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与绿领巾
到底是什么变了色

到底是什么变了色10月17日,中午放学后,西安某小学门外,一些孩子胸前的绿领巾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
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小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
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
据了解,“绿领巾”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类似事件,此次,西安某小学出现的绿领巾竟然成了差生的标识,据了解,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被老师刻意发放了区别于正常颜色的红领巾,以示激励。
但是,绿领巾并没有赢得家长和学生们的欢迎,甚至是反感。
尽管校方之后向外界表示,绿领巾并非有意区分好学生会和差学生,只是作为激励学生进步的一种机制,“绿领巾的含义,就是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
由此我想,这“绿领巾”的发明人大概是个股票爱好者。
他为了激励差生,便把熊市之绿戴在他们身上,以便有一天,他们成绩上去了,再披挂上牛市之红。
可是这样一来,红领巾便不再是红旗的一角,这红色也不再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红领巾的原本意义也就失去了。
若照此创意下去,如果一个孩子成绩太好,可发他“紫领巾”,因为他红得发紫;而一个学生成绩太差,则“绿领巾”也不要给了,直接“摘牌”——学校可就真成股市了。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红领巾作为少先队员的标志,它代表队旗的一角,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需要尊重它和爱护它。
可如今这变色的红领巾,如何让人们时刻保持对它的崇敬和爱护。
此次绿领巾事件发生后,舆论一片哗然。
绝大部分人不认同学校的这种做法,认为这是对孩子们的侮辱和歧视,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大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种结果不可以预料到吗?绿领巾事件的出现,提醒我们,中小学生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素质教育只是形式。
如何才能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发挥自我价值,培养自尊自信的良好心态是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责任。
显然,很多学校等教育机构并没有很好地承担起这项责任。
小学生戴绿领巾看法

小学生戴绿领巾看法小学生戴绿领巾看法小学生佩戴红领巾有着一段光荣的历史,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要求学生佩戴红领巾的,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
但是大部分的小学是要求学生佩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戴红领巾是为了表示对少先队员的尊敬和爱戴,并不是佩戴红领巾就代表你是共青团员或者共产党员。
因此,不能把是否戴红领巾与小学生是否是共青团员或共产党员相提并论。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象征着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
它是用无数先烈的英血染成的,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是少先队组织的标志。
戴上绿领巾,心中就萌发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助人为乐等良好品德;也使自己感到肩负重任,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培养能力,磨练意志,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让每个孩子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
他们吃过的苦受过的累,我们这些后人永远也忘记不了。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勤奋学习,掌握本领,长大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而在我们家,爸妈总喜欢给我讲许多关于红军战士浴血奋斗、保家卫国的故事,还经常带我去参观纪念馆,听老红军讲那段难忘的岁月……在耳濡目染下,我早已将“红领巾”视作骄傲和自豪!如果没有红军叔叔浴血奋战,哪里会有新中国?如果没有解放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又怎么会有我们今天安居乐业的日子呢?!“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这首《红领巾之歌》唱出了我们全体少先队员的心声。
只有继承和弘扬红军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属于我们。
我们更加应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各项作业,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课外活动,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红领巾

“红领巾”和“绿领巾”之我见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少年先锋队的鲜明特征,是每一名少先队员都应光荣佩戴的标志。
而绿领巾,作为区分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标志,无疑等于为差等生贴了标签,不仅会给小学生幼小的心灵蒙受阴影,也与现代素质教育背向而驰。
自尊是人的基本权利,而孩子的自尊心又恰恰最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
给孩子佩戴诡怪的“绿领巾”,人为地将孩子分成三六九等,造成“红领巾”与“绿领巾”的隔膜,让人无法理解。
孩子的成长需要呵护,特别是在稚嫩心灵的成长上,更需要来自学校的温暖滋养。
如此肆意践踏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从小就产生自卑感,怎么能保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的重要职责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
小学生过早地被世俗羁绊,以成绩为界,划分三六九等,是教育的失败与悲哀,是教育工作者的失职。
只有用心教育培养,把爱心与关怀倾注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都能健康茁壮成长,朝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在这样的“荣辱观”教育下,学生每天带着自卑感来到学校,如何能够有更高的学习热情,如何能够对学校和老师产生敬佩和留恋之情?这样的教育制度教育出来的人格很难保证不畸形。
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育人的最终目标,而与“红领巾”、“绿
领巾”树立的“荣辱观”并没有直接关系。
希望学校尽快树立正确的育人导向,别为孩子们留下童年的遗憾。
红领巾绿领巾事件作文

红领巾绿领巾事件作文英文回答:As a symbol of youth and dedication, the red and green scarves worn by Chinese students have a rich history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The red scarf, introduced in the early 1950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Young Pioneers of China, a youth organization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t is believed to represent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the values of communism, such as loyalty, discipline, and service.The green scarf, on the other hand, is worn by members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ina, which is a youth organization for high school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It symbolizes hope, vitality, and the pursuit of progress.Together, the red and green scarves represent thecontinuit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ideology and values across generations of youth. They are a reminder of the party's commitment to youth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haping future leaders.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some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the wearing of red and green scarves in schools. Some critics argue that they are a form of political indoctrination and that they stifle students' individuality. Others maintain that they are important cultural symbols that foster a sense of unity and national pride.Despite the controversies, the red and green scarves remain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system. They continue to be worn by millions of students as asymbol of their youth, values, and aspirations.中文回答:红领巾绿领巾。
绿领巾

3、教学目标有偏向,部分学生需要无法满足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公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而这种不公平的受益者正是那些“坐在前排的学生”和“五道杠”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依据他们的表现规定课堂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教学方法和步骤。教师关注他们的课堂反应、对教学内容是否理解、教学进度是否适中、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否合理等,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需要。
绿领巾,改变的不只是颜色
西安市某小学一年级学生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则戴着绿领巾。一名学生说,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用“红”、“绿”两种颜色,区分好学生与坏学生,尽管校方以“激励教育”为由进行开脱,但人们对于这种“区别对待”的教育方式的愤怒有增无减。实际上,红领巾变成绿领巾,改变的不只是颜色那么简单。
也是在2004年,共青团中央少工部获悉一些学校要求已经入学却还没到入队年龄的小学生戴绿领巾、粉领巾后表示,这种情况是不被允许的。并要求地方少先队组织彻查此事,同时将在全国清查“变色红领巾”问题。共青团中央少工部相关人士指出,队章上写得很清楚,“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怎么能变颜色?部分学校的做法严重违背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相关章程。同时,团中央也肯定到,这种给成绩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的行为也是对学生的歧视,势必对学生成长造成负面影响。<br>
绿领巾代表什么

绿领巾代表什么
1、绿领巾代表:
绿领巾是共产儿童团员的标志(也可以称为小红星儿童团)。
2、含义:
绿领巾像春天的苗,它表示儿童团员是祖国的小苗苗,在肥沃的土地上扎根,在和煦的阳光下成长。
它要求儿童团员“勤劳、勇敢、向上、为大家”。
3、象征:
绿色还象征和平与友谊,绿领巾要求中国的孩子同世界的孩子“友好、团结、心连心”。
红领巾
象征着国旗的一角。
红领巾它代表着无数英雄的心血,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
象征着革命的胜利。
红领巾不仅仅代表红旗一角、烈士的鲜血,它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象征着少年先锋队的前生劳动童子团在艰苦的环境中一腔热情投入革命事业,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
绿领巾事件

绿领巾事件2011年10月18日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小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
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
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
但家长并不认可这一做法,指责此举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极大创伤。
几乎所有中国孩子胸前都曾飘扬过红领巾,人人知道它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标志,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红旗一角”,对于初入学校的孩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与向往。
然而没有想到,在陕西西安的某个小学,竟然会由此派生出一条惹眼的“绿领巾”来。
事实上,给学生带“绿领巾”并非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发明”。
上海、北京、江西、武汉等一些地方的学校也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
但红领巾有其特定含义,两者不是同一事物,因而早在2004年,共青团中央就在全国追查“变色红领巾”事件,叫停这种违规之举。
但这一次,西安某小学的“绿领巾”,被老师当成“激励没戴上红领巾的学生”的手段,被学生们解读为“差生”的身份标志,因而格外触目惊心。
看见孩子们一离开学校就赶快摘下“绿领巾”藏进书包的动作,听见系“绿领巾”的孩子说“不戴怕老师说”、系红领巾的孩子说“你学习差,只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时,这样的触动尤其强烈。
不可否认,学生的情感和智力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差别不能掩盖“每一个人都是珍贵的、不容忽视的”这一人间的法则。
差别,应该成为我们永远努力消灭的目标,而永远不能成为歧视的理由。
教育的字典里不应有“差生”二字。
如果要说有差生,爱迪生就是一个典型的差生,他是被老师赶出学校的。
可从他后来的成就看,能说他是差生吗?差生只能证明,也许他们在掌握知识方面的智力不如优等生而已,但决不能否认他们还有其它方面的才能。
过早地给刚进入校门的孩子贴标划级,是愚蠢荒谬的。
关于红领巾与绿领巾事件各方看法

关于红领巾与绿领巾事件各方看法校方回应:校方称“绿领巾”实为“苗苗队”,意在激励学生上进。
苗苗队员佩戴绿色标志,其寓意是用绿色来象征希望、健康成长、不断努力,意在激励孩子用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少先队组织,争做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
社会各界人士: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秘书长施进军:做这个事情的老师他没有遵循有教无类的理念进行教育,不能简单地给他们贴一个标签。
教育方法是可以创新的,但是他不能违背教育规律这个前提,它是违背了这个前提进行的盲目的创新,这样的创新属于伪创新西安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你说他们戴红领巾,当学生在入学第一个学期的第一个月以内20多天时间有的学校甚至十几天、几天就给孩子戴上红领巾了,而且要本人申请,班主任签字,少先队研究才能批准戴上红领巾,六岁的孩子刚刚入学,幼小的心灵几乎是没有任何辨别是非的能力,你说让他申请怎么写。
而你同意或者不同意他戴红领巾,你的根据何在?你失去了一个衡量的标准,你还要把它做一个结论,改革非常必要。
这个方向现在我们暂且恐怕还拿不出一个很好的方向出来,这要经过学校的一些理论上,首先要做研讨。
家长反应:大部分家长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侮辱和自信心的打击,但也有部分家长表示理解校方的做法。
记者了解到,有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自己知道,孩子没带上红领巾在意料之中。
部分家长认为校方给孩子们发绿领巾,把孩子们分成两个部分,会让孩子自尊心受伤,学生感受:“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
”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着如是说。
这就是近日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前发生的真实的一幕。
带绿领巾的孩子,一出校门就扯下带着的绿领巾。
可见,孩子们并不愿意带着绿领巾,或者说,他们不愿意让人知道他们是带绿领巾的孩子。
网友反应:红网里这样一篇帖子---《绿领巾事件:到底是什么“变色”了?》帖子里提到,“绿领巾”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
最近,“绿领巾”事件被媒体报道的沸沸扬扬,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2011年10月18日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小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
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
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
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
“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的表情尴尬。
校方回应
该校冯老师说,设计绿领巾的初衷是对孩子加强教育培养,参考了外地一些学校的做法,也考虑到一些家长的特殊要求,并非有意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
该校校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确实没想到,家长会对绿领巾有意见。
也确实没想到该事在社会会有如此大的反响。
”
xx的感受
那么,该校校学生的该收又是如何呢?
“哥哥姐姐们都是红领巾,我觉得绿领巾不好看,可是不戴的话老师会批评。
”一名一年级学生告诉记者,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
但不少绿领巾孩子一出校门就赶紧摘下领巾装进书包里。
“孩子年龄再小,也有自尊心,嘴上不说什么,也能看得出戴绿领巾不是啥好事情。
大部分人认为,此事情有以下四点不妥的地方
1.《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第十条规定:
凡是7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的,向学校少先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就可成为队员。
可见,学习成绩好坏并不是准不准许佩戴红领巾的理由。
显然,校方的做法既不合法又不合规更不合理。
2.从某个意义上说,“绿领巾”阻碍了学生积极向上、追求进取、改正错误的通道。
按校方说法其举动是为了“激励上进”。
其实,无论结果如何,这都是“弊”大于“利”的。
3、一眼便能看出,这分明是歧视差生,这分明是人为地为学生划等级,却非要为其披上一件所谓的“以资激励”的“马甲”。
实在难服于众,确实无法育才。
4、稍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
十个指头有长短,山中树儿有高低。
生态自然之规律尚无法改变,这既不符合教育之规律,也不符合教育之生态,更不符合中国教育之美。
5、校方将原本佩戴给学生的红领巾,给差生改为佩戴“绿领巾”,是这不仅让差生感到自卑和受伤,而且连学生家长都“连带”有自卑和受伤。
学习好并不是区分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唯一标准,所谓的好学生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再说学生才入学一个月,老师怎么能区分出好坏呢?这对戴“绿领巾”的孩子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这个“死结”只要回忆起来或被人触及,他们就会隐痛不已,他们对学校学习和生活的记忆就不堪回首,这甚至于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