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对偶——基础讲解
文言文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文言文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文言文作为一种古老而受人喜爱的文字形式,其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其中,排比和对偶是两种常见且重要的修辞手法,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法进行介绍并分析其在文言文中的运用。
一、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是指通过重复使用相同或类似的语法结构、词语、句式等方式,使得文章的表达更加强调和连贯。
它可以将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并列起来,以增强表达的力度。
在文言文中,排比常常呈现在修辞辞句、叙事描写和议论论证等方面。
例如《红楼梦》中的“又见天蓬元帅,举一麾而百兵驰;又见地藏王菩萨,闻一声而地动山摇。
”通过重复使用“又见”和“举一麾而”等语言结构,使得句子的表达更加有力,形象地描述了战场的动荡和地藏菩萨的威仪。
此外,排比也在《史记》中被广泛运用,如“时马云台缺,马融、马援补。
”通过使用“马云台缺”和“马融、马援补”来进行对比,强调了马融和马援的能力和作用,增强了修辞效果。
二、对偶的修辞手法对偶是指通过使用语义相对应或相互呼应的词语、词句或句子结构,达到平衡、对比或并列的修辞效果。
它通过使用对称的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使得文章具有一定的韵律和美感。
在文言文中,对偶的应用较为广泛,可以见于辞章、诗词和散文等多个领域。
例如《诗经》中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通过使用“采薇采薇”和“薇亦作止”等词语进行对偶,使得句子的结构呼应平衡,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同时,在《离骚》中,屈原运用了大量的对偶修辞手法:“潜邀紫荆言维桐”、“梦发何须臾,世事茫茫难自逐。
”通过使用对偶的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加强了句意的呼应和句子的平衡感,使得整篇文章具备了一定的美感和节奏感。
综上所述,文言文中的排比和对偶是两种常见且重要的修辞手法。
它们通过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语言结构、词语或句子表达方式,使得文章的修辞效果更加突出。
排比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强调和连贯,对偶则使文章具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
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丰富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力,增强了阅读的体验。
排比对偶修辞手法运用课件

3、排比的作用: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文意贯通,语势强劲;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排比的主要修辞效果: 第一、结构相同或相似,具有相对的整齐美。 第二、增强语言的旋律美。 第三、增强语言的气势。 因此,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 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感情洋溢; 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 形象生动用这种方式来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 得淋漓尽致。
(3)串对 又叫流水对,即上下联意义 相承、相接的对偶。两联之间常为承接、 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 如: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果 关系)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假设
④春天播下千粒籽,秋后收回万斤粮。 (条件关系) ⑤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转折关系)
(1)严对 又称工对,即工整严格的对 偶。要求相对称的两项字数相等,词类相 同,句式的语法结构相同,相对应的字平 仄相反或符合格律,相对应的字不用同一 个字。 如: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颈联) 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联)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律诗的颔联、
3.请以“朋友”为话题,仿照下面的例 句,写两句话,构成排比句。
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 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 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 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 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 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4.请围绕“节约”这一话题,用“少一 点……,多一点……”的句式写三句话, 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
1、 配对式
2.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 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 适当的调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 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中文写作中的排比与对偶技巧

中文写作中的排比与对偶技巧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在表达中重复相同或类似的语言结构,以达到强调、增强表达力和节奏感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排比与对偶的定义、特点以及使用技巧。
首先,排比是指在一篇文章或一个句子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语法结构或词语,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排比可以通过重复词语、重复词组、重复句子结构等方式进行。
例如:“生活不是目的,生活需要目的;生活不是享乐,生活需要享乐;生活不是苦难,生活需要苦难。
”这段文字通过排比的方式,强调了生活需要有目标、享乐和苦难的多重性质。
其次,对偶是一种通过将两个相对的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进行对比,以突出反差或表达相似关系的修辞手法。
对偶不仅仅可以出现在词语层面,还可以出现在句子结构和意义上。
例如:“父慈子孝”、“一朝权在手,便把仁义置脑后。
”这些句子通过对偶的方式,突出了父子关系中的互相依存和权力对道德的冲击。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排比与对偶的使用技巧。
首先,在使用排比时,应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平衡感。
排比的语言结构应保持一致,避免使用过多或过少的语法成分。
其次,排比的内容要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不宜过于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质量。
最后,在使用对偶时,要注意对比的对象和意义的一致性。
对偶的两个部分应具有相似性或对立性,并能够呼应整个写作的主题和情感。
排比与对偶在中文写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各种文体和题材的作品中。
在散文中,排比与对偶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名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在议论文中,排比与对偶可以突出对立观点或阐述对称结构的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在诗歌中,排比与对偶可以增强韵律感和美感,使诗歌更加抒情和含蓄。
在演讲和说话中,排比与对偶可以增强说话的节奏感和语气的强调,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和记住。
综上所述,中文写作中的排比与对偶技巧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法,可以通过重复和对比的方式,增强表达力、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使用中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平衡感,并保持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有效使用排比和对偶

有效使用排比和对偶在写作中,利用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吸引力。
排比和对偶是修辞手法中常见且有效的手段,通过重复和反复,并采用类似的语法结构,使得文章更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本文将探讨有效使用排比和对偶的方法和技巧。
一、排比的运用排比是指在文章中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或词语,来强调某种情感或观点。
通过排比的使用,可以让句子更加流畅,使得文字有律动感,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例子1: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事物,有阳光、有微风、有花朵,它们构成了大自然的韵律。
例子2:她是优雅的、聪明的、善良的,她是完美的女孩。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排比的使用使得句子更加雄辩和有力。
在进行排比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合的词语或句式进行排比,使得排比更加生动有力;2.保持句子结构的一致性,使得排比更加整齐划一;3.避免太长的排比,以免让读者产生疲劳感。
二、对偶的运用对偶是指通过采用相对或相似的结构,将两个或多个相对或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或呼应,以增强表达效果。
例子1:生活有起有落、有悲有喜,正是这种对偶的节奏,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妙。
例子2:他心胸宽广,背负着理想和责任;他手腕强硬,却又心思缜密。
以上例子通过对偶的手法,体现了事物的对比和补充关系,使得句子更加丰富和有趣。
在进行对偶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偶的两个部分要相对或相似,以达到对比的效果;2.保持句子结构的一致性,使得对偶更加平衡和协调;3.对偶的部分要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以使得表达更加准确和流畅。
三、排比和对偶的综合运用在写作中,排比和对偶可以同时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通过综合使用排比和对偶,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子1:黄昏时分,太阳逐渐下山,天空的颜色由明亮变得柔和,山林间弥漫着淡淡的雾气,人们的步伐也慢了下来,仿佛时间也跟着减缓了。
例子2:她是我眼中的太阳,她是我耳边的音乐,她是我心里的梦想。
初二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排比与对偶

初二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排比与对偶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段,它能够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排比与对偶是两个常用的修辞手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与运用方法,并给出一些例子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一、排比排比是指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或相似的句型,以达到修辞的目的。
排比能够使文句显得紧凑、有力,增强表达的效果。
而且,排比也可以将同类事物做比较,突出其中的对比关系。
排比分为对仗排比和并列排比两种形式。
对仗排比是指两个相邻的句子或句群有相同的结构,且语言内容相近;并列排比是指相邻的句子或句群有相同的结构,语言内容不一样。
例如:1. 对仗排比:他眼中有悲伤,他心中有悲伤。
你愿意相信,我愿意相信。
2. 并列排比:学习时努力,休息时放松。
她生动地讲解了地理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历史知识。
排比能够增加语言的力度和感染力,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生动。
而且,通过排比的运用,还能够更好地进行对比和突出,使文章的意义更加鲜明。
二、对偶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指通过在一句话或一篇文章中使用对称的结构或语言,使表达更加简练、生动。
对偶常常用来对比两个相反或相似的事物,并加强表达的效果。
对偶可以分为同音对偶、想象对偶和对称对偶。
同音对偶是指在一句话中使用相同的音节;想象对偶是指通过对比相似或相反的形象来表达;对称对偶是指通过对称的句式结构和语言安排来达到修辞效果。
例如:1. 同音对偶:生活是苦短的,课业是长久的。
2. 想象对偶:青年代表着朝气、活力,老年象征着智慧、沉稳。
3. 对称对偶:让我们放飞理想,让我们心灵纯洁。
通过对偶的运用,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简洁有力。
同时,对偶也能够使文章更加美观,给读者带来一种愉悦的阅读体验。
总结起来,排比与对偶是初二语文学习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排比的运用,可以增加文章的力度和感染力,并突出其中的对比和对立;而对偶可以使文章更加简练、生动,并加强表达的效果。
合理运用排比与对偶

合理运用排比与对偶运用排比与对偶的合理性排比和对偶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它们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富于说服力。
在各种文体和文章类型中,合理运用排比与对偶能够提升文章的修辞效果,增强读者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分析排比与对偶的定义、特点和运用,并通过举例论述在不同情境中如何合理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
一、排比与对偶的概念和特点1. 排比的定义和特点排比是指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加强表达力和修辞效果的修辞手法。
排比的基本特点包括:(1)结构相同:排比中的各个成分在结构上应保持一致,比如词性相同、词类相同或词组结构相同等;(2)意义相关:排比中的各个成分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关联,它们往往从同一类事物或同一概念出发,通过列举多个并列的成分,加强表达的力度;(3)语言鲜明:排比中的词语应具有较高的感染力和冲击力,能够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听觉或心理的刺激。
2. 对偶的定义和特点对偶是指通过并列使用相对应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加强反差和对比的修辞手法。
对偶的特点包括:(1)反差明显:对偶中相对应的词语或短语往往具有明显的差异或相反的含义,旨在加强对比效果;(2)结构平衡:对偶中的两个成分在结构上应保持平衡和对称,以强调相互的关系;(3)逻辑紧凑:对偶的语句结构应简明扼要,能够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表达出完整的意义。
二、排比与对偶的合理运用1. 增强对比效果排比与对偶常用于对比两个相反或相似的事物、概念、观点等,通过并列使用一系列相对应的成分,增强对比效果,使读者更加明确地理解差异。
例如:(1)生活的黎明,才刚刚露出婴儿般的稚嫩脸庞;工作的夜晚,已经挂满流露着疲惫的倦容。
(2)真理像太阳,若它受到遮挡,当你用毫无力度的目光去看它,它就只是一个模糊的圆点。
2. 强调并列事物的重要性排比和对偶也可以用来突出强调一系列事物的重要性,在列举过程中逐一强调各个成分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1)勤奋是成才的垫脚石,智慧是成才的礁石,毅力是成才的阶梯,成功是成才的归宿。
对偶对比排比

(3)串对,前后两个语句从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事 物承接、转折、条件、因果、假设关系方面紧相串 联,表示相承相连的意思,在内容上如流水顺承而 下,因此,又叫流水对。例如:
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 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③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④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毛泽东) ⑤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
1.从形式上看,对偶句式整齐匀称,音韵和谐铿 锵,读之琅琅上口,听之悦耳爽心,阅之十分醒目。
2.从内容上看,它把意思相近、相反或相关的事 物放在一起,或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正对),或 相互对照,相反相成(反对),或相互串联,如行 云流水(串对),能把内容表达得更加集中,把人 物事件叙述得更加鲜明,把问题阐述得更加透彻, 把感情抒发得更加酣畅。
2.根据对比对象性质的不同,对比可以分为反比 和正比两种类型。
(1)反比
就是把相反的事物,和相同的事物相反的特点,放 在一起加以对比,从中阐明一定的道理。把相反的 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可以使之相形见绌,相得益彰。 前边我们举的例子都是反比。这里不再举例就。
(2)正比
就是把相同的事物,或不同事物的相同特点,放在 一起加以比较,使它们相互映衬,以推陈出新,阐 明事理。正比和反比,反比的方法较为常用。例如 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四:
①台榭漫方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
烟霞笼别墅,莺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杭州 西湖楹联)
这个对偶,可以看作是一首诗,上联、下联各是诗 的一个章节。
又如云南昆明大观楼的一副章对楹联,多达180个 字。上下合起来,竟是一篇完美的文章。楹联如下:
②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ze,喜茫茫空 阔无边。看东骧xiang神骏,西翥zhu灵仪,北走蜿 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 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革天苇地,点缀些翠羽 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几夏芙蓉, 三春杨柳。
公文写作中如何运用排比与对偶

公文写作中如何运用排比与对偶在公文写作中,排比与对偶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和语言的艺术性。
本篇文章将从什么是排比与对偶、排比与对偶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公文写作中运用排比与对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排比与对偶的概念与作用1. 排比:排比是指在一组平行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中,采用相同的结构和节奏,使得表达更加生动、响亮、鲜明,起到突出强调、强化语义、增加语言冲击力的作用。
例如:“心灵的渴望,身体的疲惫,生活的困境”,通过并列的排比结构,突出了内心的愿望、身体的疲惫和生活的困难。
2. 对偶:对偶是指在一组词语、短语、句子中,前后成对的语言表达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形式,起到增强语义对比、加强语言节奏的效果。
例如:“明日之事,今日定下;今日之事,此时行动。
”通过对偶的方式,使得表达更加平衡、对比明显,效果更加突出。
排比与对偶在公文写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排比与对偶可以使公文表达更加生动、鲜明。
通过使用排比与对偶,可以使文章的语言形象感更强,使读者对文中表达的内容有更加直观的理解。
例如:“工程较大,资金较多,时间较长。
”通过排比的方式,直接表达出了三个方面的情况。
其次,排比与对偶可以使公文语言更加响亮、有力。
由于排比与对偶采取了相同的结构与节奏,使得文章的语言更加醒目、有节奏感,并产生一种音乐般的韵律感。
这样的语言表达往往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注意。
最后,排比与对偶可以增强公文的语言冲击力与记忆性。
由于排比与对偶重复使用了相同的表达方式,使得文章的语言更加突出,更加易于被读者接受和记住。
这样的语言表达在公文中往往能够起到很好的强调和记忆的作用。
二、在公文写作中运用排比与对偶的技巧1. 控制排比与对偶的频率:在公文写作中,为了避免过度使用排比与对偶造成重复与繁琐的感觉,需要掌握好使用的频率。
适度的排比与对偶可以提升文章的修辞效果,但使用过多会使文章显得呆板。
因此,在运用排比与对偶时,需要根据文章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知识梳理
优美的排比句赏析
6
关于母爱:
母爱像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 像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母爱像一片大 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母爱像一盏黑暗中的灯, 帮你点亮无知的世界。
关于父爱:
父爱是火,点燃生命的灯;父爱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父爱如路,引领我 的一生。
01
知识梳理
对偶的作用
2
便与吟诵,易于记忆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 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用于诗词,有音乐美
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 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01
知识梳理
对偶的种类
3
正对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02
技巧点拨
2、桂林的山真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 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02
技巧点拨
注意失误!!
02
技巧点拨
下面这些句子是排比吗?
02
技巧点拨
生命是一本书,书写着人生。生命是一条河,推动 着人生。生命是一首歌,歌颂着人生。
友情是干渴时一杯清凉的水,友情是黑暗中一盏明亮 的灯,亲情是寒冬里一件温暖的棉袄。
02
技巧点拨
排比句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1.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 2.结构相同或相似; 3.意思要相关; 4.语气要一致。
02
技巧点拨
常见对偶句:
古今对偶句:
1、《登高》杜甫
1、过五关,斩六将。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2五、岭《逶七迤律腾·长细征浪》,毛乌泽蒙东磅礴走泥丸。3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
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
子并排(三句以上)。
修辞效果: 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01
知识梳理
排比的作用
2
抒情,节奏和谐, 显得感情洋溢。
叙事写景,能使层 次清楚、描写细腻、
形象生动
有节奏感,琅琅上 口,有极强的说服 力,能增强文章的 表达效果和气势,
深化中心。
01
知识梳理
具体运用
3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朴和谦逊:“他的品质是那样的 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怀是那 样的美丽和宽广。”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 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 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03
考场突围
03
考场突围
精灵王国的赛事
精灵王国一年一度的才艺比拼赛 开始了,精灵们都在奔走相告。 今年,谁会是最具魅力的精灵呢?
03
考场突围
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
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母亲。”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
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
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
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3、《木兰诗》
4、室有惠崇山水,人怀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与可风流。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亲贤臣,远小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花开山寺,咏留诗人。
02
技巧点拨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 分),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对偶必 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01
知识梳理
对偶的结构
4
上下两句整句对偶:
句子中内部成分对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 一色。
02
技巧点拨
02
技巧点拨
排比例句解析
1、晏子回答说:“我们临淄的人很多。”
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 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 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 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父爱是那跳动的音符,一点一点谱写着我生命的乐章;父爱是那美妙的乐 曲,深沉而延绵;父爱是蓝天中最闪耀的星,让我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01
知识梳理
修辞——对偶篇
01
知识梳理
1
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 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 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 称为对仗。
01
知识梳理
具体运用
5
四、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看刘川同学《我和书的
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
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
第2讲: 排比对偶基础讲解
排比、对偶 基础讲解
学习目标
1.学习排比、对偶两种修辞手法,会区 分和写包含排比和对偶修辞手法的句子 2.通过相关训练,内化技巧。
目录
CONTENTS
01
知识梳理
02
技巧点拨
03
考场突围
04
深入内化
01
知识梳理
01
知识梳理
修辞——排比篇
01
知识梳理
1
排比
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 形象生动之效。
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 红起来了。”再看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 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这 两句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
01
知识梳理
具体运用
4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比如: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 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 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谚语)
现在进入答题环节的是雪精灵:
请看题: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 金钱能买来药品,却买不来健康;金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_______;金 钱__________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用上排比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