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
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

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作者:孙风利曹玉娜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2024年第06期摘要: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教学相融合,使体育课程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实现其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体育教学;立德树人;探究实践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16-0023-0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体育教学增强体质的目标和立德树人的要求,是体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和实践的重要任务。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将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以推进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一、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优化教学效果、指导教学活动而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经验与智慧,通过系统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立教学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合理组合教学要素。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设计者,学生能否成为体魄强健、品格健全的人,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育是学生强体、强心的基础,是“育人”和“育体”相结合的过程。
以现代教学理念融合“传统体育文化”,分学段、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教学,渗透“传统体育文化”,彰显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具体表现如下:水平一,以拈石子、趣味跳房子、编花篮、编花绳等游戏为主,注重发展学生的精细动作;水平二,有趣味多元跳绳游戏、跳皮筋、丢沙包、踢毽子等,注重学生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的培养;水平三,包括斗牛、拔河、定向越野跑、障碍跑等游戏,注重学生的力量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以丢沙包为例,在初始阶段是最基础的丢沙包玩法,学生掌握基础玩法之后,与跳房子游戏相结合来进行教学,提高了趣味性,而进阶课程则是将沙包融入军旅课堂,变成“小小手榴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将军旅元素引入体育课堂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力。
开展军事主题的团体活动,让学生在竞技中感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立德树人与体育教学的关系摘要:中国的体育作为中国学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任务的,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坚强意志,培养审美素质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更新教育概念。
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育和健康教学任务时,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本论研究了改变枯燥乏味的单纯训练课模式,探索立德树人与体育教学的关系,旨在激发一线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寻找德育契机,让广大学生在体育课中身有所建,心有所炼。
关键词:小学体育;立德树人;人的发展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十分重视“道德”的国家。
德育是通过积极正面的教育来激励,影响和引导人;树人指的是必须通过良好的教育来培养优秀的人才。
体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就是要让学生在上完一节体育课后,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正义的情怀,感受到一种泪流满面的崇高的精神,体育课不仅要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健康的人,更要教导学生成为一个健康的好人。
然而现在很多学校不重视德育这一块,或者德育只是流于形式,更别说体育课上会出现“立德树人”的教育[1]。
1、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调查分析本调查研究通过4所小学4年级全体学生对立德树人与体育教学关系的调查问卷(发放2000份,有效1885份),并进行分析。
下图1即为学生对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的经历情况,分析可知,表示其“有”立德树人教育经历的学生比例为18%,该数据表明,体育教学中非常缺少立德树人的教育。
图1 四所小学四年级学生对体育课中立德树人教育的经历情况四所小学四年级体育教师对立德树人教育的实施情况,分析可知,四所学校四年级的体育教师中,有30%的体育教师在一节体育课教学中是不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有多达55%的体育教师在每节体育课的教学中只进行0到5分钟的立德树人教育,只有10%的体育教师每节课有5到10分钟立德树人教育,最后只有5%的体育教师有10分钟以上立德树人教育。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研究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其实践路向,以期为提高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阐述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其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然后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师资队伍等五个维度,深入分析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向,包括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和强化师资建设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推动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体育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
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的工程,它涉及到课程设计的多个维度。
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重要维度:体育课程不仅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阵地。
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规则教育、团队合作、公平竞争等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能力。
体育活动与智力发展紧密相连。
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通过策略性游戏、问题解决等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是传承和弘扬体育文化的重要平台。
在思政教育中,应当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科学锻炼、心理调适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体育课程应当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社区体育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以成都市棕北中学为例

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以成都市棕北中学为例发布时间:2022-12-11T17:15:07.217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1月下作者:徐进川王剑豪[导读] 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体育法》,国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面开发体育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将成为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助手,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立德树人的功能价值,也是体育学科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课程化的有力推手。
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运动技能多样性发展的需求,并根据初中学生的体育特性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建设“五动”体育(身体运动、思维灵动、技术改动、竞赛推动、心理活动)的综合实践课程,对于新课改政策下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传播与有机发展来说,有较强的实践与长远意义。
徐进川王剑豪成都市棕北中学 610041【摘要】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体育法》,国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面开发体育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将成为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助手,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立德树人的功能价值,也是体育学科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课程化的有力推手。
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运动技能多样性发展的需求,并根据初中学生的体育特性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建设“五动”体育(身体运动、思维灵动、技术改动、竞赛推动、心理活动)的综合实践课程,对于新课改政策下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传播与有机发展来说,有较强的实践与长远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11-177-0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应遵循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初中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四、具体措施
6、加强与社会的:高校应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心理 育人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支持。
四、具体措施
7、定期评估与反馈:高校应定期对心理育人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总结经验 教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心理育人计划提高心理育人效果。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三、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
3、推动社会和谐发展:高校是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的摇篮。通过体育课程思 政建设,可以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和谐 发展。
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 现路径
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
1、更新教育理念:高校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 展。在体育课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作为重要目标。
二、立德树人的内涵
二、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即树立道德品质,培养有德之人。在高等教育中,立德树人的内 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二、立德树人的内涵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3、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的现状
三、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的现状
三、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 值
三、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
1、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学生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 培养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 求。
三、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
2、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推动校园 文化建设。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营造积极向上 的校园氛围。
立德树人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路径研究

立德树人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路径研究袁佳彬(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摘 要: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大背景下,高校的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高校体育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不仅发挥着教书育人的作用,还对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需要进行体育知识的传授,还需要进行师德的建设。
师德建设不完善,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本文主要分析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建立的路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路径高校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逐渐承担着培养学生发展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而言,其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课程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体育教师将精力投入到建立第二职业中,再加上缺乏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难以有效获得提升,在道德修养方面出现了各种问题,影响着教师的职业道德发展,所以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升。
一、立德树人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职业信念淡化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对于体育教师而言,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播正能量,树立良好的人生和价值观念。
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教师的地位越来越高,教师的待遇逐渐提高,教师逐渐成为受人尊崇的职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的职业信念变得不够坚定,越来越多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去发展第二职业,因体育教师课程较少,更容易被动摇。
比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开展辅导班,将自己教学的精力转化到别的方面,但有些老师在教育的内容上更是敷衍,加上体育课程的教学时间较少,所以体育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不利于教师水平的提升。
(二)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有待提高我国的核心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主导的思想,在该思想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师要想获得提高,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就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更要牢牢把握这一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浅谈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

74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浅谈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樊明星 华阳中学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学校;体育;育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而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绝对的比例,因此学校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阵地。
体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都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同时学校体育又是建设体育强国的主要阵地。
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今结合我校浅谈学校体育是怎样实现育人功能,从而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
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主要通过下面几种方式实现:一、强体健身强体健身,从我校层面和个人理解而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体育维护和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二是通过体育锻炼、运动锻炼和训练促进学生体能的强壮、体能的健康、体能的发展。
学生的身体健康实际上有两个层次,有两个水平:一个是身体健康,主要表现身体发育正常,生病少,这是最基本的身体健康;一个是身体要强壮,体格要强壮,而且这个体格要强壮还包括要能够掌握几种,最少是一到两种以上的体育运动技能,而且达到一定的水平标准。
只有这样的身体健康才能让我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中央有关文件强调体育课、体育活动、体育锻炼一定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这包括从事运动、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运动锻炼的技能。
而且有关文件还讲得很具体,我们通过学校的教育应该让学生至少掌握一至两门的运动技能,还要着重培养学生运动、体育锻炼的习惯,要通过体育活动养成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育人一定要育体,育体育人这一点是最基本的。
二、强体健心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而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要身心健康。
基于此,我们提出“强体健心”的理念。
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第5卷冰雪与体育教育冰雪体育创新研究第5卷第6期/2024年3月Vol.5No.6/March 2024文本信息:康红霞.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4,5(6):100-102.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based on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康红霞KANG Hongxia引言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有效全面地落实各项教育政策,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全面的人才,为国家进步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学校作为落实教育政策的重要场所,对未来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各阶段进行策略研究,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作为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进行教学多元化构建,尤其要认知初中体育学科融合“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对策的制定与实施,以确保中学体育课程发挥好全面素质教育的作用。
1初中体育融合“立德树人”的价值1.1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念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到,道德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进行符合社会标准和国家需求的政治思想教育与心理品质教育,德育教育是教育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1]。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一个人如果知识不全,用道德去弥补;一个人如果道德不全,则无法用知识去弥补”。
这也表明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一生发展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无论何时教育都应面向道德教育,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教育的优越性越来越凸显,作为德育教育的基础,在推进全面素质教育时代具有重要价值。
中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体育学科作为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念的重要学科,融合“立德树人”教育方针能让体育学科价值进一步得到彰显与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
“立德树人”是党在十八大期间提出的最新教育任务,任务要求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坚持德育第一的基本教学观念,眼光不能只放在文化课的培养上,要有远见,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同时,教育要具有全面性,必须让所有学生都要得到教育,让所有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让学校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现如今学校要做的就是正确认识体育育人的意义,明确体育育人的教学目标。
所以,怎样实现体育“育人”的价值是现在学校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后发现,现如今有关体育“育人”的价值的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学校的课程较为繁多,教学方式较为复杂,多讲究教学的目标,仅看重教学的结果,所以忽视了体育教育的意义,不再关注体育教育所带来的价值。
另外,体育教育界也认为体育教学的意义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忽略了培养学生道德的重要性。
1990年,教育界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教育意义进行研究和讨论,根据研究讨论结果制定了最新的体育教育参考教材,但教材之中并为提及“育人”这一教育目标,最终导致了体育教育育人价值被摒弃,相关体育教育育人价值相关研究的匮乏。
部分学校在体育教学中涉及到了学生道德教育,但由于“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不得以将教学目标重新定义为“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
所以,根据党的十八大对教育工作的最新要求,结合现阶段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家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体育教育“育人”价值的研究变得十分重要。
另外,实现体育教学的价值是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目的,所以只有搞清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更好的制定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