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实用技巧(一)内部交易的抵消

合集下载

合并报表内部交易存货抵消

合并报表内部交易存货抵消

母子公司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一)存货内部交易的界定只有内部交易的买卖双方都将交易资产视为存货时才可作存货内部交易来处理(二)固定的抵销公式由来:【例题·计算分析题】甲公司是乙公司的母公司,2010年甲公司销售商品给乙公司,售价100万元,成本60万元。

(1)假设乙公司购入后当年并未售出,年末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70万元;个别报表的处理情况(不考虑增值税问题):甲公司:借:银行存款100贷:主营业务收入100借:主营业务成本60贷:库存商品60乙公司:借:库存商品100贷:银行存款100这里将母子公司看成一个整体,这笔销售只是在内部进行,并未出售给外部第三方,因此只是将价值60的存货从甲公司转移到了乙公司。

母公司个别报表分录中多确认了收入100,主营业务成本60,子公司这里也多确认了(100-60=40)的库存商品,所以抵销分录为:借:营业收入100(母公司)贷:营业成本60(母公司)存货40(子公司)再说减值问题的抵销:集团角度认可的是母公司里面对存货账面价值的金额(60),那么可变现净值为70是不存在减值迹象的,不计提减值准备;而子公司由于是按照100入账的,会相应的在个别报表中计提(100-70=30)的减值准备金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30贷:存货跌价准备30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其抵销掉,还原为集团角度的处理: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30贷:资产减值损失30(2)假设乙公司购入后当年全部售出,售价为120甲公司:借:银行存款100贷:主营业务收入100借:主营业务成本60贷:库存商品60乙公司:借:库存商品100贷:银行存款100借:银行存款120贷:主营业务收入120借:主营业务成本100贷:库存商品100这里多余的部分就是红字标注的:借:营业收入100(母公司)贷:营业成本100(子公司)(3)假设乙公司购入后当年对外出售了40%,售价为48.则:甲公司:借:银行存款100贷:主营业务收入100借:主营业务成本60贷:库存商品60乙公司:借:库存商品100贷:银行存款100借:银行存款48贷:主营业务收入48借:主营业务成本40贷:库存商品40乙公司剩余的库存商品里面(100-40=60)多出的账面价值是:60-60*60%=24抵消分录为:借:营业收入100贷:营业成本(40+60*60%=76)存货24还有一个做题中常用的思路:(1)先假定都卖出去:借:营业收入100贷:营业成本100(2)再对留存存货的虚增价值进行抵销借:营业成本24贷:存货24合并即为:借:营业收入100贷:营业成本(40+60*60%=76)存货24。

合并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分录解释

合并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分录解释

合并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分录解释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合并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分录解释抵消分录:借:营业收入(内部交易的售价)贷:营业成本借:未分配利润——年初(上期内部交易的利润额)贷:营业成本借:营业成本(内部交易的利润额)贷:存货A为母公司,B为子公司两种基本情况:一、已实现损益。

对于合并的整体:A和B的存货账户一进一出都平了,不需调整;本应只存在A购进时的成本,和B销售时的售价,由于内部交易,A记了收入(内部交易的售价),B记了成本(销售给第三方时从存货转到了成本),虽然都是数额上一正一负抵了,不影响损益,但如果不调的话会虚增收入,因此有借:营业收入(母公司账上的)贷:营业成本(子公司账上的)二、未实现损益。

由于存货未售出,B账上不存在收入和成本的确认;从整体上看,只应存在A购入时的存货价,但由于内部交易,A记了收入和成本,B购入存货时以内部交易的售价计价,即B的存货账面价值=A的收入。

此时,为了不虚增收入和存货价值,应抵消掉A的收入和成本,将B的存货价值降至A购入时的价值。

因此有借:营业收入(A账上内部交易的售价)贷:营业成本(A账上内部交易的成本)库存商品(B账上库存商品虚增的价值,即内部交易的利润)设想如果存货售出了,对整体而言实现的收益就是“B收入——A成本”那段。

存货没有出售,就是说收益没实现,A却由于内部交易记了收入和成本,就是在“B 收入——A成本”中的“A收入——A成本”段,因此,“A收入——A成本”段叫做“未实现收益”。

理论上是已实现损益的做已实现损益的分录,未实现损益的做未实现损益的分录,但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程序是先假设存货都销售给第三方了,即损益都实现了,再在这个基础上做考虑未实现损益部分。

即借:营业收入(假设A售给B100件商品,单价3元,成本1元,这里就是全部商品的内部交易售价,300)贷:营业成本借:营业成本(B还有30件没售出(给第三方),这里应记未实现收益60)贷:存货这里解释一下分录:借:营业成本贷:存货见下图:本应只冲销的假设损益全部实现时已经冲销的即本应冲销的A收入已经冲了;本不应冲的B成本多冲了,应转回;本应冲的A成本和B存货的利润部分没冲,现在要冲。

合并报表六大抵消分录知识讲解

合并报表六大抵消分录知识讲解

1、全资子公司借: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借或贷:合并价差贷:长期股权投资合并价差在数字上等于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摊销的余额投资成本>所有者权益借:合并价差投资成本<所有者权益贷:合并价差2、非全资子公司借: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借或贷:合并价差贷:长期债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注意: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㈡、母子公司之间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1、借:其他应付款贷:其他应收款2、借:预收账款贷:预付账款3、借:应付票据贷:应收票据利息费用不抵销4、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如果子公司从证券公司购买母公司发行的债券高于面值的,一律视为合并价差。

借:应付债券借或贷:合并价差贷:长期债权投资借:投资收益借或贷:合并价差贷:在建工程(财务费用)5、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抵销借:应付账款贷:应收账款借:坏账准备贷:管理费用①跨年度,应收账款余额不变借:应付账款贷:应收账款借:坏账准备(上年数)贷:年初未分配利润(上年数)②跨年度,应收账款余额增加不管本期的应收账款如何变化,先把上年的坏账抵销。

借:应付账款贷:应收账款借:坏账准备(上年数)贷:年初未分配利润(上年数)借: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增加额×计提比例)贷:管理费用(应收账款增加额×计提比例)③跨年度,应收账款余额减少借:应付账款贷:应收账款借:坏账准备(上年数)贷:年初未分配利润(上年数)借:管理费用(应收账款减少额×计提比例)贷: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减少额×计提比例)㈢、母子公司之间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抵销与子公司销售价格无关1、当期购进的存货,当期全部向外销售,不存在跨年度抵销。

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收入)贷:主营业务支出(子公司成本)2、当期购进的存货,当期全部未对外销售。

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收入)贷:主营业务支本(母公司成本)存货(母公司未实现的毛利)3、当期购进的存货,当期部分对外销售,部分形成存货。

合并报表的基本理论及抵销分录编制技巧

合并报表的基本理论及抵销分录编制技巧

合并报表的基本理论及抵销分录编制技巧一、内部权益性投资及其收益的抵销?(一)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销???1、抵销分录?少数股东权益6600(二)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抵销1、抵销原理(1)子公司本期净利润已包括在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少数股东本期收益,合并报表实质上是将子公司的本期净利润还原为收入、成本费用处理,那么必须将对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予以抵销。

(2)因为采用权益法核算,子公司的期初未分配利润已包括在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及期初未分配利润(或其他所有者权益)帐上,应予抵销。

(3)由于合并利润分配表是在整个企业集团的角度,反映对母公司股东的利润分配情况,而子公司的利润在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及利润分配中已有所反映,因此子公司的利润分配各项目数额必须予以抵销。

2、抵销分录及公式∵子公司本期净利润+子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本期已分配利润+子公司年末未分配利润∴抵销分录:借:投资收益(子公司本年净利润×母公司投资%)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本年净利润×(1-母%))年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贷: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数)应付利润(子公司应付利润数)3?(三)内部权益性投资和投资收益的抵销的综合举例【例2】×1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对A子公司投资“期初帐面值为45000元,占A公司80%的股份,A公司期初帐面值如下:实收资本35000元、资本公积15000元,当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0元,提取盈余公积1000元,应付股东利润2000元。

×2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0元,提取盈余公积1000元,应付股东利润2000元。

×1年:①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销借:实收资本35000资本公积15000盈余公积1000未分配利润7000合并价差5000贷:长期股权投资51400少数股东权益11600说明:A、“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45000+(10000×80%)-(2000×80%)=51400元。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的基本原理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的基本原理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的基本原理合并报表抵消分录是指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将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内部收益和内部费用相互抵消,以消除重复计算和虚增效应,保证报表的准确和真实性。

其基本原理包括:关联方交易的抵消、关联方交易的调整和关联方交易的消除。

首先,关联方交易的抵消是指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将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进行的相互抵消处理,以消除内部交易对合并报表的重复计算。

这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内部销售和内部购买。

内部销售是指母公司向子公司出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内部购买则是指子公司向母公司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

在抵消过程中,应当将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销售收入和成本抵消,以确保报表中不会出现重复计算的情况。

其次,关联方交易的调整是指对合并报表中的关联方交易进行调整,以反映公允价值或市场价值。

这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内部交易的定价、关联方交易的盈亏和关联方交易的资产负债表调整。

内部交易的定价是指根据市场价格或公允价值来确定合并报表中的内部交易的金额,以确保报表中的数据与外部市场相符。

关联方交易的盈亏是指对合并报表中的关联方交易的利润或亏损进行调整,以反映真实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关联方交易的资产负债表调整是指将合并报表中的关联方交易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允价值或市场价值进行调整,以确保报表中的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

最后,关联方交易的消除是指将合并报表中的关联方交易完全消除,以消除内部交易对报表的虚增效应。

这是在关联方交易的抵消和调整之后进行的最后一步,通过消除关联方交易,可以确保合并报表中的数据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综上所述,合并报表抵消分录的基本原理包括关联方交易的抵消、关联方交易的调整和关联方交易的消除。

通过这些原理,可以消除内部交易对合并报表的重复计算和虚增效应,保证合并报表的准确和真实性。

这对于投资者、分析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准确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合并报表内部销售抵消分录的基本原理

合并报表内部销售抵消分录的基本原理

合并报表内部销售抵消分录的基本原理篇1: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合并报表内部销售抵消分录这个神奇的东西。

这就好比是一场家庭内部的财产清算,要把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都给揪出来。

你看啊,母公司把东西卖给子公司,就像是妈妈把自己做的蛋糕卖给了儿子。

在妈妈眼里,这是一笔买卖,赚了一笔钱。

可在整个家庭的角度呢?这蛋糕还在自家人手里,并没有真正对外产生效益,就像是左手倒右手的游戏。

那抵消分录就像是家庭里的一个智慧老人,站出来说:“嘿,你们这是自家人的小把戏,别在账上乱搞啦。

”如果母公司把东西高价卖给子公司,账面上利润增加了不少,这就像是在吹气球,看着鼓鼓的,但其实是虚胖。

当我们做抵消分录的时候,就像是把这个气球给戳破,把那些虚增的利润给挤掉。

比如说,母公司卖东西给子公司确认了收入,在合并报表里,这个收入就像海市蜃楼一样不真实,要把它给抵消掉。

还有成本,就像是跟着这个海市蜃楼一起出现的假地基,也要一并清理。

这就像是在打扫房间,把那些不该存在的杂物都扔掉,让整个家庭的财务状况真实地展现出来,而不是被这些内部交易搞得一团糟。

这就是合并报表内部销售抵消分录的基本原理啦,是不是很有趣呢?篇2:朋友们,合并报表内部销售抵消分录呀,就像是一场魔术揭秘。

想象一下,企业集团内部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销售,就如同两个魔术师在互相变戏法。

母公司把货物卖给子公司,就好比魔术师A把一个盒子悄悄传给魔术师B,然后对外宣称这个盒子价值千金。

子公司接收了这个盒子,账面上就像多了个宝贝一样。

可是从集团这个大舞台的角度看,这个盒子不过是在舞台内部传来传去,根本没有真正对外演出挣钱呢。

这时候,抵消分录就像一个眼尖的观众,大声喊:“你们这是假把式!”在这个魔术般的内部销售里,母公司确认的收入就像一个彩色的泡泡,看着漂亮却一戳就破。

子公司的存货价值因为这个内部交易可能虚高了,这就像给一个普通的石头贴上了钻石的标签。

而抵消分录的任务就是像个严厉的裁判,把这些虚假的繁荣都给取消掉。

合并报表内部交易、内部往来抵消的几点提示及案例研讨

合并报表内部交易、内部往来抵消的几点提示及案例研讨

合并报表内部交易、内部往来抵消的几点提示及案例研讨侵权必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其他商业用途!一、内部往来抵消、内部存货交易抵消实务(一)内部往来抵消内部往来抵消与内部交易抵消是两条线,因此二者可单独统计,通常内部往来表中包含关联方清单,比如,第一列为集团内母公司、各子子孙孙公司名单,第一行为各个资产负债表科目,中间内容即填列往来余额,区分正负,最后合计数为零才是填列准确,不为零,先找原因,这个过程也是内部交易确认审核的过程,即,如果一笔应收这边有,但那边没应付,了解情况后发现,是对方还没签收,那么此时这笔内部交易就有可能要调整,都调整干净了再去抵消。

如果仍有找不到原因的,那就教你个我曾经用过的小招,考虑轧到集团母公司去,集团母公司不用单独出报告,不用披露与各家的往来。

以下是简表,供参考:(二)内部存货交易抵消关联方内部交易抵消。

需要集团各公司统计出来之后,汇总到一张表上。

各公司统计至少包括以下要素,内部每一笔销售收入,内部每一笔销售成本,销售毛利率,内部采购各类存货余额,然后汇总到大表上,各家单位内销对方、内销收入、内销成本、内销整体毛利率。

下一年,计算未实现时,需要通过各公司统计的内部存货的进销存确定对外销售金额比例,进而等比例将高估金额(该品类内销毛利率乘以存货金额)转入主营业务成本,如果当期是原材料,在下期领用进在产品或库存商品,则等比例对应转冲在产品或库存商品。

实务中,对于销售毛利率,取得各品类内销存货的毛利率当然是最好的,但如果内销存货品类繁多,毛利率不一,那下一年确定未销抵消金额工作量会很大,因为首先第一步通过各单位进销存去统计并核算各类产品的外销或转出比例,然后第二步你需要对应到该品类对应的当时内销毛利率。

第一步工作往往是交给企业去做,你看情况抽几个看看,第二步毛利率直接用当时内销整体毛利率,而非某品类存货毛利率。

比如,2018年统计出来母公司对A子公司总销售收入100万,总销售成本80万,那么整体内销毛利率即为20%,A结存存货100万,2019年当年对应抵消20万存货高估价值,2019年如果内销存货品类繁多,则需要由企业提供各品类存货的外销(或转出)金额,再乘以对该公司的内销整体毛利率得出转入主营业务成本(或在产品、产成品)金额。

合并报表六大抵消分录知识讲解

合并报表六大抵消分录知识讲解

1、全资子公司借: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借或贷:合并价差贷:长期股权投资合并价差在数字上等于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摊销的余额投资成本〉所有者权益借:合并价差投资成本〈所有者权益贷:合并价差2、非全资子公司借: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借或贷:合并价差贷:长期债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注意: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㈡、母子公司之间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1、借:其他应付款贷:其他应收款2、借:预收账款贷:预付账款3、借:应付票据贷:应收票据利息费用不抵销4、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如果子公司从证券公司购买母公司发行的债券高于面值的,一律视为合并价差。

借:应付债券借或贷:合并价差贷:长期债权投资借:投资收益借或贷:合并价差贷:在建工程(财务费用)5、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抵销借:应付账款贷:应收账款借:坏账准备贷:管理费用①跨年度,应收账款余额不变借:应付账款贷:应收账款借:坏账准备(上年数)贷:年初未分配利润(上年数)②跨年度,应收账款余额增加不管本期的应收账款如何变化,先把上年的坏账抵销。

借:应付账款贷:应收账款借:坏账准备(上年数)贷:年初未分配利润(上年数)借: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增加额X计提比例)贷:管理费用(应收账款增加额X计提比例)③跨年度,应收账款余额减少借:应付账款贷:应收账款借:坏账准备(上年数)贷:年初未分配利润(上年数)借:管理费用(应收账款减少额X计提比例)贷: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减少额X计提比例)㈢、母子公司之间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抵销与子公司销售价格无关1、当期购进的存货,当期全部向外销售,不存在跨年度抵销。

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收入)贷:主营业务支出(子公司成本)2、当期购进的存货,当期全部未对外销售。

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收入)贷:主营业务支本(母公司成本)存货(母公司未实现的毛利)3、当期购进的存货,当期部分对外销售,部分形成存货。

①对外销售的部分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X销售比例)贷:主营业务成本(子公司X销售比例)②形成存货的部分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X未销售比例)贷:主营业务成本(母公司X未销售比例)存货(毛利X未销售比例)4、跨年度的抵销(上期购进未销的部分)①上期未销存货,本期继续未销,并且本期无新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一)之内部交易抵消
[ 一篇足以让你了解合并抵消的本质]
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至少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长投和权益的抵消,内部往来的抵消,内部交易的抵消,小编后续会出合并抵消原理的系列专题,分别从长投权益抵消、内部往来抵消、内部交易抵消进行解读,今天我们先讨论内部交易的抵消原理。

文章来源:爱问财税
首先明确一点,内部交易分为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其原理一样,只不过逆流交易多出一笔少数股东的会计处理。

下面我们先从顺流交易讲起。

举个栗子:假设A 公司与B 公司是母子关系,A 公司系B 公司的母公司,B 公司系A 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A 公司本期单体利润表的营业收入100 万元,系向B 公司销售产品取得的销售收入,该批产品的销售成本为80 万元,A 公司销售毛利率20%。

B 公司购进该批商品财务入账100 万元,同事在本期将该批购进商品的60% 实现销售,其销售收入为78 万元,结转销售成本为60 万元,B 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0% ,列示于B 公司的单体利润表中;剩余的该批商品40% 则形成B 公司的期末存货40 万元,列示于B 公司的单体资产负债表中。

一、审计理论中合并抵消分录如何处理?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其抵消处理如下:借:营业收入100
贷:营业成本92
存货8
为方便理解合并抵消原理,我们需要把母子公司双方的分录写出来:
1、母公司的销售处理
①借:银行存款100
此笔系母公司确认收入分录
贷:营业收入100
②借:营业成本80
此笔系母公司结转成本分录
贷:库存商品80
2、子公司的采购处理
③借:库存商品100
贷:银行存款100
3、子公司在销售的时候
④借:银行存款78
此笔系子公司确认收入分录
贷:营业收入78
⑤借:营业成本60
此笔系子公司结转成本分录
贷:库存商品60
对于上述的内部交易分录,我们按照常规理解方式来写抵消分录:
1、针对第①笔母公司销售收入的确认,站在合并层面,母公司不能确认收入,所以应该抵消营业收入100 万元,即借记营业收入100 万元(母公司);
2、针对第②笔母公司销售成本的结转,站在合并层面,母公司应该结转成本为80*60%=48 万元,而母公司结转了80 万元(第②笔),子公司结转了60(第⑤笔),所以在合并报表中应该冲减营业成本=80+60-48=92 万元,
即借记营业成本92 万元(母公司);
3、同理,存货作为营业成本的对方科目,也应当结转48 万元的存货,即
剩余的存货金额为80-48=32 万元,所以在合并报表中应该继续确认存货=48-
(80+60-100 )=8 万元,即贷记存货8 万元(子公司)。

这就是上面那笔合并抵消分录的由来,大多数小伙伴应该都是这样理解的。

二、审计实务中合并抵消分录如何处理?
在审计实务中我们根本不需要这么麻烦的计算,而且上述举例仅是针对一笔销售。

实务中往往存在很多笔销售业务,那又该如何处理呢?
审计实务中我们就要采用另一种方法,母公司确认收入100 万元,结转成本80 万元,所以母公司的销售毛利率是20% ([100-80]/100 );子公
司的存货还剩下40 万元(100-60 ),对应的存货中隐含的毛利=40*20%=8 万元,所以存货应抵消8 万元。

在审计实务抵消时,就是看母子公司之间的毛利率计算去抵消存货,营业成本进行倒挤,分录如下:母公司内部交易确认的销售收入
三、审计实务中合并抵消分录如何理解其原理?
我们通过比对以上方法可以发现,审计实务中处理方法简单、实
用、高效,但是这样会计处理的原理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呢?
虽然在审计实务中很多项目经理、审计师都在用,但很少有人告诉你
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

下面小编敢为人先,让我们一起尝试掀开这层
神秘的面纱,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
一)还原真正的合并分录
为理解这个原理,我们还需要回到母子公司的原始分录,首先将
母子公司的会计分录进行简单合并,我们得到以下合并分录:
借:营业成本140
银行存款78
贷:营业收入178
库存商品40严格来讲,这笔合并分录是不对的
其实这笔分录是不完全的,因为我们少了一个母公司A 的库存商品的形成分录,即生产或购买形成的库存商品分录如下:
0○借:库存商品80
贷:生产成本/ 银行存款80 为方便理解,我们引入这个第0○笔分录,它是我们在考虑合并分录时需要考虑的,那么真正的合并分录为:
借:营业成本140
银行存款78
库存商品40
贷:营业收入178生产成本”科目最终已在母公司内
生产成本80
注: 引入第 0笔分录,目的是在于方便小伙伴们理解,第 1 笔分录中的 库存商品 80 万,已在母公司内部结转成本时余额为 0 了,最终将不存在于 合并分录中。

二)拆分出存货中增值毛利
我们可以将这笔合并分录进行拆分,以便于理解这个原理。

我们
知道母公司销售给子公司的存货中含有增值毛利成分,我们将此部分
单独分开列示,则可以将库
生产成本 80
注:生产成本在母公司内部结转平,合并时不再出现)
可能有些小伙伴还是存在疑惑,那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还原下库存 商品这个科目原值部分和增值部分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其中的原理: 拆分第②笔分录:
贷:库存商品—原值部分 80 (80 万就是合并层面的原值)
(注:此分录在母公司内部已结转平,不会出现在合并分录) 拆分第③笔分录:
拆分第⑤笔分录:
存商品 分为二:
应该冲减营业成本 =80+60-48=92 万 借:营业成本 140
银行存款 78
库存商品—原值部分
32 40*80%=32 万) 原值部分是我们认可的,不必做冲销处理 —增值部分 8 40*20%=8 万) 增值部分不是我们认可的,需做冲销处理
贷:营业收入 178
只承认对外收入 78 万元,应该冲减营业收入 =100 万 借:库存商品—原值部分 80 100*80%=80
—增值部分 20
100*20%=20 贷:库存商品—原值部分 48 60*80%=48
—增值部分12( 60*20%=12 )
在合并过程中,我们发现子公司库存商品—原值部分借贷抵消后还剩
32 万元(80-48=32) 的借方存货,此部分库存商品—原值部分是我们在合并层面承认且需要保留的;库存商品—增值部分借贷抵消后还剩借方金额8 万元( 20-12=8 ),此借方的增值部分8 万元在合并层面仅是集团内部交易形成的,并未真正实现,需要从贷方冲销掉。

这就是合并报表的内部交易抵消的审计实务原理。

四、逆流内部交易的会计处
理?
逆流交易,顾名思义,是和上面讲的顺流交易相反的内部交易。

顺流是母公司销售给子公司,逆流则是子公司销售给母公司。

其合并抵消原理完全一致,但需要考虑少数股东损益和少数股东权益的拆分抵消。

即:
①第1 笔抵消分录:
借:少数股东权益0 少数股东占第1 笔隐含毛利部分=8* (100%-100%)=0
贷:少数股东损益0
注:少数股东部分的金额等于第①笔分录“存货”的金额乘以少数股东持股比例,只不过本案例为全资子公司,少数股东持股比例为0。

假设少数股东占有20%股权,则合并抵消分录如下:
①第1 笔抵消分录:
借:营业收入100
贷:营业成本92
存货8
②第2 笔抵消分录:
借:少数股东权益1.6
贷:少数股东损益1.6
那么第二笔抵消分录该如何理解呢?原理其实很简单,顺流交易时销
售利润及权益的形成最终体现在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对子公司的利润及
权益没有影响,不必考虑少数股东承担的部分;但在逆流交易时,销售利
润及权益的形成最终体现在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如果子公司并不是母公
司的全资子公司,则在子公司逆流交易形成未真正实现的隐含毛利也需要
少数股东承担一部分。

结合上述合并抵消分录,逆流交易合并抵消原理如下:第①笔抵消分录:它体现的是未销售出去的存货中所隐含的全部毛利,
无论顺流逆流,最终要在销售方的财务报表中将此部分全部剔除;
第②笔抵消分录:它体现的是销售方的财务报表中少数股东持股部分应按照其持股比例划分出来,此部分要由少数股东承担,体现为冲减少数股东权益。

文章来源:爱问财税
以上就是内部交易的合并抵消原理了,小伙伴们你们搞懂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