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设备校准管理规

合集下载

计量检定(校准)管理规程

计量检定(校准)管理规程

计量检定(校准)管理规程1.目的:确保关键计量设备达到规定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稳定度并符合预期要求。

2.范围:计量器具流转的全过程。

3.责任人:计量管理人员、计量检定人员、计量设备使用人员。

4.内容:4.1计量设备的分类管理:4.1.1企业应根据计量检测管理的要求和实际使用情况,实行“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区别管理,全面监督”的管理办法。

计量设备由计量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编写计量设备管理目录,对计量设备进行统一编号,按编号将计量设备登记,编制“计量设备管理台帐”。

4.1.2计量设备均须按A、B、C三类管理方法进行分类管理。

4.1.2.1A类计量设备:企业用于量值传递的最高标准(标准器及标准物质),<<计量法>>规定的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医疗卫生方面的,并列入强制检定计量设备管理目录的计量设备列入A类管理。

4.1.2.2B类计量设备:用于产品质量检测、工艺控制检测中有准确度要求的计量设备,企业内部核算的能源、经营管理等方面所使用的计量设备,以及其它对数据有准确度要求的计量检测设备、器具等列入B类管理。

4.1.2.3C类计量设备:固定安装与设备配套难以拆装的计量设备,对计量数据无严格准确度要求的指示用计量设备,性能稳定不易变化的、低值易耗损的计量设备,国家明令允许一次性使用的或实行有效期管理的计量设备列入C类管理。

4.2.计量设备性能的确认:4.2.1企业可以根据计量设备管理目录及具体使用情况,对不同管理类别的计量检测设备,分别采用检定、校准、验证的方法进行管理,以确定计量检测设备的性能是否符合预期使用要求。

4.2.2对有强制检定要求的计量检测设备,必须由上级计量部门定时、定点检定;其它计量检测设备可根据计量设备管理目录、技术指标或是否处于满足预期要求的状态进行确认和评定。

4.3.检定、校准与验证的分类:4.3.1入库验收检定:应检查计量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及标志是否正确,产品合格证、说明书及有关技术资料等是否齐全,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检查计量设备的外观(无撞击,无破损)等,必要时还需对检测误差等项目进行检定或全项目检定。

测绘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和使用管理制度

测绘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和使用管理制度

某某公司测绘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和使用管理制度发文文号:2023-08-1一、测绘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1、新购仪器、工具,在使用前应到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检定机构检定。

2、各种测量仪器使用前后必须进行常规检验校正,使用过程做好维护,使用后及时进行养护。

GNSS 接收机、水准仪、全站仪等各种光电类、激光类仪器必须定期送到具有资质的部门进行鉴定。

鉴定时间不宜超过规定时间,以确保测量的准确和精度。

3、严禁使用未经检验和鉴定、校准不到出厂精度、超过鉴定周期,以及零配件缺损和示值难辩的仪器。

按相关规定仪器的检定周期为 1 年,仪器维修后及碰撞后应重新检定后方可使用。

按照项目要求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一般用仪器自带校准功能进行校准),1 个月校准一次。

4、管理人员负责仪器的检定和校准,制定检定校准计划,在次年检定校准日期前,将仪器交由专业机构进行检定校准。

管理人员负责编制《测量仪器检定校准计划》,并按照一览表上的计划日期送检。

二、测绘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4、在强烈阳光、雨天或潮湿环境下作业,务必在伞的遮掩下工作。

对仪器要小心轻放,避免强烈的冲击震动,整个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开仪器,防止意外发生。

5、转站时,即使很近也应取下仪器装箱。

测量工作结束后,先关机卸下电池后装箱,长途运输要提供合适的减震措施,防止仪器受到突然震动。

6、测量仪器要设置专库存放,环境要求干燥、通风、防震、防雾、防尘、防锈。

仪器应保持干燥,遇雨后将其擦干,放在通风处、晾干后再装箱。

各种仪器均不可受压、受冻、受潮或受高温,仪器箱不要靠近火炉或暖气管。

7、当测量仪器出现下列情况为不合格已经损坏:过载或误操作;功能出现了可疑;显示不正常;超过了规定的周检确认时间间隔;仪表封缄的完整性已被破坏;光电类、激光类仪器超过使用寿命,零点漂移严重,测量结果不稳定,测量结果可靠性低时,必须申请报废;常规仪器损坏后无法修复,或仪器破旧、示值难辩、性能不稳定,影响测量质量时,必须申请报废。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校准管理规定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校准管理规定

威海威嘉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编号:TS07-06-ZL-01 页码:第 1 页共 5 页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校准管理规定版次/修改:A/1生效日期:2004/11/18编制:审核:批准:1目的确保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精确度、有效性,防止因检验测量设备的误差或失效产生误判品,延长检验测量试验设备的使用寿命。

2范围适用于WJE使用的各种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包括员工自带量检具)的校准管理。

3术语无4职责由质量管理部、设备管理人员及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共同实施。

5管理内容5.1 所有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均需登记各种记录,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使用。

5.2 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应放置于适宜环境(避光直射,温度适宜等),使用者依正确方法使用、保养,使用后将量具装入适当盒内或采用其他防护措施,有附件者应归复原位。

5.3 质量管理部负责检验、测量试验设备使用的监督及周期检定工作,设备上的各种计量器具(如温度、压力等仪表)由设备管理人员负责。

5.4 维护保养5.4.1 使用者按《测试设备维护保养指导书》要求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实施维护保养。

5.4.2 在使用前后应保持清洁,忌碰撞。

5.4.3 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如发现失效或损坏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送专门技术人员修复。

文件名称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校准管理规定版次/修改:A/1生效日期:2004/11/185.4.4 长久不使用的电子仪器宜定期插电开动。

5.5 校准5.5.1 所有用于产品验证的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均需受控、校准,并保存校准状态报告和记录等相关资料。

5.5.2 定期校准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属国家强制检定范畴的,由质量管理部依据国家的有关法规,并根据其精度及使用频率具体制定检定周期,定期到国家计量机构进行检定,各种计量器具的周期受检率应达100%。

5.5.2.1 校验时机A.定期校验根据年度校验计划周期性对计量设备作检查.B.不定期校验当对计量设备的试验值有疑问时,仪器故障修护后,或迁移安装后,环境及人为因素对仪器精度足够造成影响时.5.5.2.2 校验周期.A. 考虑因素:a. 仪器型式.b. 制造者建议.c. 数据资料的趋势.d. 维修记录.文件名称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校准管理规定版次/修改:A/1生效日期:2004/11/18e. 使用情况.f. 环境设备及环境状况.g. 检查的频率.h. 要求的量测准确度.i. 费用.j. 停机时间.k. 过去的经验.B. 检讨校验周期的适合性:a. 若仪器校验后被发觉超出允差规格则缩减校验周期,否则继续执行或延长.b. 由历史数据来预测仪器漂移或磨损率,以定出较妥当的校验周期.c. 时常执行仪器间相互比较作业,使校验周期的订定能更合理.5.5.2.3 待校计量器具的接收、标示、搬运、保护、保存或报废.A. 接收a.各部门新购的计量器具于使用前须直接送实验室.实验室确认校验需要时委外国家所属计量局校验.b. 各部门使用中的计量器具到校验周期时,实验室将通知使用部门送回实验室,由实验室负责按校准计划进行校准.B. 标示a. 实验室收到待校计量器具时,确认标识上的有效期与检定计划规定的计量器具统一.b.所有送到实验室的待校计量器具须由实验室列出清单并在标签上注明送检日期.文件名称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校准管理规定版次/修改:A/1生效日期:2004/11/18c. 校验完成后,实验室在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上贴标识注明有效期.d. 经校验判定不合格时,按有关规定处理.e. 计量器具校准文件须作质量记录予以保留至少2年.C. 搬运、保护、保存a. 实验室人员在从事校验作业中须戴手套.b. 计量器具在搬运、移动、置放或夹持固定时,须格外小心,以免因外在因素如振动、碰撞或其它因素而损伤计量器具.若有危险性顾虑者,应做隔离.c. 除特别规定外,校验完成后的计量器具应即时通知使用部门领回.5.5.3 临时校准5.5.3.1 计量器具或检测设备使用前发现或质量管理部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其不精确,应立即重新校准。

测量设备仪器校准规范

测量设备仪器校准规范

测量设备仪器校准规范一、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建立测量仪器的检定和校准管理规范,对公司内部的所有测量仪器进行有效的校准管理,使其能客观正确的反应巡检中的实际数据和信息,有效的提升运维工作的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用于计量温度、湿度、电流、电压等工作的测量仪器仪表的校准。

三、定义1、仪器仪表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仪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2、仪器仪表校准目的:通过与标准比较确定测量仪器的示值。

四、职责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制成文件进行内部校准。

五、程序1)仪器仪表校准前准备1、校准工具:仪器仪表校准前,选用相对应的标准器具,而且所有标准器具都经具有检定资质的机构进行过检定且在检定有效期内才可作为校准工具。

(按检定标准使用的器具需在器具上标明具体误差)。

2、校准环境条件基本要求:校验区域的温湿度、噪音、防尘、防腐蚀等方面的环境条件应符合在室内开展的所有检定项目和计量标准仪器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仪器仪表校准各部门人员将本部门的仪器仪表领出,参照相关校准作业规范对仪器仪表进行校验,并填写《仪器校验记录表》。

填写字迹要求工整规范,无涂改,每月月底将记录表统一存档。

3)仪器仪表校准标识管理1、对于校验合格的仪器仪表,贴上公司内部制定的校准合格证标签。

标签上记录:仪器名称,责任人,仪器编号,校准人,校准日期,下次校准期等信息。

2、对于校准不合格的仪器仪表,贴上仪器禁用证,给予停用。

并将校准不合格的所有仪器仪表进行处理,如有必要修理,经修理合格后,再次校准,合格后亦可继续使用,不合格予以报废处理。

五、仪器仪表校准周期1、所有仪器仪表校验的周期要根据仪表的国家标准进行校验。

2、巡检员若发现仪器仪表超过有效期应立即停用,对于需校验仪器仪表,及时通知供应商处理,同时使用部门也会不定期的对各个仪器仪器仪表有效期进行检查。

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

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

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一、引言检测仪器是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工具,为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校验和管理。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产品质量的监控和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二、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所有需要进行校验的检测仪器,包括但不限于质量检测、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仪器设备。

三、校验周期1. 校验周期应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精度要求和相关法规要求确定。

2. 普通情况下,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校验,并在需要时进行中期校验。

四、校验内容1. 校验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包括但不限于仪器的测量范围、分辨率、重复性、线性度等指标。

2. 校验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包括但不限于仪器的漂移、灵敏度、响应时间等指标。

3. 校验仪器的环境适应性,包括但不限于仪器的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指标。

五、校验方法1. 校验方法应根据仪器的类型和特点确定,可以采用标准样品比对、重复测量、交叉校验等方法。

2. 校验方法应具备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必要时可以借助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校验。

六、校验记录1. 对每次校验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校验日期、校验人员、校验仪器、校验方法、校验结果等信息。

2. 校验记录应存档并定期进行归档管理,以备查阅和追溯。

七、异常处理1. 如果校验结果超出了规定的准确性和精度要求,应及时采取修复措施,并重新进行校验。

2. 对于无法修复或者无法满足准确性和精度要求的仪器,应及时报废或者更换。

八、人员培训1. 针对仪器校验工作,应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包括校验方法、操作规程、异常处理等内容。

2. 培训应定期进行,并记录培训内容和培训人员。

九、设备维护1. 检测仪器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包括但不限于清洁、校准、更换易损件等。

2. 维护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

十、风险评估1. 针对检测仪器的使用过程,应进行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仪器故障、数据误差、人员操作不当等风险。

2. 风险评估结果应作为改进管理的依据,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设备校准管理规定(3篇)

设备校准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公司生产、检测、试验等设备正常运行,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需要进行校准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检测设备、试验设备、计量器具等。

第三条设备校准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计量法律法规,确保校准工作合法合规。

2. 科学严谨:校准工作应科学、严谨,确保校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适时性: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精度要求,定期进行校准。

4. 可追溯性:校准过程应记录完整,便于追溯。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公司成立设备校准管理小组,负责设备校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设备校准管理小组的职责:1. 制定设备校准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 组织制定设备校准计划,确保校准工作按时完成。

3. 负责校准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和验收。

4. 组织校准人员培训,提高校准人员素质。

5. 对校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校准质量。

6. 处理校准工作中的投诉和纠纷。

第六条设备使用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设备校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 负责本部门设备的日常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根据设备使用情况,提出校准计划,并报设备校准管理小组审批。

3. 配合校准人员完成设备校准工作。

4. 对校准结果进行确认,确保校准数据准确可靠。

5. 对校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设备校准管理小组。

第三章设备校准计划第七条设备校准计划应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精度要求、校准周期等因素制定。

第八条设备校准计划的制定程序:1. 设备使用部门根据设备使用情况,提出校准计划。

2. 设备校准管理小组对校准计划进行审核,确保计划合理、可行。

3. 设备校准管理小组将审核通过的校准计划报公司领导审批。

4. 校准计划经审批后,由设备校准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第九条设备校准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 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

检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11篇】

检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11篇】

检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11篇】【第1篇】检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 1 目的对检验、测量设备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检验、测量设备满足规定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使用的所有检验、测量设备。

3 职责3.1 技术部负责检验、测量设备管理。

3.2 使用部门负责检验、测量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

4 采购4.1 使用部门需增添检验、测量设备时,填写申购单交技术部审查后报总经理批准。

4.2 检验、测量设备由市场部组织人员进行采购。

4.3 检验、测量设备购入后,技术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

4.4 开箱验收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包装物是否完好无损;(2)整机完整性与外观检查;(3)主机、附件、随机工具的数量与合同及装箱单的一致性;(4)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5 质量验收5.1 根据采购文件规定的技术要求或相应的规程、规范、标准、使用说明书等,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性能及技术指标进行质量验收。

计量器具须经检定/校准。

5.2 验收合格的检验、测量设备,方可报销入库;验收不合格的检验、测量设备,由市场部负责向供方退货/索赔。

6 登记技术部对检验、测量设备进行登记,建立检验、测量设备管理台帐。

7 发放使用部门到技术部办理领用检验、测量设备手续,明确保管人和放置地点。

保管人因人事变动重新确定的、放置地点有变化的,使用部门应及时通知技术部进行变更。

8 使用8.1 使用检验、测量设备前,必须检查其是否有合格或准用标志,是否在有效期内。

8.2 使用人员必须按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操作规程或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8.3 主要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使用后,使用人员应及时予以记录。

9 检定/校准9.1 技术部在每年制定检验、测量设备周期检定/校准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

9.2 当检验、测量设备状态发生变化(如停用、重新启用、报废)时,技术部对周期检定/校准计划进行更改。

9.3 检验、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周期,根据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制造厂建议、使用频繁程度和严酷程度、使用环境的影响、测量准确度要求等由技术部确定。

建筑测量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管理制度

建筑测量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管理制度

建筑测量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管理制度1. 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建筑测量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制度,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 检定和校准的定义- 检定:对建筑测量仪器设备进行严密的检查和测量,以确认其满足预设的技术规范和性能要求。

- 校准:通过与已知标准仪器或测量工具进行比较,调整和修正建筑测量仪器设备的误差,使其能够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

3. 检定、校准的目的和重要性- 确保建筑测量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出错率和误差。

- 合规性要求:满足相关法规、标准和行业要求。

4. 检定、校准的管理流程4.1 检定和校准计划- 制定检定和校准计划,明确检定和校准的频率和方法。

- 考虑建筑测量仪器设备的种类、规模和用途,以及法规、标准和行业要求。

4.2 检定和校准程序- 安排专业的检定和校准人员执行检定和校准程序。

- 遵循相关的检定和校准标准和方法,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3 检定记录和报告- 检定人员应编制详细的检定记录和报告,包括检定日期、方法、结果和结论等信息。

- 确保检定记录和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存档和备份。

4.4 检定和校准结果的处理- 对于检定和校准结果不合格的建筑测量仪器设备,应采取相应的修复、调整或更换措施。

- 确保合格的建筑测量仪器设备及时投入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测量仪器设备应予以隔离或报废处理。

5. 监督和评估- 进行定期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以确保检定、校准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 根据监督和评估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不断提高检定、校准管理制度的效率和适应性。

6. 法规和要求- 遵守相关的法规、标准和行业要求,确保检定、校准管理制度的合规性。

- 定期关注法规和要求的变化,并及时更新和调整检定、校准管理制度。

7. 总结本文档制定了建筑测量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制度,明确了检定、校准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详细描述了检定、校准的管理流程和程序,并提及了监督、评估和法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设备校准管理规定
万用表 刀口尺 高度计 电子秒表 对刀器 网络分析仪 螺纹塞规 电子秤 电子天平 扭力计 RCA 耐磨仪 色差仪 电流表 气压表 膜厚片 酒精计 砝码 测力计 半径规 湿膜制备器 弯折测试仪 UV 老化加速测试仪 刀口型直尺 卤素水分测试仪 钳表 铅笔硬度仪 标准光源箱 手机翻盖寿命测试仪 测厚计 浸染测试仪 5.5 校准计划 C023 C025 C027 C029 C031 C033 C035 C037 C039 C041 C043 C045 C047 C049 C051 C053 C055 C057 C059 C061 C063 C065 C067 C069 C071 C073 C075 C077 C079 C081
测量设备校准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 版 次 A/1 页 次 7/7
5.8.3 免校测量设备于其或其外包装上贴“免校证” (图 5) 。
准用证 测量设备名称: 测量设备编号: 有 效 日 期: 使 用 部 门: 校 准 人:
限用证 测量设备名称: 测量设备编号: 有 效 日 期: 限 用 范 围: 使 用 部 门: 校 准 人:
测量设备校准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 版 次 A/1 页 次 3/7
5.3.3 综合误差应在被检(测)测量设备允许误差的 1/10~1/3; 5.3.4 必须由国家认可授权的单位/企业生产,并有相关的管理标志(如制造计量器 具许可证标志“CMC”) ; 5.3.5 应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室内,避免日光直射,水汽/腐蚀性气体侵蚀; 5.3.6 仅用于测量设备内部校准,不作其他用途。 5.4 测量设备编号 5.4.1 图示: □□□-□□-□□□ 流水号(001-999) 使用部门代码 测量设备代码 5.4.2 使用部门代码 部门 市场部 财务部 产品开发部 行政人事部 美观部 组装部 设备开发部 5.4.3 测量设备代码: 测量设备名称 卡尺 千分尺 冷热冲击实验机 恒温恒湿试验机 ROHS 检测仪 影像测量仪 烤箱 推拉力计 三坐标测量仪 投影测量仪 粘度杯 代码 C001 C003 C005 C007 C009 C011 C013 C015 C017 C019 C021 测量设备名称 塞尺 针规 温湿度计 精密量块 熔融指数测试仪 PH 测试仪 温度测试仪 尘埃粒子计数器 电阻测试仪 平行平晶 大理石平台 代码 C002 C004 C006 C008 C010 C012 C014 C016 C018 C020 C022 代码 SC CW CK XZ MG ZZ SB 部门 物控部 制模部 工业工程部 质量保证部 注塑部 五金部 / 代码 WK ZM GY ZB ZS WJ /
测量设备名称 温湿度计 精密量块 熔融指数测试仪 PH 测试仪 温度测试仪 尘埃粒子计数器 电阻测试仪 平行平晶 大理石平台 洛氏硬度计 工具显微镜 角度尺 UV 能量计 风速测试仪 水平仪 邵氏硬度计 安全阀 测厚仪 双踪示波器 CCR 电桥 盐雾测试仪 百分表 较刀仪 刮板细度计 比重杯 电批扭力测试仪 平面平晶
文件编号 版 次 洛氏硬度计 工具显微镜 角度尺 UV 能量计 风速测试仪 水平仪 邵氏硬度计 安全阀 测厚仪 双踪示波器 CCR 电桥 QCJ 型冲击试验机 恒温水箱 落锤测试仪 盐雾测试仪 百分表 较刀仪 刮板细度计 比重杯 电批扭力测试仪 振动耐磨试验机 平面平晶 千分表 风速仪 角度规 拉拔力测试仪 耐磨测试仪(酒精/橡皮) 插拔力试验机 耐压测试仪 光度计 A/1 页 次 C024 C026 C028 C030 C032 C034 C036 C038 C040 C042 C044 C046 C048 C050 C052 C054 C056 C058 C060 C062 C064 C066 C068 C070 C072 C074 C076 C078 C080 C082 4/7
图 4(浅绿,H3.58 * W5.72CM)
6.参考文件 6.1 《温湿度管理规定》 6.2 《测量设备委外校判定基准》 7.相关表格 7.1 [测量设备台帐] 7.2 [内部校准报告]
测量设备校准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 版 次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千分表 风速仪 角度规 光度计 卡尺 塞尺 电子秒表 铅笔硬度仪 弯折 QCJ 型冲击试验机
手机翻盖寿命试验机
A/1
页 次
6/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图 1(绿色,H3.58 * W5.72CM)
停用证 测量设备名称: 测量设备编号: 停 用 原 因: 停 用 日 期: 使 用 部 门: 校 准 人:
图 2(蓝色,H3.58 * W5.72CM)
免校证 测量设备名称: 测量设备编号: 免 效 日 期: 使 用 部 门: 校 准 人:
图 3(红色,H3.58 * W5.72CM)
审 核/日期
文件编号
测量设备校准管理规定
批 准/日期
版 次
A/1
页 次
1/7
标准化/日期
版 次
拟(修)订内容
拟(修)制/ 日 期
测量设备校准管理规定
1.目的
文件编号 版 次 A/1 页 次 2/7
规范测量设备内/外校准、管理与维护,确保其精准度能溯源至国家或国际计量标准。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部门使用的且于实验室登录管控的测量设备。 3.定义 3.1 测量设备 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于测量的器具(又称计量器具) 。 3.2 校准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 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3.3 内校 具有测量设备内校员计量资格,同时公司有相应资源(标准器)支持的测量设备。 3.4 外校 与产品质量判定结果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且内校员无此计量资格及无校准标准器 的测量设备。 3.5 免校 与产品质量判定结果无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辅助测量设备。 4.职责 4.1 实验工程师 测量设备校准管理的规划、内校或委托国家计量部门实施外校、组织对校准不合 格评审报修处理、校准报告确认管理、测量设备 GR&R 分析与年度维护及督促使用部 门对测量设备的日常保养。 4.2 使用部门 测量设备的日常保养、异常报修、配合实验室校准计划按期送校;当确定测量设 备失效时,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且应对该测量设备和任何受影 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 5.作业内容 5.1 内校员资格 5.1.1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5.1.2 接受有资格的外部机构培训考核,并获取国家法定计量部门颁发的有效证书。 5.2 计量室环境 按公司《温湿度管理规定》实验室温湿度管控要求实施;无明显空气流动。 5.3 计量标准器管理要求 5.3.1 经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单位检定/校准合格,不得超期使用; 5.3.2 有相应测量设备编号、校验状态标示及档案以便追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半径规 湿膜制备器 刀口型直尺 钳表 针规 千分尺 粘度杯 RCA 耐磨仪
耐磨仪(酒精/橡皮)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内校 内校 免校 免校 免校 免校 免校 免校 免校 免校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 / / / / / / /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内校 内校 免校 免校 免校 免校 免校 免校 免校 免校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 / / / / / / /
落锤 振动耐磨试验机 UV 加速老化试验箱 标准光源箱 恒温水箱 5.7.1 内校实施要求
拉拔力测试机 插拔力实验机 浸染测试仪
5.7 校准实施 a.内校员实施内校作业时,需戴手套,必要时正确使用辅助工具(如镊子) ; b.对计量标准器、被校测量设备等工具轻拿轻放; c.校准范围仅限于通过资格认可的专业项目实施(详见《校准/检测资格能力确 认证书》之考核合格内容) ; d.按相应测量设备内部校准规程实施; e.校准完毕,将校准之原始数据如实记录于相应测量设备[内部校准报告], 审核后按《记录控制程序》相关规定归档且将校准结果通知使用部门; f.按相应测量设备内部校准规程之判定基准对校准结果做出相应判定。 5.7.2 外校实施要求 a.外校必须委托有国家授权的法定计量机构实施; b.应获取其计量授权证书及计量范围; c.实验室工程师应对外校报告依据《测量设备委外校判定基准》进行确认。 5.8 校准标示 5.8.1 校准合格于测量设备或其外包装上贴内校“准用证” (图 1)或外校合格标签; 5.8.2 校准不合格,由实验工程师根据使用情况评估是否停用或降级使用,于测量设备 或其外包装上贴 “限用证” (图 2)或“停用证” (图 3) ,并以邮件通知使用门 提出维修/报废;
5.5.1 实验工程师每月按[测量设备台帐]对即将过校准期的测量设备提前一周向使用 部门发出召回计划,以利按期安排内/外校。
测量设备校准管理规定
5.6 校准周期
文件编号 版 次 A/1 页 次 5/7
5.6.1 公司测量设备内、外校准周期为一年,若使用时发现测量设备异常应立即送实验 室校验确认;如使用中损坏修复后,应重新校验合格再投入使用。 5.6.2 校准周期与校准方式. 校准 序 测量设备名称 号 方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冷热冲击实验机 恒温恒湿试验机 ROHS 检测仪 影像测量仪 烤箱 推拉力计 三坐标测量仪 投影测量仪 卤素水分测试仪 万用表 刀口尺 高度计 耐压测试仪 对刀器 网络分析仪 螺纹塞规 电子秤 电子天平 扭力计 耐磨仪 色差仪 电流表 气压表 膜厚片 酒精计 砝码 测力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校准 周期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序 号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校准 方式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校准 周期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