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彩云追月》

合集下载

彩云追月钢琴曲介绍

彩云追月钢琴曲介绍

彩云追月钢琴曲介绍
《彩云追月》是一首中国古风钢琴曲,由作曲家胡伟立创作。

这首曲子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浓郁的古韵,音乐旋律优美动听,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古代仙境的感觉。

《彩云追月》曲调优美,富有层次感。

整首曲子以婉转悠扬的主旋律为主线,结构紧凑,曲调起伏动听。

在音乐的开头部分,钢琴独奏带着一丝忧伤的情绪,仿佛是一只清秋月亮孤独地在天空中游荡。

随着曲子的推进,音乐逐渐高涨,气势宏大,如同彩云翻涌,云卷云舒,引人入胜。

同时,曲子中还穿插了一些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古琴、箫等的模拟音效,让整个曲子更加地具有中国古典的韵味。

在演奏上,《彩云追月》要求钢琴演奏者技巧娴熟,手指流畅灵活,能够准确地把握曲子的节奏和音符的变化。

同时,演奏者还要有情感的投入,通过手指的动作和音乐的演绎,将曲子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为一首优秀的中国古风钢琴曲,《彩云追月》融合了古典和现代的音乐元素,使得曲子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该曲旋律优美,表达深情,带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

无论是作为钢琴演奏的作品还是音乐欣赏的曲目,它都令人陶醉,给人一种沉浸式的音乐享受。

彩云追月不能艺术表现形式的鉴赏

彩云追月不能艺术表现形式的鉴赏

彩云追月记得第一次听到《彩云追月》,是在自己小学的时候,当时班上有一个会弹电子琴的小姑娘,我去她家玩,她为我弹奏了这曲《彩云追月》,后来便基本没有关于这个作品的记忆,那个时候只是觉得乐曲很优美,同学很厉害,没有深的感想。

趁着这次音乐鉴赏作业的机会,又重新去聆听,并查询了一些资料,对这首音乐作品又有了更多地了解与感悟。

一、《彩云追月》的发展《彩云追月》是任光于1932年同聂耳一起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音乐素材汲取于广东潮州的民间音调。

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这是器乐合奏版。

王建中于1975年改编钢琴版《彩云追月》。

《彩云追月》的声乐版本在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流变:50-70年代,《彩云追月》被改编为流行歌曲《几度花落时》,90年代被作为港台流行歌曲《红尘》的曲调,2003年央视一套春节元宵晚会上演了《彩云追月》无伴奏合唱,由歌手爱戴领唱,采用了无伴奏合唱伴唱加独唱的形式演绎。

还有朱明瑛版《彩云追月》,女子十二月坊版本和《彩云追月》男女混声合唱等。

二、不同表演形式的赏析:(1)爱戴版本歌曲2003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去由歌手爱戴填词并重新演绎的歌曲《彩云追月》迅速蹿红,这首新编排的《彩云追月》采用了无伴奏合唱伴唱加独唱的形式演绎。

一开始节奏就较为欢快,让人不禁跟随音乐动起来,中间出现类似于打响指的伴奏,给人一种原生态的美感。

在演唱语言的处理是先用粤语演唱一段,再用国语演唱。

这种“双语”演绎配上纯人声伴唱的方法,一下子征服了众多观众。

(2)黑鸭子合唱版相比爱戴欢快的演唱,黑鸭子的演唱,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宁静的感觉,如一汪溪水缓缓流入心间。

配上歌词“站在海沙滩,情思绵绵,何日你才能回还”,柔美的女声唱出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3)钢琴版王建中于1975 年改编钢琴版《彩云追月》,他充分挖掘和发挥钢琴的音色特点进行再创作,曲式改变较小,作品整体以多变的织体和丰富的和声为主要表现手法,用以突出原型作品优美动听的线性旋律,使得能够运用钢琴特有的技法演绎不一样的《彩云追月》。

论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论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论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彩云追月》是一首由李斯特(Franz Liszt)作曲的钢琴曲。

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之一,这首曲子充满了华丽的旋律和丰富的和声,展现了作曲家的独特风格。

整首曲子分为三个主要乐段:前奏、主题与变奏、尾声。

前奏部分以高亢的旋律引入曲子,营造出一种神秘悬疑的氛围。

接着进入主题与变奏部分,曲子转向了平缓柔美的调子,展现了作曲家对音乐情感的深刻描绘。

在这一部分中,李斯特运用了丰富的音域和不同的音乐技巧,如琴键的滑音、急促的连音和变奏等,使曲子更具变化和表现力。

尾声部分则通过强烈的音乐冲击力,使整首曲子达到高潮,并以婉转的旋律来结束。

在演奏这首曲子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来展现曲子的魅力。

首先要注意的是速度和节奏的掌握。

《彩云追月》的速度较快,但又不失悠扬的感觉。

演奏时要保持稳定的速度,并注意突出曲子中的起伏和变化。

其次是手指技巧的训练。

曲子中有许多高难度的琴键连音和变奏技巧,在练习时需要注重手指的灵活性和力度的掌握。

同时要注意琴键的滑音和轻声,以营造出曲子的细腻之处。

要注意音乐情感的表达。

《彩云追月》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曲子,演奏时要注意通过细腻的音乐表达手法,将作曲家所要传达的情感展现出来。

钢琴曲《彩云追月》是一首充满华丽和浪漫情怀的曲子。

通过对其音乐分析和演奏技巧的掌握,可以更好地展现曲子的魅力,并将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中国民族音乐赏析——《彩云追月》

中国民族音乐赏析——《彩云追月》

中国民族音乐赏析——《彩云追月》彩云追月(民乐合奏——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朱明瑛《彩云追月》朱明瑛的唱词站在白沙滩翘首遥望情思绵绵何日你才能回还波涛滚滚延绵无边我的相思泪已干亲人啊亲人你可听见我轻声的呼唤门前小树已成绿荫何日相聚在堂前明月照窗前一样的相思一样的离愁月缺尚能复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海相隔难相见亲人啊亲人我在盼盼望相见的明天鸟儿倦飞也知还盼望亲人乘归帆李娜《彩云追月》弯弯月儿夜渐浓月光伴清风月色更朦胧倒影湖中她面容柔柔身影中点点相思愁月色似是旧人梦(以上两遍)遥问故人可知否心中望相逢唯有请明月带走我问候彩云追着月儿走苏妙玲《彩云追月》(粤语)苏妙玲的唱词(粤语)明月究竟在哪方白昼自潜藏夜晚露毫茫光辉普照世间上漫照着平阳又照着桥梁皓影千家人共仰人立晚风月照中独散步长廊月浸在池塘欢欣充满了心上静听乐悠扬越觉乐洋洋夜鸟高枝齐合唱副歌:难逢今夕风光一片欢欣气象月照彩云上熏风轻掠如入山荫心向往《彩云追月》早见于清代,系著名的粤音曲谱,其风格轻快独特,描写了市民平凡生活的轻松写意,彰显了典型的广东民间音乐风格。

李鸿章任两广总督时曾将此曲抄送大内演奏。

任光与聂耳为百代国乐队写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以管弦乐重新编曲的优秀作品,成曲于1935年。

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

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进,竖笛、二胡的轮番演奏,弹拨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钹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另有根据词曲填词的同名歌曲。

曲名“彩云追月”的寓意是仙人驾五彩祥云奔向月宫。

中国古典文学著作当中常有仙人驾彩云的描述,曲名当中的“彩云”意指仙人驾彩云。

这首曲子是描写人们心目中的月宫仙境。

《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

在第一段中,由笛、箫、琵琶、二胡、中胡齐奏,弦管合鸣,悠然自得,从容不迫。

浅析民乐改编钢琴曲《彩云追月》

浅析民乐改编钢琴曲《彩云追月》

浅析民乐改编钢琴曲《彩云追月》浅析民乐改编钢琴曲《彩云追月》引言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是钢琴家、作曲家们结合中外音乐创作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

他们通过努力不仅挖掘出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还从国外学习到各种风格和流派的钢琴音乐。

应用中国钢琴旋律创作,是作曲家们寻求中国民族风格的一种有效途径。

因此,在追寻具有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改编曲过程中,作曲家们经历了创作、探索、艰辛、磨练等过程。

赵元任先生是中国最早的钢琴曲作者,他于1913年在美国留学时,将《花八板与湘江浪》改编为风琴曲,这原本是一首中国的传统乐曲。

中国早期多为移植各地的小型民歌作品,后期逐渐学习传统器乐曲调,创造出更为接近器乐语言和思维密切的作品,经过约70年的努力,已经有了数量丰富的钢琴音乐作品。

在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些更高层次的钢琴改编曲,其中许多作品都试图在追求民族风格上作了有效尝试,作曲家作曲技法中的结构、旋律、和声、复调、装饰音还有演奏手法都跟外国的钢琴曲作品有所不同,向人们展示出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并且有了新的突破。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彩云追月》,该作品在旋律、调式、音色、韵味等方面都突出地表现了中国民族特色,体现出了“幽、远、静”等美学特征。

这使得外来的音乐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既让中国音乐走向了世界,也让世界音乐更加光辉异彩。

本文将从《彩云追月》的曲式结构、演奏分析、音乐流变,探索这首乐曲不朽的艺术魅力。

并通过对《彩云追月》音乐风格的研究意在有助于演奏者从整体上把握其作品的风格特征,同时运用中国音乐创作的思想观点在实践经验方面为研究者们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个人意见,以唤起更多的音乐创作者和学习者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重视。

一、《彩云追月》的曲式结构《彩云追月》是我国著名音乐家任光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

这首乐曲非常的具有中国音乐特色。

《彩云追月》虽然不像一些名曲那样深奥难懂,但是只要用心感悟,还是能感受到乐曲是小巧精致的。

鉴赏《彩云追 》

鉴赏《彩云追 》

鉴赏《彩云追月》《彩云追月》是由任光、聂耳于1935年创作的优秀的民族管弦乐曲。

钢琴作曲家王建中成功地把它与钢琴特有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改编成钢琴曲,作品以浓郁的民族色彩与独具特色的艺术感染力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各艺术院校钢琴学生必弹的曲目。

《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引子由8小节构成,第一小节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第二小节由一个长琶音、流动的五声音阶与颤音构成,使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第三、第四小节分别是第一、第二小节的上行模进,第五小节采用托卡塔式的表现手法,用重复的五声音阶按左手单音,右手八度快速交错进行,仿佛浩瀚夜空下,月光如水的画面。

钢琴演奏时,衬腔要弹奏得轻盈跳动,因此,双手要紧贴琴键跳动;第二小节要注意双手函接连,快速、流畅地把五连音与长颤音弹奏成一条流动的音乐线,要求力度从弱到强,同时再配上踏板演奏;五声音阶的八度弹奏要求指紧贴琴键从慢到快从高到低移动。

呈示段是一个三句式的单乐段,主题乐句第一、第二小节,从徴音开始按五声音阶上行级进,同时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的音色,在四拍长音的地方弹出轻盈的衬腔作为填充,使音乐变得丰满而不单调。

第二乐句在高音的地方加入装饰音,以模仿笛子的音色,和声上采用了Ⅵ级和弦与Ⅲ级的七和弦伴奏,使音乐更富于民族特点。

如下图: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下行四度模进。

钢琴演奏时要追求音色上的模仿及明亮的特点,起音就要求手指紧贴琴键弹奏,随着音乐的不断向上而使力度渐渐加强,再配合踏板的使用,使音乐连贯、流畅;模仿笛子的部分要注意装饰音要弹奏快速、清晰,整个旋律要注意颗粒性及能够圆滑演奏,使其具有清晰、流畅的旋律线。

两小节的间奏也是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

中段是一个四句式的平行乐段,第一、第二乐句继续模仿笛子明亮的音色,在高音区出现,和声上主要采用主和弦、属和弦及它们的七和弦,采用流动的分解和弦作为伴奏织体,长音的地方则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弦乐来填充。

彩云追月

彩云追月

彩云追月意境《彩云追月》预示彩云追月意境了一幅夜空的画面,“彩”代表颜色,能看得见颜色的夜晚,一定不会很黑,有一些月的光辉,月光如水,清澈透明。

“追”字赋予画面以动感,朦胧中带有一些生气。

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相映成趣。

鉴赏《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

在第一段中,由笛、箫、琵琶、二胡、中胡齐奏,弦管合鸣,悠然自得,从容不迫。

秦琴、扬琴、阮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使音乐在平和中透露出不动声色的活力。

间杂的木鱼、吊钹的敲击更衬托出夜的开阔旷远,平添神秘。

第二部分,没有明显的对比色彩,旋律分明是第一部分抒情的延展,没有冲突,有的只是和谐、圆融。

乐思正象听者此时的思绪一样,自由发展,浑然天成。

最富有动感的应该是第三部分,乐器间应答式的对话仿佛是云月的嬉戏,忽上忽下,忽进忽退,情态逼真、意趣盎然。

歌词彩云追月徐小侠站在白沙滩翘首遥望,情思绵绵何日你才能回还波涛滚滚延绵无边我的相思泪已干明月照窗前一样的相思一样的离愁月缺尚能复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海相隔难相见亲人啊亲人我在盼盼望相见的明天鸟儿倦飞也知还盼望亲人乘归帆亲人啊亲人你可听见我轻声的呼唤门前小树已成绿荫何日相聚在弯弯月儿夜渐浓月光伴清风月色更朦胧倒映湖中她面容柔柔身影中点点相思愁月色似是旧人梦遥问故人可知否心中望相逢 hey唯有请明月带走我问候彩云追着月儿走 ah。

钢琴曲《彩云追月》赏析

钢琴曲《彩云追月》赏析

钢琴曲《彩云追月》赏析《彩云追月》是由任光、聂耳于1935年创作的优秀的民族管弦乐曲。

钢琴作曲家王建中成功地把它与钢琴特有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改编成钢琴曲,作品以浓郁的民族色彩与独具特色的艺术感染力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各艺术院校钢琴学生必弹的曲目。

《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此乐曲是一个三段曲式的结构,共69 小节。

引子由8小节构成,第一小节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第二小节由一个长琶音、流动的五声音阶与颤音构成,使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第三、第四小节分别是第一、第二小节的上行模进,第五小节采用托卡塔式的表现手法,用重复的五声音阶按左手单音,右手八度快速交错进行,仿佛浩瀚夜空下,月光如水的画面。

钢琴演奏时,衬腔要弹奏得轻盈跳动,因此,双手要紧贴琴键跳动;第二小节要注意双手函接连,快速、流畅地把五连音与长颤音弹奏成一条流动的音乐线,要求力度从弱到强,同时再配上踏板演奏;五声音阶的八度弹奏要求指紧贴琴键从慢到快从高到低移动。

呈示段是一个三句式的单乐段,主题乐句第一、第二小节,从徴音开始按五声音阶上行级进,同时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的音色,在四拍长音的地方弹出轻盈的衬腔作为填充,使音乐变得丰满而不单调。

第二乐句在高音的地方加入装饰音,以模仿笛子的音色,和声上采用了Ⅵ级和弦与Ⅲ级的七和弦伴奏,使音乐更富于民族特点。

如下图: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下行四度模进。

钢琴演奏时要追求音色上的模仿及明亮的特点,起音就要求手指紧贴琴键弹奏,随着音乐的不断向上而使力度渐渐加强,再配合踏板的使用,使音乐连贯、流畅;模仿笛子的部分要注意装饰音要弹奏快速、清晰,整个旋律要注意颗粒性及能够圆滑演奏,使其具有清晰、流畅的旋律线。

两小节的间奏也是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

中段是一个四句式的平行乐段,第一、第二乐句继续模仿笛子明亮的音色,在高音区出现,和声上主要采用主和弦、属和弦及它们的七和弦,采用流动的分解和弦作为伴奏织体,长音的地方则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弦乐来填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彩云追月》
《彩云追月》是由任光、聂耳于1935年创作的优秀的民族管弦乐曲。

钢琴作曲家王建中成功地把它与钢琴特有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改编成钢琴曲,作品以浓郁的民族色彩与独具特色的艺术感染力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各艺术院校钢琴学生必弹的曲目。

《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引子由8小节构成,第一小节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第二小节由一个长琶音、流动的五声音阶与颤音构成,使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第三、第四小节分别是第一、第二小节的上行模进,第五小节采用托卡塔式的表现手法,用重复的五声音阶按左手单音,右手八度快速交错进行,仿佛浩瀚夜空下,月光如水的画面。

钢琴演奏时,衬腔要弹奏得轻盈跳动,因此,双手要紧贴琴键跳动;第二小节要注意双手函接连,快速、流畅地把五连音与长颤音弹奏成一条流动的音乐线,要求力度从弱到强,同时再配上踏板演奏;五声音阶的八度弹奏要求指紧贴琴键从慢到快从高到低移动。

呈示段是一个三句式的单乐段,主题乐句第一、第二小节,从徴音开始按五声音阶上行级进,同时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的音色,在四拍长音的地方弹出轻盈的衬腔作为填充,使音乐变得丰满而不单调。

第二乐句在高音的地方加入装饰音,以模仿笛子的音色,和声上采用了Ⅵ级和弦与Ⅲ级的七和弦伴奏,使音乐更富于民族特点。

如下图: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下行四度模进。

钢琴演奏时要追求音色上的模仿及明亮的特点,起音就要求手指紧贴琴键弹奏,随着音乐的不断向上而使力度渐渐加强,再配合踏板的使用,使音乐连贯、流畅;模仿笛子的部分要注意装饰音要弹奏快速、清晰,整个旋律要注意颗粒性及能够圆滑演奏,使其具有清晰、流畅的旋律线。

两小节的间奏也是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

中段是一个四句式的平行乐段,第一、第二乐句继续模仿笛子明亮的音色,在高音区出现,和声上主要采用主和弦、属和弦及它们的七和弦,采用流动的分解和弦作为伴奏织体,长音的地方则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弦乐来填充。

钢琴弹奏时要求用弱的力度,圆滑、连贯地演奏;音乐表现的是仿佛透过轻纱的朦胧月色。

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再现,在音区上低了两个八度,出现在低音区上,如下图:旋律的音色是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的音色,而伴奏织体则采用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音阶,且在音色上模仿了民族管弦乐中的弦乐,与第一、第二乐句造成了色彩、音色、音区、力度上的对比。

钢琴弹奏时要求突出左手主旋律。

右手则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弦乐按五声音阶,轻快、连贯地衬托主旋律;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再现,旋律织体加厚,力度加强,伴奏织体则是采用五声音阶波浪型下行流动。

整个中段旋律是呈示段的抒情延展,乐思自由发展,浑然天成,没有冲突,只有和谐、圆融。

再现段是呈示段的变化再现,旋律织体加厚,力度加强,采用八度的形式出现,伴奏织体则采用五声音阶用五连音的方式出现,而长音的填充刚好相反,八度音出现在左手,右手则用五声音阶来烘托左手的旋律;使音乐富于动感,就像乐器间的相互对话,又仿佛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嬉戏,忽上忽下,忽进忽退,情态逼真、意趣盎然。

如下图:钢琴演奏时八度的弹奏要准确、连贯;手指要紧贴琴键不断向上推进,同时力度要逐渐加强,五连音的弹奏要均匀、准确,力度也要逐渐加强。

尾声与引子基本相同,钢琴演奏上变化不大,只是在最后两小节作渐慢、渐弱处理,最后定格在长琶音上,而长琶音的最高一个音用左手夸过右手弹奏。

钢琴曲《彩云追月》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旋律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充分表现了钢琴音乐的民族神韵,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地,是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质的中国钢琴作品。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玩赏他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 中国音乐艺术精神,受传统世界观的影响,追求“天人合一”:既崇仰创造万物的大自然,又重视人的心灵体验——在音乐中感悟人生。

“从直观感相的摹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体现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推崇的最高审美境界,“物我合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乐曲小巧精致,虽不似一些名曲那般具深奥的玄机、哲理,但用心感悟,那诗意的标题、悠闲的曲风、情景相谐的意境,倒也别有一番意趣。

在诗意的标题中感悟音乐的空灵意境中国传统乐曲大都带有文学性标题,写意性作品的标题常以简洁的、充满诗意的文字点明乐曲一定的情绪范围或某种意境,启发联想,引导听者领略其中意趣。

《彩云追月》预示了一幅夜空的画面,“彩”代表颜色,能看得见颜色的夜晚,一定不会很黑,有一些月的光辉,月光如水,清澈透明。

“追”字赋予画面以动感,朦胧中带有一些生气。

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相映成趣。

中国的艺术创作一“月”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像《花好月圆》、《良宵》,“月亮象征着和谐、宁静、妩媚、超脱,代表了中华文化崇尚柔情的一面”。

“月亮有光,但不明亮,能分辨物体,但不清晰,皎洁迷朦的月色能使你微醉而决不会发狂……”,“朦胧中让你超脱世俗,远离尘世,任思绪自由驰骋”。

“心无挂碍,和事务暂时绝缘”。

宗白华说,“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

这迷朦的月也,大概就有一种“不站不滞,孤立绝缘”的空灵境界吧。

在平和、悠闲的曲风中感悟从容的愉悦《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

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感悟人生中国传统艺术最擅长借景抒情,情与景交融互渗,挖掘出境中最深的情。

最晶莹的景、最深入的情,营造了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

如绘画中“以大自然生动的山川草木表象胸襟里蓬勃的灵感气韵”。

文学中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在写景之末点化出一片“哀辈寂寞、宇宙荒寒”的诗境,表现在音乐上,即思绪不再音响之中,而在音响之外。

弦外之音,弹动心灵。

《彩云追月》中弥漫的没有太多深奥的玄机,他也不是表现高深人生哲理的代表。

纯朴的旋律、舒缓的节奏、自由发展的乐思,在悠闲从容的情绪中流露些许活泼的生机,犹如“拈花微笑”领悟的微妙禅意,听之全无沉重之感,轻松、愉悦,忘却现实。

沉浸在乐声里,放松你的身心,随余音袅袅,任思绪飘摇,享受音乐之美,享受生活之美。

也许正是曲中自始至终表现出的悠然自得,使乐曲呈现出较多的亲切感,富有活跃的生命气息。

游走在雅俗之间,既古典又通俗,因此深受听者的喜爱,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大众。

美在心有所悟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