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制度改革专题 PPT
合集下载
《土地改革》课件

土地改革使得农民拥有更多的 土地和生产资料,提高了农民 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农村市场发展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市场经济 的发展,增加了农产品的市场
供应,提高了农民收入。
对农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01
02
03Βιβλιοθήκη 04住房条件改善土地改革使得农民能够拥有自 己的住房,提高了住房的质量
和舒适度。
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土地改革推动了农村医疗卫生 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医
疗保障水平。
教育水平提高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 的发展,提高了农民及其子女
的教育水平。
文化娱乐活动丰富
土地改革推动了农村文化事业 的发展,丰富了农民的文化娱
乐生活。
对城乡关系的影响
城乡差距缩小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 济的发展,缩小了城乡
之间的经济差距。
城市化进程加速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 农民收入的提高,城市 化进程加速,城乡人口
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
土地改革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改革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05
未来土地改革的展望
完善土地权利保护制度
总结词
加强土地权利的法制保障,确保农民 的土地权益不受侵犯。
详细描述
完善土地权利保护制度,包括土地所 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方 面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严厉 打击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行为。
可能会给国家财政带来压力。
改革过程中的社会稳定问题
03
土地改革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
社会不稳定因素。
土地改革的教训与反思
必须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
在土地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避免损害农民的 利益。
农村市场发展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市场经济 的发展,增加了农产品的市场
供应,提高了农民收入。
对农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01
02
03Βιβλιοθήκη 04住房条件改善土地改革使得农民能够拥有自 己的住房,提高了住房的质量
和舒适度。
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土地改革推动了农村医疗卫生 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医
疗保障水平。
教育水平提高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 的发展,提高了农民及其子女
的教育水平。
文化娱乐活动丰富
土地改革推动了农村文化事业 的发展,丰富了农民的文化娱
乐生活。
对城乡关系的影响
城乡差距缩小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 济的发展,缩小了城乡
之间的经济差距。
城市化进程加速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 农民收入的提高,城市 化进程加速,城乡人口
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
土地改革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改革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05
未来土地改革的展望
完善土地权利保护制度
总结词
加强土地权利的法制保障,确保农民 的土地权益不受侵犯。
详细描述
完善土地权利保护制度,包括土地所 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方 面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严厉 打击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行为。
可能会给国家财政带来压力。
改革过程中的社会稳定问题
03
土地改革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
社会不稳定因素。
土地改革的教训与反思
必须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
在土地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避免损害农民的 利益。
土地改革.ppt

划分阶级成份是土改的主要步骤之一, 这是江苏省林隐乡第5村公布的阶级划分榜。
土地改革时,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二、土地改革的经过
1.指导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政策规定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类 别 名 称
不同点
土地 占有者 地主 阶级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阅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 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2.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有利于减少土改的阻力,孤立地主阶级,保护 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更有利 于发展农村经济,从而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土地改革的结果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 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 Nhomakorabea3课土地改革
人教版 八年级(下)
这幅图反映的是旧 社会四川一个农民 贫苦生活的情形。 身后的草棚就是 他们的住处。
农民辛勤劳作却极度贫穷,原因何在? 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
所占农村 人口比例
10%
占有土 地比例
20-30%
90%
70-80%
地主 农民
1949年的中国, 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 之一。人均国民收入 只有27美元。不仅不 足印度57美元一半, 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 亚洲44美元人均收入。
刚刚诞生的贫困的新中国
一、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原因)
A.旧中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
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B.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二、土地改革的经过
经过 地
人教部编版《土地改革》_PPT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土地改 革》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5. 结果: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土地改 革》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 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士地改革。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土地改 革》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领土 回改 分中 到农 的民 农兴 具高
采 烈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土地改 革》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分到了土地的贫农送子参军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土地改 革》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土地改 革》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欣赏《翻身农奴把歌唱》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土地改 革》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贫农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土地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土地改 革》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土地改 革》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农民分到了劳动工具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土地改 革》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第3课 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的实施
背景:
解放前,旧中国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 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 地主、富农凭借 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 贫农、雇农和中 农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 得温饱。
旧中国的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 国社会的发展。
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
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D )
5. 结果: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土地改 革》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 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士地改革。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土地改 革》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领土 回改 分中 到农 的民 农兴 具高
采 烈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土地改 革》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分到了土地的贫农送子参军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土地改 革》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土地改 革》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欣赏《翻身农奴把歌唱》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土地改 革》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贫农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土地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土地改 革》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土地改 革》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农民分到了劳动工具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土地改 革》_p pt1-课 件分析 下载
第3课 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的实施
背景:
解放前,旧中国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 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 地主、富农凭借 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 贫农、雇农和中 农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 得温饱。
旧中国的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 国社会的发展。
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
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D )
土地改革ppt

课后活动:
学.科.网
观看或阅读《暴风骤雨》、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有关 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 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2、新中国成立时,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 要求得到土地。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
颁布:
1、时间:1950年 2、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 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三、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 范围:是在新解放区内开展
1、开始的时间:1950年冬,
2、作法:分批进行,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 农民,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
3、完成:1952年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全国大陆基本完
成土地改革。
在土改中,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农民丈量土地
5、动脑筋:
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把地 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提示: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 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 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 的发展。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 这种土地制度何时在我国彻底被消灭?标志是什么?
1952年 土地改革的完成
(3)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喜儿在1952年生活会发 生怎样的变化?
分到属于喜儿一家的土地,喜儿成为土地的主人。欢欢喜 喜在自己的地上耕种,享受着幸福的生活。
1.此图反映了建国初期什么运动?
学科网
四、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2.消灭了地主阶级。 3.提高了农民地位,农民翻了身,得到 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4.巩固了人民政权。 5.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6.恢复发展了农业生产。
7.准备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条件。
第3课 土地改革 (21张PPT)课件

己占有 所
和农民一样参 加劳动
劳动成果
有
知识归纳 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史上进行了哪些土地的改革
时期
内容
意义
国共十年对峙时 打土豪.分田地,废 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巩
期
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固和发展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实行地主减租减 抗日战争时期 息,农民交租交息
制定《中国土地
①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 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511亩
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 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 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 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 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 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 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 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 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合作探究 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有何异
同
类
别
名
土地
称
占有者
不同点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相同
土点 产品分配 地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地主 阶级
农民
地主阶级与农 地主阶级占有 归 民之间是剥削 绝大部分劳动 私
土地改革ppt课件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 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 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图二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 年冬起,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 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包括 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 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 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 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同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 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8.“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 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这场 20世纪50年代初的“暴风骤雨”就是土地改革。下列对当时土地改革 后的土地所有制理解正确的是( C ) A.由私有到公有 B.由公有到私有 C.由私有到私有 D.由公有到公有
10.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运动,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 最有价值的是( D ) A.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B.亲历土地改革运动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C.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资料 D.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
11.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 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 土地改革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 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 差。”这表明( C ) A.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毛泽东对土地改革工作充满信心 D.各地土地改革没出现任何偏差
土地改革PPT课件14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的主要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 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 民的土地所有制。
江苏林隐乡划分阶级榜
北京市郊农民召开斗争恶霸地主大会
北京市郊农民召开斗争恶霸地主大会
动脑筋
土地改革,为什么 把地主家的土地分 给农民?
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土改给农 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年份
粮食总产 比 量(亿公 1949 斤) 年增长
1949
1132
1951
1952
1436
1639
26.9 %
44.8 %
问题:根据上面图表分析土改对新中国的经济有什么影响?
问题:结合上面图片说说土改对 新中国的政权有什么影响?
土地改革的意义
粒 粒 皆 辛 苦 。
谁 知 盘 中 餐 ,
汗 滴 禾 下 土 。
锄 禾 日 当 午 ,
为什么会这样呢?
《 悯 农 》
唐 李 绅 ·
农 民 犹 饿 死 。
四 海 无 闲 田 ,
秋 收 万 颗 籽 。
春 种 一 粒 粟 ,来自——第3课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土 地 改 革 的 意 义
1.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 _______ 阶级。 地主 2._____翻身做主人。 农民 3.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 生产发展。 4.巩固了政权。 5.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谜语竞猜
土地改革,打一金庸小说人物。
谜底 土地改革即是对土地重新分配,把地主的 土地分给农民,谜底则为“田归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土地改革》PPT优质课件

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 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 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 能不大呢?
——摘自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三:
年份
粮食总产量(亿公斤)
1949 1951 1952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地主阶级被消灭。
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 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 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 能不大呢?
——摘自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第一单元 中华人
1.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开展及基本完成。 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3.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材料一:
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土地占有情况
封建土地制度
地主 富农
贫农 雇农
坐享其成
占农户总 数(%)
不到7%
地主阶级被 农民自己占 消灭,与农 有劳动成果
所 有
民相互平等
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 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 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 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 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1950-1952)
土地改革
课堂小结
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新解放区农民要求土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主对干新垦之地归私人所有, 利益归于私门, 而领主收入枯竭的 现象不肯甘休。他们改变了原有的新削方式。鲁国干鲁宣公十五 年实行初税亩。
初税亩首先在法律上承认土种私人占有。农民不论耕种原有的份 地还是新垦的私田, 都要按实际耕种的土地数额, 向统治阶级交 纳实物地租。这样, 土地制度由封建领主阶级国家所有的井田制 变为土地私有制, 剥削形态由劳役地租向实物地租转化。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特点:土地私人占有且可以自由买卖
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作为可以增殖的生产材料 以及财富稳妥的存在形式被大量的投入货币
国有土地(招佃承租为主要经营方式)
地主土地(占土地比重最大;多数租给佃农经 营,坐收地租;免除赋税)
自耕农的土地(向国家纳税)
地主封建制的土地关系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私有, 业允许自由买卖,这样,一些土地所有者由于特殊或急 迫的需要,比如急于要一笔现成的货币, 而又别无生财 之道时,便不得不将土地出卖。与此同时,各种财富所 有者,尤其是最富有的达官贵族、富商大贾,他们以货 币形态积了大量财富,但社会上还没有足够的数量商品 生产来吸收社会上大量存在的货币,使之化为产业资本,
在井田制度下,大多数农业劳动者已不是奴隶,而是农奴。周天子在层层 分封时,封的不仅是土地,而是连带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一起分封给 诸侯或卿大夫。每户农夫可从领主那分到百亩私田,有自己的经济。作为 相应义务,必须世世代代无偿地为领主提供劳役,无代价地耕种领主的公 田。领主与农奴对土地都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
土地兼并是地主封建制社会不能解决的矛盾。土
地兼并使封建官府税收减少, 影响财政收入,土地兼并 导致民不聊生,社会动乱。因此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也不 断采取各种方法抑制土地兼并。但历时两千年,各种抑
制兼并的措施最终都告失败。因为地主阶级政权建立
的基础,是封建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土地自由买卖) , 地主阶级从本阶级根本利益出发,处处维护这一土地制 度。只要这个制度存在,土地兼并问题就解决不了。地 主阶级的一些抑制兼拌的借施,不过是在不触动木阶级 根本利益的基础少,对于一些影响财政收入与影响社会 治安的问题作一些限制性的小改革,但就是这些小的改 革也往往难以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实行土地改革,实现了 “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的理想。但很快就为 了追求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形式而采取了合作(集体) 农业体制。
中国的农业合作形式从互助组开始,在比较短的时间 里就过渡到初级社和高级社,1958年后急速跃进到人 民公社形式。合作农业的各种形式的时间分布见下表。
土地制度改革专题
报告人:徐玲燕
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 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土地制度问题的根源 建议与对策
氏
奴
族
隶
公
主
社
阶
土
级
地
国
所
家有ຫໍສະໝຸດ 土制地所
有
制
封 建 领 主 阶 级 国 家 土 地 所
封 建 地 主 阶 级 土 地 所 有 制
有
制
互 助 组 , 初 高 级 社 , 人
家 庭 联 产 承 包 责 任 制
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的 实施纲领,其具体办法是:规定地价,照价收 税,照价收买,涨价归公。由于历史条件的限 制,孙中山的伟大理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 国民党统治时期虽然标榜继承孙中山的遗志, 实行三民主义,但在军阀割据、内忧外患的情 况下,“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也只能化为泡影。
土地耕种主体:战争中的俘虏与罪犯及自由民 自由民:什一而税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 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 以别野人也。——《孟子*滕文公上》
大多数农业劳动者已不是奴隶,而是农奴,他 们有了自己的经济
封建地租的最初形态,就是劳役
地租
井田制是把耕地划分为多块一定面积的方田,周围有经界,中间有水沟, 阡陌纵横,像一个井字。一井分为9个方块,周围8块田由8户耕种,谓 之私田;中间是公田,由8户共耕,收入全归领主所有。
封建领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进入东周后, 周王室衰微, 诸侯势力日益增大。周天子分封给诸侯 的土地, 逐渐变为诸侯的私产。不仅各级领主不断组织人力开垦 荒地, 以增加收入。自由民、农奴也想尽一切办法多开一些荒地。 这些新开垦的荒地一般归个人私有, 不向上级领主承担封建义务。 私有土地出现后, 广大农民把劳动热情倾注于个人的私田中, 在领 主公田中服役更无积极性。
于是购买土地便成为一项最有利的投资。土地买卖制 度一开始, 土地兼并就跟着开始了。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土地私有制确立阶段 抑制土地兼并阶段 对土地兼并不作任何限制阶段
在地主封建制社会中,土地兼并使土地所有权高度集中, 但土地所有权的集中业不等于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 在中国,这二者是一个相反的过程, 即随着土地的不断 集中,经营规模则不断缩小。地主可能有上千上万亩 土地,但他们自已并不经营,绝大多数土映被分割为小 块,租给佃农耕种,而佃农部是破产农民,他们没有资本 与土地结合,只能以劳力与土地结合。自耕农都是小土 地所有者和经营者,他们为了购买土地,他们往往耗尽 全部资产, 无力再向土地进行投资。
民
公
社
由于母系社会时期人们的生产力低下,而自然 界的障碍重重,人们必须依靠氏族集团的力量, 共同劳作,共同消费。此时,土地归氏族公社 所有,人与人之间地位平等。
奴隶主阶级国家土地所有制
土地为国家(部落、氏族首领)所有(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奴隶主贵族拥有土地的使用权(率土之滨,莫非 王臣),但不能买卖土地
供领主享用农夫对领主承担的无代价耕公田的义务, 表现为封建地租的 最初形态,就是劳役地租。
井田制是按人口授田的制度,它必须建立在农业生产力不高、土地相对 过剩的情况下。到了东周时期,由于人口的增加,农奴无法按规定数额 分到维持其生存与在生产的土地,井田制无法维持下去。
另外,领主对农奴的剥削是有限度的,一方面表现为必须维持劳动力的 再生产上;另一方面,表现为农奴在公田和私田的劳作存在时间与空间 的分离,农奴在公田上劳作的效率较低。
初税亩首先在法律上承认土种私人占有。农民不论耕种原有的份 地还是新垦的私田, 都要按实际耕种的土地数额, 向统治阶级交 纳实物地租。这样, 土地制度由封建领主阶级国家所有的井田制 变为土地私有制, 剥削形态由劳役地租向实物地租转化。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特点:土地私人占有且可以自由买卖
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作为可以增殖的生产材料 以及财富稳妥的存在形式被大量的投入货币
国有土地(招佃承租为主要经营方式)
地主土地(占土地比重最大;多数租给佃农经 营,坐收地租;免除赋税)
自耕农的土地(向国家纳税)
地主封建制的土地关系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私有, 业允许自由买卖,这样,一些土地所有者由于特殊或急 迫的需要,比如急于要一笔现成的货币, 而又别无生财 之道时,便不得不将土地出卖。与此同时,各种财富所 有者,尤其是最富有的达官贵族、富商大贾,他们以货 币形态积了大量财富,但社会上还没有足够的数量商品 生产来吸收社会上大量存在的货币,使之化为产业资本,
在井田制度下,大多数农业劳动者已不是奴隶,而是农奴。周天子在层层 分封时,封的不仅是土地,而是连带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一起分封给 诸侯或卿大夫。每户农夫可从领主那分到百亩私田,有自己的经济。作为 相应义务,必须世世代代无偿地为领主提供劳役,无代价地耕种领主的公 田。领主与农奴对土地都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
土地兼并是地主封建制社会不能解决的矛盾。土
地兼并使封建官府税收减少, 影响财政收入,土地兼并 导致民不聊生,社会动乱。因此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也不 断采取各种方法抑制土地兼并。但历时两千年,各种抑
制兼并的措施最终都告失败。因为地主阶级政权建立
的基础,是封建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土地自由买卖) , 地主阶级从本阶级根本利益出发,处处维护这一土地制 度。只要这个制度存在,土地兼并问题就解决不了。地 主阶级的一些抑制兼拌的借施,不过是在不触动木阶级 根本利益的基础少,对于一些影响财政收入与影响社会 治安的问题作一些限制性的小改革,但就是这些小的改 革也往往难以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实行土地改革,实现了 “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的理想。但很快就为 了追求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形式而采取了合作(集体) 农业体制。
中国的农业合作形式从互助组开始,在比较短的时间 里就过渡到初级社和高级社,1958年后急速跃进到人 民公社形式。合作农业的各种形式的时间分布见下表。
土地制度改革专题
报告人:徐玲燕
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 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土地制度问题的根源 建议与对策
氏
奴
族
隶
公
主
社
阶
土
级
地
国
所
家有ຫໍສະໝຸດ 土制地所
有
制
封 建 领 主 阶 级 国 家 土 地 所
封 建 地 主 阶 级 土 地 所 有 制
有
制
互 助 组 , 初 高 级 社 , 人
家 庭 联 产 承 包 责 任 制
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的 实施纲领,其具体办法是:规定地价,照价收 税,照价收买,涨价归公。由于历史条件的限 制,孙中山的伟大理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 国民党统治时期虽然标榜继承孙中山的遗志, 实行三民主义,但在军阀割据、内忧外患的情 况下,“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也只能化为泡影。
土地耕种主体:战争中的俘虏与罪犯及自由民 自由民:什一而税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 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 以别野人也。——《孟子*滕文公上》
大多数农业劳动者已不是奴隶,而是农奴,他 们有了自己的经济
封建地租的最初形态,就是劳役
地租
井田制是把耕地划分为多块一定面积的方田,周围有经界,中间有水沟, 阡陌纵横,像一个井字。一井分为9个方块,周围8块田由8户耕种,谓 之私田;中间是公田,由8户共耕,收入全归领主所有。
封建领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进入东周后, 周王室衰微, 诸侯势力日益增大。周天子分封给诸侯 的土地, 逐渐变为诸侯的私产。不仅各级领主不断组织人力开垦 荒地, 以增加收入。自由民、农奴也想尽一切办法多开一些荒地。 这些新开垦的荒地一般归个人私有, 不向上级领主承担封建义务。 私有土地出现后, 广大农民把劳动热情倾注于个人的私田中, 在领 主公田中服役更无积极性。
于是购买土地便成为一项最有利的投资。土地买卖制 度一开始, 土地兼并就跟着开始了。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土地私有制确立阶段 抑制土地兼并阶段 对土地兼并不作任何限制阶段
在地主封建制社会中,土地兼并使土地所有权高度集中, 但土地所有权的集中业不等于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 在中国,这二者是一个相反的过程, 即随着土地的不断 集中,经营规模则不断缩小。地主可能有上千上万亩 土地,但他们自已并不经营,绝大多数土映被分割为小 块,租给佃农耕种,而佃农部是破产农民,他们没有资本 与土地结合,只能以劳力与土地结合。自耕农都是小土 地所有者和经营者,他们为了购买土地,他们往往耗尽 全部资产, 无力再向土地进行投资。
民
公
社
由于母系社会时期人们的生产力低下,而自然 界的障碍重重,人们必须依靠氏族集团的力量, 共同劳作,共同消费。此时,土地归氏族公社 所有,人与人之间地位平等。
奴隶主阶级国家土地所有制
土地为国家(部落、氏族首领)所有(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奴隶主贵族拥有土地的使用权(率土之滨,莫非 王臣),但不能买卖土地
供领主享用农夫对领主承担的无代价耕公田的义务, 表现为封建地租的 最初形态,就是劳役地租。
井田制是按人口授田的制度,它必须建立在农业生产力不高、土地相对 过剩的情况下。到了东周时期,由于人口的增加,农奴无法按规定数额 分到维持其生存与在生产的土地,井田制无法维持下去。
另外,领主对农奴的剥削是有限度的,一方面表现为必须维持劳动力的 再生产上;另一方面,表现为农奴在公田和私田的劳作存在时间与空间 的分离,农奴在公田上劳作的效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