1500年前后为现代化的起点;②视文艺复兴为现代化的起点;③视工业革命为现代化的起点。

下面先分析第一种观点即视1500年前后为现代化的起点依据之一:支持此观点的学者对比了1500年之前与之后的西欧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和外部关系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与差异。

1500年之前――政治领域,仍处于诸侯交战的分裂状态,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经济领域,仍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不活跃;意识形态领域,宗教神学占据统治地位,不但禁锢思想,而且束缚所有社会生活领域,导致社会缺乏活力;对外关系领域,总体上仍较封闭,仅存在与亚洲的少量奢侈品贸易1500年之后――政治领域,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兴起,王权专制强化;经济领域,工商业逐渐兴起,为全新的经济形式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意识形态领域,封建宗教神学不断受到强力挑战,新的文明意识正在显现;对外关系领域,殖民者的海外探险与扩张不断满足着西欧对财富的渴求,也获得了关于外部世界的大量新信息,改变了西欧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依据之二: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1500前后的两三百年间继发生,对现代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1500年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就开始了海外探险;1487年,迪亚士;1.哥伦布:1492年,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非洲好望角,抵达非洲东岸;此前,但丁的<神曲>问世――这标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开始。

不少巨星活跃在这一时期,如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

1519年~1522年,麦哲伦利用帆船,完成人类第一次绕行地球的壮举;1521年,马丁﹒路德被剥夺公民权后掀起宗教改革运动――这是欧洲人划时代的精神觉醒;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科学革命在向前推进;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海上霸权西欧的海外进入一个新阶段;1600年,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成立,欧洲殖民国对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强化;1610年前后,开普勒、培根、伽利略、笛卡尔相继创立了自己的科学理论;174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迫害新教徒的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被斩首;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实行君主立宪制;177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发表了<人权宣言>,封建制度被废除;1830年,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相继发生革命;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席卷欧洲大地。

→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标志着西欧历史上一个旧时代的终结和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批评:但是否能以此认定现代化起始于1500年呢?正如第三种观点所言,第一种混淆了资本主义与工业化的界限。

15世纪16世纪西欧一系列历史事件是资本主义孕育和发展的阶段阶段性表现,即所谓“原初现代化”,而真正现代化则是以1770年代工业化为开端。

依据:因为工业化把工业生产方式引入前工业社会,不仅使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大大增加,引发了经济领域的革命,也改变了政治与社会领域的变革路线,使社会变迁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同时它以巨大力量以扩散方式将世界上原本隔绝封闭的国家或地区都卷进,结束了世界多中心的发展阶段,最终使现代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首先是在西欧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推动下,从英国开始然后迅速在西欧及其海外殖民地扩散。

现代化在这些地区取得的成功刺激了西方核心文化之外的其它异质文化的地域,并迅速传播。

两次世界大战后,大部分以前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奋起独立并致力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

直到今日乃至未来相当长历史时期,现代化都将是各国发展的重要议题。

结论:现代化的起点应从1770年代的算起,1500年前后可以作为西欧现代化的渊源。

前者强调现代化起步的标志性而后者强调西欧现代化的累积性。

二.西欧现代化的内部条件现代化即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次大变革。

这一变革是各种现代化潜在因素在长期历史演变中逐渐积累的结果。

西欧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具备了变革的条件。

第一,王权的削弱和的兴起。

英国的封建贵族在1455-1485年的“玫瑰战争”中相互削弱,亨利七世乘机建立了统一的都铎严王朝,统一的英格兰正式诞生。

另外议会的控制权逐渐由土地贵族转手到兴起的资产阶级,为资产阶级的发展争取权利和政治影响力提供了条件。

法国也在之后,消除了分裂状态,由波旁王朝建立了统一的政权,形成了统一的近代民族国家。

行政上的统一有助于民族整合、社会协调及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第二,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

①英国:英国的传统农业发达,又具有良好的种植业饲养业基础,土地农产品和劳动力的商品化程序较高。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兴起,呢绒业特别兴旺,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到17世纪农业中的资本主义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资本主义农场很普遍,新工具投入使用,农业产量得到极大提高。

→新贵族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和工商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机器大工业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②法国:法国是18世纪欧洲最主要的封建农业国,虽然资本主义成分在农村还较薄弱,但在工商业方面比英国革命前的程度要高得多,工业纺织业较发达。

一些工业部门如采煤炼铁冶金等很兴旺,新技术普遍应用,商港发展迅速,造船业规模巨大。

革命前的法国成为欧洲大陆上资本主义工商业最发达的国家和头等殖民强国。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也产生了广泛的技术需求,为工业革命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三,宗教改革与世俗化。

①英国1533年亨利八世正式与罗马教皇决裂。

1534年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

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教会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在教义上,承认新教的信仰得救与天主教的教会拯救灵魂的主张,授用天主教的教科文卫制和仪式等基本不变。

这一改革强化了王权,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发展。

16世纪中叶加尔文都传入英国。

该教提倡的勤俭清静、禁欲、勤奋和尽职等观念,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积累和生产的扩大。

②法国法国的宗教改革较曲折,但新教的思想也得到广泛传播,推进了社会世俗化进程。

第四,近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⑴1400年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始全面地系统地发展: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之后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相继提出了自己的科学理论。

16世纪,数学、医学等迅速发展。

到17世纪,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

⑵人文科学方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沉重打击了中世纪的基督神学和经院哲学,使人们从神学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逐渐抛弃了形而上学的抽象演绎方法代之以实证分析和理性的方法。

教育方面,以一批国家科学院为突出代表,在把科学转化为生产力上功不可没,如英国皇家学会1662年、法国皇家科学院1666年、德国柏林科学院1700年等。

哲学思想方面,弗兰西斯﹒培根对唯物论体系的贡献使他成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修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就出自于他。

笛卡尔强调以理性为依据的揄演绎,成为哲学史上理性主义的创始人。

法学等其它人文科学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⑶工人素质方面,众多的技工学校培训了大批工业生产所需的技术工人,将科学技术的推动力贯穿于生产第一线。

第五,社会结构的多元化。

西欧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多层次的等级封建制结构,使西欧社会结构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因而具有较大的变迁适应能力、社会流动性、开放性及内在活力,为其内在的新兴经济社会力量突破封建制的束缚并最终走上现代化道路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前提条件。

①西欧封建社会普遍实行封土制。

层层分封不但削弱了君主的经济军事和行政权力,也在整修社会中建构了一种多层次的权力配置关系,使歙吉的相对分散,而社会等级层次也较多。

英国封建庄园的自足体系与新兴城市的自治体系并存,阶级结构复杂化,在原来土地贵族、自耕农、雇农、手工业者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市民阶层,如商人、银行家等。

②西欧一直存在教权与王权分离的两重权力结构。

西方中世纪是一个基督教社会,教会不仅控制思想也在相当程度上与王权在经济行政等方面争高低,成为足以与世俗王权相抗衡的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国形成了多层次的社会结构,教权与王权的相对分离形成了两重权力结构,正式的法律在二者争夺权益的过程中产生,王权得到限制,并出现了议会的立法权。

这样就把整修社会的权力分为两个中心,二者的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权力的控制力度。

③从经济结构上看,西欧封建城邑的自足体系与新兴城市的自治体系并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单一结构式农业社会僵化封闭缺少活力的弊病,增强了社会机体的适应性。

④多元的国际结构也为西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西欧历史上小国林立,虽然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成为其发展的阻力(不能形成统一的发展主体),但也使西欧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强大统一的封建力量的阻碍。

多元的社会结构具有适应社会的更大弹性,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内在活力,这为新兴产业、新兴力量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

三.西欧现代化的外部条件1.殖民历史的开启尽管西欧社会内部蕴含诸多有利于现代化的因素,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现代化的放进去需要大量资源与广阔市场,因而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力量相继转向不发达的亚非拉等非西方国家或地区,开启了殖民历史。

16世纪以前的世界是一个多中心发展的世界,各地区基本上相互隔绝,各处经营自己的文明,发展程度各不相同,但彼此并无大多联系或冲突。

1500以后,西欧的发展速度突然变快,资本主义力量日益壮大,迅速发展到扩张的需要,而亚非拉美洲基本上仍是传统的自给自足型经济占主导的封闭世界。

因此这些落后地区面对资本主义不可阻挡的竞争力,资源被掠夺,市场被控制,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被破坏,原先的经济和社会秩序被中断,推动了发展的自主性,但世界达到了新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结果是西欧成为获利者而以落后的亚非拉美洲的灾难为代价。

2.扩张殖民对现代化具有推动作用,主要表现:①对贵金属的掠夺促进了经济的商品化。

大量贵金属使得普遍的倾向体系得以建立,商品交换的范围得以扩大。

②对原料的掠夺打破了西欧自身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资源的限制,使得整个世界成为其发展的舞台。

③除此之外,西欧殖民者还通过贸易方式对殖民地资源进行间接掠夺,获得了大量资本,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④为殖民掠夺提供技术支持的各领域如航海天文测量造船通信等在需求的刺激下迅猛发展,使得殖民加速,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

结语:经过内外条件的长期积累,西欧的现代化开始起步。

18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全方位变迁,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现代化阶段,开启了人类发展的新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