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第七章辨证1第一节八纲辨证PPT课件
八纲辨证-中医学ppt课件

真实假虚证 虚实真假: 真虚假实证
4、证候转化
由表入里 表里转化: 由里出表 由寒化热 寒热转化: 由热化寒 由实转虚 虚实转化: 由虚转实
3、半表半里证
必有症:往来寒热
症状:
或有症:口苦,咽干,目眩, 默默不欲饮食,喜呕, 胁下痞,腹中痛,心下悸
鉴别
表证 里证 半表半里证
往来寒热, 但见其它一症便是
起病急,病程短, 起病缓,病程长, 病位浅,病情轻, 病位深,病情重, 恶寒发热并见, 但热不寒,但寒不热 或单独恶寒
二、寒热辨证
1、寒证
八纲辨证-中医 学
病例
发热3天,T37.5℃~39.5℃,
怕冷怕风,头痛,周身酸楚; 咳嗽,痰多色白质稀,
气喘痰鸣;
无汗,不渴;
舌淡红,苔薄白;
脉浮紧。
证:
病位 空间
时间
现阶段
哲学
病性
辨证:
现象 临床症状、体征
思 维 过 程
本质 病变本质 中医理论: 综合、分析
辨证
感受阳邪,阴液亏虚
热、黄、干、数、乱
三、虚实辨证
1、实证
新病,暴病,有感邪病史
辨证要点:
病情急剧
正气未衰,体质壮实
2、虚证
久病、势缓
辨证要点:
耗损太多 体质虚弱
鉴别
虚证 正气: 不足,体质虚弱 病势: 缓慢 脉搏: 无力 实证 邪盛,体质强盛 急暴 点:抑制,沉静,虚弱,内,下,久病,缓病 范围:饮邪致病,里证,寒证,虚证
症状:
常见症:头痛,身痛
一般症: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偶见症:咽喉痒痛,咳嗽,气喘
非症状诊断
有外邪接触史 起病急 病情轻 病程短
2024版年度中医基础理论之八纲辨证ppt课件

辨证施治 君臣佐使
个体化治疗 注意药物副作用
根据八纲辨证结果,针对不同证 候选择合适的药物。
考虑患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 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024/2/2
20
常用方剂选用依据和技巧
01
02
经典方剂
选用历代医家验证有 效的经典方剂,如四 物汤、六味地黄丸等。
现代研究成果
参考现代药理学、临 床研究成果,选用具 有明确疗效的现代方 剂。
注意阴阳失调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需结合阴阳辨 证进行分析。
分析病因
寒邪致病多表现为寒证,热邪致病多 表现为热证。
2024/2/2
14
04
常见病症八纲辨证分析
Chapter
2024/2/2
15
感冒病症八纲辨证分析
风寒感冒
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 稀白痰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浮
五行在八纲中应用
根据五行养生法,可以调和阴阳平衡。木与酸味、绿色、春季、东方等相应,火与 苦味、红色、夏季、南方等相应,土与甘味、黄色、长夏、中央等相应,金与辛味、 白色、秋季、西方等相应,水与咸味、黑色、冬季、北方等相应。
9
案例分析:阴阳五行指导八纲辨证
案例一
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根据八纲辨证,可判断为里证、寒证、虚证。 结合阴阳五行理论,可进一步分析为阳虚阴盛,治疗应以温阳散寒为主。
01 02 03 04
2024/2/2
案例二
慢性胃炎治疗案例,探讨脾胃虚 寒、胃热阴虚等证候的用药策略。
案例四
糖尿病治疗案例,讨论气阴两虚、 阴阳两虚等证候的降糖药物配伍。
22
06
八纲辩证课件

八纲辨证 概述
4、清末
祝味菊正式提出了八纲辨 证的名称。 在其《伤寒质疑》一书中 写道:“所谓八纲者,阴、 阳、表、里、寒、热、虚、 实是也……归纳于八种纲 要,执简驭繁,以应无穷 之变”。
表里辨证适用于外感病, 尤适于伤寒、温病初期。 表里辨证的主要作用有两个:
一是辨轻重,表证浅而轻,里证深而重; 二是辨进退,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 为病退。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一)表证(Exterior)
是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 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临床特点:发病急 病情轻 病位浅 病程短 感受外邪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半表半里证辨证要点:
(1)必见寒热往来之症 (2)兼见胸胁苦满、口苦、咽干、
目眩、脉弦等症状。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3、半表半里证的治疗
和解表里法 ——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 参、夏、姜、
枣、草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 (四)表里证的鉴别
表证 病史 新病,病程短 寒热 发热恶寒同见
舌象 舌象变化不大 脉象 脉浮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1、表证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或恶风)
主症
舌苔薄白
脉浮
头身疼痛
次症
鼻塞流涕或喷嚏
咳嗽气喘
(寒、热、痛、塞、咳)
表证——发热恶寒
表证——舌苔薄白
表证——脉浮
表证——咳嗽头痛鼻塞流涕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2、表证的病因病机
病因是感受了外来的邪气。 外邪侵袭,正气抗邪,正邪相争—发热 卫气受遏,不能温煦肌肤——恶寒 邪气在表,未伤及于里——舌苔薄白 正气抗邪,脉鼓动于外——脉浮
中医诊断八纲辨证ppt课件

表现:心烦口喝,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尿 血,舌红苔黄,脉数。
代表方: 导赤丸
精选编辑ppt
31
寒热辨证
实热证
• ③热邪壅肺证 表现: 咳嗽痰稠色黄,气喘息促,壮热口渴,烦燥不安,甚则
鼻翼翕动,衄血咯血,或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大便干结,小 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代表方: 清气化痰丸
精选编辑ppt
20
表里辨证 证候间关系
表里同病 是指在同一病人身上存在着不同病位的症状。 表里同病,寒热虚实无矛盾 表里同病,寒热性质相同,虚实性质相反 表里同病,寒热性质相反,虚实性质相同 表里同病,寒热虚实皆相反
精选编辑ppt
21
表里辨证 证候间关系
表里出入
表
入 出
里
精选编辑ppt
22
表里辨证
厚
腻
腻
苔
苔
苔
精选编辑ppt
58
虚实辨证
病程 体质 精神 声息 疼痛 胀满 发热 恶寒 舌象 脉象
胸中有热,腹中冷痛,黄连汤主之。
2.上寒下热:如胃脘冷痛,呕吐清涎,又兼
见尿频,尿痛,小便短赤。
精选编辑ppt
45
寒热辨证 证候间关系
3.表寒里热 :《伤寒论》中“大青龙汤”证
发热恶寒,身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 青龙汤主之。
4.表热里寒:《伤寒论》中“桂枝人参汤”证
外证未解,而数下之,利下不止,桂枝 人参汤主之。
“邪气盛则是实;精气夺则虚。”
虚—正气不足 实—邪气盛实
精选编辑ppt
52
虚实辨证
虚证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的 病理概括。 成因:
中兽医诊疗学课件:八纲辩证-理论课

第七章辩证证,即证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因、病位、病机、病性、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方面情况的概括。
辨证,是以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等理论为基础,以四诊所获取的资料为依据,认识疾病、诊断疾病的过程。
症、证、病的基本概念症——病人自身感觉到的异常变化及医生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体征,即“症”包括症状与体征,是疾病和证候的外在表象。
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邪正关系。
反映出病变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
疾病——人体在病因作用下,机体邪正相争,阴阳失调,产生特殊的病理变化,构成不同的病机及有规律的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固定的症状和相应的证候。
疾病一般包括致病因素、病理性质、临床症状和体征、演变规律及预后等。
临床辨证的一般思维规律,是在中兽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的综合分析,先明确病位、病性等辨证纲领,再确定辨证具体要素,然后形成完整准确的证名。
八纲辨证————纲领证脏腑辨证————具体证(辨别病位)其他还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
八纲辨证是所有辨证方法的总纲,是对疾病所表现出共性的概括;脏腑辨证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核心,是以脏腑理论为基础的,多用于辨内伤杂病;气血津液辨证是脏腑辨证的补充六经辨证,主要是针对寒邪所引起的外感热病。
卫气营血辨证是针对温热病邪所引起的外感热病第一节八纲辨证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阴阳又可以概括其它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里、寒、虚证为阴,所以阴阳又是八纲的总纲。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八纲辨证是从各种辨证方法中概括出来的,用于分析各种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临床各种辨证方法的纲领。
八纲之间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转化,相互联系,相互错杂。
一、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深浅、病情轻重的两个纲领。
表里的相对性:表--躯壳、腑、经络里--内脏、脏、脏腑表里的狭义性:表--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里--脏腑、骨髓(一)表证概念: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
八纲辨证课件(共14张PPT)《中兽医基础》

舌苔
苔薄
脉
浮
里证 深(脏腑、气血、骨髓) 久病,起病缓 咳喘心悸,腹痛呕吐 视具体情况而定 沉
呕吐
恶寒
浮脉动画
沉脉动画
四、寒热证的概念
▪ 寒热是反映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 寒热证主要用于辨别疾病的性质,主要用于 了解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 ,判断疾病的性 质,为清热滋阴,或温阳散寒提供依据。
畏寒
低热
阴阳偏衰
阳八种具有普遍性的证候类型,用于说明病位、病性、邪正力量 对比及疾病类型的辨证方法。
八纲辨证
表、里证—病位深浅 寒、热证—疾病性质 虚、实证—邪正盛衰 阴、阳证—疾病类型
表、热、实证—阳证 里、寒、虚证—阴证
三、表里证
▪ 表里辨证的作用主要是用于辨轻重和辨进退。 ▪ 表证概念:表证是主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
阴阳盛衰示意图
16
14
12
阴
10
8
6
4
2 0
阳
阴平阳秘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五、虚实证
▪ 虚实是反映邪正盛衰的一对纲领,概括说明了病 变过程中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
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
五、虚实证——精气夺则虚
1、定义 (1)邪气亢盛(有余),正气不虚,邪正斗争剧烈。 (2)病理产物停聚
项目五 八纲辨证理论应用 任务一 八纲辨证
任务一 八纲辨证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以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目标,阐明八纲辨证论治的一 般方法与应用。 ▪二、教学重点 ▪畜禽疾病八纲辨证论治技巧。 ▪ 三、教学难点 ▪八纲辨证论治技巧
一、概念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辨证就是将四诊 所获得的症状和体征,分析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
中兽医八纲辨证ppt资料

三、虚实
虚实 性质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成因
一般而言,虚证是正气不足的证候,而实证则是邪气亢 盛有余的证候。
故《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三、虚实
虚证 性质
虚证是对机体正气虚弱所出现的各种证候的概括。 成因
任务2 八纲辨证
一、表里 二、寒热 三、虚实 四、阴阳
八纲辨证
八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搜集到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 析综合,对疾病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等加以概括, 归纳为八个具有普遍性的证候类型。
阴阳两纲可以概括其它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里、 寒、虚证为阴,阴阳是八纲的总纲。
三、虚实
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1.虚实转化 实证转为虚证 虚证转为实证
2.虚实错杂 成因
正邪斗争
一是体虚感受外邪,如素体气虚,复感风寒外邪;
二是邪气亢盛,损伤机体正气,如结症日久不除,耗 伤正气;
三是脏腑功能虚衰,使病理产物留聚体内,如肾虚水 泛。
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2.虚实错杂 类型 虚中挟实 实中挟虚 虚实并重 虚实真假 真实假虚 真虚假实
3.初病表证,继而出现里证,应辨别表证是否已经入里, 查明表证已解或未解。初病里证,继而出现表证,应辨 别是否里证出表,或是又感表邪。
二、寒热
寒热 病性
寒证与热证是概括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的两种证候。
成因 “阴盛则寒”、“阳虚则外寒”;“阳盛则热”,“阴虚 则内热”。
二、寒热
寒证 性质
寒证就是“阴胜其阳”的证候,或为阴盛,或为阳虚, 或阴盛阳虚同时存在。
中兽医诊疗学课件:八纲辩证

(三)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1)表邪入里
• 即表邪不解,内传入里,由表证转化
为里证。
• 多因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邪气过盛,或护理不当,或误
治、失治等因素所致。如温病初期,多为表热证,若失 治、误治,则表热症状消失,出现高热、粪干、尿短赤、 舌红苔黄、脉洪数等里热症状,说明病邪已经由表入里, 转化成了里热证。
表里的相对性: 表--躯壳、腑、经络 里--内脏、脏、脏腑
表里的狭义性: 表--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
(一) 表证
概念: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 生的证候。属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 或鼻塞、流清涕、咽喉痒痛,咳嗽。 1 、表寒证;2、表热证;3、表虚证;4、表实证。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 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
八纲辨证是从各种辨证方法中概括出来的,用于分析各种 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临床各种辨证方法的纲领。 八纲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转化,相互联系,相互错杂。
一、表 里
是辨别疾病病位深浅、病情轻重的两 个纲领。
失调,气血痰食积聚而成。
• 主证:躁动不安,肚腹胀痛,粪便燥
结,呼吸气粗,或肌肤黄肿热痛,神 识不清或惊狂,口色红燥,舌苔黄厚, 脉象沉而有力。
• 治法 攻坚泻实
•
附:半表半里证
概念:是指病邪在由表入里过程中的一个阶
段,又称为“少阳病证”。 临床表现: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疼痛,心烦欲呕, 不欲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阳被遏,营阴郁滞所致。
主证:恶寒,发热,无汗。或咳或喘, 重者肢体酸痛,运动不灵,舌苔薄白, 脉浮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6
(一)表证
1.特点
– 发病急,病程短,病位浅
2.症状
被毛逆立 寒颤
– 舌苔薄白,脉浮,恶风寒,发热
– 鼻流清涕,咳嗽,气喘
13.11.2020
7
(一)表证
3.治法 汗法
– 解表法 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8
(二)里证
1.特点
– 病位在脏腑,病变较深
2.成因
– 表邪不解内传 – 外邪直中脏腑 – 饥饱劳役及情志伤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9
(二)里证
3.症状
– 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 – 辨别疾病所在脏腑
4.治法
– 辨寒热虚实 – 温、清、补、消、泻······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0
(三)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1.表里转化
–表里同病,半表半里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6
(四)表里辨证要点
3.注意表里转化
–初病属表,继而出现里证,应辨别表证已解或 未解
–初病属里,继而出现表证,应辨别里证出表或 又感表邪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7
二、寒热证
辨别疾病的性质
– 寒证:感受寒邪,或机能活动衰退 – 热证:感受热邪,或机能活动亢盛
第七章 辨 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表里 寒热 虚实 阴阳 八证论
第七章 辨 证
证
– 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因、病位、病机、 病性、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的概括。
辨证
– 以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等理论为基础, 以四诊所获取的资料为依据,认识疾病,诊断 疾病的过程。
13.11.2020
第七章 辨证
2
第七章 辨 证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29
(三)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2.寒热错杂
(2)表里同病的寒热错杂 表热里寒 – 素有里寒而复感风热 – 表热证未解,误治损伤脾胃阳气 素有里寒 草料迟细,口流清涎,粪便稀薄 又感风热 发热,咽喉疼痛,咳嗽
辨证方法
– 八纲辨证—疾病共性的概括,总纲 – 脏腑辨证—内伤杂病,基础 – 卫气营血辨证—温热病 – 六经辨证—外感伤寒病
13.11.2020
第七章 辨证
3
第一节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 将四诊所获得的症状和体征,分析归纳为表、 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种具有普遍性 的证候类型,用于说明病位、病性、邪正力量 对比及疾病类型的辨证方法。
3.治则
– 寒者热之(寒实证) – 阴病治阳(阳虚证)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20
(二)热证
1.病因
– 外感风热 – 久病阴虚 – 阴虚又感热邪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21
(二)热证
2.症状
– 口色红,口津减少或干粘,舌苔黄,脉数; 尿短赤,粪干或泻痢腥臭,呼气热,身热
3.治则
– 热者寒之(实热证) – 阳病治阴(阴虚证)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22
(三)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1. 寒热转化
– 在一定条件下,寒证与热证可以相互转化 寒证转化为热证 热证转化为寒证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23
(三)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1. 寒热转化
(1)寒证转热证 先出现寒证,后出现热证,寒证随之消失 – 表寒证→里热证 恶寒发热,舌淡苔白,脉浮紧 →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2.寒热错杂
(1)单纯里证的寒热错杂 上寒下热:上部有寒证,下部有热证表现 – 草料迟细—寒在胃 – 尿短赤—热在膀胱 上热下寒:上部有热证,下部有寒证表现 口舌生疮—热在心经 粪稀薄—寒在胃肠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28
(三)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2.寒热错杂
(2)表里同病的寒热错杂 表寒里热 – 先有内热,又外感风寒 – 外感风寒入里化热而表寒未解 恶寒发热—寒在表 舌红苔黄—热在里
–寒证、热证互相转化,反映邪正的盛衰 寒→热,正气盛 热→寒,邪盛正虚,正不胜邪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26
(三)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2.寒热错杂
– 在同一病畜身上,既有寒证,又有热证,寒证 和热证同时存在 单纯里证的寒热错杂 表里同病的寒热错杂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27
(三)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24
(三)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1. 寒热转化
(2)热证转寒证 先出现热证,后出现寒证,而热证随之消失 – 里热证→里寒证 急性泄泻过度,阳气随津液耗损 →体温突降,末梢冰凉,口色青白,脉沉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25
(三)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1. 寒热转化
阴盛则寒 阳虚则外寒 阳盛则热 阴虚则内热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8
(一)寒证
1.病因
– 外感风寒 – 久病致阳气耗伤 – 内伤阳气又感阴寒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9
(一)寒证
2.症状
– 口色淡白或青,口津滑利,舌苔白,脉迟; 尿液清长,粪稀,鼻寒耳冷,四肢发凉···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表里同病
14
(三)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2.表里同病
(3)治则 先解表而后攻里 表里双解 里证紧急,急当救里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5
(四)表里辨证要点
1.掌握表里证各自的特征
–表证:发热恶寒并见,脉浮 –里证:发热不恶寒或仅见恶寒,脉沉
2.注意表里同病及其兼证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ຫໍສະໝຸດ 4第一节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表、里证—病位深浅 寒、热证—疾病性质 虚、实证—邪正盛衰 阴、阳证—疾病类型
表、热、实证—阳证 里、寒、虚证—阴证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5
一、表里证
辨别疾病的病位
– 病邪侵犯肌表-病位浅-表 – 病在脏腑-病位深-里
13.11.2020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2
(三)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2.表里同病
– 表证和里证同时在同一个畜体上出现 (1)成因
外感表证未解入里 外感内伤同时致病 先有内伤又感外邪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3
(三)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2.表里同病
(2)类型 表寒里热 表热里寒 表虚里实 表实里虚 表里俱寒(热、虚、实)
(1)表邪入里 表邪不解,内传入里,由表证转化为里证 抵抗力下降;邪气过盛;失治、误治······· 表热证→里热证
13.11.202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1
(三)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1.表里转化
(2)里邪出表 – 病邪由里外透肌表,里证转化为表证
抵抗力增强,邪气衰退,病情好转 – 痘疹类疾病 内热,喘促,烦躁······痘疹渐出,病情减 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