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 典型例题
2018年语文高考全国卷1文言文翻译-精选版精选版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贬:①降职。②降职并外放。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窜:放逐,贬官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幸运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调:变换官职。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充空缺官职。 改:改任官职。 出:京官外调。
幸运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 绌、黜:废掉官职。 免:罢免。 夺:削除。
幸运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 擢:在原官上提拔。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迁:一般指提升。 陟:进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 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 于升任高官。
换
修辞格、各种习惯语、现已不用的词或固定结构等按现代汉 幸运
语表达习惯替换 )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除:任命,授职。 授:授给、给予官职。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仕:做官。 仕宦:做官,任官职。 仕进:进身为官。
幸运
请把下面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 郭泛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 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 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 迁尚书郎。
2018年高考全国卷1文言文《晋书 鲁芝传 》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8年高考全国卷1高考文言文《晋书·鲁芝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鲁芝字世英,扶风(郡名,位于陕西省)郿(méi,县名,在陕西省,现作“眉县”)人也。
世(世代)有名德(名望德行),为西州(古代泛指神州大地中原之西的区域)豪族(豪门大族。
旧时指势力强大的家族)。
父为郭氾(三国时期人物,官居校尉。
建安二年,被自己的部将伍习杀死)所害,芝襁褓(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襁: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
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流离(流转离散),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潜心研究,专心致志于思索。
耽:沉溺,入迷)坟籍(指古代典籍。
传说古代早期的典籍有“三坟五典”“九丘八索”。
“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典”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的书。
“三坟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书”。
因此三坟即三皇之书,五典谓五帝之书。
至于《八索》与《九丘》是指“八卦”与“九州之志”,一说是《河图》、《洛书》。
“坟典”是“三坟五典”的简称,“三坟五典”“九丘八索”有时用来泛指古代典籍,而“坟典”“坟籍”则常用作古代典籍的代称)。
郡举上计吏(战国、秦、汉时称地方官年终向国家汇报情况为上计。
入京上计者称“上计吏”,简称“计吏”),州辟(bì,征召来授予官职。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也不去应召)别驾(官名。
全称为别驾从事史,亦称别驾从事。
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官。
因其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授予官职)郎中。
后拜(授予官职)骑都尉、参军事、行(代理)安南太守,迁(升职)尚书郎。
曹真(人名。
其父曹邵为曹操募兵时遇害,曹真遂被曹操收为养子。
曹丕袭封魏王后,拜曹真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州及凉州诸军事,负责镇守西北边境,期间表现突出。
2018年语文高考全国卷1文言文翻译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 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 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 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 行马。 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 为先锋。诸葛诞叛乱被平定以后,鲁芝升任大尚书,掌管刑狱 审理。武帝即位,鲁芝转任镇东将军,爵位晋升为侯。皇上因 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 十间房屋。鲁芝因为年已七十,告老退职,(为此)上疏十多 次,于是被征召为光禄大夫,位列特进,配给吏卒,门前像官 署一样设置木栅。
学习文言文基本要求
积累实词、虚词 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逐句翻译(字字落实) 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
1、积累实词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古字通假 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 2、积累虚词(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 以、因、于、与、则、者、之 3、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介宾结构 后置)、省略句 4、固定结构 如:无乃……乎、无以 5、逐句逐段翻译(字字落实) 6、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
字字落实,句句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 言 文 翻 译 的 原 则
(1)字字落实:忠于原文,不增不减。(落实关键 词语) (2)句句通顺:合乎文意,明白通顺。(落实特殊 句式) (3)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 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 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4)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 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 句子结构。 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 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2018年高考浙江卷文言文《颜太初杂文序》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8年高考浙江卷文言文《颜太初杂文序》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2018年高考浙江卷文言文《颜太初杂文序》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考试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犬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
2018年高考全国卷2文言文《后汉书·王涣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8年高考全国卷2文言文《后汉书·王涣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广汉郡,在今四川成都境内)郪(qī,汉代县名,在今四川省三台县郪口)人也。
父顺,安定太守。
涣少好侠,尚(推崇,崇尚。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推崇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气力(指武力),数(shuò,屡次)通(往来交接)剽轻(piāo qīnɡ,强悍轻捷)少年。
晚(后来,在一定时间以后)而改节,敦(推崇,崇尚)儒学,习《尚书》,读律令(法令),略(大致,大略)举(列举,这里指“把握”)大义(主要意思)。
为太守陈宠功曹(官名,亦称功曹史,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
主管考察记录业绩),当职(担任职务)割断(决断),不避豪右(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
宠风声(政治名声)大行(广泛流传),入(指由地方到朝廷)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治理)?”宠顿首(磕头。
旧时礼节之一。
以头叩地即起而不停留)谢(辞让)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选拔有才能的人。
“简”“选”都是选拔的意思,“贤”“能”都指有才能的人),主薄镡显拾遗补阙(纠正过失补充遗漏),臣奉宣(捧读。
奉:恭敬地用手捧着。
宣:皇帝命令或传达皇帝的命令。
)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除(授予官职)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方法与谋略)讨击,悉(都)诛(杀)之。
境内清夷(清平,太平),商人露宿(在室外或郊野住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说)以属(zhǔ,同“嘱”,嘱托,托付。
范仲淹《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稚子,终无侵犯。
2018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一文言文翻译

2018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一文言文翻译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něi)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无法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身,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王顾左右而言他》原文译者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的臣子,将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
到了他回来的时候,他的朋友却使他的妻子儿女挨饿、受冻,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说道:“和他交好。
”孟子说:“司法官不能管理好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说道:“弹劾他。
”孟子说:“一个国家不能好好治理,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环视周围的大臣,已经开始说道其它的事情。
1.托:托付。
2.其:代王之臣。
3.于:介词,给。
4.游:游历。
5.比:等,等到。
6.反华:回去。
7.妻子:妻子儿女。
8.冻馁:并使...挨饿生病。
9.如之何:对他怎么办?10.弃:切断,舍弃,交好。
11.“士师”句: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典狱官(士师之下有乡士、遂士等属官。
后一个“士”当指士师的下属。
)12.治身:管理得不好,太平,与“乱”相对。
13.已:停止,这里指罢免。
14.四境:国家。
境:疆界15.不治:治理不好。
16.顾:环视。
17.右:身边的近臣,侍卫18.言:说道19.他:其他的事20.则:那么“王顾左右而言他”今日已是一个成语,比喻对方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故意扯些不相干的事,或与对方交流时,有意离题,说别的事情去了。
形容这类情况,就常常引用“王顾左右而言他”这句话,或者说作“顾左右而言他”。
这就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小品。
尤其就是最后“王顾左右而言他”一句,真是生动传神,沦为了大家常用的名言。
孟子采用的是层层推进的论证法,从生活中的事情入手,推论到中层干部的行为,再推论到高级领导人的身上。
逼齐宣王毫无退路尴尬不已,也就只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的份了。
孟子从看待朋友的委托,士师管理直属,国君环境治理国家三个角度,从小到大,由远至将近,从外至内,用了投影的手法,层层大力推进,并使其无可辩驳。
2018年高考江苏卷文言文《重到沭阳图记》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8年高考江苏卷文言文《重到沭阳图记》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原先任职的地方,从前所管辖的地区)三(再三)致意(表达真挚的情意)焉。
盖(连词,表示原因,因为)贤者视民如家(把百姓看作自己的家人),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主管,治理)沭阳二年,乙丑,量移(多指官吏因罪远谪,遇赦酌情调迁近处任职)白下(南京的别称。
鲁迅《集外集拾遗·赠画师》:“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
”——南京城吹出阴森森的寒风,千林万树都显得一派凄清,毒雾弥漫塞满了整个宇宙,摧折得百花一齐消残凋零)。
今戊申矣,感(感念,有感于)吕峄(yì)亭观察(官名。
唐代于不设节度使的区域设观察使,简称“观察”,为州以上的长官。
宋代观察使实为虚衔。
清代作为对道员的尊称)三札(多次写信)见招(邀请我赴宴。
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既然承蒙你这样的记着我,不久之后我会殷切地盼望着你来接我),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指当年我到任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qú,瘦)而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子。
这里用作动词,留着胡须),接三貌似之,与谈乃(他的。
曹操《蒿里行》:“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会合于盟津后同心协力讨伐董卓,却各有自己的打算,心向汉王室)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人称代词,他。
《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虽然和府吏有约定,但永远没有缘分和他再相会了)裁(古同“才”。
蒲松龄《促织》:“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手刚举起,那蟋蟀却又远远地跳开了)断乳(断奶)故(缘故)也。
夜阑(yè lán,夜将尽,夜深。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精品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精品训练题(含答案解析)2018年高考言翻译精品训练题(含答案解析)未知 2018年高考言翻译精品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5 1、阅读下面言语段,按要求翻译。
(8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注)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
将画线的三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阅读下面一段言,翻译画线的句子。
(8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学家、史学家。
(1)诚然,卿不朕欺(2分)
译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典型例题:2016年高考真题一、(2016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度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日:“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二、(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万历五年进士。
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
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
改巡山西。
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
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
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
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
朝右皆惮之。
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
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
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
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
”因条数事以献。
出按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
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三、(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庶吉士。
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
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
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
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
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
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
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
”诏勿问,田亦竟止。
珪居闲类木讷者。
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
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
珪格不行。
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
流寇扰河南,太监陆訚谋督师,下廷议,莫敢先发。
珪厉声曰:“师老民疲,贼日炽,以冒功者多,偾事者漏罚,失将士心。
先所遣已无功,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肘腋间,民嚣然思乱,祸旦夕及宗社。
吾侪死不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
”由是议罢。
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
御史张羽奏云南灾。
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
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
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
”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
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而珪适卒,年五十七。
遣命毋请恤典。
抚、按以为言,诏廕其子中书舍人。
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四、(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秦废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
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
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
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
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
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
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
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
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
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
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
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时非圣人之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②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五、(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
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
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
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
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