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专业
《液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液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液压技术课程英文名称:Hydraulic Technology课程编号:ZJ16304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学时:(总学时40、理论课学时32、实验课学时8)学分:2适用对象:车辆工程专业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工程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阐述了车辆液压和液力技术基础知识,液压传动的液体力学基础,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液压缸,辅助装置,液压控制阀,液压基本回路,液力传动及液力传动装置。
学会液压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性能特点,掌握液力偶合器、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等。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分“液压传动”与“液力传动”两局部内容,系统讲述液压与液力传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液压与液力元件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及系统设计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合理地选用元件进行液压与液力传动系统的设计;能够解决液压与液力传动元件和系统设计中的基本问题,并学会分析一般液压与液力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具备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创新精神。
二、学时分配二、课时分配课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液压传动绪论(2学时)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液压传开工作原理及组成,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掌握液压传动的定义, 熟悉液压传动的基本组成,为学生顺利理解液压传动总体架构提供保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难点:液压传动的组成,液压传开工作特性教学内容:第1节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1.液压传动的组成.符号第2节液压传动的优缺点.优点1.缺点第3节液压传动的开展概况及其应用第4节液压传动的工作介质1.流体的密度2.粘性及压缩性3.影响流体粘性的因素.液压油液的污染及控制本章习题要点:本章习题要点:1.液压传动与液力传动的概念。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英文名称:Maching Design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20 讲课学时: 120 实验学时:学分:适用对象: 机电一体化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制图。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它在培养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培养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应着重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它不仅为学习后续课程,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1.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具有设计一般机械的能力;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5.对机械设计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二、教学基本要求(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机械设计的一般知识。
机械和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性能、特点、应用、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标准和结构工艺性。
摩擦、磨损、润滑和密封的一般知识。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动特性。
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知识。
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防震、减振的途径。
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应力状态、失效形式等。
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准则:强度、刚度、耐磨性、寿命、热平衡等。
《液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液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液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的液压技术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工程技术学科,涵盖了液压系统的设计、控制和维护等方面内容。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液压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工程领域中熟练运用液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液压技术基础知识1.1 液压传动原理1.1.1 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1.2 液压传动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1.2 液压元件1.2.1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分类1.2.2 液压阀的分类和作用1.2.3 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1.3 液压油1.3.1 液压油的性质和分类1.3.2 液压油的选择和应用2. 液压系统设计与控制2.1 液压系统设计原则2.1.1 功能要求与传动方案2.1.2 液压元件的选型和布局2.2 液压系统控制2.2.1 液压系统的工作模式2.2.2 液压系统的控制方法和实现2.2.3 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3. 液压技术应用3.1 工程机械中的液压系统应用3.1.1 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液压系统 3.1.2 压力机、冲床等液压动力传动系统 3.2 工业自动化中的液压技术应用3.2.1 液压机械手臂和液压夹紧系统3.2.2 液压传动和控制系统3.3 汽车工程中的液压技术应用3.3.1 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液压系统3.3.2 底盘悬挂系统、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三、教学方法1. 授课形式通过讲授理论知识,演示实验和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学生全面了解液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实验实践结合真实的液压系统,进行设计、安装、调试和故障诊断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讨论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和课堂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1. 主教材- 《液压技术基础与应用》,作者:XXX,出版社:XXX,年份:XXX2. 参考书目- 《液压传动与控制》,作者:XXX,出版社:XXX,年份:XXX- 《液压系统设计与维护》,作者:XXX,出版社:XXX,年份:XXX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执笔者:宋敏编写日期:2003年5月15日(1)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计算能力与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能力,同时也为后续课学习打下基础。
要紧任务是:(1)能熟练地运用力系平衡条件求解简单力系的平衡问题。
(2)掌握零部件的受力分析与强度计算方法。
(3)熟悉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与标准,掌握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与通用零部件的选用与基本设计方法,具备正确分析、使用与保护机械的能力,初步具有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4)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解题、运算、绘图能力与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2)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含实验实践内容及其类型等)、基本要求、学时分配等(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前期课程及知识要求:《机械设计基础》在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整个教学计划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要求学生应有比较扎实的机械制图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
后续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课程质量标准与成绩考核方式理论教学:期末考试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实践教学:各实验均按实验操作、实验效果、实验报告质量与实验纪律综合评定成绩。
实验成绩以15%计入本课程学期总成绩。
(5)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教学(包含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手段(技术)指南等理论教学:讲课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举例要注意典型性及工程应用性,教会学生思路、技巧与方法。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录像、幻灯等电化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技术。
实践教学:实验课要紧帮助学生验证所学知识。
课程设计要紧帮助学生熟悉通常机械设计的全过程,强调独立思考,鼓励创新,提倡计算机绘图。
(6)教材及要紧教学参考书(两本以上公开出版的教材或者讲义)《机械设计基础》郭红星主编2005年西电出版社《机械设计基础》贺敬宏宋敏主编2005年西北大学出版社《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陈立德主编 2000.8。
液压课程设计大纲

液压课程设计大纲课程设计学时:一周•本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液压传动是机电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为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在理论教学完成后进行课程设计,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通过运用学过的液压元件、回路及系统等基本理论知识,对简单的液压系统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液压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液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以后从事技术工作及开拓新的技术领域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设计的要求•学生必须较系统地掌握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包括液压元件、基本回路和典型系统的工作原理;•学生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分析、计算、查手册、设计;•用绘图软件画出所设计液压系统的示意图;•完成书面实习报告。
•课程设计的内容与方式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分析液压系统的工况,明确对液压传动的工作要求•确定该机器中哪些运动需要液压传动来完成。
•确定各运动的工作顺序和各执行元件的工作循环。
•确定液压系统的主要工作性能。
•确定各执行元件所承受的负载及其变化范围。
•拟定液压传动系统图•采用何种型式的执行机构。
•确定调速方案和速度换接方法。
•如何完成执行机构的自动循环和顺序动作。
•系统的调压、卸荷及执行机构的换向等要求。
•计算并选择液压元件•计算液压缸的主要尺寸以及所需的压力荷流量。
•计算液压泵的工作压力、流量荷传动功率。
•选择液压泵和电动机的类型和规格。
•选择阀类元件和辅助元件的规格。
•对液压系统进行必要的验收•绘制液压系统工作图,编制说明书。
本课程设计的方式以学生协作分析、设计、绘图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课程设计的安排序号课程设计环节时间安排1 分析、查阅资料 1 天2 计算并选择液压元件 2.5 天3 绘制液压系统工作图0.5 天4 编制说明书 1 天•参考资料•液压课程设计指导书(自编);•液压与气动技术,姜佩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杨培元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年。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般机械设计基本知识的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一般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同时扼要介绍与本课程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为学生学习专业机械设备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有关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各实践环节进行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日后从事技术革新创造条件。
三、课程目标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下列能力培养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
1)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创新意识,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2)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3)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和承载能力计算;4)培养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5)掌握典型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等内容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尽可能联系实际工程问题得到一定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实践工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近机类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具有从理论性课程过渡到实践(设计)性课程、从基础课程过渡到专业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主要先修课程有工程制图、金工实习、工程力学等,工程制图为本课程提供了机构和零部件图形表达的基础知识,金工实习为本课程提供了必备的工程训练。
工程力学为常用机构的运动分析、动力分析以及通用零件的承载能力计算等提供了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后续课程主要有专业课、毕业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024)

2024/1/26
22
06
连接与紧固件设计
2024/1/26
23
螺纹连接设计
螺纹连接类型与特点
了解常见螺纹连接类型(如螺栓连接、双 头螺柱连接、螺钉连接等)及其特点,掌
握各类型螺纹连接的适用场合。
2024/1/26
课程安排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 和技能。
6
02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2024/1/26
7
机械设计基本概念
机械设计的定义
机械设计是指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 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 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2024/1/26
1
2024/1/26
目录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 常用机构设计 • 传动系统设计 • 轴系零部件设计 • 连接与紧固件设计 • 课程设计与实践环节 • 总结与展望
2
01
课程概述与目标
2024/1/26
3
课程背景与意义
机械设计是制造业的基础,对于 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
等。
02
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实践操作的能力,包括设计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调试
等。
2024/1/26
03
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表现出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如提出新颖的设
计方案、解决复杂问题等。
33
对未来学习和发展建议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综合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计算方法和选用原则。
2、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思维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2、掌握常用机械传动(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的工作原理、特点、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
3、掌握常用轴系零部件(如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
4、了解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课程内容(一)绪论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2、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3、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运动副及其分类。
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4、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1、速度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2、用相对运动图解法对平面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四)平面机构的力分析1、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2、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五)机械的效率和自锁1、机械的效率计算。
2、机械的自锁条件。
(六)机械的平衡1、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和实验。
2、平面机构的平衡。
(七)机械零件设计概论1、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2、机械零件的强度。
3、机械零件的耐磨性。
4、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
5、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
(八)连接1、螺纹连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年月日
执笔者:宋敏编写日期: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计算能力和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能力,同时也为后续课学习打下基础。
主要任务是:
(1)能熟练地运用力系平衡条件求解简单力系的平衡问题。
(2)掌握零部件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
(3)熟悉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和标准,
掌握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零部件的选用和基本设计方法,具备正确分析、使用和
维护机械的能力,初步具有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4)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解题、运算、绘图能力和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2)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含实验实践内容及其类型等)基本要求、学时分配等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前期课程及知识要求:《机械设计基础》在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整个教学计划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要求学生应有比较扎实的机械制图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
后续课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课程质量标准与成绩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期末考试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实践教学:各实验均按实验操作、实验效果、实验报告质量和实验纪律综合评定成绩。
实验成绩以15%十入本课程学期总成绩。
(5)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手段(技术)指南等
理论教学:讲课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举例要注意典型性及工程应用性,教会学生思路、技巧和方法。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录像、幻灯等电化教学
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技术。
实践教学:实验课主要帮助学生验证所学知识。
课程设计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一般机械设
计的全过程,强调独立思考,鼓励创新,提倡计算机绘图。
(6)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两本以上公开出版的教材或讲义)
《机械设计基础》郭红星主编2005年西电出版社
机械设计基础》贺敬宏宋敏主编2005 年西北大学出版社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陈立德主编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