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学与矿物学
结晶学与矿物学

晶体生长过程模拟
螺旋生长过程模拟
§2.4晶面生长速度
晶面生长速度:晶面在单位时间内沿其法线方向 向外推移的距离
晶面生长速度与晶面发育大小有密切关系
晶 面
法 S
向A 生 长a 速 度 与
S 晶
面A 相 对 大 小 的 关 系
A E B
E b2
b1
b
S
B
b3
b4
O
SB
结论:
一个晶面的法向生长速度比相邻晶面慢 时,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其晶面总是逐渐 扩大;如果生长比较快的晶面其生长值b 大于相邻晶面生长值a/cosθ时(θ为两相 邻晶面法线的夹角),其晶面便有可能逐 渐缩小,甚至最终被完全“淹没”而消 失,这种现象称为晶面间的“超 覆”(overlap)。
A
B
h 1
A
B
h2
C
h3
D
各晶面法向生长速度
h2 h1 h3
D
注意:当两相邻晶面夹角为锐角,生长速度快的
晶面不会出现超覆现象。
C
C
B
C
B
D
A
A
E
E
a
CD>BC>AB>DE
B
D
C B
D
A
AE
E
b
CD>BC>AB=DE
§2.5决定晶体生长形的内因 (晶面的发育)
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不同晶面的相对生长速 度如何,在晶体上哪些晶面发育。
螺旋位错的形成
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由于杂质或热应力的不均匀分布, 在晶格内产生内应力,当此力超过一定限度时,晶格便沿 某个面网发生相对剪切位移,位移截止处形成一条位错线, 即螺旋位错。
结晶学及矿物学

晶体的概念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活分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
这种质点在三维空间周期性地重复别列也称格子构造面角守恒定律:同种矿物的晶体,其对应晶面间的角度守恒。
晶体的基本性质:自限性均一性异向型对称性最小内能性稳定性晶体对称定律:晶体中可能出现的对称轴只能是一次轴·二次轴·三次轴·四次轴·六次轴,不可能存在五次轴及高于六次轴的轴晶体生长实验方法:水热法·提拉法·低温溶液生长·高温溶液生长平行连晶:有若干个同种的单晶体,彼此之间所有的结晶方向(包括各个对应的晶轴·对称要素·晶面级晶棱的方向)都一一对应·相互平行而组成的连生体双晶是指两个以上的同种晶体,彼此间按一定的对称关系相互取向而形成的规则连生晶体双晶要素晶中的单体之间,通过变换其中一个的方位而与另一个能够重合活平行而凭借的几何要素。
包括:1双晶面2双晶轴3双晶中心双晶类型1接触双击:有两个单体以简单的平面相接触而构成的平面双晶:a简单接触双晶b聚片双晶c环状双晶d复合双晶2贯穿双晶:两个或多个单体相互穿插,接合面常曲折而复杂配位数:每个原子或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原子或异号离子的数目称为该原子或离子的配位数(简称CN)配位多面体以一个原子或离子为中心,将其周围与之成配位关系的原子或离子的中心连接起来所获得的多面体称为配位多面体。
配位多面体有多中形式,晶体结构通常可以看成是由配位多面体联结而成的一种结构体系。
晶格类型:通常,我们根据键性的异同,将晶体结构划分为不同的晶格类型,即在同一晶体结构中,如果其键力是以某种键性占主导地位,我们就把它归属为相应的某种晶格类型。
对于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分子键四种基本键型,一届作为化学键中特殊形式的氢键,晶格类型共可分为5种.。
一.离子晶格:组成离子晶格的质点,是丢失了电子的阳离子和失去了电子的阴离子,他们彼此以静电作用力而相互维系。
结晶学矿物学复习资料

结晶学矿物学复习资料结晶学与矿物学复习资料一、结晶学1、结晶学定义:结晶学是研究晶体形态、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是指具有规则几何外形、内部原子或分子呈有序排列的固体物质;非晶体则不具备这些特征。
3、晶体的基本性质: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固定的熔点、各向异性等。
4、晶体的结构特点:原子或分子按照一定规律在三维空间中周期性重复排列。
5、晶体的单形与多面体:单形是指同一空间点阵中,由相同数目邻接的平面围成的几何多面体;多面体是指由许多大小不同的平面围成的几何体。
6、矿物分类:矿物分为金属矿、非金属矿和能源矿三类。
二、矿物学1、矿物定义:矿物是指在地质作用中形成的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独立晶体。
2、矿物的分类: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将其分为离子型、共价型和金属型三类。
3、矿物的命名: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或晶体结构等特点,按照一定的命名规则进行命名。
4、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光泽、硬度、解理等。
5、矿物的化学组成:包括主要元素、次要元素和痕量元素等。
6、常见的矿物:常见的矿物包括石英、长石、云母、辉石、橄榄石等。
三、结晶学与矿物学的关系1、结晶学是矿物学的基础:了解晶体的结构特点、形态特征和性质,是研究矿物的基础。
2、矿物学是结晶学的应用:通过研究矿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可以更好地了解晶体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总之,结晶学与矿物学是相互关联的科学领域。
结晶学是研究晶体形态、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而矿物学则是在结晶学的基础上,研究矿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这两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对于深入学习地质学、材料科学等相关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矿物学复习资料一、引言矿物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矿物的分类、组成、结构、性质、成因、分布以及它们在地球上的演变过程。
作为地质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矿物学涉及到岩石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结晶学与矿物学

晶轴:晶体中的坐标轴称为晶轴。
空间群:晶体结构中对称要素的组合称为空间群。
单形:单形是由对称要素联系起来的一组晶面。
整数定律:晶面在各晶轴上的截距系数之比,恒为简单正数比。
对称定律:晶体中不可能出现5次及高于6次的对称轴。
布拉维法则:实际晶体往往为面网密度大的晶面所包围。
米氏符号:用晶面在各晶轴上截距系数的倒数比表示晶面在晶体上位置的简单数字符号。
配位数与配位多面体:每个原子或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原子或异号离子的数目,称该原子或离子的配位数。
以一个原子或离子为中心,将周围与之成配位关系的原子或异号离子的中心连接起来构成的几何多面体,称配位多面体。
同质多像:同质多像也称同质异像或同质异构,是指同种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不同结构晶体的现象。
平移群:晶体结构中三个代表性平移轴组合来称平移群。
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或晶体是具有格构造的固体)。
对称型:一个结晶多面体中全部对称要素的组合,成为该结晶多面体的对称型。
晶带定律:晶体上任一晶面至少属于两个晶带。
或:任意两晶面相交必决定一个可能晶带,任意两晶带相交必决定一个可能晶面。
同质多像:同质多像也称同质异像或同质异构,是指同种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不同结构晶体的现象。
双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种晶体按一定对称规律形成的规则连生体,相邻两个体对应的晶面、晶棱并非完全平行,但可借助于对称操作使其重合或平行。
单形:单形是由对称要素联系起来的一组晶面。
平行六面体:空间格子中最小的重复单位,由两两相互平行的六个面围限起来的。
晶体对称定律:晶体中只存在1次、2次、3次、4次和6次对称轴,不会出现5次以及6次以上的对称轴。
双晶律:双晶结合的规律,通常用双晶要素和双晶结合面来表示。
多型:一种元素或化合物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层状结构存在的现象,不同层状结构之间单元层是相同的,仅仅是层的堆垛方式不同面角:晶面的法线夹角(晶面夹角的补角)称为面角晶体守恒定律:同种矿物的晶体,其对应晶面间的角度守恒结晶习性:指某一种晶体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总是趋向于形成某一种形态的特性层状生长理论:晶体在理想情况下生长时,一旦有三面凹角位存在,质点则优先沿着三面凹角位生长一条行列,而当这一条行列长满后,就只有二面凹角位了,质点就只能在二面凹角处就位生长,这时又会产生三面凹角位,然后生长相邻的行列,在长满一层面网后,质点就只能在光滑表面上生长,这一过程就相当于在光滑表面上形成一个二维核,来提供三面凹角和二面凹角,在开始生长第二层面网晶面是平行向外推移生长的铝硅酸盐:铝在硅酸盐结构中呈四次配位,代替硅离子而进入络阴子团,从而形成铝硅酸盐矿物标型特征:是指能够反映一定形成条件的矿物学现象,他包括矿物标型组合、矿物标型种属和矿物标型特征三个方面的内容。
结晶学与矿物学-矿物的化学成分

§3 胶体矿物及其化学成分特点
一、胶体矿物的概念
1.胶体(colloid)
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微粒(粒径一般1~100nm)
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而形成的不均匀的细分散系。
前者称分散相(分散质),后者称分散媒(分散剂)。
注意: 1)胶体系2相或多相物质的混合物。 2)分散相和分散媒均可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3)胶体: ➊ 胶溶体:分散媒远多于分散相 ➋ 胶凝体:分散媒远少于分散相
独立的矿物种,而常常作为微量的类质同像混入物
赋存于主要由其他元素所组成的矿物中。
三、离子类型
1.惰性气体型离子
(inert-gas type ions)
2.铜型离子
(chalcophile type ions)
3.过渡型离子
(siderophile type ions)
§2 矿物的化学成分
一、矿物的化学成分类型
Chap.11
矿物的化学成分
研究意义:
➊ 矿物的化学成分是区别不同矿物 的重要依据;
➋ 矿物化学成分的变化特点常作为 反映矿物形成条件的标志;
➌ 矿物化学成分是人类利用矿物资源 的一个重要方面。
§1 地壳中化学元素的丰度
一、元素克拉克值
克拉克值(clarke):各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
平均含量(即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之百分数。
非化学计量矿物(nonstoichiometric minerals):
某些含变价元素的矿物,因形成过程中常处于
不同的氧化还原条件下,其价态会发生变化。 由于受化合物电中性的制约,其内部必然存在
某种晶格缺陷,致使其化学组成偏离理想化合比,
不再遵循定比定律。
2结晶学与矿物学教材

结晶学与矿物学结晶学与矿物学绪论一、矿物和矿物学1 矿物的概念矿物是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天然物体。
这种天然物体大多是结晶的单质和化合物。
人们通常所说的矿物主要指的是地壳中作为构成岩石、矿物和粘土组成单位的那些天然物体。
地壳中的矿物是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
它们除少数呈液态(如水银、水)和气态(如CO2和H2S等)外,绝大多数呈固态。
固态矿物大多数具有比较固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
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时,均能自发的形成规则几何多面体的外形。
而在常温常压下的液态和气态矿物,因不具晶体结构,故没有一定的外形。
任何一种矿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其所处的地质条件改变到一定程度时,原有矿物就要发生变化,并改组成为在新条件下稳定的另一种矿物。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矿物又可被看做地壳在演化过程中元素运动和存在的一种形式。
2 矿物的经济意义矿物和矿物原料是发展国民经济建设事业的物质基础。
对于矿物的利用,历来都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它的化学成分;一是利用他的某些物理或化学性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人们的某些特殊需要,可以毫不夸张的预言,在未来将没有一种矿物是没有用处的。
为了加速实现我国“小康社会”,矿物工作者应急国家之所急,在扩大矿物原料基地的同时,更加积极地为寻找更多新的矿产基地和发掘矿物在各种工程技术领域内的新用途,作出应用的贡献。
3 矿物学在地质科学中的地位及与其它科学的关系矿物学是地质学的一门分科,是研究地球物质成分的学科之一。
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天然矿物。
其研究内容除包括矿物的成分、结构、形态、性质、成因、产状和用途外,还要研究矿物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和变化的历史,以此为地质学的其它分支学科在理论及应用上提供必要的基础与依据。
因此,矿物学是地质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80年代以高技术群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
结晶学及矿物学

结晶学及矿物学结晶学和矿物学是自然科学中重要的分支,在地质学、化学、物理学、工程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
那么,什么是结晶学和矿物学呢?一、结晶学结晶学研究晶体的结构、形态、成因、晶界、磁性等方面的问题。
晶体是同种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而形成的,其结构及特性受到成矿条件等因素影响。
晶体的成长受到温度、压力、溶液中物质的浓度、饱和度、溶解度等因素的影响,并且晶体的成长过程还受到表面张力、形态学因素、化学反应、电场和磁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结晶学早期主要是制定种类多样、特性复杂的晶体系统、晶体学理论和晶体学工艺学规律,并探讨晶体与物质世界中其他现象(如光、电、磁、力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的应用领域包括传感器、半导体、生物等。
二、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矿物的性质、成因、结构、分类、分布、利用等问题的学科。
矿物是自然界中的无机化合物和元素的矿物或矿物凝聚体。
矿物的成因与地质学密切相关,同时与生物和化学等多方面有关。
在矿物学中,研究的主要问题有矿物的物理、化学和结构特性,以及矿物的成因、分类、分布、利用等。
矿物学的研究对象除了矿物本身,还包括自然界中的各种矿物形态和组成等问题,被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地质勘探、环境保护等领域。
此外,矿物学还被应用于冶金、建筑材料等领域,对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结晶学和矿物学的研究领域虽然有所不同,但两者常常交叉应用。
例如,在研究晶体成长时,研究人员可以使用矿物学中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晶体中所含有的矿物成分,同时对同一种矿物的晶体形态进行研究也可以使用结晶学的研究方法。
总之,结晶学和矿物学的研究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生产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和支持这两个学科的发展,不断推动其应用和卓越性的发展。
结晶学与矿物学名词解释

1晶体基本性质:自限性,均一性,异向性,对称性,最小内能性,稳定性2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形成的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或具有格子状构造的固体。
晶体习性: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矿物晶体常常生长出的习见形态,称为晶体习性。
非晶质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体或不具有格子状构造的固体。
准晶体:质点的排列符合短程有序但不体现周期平移重复,即不存在格子构造。
结晶习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矿物晶体趋向于按照自己内部结构的特点自发形成某些特定的形态。
3聚形纹:不同单形交替生长而使它们的晶面规律性交替出现进而在晶体的某些晶面上形成的一系列直线状平行条纹聚片双晶纹:双晶结合面的痕迹,晶体内外均可见4空间群:晶体结构中对称要素的组合称为空间群。
5赋存水状态:吸附水,层间水,沸石水,结晶水,结构水6矿物七大类:自然元素矿物大类,金属互化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含氧盐矿物,卤化物,有机矿物及准矿物8布拉维法则:实际晶体的面网常常是由晶体格子构造中面网密度大的面网发育成的。
9面角恒等定律:同种物质的晶体,其对应晶面间的夹角守恒。
10晶体对称定律:晶体中只存在1次、2次、3次、4次和6次对称轴,不会出现5次以及6次以上的对称轴。
11晶带定律:晶体上任一晶面至少属于两个晶带。
或:任意两晶面相交必决定一个可能晶带,任意两晶带相交必决定一个可能晶面。
13显晶集合体:是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即能分辨出矿物各单体的集合体。
隐晶集合体、只在显微镜的高倍镜下才可分辨矿物单体的集合体14矿物的光学性质: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
15自色、他色与假色自色:是矿物本身固有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决定的对自然光选择性吸收、折射和反射而表现出来的颜色,是光波与晶格中的电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色:矿物因含外来的带色杂质所形成的颜色。
假色:自然光照射到矿物表面或内部,受到某种物理界面的作用而发生干涉、衍射、散射等所产生的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互平行的面网,面网密度必相同,且任二相邻面网 间的垂直距离——面网间距(interplanar spacing)也 必定相等;互不平行的面网,面网密度及面网间距一
般不同。面网密度大的面网其面网间距亦大,反之, 密度小,间距亦小,如左图所示,其中AA′,BB′, CC′,DD′的面网密度依次减小,它们的面网间距 d1,d2,d3,d4也依次减小。
第一篇 几何结晶学基础
第一章 晶 体 的 基 本 性 质
二、晶面发育的一般规律
3.面角恒等定律
在理想条件下,相同面网密度的晶面生长速度 相同,应是同形等大的。但在外界条件影响下, 这些晶面得不到相等的发育,形成偏离理想晶体 的歪晶,使这些晶面大小悬殊、形状各异。
但是,成分和构造相同的所有晶体,其对应晶 面间的夹角恒等,称为面角恒等定律。
晶体与非晶体结构( 平面)示意图
(a)晶体,(b)玻璃(非 晶体)
由图可见,晶体的内部结构中原子、离子是有规律排列的,具格子构造;非晶体的 内部结构是不规律的,不具格子构造。但是,非晶体的内部结构在很小的范围内也 具有某些有序性(如一个小红点周围分布着三个小蓝点),这种有序性与晶体结构 中的一样。我们将这种局部的有序称为近程规律,而在整个结构范围的有序称为远 程规律。显然,晶体既有近程规律也有远程规律,非晶体则只有近程规律。 液体的结构与非晶态结构相似,也只具有近程规律;在气体中无远程规律也无近程 规律。
第一篇 几何结晶学基础
第一章 晶 体 的 基 本 性 质
一、表示晶体构造规律性的几何图形—空间格子
⑷ 平行六面体
是空间格子的最小单位,由三对 平行而且相等的面构成。在实际晶体 中,这样划分出来的最小单位称为晶 胞。
空间格子可以看成是平行六面体 在三度空间平行、无间隙地重复堆砌 而成的。而整个晶体结构可以视为晶 胞在三度空间平行、无间隙的重复堆 砌。
晶体与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例如,岩浆 迅速冷凝而成的火山玻璃,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其内部质 点进行着很缓慢的扩散、调整,趋于规则排列,即由非晶态 转化为晶态,这一过程称为晶化(crystallizing)或脱玻化 (devitrification)。晶化过程可以自发进行,因为非晶态内 能高、不稳定,而晶态内能小、稳定。相反,晶体也可因内 部质点的规则排列遭到破坏而转化为非晶态,这个过程称为 非晶化(non—crystallizing)。非晶化一般需要外能,例如 一些含放射性元素矿物晶体,由于受放射性蜕变所发出的α 射线的作用,晶体遭到破坏而转变为非晶态。
第一篇 几何结晶学基础
第一章 晶 体 的 基 本 性 质
一、表示晶体构造规律性的几何图形—空间格子
⑶ 面网
由结点在平面上排列而 成。空间格子中任意三个不 在同一行列上的结点就可联 结成一个面网。面网上单位 面积内的结点数目称为面网 密度。互相平行的面网,面 网密度相等,不平行的面网, 面网密度一般不等。互相平 行的相邻两面网之间的垂直 距离称为面网间距。
可用格子构造解释:成分和构造相同的晶体, 其对应晶面的面网相同,其夹角必然相等。晶体 生长时晶面又是平行向外推移的,因此,不论晶 体生长的形态如何,其晶面间的夹角是不会改变 的。
第一篇 几何结晶学基础
第一章 晶 体 的 基 本 性 质
三、晶体的基本性质 1.自限性 (selfconfinement )
结晶学与矿物学
Crystallography and Mineralogy
课前的话
课程说明 教材和参考书 考试方式 其他
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 结晶学与矿物学 Crystallography and Mineralogy
授课教师: 胡华、孟宪富 授课对象: 地质、资工、地化 总学时数: 地质44(28+16);资工、地化40(28+12) 周学时数: 4 考查方式: 闭卷考试
由相当点排列而成的几何图形叫做空间格子,相当 点的分布体现了晶体构造中所有质点的重复规律,为了 研究晶体内部构造中质点重复的规律而不受晶体大小的 限制,可以设想相当点在三度空间是做无限排列的。
图a为一晶体的平面结构图,我们在结构中任意选择一个 点(例如选在灰色的点),然后在结构中找出此点的相当 点,将这套相当点抽取出来,如图b所示(在有些书籍中, 将晶体结构中的相当点抽取出来所形成的一系列点的分布 图案,称为点阵。)再将相当点按一定规则相连就形成了
1.矿物学的内容:
研究矿物的化学成分、内部构造、外表形态、 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阐述地壳中矿物的形成和 变化历史,探讨其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规律及其实际用 途的科学。其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地壳中产出的、无机 的、晶质矿物。
❖ 矿物学是一门很古老的学科,它的产生和发展是 人类长期生产实践的结果。早在我国史前的旧石 器时代,人们即开始认识了矿物和岩石,并用来 制作生产工具(石器)和装饰品。
2.空间格子的要素
⑴ 结点
是空间格子中的点,代表 晶体构造中的相当点,在实际 晶体构造中,结点可以为相同 的离子、原子或分子占据。但 结点本身不代表任何质点,是只 具有几何意义的几何点。
第一篇 几何结晶学基础
第一章 晶 体 的 基 本 性 质
一、表示晶体构造规律性的几何图形—空间格子
⑵ 行列
由结点在直线上排列而成。 空间格子中任意二结点联结起 来的直线就是一条行列。行列 中相邻结点之间的距离称为该 行列的结点间距,同一行列中 结点间距相等,彼此平行的行 列结点间距也是相等的,不平 行的行列,结点间距一般不等。
第一章 晶 体 的 基 本 性 质
一、表示晶体构造规律性的几何图形—空间格子
⑴ 氯化铯的晶体构造
质点(Cl-、Cs+) 在晶体构造中的任 一方向上的相同部 分呈等间距、周期 性的重复出现,排 列成三度空间的立 体格子。
第一篇 几何结晶学基础
第一章 晶 体 的 基 本 性 质
一、表示晶体构造规律性的几何图形—空间格子
绪论
一、矿物的概念
2.矿物的定义 矿物是指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晶质矿物还具有确 定的内部结构,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绪论
二、晶体的概念 1.晶体
晶体是具格子构造的固体。
绪论
二、晶体的概念 2.非晶质
内部质点不做格子状规则排列的物质叫作 非晶质。除气体和液体外,那些看起来是 固体,而内部质点不做格子状排列的物质, 如玻璃、松香等也是非晶质,应属过冷液 体,只有晶体才能称为真正的固体。
⑵ 相当点
为晶体构造中的一系列几何点,这些点周围 的环境是完全相同的,即各相当点在相同的方 向上隔相同的距离,有相同的质点分布。
第一篇 几何结晶学基础
第一章 晶 体 的 基 本 性 质
一、表示晶体构造规律性的几何图形—空间格子
(3)空间格子(lattice )
从具体的晶体构造中抽象出空间格子,就是通过在晶 体构造中选取相当点来实现的,不管相当点选在Cl-离 子的中心,还是选在Cs+离子的中心或其他任何地方, 抽象出来的空间格子都是一样的。
第一篇 几何结晶学基础
第一章 晶 体 的 基 本 性 质
二、晶面发育的一般规律
1.科塞尔原理
自然界的晶体,绝大部分是从液体 中结晶出来的。温度降低、溶液过饱 和、产生晶芽、溶液中的质点向晶芽 上粘附,使结晶格子逐渐扩大。 科塞尔提出地晶面生长规律:如图所 示:1(三面凹角位置)→2(两面凹 角位置)→3(新的一层的起点), 即先长完一条行列然后再长相邻行 列,长满一层面网或再长第二层面网。 晶面是平行地向外推移的。
3.准晶体
1984年在电子显微镜研究中,发现 了一种新的物态,其内部质点排列 具有远程规律,但没有平移周期, 即不具格子构造。左图就是一种具 有远程规律,但没有平移周期的图 形,这种物态是介于晶体与非晶体 之间的一种状态,人们称之为准晶 态或准晶体(quasicrystal)。
绪论
三、矿物学和结晶学的概念及其学习意义
晶体具有自发的形成几何多面体形 态的性质,即自限性。非晶质是无定形 的,不能自发的形成几何多面体形态, 如玻璃。
第一篇 几何结晶学基础
第一章 晶 体 的 基 本 性 质
三、晶体的基本性质
2.均一性和异向性(homogeneity & anisotropy )
第一篇 几何结晶学基础
第一章 晶 体 的 基 本 性 质
二、晶面发育的一般规律
2.布拉维法则—晶体为面网密度大的晶面所包围
生长速度大的晶面逐渐缩小、 消失;速度小的扩大,保留。 生长速度主要受面网本身的性 质(密度)影响,即与晶面的 面网密度成反比关系。质点间 的吸引力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 方成反比,密度最小的晶面对 介质中的质点的吸引力最大, 具有最大的生长速度。
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矿物学简明教程,戈定夷,地质出版社,1989
参考书
基础结晶学与矿物学,罗谷风,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结晶学及矿物学(上、下), 潘兆橹,地质出版社,1993 结晶学及矿物学,赵珊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考试方式
平时成绩占20% (包括出勤、上课、作业和实验情
况)
考试成绩占80%
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直接为后继课程—岩石学、 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打基础。
第一篇 几何结晶学基础
第一章 晶 体 的 基 本 性 质
一、表示晶体构造规律性的几何图形—空间格子 1.空间格子的概念
用以表示晶体内部质点排列的规律性。是从实 际晶体构造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由相当点排列而成的 几何图形。
第一篇 几何结晶学基础
绪论
三、矿物学和结晶学的概念及其学习意义
2.结晶学的内容:
研究晶体发生、生长、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物 理性质的科学。早期主要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生长 的矿物晶体,为矿物学的一部分、到了十九世纪后半 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仍然为矿物学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