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当益壮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老当益壮的成语故事

关于老当益壮的成语故事
【成语】:老当益壮
【拼音】: lǎo dāng yì zhuàng
【解释】:当:应该;益:更加;壮:雄壮。
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的名将马援曾在北方经营畜牧业,因为管理得法,发展很快,许多人都来投奔他。
他经常语重心长地对他周围的人说:大丈夫立志,越是穷困,越要坚强;越是年纪大,越要不服老(原文是‘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人们听了,都很佩服他。
马援有几千头牛和羊,还有大批粮食,但是他不看重这些财物,常把经营得来的钱分给大家,自己却过着比较朴素的生活。
他说:积累资财,就在于用它来帮助别人,否则,只不过是一个守财奴罢了!
马援在这里说的老当益壮,后来被引用,成了成语。
当是应当;益是更加;壮是雄壮、强壮。
常用来形容年岁越老,志气越壮,干劲越足。
【成语故事】老当益壮

【成语故事】老当益壮老当益壮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成语,它告诉我们年纪越大,身体状况越好。
由此可见,这句成语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深远而且实用。
那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分析一下老当益壮的由来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老当益壮这个成语的出处,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有着许多的精彩故事和成语。
老当益壮这个成语便是其中之一。
相传,在南梁时期,有一位名叫宋应星的老人,当时已经是七十高龄,但他仍然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处事灵活。
有一次,一位朋友劝他说:“您年纪这么大了,应该好好享受天伦之乐,不必再去操心琐事。
”宋应星听后反而笑说:“我这七十高龄,却能像二十岁少年一样,老当益壮,如何不去操心琐事?”而宋应星之所以能够保持老当益壮的状态,正是因为他从不停下学习的步伐,对于世事始终保持着好奇心,这让他的身心都保持着年轻的活力。
在后来成为成语后,老当益壮成为了表述人有一定年龄了,但仍然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能够保持年轻人的状态。
这个成语也成为了中国人为了形容年老人精神状态好的一个词。
老当益壮这个成语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
它告诉我们不管处于怎样的年龄,都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保持年轻人的状态。
人生是一条不归路,每个人都会老去。
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老当益壮所蕴含的道理更是深刻。
老年人要学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并且保持身体健康。
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义。
其实老当益壮不仅仅只是老年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道理。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压力和挑战,但是只有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的心态,才能真正的老当益壮。
只有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才能在无论什么年龄下都能拥有无穷的活力和干劲。
老当益壮这个成语也告诉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身体的保持是很重要的。
通过良好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都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
这样的身体健康才能够被称之为老当益壮。
【成语故事】老当益壮

【成语故事】老当益壮老当益壮从前,有一个叫王老五的人,他比较年长,但是精神矍铄,总是精力充沛,像个中年人一样,所以被人称为“老当益壮”。
王老五年轻时是个勤劳的农民,干活儿勤快,体力十分充沛。
他有个坚定的信念,就是人老不老在于心。
他总是笑嘻嘻的,乐观向上,因此活到了古稀之年也依然精神矍铄。
一个夏天,村里猝发洪水,所有人都在忙着转移粮食和家畜,可是王老五却没见他参与。
大家都觉得奇怪,于是有人去问他:“王老五,你这么年纪大了,怎么还不忙巴活?”没等他开口,王老五就笑了:“大家不用着急,我准备了一个法宝!”村里人对他的决定感到疑惑,因为在他们看来,这里的确是危急时刻,有何法宝能解救呢?就在大家还在犹豫的时候,王老五摆出一幅“老当益壮”的架势,开始在他的田地上搭起了一座简易防洪堤,然后调来几个会挖沟的年轻人,他亲自带队和大家一起挖渠引水。
大家看着王老五这般的模样,心想他年纪大了,不会有太大作为,只当他凑热闹吧。
可是没想到,在大家还在抢救粮食的时候,防洪堤保住了王老五的田地和村子的棚屋。
因为王老五的这个努力,村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心想这个老人还真是个隐形的英雄。
从那以后,村里人都爱戴王老五,把他看成是个宝贝。
有人说他“老当益壮”,还有人说他“老当益壮,做个榜样”,老五高兴的合不住嘴。
一天,他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田里跑来跑去捉蚯蚓,一下子就扑在了地上,他急了,大声喊了一声:“小心!”小朋友赶紧抬头,看见王老五,赔笑道:“爷爷,对不起。
”“这没什么,小心了就好。
再说,你这是在做什么啊?”王老五好奇地问。
小朋友也是聪明人,他立刻告诉了王老五自己在做什么。
“蚯蚓是大地的好朋友,我要把它们放到花园里,给花草植物增添一些营养。
”小朋友说得头头是道。
王老五听后哈哈大笑:“想不到你这么懂事,能想到大地的营养,这可不是一般的孩子能做到的。
”他说完了以后,又帮助小朋友一起把蚯蚓麻沸散放到了花园里。
小朋友高兴得跳起来,说:“爷爷,你真厉害,我都不知道那么多。
老当益壮 成语故事

老当益壮成语故事
“老当益壮”是一种形容年纪大了但精力充沛,能力更强的状态。
这个成语源自一则关于一个老人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村子里有一位年老的农民。
他虽然已经年迈,但仍然非常有活力和热情。
他每天都早早起床,勤奋地劳作,不仅自己种植蔬菜和水果,还帮助邻居们干活。
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年轻人,他看到老农民的精神状况非常好,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大爷,您如此年纪了,却如此有活力和干劲,您的秘诀是什么呢?”
老农民微笑着回答:“年纪大了,我反而更加珍惜生活的每一天。
我相信只要努力奋斗,就能保持健康和活力。
我每天早晨都会进行一些简单的体操和锻炼,保持身体的灵活度。
而且,我不断学习新知识,保持头脑的活跃。
最重要的是,我喜欢帮助他人,这种善行也让我感到快乐和满足。
”
年轻人听完后,感到非常受启发。
他决定向这位老农民学习,并将他所听到的秘诀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多年后,村子里的人们看到这位年轻人也逐渐变得老去,但他的精力和能力却一点也不减退。
他依然热爱劳动,关心他人,并且在村子里享有崇高的声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并不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和精神状态。
只要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努力锻炼身体和头脑,善待他人,我们就能像老当益壮的农民一样,在年岁增长的同时保持健康和活力。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充满活力地投入其中,就能体验到老当益壮的快乐和自信。
无论年纪多大,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中保持干劲,继续追求个人的幸福和成就。
【成语故事】老当益壮

【成语故事】老当益壮在古代的中国,有一位年岁已高的老人,他名叫李青云。
李青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中,亲手耕种,勤劳朴实。
经过多年的辛勤劳动,李青云终于成为了这个村子里最富有的人。
他拥有一片肥沃的土地和一家茶叶加工厂。
李青云对岁月的流转非常有感触,他知道自己已经迈入了人生的晚年阶段,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懈怠。
与其它同龄人不同,李青云总是保持着少年时的活力和勇气。
他每天都会起得很早,去田地里检查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然后他会去茶叶加工厂,亲自指导工人们进行加工工作。
这一天,李青云在田地里发现了一棵茄子苗长势良好。
他高兴地叫来了工人,命令他们挖出这棵茄子。
果然,这棵茄子竟然长出了一根重达十六斤的巨大茄子!李青云知道这是一次罕见的收获,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
他深知“老当益壮”这个成语的意义,就是要在年老之时更加勇敢和努力。
于是,李青云将这个巨大的茄子带到了村中的果摊上出售,专门寻找想要挑战的人。
很快,一个年轻的壮汉被这个巨大的茄子所吸引,他决定接受李青云的挑战。
两人决定在村口的广场上进行一场举重比赛,胜者将获得巨大的茄子。
比赛开始了,李青云和壮汉的手臂贴着巨大的茄子。
李青云力气虽然不及年轻的壮汉,但他却用着毫不折服的精神,努力地将茄子举起。
壮汉不禁感叹老人的力气比他想象中要强大。
经过艰苦的拼搏,李青云竟然将这个巨大的茄子举起了一段时间,最终胜利了。
这个故事传开后,村子里的人对李青云更加尊敬和敬佩。
他们知道虽然他已经年老,但他的韧劲和努力精神依然存在。
李青云并没有因为这次胜利而骄傲,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他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而是想要给自己的村子带来更大的荣耀。
他决定发扬“老当益壮”的精神,继续努力工作,为村子的繁荣做出更多的贡献。
时光如梭,转眼间又过了十年。
李青云已经是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了,但他的身影却依然活跃在村子里的每个角落。
村子里的人们尊敬他,赞叹他的勤劳和顽强。
他们把“老当益壮”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通过努力工作,争取更多的成就。
老当益壮典故

老当益壮成语故事马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今陕西兴平)人,生在西汉末年。
他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后代。
当年,赵奢因大败秦兵而被赵王赐号为“马服(意为能服驭马)君”,因此后代便以马为姓。
马援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
十二岁那年,父母双亡,他跟着哥嫂生活。
哥哥马况为培养他,送他去学《诗》。
可几年过去了,竟没学出名堂来。
马援见家中经济状况不好,便向哥哥要求去边疆放马。
哥哥鼓励他说:“汝大才,当晚成。
”意思是说你的才能很大,所以成熟得晚些。
“大器晚成”这一成语就源于此。
马援长大后,做了扶风郡的督邮。
有一次,他押送一名囚犯到长安,觉得犯人很可怜,就在途中把犯人放了。
为逃避官府追捕,马援逃到北方隐藏起来。
后来,朝廷大赦天下,他得到赦免,便留在北方。
他开垦土地,放养牛羊,开始实现他少年时代的志向。
几年后,马援就成了一个大财主,拥有牛羊几干头,粮食几万石。
但他从来不看重财富,常说:“有钱,贵在好施舍,不然就是守财奴。
”他把所有的财产都分给亲朋好友,自己却穿着十分朴素。
王莽政权灭亡后,陇西的魄嚣趁机起兵。
魄嚣很器重马援的才华,任命他为绥德将军,许多军机要事同他商量。
建武四年(公元28年),瑰嚣派马援到洛阳给刘秀送信,刘秀亲自接见了马援,并与他亲切交谈。
在洛阳的这段日子,刘秀多次接见马援,有时竟从晚上谈到天亮。
马援发现刘秀的才能、智慧、勇气和胆略都是常人所不及,而且待人真诚,胸襟豁达,而魄嚣却是无能之辈,于是他就毅然离开魄嚣,投奔刘秀。
刘秀欣赏马援才能,正求之不得,便立即委以重任。
建武八年(公元32年),刘秀亲率大军征讨陇西,却因山高路险人地生疏而无法前进。
刘秀召来马援,与他共商讨平魄嚣大计。
马援了解魄嚣内部不和,建议刘秀速战取胜。
他还把一袋米倒在地上,堆成当地的地形,给刘秀讲解,并提出作战计划和行军路线。
结果汉军第一仗就大获全胜。
建武九年,马援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做来款的副手平定凉州。
从王莽末年起,陇西一带就多被羌人占领。
【成语故事】老当益壮

【成语故事】老当益壮在古代的中国,有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位名叫李老汉的老人。
李老汉已经年过七旬,但他的身体却比大多数人还要健壮。
他虽然已经年老了,但还是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
李老汉是村里唯一的一个木匠,他从小就从事木工行业,并且一直持之以恒。
他努力工作,并且从不怠慢自己的工作。
他是一个非常守时的人,每天早晨,村子里的人们都能看到他早早地起床,然后赶紧去工作。
虽然是个木匠,但是李老汉的技术却非常高超。
他精雕细刻的木制器具,无论是桌子、椅子还是柜子,都制作得非常精美,而且耐用。
他的作品非常受人们的欢迎,常常有人来找他定制家具。
有一天,一个王爷听说了李老汉的名声,决定亲自去拜访他。
王爷穿着华丽的衣物,骑着一匹骏马来到了李老汉的工作室。
他惊奇地发现,虽然李老汉已经七旬高龄,但他仍然是那么精力充沛,手脚麻利。
王爷非常欣赏李老汉的工艺,并向李老汉提出了一个要求:他想让李老汉制作一把华丽而且独特的宝剑。
李老汉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个挑战,并且保证他会在一个月内完成这个任务。
李老汉从王爷那里拿到了制作宝剑所需的材料,然后开始了他的工作。
他用心细致地选取木材,并且仔细计划剑的设计。
他一丝不苟地雕刻每一个细节,力求完美而且独特。
一个月后,当王爷再次来到李老汉的工作室时,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在他面前摆放着一把宛如艺术品般的宝剑。
它的剑身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剑柄上用金丝绣出了一幅美丽的图案。
宝剑散发着眩目的光芒,显得格外华丽。
王爷非常满意李老汉的工艺,他对李老汉说:“李老汉,你的技艺非常高超,你的工作真的很了不起!你已经年过七旬,但你的精力和热情却比大多数年轻人都要旺盛。
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年龄增长并不表示就要减少热情和激情。
从你身上我看到了,只要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充满激情,就能一直保持年轻。
”听到王爷的表扬,李老汉非常开心,他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
他在这个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老当益壮”的含义。
他明白只要自己肯努力工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就能保持自己的活力和精力,一直保持年轻。
夸人老当益壮的成语

夸人老当益壮的成语成语"老当益壮"是形容年纪虽然已经偏大,但精力依然旺盛,能力更胜过年轻时的人。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前夜》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年老却保持心态年轻,求知欲和创造力丝毫未减的精神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够见到许多老当益壮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精神力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的教练刘国梁。
刘国梁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出身,他在2001年从运动员转型为教练员,并在2013年成为国家队总教练。
尽管他已经年过五十,但刘国梁仍然保持着非常出色的体能和完美的技术。
他时常与队员们一起训练,在训练场上奔跑、挥拍,毫不亚于年轻人的状态。
除了身体素质上的养成,刘国梁还积极参与乒乓球战术设计和技术创新,曾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在2008和2012两届奥运会上共获得了8枚金牌。
他的老当益壮不仅给年轻队员们树立了榜样,也为全国乒乓球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另一个例子是国内著名女演员葛优。
葛优在中国娱乐圈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艺术实力,尽管他已经步入七十岁的高龄,却依然在影视剧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以张弛自如的演技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在观众中深受喜爱。
葛优的老当益壮不仅体现在他对于演艺事业的热爱和不断进步,也展现出他在生活中保持年轻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他以自己的个人魅力和社会公益活动,成为了许多年轻人心中的偶像。
除了以上的例子,老当益壮的人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年岁虽高但精力依然旺盛,激情依然燃烧。
他们以自己的成就和坚持为年轻人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我们要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永不止步。
总而言之,在现实生活中,老当益壮的人是社会中的宝贵资源。
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不仅对于他们自己的事业有所促进,也为后辈们树立了榜样。
这些老当益壮的人以他们顽强的精神、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永不止步的追求,证明了年纪只是一个数字,真正的年轻来自内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当益壮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汉光武帝刘秀靠武力夺取了江山,他手下有批出身豪强地主的大将谋臣,都是帮光武帝打天下立过赫赫战功的,其中功劳最大的有二十八个。
光武帝死后,他的儿子汉明帝刘庄把二十八人的肖像画在南宫的云台上,称为云台二十八将。
但是在二十八将之外,还有一员大将,他的名字虽然没有留在云台上,但在历史上却非常有名气。
这个人便是马援。
马援在王莽统治的时候,做过扶风郡的督邮。
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长安,半路上,他看犯人哭得挺伤心,就把他们放走了,自己也因此而丢了官,逃亡到北地郡躲起来。
出于生计,马援一边种地,一边养殖,不到几年工夫竟有了牛、羊几千头,还积蓄了很多粮食。
但是他并不想一直留在那里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
他心怀天下,常说: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有远大志向。
越穷越坚强,越老越健壮。
后来,王莽政权垮台,马援投奔刘秀,先后任陇西大将军、伏波将军,南征北战,立了很多战功。
公元44年秋天,马援从外面打仗回来,有人对他说:您已经够辛苦的了,还是在家里休养休养吧。
马援激昂地说:不行,现在匈奴和乌桓还在作乱,我正要向皇上请求保卫北方。
男子汉大丈夫,死应该死在边疆,让别人用马革裹着尸首送回来埋莽。
怎么能老呆在家里跟妻子儿女过日子呢?接着就上了战场。
北方平定下来不久,南边五溪(在今湖南、贵州交界的地方)有一个部族入侵,汉光武帝两次派兵征讨,都被五溪部族打败,光武帝为了这件事很是烦恼。
那时候马援己经六十二岁了,但还是请求让他带兵去打仗。
光武帝瞧了瞧马援,见他的胡子都白了,就
说:将军老了,还是别去吧!可是马援不服老,就在殿前穿上恺甲,跨上战马,雄赳赳地来回跑了一圈。
光武帝不禁赞叹说:好硬朗的老人家!于是,派他带领马武、耿舒两名将军和四万人马去攻打五溪。
马援的军队到了五溪,由于不太适应南方的气候,有不少兵士中暑死去了,马援自己也得了病,最后病死在军中,完成了马革裹尸的壮志。
由于马援性情耿直,得罪了小人,所以他自交趾打仗带回的一车薏米被说成了一车明珠宝贝,而朝廷一般大臣认为:好啊,你带回一车珠宝,竟然也不分给我们一点,太小气了。
纷纷举报马援贪污,使得光武大怒。
马援的家人不敢把他迎归埋葬,许多宾客故人连吊丧都不敢去。
《后汉书马援传》【求解驿站】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现引用为年纪老,体力精神更加旺盛或者干劲更大。
【活学活用】心不衰老,勤于锻炼,自然能~。
【妙语点拨】王莽当政时期,心怀仁慈的马援因放走哭泣的犯人,而逃到边区垦田、畜牧,拥有牛、羊数千头,也算是个创业有成的大商人了。
但马援不以此为满足,他常常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指导下,六十二岁高龄的马援,主动向皇上请缨出战,这种为了国家利益,舍身忘死的大无畏精神与爱国情操,着实令人佩服。
马援虽然没有列居云台二十八将之内,却也是真英雄。
【近义】老而弥坚【反义】未老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