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对职工个人支付的有关支出,有的随 工资一起发放,但它并不属于工资总额的内容, 则不能列为应付工资进行核算。
二、工资核算的原始记录
(一)工资卡 (二)考勤记录 (三)产量记录 (四)工时计录 (五)工资汇总表
三、工资的计算与结算
应付职工工资
——计算应付工资以后,再减去各种代扣款项, 即实发工资。 公式: 应付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经常性奖金+工 资性津贴 实发工资=应付工资—代扣款项合计
(二)计件工资制下应付工资的计算
计算依据:合格品数、料废品数、计件单价
这里的产品数量包括实际完成的合格品产量以及生产 过程中因材料不合格而造成的废品(料废)数量,对于因 工人过失而造成的废品(工废),则不计付工资 .
应付计件工资 =∑[(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计件单价]
1.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例 7—9] P108 2.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 [例 7-10」 P108 首先计算出小组应得的计件工资总额,然后 在小组各成员之间按一定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
(一)计时工资制下应付工资的计算
1.月薪制 采用月薪制计算计时工资,不论当月实际日历天 数多少,只要职工按规定出全勤,就可以获得固定的 月标准工资。如果有缺勤,则应按有关规定从月标准 工资中扣除缺勤工资。所以,这种方法又称为“扣缺 勤法”。计算公式如下: 应付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应扣工资 缺勤应扣工资=缺勤日数×日工资×应扣比例
日工资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①按月平均日历天数30天计算日工资。按照这种 方法计算日工资,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视为出勤,照 付工资,因而缺勤期间的双休日和节假日也应视同缺 勤,照扣工资。 ②按月平均实际工作日数21.75天 {[365104)]÷12}计算日工资。按照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 不论大月或小月,每月应计工作日数均固定按21天计 算。各月内的双休日、法定节假日不付工资,因而, 缺勤期间的双休日和节假日也不扣工资。
应付职工薪酬知识点

应付职工薪酬知识点
1. 嘿,你们知道吗,应付职工薪酬里有个超重要的点,那就是工资呀!比如说,你每个月辛苦工作后拿到的那份工资,这就是应付职工薪酬的一部分呢。
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个,那我们的努力不就白费啦?是不是很关键呢!
2. 还有啊,奖金也算是应付职工薪酬哦!就像你在公司表现特别出色,老板一高兴给你发了一大笔奖金,哇,那可真是让人开心呀!这难道不是对你工作的一种认可和回报吗?
3. 别忘了福利这一块哟!像公司提供的免费体检呀,那也是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呢。
这不就相当于公司在关心我们的身体嘛,这多让人暖心呀。
4. 带薪休假算什么?当然也是应付职工薪酬呀!想象一下,你可以毫无顾虑地享受一段悠闲的假期,还能照常拿钱,多爽呀,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呢。
5. 社保公积金也是这里面的呢!如果没有这些,以后我们生病了或者老了该怎么办呀?所以呀,这应付职工薪酬可真是包含了好多关乎我们切身利益的东西啊。
6. 还有一个,像员工培训的费用也在里面呢!公司花钱让你提升自己,多棒呀,这就等于在为你的未来投资呢!这样看,应付职工薪酬是不是超级重要呢?我觉得呀,这真的是和我们息息相关,不能不重视呀!
我的观点结论:应付职工薪酬涵盖了非常多与我们工作所得和福利相关的方面,每一项都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我们应该清楚地了解并关注它。
应付职工薪酬明细科目

财务知识-->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职工薪酬不仅包括企业一定时期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也包括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并计入成本费用的其他相关支出。
职工薪酬明细科目包括:2211 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应付职工薪酬——津贴应付职工薪酬——补贴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应付职工薪酬——五险一金应付职工薪酬——医疗保险应付职工薪酬——养老保险应付职工薪酬——失业保险应付职工薪酬——工伤保险应付职工薪酬——剩余保险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职工福利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应付职工薪酬——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服务相关支出延伸阅读: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账务处理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分录更多文章兼职网 / zqwwk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的名片:我国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
总额法是指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
一、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发生期间计入损益。
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人当期损益。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
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企业取得与资产的政府补助时,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先计入“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转入“营业外收入”。
《应付职工薪酬》课件

其他与职工薪酬相关的费用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方法
确定薪酬总额:根据企业与员工签订的 劳动合同,确定薪酬总额。
划分薪酬类别:将薪酬分为基本工资、 绩效工资、奖金、津贴等类别。
计算薪酬总额:根据薪酬类别,计算每 个员工的薪酬总额。
计提应付职工薪酬:根据薪酬总额,计 提应付职工薪酬。
支付应付职工薪酬:根据计提的应付职 工薪酬,支付给员工。
的各种报酬
包括工资、奖 金、津贴、福
利等
应付职工薪酬 是企业的一项 重要成本,直 接影响企业的
盈利能力
企业需要按照 相关法律法规 和会计准则进 行核算和披露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内容
工资、奖金、津贴等直接薪酬
辞退福利、离职后福利等离职性薪酬
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间接薪酬
股份支付等股权激励性薪酬
职工福利费、教育培训费等福利性薪酬
代扣代缴:通过代扣代缴方式支付给员工
特殊情况下的支付方式
员工离职:在员工 离职时,公司需要 支付其应得的薪酬
员工工伤:在员工 工伤时,公司需要 支付其工伤赔偿金
员工退休:在员工 退休时,公司需要 支付其退休金
员工死亡:在员工 死亡时,公司需要 支付其丧葬费和抚 恤金
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 理
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流程
社会保险费的核算
社会保险费的种类: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等
社会保险费的计算 方法:根据员工工 资总额的一定比例 计算
社会保险费的缴纳 时间:每月按时缴 纳
社会保险费的缴纳 方式:通过银行转 账添加标题
住房公积金的定义:是指国家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而设立的一种长期住房储蓄金
方式等
披露时间:在 财务报表中披 露,通常在年
应付职工薪酬 科目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对员工提供的劳动所应支付的报酬。
在会计科目中,应付职工薪酬通常被归类为负债类科目,属于短期负债。
具体而言,它通常被归类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或者“应付工资”科目。
这些科目主要用于记录企业尚未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费等各项劳动报酬,以及尚未支付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相关费用。
在会计核算中,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增加通常发生在企业结算工资时,减少则发生在实际支付给员工相应报酬的时候。
这一科目的变动反映了企业对员工提供劳务所形成的应付义务的增减情况。
除了会计核算外,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在财务管理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一科目的监控和分析,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到自己尚未支付的员工薪酬情况,合理安排资金,确保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总的来说,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在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企业负债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关乎到员工权益的保障和企业的稳定经营。
应付职工薪酬知识

第一节应付职工薪酬二、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二)离职后福利离职后福利包括退休福利(如养老金和一次性的退休支付)及其他离职后福利(如离职后人寿保险和离职后医疗保障)。
企业应当按照企业承担的风险和义务情况,将离职后福利计划分类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种类型。
1.设定提存计划的确认和计量(精算风险和投资风险由职工负担)(1)设定提存计划:是指企业向单独主体(如:独立的基金等)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如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2)确认原则①企业应当根据在资产负债表日为换取职工在会计期间为其提供的服务,将根据设定提存计划计算的应缴存金额确认为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②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因为企业在每一期间的义务取决于该期间将要提存的金额。
因此,在计量义务或费用时不需要精算假设,通常也不存在精算利得或损失。
借:管理费用等贷:应付职工薪酬借:应付职工薪酬贷:银行存款2.设定受益计划的确认和计量(精算风险和投资风险由企业负担)(1)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2)当企业通过以下方式负有法定义务时,该计划就是一项设定受益计划:①计划福利公式不仅仅与提存金金额相关,且要求企业在资产不足以满足该公式的福利时提供进一步的提存金;②通过计划间接地或直接地对提存金的特定回报作出担保。
【特别提示】企业实质上承担着与计划相关的精算风险和投资风险。
因此,设定受益计划所确认的费用并不一定是本期应付的提存金金额。
(3)设定受益计划的核算涉及四个步骤:步骤一: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企业应当通过下列两步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①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采用无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设对有关人口统计变量(如职工离职率和死亡率)和财务变量(如未来薪金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等作出估计,计量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并确定相关义务的归属期间。
应付职工薪酬包括哪些内容

应付职工薪酬包括哪些内容职工薪酬是指用人单位支付给职工的经济报酬,是对职工劳动的一种回报。
应付职工薪酬是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等规定,按时足额支付给职工的各项报酬。
那么,应付职工薪酬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
首先,应付职工薪酬包括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用人单位根据工作岗位确定的、支付给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是职工薪酬的基础。
基本工资的确定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根据职工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时间等因素进行合理设定。
其次,应付职工薪酬还包括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是根据职工在工作中所取得的工作业绩和绩效考核结果,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标准进行支付的工资。
绩效工资的设定应当与职工的工作业绩和绩效考核结果相挂钩,能够激励职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另外,应付职工薪酬还包括岗位津贴和奖金。
岗位津贴是根据职工的工作岗位和特殊工作环境,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支付的补贴,是对职工工作条件的一种补偿。
奖金是用人单位根据职工在工作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和表现,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标准进行支付的额外报酬。
此外,应付职工薪酬还包括加班费和节日福利。
加班费是用人单位根据职工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所参加的工作,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标准进行支付的工资报酬。
节日福利是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或者特殊节日,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职工的福利待遇,以体现对职工的关怀和尊重。
最后,应付职工薪酬还包括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
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依法为职工购买的各项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住房公积金是用人单位依法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是职工购买住房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应付职工薪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岗位津贴、奖金、加班费、节日福利、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内容。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规定,合理确定和支付职工的各项薪酬,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职工的共同发展。
应付职工薪酬

• D.企业应该在职员实际发生缺勤旳会计期间确认与非累积带薪缺 勤有关旳职员薪酬
• 正确答案』ABCD
• 问:累积带薪缺勤和非累积带薪缺勤有哪些区别?
• 答:
• (1)累积带薪缺勤:
• 定义:是指带薪权利能够结转下期旳带薪缺勤,本期还未用完旳带薪 缺勤权利能够在将来期间使用。
• 会计处理原则:企业应该在职员提供了服务从而增长了其将来享有旳 带薪缺勤权利时,确认与累积带薪缺勤有关旳职员薪酬,并以累积未 行使权利而增长旳预期支付金额计量。
• 有些累积带薪缺勤在职员离开企业时,对于未行使旳权利,职员有权 取得现金支付。职员在离开企业时能够取得现金支付旳,企业应该确 认其必须支付旳、职员全部累积未使用权利旳金额。企业应该根据资 产负债表日因累积未使用权利而造成旳预期支付旳追加金额,作为累 积带薪缺勤费用进行估计。
应付职员薪酬
本节重难点:
• 要点:应付职员薪酬旳构成 • 难,是指企业为取得职员提供旳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 予以旳多种形式旳酬劳或补偿。职员薪酬涉及短期薪酬、离职 后福利、解雇福利和其他长久职员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员配偶、 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旳福利,也属 于职员薪酬。
• ③国家要求计提原则旳职员薪酬:对于国家要求了计提基础和 计提百分比旳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 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按要求提取旳工会经费和职员教育经 费,应该在职员为其提供服务旳会计期间,根据要求旳计提基 础和计提百分比计算拟定相应旳职员薪酬金额计入有关成本或 费用中,同步确认应付职员薪酬。
• A、609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付职工薪酬
相关链接: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产生的义务。
具体而言,职工薪酬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职工福利费
3.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
4.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非货币性福利
7.其他职工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