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放线技巧(适合初学者)

合集下载

施工放线方法(一)2024

施工放线方法(一)2024

施工放线方法(一)引言概述:施工放线方法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系列的施工放线方法,包括取线材料、放线工具、放线技巧等。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施工人员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进行放线工作,提高施工效率。

正文:一、取线材料1. 钢卷尺:选择有较高度量精度的钢卷尺,如2m或3m长度的,以确保放线的准确性。

2. 平头螺丝钉:根据需要选择不同规格的平头螺丝钉,用于固定放线线材。

3. 双粘胶带:用于固定放线线材,在施工现场易于拆卸和移动。

二、放线工具1. 放线器:选择适合施工需求的放线器,根据不同工况可选择手动或自动放线器。

2. 三脚架:用于稳定放线器,保证放线的平稳,可以进行高度调节。

3. 双轴水平仪:辅助放线器进行水平放线,提高准确性。

三、放线技巧1. 确定放线起点和终点:根据构造图纸确定放线起点和终点的位置,确保施工不会偏离设计要求。

2. 放线线路的选择:根据具体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放线线路,如基准线、参考线等。

3. 控制放线间距:根据建筑结构、平面图等因素,合理计算放线点的间距,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准确性。

4. 锁定放线:使用平头螺丝钉将放线线材固定在每个放线点上,确保放线线材不会移动或松动。

5. 检验放线:放线完成后应进行检验,使用双轴水平仪等工具检查放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

四、施工注意事项1. 放线前清洁工地:确保放线过程中没有障碍物,保持施工现场整洁。

2. 根据天气选择合适的时间: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放线,如强风、暴雨等。

总结:通过本文介绍的施工放线方法,建筑和工程领域的施工人员可以提高放线的准确性和效率。

选择合适的取线材料,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巧,遵循施工注意事项,可以确保放线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对放线进行检验和调整,保证工程的准确性和质量。

作为工程师,在施工中不会放线怎么行?老师傅教你基础放线

作为工程师,在施工中不会放线怎么行?老师傅教你基础放线

作为工程师,在施工中不会放线怎么行?老师傅教你基础放线接了一项建筑工程后,首先就要对建筑物定位,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是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

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如果你连放线都还不会,那就由老师傅教你些基础的放线知识吧。

一、筏板基础地基放线1、先是主轴线,再是根据结构图设计地下室内外墙、柱、剪力墙柱、基础梁(梁板式筏基)、电梯基坑、后浇带位置等等。

2、其中墙体、柱、剪力墙柱线要用彩色油漆、一般是红色油漆在墙柱边角做三角形标注,以利于筏板钢筋完成后墙柱钢筋主筋就位、摆放。

注意事项基础线放线完成后要自检、互检、最后同监理共同验收,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钢筋绑扎施工;施工时先放主轴线,这样再放墙柱线时要容易很多;主要是对墙柱等细部位置的校正,因为细节往往会出现小错误的地方;放线完成后就是做地基放线记录等工程资料了。

二、土建基础放线1、基槽开挖边线放线在基础开挖前,按照基础详图上的基槽宽度和上口放坡的尺寸,由中心桩向两边各量出开挖边线尺寸,并作好标记;然后在基槽两端的标记之间拉一细线,沿着细线在地面用白灰撒出基槽边线,施工时就按此灰线进行开挖。

2、基坑抄平为了控制基槽开挖深度,当基槽开挖接近槽底时,在基槽壁上自拐角开始,每隔3~5m测设一根比槽底设计高程提高0.3~0.5m的水平桩,作为挖槽深度、修平槽底和打基础垫层的依据。

注意事项所挖地槽呈深坑状的叫基坑。

若基坑过深,用一般方法不能直接测定坑底标高时,可用悬挂的钢尺来代替水准尺,把地面高程传递到深坑内。

三、基础施工放线1.垫层中线的测设在基础垫层打好后,根据龙门板上的轴线钉或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或用拉绳挂锤球的方法,把轴线投测到垫层面上,并用墨线弹出墙中心线和基础边线,作为砌筑基础的依据,由于整个墙身砌筑均以此线为准,所以要进行严格校核。

2.垫层面标高的测设垫层面标高的测设是以槽壁水平桩为依据在槽壁弹线,或在槽底打入小木桩进行控制。

放线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放线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放线的正确方法和技巧放线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准确度。

正确的放线方法和技巧能够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建筑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放线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首先,选择合适的放线工具非常重要。

常见的放线工具有钢卷尺、放线盘、放线墨线等。

在选择放线工具时,需要考虑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施工环境,确保工具的质量和准确度。

放线工具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放线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因此不能忽视这一步骤。

其次,正确的放线姿势也是非常关键的。

在进行放线时,施工人员需要保持身体平稳,双手握紧放线工具,用力均匀地拉出墨线,并确保墨线的拉直和平整。

放线时要注意避免墨线打结或者缠绕在其他物体上,以免影响放线的准确度。

另外,放线的准确度和稳定性也与施工人员的经验和技巧有关。

对于新手来说,可能需要一定的练习和指导才能熟练掌握放线的技巧。

在进行放线作业时,施工人员需要保持专注和细心,确保墨线的拉直和位置的准确度。

此外,放线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也会对放线的准确度产生影响。

在强风、雨雪等恶劣天气下,放线的准确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处理。

最后,放线后需要进行检查和修正。

放线完成后,施工人员需要使用测量工具对放线的准确度进行检查,确保墨线的位置和长度符合要求。

如果发现有误差,需要及时进行修正,以确保放线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放线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准确度。

正确的放线方法和技巧能够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建筑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放线作业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放线工具,保持正确的放线姿势,提高自身的经验和技巧,根据环境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以及进行及时的检查和修正。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放线的准确度和稳定性,为建筑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

施工培训课件之放线技能(一)

施工培训课件之放线技能(一)

施工培训课件之放线技能(一)施工培训课件之放线技能在建筑施工行业中,放线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它是指将图纸上的标注转化为实际现场建筑的操作。

正确的放线技能能够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和误工。

本文将围绕放线技能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和总结。

1.放线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放线工作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认要放线的位置,然后根据相关的建筑图纸进行测量。

建筑图纸是放线的依据,要仔细阅读并确定放线的具体位置和尺寸。

还需要准备放线工具,如放线器、丝绳等。

放线器是用来固定丝绳的工具,丝绳则用来作为放线的基准线。

2.放线步骤放线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基准点和基准线基准点是放线起点,一般选取建筑结构的起始位置作为基准点。

基准线是以基准点为起点的直线,在基准线上按照图纸上标注的位置和尺寸,确定放线点位置。

第二步:使用丝绳进行放线将放线器固定在基准点处,使用丝绳作为基准线,在其上确定定位点。

定位点与基准点连线即为放线方向。

按照图纸标注的位置和尺寸,在丝绳上标注出每个放线点的位置。

第三步:验证放线的正确性确认每个放线点的位置是否与图纸标注的位置一致,必要时进行调整。

在验证过程中,需要使用量具对标高、长度等进行测量,以确保放线的准确性。

3.注意事项放线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仔细阅读建筑图纸,确保放线位置正确无误。

第二,放线前要确保测量工具的准确性,避免误差。

第三,要注意安全,避免在放线过程中出现意外伤害。

第四,放线后要清理现场,保持整洁有序。

4.总结放线技能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放线技能,才能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放线前的准备工作、放线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是放线技能的核心要点。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多次练习和经验总结,逐渐提高放线技能的准确性和效率。

施工现场放线技巧(适合初学者)

施工现场放线技巧(适合初学者)

高精度测量放线工法单位:中建八局安装公司编制人:马锦红编制时间:一九九九年十月目录前言 (2)1、主要技术特点 (2)2、适用范围 (2)3、施工准备 (2)4、工艺流程及操作特点 (2)5、主要使用材料 (9)6、机具设备 (9)7、劳动组织 (9)8、质量要求 (10)9、效益分析 (10)10、工程实例 (11)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设备安装工程中设备安装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大跨度、长距离、高速运转的自动化生产线的设备安装,如造纸生产线设备的安装,其水平度及垂直度的允许偏差均为0.3mm。

设备安装的精度取决于地脚螺栓的预埋精度,而在较大范围内的地脚螺栓预埋精度则由测量放线的精确度所决定。

因此掌握整套的高精度测量放线技术是保证设备安装精度的基础。

苏州公司在几个类似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由马锦红同志总结编制了这套高度测量放线施工工法。

该施工方法已在多项工程施工中,得到外方专家的认可和好评。

1、主要技术特点1.1使用本工法,建立基准线网络,各基准线之间的平等度、垂直度均能达到很高的精度要求。

1.2 网格基准线贯穿于整个厂房,无论是整条生产线,还是单体设备均能借助该基准线,利用精密仪器保证其安装精度。

1.3 利用网格基线来控制设备地脚螺栓的预埋偏差,减少误差传播量,从而保证设备安装精度。

1.4 利用网格基准线上基准点(线)的永久保存性,更方便于将来生产运行过程中的设备维修。

2、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大跨度、长距离、高速度运转的自动生产线设备安装。

例如造纸机生产线安装,厂区钢结构管架安装等。

3、施工准备利用厂房原始的纵、横向的控制点,借助精密测量仪器(如T2经纬仪、GTS-311全站仪等)测设出厂房内设备的成条中心线,以及平等和垂直此中心线的纵、横辅助中心线,并在其纵向辅助中心线上设立各控制点,从而建立一基准线网格。

4、工艺流程及操作特点4.1工艺流程制作控制点基准标板→确定底层纵、横中心线→确定底层纵向辅助中心线→确定底层纵向辅助中心线上各距离控制点的起点→确定底层纵向辅助中心线上各距离控制点→其他层基准线网格投测(方法与底层测设方法相同)。

放线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放线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放线的正确方法和技巧放线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美观程度。

正确的放线方法和技巧能够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和效率,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放线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首先,放线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放线之前,要先确定好放线的起点和终点,然后清理好放线的路径,确保没有障碍物会影响放线的准确性。

同时,要检查好放线工具的状态,确保放线工具完好无损,能够正常使用。

其次,选择合适的放线工具。

在进行放线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放线工具,一般来说,常用的放线工具有尺子、铅锤、放线盒等。

在选择放线工具时,要根据具体的施工需要和放线的环境来选择,确保放线工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接着,正确使用放线工具。

在使用放线工具时,需要注意一些技巧,比如在使用尺子时要保持尺子的水平性,避免因为尺子倾斜而导致放线不准确;在使用铅锤时要注意力度的控制,避免因为用力过大或过小而导致放线偏差;在使用放线盒时要确保放线盒的牵引力均匀,避免因为牵引力不均匀而导致放线歪斜。

最后,进行放线操作。

在进行放线时,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在拉线时要保持线条的紧绷和直线,避免因为线条松弛或者歪斜而导致放线不准确;在标记放线点时要使用明显的标记物,确保标记点清晰可见,避免因为标记不清晰而导致放线错误。

在进行放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错误和解决方法。

比如在放线过程中出现放线偏差时,可以通过重新拉线或者调整放线工具的位置来解决;在放线过程中出现放线不准确时,可以通过检查放线工具的状态和重新操作来解决。

总的来说,正确的放线方法和技巧对于建筑施工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合适的放线工具、正确使用放线工具、注意放线细节和解决常见错误,可以保证放线的准确性和效率,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和效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放线方法和技巧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图文详解“五步放线施工法”,一步步教你如何放线!

图文详解“五步放线施工法”,一步步教你如何放线!

图文详解“五步放线施工法”,一步步教你如何放线!装修单位进场后,项目部根据与土建单位移交的轴线、控制线以及标高线,结合各层建筑总平面图以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施工时间节点,分五个步骤进行测量、放线叫做五步放线法。

根据五步放线界定的尺寸进行施工的方法又叫做五步放线施工法。

五步放线的目的是什么?1、是根据施工平面总平面图核对与施工现场理论尺寸与现场实际尺寸是否相吻合;2、通过对图纸与现场的核定,确认是否存在施工障碍,并记录在总平面图上。

以便深化图纸,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3、根据实际数据调整平面图后,进一步调整和确认轴线、控制线以及标高线。

↓图文解读五步放线的具体步骤↓第一步放线1、根据总平面图在各施工空间放出三根基准控制线(轴线、控制线以及标高线);2、在地面、顶面以中轴线为基点,向拟完成工作面延伸一米,平行放制完成面控制线;3、根据图纸标注尺寸,以完成面控制线为基准放制各墙面完成线;4、根据图纸标注尺寸,以1米水平线为基准放制顶面完成线;5、以顶面完成线为基准,向上延伸250mm放制机电控制标高线;6、根据图纸标注尺寸,以1米水平线为基准,放制地面±0.00水平线。

可根据工作面采用多种放线方式:流水放线法和分组放线法。

说明:此阶段是放线最佳时期,这时空调、给排水、暖通、强弱电单位均未进场施工,土建二次结构又进入尾声,工地障碍物少,有利于经纬仪器、水准仪放线施工(减少以施工单位进场后材料堆放影响放线增加协调难度)。

此阶段是主控线、标高线移交、抢放主控线、水平线、轴线或一米的控制线。

复核主控制线1、根据土建图纸平移出来的主控线,现场确定主控线。

2、以主控线复核总包轴线(检查总包轴线是否与理论轴线有误差),如有误差,测出误差数据标在平面图纸上,然后以理论轴距尺寸减一米,弹墙面控制线。

第二步放线1、根据图纸,以轴向控制线为基准,放制各区域厨、卫墙面四周瓦工粉刷完成面线;2、根据图纸,以轴向控制线为基准,放制各区域油工粉刷完成面线;3、根据图纸,以轴向控制线为基准,放制各区域木硬包、软包完成面线;4、根据图纸,以轴向控制线为基准,放制各区域木饰面完成面线。

工程施工放线入门

工程施工放线入门

工程施工放线入门工程施工放线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本文将为您介绍工程施工放线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注意事项,帮助您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施工放线的基本知识。

一、工程施工放线的概念工程施工放线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尺寸和位置,利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将建筑物的轮廓、轴线、控制点等标示在施工现场地面上的过程。

放线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定位和施工质量,因此放线工作至关重要。

二、工程施工放线的流程1. 准备工作:在放线前,首先要了解设计图纸的要求,熟悉建筑物的结构和尺寸。

同时,准备好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工具(如卷尺、钢尺、红铅笔等)和材料(如标志桩、龙门板等)。

2. 建筑物定位: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定位轴线和控制点,利用测量仪器在施工现场标出建筑物的四个角点,并设置定位桩。

这一步骤需要与城市规划部门和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进行共同确认。

3. 土方开挖阶段放线:在土方开挖阶段,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控制点和已知的轴线尺寸,利用龙门板定位尺量放线和仪器测量放线相结合的方法,将建筑物的基础轮廓线标示在地面上。

4. 主体结构施工放线: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根据设计图纸上的轴线、楼层高度等尺寸,利用测量仪器在建筑物的各个楼层标出控制线和轴线,以便施工人员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施工。

5. 验收和整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人员应定期对放线成果进行检查和验收,发现偏差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施工质量。

三、工程施工放线的注意事项1. 精度要求:放线工作的精度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因此,测量人员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放线,确保放线精度。

2. 协调沟通:工程施工放线需要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进行密切配合和沟通,确保放线工作顺利进行。

3. 资料记录:在放线过程中,测量人员应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放线数据、放线成果、检查记录等,以便后期查阅和整改。

4. 环境保护:在放线过程中,注意保护现场环境,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精度测量放线工法单位:中建八局安装公司编制人:马锦红编制时间:一九九九年十月目录前言 (2)1、主要技术特点 (2)2、适用范围 (2)3、施工准备 (2)4、工艺流程及操作特点 (2)5、主要使用材料 (9)6、机具设备 (9)7、劳动组织 (9)8、质量要求 (10)9、效益分析 (10)10、工程实例 (11)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设备安装工程中设备安装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大跨度、长距离、高速运转的自动化生产线的设备安装,如造纸生产线设备的安装,其水平度及垂直度的允许偏差均为0.3mm。

设备安装的精度取决于地脚螺栓的预埋精度,而在较大范围内的地脚螺栓预埋精度则由测量放线的精确度所决定。

因此掌握整套的高精度测量放线技术是保证设备安装精度的基础。

苏州公司在几个类似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由马锦红同志总结编制了这套高度测量放线施工工法。

该施工方法已在多项工程施工中,得到外方专家的认可和好评。

1、主要技术特点1.1使用本工法,建立基准线网络,各基准线之间的平等度、垂直度均能达到很高的精度要求。

1.2 网格基准线贯穿于整个厂房,无论是整条生产线,还是单体设备均能借助该基准线,利用精密仪器保证其安装精度。

1.3 利用网格基线来控制设备地脚螺栓的预埋偏差,减少误差传播量,从而保证设备安装精度。

1.4 利用网格基准线上基准点(线)的永久保存性,更方便于将来生产运行过程中的设备维修。

2、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大跨度、长距离、高速度运转的自动生产线设备安装。

例如造纸机生产线安装,厂区钢结构管架安装等。

3、施工准备利用厂房原始的纵、横向的控制点,借助精密测量仪器(如T2经纬仪、GTS-311全站仪等)测设出厂房内设备的成条中心线,以及平等和垂直此中心线的纵、横辅助中心线,并在其纵向辅助中心线上设立各控制点,从而建立一基准线网格。

4、工艺流程及操作特点4.1工艺流程制作控制点基准标板→确定底层纵、横中心线→确定底层纵向辅助中心线→确定底层纵向辅助中心线上各距离控制点的起点→确定底层纵向辅助中心线上各距离控制点→其他层基准线网格投测(方法与底层测设方法相同)。

4.2 操作要点:4.2.1 控制点基准标板的制作、预埋为使控制点可长期保存,我们可用δ=10mm的不锈钢板制作100*100mm见方的基准标板,下部焊铆筋,上部加盖板,并用螺栓将盖板与标板相连接,以加强对基准点保护(参见图1)。

标板亦可采用Ф=25mm,L=150mm的铜棒制作,顶部车成凹槽形并攻丝,下部加工成工字形,上部加盖板(带螺纹),参见图2 所示。

基准标板制作好后,在底层地坪及各楼层浇注时,将各标板精确定位并预埋(见附图3)。

养护期间应定期逐个进行检查、复测,确保基准标板的牢固、稳定。

4.2.2 底层纵、横中心线的投测在本工法的实施过程中,两点间距离、垂直度、直线性等精度要求均为小于0.5mm。

(1)复检土建施工轴线底层纵、横中心线是以土建施工轴线为基准进行投测的。

纵、横中心线是其余各基准线的投测起点,因此,保证该两线的垂直度至关重要。

在纵向中心线投测之前,我们利用T2经纬仪架设于X2、Y2点,测出土建纵、横轴线的交点O,并用冲头在基准标板上标出该点。

然后,架设T2经纬仪于O 点,利用正倒镜现两侧回法,校核土建纵、横轴线的垂直度,并对其方向控制点进行调整,使土建两轴线的垂直度满足其精度要求。

(2)底层纵向中心线投测底层纵向中心线是其余各基准线的投测起点,保证该线的投测精度至并重要。

分别架设T2经纬仪于X1、X2点,采用正倒镜两侧回法,用划针在基准标板Os、Oe上划出垂直于土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线,然后根据土建纵向中心线与底层纵向中心线的相对距离a,将GTS311全站仪架于X1、X2点,分别测出距离X10s X2Oe 等于距离a。

并用钢盘尺和弹簧秤复检此距离,然后用冲头标出该两点,通过此两点的直线OsOe即为纵向中心线,如图3所示。

(3)底层横向中心线的确定按照底层纵向中心线的投测方法,采用T2经纬仪,借助于划针在基准标板T10,D10上划出垂直于土建横向中心线的垂直线,再根据土建横向中心线与底层横向中心线的相对距离b,利用GTS300全站仪测出距离Y1T10 、Y2D10 为b,并用钢盘尺和弹簧秤复检此距离。

用冲头在标板上标出T10、D10点,通过T10、D10点的直线即为底层横向中心线。

在底层纵、横中心线投测之后,我们应利用T2经纬仪或GTS311全站仪按照复检土建施工轴线的方法,定出其纵、横中心线的交点Oo,将GTS311全站仪或T2经纬仪架设于Oo点,对纵、横向中心线的垂直度进行检验,并进行调整,直至其垂直度满足精度要求。

在标定O点及Oo点时,我们采用正倒镜两侧回取中法,以消除仪器本身角度偏差而造成的偏差,确保O 点及Oo点精确度,采用该方法即考虑人工做点误差亦可满足其相对于纵、横中心线的直线性误差(小于0.5mm)4.2.3 底层纵向辅助线的确度在测定底层纵向辅助线时,我们分以下两步骤进行,以保证其与纵向中心线的平行性。

(1)纵向中心线的垂直线DsTs,DeTe线的确定影响DsTs,DeTe线相对于纵向中心线垂直度误差的因素有两项,以Ds为例分析如下:我们使用的T2经纬仪或GTS311全站可使角度偏差小于5〃,本工法中,│OsDs│为8m,则有:△d=(5〃/206265)*8000mm=0.19mm(206265为角度弧度换算常数)(1.2)仪器偏差导致的误差△d'(1.2)仪器偏差导致的误差△d'在施工中利用仪器对点时,其两点间的距离一般都大于50m,人工做点误差能保证在0.5mm以内,则有:△d=(8000*50000)*△dmax=(8000/50000)*0.5mm=0.08mm。

根据误差传播定律,以上两项对Ds的影响为0.2mm,满足0.5mm精度要求。

(2)纵向辅助方向点的确定在测定纵向辅助的方向点时,我们采取测小角的方法间接测定,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使距离误差小于0.5mm。

以Ds点为例分析如下:在距离OsDs线约5d (本工法中取d=8m)处设一测站,利用GTS-311全站仪测距离d1、d2,用T2经纬仪测定α角,通过余弦定理d2=d12+d22-2d1d2cosα可计算出d值,经过多次测定,对Ds点进行逐步修正,使Dsos=8m,从而定位Ds点。

利用同样方法即可定们De、Te、Ts三控制点。

以满足纵向辅助线(DsDe、TsTe)与纵向中心线OsOe的平行性要求。

误差分析:根据下图所示,我们假设d1=d2=b,则有:sinα=2sinα/2cosα/2=2*4*40/1616=0.1982α/2=1-2*16/1616=0.980由余弦定理:d2 =d12+d22-2d1d2cosα,积分得:2d△d=2 d1△d1+ 2d2△d2-2d1△d1 cosα+2d1d2sinα(△αρ)设△d=m,化简得:m=(d1 - d2 cosα)△d1 /d+(d1d2sinα(△α/dρ)上式中:m——距离d的误差,△d1 距离d1 误差(取1mm)△d2 ——距离d2 的误差(取1mm),d——测定距离(取8m)ρ——角度弧度换算常数(取206265)d1——如上图所示(取40.2m)d2——如上图所示(取40.2m)△α——仪器角度偏差(取2)则上式可化简为:m=2b(1-cosα)/d+2bsinα/dρ=2-40.2*0.02/8+2*1616*0.198/8*206265=0.2mm,满足0.5mm的精度要求。

如须使用方便,还可以根据m的计算式,设d的值,b的值的若干变量,编制的简单的计算程序,进行电算,可从结果根据 d 值筛选出,m趋向于很小b的最佳值,附程序。

10 LET B=120 LET A=130 LET M=0.04b/d+0.396b2/206265d40 PRINT “b=” ; B50PRINT “α”;A60 PRINT “m=” M70 LET A=A+180 IF A<101 THEN 3090 LET D=D+1100 IF D<21 THEN 20110 END4.2.4 底层纵向辅助线上各距离控制点的测定在4.2.2中,我们已确定了横向中心线上定出Do、To点,此两点即为纵向辅助线上各距离控制点的起点,其与纵向中心线距离的偏差根据4.2.3中的发析可知,满足0.5mm的精度要求。

4.2.5 底层纵向辅助线上各距离控制点的测定确定了纵向辅助线上各距离控制点的起点后,我们采用距离差取平均测距法可测出各距离控制点,在此方法运用中,对其误差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两项。

(1)加权常数误差的影响加权常数误差是指仪器中心、反光棱镜等效反射面、待测距离标志中心不一致所造成的误差,其特点是随测设距离的改变,该误差的对所测距离的影响在一定时间内大小不变、符合相同。

因此在此工法应用中,可不考虑该误差对距离的影响。

(2)周期误差的影响由于仪器内部电路的影响,而造成的测设结果随距离长短而做周期性的变化。

该变化范围即为周期误差,计算公式如下:ε=Acos[2πD/(λ/2)+ψo]上式中:A—周期误差的振幅D——距离λ—测距光波长ψ——初相位为消除此项影响,我们采用距离差取平均测距法,即可消除上述两项误差的影响,以D1为例:00利用GTS311全站仪,测出距离Y2Do、Y2D1则Y1D1+ Y1Y2 = DoD1 +( Y1Do + Y1Y2 ),即有:ε(Y1D1 + Y1Y2)=ε’ DoD1 +ε( Y1Do +Y1Y2 ),则ε’ DoD1=ε(Y1D1 + Y1Y2 )-ε(Y1Do + Y1Y2 )=Acos[2π*( Y1Do + Y1Y2 )/( λ/2)+ψ0] 比较(1),(2)两式,要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则应使εDoD1 +ε’ DoD1 =0即:Acos[2π* Y1D1 /( λ/2)+ψ0]- Acos[2π* Y1Do ( λ/2)+ψ0] = Acos[2π*( Y1Do + Y1Y2 )/( λ/2)+ψ0]- Acos[2π* ( Y1D1 + Y1Y2 )/( λ/2)+ψ0]2πY1D1 /( λ/2)= Acos[2π*( Y1D1 + Y1Y2 )/( λ/2)-π2πY1Do /( λ/2)=2π( Y1Do + Y1Y2 )/( λ/2)-π解之得:Y1Y2 =λ/4因此,只须在测定时取定Y1Y2 为测距波长的1/4,即可消除周期误差及加权常数误差的影响,提高测距精度,光波长度可根据使用仪器的不同查阅相关的使用说明书而得。

本工法中GTS311全站仪的测距光波长度为20米。

4.3 测设过程中其他注意事项前面所述的测设方法仅在理论上对误差加以控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对其它一些会对控制点测量精度造成一定影响的方面加以注意,如光学对点器的对中误差,气象因素等,还应在划线和做点的过程中特别小心,最好使划线的线条宽度不超过0.2mm,点的直径小于0.5mm,以缩小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