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潮汐现象研究

合集下载

潮汐现象的物理解释

潮汐现象的物理解释

潮汐现象的物理解释
潮汐现象是海洋中一种周期性的现象,主要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所引起。

当月球和太阳在地球两侧时,它们的引力会形成潮汐力,导致海水的涨落,从而形成潮汐现象。

潮汐现象的物理解释是基于牛顿第三定律的。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等而反向的力,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在潮汐现象中,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于地球,而地球也会产生相反的引力作用于月球和太阳。

这种相互牵引的力量会导致地球表面的海水产生涨落。

海水的涨落是由潮汐力引起的,它是一种周期性的现象。

当月球和太阳在同一侧时,它们的引力会叠加,导致海水的涨潮;而当月球和太阳在地球两侧时,它们的引力会相互抵消,导致海水的退潮。

这种周期性的涨落形成了潮汐现象,对于海洋生物和沿海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潮汐现象是一种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周期性涨落现象,物理解释是基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相互牵引作用。

- 1 -。

关于潮汐现象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潮汐现象的调查研究报告

课题:潮汐现象班级:一(20)撰稿人:高尚导师:郭一一【摘要】地球上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称为潮汐。

潮汐主要是月球对海水的引力造成的。

潮汐现象现象的特点是每昼夜有两次高潮,这就对应着下面的事实:在任何时刻,围绕地球的海面总体上有两个突起部分,大体来说,他们分别出现在地表你月球最近和最远的地方。

太阳对海水的引力对潮汐现象的产生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比月球弱得多。

【关键词】潮汐引力引潮力大潮小潮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如果说潮汐是月球引力造成的,那么海水在离月球最近的地方隆起,是可以理解的,而为什么离月球最远的地方的海水也隆起呢?如果说潮汐是由引力造成的,而太阳的质量比月球的质量约大27000000倍,而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的平方只比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的平方约大150000倍,那么对同一位置的海水,太阳的引力似乎比月球要大180倍,而为什么月球对潮汐其主要作用呢?于是有必要进行调查研究以解决这些疑惑。

二、 目的和意义初步了解潮汐形成的原因和什么情况下出现大潮和小潮;初步解释为什么海水有两个突起;初步学习海水对潮汐起主要作用的原因。

以形成对潮汐的初步认识,激发自身对科学的兴趣。

三、 课题研究方法参考文献四、 课题研究进程一,进行开题讨论;二,完成开题报告;三,各成员分别查找资料;四,进行交流讨论;五,撰写结题报告。

五、 调查结果分析与结论地球是有体积的,它的各部分与月球间距不同,因此受到的引力也不同,如下图所示,假设地球上有质量相等的四个点A、B、C、D、E(其中C点位于地球质心)。

将A、B、C、D四处受力(用长箭头表示)分解为一个与C点相同的力(用长箭头表示)和另一个力F A、F B、F C、F D(用短箭头表示),可见F A、F B都是向内的,而F C、F D是向外的,那么如果A、B、C、D四处为海水的话,F A、F B、F C、F D表示的就是引潮力(可以理解为引起潮汐的那种力),在它们的作用下,离月球最近(E)和最远(D)的地方的海水隆起,A、B两处海水凹陷。

高中物理潮汐现象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潮汐现象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潮汐现象教案设计
目标:让学生了解潮汐现象的成因和影响,掌握潮汐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潮汐现象;
2. 掌握潮汐现象的成因;
3. 了解潮汐的影响;
4. 掌握潮汐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潮汐现象的成因和影响。

难点:掌握潮汐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器材:水箱、球体;
3. 讲义。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 引出潮汐现象的概念;
2.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步:潮汐现象的成因(15分钟)
1. 通过PPT介绍潮汐的成因,包括引力、离心力和惯性力;
2. 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球体在水箱中产生的潮汐现象。

第三步:潮汐的影响(15分钟)
1. 通过PPT介绍潮汐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2. 讨论潮汐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第四步:潮汐的基本知识(15分钟)
1. 介绍潮汐的种类、周期和规律;
2. 让学生练习计算潮汐的周期和规律。

第五步:小结与拓展(10分钟)
1. 综合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拓展潮汐现象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馈:
1. 点名检查学生对潮汐现象的理解;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了解潮汐现象的成因和影响,掌握潮汐的基本知识。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对潮汐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地球物理学中的地球潮汐运动研究

地球物理学中的地球潮汐运动研究

地球物理学中的地球潮汐运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球物理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地球潮汐运动研究是地球物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地球潮汐是指受到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在地球表面引起的周期性的涨潮和落潮现象。

为了更好地探究地球潮汐的运动规律,我们需要对地球潮汐的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地球潮汐的成因和基本特征地球潮汐是因为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所形成的。

太阳和月亮引力的大小和方向每天都在变化,这就导致了地球上海洋水位高低的变化。

地球潮汐具有周期性、规律性和预测性等基本特征。

其周期大约为12.5小时,而波高和波长则受到海洋深度、海岸线等因素的影响。

另外,地球潮汐的发生对地球的自转和磁场也会产生影响。

二、地球潮汐研究的意义地球潮汐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地球内部结构、地球自转和地球的引力场等基本特性,同时还有助于推断出地球上海洋和大气运动的规律,探查大地构造的变形和潜藏的地质构造等。

此外,地球潮汐和地震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研究地球潮汐的运动规律,我们有望提高地震预测的精度和准确性。

三、地球潮汐测量方法地球潮汐是一种微弱的现象,因此测量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目前,常用的测量方法主要有潮汐服务、卫星测高、水准观测、压力观测等多种方法。

其中,潮汐服务是最基本的地球潮汐测量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预测,可以提供海潮高度和海流速度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研究地球潮汐的规律性。

四、地球潮汐研究的应用地球潮汐在海洋航行、海洋气象、海洋渔业、海底油气资源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海洋渔业领域,通过研究潮汐周期和潮汐涨落规律等,可以掌握渔场洄游鱼群的移动轨迹,从而更好地进行捕捞活动;另外,地球潮汐对地球内部构造的研究,对于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勘探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地球潮汐研究在地球物理学领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对于揭示地球基本结构、推断海洋和大气运动规律、探测地震等方面的意义都是非常巨大的。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地球潮汐研究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潮汐现象的实验报告

潮汐现象的实验报告

潮汐现象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潮汐现象的生成原理和规律,加深对海洋物理现象的理解。

2. 实验装置和材料- 实验箱模型(代表海洋物理环境)- 人造月球模型(代表月球)- 实验台- 计时器- 水- 尺子3. 实验原理潮汐是由地球上月球和太阳引起的引力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现象。

月球对地球的均匀引力潮汐产生直接的引力,而太阳的引力则是通过差异引力潮汐产生间接的引力。

这些引力通过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产生潮汐现象。

4. 实验步骤4.1 搭建实验箱模型在实验台上搭建一个实验箱模型,模型中有一片水面。

确保实验箱模型处于水平状态,并且水面平整。

4.2 安装人造月球模型在实验箱模型的一侧,通过支架将人造月球模型安装在一定高度的位置,使其与水面相离一定距离。

确保人造月球模型处于垂直于水面的位置。

4.3 观察潮汐现象开始实验时,记录下水面的初始高度并记录时间。

然后开始计时,每隔一段固定时间(例如5分钟)记录水面的高度。

4.4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将每个时间点的水位高度画成曲线图。

观察水位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潮汐现象的特点。

5.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水位在人造月球模型一侧有规律地升高和下降。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在人造月球模型一侧,当水面靠近人造月球时,水位高度升高,形成涨潮。

- 在人造月球模型一侧,当水面远离人造月球时,水位高度下降,形成退潮。

- 潮汐现象的周期大致为12小时25分钟左右。

我们的实验证实了潮汐现象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进一步加深了对潮汐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6. 实验总结通过该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和研究了潮汐现象的生成原理和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我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得到了验证和应用。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本实验采用的是简化的实验模型,无法完全还原真实的海洋潮汐现象。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实验方法,以更好地还原真实情况,并深入研究潮汐现象的更多特性和影响因素。

万有引力定律与潮汐现象关系的探究

万有引力定律与潮汐现象关系的探究

万有引力定律与潮汐现象关系的探究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注意到每天都会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

而这种潮汐现象是由两个主要因素引起的:月球的引力和太阳的引力。

不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潮汐现象其实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究万有引力定律是如何影响潮汐现象的。

万有引力定律简介:万有引力定律是由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提出的。

该定律表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也就是说,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个定律为解释潮汐现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与潮汐现象的关系:对于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月球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因此,月球对地球的引力要比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大。

然而,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所以月球的引力要比太阳大得多。

在地球表面的某一点上,月球的引力可以近似看作是一个向上的向心力,而地球的引力则是一个向下的向心力。

这两个力的合力决定了潮汐现象的发生。

当月球位于地球的正下方或正上方时,月球的引力与地球的引力方向相反,这时它们的合力减少,潮汐高度较低,被称为中潮。

这时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相对较小的潮水变化。

而当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时,月球的引力与地球的引力方向相同,这时它们的合力增大,潮汐高度较高,被称为大潮。

这时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相对较大的潮水变化。

潮汐现象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地球自转的惯性和海洋的地理形状。

但它们相对于月球的引力来说是次要的。

实际上,如果没有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地球上的潮汐现象将会非常微小,几乎是不可观测的。

潮汐现象的应用与意义:潮汐现象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它对人类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潮汐的周期性变化对于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某些海洋生物的繁殖与特定的潮汐周期相关。

海洋物理学中的潮汐和洋流相互作用研究

海洋物理学中的潮汐和洋流相互作用研究

海洋物理学中的潮汐和洋流相互作用研究在海洋物理学领域中,潮汐和洋流是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潮汐是由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造成的海洋中的周期性涨落,而洋流是指海洋中的水流运动。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相互影响并共同塑造着海洋的动力学特性。

一、潮汐与洋流的基本概念潮汐是由引力产生的周期性海洋表面涨落现象。

在海洋物理学中,潮汐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地球自转、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以及地形和海洋地理条件。

潮汐的周期性变化直接影响着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

洋流是海水的长期水平运动,也是海洋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洋流受到风、重力、潮汐、地转等因素的影响,并对海洋的温度、盐度、营养盐输送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洋流的研究对于了解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平衡以及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潮汐与洋流的相互影响潮汐和洋流是密切相关的海洋现象,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海洋的水动力学特性。

具体来说,潮汐对洋流的形成和运动路径有着重要影响,而洋流也会对潮汐的强度和分布产生一定的调控作用。

1. 潮汐对洋流的影响潮汐的周期性涨落使得水体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发生明显的水平运动,从而产生了剧烈的水平动量变化。

这种水平动量变化会驱动洋流的形成和运动。

潮汐引起的水平运动与洋流相互作用,使得洋流产生了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

在潮汐涨潮时,洋流呈现上升运动;在潮汐落潮时,洋流则呈现下降运动。

潮汐对洋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

2. 洋流对潮汐的影响洋流对潮汐的强度和分布也起着一定的调控作用。

洋流的水平运动会影响潮汐引起的水平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如果洋流与潮汐运动方向一致,潮汐会变得更加强烈;如果洋流与潮汐运动方向相反,潮汐则会变得较为弱小。

此外,洋流还会改变潮汐的分布形态,使得潮汐在不同区域呈现出差异化特征。

三、研究方法和进展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潮汐与洋流的相互作用,海洋物理学家们通过多种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观测研究。

半日潮型潮汐现象的受力分析

半日潮型潮汐现象的受力分析

半日潮型潮汐现象的受力分析半日潮型潮汐现象是指每日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的潮汐现象,每次高潮和低潮的时间间隔约为12小时。

这种潮汐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其中包括引力作用、惯性作用、地形作用和大气压力等因素。

本文将对半日潮型潮汐现象的受力分析进行阐述。

首先,引力作用是影响潮汐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地球对海水会产生引力,使海水产生潮汐现象。

在半日潮型潮汐现象中,地球和月球对海水的引力共同作用,使海水产生规律性的上升和下降。

地球的引力使得海水朝地心方向聚集,形成高潮;而月球的引力也会对海水产生引力作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高潮的幅度。

其次,惯性作用也是影响潮汐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地球自转会产生离心力,在海水中产生向外的力。

这种惯性力会影响海水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对潮汐现象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半日潮型潮汐现象中,惯性作用使得海水在高低潮之间的转换更加顺利,加速了潮汐现象的发生。

另外,地形作用也会对半日潮型潮汐现象产生影响。

地球上不同位置的陆地和海洋地形会对海水的流动产生影响,形成潮汐现象的不规则性。

在浅水区域,海水受到地形的限制,形成潮汐现象更为明显;而在深水区域,地形对海水的影响较小,潮汐现象相对平缓。

因此,地形作用会使得半日潮型潮汐现象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最后,大气压力也是影响半日潮型潮汐现象的因素之一、大气压力的变化会对海水产生作用,影响海水的流动方向和速度。

在气压低的情况下,海水受到风力和气压的影响,产生潮汐现象更加剧烈;而在气压高的情况下,潮汐现象相对平缓。

因此,大气压力的变化会使得半日潮型潮汐现象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半日潮型潮汐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引力作用、惯性作用、地形作用和大气压力等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海水产生规律性的上升和下降,形成半日潮型潮汐现象。

深入研究这些因素的受力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潮汐现象的形成机制,为海洋环境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潮汐现象的假设
凡是到过海边的人们,都会看到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 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 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 停息。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到了17世纪80年代,英国科学家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提出了潮汐是由于月亮和太阳对海水的 吸引力引起的假设,科学地解释了产生潮汐的原因。
睫,我国至今开发的潮汐能很少,潮汐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开 发潜力巨大。 (1)潮汐发电的原理
潮汐发电的工作原理与常规水力发电的原理类似, 它是利用潮水的 涨、落产生的水位差所具有的势能来发电。差别在于海水与河水不同, 蓄积的海水落差不大, 但流量较大, 并且呈间歇性, 从而潮汐发电的水 轮机的结构要适合低水头、大流量的特点。具体地说, 就是在有条件的 海湾或感潮河口建筑堤坝、闸门和厂房, 将海湾(或河口)与外海隔开围 成水库, 并在闸坝内或发电站厂房内安装水轮发电机组。海洋潮位周期 性的涨落过程曲线类似于正弦波。对水闸适当地进行启闭调节, 使水库 内水位的变化滞后于海面的变化,水库水位与外海潮位就会形成一定的 高度差(即工作水头),从而驱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从能量的角度来看, 就是将海水的势能和动能,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转化为电能的过程。由于 潮水的流动方向是不断改变的, 因此就使得潮汐发电出现不同的类型, 即单库单向型、单库双向型和双库单向型3种。 (2)潮汐发电的现状和应用前景
XXXXX中学 研究性学习论文
课 题 潮汐现象研究
年 级 高一年级
班 级 XXXX班
学生姓名
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
XXXX年XX月
一、潮汐现象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 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铅直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 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据1974年能源会议统计,全球海洋中所蕴藏的潮汐能约有30亿,可供 开发的约占2%,即约400万。全球电力市场在2000年已达8000亿美元并 继续呈上升趋势,但是,仍有2亿人的用电需求得不到满足,发展中国 家的用电量以每8年翻一番的速度在增长。在满足用电需求的同时,降 低石油等非再生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开发新型环保电站迫在眉
三、潮汐的分类
事实上潮汐有多种,就海洋潮汐而言,就有根据太阳、月亮、地球 排列位置分的“大潮”和“小潮”;根据月球与地球距离分的“近地 潮”和“远地潮”;根据引潮力方向分的“顺潮”和“对潮”。
以一昼夜高、低潮出现次数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类:半日潮,是 指一昼夜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全日潮,是指一昼夜内只有一次 高潮和一次低潮;混合潮,是指一个月内有些日子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 低潮,有些日子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所以潮汐现象不仅仅是一昼 夜中海水的两涨两落现象。
发总装机容量为2179万,年发电量624亿,容量在500以上的站点共191 处,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2158万。20世纪90年代,在化石能源消耗殆 尽、关切减缓温室效应、减少环境危害影响的驱动下,各国都总结潮汐 电站运行的经验,论证其综合效应及采用新技术,实行鼓励新能源和绿 色能源开发的政策以降低潮汐电站成本,于是又掀起了新一轮开发潮汐 电站的热潮。可以说,潮汐发电前景广阔。
①海洋潮汐能的开发现状 潮汐能发电是利用海水涨、落潮的能量转变为电能。潮汐能发电是 在海洋能中发展最早、规模最大和技术最成熟的一种。19世纪末和2O世 纪初人们就开始研究利用潮汐发电,1913年法国建成了世界第一座实验 性潮汐发电站。目前世界上潮汐发电的设备日臻完善、技术日趋成熟, 将潮汐发电于电网并网的经济可行性得到证明,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国 家正积极建设经济性完好的大型潮汐发电站。我国海洋能开发已有近几 十年的历史,迄今已建成潮汐电站8座,但是现有潮汐电站整体规模和 单位容量还很小,单位千瓦造价高于常规水电站。自1985年起,华东地 区的浙江、福建对几个万千瓦级潮汐电站址进行了考察、勘测和规划设 计并做了可行性研究等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由于技术水平方面的原 因,目前我国现仍停留于小型潮汐电站水平上,尚不能制造新型5000以
性力是,同样对于地球上任意方位的海以海水的引潮为:。
海水的引潮力在、轴上的分力分别为: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根据泰勒级数:,
所以.
整理得:. ④
由②④两式得月球对海水的引潮力有:


所以,.
(2)太阳对海水的引潮力公式 同理,太阳对海水的引潮力有: , , .
上适于潮汐发电的高效能机组,从而使潮汐发电的单千瓦造价仍略高于 常规能源。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是:中型潮汐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技术问 题没有完全解决;水轮发电机组尚未定型标准化;海水工程建筑物的施 工技术还比较落后。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潮汐能将是一个重要补充能 源。
② 潮汐发电开发意义和应用前景 我国幅员辽阔,但能源资源并不丰富,且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中国 人口占世界的20%,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的11%,原油占2.2%, 天然气占1.2%;人均煤炭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42.5%,人均石油资源为 17.1%,人均天然气资源为13.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 平的50%。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能源储量与未来几十年 的发展需求之间的缺口将越来越大。目前国内能源缺口量约1亿标准 煤,2030年约为2.5亿标准煤。按照专家的估算我国煤炭剩余可采量为 1900亿,可供开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采量为23亿,可供开采不足20 年;天然气剩余可采量为6310亿,可供开采不足40年。在我国能源的品 种构成中,优质能源比例很低。目前,煤炭消费量已经占我国一次能源 消费总量的75%以上,相当于世界同类平均值3倍。煤烟型污染成为我国 大气污染的主要部分,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 的主要原因。2005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8%,居全球第 二,并呈增长趋势。专家预测,不久以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超过美 国居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 时,抑制住矿物能源消耗的急剧增长,对我国将是严峻的考验。潮汐能 是一种不会给未来地球人类带来污染和灾难的能源,在有条件利用潮汐 能的沿海国家和地区,建设潮汐电站不失为缓解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方 案。 我国的海域辽阔、海岸线长,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加上6500多个 海岛的岸线,岸线长度在32000以上。据对全国可开发装机容量200以上 的424 处港湾坝址的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的潮汐能蕴藏量为1.1亿,可开
四、引潮力
地球在绕着太阳高速运动的同时,也绕着地球的轴在自转,所以地 球是一个非惯性系。在非惯性系中,存在一个惯性力。随着地球的自转 而旋转的海水,一方面受到惯性力的作用,同时也受到月球对海水的万 有引力的作用。月球对海水的万有引力跟月球距海水的距离有关,致使
月球对海水的引力不均匀,所以不同处海水受到的惯性力与月球对海水 的万有引力的合力就不同。我们把海水的惯性力与月球对海水的万有引 力的合力叫引潮力。
五、引潮力的计算
(1)月球的引潮力公式 以地月两球心的连线为平面坐标系的轴,垂直于地月连线的直线为
轴,以地心为坐标系的原点。则对地心有,其中为月球对地球的万有引 力,为地球的惯性力。由此式得:,式中、分别表示地、月两球的质 量,表示地月两球球心间的距离。
对于地球上任意处的海水来说,不论哪个方位的海水,其受到的惯
(3)月球和太阳对潮汐现象的影响 由月球、太阳的引潮力公式可知:月球和太阳对近月、近日一侧海
水的引大小分别为: , 。
根据已知的数据: ,,,,
代入可得: 。
可见,月球的引潮力比太阳的引潮力大,月球对潮汐现象的贡献比 太阳的大。所以说月球对潮汐的大小起主要影响。
六、潮汐发电
潮汐能是一种洁净无污染、蕴藏量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我国海岸 线漫长曲折,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资源。开发和利用潮汐能,进行潮汐 发电对于缓解我国能源危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潮汐形成的原因分析 了潮汐现象,介绍几种潮汐的应用,重点介绍了潮汐发电。在可支配的 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 探索和开发潮汐发电, 是解决未来世界能源危机 的有效办法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