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曲演奏风格

中国钢琴曲演奏风格
中国钢琴曲演奏风格

浅谈中国钢琴曲的演奏风格

钢琴是欧洲近代史上器乐发展中最重要的乐器,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日益繁荣,中国人们逐渐接受了钢琴这件乐器,并且十分喜爱它。随着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从本世纪初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间几经曲折,历经沧桑。一批又一批的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献身艺术事业的作曲家、钢琴家在不断的探索与不懈的努力中创作出了大量的中国民族风格钢琴曲。

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从深层意义上讲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音乐文化。对钢琴音乐中国风格的提炼须以中国传统乐曲的钢琴化改编为实践基础,在传统乐曲的钢琴改编实践中,为了表现中国传统音乐的“神韵”,作曲家们创造性地发展了一系列表现手法,如中国化和声、织体等,这些技法是钢琴音乐中国风格的具体表现,“中国风格”是对这些技法的概括和综合提炼。因此可以说没有对传统乐曲的钢琴化改编,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就难以形成。

中国钢琴曲的演奏风格大致由各个民族的音乐风格而定,本文主要阐述了以下几种中国钢琴曲的演奏风格。

一、有民间音乐的钢琴曲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它一般是口头流传,受到地理、历史、审美、风俗等多方面的影响。根据汉族民歌分风格改编的钢琴曲,多以这类民歌为素材,将单声旋律改编为多声织体,利用音区、音型、和声的不同变化来达成新的音

张朝钢琴曲《皮黄》的演奏与欣赏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历史的磨难使中华民族变得坚强,深远的文化也因此保存和延续下来。在许多优秀的中国作品里都能展示出多元化的民族色彩和思想感情。这些作品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诗意,也包含了激动、欢乐、纯净、天真、甜美、幽默与机智的情怀。 在美国钢琴界,随口都可以说出几个年轻中国钢琴家的名字,如郎朗、李云迪、张吴辰等。他们在国际比赛和西方的舞台上发挥出中国人对音乐的热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虽然中国钢琴作品还没有像中国钢琴家那样在国际上受到肯定,但近年来这些中国钢琴家都在努力把一些中国作品带到国外去,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与精神。 本文从亲身演奏的感受出发,把乐曲的结构概念、性格特征、文化内涵、版本问题和作曲家们的第一手访谈记录与大家分享,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现代钢琴作品的发展。 一、《皮黄》的内容与情节 了解曲子的内容与文化背景有助演奏者更投入和更理解地去演奏。本人有幸采访了张朝,通过采访我了解到张朝是一位性格开朗、气势澎湃和博学多才的音乐家。他的童年经历是如此的纯真和浪漫,他对音乐是如此的执著和情有独钟。 1.故事情节 张朝使用京剧的板式结构,再加上童年的回忆以及对生命的希望作为题材创作了钢琴作品《皮黄》。内容讲述了作曲家儿时在云南滇池边的生活景象,不仅描述了滇池的壮丽景色,也反映出他对大自然的宁静和心灵自由的一种追求。 2.纯真的回忆 “随着年纪大了之后,我就特别喜欢追忆往事。作品中的(原板)是我五六岁时对世界的感知。对我来说一切事物都特别的新鲜,这是人最初的感知,是最可贵的东西。这种人的本质很有意思,所以我把它写成(原板)。 “少年时期,我生长在云南南部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红河地区。我13岁就离开红河到昆明去上艺校了。那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一个人到学校住宿,那时候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感觉。离开一个从小生长的环境到了另一个新的世界,而且又是自己掌握自己,完全是另外一种感受。那时滇池比现在美得多,水很清,水里的水草都能看见,而我们学校就坐落在滇池旁边,那实在是太美了,我们在教室就能看到滇池,琴房也能看到滇池。所以,我们入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滇池那里玩,很有意思,我们很热爱大自然,几 教学研究lR嘲mh帅ThchIng 29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 ---- 以(作品号Hob. XVI/20)为例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是古典奏鸣曲中包罗万象的微型世界,是巴洛克与古典风格演变的桥梁。现在从曲式、调式、节奏、装饰音四个方面分析海顿早期奏鸣曲作品号Hob.XVI/20的风格特点,并阐述其钢琴演奏的意义。 从海顿最早的钢琴作品到1766年的作品是海顿早期的钢琴作品。因为1766年是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海顿供职的艾斯特哈兹家族(Esterhazy)在纽锡德尔湖教区新建了艾斯特哈兹行宫。海顿随同艾斯特哈兹亲王住进了艾斯特哈兹,并在此走过了长达30年的音乐生涯。 海顿已出版的所有奏鸣曲中有18首是完整的早期作品,另外7首仅仅是主题部分。海顿本人对他自己的早期作品并不很欣赏。在给莱比锡出版商的书信中,他写到:“那些我年轻时的作品,不值得保存。”海顿所谓“年轻时的作品”,其实是写给人们的习作,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教学细节内容。海顿没有想到这些早期作品中遗留的点点滴滴,已成为当今人们学习古典作品的最佳教材,并成为后人了解当时欧洲音乐风格不可缺少的宝贵钥匙。幸好出版商们仍保留了少量的早期奏鸣曲供后人欣赏和研究。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正是难度适中,连接于巴洛克与古典风格之间的最佳桥梁性作品。 一、多乐章的奏鸣曲 作品号Hob. XVI/20三个乐章的篇幅较长,内容简洁明了,自然就成为人们学习完整地演奏奏鸣曲,掌握对这一重要古典音乐曲式总体结构的最佳选曲,为今后完整地演奏大型奏鸣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调式的特殊性 作品号Hob. XVI/20是被作曲家本人首次称为“奏鸣曲”的乐曲,也是他全部钢琴奏鸣曲中唯一采用c小调的一首作品。 三、人物化的节奏型 海顿的音乐风格以幽默而著称,他的幽默首先就表现在节奏特点方面,即便是最短小的作品都有着丰富的节奏变化。作品号Hob. XVI/20中出现较多、较难掌握的节奏型有三种: 附点节奏、连音节奏 和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 海顿巧妙地运用这三种节奏型,并赋予它们生动的人物个性化特点,从而展现其幽默风格,

【史上超好听的钢琴曲推荐】天籁的声音从指间传来

【经典舒缓系列】 1.《卡农变奏曲》——乔治·温斯顿 改编自帕卡贝尔的《D大调卡农》,节奏舒缓有序,旋律优美,每次听《卡农》,都会听到内心倔强的声音。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只要心怀梦想,坚持走下去。 2. 《天空之城》——久石让 以其让人落泪的优美曲调和动人心弦的美妙音律而闻名全球,当灵动的琴声从指间响起时,你会顿时抛开世事,享受此刻宁静的愉悦。 3. 《River flows in you》——李闰珉 第一次听这支曲子,是我的韩国学生弹给我听的,现在每次听都会想起她……旋律很优美,让人听后心情很好,仿佛有无数精灵在地板上跃动。 4.《心系兰花》——雅尼 从雅尼的身上可以感到古老希腊的浪漫诗意与年轻美国的奔放现代的融合。雅尼的作品将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超好听。 5. 《仙境》——班得瑞 班得瑞作品一贯的风格是空灵和飘逸,以简单流畅的旋律,加入大自然意象与流行元素,使人悠然神往,如果可以生活在旋律中描绘的那种或隐或现的仙境中,该是多大的享受啊,大力推荐。 6. 《雨的印记》(Kiss The Rain)——李闰珉 出自韩国最擅长描绘爱情的音乐家YIRUMA之手,写这首歌的时候,是在一个星星满天的夜晚,忽然间一场雨,让他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曲子。很清爽的曲子。 7.《爱的纪念》——理查德·克莱德曼 又名《童年的回忆》《爱的克里斯丁》,经常被用作背景音乐,很多人听后都会觉得很熟悉,犹如丝丝月光从脸上轻轻拂过,唯美之极。 8. 《菊次郎的夏天》——久石让 又名《Summer》,整首曲子简单明快、清新自然、灵动而活泼,让人听来有一种舒心的情怀,不禁让人想起自己存放在夏日的种种乐趣与回忆。 9. 《忧伤与快乐》——July / ??? 原名《My Soul》,主旋律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而副旋律又带着欢快的节拍,快乐与忧伤相互交织,凝聚成了这唯美的意境。 10. 《我在那一角患过伤风》 这是一首有很奇怪名字的歌,出自一张叫做《只能谈情,不能说爱》的特殊唱片,歌手冯曦妤的纯人声哼唱将其演绎的淋漓尽致,钢琴曲版本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中国钢琴曲演奏中“旋律”踏板法的运用规律解析

中国钢琴曲演奏中“旋律”踏板法的运用规律解析 中国钢琴曲与西方钢琴曲相比较,中国钢琴曲在融合了西方作曲技术的同时,注重对旋律风格韵味的把握。“在中国风格钢琴曲演奏中对于旋律线条的润色、渲染是中国风格钢琴曲的鲜明特征。”中国钢琴曲更加注重旋律线条的美感,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线性思维的特征,着意于音乐横向线条的流动与变化,并且使旋律在音色、力度、虚实的变化方面更富于鲜明的民族特色。钢琴踏板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中国钢琴曲演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对旋律的表现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一般说来,中国钢琴曲建立在五声性调式基础之上,在实际演奏中其旋律往往存在着音程跨度大,装饰性强,乐谱中连线的标记与实际的旋律形态不完全一致的现象。合理运用踏板使旋律线条完整且更具音乐表现力是中国钢琴曲演奏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在中国钢琴曲演奏中,踏板的运用首先需要考虑到旋律线条的完整、清晰,并使钢琴曲在旋律的断连、虚实、强弱以及装饰音的运用方面更加准确,不仅使旋律线条产生曲折生动的变化,而且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作品的民族气质和神韵。笔者将以表现中国钢琴曲旋律“线条美”为目的钢琴踏板运用方法,称之为“旋律”踏板法。本文拟将踏板在表现中国钢琴曲旋律方面的特色加以研究,以期为其演奏实践提供参考。 一、钢琴踏板对旋律的连贯和层次的辅助作用 在中国钢琴作品中,有时单纯的从钢琴乐谱的层面很难发现乐句整体构成的形态,有些旋律线条往往因为音程跨度过大或奏法等方面的原因,无法仅凭手指弹奏来保持旋律线条的完整性。或者因为作品实际分句和乐谱标记不一致,仅依照乐谱中标记的连线来弹奏,有可能使乐句演奏的不够完整。合理地运用踏板,发挥钢琴右踏板的连音功能,可以使乐曲旋律的横向进行更加连贯清晰,在纵向上各声部旋律层次也会更加分明。这需要仔细分析乐谱中旋律的形态,并对相应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之音色处理初探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之音色处理初探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之音色处理初探 内容简介: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之音色处理初探 摘要: 中国钢琴曲表现的特殊音色多半属于对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所以演奏好中国钢琴作品最重要的是对音色的处理,音色是突出中国钢琴作品韵味和意境的最重要因素,可以说音色是塑造中国钢琴作品音乐形象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之音色处理初探 摘要: 中国钢琴曲表现的特殊音色多半属于对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所以演奏好中国钢琴作品最重要的是对音色的处理,音色是突出中国钢琴作品韵味和意境的最重要因素,可以说音色是塑造中国钢琴作品音乐形象的灵魂。主要对演奏中影响音色的触键和装饰音两个重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对《夕阳箫鼓》与《百鸟朝凤》中的音色处理作了分析。钢琴是一件外来乐器,在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大批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的涌入而出现在中国。我国第一首正式出版的钢琴作品是1915年赵元任创作的钢琴曲《和平进行曲》。1934年贺渌汀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是第一首成熟的中国钢琴作品,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近几十年,中国作曲家创作了如《第一新疆舞曲》、《二泉映月》、《夕阳箫鼓》《百鸟朝凤》等一大批优

秀的中国钢琴作品。这些作品的问世说明中国的作曲家们已经开始了尝试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钢琴作品的道路,这也给后来我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留下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对于演奏中国钢琴作品,要突出中国音乐风格意境,符合中国音乐审美美学,音色的处理与把握是决定演奏成败的关键。 一、音色是塑造中国钢琴作品音乐形象的灵魂中国钢琴作品多是带标题的乐曲,且大多是根据民歌或其他民族乐曲改编而成。中国钢琴曲表现的特殊音色多属于对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演奏好中国钢琴作品最重要的是对音色的处理,音色是突出中国钢琴作品韵味和意境的最重要因素,可以说音色是塑造中国钢琴作品音乐形象的灵魂。如《夕阳箫鼓》这首由民族器乐曲改编成的钢琴曲,要用钢琴演奏出中国传统乐曲的风格意境,需要我们用钢琴模仿民族乐器的音色。该曲模仿了萧、古琴、琵琶、古筝等多种民族乐器,在演奏上需要敏感的音色变化。箫的音色比较暗淡悠远,古筝的音色偏于清亮高远,琵琶音色结实慷概,古琴音色有虚有实。该曲对特定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使其具备了明显的中国音乐的风格意境。音色是塑造音乐形象、体现音乐效果的媒介。音色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审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百花齐放的中国钢琴艺苑中,根据传统音乐改编的钢琴曲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现代气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体现古琴演奏虚、实相间的特色,钢琴模仿古琴时要联想到古琴演奏时手臂张弛有度的悬浮移动,弹奏虚音时手臂要轻提轻放,使重量轻柔地传递到指尖,轻放到底,达到飘逸的效果。比如作曲家黄虎威根据茂县藏族民歌《山上的积雪,好似一朵花》改编的《空谷回声》,之中模仿的雪域高原上寓柔情于豪放之中的回声,弹奏时触键速度应该稍

浅谈中国主调钢琴曲的创作特点(一)

浅谈中国主调钢琴曲的创作特点(一)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是对中国主调钢琴作品的题材、体裁、音乐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力求对中国主调钢琴音乐创作在借鉴西方作曲技法与吸取中国传统音乐语言上的特点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国主调钢琴音乐题材创作手法创作特点 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是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前期的主调音乐创作手法,①主调音乐形式的创作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主流。另外,无论在接受程度上还是影响上,主调钢琴作品也都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因此对于中国主调钢琴音乐作品进行梳理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一、中国主调钢琴音乐的题材分类 反映战争题材这些作品不仅激发了我们爱国热情,且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这类题材的作品有《红星闪闪放光彩》、《映山红》、《小红军》、《放牛娃盼红军》、《松花江上》、《叙事曲〈游击队歌〉》、钢琴协奏曲《黄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军民大生产》、《翻身道情》、《翻身的日子》、《解放区的天》、《红头绳》、《白毛女》、《大路歌》等。 反映社会主义主旋律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了大量歌颂党的光辉业绩以及表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的音乐作品。如《我的祖国》、《浏阳河》、《火车向着韶山跑》、《我爱祖国大油田选曲三首》、《社员都是向阳花》、《公社社员喜洋洋》、《南海小哨兵》等。 反映各民族生活这类题材的作品具有旺盛生命力,它们贴近生活,紧跟社会前进的步伐,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如《牧童之乐》、《欢乐的牧童》、《花鼓》、《巴蜀之画》、《第一号新疆舞曲》、《第二号新疆舞曲》、《火把节之夜(云南风俗纪事)》、《新疆组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新疆随想曲》、《新疆果园》、《喜丰年》、《东兰铜鼓舞》等。 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明的一颗璀璨瑰宝,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如《梅花三弄》、《百鸟朝凤》、《蝶恋花》、《夕阳箫鼓》、《阳关三叠》、《三六》、《平湖秋月》、《十面埋伏》、《彩云追月》、《二泉映月》、《空山鸟语》、《良宵》、《光明行》、《金蛇狂舞》、《采茶扑蝶》、《春江舟影》等。这些作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养分,将民族文化的精华融入到创作之中。题材丰富多彩是钢琴作品的特点之一,作品题材选取的角度不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自然而然在创作手法、创作特点上就会有所不同。 二、中国主调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分类 中国主调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丰富多样,甚至在同一部作品上可能兼具双重性或多重性,所以在分类上具有一定的不可区分性。下面参考每部作品中最为显著的创作手法特点,对钢琴音乐进行归类,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1.以优秀民歌为创作素材 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的基础,要创作出我国“本土化”的主调钢琴音乐,专业作曲家必然要从民歌之中汲取营养。作曲家在民歌曲调的基础上结合钢琴音色创作的同时,在民歌素材的选择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按照从易到繁的顺序可分为: 单纯民歌引用黎英海编曲的《民歌小曲五十首》作品就有一定的代表性,曲调上既保持了“原生态”的基本特点,又丰富了传统民歌的表现力,使之散发出新光彩。除此以外,为初学者演奏所创作教材类的一部分简易钢琴作品多为此类。这些作品在原有的民歌旋律基础上,配以简单的伴奏织体支撑旋律,易于演奏。如《中国民歌幼儿钢琴曲》②、《儿童钢琴小曲——中国各民族民歌56首》③、《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30首》④、《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集》⑤等曲集中收录的主调钢琴曲。 在完整民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变化这类作品在中国主调钢琴曲的创作中占的比例很大,代表作品有《摇篮曲》、《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变奏曲》、《农作舞变奏曲》、《儿童小组曲》、《卖杂货》、《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旱天雷》、《思春》等。这类作

美学欣赏20首着名钢琴曲赏析

1作曲家:C. 格凡斯 ●作品名称:《帕凡管风琴曲》 作品分析和感想: 这首管风琴曲沿袭了中世纪音乐的传统特点。 ①庄严肃穆; ②在风格和表演方面与声乐曲息息相关。乐器可以用来重迭或取代世俗的和宗教的复调作品中的人声。 【巴洛克时期】 1作曲家:J.S. Bach J.S. Bach的创作风格: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 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绩:第一,把音乐从宗教附属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使之平民化。音乐不总是歌颂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第二,他把复调音乐发展成主调音乐,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第三,他确立了键盘乐器十二平均律原则。第四,除了声乐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现代西洋音乐几乎所有作品样式的体例基础。因此巴赫被后世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作品名称:《小前奏曲与赋格之五》 作品分析和感想: 《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峰巅。这首《小前奏曲与赋格之五》正是其中之一。平均律是欧洲音乐的基本律制。巴赫以《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为平均律的创作竖立典范,影响极为深远。这套曲集是钢琴文献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世人称为钢琴音乐的《旧约》。 这首《小前奏曲与赋格之五》中前奏曲为单一音型的无休止进行,背景是四声部和声。赋格曲为四声部,类似亨德尔风格的主题。充分拓展了D大调的音乐内涵,表现和旋律之间的关系充满手法上的变化,使人回味无穷。 ●作品名称:《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作品分析和感想: 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一般在国外万圣节经常能够听到。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原为管风琴曲,是巴赫青年时代的代表作之一,后改编为管弦乐曲和钢琴曲。乐曲采用了d小调,4/4拍。乐曲具有雄伟的戏剧情节和华丽的技巧,是一首高雅,雄浑,底蕴丰厚的乐曲。在作品旋律中,巴赫已大胆地投入了他那敢于独领风骚的,具有一定叛逆精神的音乐,使人们耳目一新。 由下行旋律组成的慢板的引子饱满而有力,为全曲宏伟的气势作了渲染和铺垫;然后,乐曲奏出音响宏大的和弦,接着呈现出托卡塔主题,带有戏剧性的成分;在托卡塔主题结束后,乐曲在上声部出现赋格主题,采用与引子部分相同的音乐素材;随后,赋格主题移至低声部呈示,前后反复出现八次,音乐情绪逐步高涨;最后,乐曲再现托卡塔部分,以气势雄伟的尾声结束。

世界十大经典钢琴曲

世界十大经典钢琴曲 NO.1 《梦中的婚礼》 梦中的婚礼是Paul de Senneville(保罗·赛内维尔) Olivier Toussaint 奥利佛·图森)作曲 ,而梦中的婚礼(法文是Mariage D'Amour)由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 理查德克莱德曼是法国钢琴家,擅长演奏萧邦、拉贝尔、德布西等人的作品,但那是他热衷于古典音乐的时候。后来他转向发展通俗音乐界(梦中的婚礼、水边的阿狄丽娜、乡愁等皆是),演奏的曲目是波尔·塞内维尔和奥利维·图森作的曲子。 《梦中的婚礼》法文原名为“MARIAGE D'AMOUR”,直译过来应该是“基于爱情的婚姻”,“爱人的婚礼”这种译法更接近其本意。这首曲子是法国作曲家及音乐制作人保罗·塞内维尔(Paul De Senneville)和奥立佛·图森(Olivier Toussaint)为理查德·克莱德曼量身定制的,出自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边的阿狄丽娜》。 NO.2 《秋日私语》 《秋日私语》原名:A comme amour(法语),曲名意为如情似爱;中文名称又叫《秋的喁语》。是法国作曲家保罗·塞内维尔和奥立佛·图森,他们是法国达芬唱片公司(Delpnine)两个负责人,也是著名作曲家,曲是他们两个写的,理查德·克莱得曼是原演奏者。 《秋日私语》带给我们一种唯美的感觉,对于音乐来说,这是美的享受,对于思想来说,这是心灵的升华。 NO.3 《水边的阿狄丽娜》 阿狄丽娜来自于希腊神话的故事。希腊神话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独的塞浦路斯国王,名叫皮格马利翁(Pygmalion)。他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每天对着她痴痴地看,最终不可避免地爱上了少女的雕像。他向众神祈祷,期盼着爱情的奇迹。他的真诚和执着感动了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赐给了雕塑以生命。从此,幸运的国王就和美丽的少女生活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著名钢琴曲有链接

钢琴: 《Kiss The Rain 雨的印记》(Yiruma) 《Tears眼泪》(The Daydream) 《YOU&ME》(The Daydream) 《天空之城》钢琴版 Carrying You 《Merry Christmas》 https://www.360docs.net/doc/387742973.html,wrence(坂本龙一)(最近发现湖南台周笔畅的勇往直前的广告背景配乐就是这首) 《流动的城市》林海 《月光边境》林海 《迷失》林海 《远方的寂静》林海 《Canon In D》帕海贝尔 《鸟之诗》钢琴版 小提琴: 《流浪者之歌》萨拉萨蒂 《天空之城》久石让 《小百合》(《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中的曲子) 《Ave Maria圣母颂》舒伯特 《D大调卡农》帕海贝尔 《斗牛士之歌》萨拉萨蒂 《D大调第一华丽波兰舞曲》维尼亚夫斯基 《24首随想曲》帕格尼尼 《G小调恰空》维塔利 大提琴 《天鹅》圣桑(优雅的天鹅) 《G大调第1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之前奏曲》巴赫(很经典) 《降B大调第九大提琴协奏曲》博凯里尼 《西西里舞曲》福雷(非常有旋律性,好听的曲子啊) 单簧管 《单簧管波尔卡》波兰民谣 《浪漫曲》圣桑(温柔的) 小号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德彪西 《双鹰旗下进行曲》瓦格纳(进行曲) 《阿莱城的姑娘之法朗多尔》比才(较有气势) 《行星组曲之木星》霍尔斯特(温馨,却又有点忧伤的感觉) 《小夜曲》舒伯特(小夜曲,浪漫啊) 《歌之翼》门德尔松(充满着阳光的味道) 长笛

《a小调无伴奏长笛组曲》巴赫(这首曲子被认为是最不像长笛组曲的长笛组曲) 《沉思》马斯涅(浪漫的法国风格) 《培尔·金特组曲之第一组曲晨景》格里格(清新优美的小品) 《阿尔比诺尼柔板》阿尔比诺尼(忧伤、沉重) 以上就是自己很喜欢的好听的曲子哦,其中有古典的,也有现代的(我累啊) 不过真的非常好听。另外喜欢古典乐的话可以去看TV动画《金色琴弦》,很多著名的曲子里面都有,超喜欢的。 邱比特 instrumental https://www.360docs.net/doc/387742973.html,/jiaoshi/gaojunying/music/qiu%20bi%20te.mp3 冰莲 https://www.360docs.net/doc/387742973.html,/files/A/S/7SB1KIQ348I.mp3 天空之城 http://59.44.142.130/music/Y/200588/14152/505172.wma irish lullaby 爱尔兰摇篮曲 https://www.360docs.net/doc/387742973.html,/mp3/haian/3.mp3 月あかりの砂のなかに https://www.360docs.net/doc/387742973.html,/himekami/music/song/b12.wma Sleepless Beauty 清和 https://www.360docs.net/doc/387742973.html,/conan/sleeplessbeauty.mp3 别人的浪漫 https://www.360docs.net/doc/387742973.html,/uuauth/138/20060922133000.mp3 TVエンディングテーマ http://61.156.7.14/upload/mp3/yydjm.mp3 愿你喜欢 其他 清流钢琴曲 https://www.360docs.net/doc/387742973.html,/007/ape9/sample04.wma 妖精之森钢琴曲 https://www.360docs.net/doc/387742973.html,/007/ape9/sample03.wma 风之誓言梁邦彦 https://www.360docs.net/doc/387742973.html,/007/ape9/sample02.wma 夕焼け云 from 《Furusato Reborn ~ふるさと~》作曲:加羽泽美浓

《99首好听的的钢琴曲选集》(99 Most Essential Piano Pieces)专辑介绍

专辑英文名: 99 Most Essential Piano Pieces 专辑中文名: 99首好听的的钢琴曲选集 艺术家: Various Artists 古典类型: 全集作品 资源格式: MP3 发行时间: 2010年10月04日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简介: 压缩码率: 210kbps (VBR) 专辑介绍: 99首最著名的钢琴曲,The 99 Most Essential Piano Pieces,有人说,如果

可以把这99首曲子听得滚瓜烂熟,听音乐功力一定可以提昇不少, 就别再犹豫了。。。勇敢的踏出您的一小步。 Label: X5 Music Group 引用 20 of 20 people found the following review helpful: 5.0 out of 5 stars Less overlap than some collections, November 13, 2010 By Threeundertwo - See all my reviews This review is from: The 99 Most Essential Piano Pieces (MP3 Download) If you've been collecting these X5 "99 Most Essential" sets, you'll find that this one has 76 unique pieces. This yields 8.9 hours of "new" music. If you don't have duplicates, the intact album has 10.9 hours of music. I eliminate duplicate works by the same artist, but keep works by alternate artists. Therefore I kept "Gymnopedie No. 1" even though I have a half dozen versions of it, for example. The two "Liebestraum" that another reviewer mentioned are quit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same piece by two different artists. 27 composers are represented, with emphasis on Chopin, Liszt, Beethoven and Mozart. 曲目的翻译源自于明月弄舞同学发布在 9-11楼的评论! 01.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C大调前奏曲 BWV846 02. 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 K331 03. 李斯特:爱之梦(降A小调夜曲第三号) G54 op.62 04. 贝多芬: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

十大著名钢琴曲、DJ名曲

一、肖邦:“军队”波兰舞曲这首乐曲作于1838年,因《军队》而著名,这是由于曲中的第一、二两主题的旋律,具有极为豪放、勇敢的军队性格之故。全曲必须以严格的速度来演奏。事实上,这是肖邦所写的最华丽、最灿烂的波兰舞曲之一。传统的波兰舞曲就是以风格雄浑、豪放而著称的,显示出波兰这个民族的尚武精神。在这首波兰舞曲中更是集中体现了这一点。欣赏这首波兰舞曲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古代波兰的勇士们,那强健的体魄、豁达的胸怀、深刻而动人的虔诚融为一体,闪烁着骑士精神。乐曲的构成为"ABA"三段体:第一段:A大调。在这一段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色彩性变调,生动地刻画出一群威武雄壮的波兰勇士,身着铠甲,腰佩战刀,雄赳赳地大步向前(片段1 )。第二段:从D大调至降B大调到C大调的频繁转调。本段之前有一个号角般宏亮的过门,紧接着出现的本段主题具有斩钉截铁般果断、刚毅的性格(片段2 )。第三段为第一段的严格再现。有一位钢琴家评价道:"这首波兰舞曲是划分一个时代的分水岭。李斯特曾在他的所有演奏会中弹奏过此曲。乐曲正如标题所提示的,无比辉煌、壮丽,波兰的气质显得更加高贵。这一舞曲也多少具有一些戏剧性。它的每一个音、每一个节奏,都闪烁着生命与力的光辉。" 关于此曲有这样一段轶事:一天夜里,肖邦在屋中独自弹奏此曲。正沉思于乐念之中,他突然产生了幻觉,感觉到一群波兰武士及贵妇人的行列侵入他的房中。于是肖邦在惊慌之际,拔腿逃出房间,整夜不见回来。 二、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狂想“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拉赫马尼诺夫于1934年完成的一首钢琴与管弦乐队作品,编号43。这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根据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第24首小提琴随想曲的主题而作,称为“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的结构是一组变奏曲。其中广为流传的是其中的第18变奏曲,也就是影片里使用的这部分乐曲。这首变奏听上去委婉动人而又热情奔放,最受人喜爱,以至于成了整部作品——“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代名词。 三、李思特:爱之梦 1850年,钢琴皇帝李斯特将自己的三首歌曲改编成三首抒情钢琴曲,题作《爱之梦》。其中以第3首最为著名,一般提起李斯特的《爱之梦》,指的就是这首乐曲。 乐曲的歌词是由德国诗人弗莱里格拉特所写,名为《尽情地爱》。大意是:“爱吧!能爱多久,愿意爱多久就爱多久吧!你守在墓前哀悼的时刻快要来到了。你的心总是保持炽烈,保持眷恋,只要还有一颗心对你回报温暖。只要有人对你披露真诚,你就尽你所能让他时时快乐……” 李斯特根据这首诗创作乐曲,他没有局限于歌词提供的内容。因为,原诗的情调低沉,表现生离死别的伤感情绪;而李斯特钢琴曲的形象却焕发着充沛的热情。以后,钢琴曲《爱之梦》又被改编为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或长笛的独奏曲目。 《爱之梦》引用原歌曲的旋律,首先出现一段轻声吟唱、情意绵绵的旋律,这就是乐曲甜美的爱情主题,其中含有爱的柔情和愉悦。乐曲中段伴随着情绪的不断高涨,难以抑制的爱的热情终于爆发出来,原来含情脉脉的内心独白,发展成大胆而炽热的爱情倾诉,散发着火一般热情。乐曲进入高潮,表达了对纯真爱情执著的追求。尾声部分重复爱的主题,在梦一般美丽的感觉中,恋恋不舍地结束全曲。 四、莫曲扎特:第二十一钢琴协奏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新编第一版曲目讲解十级(全)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一版曲目讲解第十级(上) 第十级一共有四项内容。在乐曲分组上,第十级和第八九级是一样的,分别是“基本练习”、“技巧性练习曲”、“巴洛克——古典风格乐曲”和“浪漫——近现代风格乐曲”。 第一项内容是基本练习。 第十级的基本练习一共有六组,包括了从一个降号到六个降号的大小调音阶和琶音,是六组“降号调”。弹奏时音阶和琶音需要向与反向相结合。 和第七级、第八级相比,第九级和第十级取消了属七和弦琶音和减七和弦琶音,但音阶和琶音扩展为同向和反向的结合以及增加了两只手四个音大和弦的练习。在弹奏同向反向音阶和琶音之前,可以找一下规律:音阶和琶音的跨度是四个八度,上行的前两个八度是同向,到中间时双手开始反向,回中间后,两只手再同向上行两个八度,从高点下来两个八度到中间之后,反向两个八度,回到中间之后再共同向下行。找到规律后就不会太难了。希望大家在准备第九级的阶段中,都把同向与反向练得非常熟练。 另外,第九级、第十级和第一级、第二级有相呼应之处,是增加了主和弦的考核。第一级、二级时曾练过小和弦;到第九级、十级就该练大和弦了。因为在高的级别中会遇到较多大和弦类的技术,在基本练习中练了主要的大和弦,知道基本的弹奏方法,对作品的演奏会有很大的好处。 大和弦的弹奏方法和要领与演奏小和弦在主要方面是一样的。弹奏时身体要挺拔,上身可略前倾,以协调使用身体的力量。全身和全手臂的力量都要协调用到,手指在弹奏的瞬间可以“抓”一下,把四个音同时抓到一起,使之声音集中。由于弹和弦的时候下键很快,给了键盘一个作用力,键盘也就有一个反作用力,传回手臂,因此,在和弦发生的同时,手肘要略放开一点儿,以释放反作用力,使声音具有弹性。在这个瞬间肘关节往外的动作,开始练习时可以夸张一些,以体会力量的通畅和反作用力的释放,等熟练以后就要使动作逐步简练和自然,只需要保留很小的手肘动作,起到减震作用即可。因为弹和弦时,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是把反作用力,压回键盘,造成声音没有弹性而发不出来;也有学生把反作用力顶回肩膀,既难看且声音难听。另外,弹和弦时,手不要离键过远过高,触键的位置要靠近键盘一点儿为好,尤其手不是特别大的学生,靠近键盘一点儿弹比较牢靠,过高容易出现敲击的动作和声音。除了弹奏和弦的要领以外,指法也要很清楚,1、2、5指以外的音用3指还是4指,要根据音的距离而定。同时,此时暂不用的手指不要碰键,不出杂音,音响才能比较干净。 主和弦是用二分音符写成,每音两拍,可用相同的速度弹奏。 减去了大调属七和弦琶音和小调减七和弦琶音,增加的是双手四个音一起的大和弦转位进行(具体弹法可参阅第九级中的相关说明)。不过在第十级中速度要求更加提高了一点,是每分钟126拍,而且所有音阶和琶音都是用十六分音符写成,要同速弹奏。在考试的时候,不能低于这个速度。 第二项内容是技巧性练习曲,一共三首,自选一首。 第一首《练习曲“博士”》(选自《儿童园地》)德彪西曲 这首曲子选自德彪西的《儿童园地》。德彪西的《儿童园地》是由六首曲子组成的一个组曲,是德彪西为自己的女儿写的。其中的第一首《练习曲“博士”》,描绘了小孩子们整天练琴练得十分枯燥,好像“克列门蒂”都弹成“博士”了,当然这不是真的博士,而是带有嘲讽意味的。曲子开头是模仿克列门蒂《名手之道》的练习曲方式来写的。但是德彪西写得很有意思,他把规整的织体变出好多花样,好像小孩在弹这首曲子的时候,弹着弹着就想入非非,开始重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把练习曲弹出这样那样的变化,像玩儿似的非常高兴,越发挥弹得越兴奋。所以,相比于一些较刻板的练习曲而言,这首乐曲完全是一个艺术品。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技巧的探析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技巧的探析 中国作品钢琴演奏中,钢琴触键技术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不同的触键技巧,可能会引起不同的音量,同时也会产生千变万化的音色,产生出多种多样的音响效果。钢琴的音色不仅仅涉及到美学和不同钢琴流派的艺术风格问题,它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触键技术问题,对于一首钢琴作品来说,音色是其总体音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音色的变化主要是由钢琴演奏家及其细致、及其敏感的指触差别产生的,也就是说,钢琴触键技术对于钢琴演奏中作品音色的变化影响巨大,是钢琴演奏中的首要原则,它主要取决于演奏者对于手指协调运作的能力,演奏者只有不断的加强对触键技术的练习,才能够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找准钢琴上每个音的最佳发音点,以通过触键来实现对音色的控制,准确表达出作品中的艺术情感。 一、钢琴触键技术 中国钢琴作品进行演奏风格的表达也需要表现其审美意识的一致性,将气韵和意境作为民族音乐表现美的关键,重视音乐演奏的整体性,能够将音乐之气贯穿到整体的旋律和韵律表现中。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钢琴演奏的触键技术有非常显著的变化,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本文针对钢琴演奏中触键技术在不同时代中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在钢琴演奏中触键技术的应用及其对于音色的影响,以飨读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钢琴演奏的关键就是触键技巧,它一方面能够影响声音的快慢、高低和强弱,是一种演奏技术问题,另一方面,触键的技巧直接关系到音乐的思想与风格的表现和情绪表达等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钢琴的触键技巧。钢琴的琴弦能够发出声音主要是由于毡槌击打产生的,而毡槌的运动主要取决于演奏者按动琴键,触键就是指演奏者在演奏钢琴等所有的键盘类乐器是键与手指接触的方式,手指按键时不同的速度、力度以及姿势等都会对发音的音质及音与音之间的连贯、间断等产生较大的

海顿早期钢琴奏曲风格特点

海顿早期钢琴奏曲风格特点

————————————————————————————————作者:————————————————————————————————日期: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 ---- 以(作品号Hob. XVI/20)为例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是古典奏鸣曲中包罗万象的微型世界,是巴洛克与古典风格演变的桥梁。现在从曲式、调式、节奏、装饰音四个方面分析海顿早期奏鸣曲作品号Hob.XVI/20的风格特点,并阐述其钢琴演奏的意义。 从海顿最早的钢琴作品到1766年的作品是海顿早期的钢琴作品。因为1766年是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海顿供职的艾斯特哈兹家族(Esterhazy)在纽锡德尔湖教区新建了艾斯特哈兹行宫。海顿随同艾斯特哈兹亲王住进了艾斯特哈兹,并在此走过了长达30年的音乐生涯。 海顿已出版的所有奏鸣曲中有18首是完整的早期作品,另外7首仅仅是主题部分。海顿本人对他自己的早期作品并不很欣赏。在给莱比锡出版商的书信中,他写到:“那些我年轻时的作品,不值得保存。”海顿所谓“年轻时的作品”,其实是写给人们的习作,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教学细节内容。海顿没有想到这些早期作品中遗留的点点滴滴,已成为当今人们学习古典作品的最佳教材,并成为后人了解当时欧洲音乐风格不可缺少的宝贵钥匙。幸好出版商们仍保留了少量的早期奏鸣曲供后人欣赏和研究。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正是难度适中,连接于巴洛克与古典风格之间的最佳桥梁性作品。 一、多乐章的奏鸣曲 作品号Hob. XVI/20三个乐章的篇幅较长,内容简洁明了,自然就成为人们学习完整地演奏奏鸣曲,掌握对这一重要古典音乐曲式总体结构的最佳选曲,为今后完整地演奏大型奏鸣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调式的特殊性 作品号Hob. XVI/20是被作曲家本人首次称为“奏鸣曲”的乐曲,也是他全部钢琴奏鸣曲中唯一采用c小调的一首作品。 三、人物化的节奏型 海顿的音乐风格以幽默而著称,他的幽默首先就表现在节奏特点方面,即便是最短小的作品都有着丰富的节奏变化。作品号Hob. XVI/20中出现较多、较难掌握的节奏型有三种: 附点节奏、连音节奏 和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 海顿巧妙地运用这三种节奏型,并赋予它们生动的人物个性化特点,从而展现其幽默风格,

好听的钢琴曲(背景音乐)

好听的钢琴曲 《卡农》 《命运》 《罗密欧与朱丽叶》《献给爱丽丝》 《爱情的故事》 《秋日私语》 《爱的纪念》 《蓝色的爱》 《爱之梦》 《爱的谐奏曲》 《一路平安,玛丽亚》《蓝色回旋曲》 《托卡塔曲》 《古莉斯朗布斯》《梦里的故事》 《玫瑰色的人生》《拉.拉主题曲》 《绿袖子》 《水边的阿狄丽娜》《徳朗的微笑》 《乒乓之恋》 《海边的星空》 《梦中的婚礼》 《秘密的庭院》 《伤感乐曲》 《柔如彩虹》

《给母亲的信》 《思乡曲》 《冷藏的爱》 《蓝色狂想曲》 《你好》 《异国情》 《威尼斯之旅》 《星空》 《梦中的鸟》 《午后的旅行》 《贝古依奈的出发》《梦的传说》 《向黑夜出发》 《布拉姆斯的摇篮曲》《记忆》 《拉.梅尔》 《爱的旋律》 《野花》 《情感》 《瓦妮莎的微笑》《海边的祈祷》 《欢乐之歌》 《忘却的悲伤》 《埃莉娜》 《小妹妹》 《蓝色谐奏曲》 《沙漠鸽群》 《科林.梅拉德》

《蓝眼睛》 《自由的生活》 《芬兰人》 《英雄交响曲》 《翻车鲀》 《僻静的大街》 《上一个春天》 《多利》 《玫瑰色蜡笔》 《亲爱的,你听》 《告别时刻》 《星星小夜曲》 《达依女士》 《安娜斯塔而亚》 《阿根廷,别为我流泪》《生活在他乡》 《脆弱的心》 《恋爱中的女人》 《我圣火的隐密》 《华沙协奏曲》 《小猫白天不睡觉》《你微笑的影子》 《比安科尼抒情曲》《摇篮曲》 《我无法活下去》 《威尼斯无名士》 《落叶》 《秋的喁语》

《神奇世界伊甸园》 《杂集午后旅行:鸟之诗星之小夜曲孤独》《吉姆诺波蒂》 《夜曲》 《飞天》 《万福玛利亚》 《红鼻子驯鹿》 《圣诞协奏曲》 《圣诞老人到镇来》 《林中散步》 《易碎的玫瑰香水》 《棉田幻觉》 《蒲提树之午夜》 《我们的地球》 《夜色奇境》 《寂静的夜,神圣的夜》 《愿与耶稣同乐》 《幸福岁月》 《雪橇上的铃铛》 《春》 《绿苑长春》 《意大利交响曲》(门德尔松) 《G弦上之歌》(巴哈) 《常青树》(《星梦泪痕》主题曲) 《乡间骑士》(马士卡尼)《夜曲-肖邦》《天鹅》(圣桑) 《山街蓝调》 《芳菲何处》(《红木》主题曲)

史上超好听的首钢琴曲珍藏版

史上超好听的30首钢琴曲推荐【珍藏版】改编自帕卡贝尔的《D大调卡农》,节奏舒缓有序,旋律优美,每次听《卡农》,都会听到内心倔强的声音。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只要 心怀梦想,坚持走下去。2.《天空之城》——久石让(推荐指数: ★★★★★)需要曲谱的朋友在微信公众号里面回复:天空之城以其让人落泪的优美曲调和动人心弦的美妙音律而闻名全球,当灵动的琴声从指间响起时,你会顿时抛开世事,享受此刻宁静的愉悦。3.《River flows in you》——李闰珉(推荐指数:★★★★★)第一次听这支曲子,是我的韩国学生弹给我听的,现在每次听都会想起她……旋律很优美,让人听后心情很好,仿佛有无数精灵在地板上跃动。4.《心系兰花》——雅尼(推荐指数:★★★★★)《心系兰花》——雅尼.mp3 来自钢琴技术研究院 00:00 05:09 从雅尼的身上可以感到古老希腊的浪漫诗意与年轻美国的奔放现代的融合。雅尼的作品将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超好听。5.《仙境》——班得瑞(推荐指数:★★★★★)班得瑞作品一贯的风格是空灵和飘逸,以简单流畅的旋律,加入大自然意象与流行元素,使人悠然神往,如果可以生活在旋律中描绘的那种 或隐或现的仙境中,该是多大的享受啊。6.《雨的印记》(Kiss The Rain)——李闰珉(推荐指数:★★★★★)出自韩国最擅长描绘爱情的音乐家YIRUMA之手,写这首歌的时候,是在一个星星满天的夜晚,忽 然间一场雨,让他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曲子。很清爽的曲子。7.《爱的纪念》——理查德·克莱德曼(推荐指数:★★★★★)又名《童年

的回忆》《爱的克里斯丁》,经常被用作背景音乐,很多人听后都会觉得很熟悉,犹如丝丝月光从脸上轻轻拂过,唯美之极。8.《菊次郎的夏天》——久石让(推荐指数:★★★★★)又名《Summer》,整首曲子简单明快、清新自然、灵动而活泼,让人听来有一种舒心的情怀,不禁让人想起自己存放在夏日的种种乐趣与回忆。9.《忧伤与快乐》——July / ???(推荐指数:★★★★★)原名《My Soul》,主旋律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而副旋律又带着欢快的节拍,快乐与忧伤相互交织,凝聚成了这唯美的意境。10.《我在那一角患过伤风》(推荐指数:★★★★★)这是一首有很奇怪名字的歌,出自一张叫做《只能谈情,不能说爱》的特殊唱片,歌手冯曦妤的纯人声哼唱将其演绎的淋漓尽致,钢琴曲版本更是别有一番韵味。【凄美催泪系列】1.《The truth that you leave》——funsong(推荐指数:★★★★★)funsong 作品的风格都是旋律简单明了,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声音却总能深入内心深处,勾起无限遐想。你离开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每每想起,伤痛铺天盖地地袭来。2.《绿柚子》——理查德克莱德曼(推荐指数: ★★★★★)钢琴王子将一曲《绿柚子》演绎的惟妙惟肖,旋律古典而优雅,是一首描写对爱情感到忧伤的歌曲,弹指之间情感情不自禁的溢出来……3.《梦中的婚礼》——理查德·克莱德曼(推荐指数:★★★★★)出自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边的阿狄丽娜》,缓缓流淌过的音律似乎在向人们娓娓道来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那情形,仿佛只在童话故事里出现。4.《眼泪》(tears)——白日梦(推荐指数:★★★★)选自《钢琴--白日梦》,这张以“梦”为题的唱片,是由旅韩华裔New Age钢琴家白日梦演奏的钢琴独奏音乐,曲风缓慢恬静,

张朝钢琴曲《皮黄》的演奏与欣赏

张朝钢琴曲《皮黄》的演奏与欣赏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历史的磨难使 中华民族变得坚强,深远的文化也因此保存和延续下来。在许多优秀的中国作品里都能展示出多元化的民族色彩和思想感情。这些作品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诗意,也包含了激动、欢乐、纯净、天真、甜美、幽默与机智的情怀。 在美国钢琴界,随口都可以说出几个年轻中国钢琴家的 名字,如郎朗、李云迪、张昊辰等。他们在国际比赛和西方的舞台上发挥出中国人对音乐的热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虽然中国钢琴作品还没有像中国钢琴家那样在国际上受到肯定,但近年来这些中国钢琴家都在努力把一些中国作品带到国外去,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与精神。 本文从亲身演奏的感受出发,把乐曲的结构概念、性格 特征、文化内涵、版本问题和作曲家们的第一手访谈记录与大家分享,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现代钢琴作品的发展。 、《皮黄》的内容与情节 了解曲子的内容与文化背景有助演奏者更投入和更理 解地去演奏。本人有幸采访了张朝,通过采访我了解到张朝是一位性格开朗、气势澎湃和博学多才的音乐家。他的童年经历是如此的纯真和浪漫,他对音乐是如此的执著和情有独钟。 张朝使用京剧的板式结构,再加上童年的回忆以及对生 命的希望作为题材创作了钢琴作品《皮黄》。内容讲述了作曲家儿时在

云南滇池边的生活景象,不仅描述了滇池的壮丽景色,也反映出他对大自然的宁静和心灵自由的一种追求。 2纯真的回忆 随着年纪大了之后,我就特别喜欢追忆往事。作品中 的(原板)是我五六岁时对世界的感知。对我来说一切事物都 特别的新鲜,这是人最初的感知,是最可贵的东西。这种人的本质很有意思,所以我把它写成(原板)。 少年时期,我生长在云南南部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红河 地区。我13 岁就离开红河到昆明去上艺校了。那是我第次离开父母一个人到学校住宿,那时候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感觉。离开一个从小生长的环境到了另一个新的世界,而且又是自己掌握自己,完全是另外一种感受。那时滇池比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