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_水稻幼穗分化发育进程观察
水稻幼穗分化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水稻幼穗分化水稻植株在完成一定的营养生长量的基础上,当满足其发育特性对光照、温度的要求后,茎端生长点在生理和形态上发生质变,由原来分化叶原基等营养器官转入分化幼穗。
一、水稻幼穗发育各期的主要特征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历时30d左右,整个分化发育过程可划为八个时期,即:(1)第一苞分化期;(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3)第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4)雌雄蕊形成期;(5)花粉母细胞形成期;(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8)花粉完成期。
前四个时期属于生殖器官形成阶段,又称为幼穗形成期;后四个时期属于生殖细胞形成期,又称为孕穗期,各时期主要特征见表1。
表1 水稻幼穗发育各期的主要特征幼穗发育时期主要特征1.第一苞分化期出现第一苞原基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第一次枝梗原基在生长锥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依次产生3.第二次枝梗及颖原基分化期第二次枝梗原基在顶端第一次枝梗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依次出现,肉眼可见幼穗为大量白毛密布。
幼穗长约1mm。
4.雌雄蕊形成期雄蕊分化出花药与花丝;雄蕊开始分化;内外颖逐渐包合。
幼穗长约0.5~1cm。
5.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母细胞形成;内外颖长度达护颖长度的1倍左右;颖花长1~3mm;幼穗长约1.5~5cm。
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二至四分体形成。
颖花长3~5mm,幼穗长5~10cm。
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花粉单胞,外壁形成,萌发孔出现,花药尚未转黄;颖花增长达全长的85%或全长;颖壳尚未变绿,幼穗渐达全长。
8.花粉完成期花粉由二胞至三胞,内含物逐渐充实至完全成熟;花药转呈黄色;颖花在长宽方面均达最大值;颖花变绿。
二、稻穗发育进程的检查与鉴定方法1、幼穗发育时期的检查方法幼穗开始分化时,肉眼难以看见,以后虽可看见幼穗,但也难准确鉴定各期,特别是从第五期起往后各期都要看生殖细胞的发育,必须借助光学仪器,所以检查幼穗发育进程时,1~4期,是以整穗为对象,在解剖镜下剥叶检查;5~8期则以小穗为对象,用压片染色方法在显微镜下检查。
种子学实习报告

种子学实习报告班级:农学101班姓名:胡春华学号:2 0 1 0 3 1 5 4实习一杂交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地点:江西农大试验田时间:9.10 同组人员:张梦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践,了解和掌握杂交水稻不育系或是自交系繁殖和杂交制种技术。
(2).了解杂交亲本和常规品种提纯复种技术。
二、实验内容. 1. 水稻的8的时期:水稻幼穗的分化发育一般分为8个时期:一期看不见,二期白毛尖,三期毛丛丛,四期粒粒现,五期颖壳分,六期叶枕平,七期穗绿色,八期穗将伸。
2.确定父母本的适宜播差期 3.花期预测、调节技术、确保父母花期相遇。
3严格田间除杂去劣,确保品种纯度。
三、感受.今天在试验田观察了不同品种水稻情况,及其水稻还未开花时的雌蕊雄蕊的形态特征。
并观察了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不同之处。
学会了看幼穗发育过程的八个时期。
四、思考题: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有哪些优势?答:杂交水稻是不同水稻品种进行杂交而获得,它结合了两个水稻品种的优势,在水稻的抗逆性,产量等上具有优势。
实习二杂交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及水稻去雄方法及杂交地点:农大实验田时间:9.12 同组人员:张梦一、实验内容实习主要是在试验田中,老师给我们讲述试验田育种情况,观看了三系杂交水稻,两系杂交水稻的特征二系杂交水稻它的格局是用塑料薄膜隔离的个个小区,中间是棋局式的种植方式,父母本间隔式的种植,父母本行比为3:9。
此时期,父本已经喷施了九二零,是为了与母本花期相遇,提高异交的结实率。
与母本相比之下,父本的株高比母本高20CM.剑叶偏长。
并教授我们去雄的方法,可以利用高温把雄蕊杀死,雄蕊在水温为42度就会失活。
在这一天我们进行了两个实验,分别为:一种剪颖去雄法:整穗——剪颖——去雄;在当天上午选取母本的2株,需注意是是选取的水稻株开花不超过1/2不少于1/3,尽量一株上选择几穗(2——3穗)在同一水平面的,便于套袋。
减碎各穗株的花药,此外还需把多于的开花的穗株都剪去;在剪完的穗株上喷洒一下水,系上编号牌(丰华占/第五组)最后把水稻株放入到试验田的中间。
水稻苗情观察记载内容

水稻苗情观察记载内容一、主茎叶片(一)叶片观察项目水稻每长出1个完全叶叫1龄,叶片从始出到全展所经历的日数即为该叶的日数。
1.叶龄即主茎长出的完全叶数,平均每日增长叶片数即为叶龄日增量。
2.始出期即上一叶叶尖伸出下一叶叶枕时的时期。
3.全展期即心叶全部露出下叶叶枕并可见到该叶叶枕的日期。
4.叶长从叶枕至叶尖的长度(单位:厘米)。
5.叶宽叶片最宽处的宽度(单位:厘米)。
(二)观察方法从3叶期起用印泥和号码机标记叶片。
移栽时,将标记过的秧苗小心地移植于观察点。
大面积生产为多本栽培,故样株也应插多本,即把样株分别插到各观察蔸中,确保观察的数据接近大田。
单株未定型叶片的叶龄记载方法,按心叶与其下定型叶的比值记作0.1、0.3、……0.9。
例如某稻株5叶叶尖露出下叶叶枕时记作4.1,5叶长度超过下叶1/3,但不足1/2时为4.3,超过1/2不足2/3时为4.5,超过2/3到4叶等长时为4.7,5叶比4叶长,但6叶未出之前为4.9。
二、群体动态及抽穗动态(一)观察点的系统记载1.定观察样本蔸群体消长情况与叶龄观察可结合一起共同定株,每个类型定两点,每点10蔸,共20蔸。
于返青后调查基本苗,应使样蔸的基本苗数与整个观察田平均每蔸基本苗数大体接近,否则应适应调整。
全省统一观察时间,每6天观察1次,以5月1日为中心,前后推算观察日期。
年度间观察日期不变,以便资料比较分析,每次观察分别将各蔸的总苗数(主茎加分蘖)填入表内,下次记载为累计数。
2.长势调查在观察群体动态的同时,对观察分蘖动态的20蔸同时观察蔸高,6天1次。
具体观察日期:早稻:3/30、4/5、4/11、……;中稻,4/12、4/18、4/24、……;晚稻,6/20、6/26、7/2、……。
3.抽穗进度抽穗时应隔天标记每蔸出穗株数分别填入表内,直到全蔸稻穗抽完为止。
然后根据10蔸总抽穗数计算出比较准确的见穗期、始穗期、抽穗期和齐穗期。
(二)大面积生产观察区的选定为了真实反映大面积水稻群体消长情况,应于观察点的同一丘田内,按五点取样,每点20~40蔸,选定观察区。
水稻生物学特性—水稻的穗

水稻的稻穗,是圆锥
花序。穗的中轴为主
梗即穗轴;轴上有穗
节,节上着生第一次
剑叶
枝梗;第一次枝梗再分
出的小枝称为第二次
枝梗;由第一次和第
二次枝梗分出小穗梗,
末端着生小穗即颖花。
去除枝梗的穗轴,穗颈节处粗,顶部细。
穗轴的横断面总体呈圆环形,但在枝梗长出的一面有明显的凹陷。在穗轴外 围排列着若干个小维管束。
123 4
56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孕穗 抽穗
12 3 4 5
67
苞分 化期
枝梗 分化 期
颖花 分化 期
性细胞 分化形 成期
花粉粒 充实完 成期
茎秆基部第一节间伸长期(拔节始期) 幼穗开始分化期
早熟品种主茎拔节 时,幼穗已开始分 化,分蘖期与幼穗 分化期重叠,称为 重叠型。
第2期: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
第一苞原基增大后,紧接着在生长锥上分 化第二苞原基、第三苞原基……等,并在 各苞的腋部产生新的突起,即第一次枝梗 原基。
分化进一步发展,这些突起达到了生长锥 的顶端,第一次枝梗的分化即结束。此时 在苞的着生处开始长出白色的苞毛。
水稻幼穗发育过程
第3期:第二次枝梗基及小 穗原基分化期
穗的生长姿态分为直立、半直立、弯、下垂四种,是区分不同品种的特征之一。
直立
半直立
弯
下垂
图片引自 余毅(2010)
穗的分枝姿态分为直立、直立到半直立、半直立、半直立到散开和散开种,是区分不 同品种的特征之一。
直立
半直立
散开
图片引自 余毅(2010)
穗的抽出度分为紧包、部分抽出、正好抽出、抽出较好、抽出良好五种,是区分不同 品种的特征之一。
水稻幼穗分化各个时期划分法

水稻幼穗分化划分法天数 2 4 4 5-7 3 2(7-8 2分化期一期余3.5叶二期余3叶三期余2.3叶四期余1.5叶五期剑叶露尖余0.8叶六期叶枕平余0.3叶七期谷嘴青余0.0叶八期花粉黄形态特点水泡现看不见白须尖毛绒绒穗长1m m以上粒粒显穗长5m m以上颖壳分穗长2c m以上叶环距-10cm、谷半长谷嘴现青花粉黄主茎总叶龄例子:进入叶龄余叶指数进入叶龄余叶指数进入叶龄余叶指数进入叶龄余叶指数进入叶龄余叶指数进入叶龄余叶指数进入叶龄余叶指数叶龄12叶803A 9.0 3.0 66 9.2 2.8 77 9.9 2.1 83 10.3 1.4 88 11.2 0.8 93 11.7 0.3 98 12.0 完100 完13叶G46A 9.9 3.1 76 10.1 2.9 78 10.8 2.2 83 11.3 1.4 89 12.2 0.8 94 12.7 0.3 98 13.0 完100 完14叶Ⅱ-32A 10.7 3.3 76 11.1 2.9 79 11.8 2.2 84 12.5 1.5 89 13.2 0.8 94 13.7 0.3 98 14.0 完100 完15叶R838 11.6 3.4 77 12.0 3.0 80 12.7 2.3 85 13.5 1.5 90 14.2 0.8 95 14.7 0.3 98 15.0 完100 完16叶R527 12.5 3.5 78 12.9 3.1 81 13.6 2.4 85 14.4 1.6 90 15.2 0.8 95 15.7 0.3 98 16.0 完100 完17叶R140 13.4 3.6 79 13.9 3.1 82 14.6 2.4 86 15.4 1.6 91 16.2 0.8 95 16.7 0.3 98 17.0 完100 完18叶14.4 3.6 80 14.9 3.1 83 15.6 2.4 87 16.4 1.6 91 17.1 0.9 95 17.7 0.3 98 18.0 完100 完19叶15.3 3.7 80 15.8 3.2 83 16.5 2.5 87 17.3 1.7 91 18.1 0.9 95 18.7 0.3 98 19.0 完100 完解析如下:定远县西卅店水稻幼穗分化期特征(江淮分水岭地区类似)1期(2天) “看不见”2期(2天) “白毛尖”3期(3天) “毛茸茸”4期(4-4.5天) “粒粒显“5期(4-4.5天) “剑叶露”6期(2天) “叶枕平”7期(7-8天) “谷嘴青”8期(2天) “花粉黄”(-李总)各个时期如何判断:1.各时期典型特征要熟记于心2.首先,要找到主茎(撸起来后基本最高的那个),幼穗剥查后,会看到第一茎节(拔节)刚刚长出,节尖是否露绒毛(露出程度)3.叶龄余数是指还未抽出的叶片数,即水稻主茎总叶片数-主茎已抽出叶片数4.花期预测的目的:就是要尽早掌握父母本的始穗期,从而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5.花期预测的方法:主要有播始历期推算法、积温预测法、叶片预测法、幼穗剥查法(后期以此法为主)。
作物栽培实训指导书

作物栽培实训指导书(适用专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丁爱华编辽宁职业学院农学专业教研室目录第一部分作物栽培实验指导实验一种植制度调查与设计 (2)实验二小麦形态特征观察 (2)实验三小麦基本苗及田间出苗率调查 (3)实验四小麦看苗诊断技术 (4)实验五小麦抽穗结实期长势长相诊断 (4)实验六水稻形态特征观察和籼稻、粳稻及糯稻、非糯稻的识别 (5)实验七水稻秧苗素质考查 (5)实验八水稻出叶和分蘖动态观察记载 (6)实验九水稻根系活力的定 (7)实验十水稻分蘖期长势长相诊断 (8)实验十一水稻幼穗分化观察 (9)实验十二水稻抽穗结实期长势长相诊断 (10)实验十三玉米形态特征与类型观察 (11)实验十四玉米看苗诊断技术 (12)实验十五玉米出叶动态观察记载 (12)实验十六玉米幼穗分化观察 (13)实验十七玉米拔节孕穗期长势长相诊断 (14)实验十八玉米成熟期的鉴定 (14)实验十九玉米空秆、倒伏、缺粒现象的调查及原因分析 (15)实验二十高粱形态特征观察 (16)实验二十一大豆形态特征与类型观察 (17)实验二十二大豆看苗诊断技术 (17)实验二十三大豆开花顺序和结荚习性观察 (18)实验二十四大豆鼓粒期长势长相诊断 (18)实验二十五花生形态特征观察与类型观察 (19)实验二十六花生看苗诊断技术 (19)实验二十七甘薯形态特征观察 (20)第二部分作物栽培实习指导实习一主要作物播前种子准备 (21)实习二主要作物育苗技术 (21)实习三主要作物播种技术 (22)实习四主要作物田间长势长相诊断 (23)实习五主要作物的田间管理 (23)实习六主要作物测产技术 (24)实习七丰产经验总结 (25)1第一部分作物栽培实验指导实验一种植制度调查与设计一、目标通过调查,使学生掌握种植制度的调查方法,同时通过与农村、农民的接触,使学生学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认识;通过对调查材料的总结,培养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和写作的能力。
第十六讲水稻的植株形态观察

3、草害防治:人工拔除与化除相结合,用丁草 胺乳油、禾大壮等除草剂进行稻田防除稗草。从 分蘖到孕穗结合人工拔除,除净田间及田埂杂草。
二、注意事项
分枝前、封行前分别进行中耕除草。中耕锄草 时,向根部壅土,逐渐培起土埂。生育期间, 及时追肥灌水。开花结荚期追施尿素45~ 60kg/hm2。粒用大豆黄熟末期收获。当豆叶脱 落,茎秆仍有韧性、豆荚豆粒呈现固有颜色, 摇动豆荚有响声时,即可收获,采取机械割晒 的可提早2~3d,使用联合收获机时则应晚2~ 3d。菜用毛豆要选择粒大、以青粒品种为宜, 一般在鼓粒后期、荚未变色时采收。
1、准备好水稻病、虫、杂草形态挂图和标本, 选择好适用的除草剂,量筒,天平,背负式喷 雾器。
2、水稻田间病虫草害种类繁多,要勤于观测, 及时防治。Biblioteka 豆类作物形态识别与种植管理
豆类作物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以收获 籽粒作为食用的豆类称称食用豆类;是仅 次于禾谷类作物的人类食粮来源。我国栽 培的主要有大豆、小豆、绿豆、豌豆、蚕 豆、小扁豆、鹰嘴豆等。荚用菜豆、豇豆、 青大豆以及豌豆、蚕豆等9属14种又可作为 蔬菜。通过田间种植,熟悉这些豆类的形 态特征及种植管理方法。
(二)病虫草害防治
1、病害防治: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秧、 搞好种子消毒、适当稀播、提高秧苗素质。秧 田不要偏施氮肥,避免秧苗后期徒长披叶,诱 发病害。
(2)化学防治
稻瘟病:当分蘖期叶片上出现急性型病斑时立 即喷药,7d后,如病情尚未停止发展,则需再 喷1次;孕穗期病叶率在1%~3%时喷施第一次 药,到齐穗期喷第二次药。用40%异稻瘟净乳 油2250~3000g/hm2兑水750~900kg喷施。
水稻观察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为了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和习性,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我们进行了水稻观察实验。
本实验选取了当地常见的水稻品种,通过观察其生长过程中的形态、生理及生态特性,分析影响水稻生长的主要因素,为水稻的栽培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观察水稻从播种到成熟的全过程,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2. 探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素;3. 为水稻的栽培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水稻种子、土壤、肥料、水等;2. 实验方法:(1)播种:选取饱满、无病虫害的水稻种子,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进行播种;(2)田间管理:适时施肥、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3)观察记录:定期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记录其形态、生理及生态特性;(4)数据分析:对观察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水稻生长的主要因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稻播种后,种子发芽率较高,发芽时间约为5天;2. 水稻生长过程中,幼苗期生长速度较快,茎叶逐渐展开;3. 分蘖期,水稻开始形成分蘖,分蘖数量与品种、栽培管理等因素有关;4. 拔节期,水稻茎秆迅速伸长,叶面积增大;5. 抽穗期,水稻开始抽穗,花药开裂,散出花粉;6. 开花期,水稻花药开裂,花粉散出,为授粉提供条件;7. 成熟期,水稻籽粒逐渐饱满,叶片变黄,茎秆变软。
影响水稻生长的主要因素分析:1. 土壤:土壤的肥力、pH值、透气性等对水稻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水稻生长土壤pH值范围为5.5-6.5,肥力较高时,水稻生长速度较快;2. 水分:水稻喜水,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
实验过程中,适时浇水对水稻生长至关重要;3. 温度:水稻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0-35℃。
高温有利于水稻生长,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水稻叶片卷曲、萎蔫;4. 光照:水稻对光照要求较高,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水稻光合作用,提高产量;5. 肥料:氮、磷、钾等元素是水稻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安全评价人员教育培训
谢谢聆听
(二)水稻幼穗分化发育进程判断方法
发育时期
第1期 第一苞原基分化期
第2期 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 间
第3期
第4期 第5期 第6期 第7期
第8期
第二次枝梗 及颖花原基分化期 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花粉粒 内容充实期 花粉完熟期
幼穗形态
看不见 苞毛可见
1、生体解剖法
正确使用双目解剖镜,正确调节焦距及找出视野范围。 操作注意:
①将幼叶叶鞘剥除干净,让茎端完全露出来,才能 见到幼穗或生长锥。
②解剖时解剖针的拨动方向与叶卷的方向相反,才 容易我到叶鞘的边缘,从此边缘插针进去剥除叶子, 较易保护生长锥不受损伤。
③要注意保护生长锥基部的茎节,使生长锥与茎杆 相连,便于双目镜下的解剖操作及观察生长锥的发育
判断口诀 天数
看不见
2
毛出现
4-5
幼穗0.5-1mm 毛丛丛
5-10
幼穗5-10mm 粒粒现
3-4
幼穗15-40mm 颖壳分
2-3
颖花1/2长
粒半长
2
颖花5/6长
穗绿色
8-12
颖花全长
穗将出
四、检查方法:
前四个时期(即第1-4期)用生体解剖法,借助双目放大 镜解剖检查;
后四个时期(第5至第8期)用花药涂制抹片显微镜检 查法;
2、花药涂制抹片显微检查法:
①用镊子从幼穗中上部取下一颖花,将内、外颖分开,取出 花药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将花药捣烂,滴上一滴染液。
②盖上盖玻片,用解剖针柄轻轻压盖玻片,并把多余的染液 用吸水纸吸干,然后置于显微镜下检查孢原细胞或孢子发育情 况,判别该颖花的发育时期。每穗以中上部颖花的发育情况代 表该穗的发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