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合集下载

生活垃圾填埋场

生活垃圾填埋场

生活垃圾填埋场
生活垃圾填埋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每天我们产生大量的垃圾,这些垃圾需要得到妥善处理,而填埋场就是其中一种处理方式。

填埋场通常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区,用来储存和处理城市产生的垃圾。

垃圾被倾倒在填埋场中,然后用土壤覆盖,最终形成一个大型的垃圾堆。

虽然填埋场是一种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但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填埋场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甲烷气体。

这些气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对周围居民的健康造成威胁。

其次,填埋场也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因为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会渗入地下水中,对水质造成影响。

此外,填埋场还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和回收来减少填埋场的负荷。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如焚烧和堆肥,来减少填埋场产生的有害气体。

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强填埋场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填埋场的运营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生活垃圾填埋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它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我们可以减少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建设一个更加清洁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首先,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应包括卫生填埋场的布局设计、设备选型和管理运营等方面。

卫生填埋场的布局设计应当符合环保和城市规划的相关要求,避免与居民区、水源地和敏感区域的距离过近。

同时,在布局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到地质和水文条件,选址在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避免地下水污染。

设备选型方面,应根据处理规模和技术要求选择适宜的填埋设备和辅助设备,确保设备功能正常、效率高、安全可靠。

在管理运营方面,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填埋场的日常运营、维护和监测,确保填埋场的卫生状况和安全性能。

其次,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中,还需规定相关的环保措施。

首先,应采取措施控制和减少填埋产生的污染物排放,例如采用防渗措施减少底渗和侧渗的可能性,安装排气系统控制有害气体的释放。

其次,应建立垃圾填埋场周边环境监测系统,对填埋产生的噪音、震动、气味、渗滤液等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对周边环境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还应制定规范的垃圾处理流程和操作规程,加强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环保性。

最后,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还需包括相关的安全管理要求。

首先,应建立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防护栏、防风绳网和安全警示标识等,在必要时安装安全监测装置,确保填埋场的安全运营。

其次,应建立应急预案和安全演练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和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置,避免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

此外,还应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综上所述,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应包括卫生填埋场的布局设计、设备选型和管理运营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需规定相关的环保措施和安全管理要求。

通过遵守这些标准和规范,可以确保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的卫生安全和环境保护。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施工技术要求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施工技术要求

1.12.3 施工技术要求1.12.3.1 填埋场地基与防渗1. 填埋场必须进行防渗处理。

防止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同时还应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区。

2. 天然粘土类衬里及改性粘土类衬里的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7cm/s,且场底及四壁衬里厚度不应小于2m。

3. 在填埋库区底部及四壁铺设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作为防渗衬里时,膜厚度不应小于1.5mm,并应符合填埋场防渗的材料性能和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4. 人工防渗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 人工合成衬里的防渗系统应采用复合衬里防渗系统,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的防渗系统也可采用单层衬里防渗系统,在特殊地质和环境要求非常高的地区,库区底部应采用双层衬里防渗系统。

(2) 复合衬里应按下列结构铺设:1) 库区底部复合衬里结构(图1-32)。

基础,地下水导流层,厚度应大于30cm;膜下防渗保护层,粘土厚度应大于100cm,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7cm/s;HDPE土工膜;膜上保护层;渗沥液导流层,厚度应大于或等于30cm;土工织物层。

2) 库区边坡复合衬里结构(图1-33)。

基础,地下水导流层,厚度应大于30cm;膜下防渗保护层,粘土厚度应大于75cm,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7cm/s;HDPE土工膜;膜上保护层;渗沥液导流与缓冲层。

(3) 单层衬里应按下列结构铺设:1) 库区底部单层衬里结构(图1-34)。

基础,地下水导流层,厚度应大于30cm;膜下保护层,粘土厚度应大于100cm,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5cm/s;HDPE土工膜;膜上保护层;渗沥液导流层,厚度应大于30cm;土工织物层。

2) 库区边坡单层衬里结构(图1-35)。

基础,地下水导流层,厚度应大于30cm;膜下保护层,粘土厚度应大于75cm,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5cm/s;HDPE土工膜;膜上保护层;渗沥液导流与缓冲层。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施工方案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施工方案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施工方案一、前期准备工作1.选址:填埋场应选在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地震带等不利因素的地方。

选址时需要考虑交通便利、土质条件、避免土地沉降等因素。

2.规划设计:根据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和种类,合理规划填埋场的面积和布局。

确保填埋场容纳能力与垃圾产生量相匹配,同时考虑到日后的扩展需求。

二、场地准备工作1.场地清理:清除场地上的植被、建筑物等障碍物,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平整场地:对填埋场的场地进行平整,确保填埋场的施工基底的平整度。

三、排水系统建设1.建设雨水排水系统:保证填埋场的雨水及时排除,避免雨水渗入填埋体,影响填埋场的稳定性和垃圾的分解。

2.建设废水处理系统:在填埋场周边建设废水处理系统,对填埋场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保护地下水资源。

四、填埋体建设1.覆盖层:首先需要在填埋场底部铺设一层防渗透的覆盖层,以防止垃圾渗漏到地下水中。

覆盖层通常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或粘土垫层。

2.填埋体建设:在覆盖层上,将垃圾进行填埋,形成填埋体。

填埋体需要按照一定的高度、角度和坡度进行分层填埋。

每一层填埋后需要进行压实。

五、防尘设施建设在填埋场的周边建设防尘墙或喷淋设备,以减少填埋场的扬尘。

六、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在填埋场的周边建设环境监测设施,对填埋场周边的空气质量、水质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

七、垃圾分类管理在填埋场的施工过程中,要开展垃圾分类管理,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分别存放或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程度。

总结: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选址、规划设计、场地准备、排水系统建设、填埋体建设、防尘设施建设、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和垃圾分类管理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确保填埋场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效果。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填埋处理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常见的一种方法。

为了确保填埋处理的效果和安全性,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项目建设。

本文将介绍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一、项目概述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是指为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处理的设施和设备的建设项目。

其目标是安全、高效地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工程选址要求1. 应选择具备良好自然环境条件的地方,远离饮用水源和居民区。

2. 应充分考虑工程建设和日后运营的便利性,选择地势平坦且土质良好的区域。

3. 应遵循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不选用生态敏感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不适宜的地点。

三、规划设计要求1.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未来发展趋势,合理规划填埋场的面积和填埋量。

2. 应设置垃圾存放区、垃圾压实区、渗滤液处理区等功能区域,并合理划分各区域的大小。

3. 应设置防渗、防渗漏和防渗失系统,确保填埋场的环境安全。

四、设施设备要求1. 应建设完整的收集、运输和填埋设备系统,包括垃圾收集设备、垃圾运输车辆和填埋机械设备等。

2. 设施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运营要求的填埋场。

五、环境保护要求1. 应设立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填埋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应建立渗滤液、沼液等废水处理系统,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3. 应采取措施控制填埋场的气味和粉尘污染,保障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六、运营管理要求1. 应建立健全的运营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和权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 应进行定期的设施设备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 应及时组织垃圾收集、运输和填埋作业,保持填埋场的正常运营。

七、安全措施要求1. 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2. 应设置适当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并避免人员和设备的意外伤害。

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方案

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方案

填埋场的具体设计
(二)垃圾产生量预测
年份 2008 2009 环卫服务 人口数(万人) 12.70 13.09 13.50 14.04 14.60 15.19 15.80 16.43 17.09 17.78 18.49 19.23 20.00 人均日产量 (kg/d·cap) 1.03 1.03 1.02 1.02 1.01 1.01 1.00 1.00 0.99 0.99 0.98 0.98 0.97 日产量 (吨/日) 130.81 134.83 137.70 143.21 147.46 153.42 158.00 164.30 169.19 176.02 181.20 188.45 194.00 年产量 (万吨/年) 4.77 4.92 5.03 5.23 5.38 5.60 5.77 6.00 6.18 6.42 6.61 6.88 7.08 清运率 (%) 95% 95% 96% 96% 97% 97% 98% 98% 99% 99% 100% 100% 100% 年清运量 (万吨/年) 4.54 4.68 4.83 5.02 5.22 5.43 5.65 5.88 6.11 6.36 6.61 6.88 7.08 累计产量 (万吨) 4.68 9.35 14.37 19.59 25.02 30.67 36.55 42.66 49.02 55.64 62.52 69.60
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
目 录
1
场址的选定及基础资料的收集
2
填埋场的具体设计
3
各设计阶段详细情况
场址的选定及基础资料的收集
一、填埋场场址的选择
场址的选择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
2004)中规定进行选择。
填埋场选址时主要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一是从防止环境污染的 角度考虑的安全原则;二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经济合理性的原则。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
一、填埋场总体概况
1、填埋场位于经济发达的X市Y地区,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农村IA类环境的填埋区位于周边,临近村庄,距X市市中心20千米,距机场8千米,能便捷设施管理,有利于日后投用。

2、填埋场分为A区和B区,A区用于填埋生活垃圾,B区用于填埋工业废弃物,整个填埋场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地势较为平坦,合理布局,可分为4种区域,分别是进厂门区、运输通道A区、生活垃圾填埋区、机械作业区。

二、工艺设计
1、进厂门区:该区域设置有收费台,可根据重量分类交费,一般分为普通和非普通两种交费方式,收费台前面设置废弃物投放桶或投放点,其后进行重量分类,对重量低于50千克的生活垃圾及废弃物进行抽取处理,重量大于50千克的生活垃圾及废弃物进行直接填埋处理。

2、运输通道A区:该区域设置有一定的停车位,可以方便车辆驶入填埋区,其中设置有叉车道、自动封闭道闸,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另外设置有防雨棚,保证投放物品的处理。

3、生活垃圾填埋区:该区域根据不同类垃圾,放置不同的输送机和运输设备,由输送机将垃圾输送至指定的位置。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城市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填埋场的存在和运作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同时也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对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渗滤液、二氧化碳、甲烷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填埋场周边的生态系统也可能因为填埋场的存在受到破坏,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填埋场对水质和空气质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减少填埋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制定科学的管理与环保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中的这些问题将成为我们在本文中重点关注和探讨的内容。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在现代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中,填埋场作为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备受关注。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深入探讨填埋场的环境影响机制,分析其对生态系统、水质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与保护对策,以期为填埋场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填埋场环境影响的评估,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垃圾处理问题的关注,促进城市垃圾处理方式的转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未来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1. 土地资源利用:填埋场占据大量土地资源,使得原本可以用于农田或者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地被破坏和污染。

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还会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影响周边区域的生态平衡。

2. 土壤污染:填埋场中堆积的垃圾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这些物质会渗入土壤中,并最终影响土壤的质量和肥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概述
1.主要设计原始资料
1.1垃圾组成成分及基本性质
表1 某市垃圾组成成分
表2 某市垃圾的基本性质
1.2填埋场地理位置
所选场址位于该市东南方,场址附近无较大河流,场址以南
约0.8公里处有条河流。

场地北侧约1000m处有公路通过。

1.3地形地貌
工程区属河谷浅丘山区。

最高高程约272m,最低处约170m,相对高差约100m。

场区为宽缓“U”型,坝址处右岸较较陡,平均坡角23°,左岸较缓,坡角18°。

1.4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地层属侏罗系地层,岩层属沉积岩类。

工程的主要物理地质现象为岩石的风化及裂缝破裂。

谷底第四系冲洪积土,面积约占填埋区面积的45%,渗透系数K=1.5×10-6cm/s,基岩裸露部分约占填埋面积的55%,其中泥岩渗透系数K=3.0×10-7cm/s,砂岩渗透系数K=8.0×10-4cm/s。

1.5水文地质条件:场址地下水主要分布基岩(红层)裂隙水,含水层为下沙溪庙组。

地下水储量较差,赋存于不稳定的砂岩发育较差的裂隙中,旱藏深度一般较浅。

场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和强风化岩中的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孔隙潜水,水位一般低于地面0.2~0.3m;基岩裂隙水,埋藏了不同深度的节理裂隙中,强风化层平均为
2.0m,弱风化层平均为8.0米;地下水稳定水位平均位于地层下2.95m,地下水的水力梯度为0.007。

填埋区地下水受大气降雨补给,有明显的补给径流,排泄区域和途径。

填埋场山谷为一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场区汇水范围内的地表水,地下均由谷口向外排泄(总体趋势由东向西径流)。

1.5地基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
填埋区呈宽缓“U”型槽沟,两岸及谷底无大的堆积体存在,岸坡自然稳定,无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填埋区场地稳定,两岸山体雄厚,岩体较完整。

填埋垃圾后不会诱发滑坡等灾害地质现象。

工程区具有较好的构造稳定性。

建筑物抗震设计按Ⅳ度考虑,场地适宜建设。

1.6交通、给排水、供电条件
拟建场地北侧约1000m处有公路通过,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场区给水、供电可以引自该市,场区雨水可通过附近的冲沟,就近排入南部河流,场区污水可通过新建800m管道输送至拟建污水处理厂处理。

1.7气候特点
场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冷夏热,雨量充沛,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风力小等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7-18℃,年平均降水量986-1282mm,30年一遇最大小时降雨量为10.5mm/h,连续降暴雨日数年最高达5-8日,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

平均湿度在80%左右,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

表1.7 某市多年平均降雨量
1.8径流系数经验值
为了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要求填埋封场后表面覆盖粉壤土,坡度为2%,表面种植野草,不同地形及地表状况的径流系数见表4。

表1.8不同地形及地表状况的径流系数经验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