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三篇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初三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初三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第一篇:初三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初三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明确初三学习现状和中考考情况,了解老师,增进师生情感,和谐课堂氛围。

2、明确初三各科学习的方法和基本要求,充分做好学习准备。

3、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习的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怀着梦想开始前进。

二、学习重点:了解现状,明确方法和要求,树立信心。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2016年9月1号四、学习方法:交流,探讨,讲故事,诵读,记笔记五、教学过程:1、候课:同学们欣赏歌曲,准备好课堂笔记2、上课导入,师生认识:用激情和信心开始第一课。

3、明确本课学习目标:4、交流梦想和信心对于初三的意义:你有梦想吗?你对初三学习的信心如何?5、了解中考情况,交流各科学习现状。

你的语文学习现状如何?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6、探讨语文学习方法:(可从态度、方法、练习、积累、整理、书写等方面)你觉得在初三,语文这一科应该怎样学更有利、更高效?(板书)7、明确语文基本要求:初三一年里,我们语文学习的常规要求最起码应该有哪些?(板书)8、作业布置:1、专备一个随笔摘抄本,写第一篇随笔《初三了,我怎样学好语文》2、复习必修一课本文言文《劝学》,背诵默写全文。

3、开始每节讲课前的三分钟基础提能训练。

附加:导学案阅读材料材料一:梦想。

梦想是推动剂,是我们提高自己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之一。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给自己一个梦想,都需要在平淡的日子里持之以恒。

只有坚持朝着梦想的方向耕耘下去,才会有水到渠成成功的那一天。

记得哈佛大学曾经作过一个调研,有一届毕业生,无梦想的是27%,梦想比较模糊的是60%,有近期梦想的是10%,有远期梦想的是3%。

25年之后,哈弗大学再追踪调查,结果发现,这届毕业生中,是那些“有远期梦想的3%”最后成为了美国的精英。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梦想对于我们是多么的宝贵啊!然而,现实中我们也发现,这个梦想并不是很容易实现的,这条路也不是很容易践行的。

2024初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2024初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2024初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了解文本背景和作者生平。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文学常识的掌握。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环节:通过故事、问题或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讲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有趣故事,或提出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新课呈现:首先,简要介绍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文学常识,帮助学生建立对文本的基本认知。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正音正字,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在此基础上,逐段解读文本,分析语言特色、修辞手法、思想内涵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等,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某个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展开探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根据所学内容,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

作业内容可以是阅读相关文献、写读后感、进行拓展阅读等,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讲授法主要用于介绍文学常识和文本解读;讨论法用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练习法用于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如PPT 课件、音频、视频等,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在课堂练习环节中,将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个人答题等活动。

小组讨论的主题将与课文内容相关,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个人答题则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范文(8篇)

初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范文(8篇)

初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初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四,预习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愠罔殆谓哉焉诲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五,教学过程:A、三分钟演讲B、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C、文言文入门:教师讲解: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3、通假字4、朗读与背诵5、四种特殊句式:D、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E、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

(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F、指导翻译第1—5则:处理方法: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G、指导背诵H、小结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则明白了什么是学习方面的道理。

初中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题,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心帮助弱者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欣赏文章美。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由高洪波的《我的太阳》小诗导入。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3篇)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3篇)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3篇)教学目标:1. 确立语文很重要,要学好语文的观念。

2. 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的途径,知道如何去学语文。

3. 告诉学生本学期研究目标及规划。

4. 准备工具。

教学过程:一、自我介绍,导入第一课。

二、确立新观念,树立自信心1. 了解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学好语文的意义。

2. 解释语文不难,可以在生活中研究语文,在语文研究中感受生活的真谛,逐渐成长。

3. 培养兴趣可以从积累好词佳句美段开始,多读多摘抄多诵读,勤于练笔,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会发现自己真的很能写。

三、养成好惯,把握好方法。

1. 引用培根的话,说明惯的重要性。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2教学目标:1. 确立语文很重要,要学好语文的观念。

2. 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的途径,知道如何去学语文。

3. 告诉学生本学期研究目标及规划。

4. 准备工具。

教学过程:一、自我介绍,导入第一课。

二、引导学生认识学好语文的意义。

1. 解释语文不仅是生活的需要,也是应试的需要。

2. 学好语文可以增长知识,丰富感情,提高个人修养。

3. 学好语文可以成为一个优秀学生,过关斩将劈波斩浪的利器。

三、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的途径。

1. 语文不难,可以在生活中研究语文,在语文研究中感受生活的真谛,逐渐成长。

2. 培养兴趣可以从积累好词佳句美段开始,多读多摘抄多诵读,勤于练笔,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会发现自己真的很能写。

四、告诉学生本学期研究目标及规划。

1. 研究目标:掌握基本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为高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2. 研究规划:每周安排固定的研究时间,每天完成作业和课外阅读,积极参加课堂互动。

五、准备工具。

1. 预备笔记本、笔、书等研究用品。

2. 确保研究环境安静、整洁。

六、推荐阅读书目。

1. 经典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3教学目标:1. 确立语文很重要,要学好语文的观念。

2. 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的途径,知道如何去学语文。

中学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中学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中学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开学第一课》,主要内容包括:课文《春》、《再别康桥》的阅读与赏析,以及语文基本知识讲解。

具体涉及《春》中作者对春天的描绘手法及情感表达,《再别康桥》中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及意境创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春》和《再别康桥》两篇课文的基本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诗歌表现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诗歌表现技巧。

重点:课文的阅读理解、赏析及写作技巧的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阅读与赏析:b. 教师讲解《春》的描写手法及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c. 学生自主阅读《再别康桥》,分析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

d. 教师讲解《再别康桥》的意境创造,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3. 例题讲解:以《春》和《再别康桥》为例,讲解描写手法和诗歌表现技巧在写作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描写手法和诗歌表现技巧,进行小练笔。

六、板书设计1. 《春》:描绘手法、情感表达2. 《再别康桥》:现代诗歌表现形式、意境创造3. 写作技巧:实践与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校园》为题,运用所学的描写手法和诗歌表现技巧,写一篇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描写春天或运用现代诗歌表现技巧的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3.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

初中语文开学第一课课件优秀3篇

初中语文开学第一课课件优秀3篇

初中语文开学第一课课件优秀3篇教学目标1.回顾上学期的各科成绩,明确取得成功(或造成失败)的原因。

2.了解本册语文书的内容。

3.说说自己在假期中的收获。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提出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明确自己本学期应有的学习态度,认真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2.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1、说说自己在假期中的收获大家在假期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

你能将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说自己学会的本领,也可以说说自己在自学中取得的收获。

2、明确取得好成绩或考试失利的原因(1)回顾上学期的成绩。

(2)由成绩优异的学生谈一谈自己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

(3)以不点名的形式向平时懒于学习的同学提个醒:不能将过多的心思花在学习以外的地方。

3、了解本册语文书的内容,认识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明确本学期的打算学生看书,师和学生一起说。

4、对学生的常规课堂进行要求(1)课前准备:1)课前预习;2)准备好上课所需物品。

(2)上课的要求:1)认真听讲,积极思考;2)大胆发言、质疑。

(3)课后的要求:1)课后复习;2)独立完成作业;5、教师小结师小结;我们必须抓住时间中的分分秒秒,莫让光阴空自流。

同学们,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

为了让我们的梦想能成为现实,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提几点希望和要求:(1)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写作业、考前认真复习、考后认真总结,一定能让自己的学习成绩又一个新的突破,也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体会辛勤航行后的巨大喜悦和丰硕收获。

(2)愿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受老师、同学们欢迎的文明好学生。

班级是我们的家,文明卫生的良好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彻底告别不文明行为和习惯,时刻牢记安全第一,让我们在这样温馨和谐的集体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3)愿大家在这片广阔的沃土上茁壮成长,尽情展示你们的聪明才智。

中学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三篇

中学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三篇

【导语】语⽂虽是⼀门每⼈都受⽤终⽣的基础学科,但其知识和能⼒并不只“存在”于语⽂课本,或只从课堂上学到。

其实,我们的⽣活中,语⽂知识⽆处不在。

校园⾥的墙报,街上的招牌,旅游景点⾥的楹联,报纸上的⼴告,庙宇⾥的碑⽂……都含有丰富的语⽂知识,只要我们留⼼,就会发现“⽣活处处皆学问”。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的 1.加强师⽣互相解,增强合作意识,共同构建稳定、⾼效的语⽂学习系统。

2.明确语⽂学习的双重⽬标,掌握并运⽤具有⾼中语⽂学科特⾊的学习⽅法。

3.明确本学期的语⽂学习内容,按计划完成⾼⼀语⽂的学习任务。

⼆、教学设计 1.学情:学⽣由初中⾛向⾼中,经历了学习上的重⼤转折,但在语⽂学习上并没有质的提升。

所以,开学初的语⽂课应该引导学⽣逐步适应⾼中的语⽂学习,实现由初中向⾼中语⽂学法上的转变,重在培养学⽣良好的语⽂学习习惯。

2.教法:⽼师介绍,师⽣互动。

三、教学建议 1、本教案所⽤实例较多,教师视个⼈专业⽔平和学⽣情况酌情取舍;不论引⽤多少材料,教师要熟练掌握,出⼝成章,彰显教师的语⾔艺术和⼈格魅⼒。

2、有些材料⽤幻灯⽚播放,让学⽣听得清,看得见,有助于理解和掌握。

3、本教案内容较多,可筛选材料上1课时,也可上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千⾥有缘幸福相会 ⼈们常⽤“同过窗(同学)、扛过枪(军⼈)、下过乡(知青)”等话语说明不同形式的缘分。

“⼗年修得同船渡”,说明缘分的重要和来之不易。

为国育栋梁的⼈民教师和⽴志成才的莘莘学⼦,为着共同的⽬标⾛到⼀起来了,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缘分。

⽼师作为我们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受⼈尊敬由来已久。

古代⼈们就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并写在同⼀排位上供众⼈朝拜。

中国第⼀位教育家孔⼦被⼈们称为“⾄圣先师”、“万世师表”,成为⼏千年来⼈们最崇敬的⼈物之⼀。

唐代⼤⽂豪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名⾔,对“师”作了最精辟、最完美的解释,⼀直被国⼈奉为经典世代流传。

中学开学第一课语文教案(通用4篇)

中学开学第一课语文教案(通用4篇)

中学开学第一课语文教案(通用4篇)中学开学第一课篇1教学目标1.诵读诗,认识“六、七”等5个生字,会写“八、十”2个字。

(重点)2.区分3组形近字。

学习运用加减识字法和图文对照识字法识记生字。

(重点)3.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等4个字,引导学生掌握“从上到下”和“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重点)4.诵读、积累古诗《咏鹅》。

5.引导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养成亲子阅读的良好习惯,创造更加温馨的阅读氛围。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带有插图的课件。

2.田字格磁力贴。

学生准备:“六、七、八、九、十”字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孩子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语文王国的城门外,看,漫天雪花也挡不住这里的居民迎接我们的热情,听,那个孩子在吟诵什么呢?(动画演示:漫天雪花中一个孩子在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二、趣味活动,识字写字1.教师放大动画音量,引导学生和动画里的孩子一同诵读这首谜语诗。

2.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这首谜语诗,指名领读,小组练读,齐声诵读。

3.小组交流:从这首小诗中读懂了什么?4.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这首诗的谜底是雪花。

“一片两片……”是说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飞入水中都不见”。

5.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诗中有10个数字:“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然后利用课件交流识字。

(1)鼓励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些数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领大家读一读。

(2)还有哪些数字不认识,指给同桌或者小组同学看,请他们教教自己。

(3)引导学生发现哪些数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到前面指给大家看,并领读。

(4)开火车读生字,并组成词语,或者说一句话。

6.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书写内容,交流书写“八”“十”。

(1)每个生字由几笔组成?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观察到的和小组同伴说一说。

(2)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3)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哪一笔写得好?好在哪里?(4)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书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目的1.加强师生互相解,增强合作意识,共同构建稳定、高效的语文学习系统。

2.明确语文学习的双重目标,掌握并运用具有高中语文学科特色的学习方法。

3.明确本学期的语文学习内容,按计划完成高一语文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设计1.学情:学生由初中走向高中,经历了学习上的重大转折,但在语文学习上并没有质的提升。

所以,开学初的语文课应该引导学生逐步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实现由初中向高中语文学法上的转变,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教法:老师介绍,师生互动。

三、教学建议1、本教案所用实例较多,教师视个人专业水平和学生情况酌情取舍;不论引用多少材料,教师要熟练掌握,出口成章,彰显教师的语言艺术和人格魅力。

2、有些材料用幻灯片播放,让学生听得清,看得见,有助于理解和掌握。

3、本教案内容较多,可筛选材料上1课时,也可上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1 / 17(一)千里有缘幸福相会人们常用“同过窗(同学)、扛过枪(军人)、下过乡(知青)”等话语说明不同形式的缘分。

“十年修得同船渡”,说明缘分的重要和来之不易。

为国育栋梁的人民教师和立志成才的莘莘学子,为着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缘分。

老师作为我们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受人尊敬由来已久。

古代人们就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并写在同一排位上供众人朝拜。

中国第一位教育家孔子被人们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成为几千年来人们最崇敬的人物之一。

唐代大文豪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名言,对“师”作了最精辟、最完美的解释,一直被国人奉为经典世代流传。

除此而外,人们用充满感情的多种美称表达对人民教师的敬仰和爱戴: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是最富有哲理的称谓;称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是最质朴无华的褒称;称教师是慈爱的母亲,这是最真挚感人的爱称;称教师是春蚕,这是最纯真质朴的称谓;称教师是蜡烛,这是最温馨动人的称谓;称教师是孺子牛,这是中国特色的喻称;称教师是春雨,这是最生动形象的默称;称教师是人梯,这是最光荣贴切的专称。

凡此种种,集中说明了老师在教育教学、启迪智慧、引导成长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同学们来到学校,要倍加珍惜这不可多得的师生缘和同窗情。

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学知识,学做人,“亲其师,信其道”,学好教师教的每一学科,绝不能干出“厌恶和尚,恨及袈裟”的傻事,白白的耽误自己某一科的学习。

我做大家的语文老师,有缘和大家朝夕相处深感幸运。

我自幼爱好读书,“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有时候读一本好书,感觉就像是跟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

”尤其爱好探究性学习,有时为了弄懂、掌握一个语文知识点,都要比别人不知多花费多少时间。

不管怎么说,我愿意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搞好语文教学,更2 / 17愿意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和大家一起营造一种团结向上、努力奋进的语文学习氛围。

(二)学好语文大有作为从传承中华民族文明的角度看,语文是汉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总汇,积淀着汉民族最古老的精神力量和智慧成果。

语文的蕴含犹如浩瀚无际的海洋,博大精深;语文的力量宛若连绵起伏的群峰,庄严崇高。

语文的论辩比金钢石更坚硬,历千年而不朽腐;语文的描写比锦罗缎更柔软,呈异彩而不妖娆。

议论时,语文像长江黄河一样奔流不息;抒情时,语文像清泉溪流一样潺潺流淌。

从美学的角度看,语文是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霞光万道,辉煌绚丽;语文是一颗缀在草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清澈灵动;语文是一抹黄昏天边如血的夕阳,映照旅人,染红山川;语文是一簇自由绽放的花朵,姹紫嫣红,清香馥郁。

这些美好的事物,口头描述是‘语',倾注笔端成‘文',谱写出语文的华美乐章。

从散文的角度看,语文是现实生活美好事物的升华。

是东都洛阳城郊国色天香的牡丹,是清华园月夜下恬淡静谧的荷塘,是古道边长亭外悄然无声的冷月,是那一双看清世界寻找光明的黑色眼睛。

从古诗词的角度看,语文呈现出充满意境的绚丽生活。

是万里长空的一行白鹭,是沉舟侧畔的千点白帆,是伶仃洋九死一生的旅途中历经千难万险的硬汉子,是秦皇岛一望无垠的大海中冲破万倾波涛的打鱼船。

从小说的角度看,语文能激发千万读者回肠荡气的情感。

是当阳桥下黑脸张飞石破天惊的怒吼,是水浒好汉勇闯神州的风风火火的呐喊,是林黛玉泪珠下飞红万点愁如海的片片落花,是古轩亭口鉴湖女侠为国捐躯的侠肝义胆。

诸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表现了语文的阳刚之美;还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落花人3 / 17独立,微雨燕双飞”等体现了语文的阴柔之妙。

总之,语文千变万化、千奇百怪、千姿百态,奇极、神极、妙极。

走进语文,我们就走进了一个最真实的情感世界。

语文教会我们爱,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也教会我们恨,恨一切丑恶的事物。

古今中外的文学家凭借语文给我们留下了数以万计、亿计的宝贵的文学遗产,使我们了解世界文学画廊中的泼留西金、葛朗台、夏洛克、阿尔巴贡等四大吝啬鬼的丑恶灵魂,让我们感受到《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和《赵氏孤儿》四大爱情悲剧的丰富内涵,体会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四大文学名著的无穷魅力,认识到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文学巨匠笔下让人们永世不忘的艺术形象。

语文是各科的基础,只有学好语文,打好基础,才能轻松愉快地学好其它学科。

否则,处理用语文表述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应用题恐怕都会被弄得一头雾水。

即使学习英语,若没有学好语文中的语法知识,英语中的主、谓、宾格也会把你绕得团团转。

苏东坡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说饱览诗书的人的气质自然与众不同,事实确是如此。

一个小伙子,登上了北京八达岭长城,不觉感慨道:“啊,长城!”旁边的人以为他诗性大发了,都很兴致地洗耳恭听他的下文,谁知他却说:“咋就这么长!”这就告诉我们,语文知识的浅薄,词汇的贫乏,常常会影响思想情感的抒发。

他不是不想抒发登临长城的感情,而是他毕竟没有最起码的知识积累。

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跟着父母去旅行,当他们乘坐的汽车行驶在南京长江大桥上的时候,小姑娘趴在车窗玻璃上,看着茫茫的江水,奶声奶气地吟出了两句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两句诗尽管用错了地方,但他毕竟还有些许古诗词的积累,比那游览长城的小伙子要高明多了。

如果学不好语文,不能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若你的拼音没学好,对于混合不清的平舌音与翘舌音就不能很好的辨析,4 / 17以致于“四”与“十”“今”与“京”和“似”的两个读音等都发不清楚。

没有学好普通话,死抱着方言不放,也会闹出许多笑话。

广东人在出售苹果时把“大苹果外销,小苹果自己吃”说成“大屁股外销,小屁股自己吃”;广西人在盛赞旅游地的美景时把“坐在船上看郊区,越看越美丽”说成“坐在床上看娇妻,越看越美丽”。

这都是语文没有学好造成的后果。

归纳起来,语文有如下功效:1.提高运用能力增强合作交流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其中包括话语过耳、旨意尽知的倾听能力,举止沉稳、出口成章的口头表达能力,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阅读能力,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

具备了这些能力,不论是做人做事,都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似鸟翔空。

凭借这些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取得与别人正常的合作、交往和沟通;任何科学的发明与创造,都必须借助于语言文字来描述、推广和应用。

事实证明:好口才好文章都可以成就人生的辉煌。

在关键时刻,一句话、一纸文都可能影响你事业的发展,改变你人生的命运。

尽管事业成功的人不一定都具有好口才和一笔好文章,但拥有良好口才和会写文章的人取得成功的机率更大,因此,口语交际和文章沟通能力是人们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一种语文能力。

在这几个能力元素当中,语言理解与能力运用相当于火种,思想相当于燃料,思维近似于助燃的氧气,思想越丰富,思维越活跃,语言能力越强。

2.提升思想境界净化人们灵魂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丰富,语言的内涵就丰富;思想枯竭,语言自然就贫乏。

从本质上讲,阅读理解能力实际上就是用自己的思想兼容文本的思想从中获取“养分”的能力;写作能力实际上就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5 / 17一位刚刚考取的女大学生,坐着火车去大学报到。

火车经过黄河铁路大桥,正是黄昏时分,她向车窗外看去,夕阳垂在远远的天边,将万道霞光投射在浩淼的水面上,水的这一侧是黛青色的邙山,那一侧是极力向远处绵延的高压线,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副极为恢弘的场面,深深感动着这位女大学生。

她在想,多么美妙啊,这是大自然专为我设计的吗?这是在预示着,我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也会充满梦幻般的色彩;我的前途,就像这云霞一般灿烂。

这个例子说明,景物和心境常常是融为一体的。

语言内涵丰富,思想境界自然就高。

语文作为人们灵魂的净化剂,可以剔除人内心的私欲和杂念,使人变得纯洁而高尚,孔子出门见到一件“不注水时是斜的,注一半水则变正,注满了水就要翻倒”的“奇支器”。

不禁感叹道:“哪有满而不翻的呢?”古人教育我们做人要谦虚,千万别自满,否则,非翻车不可。

语文可以在人的心灵深处播下善良的种子,唤醒人的良知,使人富有同情心、宽容心和仁爱心;语文可以使人心胸宽广,志向远大。

屈原的心忧祖国顾念黎民、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朱自清在贫病交加中拒领美国救济粮,这些都说明语文在人格塑造方面的巨大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3.强化创新能力形成自主探究人最关键的能力是创造创新能力,而创造力的核心是形象思维能力。

汉字是象形文字,汉语言是极易唤起人的形象思维活动的语言,是一种词、句都富有形象暗示的语言;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文学作品的欣赏过程始终伴随着想象与联想,因为只有充分地展开想象和联想,作品所塑造的形象和所描绘的情境才能在读者的脑海中浮现出来,才能被读者感知和认识。

因此,学习语文,可以大大丰富人的想象力,增强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改善人的思维品质,提升人的创造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课是一门创造潜能的开发课,是一门创新能力的培养课。

6 / 17终身学习能力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再好的大学也不可能教给学生一生中要用到的全部知识,更不可能培养好学生一生所需要的所有能力。

尤其是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技术层出不穷,人们更需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