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近十年老年照护研究综述

中国近十年老年照护研究综述

中国近十年老年照护研究综述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这使得中国的社会、经济和家庭产生了重大变化。

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寿命的不断延长以及养老金、照料护理需求增加等都导致养老负担日益加重,而与此同时,家庭规模缩小、照料功能弱化,老年人从家庭中可以获得的养老资源在逐渐减少。

我国老龄市场现状是“未备先老”,对于实践中出现的“以房养老”、“抱团养老”等新型养老方式,老年人存在或多或少的疑虑。

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老年人拒绝专业的老年照护,这给家庭照护者带来了新的问题及挑战。

通过对相应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学界对于老年照护问题的研究大多围绕养老地点、养老方式的选择,政府或社会应该投入的资源建设等方面,鲜有对老年人的主观意愿以及家庭照护者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通过对既有文献的梳理,对老年照护及家庭照护者的概念内涵,老年人的照护现状及研究视角进行探讨与阐释,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一老年照护相关概念内涵研究(一)失能老人与长期照护1.失能老人张云英等(2016)从老人的身体特征来对失能老人进行界定,认为失能老年人是因身体机能受损或因出现智力减退导致生活难以自理,需依靠他人提供日常照料与护理的老年人群体,还有一部分学者从失能老人失能状态的方面来进行界定,根据国际通行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ADLS)来划分老人的失能程度。

2.长期照护裴晓梅等(2010)认为,“老年人的照护服务主要包括针对老年人的供养和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康复、教育、社会参与以及文体娱乐和其他方面的服务”。

老年照护概念包含于养老服务体系之中,2011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国办发〔2011〕60号)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界定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面向所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等设施、组织、人才和技术要素形成的网络,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

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CLASS 2016数据的实证分析

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CLASS 2016数据的实证分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3(6):70-78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CLASS2016数据的实证分析—周晓洁打王晓慧2(1.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基于CLASS2016数据,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情况显著正向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存在群体差异、社会网络在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

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提升老年人的互联网操作能力等,以增强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关键词]互联网使用情况;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社会网络[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922(2020)06-0070-09[DOI]10.13322/ki.fjsk.2020.06.010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更为严重。

《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指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2020—2035年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现象依然会持续,城乡之间的老龄化差距会进一步拉大[1]。

农村老年人因其特殊的身体机能状态和社会经济地位成为一个相对脆弱的群体,往往面临着更为严重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具有的跨时空性、互动性、便捷性、高效性等特点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对农村老年人的生产和生活逐步产生影响。

因此,探讨互联网使用情况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对增进农村老年人福祉和推进积极老龄化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老年人调查报告

中国老年人调查报告

中国老年人调查报告目录一、前言 (3)1.1 调查背景与目的 (3)1.2 调查范围与方法 (4)1.3 数据来源与分析工具 (5)二、老年人口基本特征 (6)2.1 性别与年龄结构 (7)2.2 文化程度 (8)2.3 职业类别 (9)2.4 婚姻状况 (10)2.5 收入水平 (11)2.6 健康状况 (12)三、养老保障情况 (13)3.1 养老保险 (15)3.2 养老补贴 (16)3.3 社会救助 (17)3.4 养老医疗服务 (19)四、养老服务需求 (21)4.1 养老服务设施需求 (22)4.2 养老服务人员需求 (23)4.3 养老服务内容需求 (24)4.4 养老服务形式需求 (26)五、老年生活意愿与态度 (27)5.1 生活满意度 (28)5.2 对待死亡的态度 (28)5.3 对待子女的态度 (30)5.4 对待社会福利的态度 (31)六、老年人与子女关系 (32)6.1 亲子沟通情况 (33)6.2 子女探望频率 (34)6.3 子女教育支持 (36)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37)7.1 活动参与情况 (38)7.2 文化娱乐活动 (39)7.3 旅游活动 (40)八、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 (41)8.1 社区支持 (43)8.2 家庭支持 (44)8.3 政府支持 (45)九、老年人的健康自评 (46)9.1 健康自评情况 (47)9.2 健康问题及需求 (48)十、结论与建议 (50)10.1 主要发现 (51)10.2 对策与建议 (52)10.3 研究局限与展望 (54)一、前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需求和期望,对于政府和社会各界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中国老年人群体的调查研究,揭示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会支持以及心理需求等方面的情况,为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现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现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现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数据,全面了解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以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的现状。

通过揭示老年人在养老方面的实际需求与现有资源的匹配程度,本文旨在为社会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以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和完善,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

本文将对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进行深入剖析,包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多个方面。

通过定量和定性数据的结合,本文将揭示不同年龄、性别、经济状况和居住方式的老年人在养老需求上的差异和共性。

本文将重点分析家庭和社会在养老资源供给方面的现状。

家庭养老资源主要包括子女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而社会养老资源则涉及政府提供的养老金、医疗服务、社区照料等。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养老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本文将揭示养老资源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不均衡现象。

本文将对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的满足程度进行评估,分析现有资源与老年人养老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满足中国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二、文献综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养老需求与家庭及社会养老资源的匹配程度,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深入了解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以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的现状,对于制定有效的养老政策和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其与家庭、社会养老资源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包括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需求受到个人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家庭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报告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报告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2014本次调查显示在领取养老保险的老年人中把养老金作为首要生活来源的比例为5654把养老金作为其次生活来源的比例为1467说明我国养老保险金额给付水平较表44领取养老保险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状况生活来源种类首先生活来源比例其次生活来源比例自己的离退休金养老金56541467自己劳动或工作所得1286831配偶的收入3772238子女的资助18272797其他亲属的资助015080政府社团的补贴资助4741782以前的积蓄125558房屋土地的租赁收入18717423其他055073合计100100数据来源
1.4 加权说明
1.4.1 设计权数 设计权数是指每个样本单元在调查总体中所代表的单元数,它等于该样本单元入样概率 的倒数。由前面确定的抽样方法,必选层与抽选层样本的设计权数形式相似,但表达的内容 有所区别。统一的设计权数公式可表达为:
w1hijk
Mh M hi
M hi M hij
Dhij 25
( h 1, 2,3, ,51)
第 i 个初级单元(区、县), j 代表第 j 个二级单元(居委会、村委会), k 代表第 k 个三级
单元(家庭户)。
1.4.2 实际执行情况调整
本调查为了保证目标样本量,对接触样本量进行扩大,调查的执行力度将影响调查样本
的权数,因此需要再次进行权数调整。设某个居委会(村委会)最后样本调查的执行量为 n ,
和 0.57%。被访老年人不识字的占 30.10%,私塾/扫盲占 2.75%,小学占 31.84%,初中占
19.60%,高中/中专占 9.53%,大专及以上占 6.18%。
7
2.2 居住方式
2.2.1 家庭规模 与老年人同吃同住的成员数反映了老年人的家庭规模。被调查老年人的平均家庭规模为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

2014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
关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的说明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Aging Social Survey,CLASS),是一个全 国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目的是通过定期、系统地收集中国老年人群的社会、经济背 景数据,掌握老年人在衰老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评估各项社会政策措施在提高老年人 生活质量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为中国老龄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对于您的回答,我们将按照《统计法》的规定,严格保密,并且只用于统计分析,请您不要 有任何顾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一章第九条,我们会对您提供的所有信息绝对保 密。我们在以后的科学研究、政策分析以及观点评论中发布的是大量问卷的信息汇总,而不是您 村/居委会的具体信息,不会造成您个人和村/居委会信息的泄漏。请您放心。
2. 您村/居委会(社区)所在地属于: 城区.................................. 1 郊区(城乡结合部).................... 2 镇.................................... 3 农村.................................. 4
5. 您村/居委会(社区)辖区内是否有以下场所、机构或设施?
场所、机构或者设施

1. 便利店(小商店/小卖部)
1
2. 超级市场
1
3. 百货商场
1
4. 农贸市场
1
5. 银行/信用社
1
6. 社区(村)医院/医疗服务站/卫生室/诊所11源自没有 2 2 2 2 2 2
2014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

关于老年人心理需求的调查报告

关于老年人心理需求的调查报告

合肥学院电子系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关于老年人心理需求问卷调查报告学校系别合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调查名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调查报告团队名称爱心课堂团队成员内容摘要:老年人是我国重要的人口组成部分,关爱老年人是我国的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老年的心理需求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幸福程度,甚至,老年人的幸福与否,直接关系到祖国的顺利发展,如今,老年人公寓和敬老院是老年主要休息场所,社会也为他们准备一些娱乐场所,众所周知,老年人最关心的不是物质的需求,更多的是心理以及亲情的满足。

所以,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到尊重和爱戴老年人,关心他们的身体和心理,以满足他们对幸福的追求。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心理疾病正处于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让许多劳动能力弱的老人感到力不从心,这成为引起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因素,一部分老人因劳动能力下降而退休或失业,生活水平大不如从前。

有些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子女又不能长期在身边伺候,只能寄宿在敬老院和老年人公寓。

为了进一步了解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变化,我们爱心课堂团队的部分成员在合肥市庐阳区林店街道的金池社区的老年人公寓做了详细的问卷调查,能直接反映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对幸福度的影响。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需求幸福度指导教师:李妍研(合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团总支书记)调查人员:胡曜东陈树刘博宁赵梦柯李志贵赵芝琪一、调查背景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老年人的数量在逐年增多,平均寿命在逐步的增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心理精神需求也凸现出来,老年人心理需求能否满足,不仅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直接影响着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我们关爱老年人,尊重与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仅要在物质生活方面给予保障,而且也必须在心理精神方面给予满足。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家庭结构的变化,“空巢老人”的数量也逐渐增多。

社会支持和自我老化态度在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抑郁中的链式中介作用

社会支持和自我老化态度在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抑郁中的链式中介作用

• 14•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Feb. 2021 Vol. 36 No. 3社会支持和自我老化态度在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抑郁中的链式中介作用王港12,魏敏3,傅宏2Influence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on depression in older adults:the multiple mediating e ffect of social support an aging Wang Gang , Wei Min , Fu Hong摘要: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和自我老化态度在曰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抑郁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为老年人抑郁研究和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集中采集6843名老年人填写的曰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社会网络量表、老化态度问卷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的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老年人曰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支持、自我老化态度与抑郁之间的关系。

结果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与抑郁得分、自我老化态度得分呈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得分呈负相关;社会支持得分与自我老化态度得分呈负相关;自我老化态度得分与抑郁得分呈正相关(均P<0. 01)。

构建链式中介模型,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以直接正向预测抑郁,也可以通过自我老化态度正向预测抑郁,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和自我老化态度的多重中介正向预测抑郁,总效应值0. 369,间接效应值0.231,占总效应的62. 60%。

结论社会支持和自我老化态度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抑郁关系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

关键词: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支持;自我老化态度;抑郁;链式中介效应中图分类号:R473.2;R212. 7文献标识码:B D O I:10. 3870/j. i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精神障碍性疾病,对老年人身 心健康、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影响[12]。

通过对老年人抑郁机制的研究,可为提高老年人心理 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 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报告
2014 年 12 月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
1
目录
一、 概况...................................................................................................................................3 1.1 项目简介.............................................................................................................................3 1.2 抽样和调查执行.................................................................................................................3 1.3 数据质量评价.....................................................................................................................4
二、 基本情况...........................................................................................................................5 三、 健康状况和照料需求.......................................................................................................7
3.1 身体健康.............................................................................................................................7 3.2 认知能力.............................................................................................................................9 3.3 精神健康..........................................................................................................................10 3.4 照料需求..........................................................................................................................11 四、 经济状况与社会保障.....................................................................................................13 4.1 生活来源...........................................................................................................................13 4.2 收入与支出.......................................................................................................................14 4.3 住房 .................................................................................................................................15 4.4 社会保险..........................................................................................................................16 五、 就业情况.........................................................................................................................18 六、 家庭养老资源.................................................................................................................20 6.1 居住安排..........................................................................................................................20 6.2 健在子女个数..................................................................................................................21 七、 社区的养老设施.............................................................................................................22 八、 社区服务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23 8.1 社区医疗服务..................................................................................................................23 8.2 养老相关的社区服务.......................................................................................................23 8.3 社区参与..........................................................................................................................24 九、 养老规划和养老方式选择.............................................................................................26 9.1 养老规划与安排..............................................................................................................26 9.2 照料的主要承担者..........................................................................................................28 9.3 养老地点选择..................................................................................................................28 9.4 对养老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29 十、 老化态度.........................................................................................................................30 十一、 主要发现.........................................................................................................................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