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西安东郊纺织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共22页
西安纺织产业现状及升级发展思路初探

西安纺织产业现状及升级发展思路初探西安正在对传统纺织产业搬迁改造并且逐渐成为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地。
然而西安纺织产业在技术、结构、规模上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完善产业链是核心,抓好产业集群建设是关键,“产业和产业化是一个由科学、技术、经济、政治、社会多重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和过程……必须考虑到各种产业的类型和特征”。
纺织产业具有市场广阔、技术阻碍小、投资量不大、收益成效速度快、积累资金多等特征,同时它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为此,西安市政府在升级改造纺织产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需求、供给、对外贸易、经济制度、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努力发挥好引领作用。
企业主体要致力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积极引用高端科学技术助推产业升级,通过转型升级使纺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一、西安纺织产业存在的问题1、缺少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及完善的产业链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经济技术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
不同产业结构包含不同的产业链,各个产业之间以及不同产业的产业链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完整协调的产业结构必须建立在完善的产业链的基础上。
纺织产业属于第二产业,隶属轻工业。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纺织城依靠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织”出了西安纺织工业的发展与繁荣,西安市建立了门类较为齐全、布局相对合理、配套比较完整的国有纺织工业体系,西安纺织城逐步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
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纺织城生产工艺的落后,纺织城产业的单一,使西安纺织产业群陷入整体性衰落,国有企业竞争力明显下降。
陕西省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

在过去 的几年 中, 由于 内需扩大、 生产要素价格 上涨、 业 比较合 理。陕西纺织服装产业 的区域分布形成 了 “ 产 一线 两带 ”
升 级等问题的出现 , 东部纺织产业 向中西部地 区转移成 为必然 的工业布局 , 以陇海线两 侧的纺织工业 带为“ 一线 ”“ 带 ” ,两 则 趋势 。而 纺织作为陕西的支柱产业之 一, 陕西能否抓住此 次机 是陕南丝织业 与陕北 的毛纺织业。五是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陕 遇, 为陕西省 的纺织产业振兴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 生机 显得 尤 西省纺织业 在发展壮 大的过程 中, 己形成 了陕南丝 织 、 关中棉
总产值达到 i5亿元左右 , 7 年均增长 2 %。 0 产品品牌 、 自主创新 产业基地 , 积极承接产业 转移 机遇 。东部沿海地 区要 素成本持 能力不断增 强 , 产业结构调整 成效显著 , 所有制 结构调整取 得 续上升 , 加快经 济转 型和结构升级 的需求极为迫切 , 产业转移
人文 历史深厚、 发展潜力较大 的地 区。二是雄厚 的科研创 新实 园区、 宝鸡 市渭滨服 装科技产 业园等一批 园区。使产 业集群成 力。首先 , 安是 中国科学研究 、 西 高等 教育 、 国防科技和 高新技 为陕西省 纺织行业 发展 的主导模式、 重要途径和有 力抓手 。() 3
术 产业 的重要基地 , 现有 国家 级科研基 地 9个 , 综合科 技实力 外部威胁 。一是原料及 劳动力上 的威胁。中西部地区具有 原料
居全 国第 三。其次 , 陕西发展高新功 能纺织服装产 业具有雄厚 资源的明显优 势, 正逐步成为我 国纺织原料加 工基地 。如新疆、 的科 技创 新实力 。以纺织材料专家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姚穆 广西分别适合棉纺织及丝绸企业迁入。随着 中西部地区城 镇化 院士为带头人 , 19 于 9 9年成 立的功能性纺织材料研究 中心 , 已 建设步伐 不断加 快, 劳动力资源丰 富的优 势 日趋 明显 , 陕西 对 经拥有 一大批省 部级科研成果 ,技 术水平在 全国处 于领先地 有效承接东部纺织产业 转移造成威胁 。 二是 中西部其他地区相 位。 三是 良好的产业基 础。 陕西拥有 良好 的纺织业发展基础。 位 关优惠政策的 出台。中西部其他一些地 区纷纷 出台了纺织工业
转型背景下西安东郊纺织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共24页文档

END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余香。
转型背景下西安东郊纺织城文化创意产业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研究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内涵和特征1·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内涵文化创意产业有时又称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已成为近年来各国经济中一个炙手可热的新概念。
英国创意产业工作组给出的定义是“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
2006年12月,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制定发布《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通常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
此外,文化遗产、旅游和博物馆行业也被认为与创意产业关系密切,尤其是在服务方式方面适合于创意产业的定义。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①创意产业的源泉是个体独特的创意;②对独特创意的知识产权生产;③对知识产权的市场推广;④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
关于创意产业的边界,特别是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及娱乐业的交叉争论一直很大。
很显然它们之间有重叠的部分,不过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采用的该定义有它的优点,即人们可以直接从中领悟创意产业需要经济回报,而且这种回报是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来实现的。
2·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和类型创意产业具有五大特征,即创新性、高附加值性、强融合性、渗透性以及持久赢利性。
创意产业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创新。
创意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和特殊需求,创意产品的价值(效用)中科技和文化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产品和服务。
创意产业的高额附加值,完全可以与高新技术产业媲美。
一款成功的网络游戏,肯定是一批具有综合知识的知识型劳动者共同开发的结果,因为创意产业是多知识、多学科和多文化背景的交叉和多学科人才的融合。
西安纺织城

西安纺织城工业区位分析及发展浅析摘要:本文是基于地理区位和工业区位分析的角度对纺织城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从而解答其发展中兴起以及衰落原因,并通过以前的分析对纺织城将来发展的方向做出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纬度风向原料供应交通运输条件销售范围生产模式管理体制运营模式市场竞争力纺织城区位特点纺织城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
作为国内重要的纺织工业发展基地之一,当时的西安东郊灞桥区一带地面宽广、村落较少、水源丰富、水质适宜。
不仅如此,该地区还西通市区,北邻发电厂,距陇海铁路仅3公里,纺织城区位优势:由于西安市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一年多东北风和西南风而纺织城地处西安市东边,这使得在大体上不会使得火电厂的废气排放影响到市区居民的生活稳定,电厂的设置提供了地理上基本的保证。
第2/6页厂区临近灞河浐河,使得污水的排放有了便利的渠道,并且厂址的选择是在河道的中下游地区,不会影响到西安市区的取水以及当时西安主要的取水地点并不在浐灞两条河流,在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建厂的基本需求。
厂区附近就有大量的棉花供应,并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特点,国家计划在关中尤其是以西安为主的周边各县种植有大量的棉花以满足纺织厂的需求,并将山东,新疆等地区优质的的棉花运送到纺织城,这些都为建设棉纺织厂提供了原材料,也是建厂的必要条件。
该地区西邻市区,临近国道高速公路,并且政府建立了相当完备(在当时看来)的道路基础设施,这些无不使得纺织城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蓬勃发展。
纺织城区位劣势:同时也暴露出明显的问题,由于是计划经济,所以原料(棉花)有保证,在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的开放,山东、新疆地区的棉花供给变得不再稳定,而关中平原由于水热条件跟山东、新疆地区的差异,并不适合棉花的生长,再加上棉花市场价格比较底,相比于粮食蔬菜种植收入较低,慢慢退出了关中的种植业,本地原料的缺少,更是使得纺织城的境况雪上加霜,最终走下衰落。
近年来,尤其是2000年之后的这十年里,由于社会大众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攀升,工厂的排污成为了重要问题,不但面对着需要建设对污水的处理措施,而且排放指标的体质建立也相应的限制了工厂的产量,原本密集型的产业集群,却由于排污量的限制使得成为了区位的劣势。
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发挥聚合优势,促进产业腾飞

陕西纺织 系列报道(八)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位于西安市城东,北临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向南辐射蓝田、商洛等地区,交通便利。
园区距离市中心号线及多条公交线路途经园区。
此外,园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依托灞河生态湿地公园,园区绿化率30%,山、原、水、绿在这里构成了一幅大美生态画卷。
几经磨砺,园区的征地拆迁、基础设施配套、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各20亿元,一期规热力中心、天然气调压站、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加压站,为各类入驻企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配建了纺织城小学富力分校、市六十三中学、在建三甲医院等生活配套设施,保证了园区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项目审批、规划、土地、建设、市政等相关手续可在西安灞河新区管委会一次办结。
同时,园区设立入园企业服务科,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跟踪服务。
此外,园区按照“引进来、扶上马、送一程”的要求,每个项目都由专人集中精力做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切实为企业做好服务。
与此同时,人才优势成为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西安是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就在距园区10公里范围内,聚集着西安工程大学(原西北纺织工学院)、西安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陕西纺织建筑设计院)、陕西纺织科学研究院等纺织行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力量十分雄厚。
同时,西安作为传统的纺织、印染基地,人才底蕴深厚,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熟练工人,形成了跨越科研、管理、生产不同层面的人才链。
老城精彩蝶变,新城强势崛起:,促进产业腾飞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肩负着“建设宜居灞桥,打造最美城区”的重要使命。
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内汇聚了西安纺织集团等多家龙头企业。
浅谈文化创意园区规划设计的前期策划——以西安纺织城振兴规划为例

4问题思考
综 上所述 , 化创意 产业和纺 织城 目 文 前 的 现 状 的 结 合 还 是 可 以 找 到 合 理 的 契 合 点 , 要 靠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担 负 起 盘 活 整 个 但
纺 织城 社 区的 产 业 活 力 与 改 良当地 城 市 建 设 面貌 的 重 任 , 者对 此 , 持 有 保 留意 见 笔 是
1项 目背景
西 安 的 东 郊 纺 织城 , 郊 电工 城 , 西 曾经 是西安 的骄傲 , 曾为 共 和 国 的 基 础 建 设 作 出极 大 的 贡献 。 近 年 来 随 着 原 材 料 、 电 气 价 格 不 断 水 上涨 , 织 产 品 售价 持 续 低 迷 ; 上 国 家 的 纺 加 宏观 调 控 政 策 利 率 上调 , 响 银 行 对 纺 织 影 业 贷 款 紧 缩 。 民 币 升 值 、 口退 税 率 下 人 出 调 , 纺 织 品 出 口形势 日趋 严 峻 。 对 不 断 使 面 增 长 的 国 内外 需 求 , 织 产 业 一 直 保 持 着 纺 较快的增长速度 , 其 像国内江苏 、 江 、 尤 浙 山东 纺 织 产 业 突 飞 猛进 。 这 样 的 情 况 下 , 在 作 为 国 内 最 大 的 纺 织 基 地 , 安 纺 织 城 来 西 说 , 疑是内外堪忧 。 之 , 无 加 由于 产 业 群 的 过 于 集 中 , 本 是 优势 的厂 区社 会 化 , 在 原 现 成 了 厚 重 的 包 袱 , 这 种 相 对 封 闭 的 环 境 在 下 , 会 、 济 、 化 的 发 展 仿 佛 也 和 纺 织 社 经 文 业 一 样 滞 留 在 了过 去 。 在 这 样 的 一 个 背 景 下 , 安 纺 织 城 的 西 振 兴 规 划 提 到 了 西 安 发 展 战 略 的 日程 上 。
西安纺织城艺术区发展滞后问题探讨

西安纺织城艺术区发展滞后问题探讨【摘要】在城市发展与产业革新的影响下,以旧工业厂区改造为文化产业园的开发策略为研究基础,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众多角度来分析改造开发的途径。
文章以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的纺织城艺术区为例,对纺织城艺术区的有关实践思路和方法、经验与教训进行剖析和总结,以便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旧工业遗产改造模式文化产业发展我国对旧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缺少“因地制宜”理论分析,尚未构建一套完整、系统的理论开发体系。
尤其是在对旧工业废弃厂房等改造为文化产业园的空间改造再利用实践中,对国外旧工业厂区改造模式一味的生搬硬套的“照猫画虎”,盲目跟从,磨灭了自己特有的个性和特色。
一、项目概况西安市纺织城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作为当时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纺织业发展核心基地,这里的经济繁华和人口稠密,曾被人们形象的称为“西北的小上海”。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上世纪90您带起,西安纺织城纺织工业也开始慢慢没落。
西安纺织城艺术区是由位于西安市东郊纺织城原唐华一印厂旧址改建而成。
2007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艺术界多名艺术家的自发带动下西安纺织城艺术区正式成立。
从此,一大批艺术家和文化产业开始入驻园区,他们带着梦想和热情来到这里,梦想给纺织城一个华丽的变身,梦想着把纺织城打造成像“北京的798”、“上海的莫干山50号”……二、现状分析2012年初当笔者走进西安纺织城艺术区,当初车水马龙、欣欣向荣的景象已不再有,映入眼帘的是物是人非、凄凉没落、奄奄一息的纺织城艺术区。
园区内原有的工业建筑拆建严重,很多建筑上圆圈白灰写着拆字。
人去楼空,艺术群体或艺术家已寥寥无几,交通组织混乱,基础服务设施欠缺,厂区绿化不成体系,整体环境脏乱差,一眼望去死气沉沉。
如果不是看到入口建筑上的名称标识,谁又能想到这就是西安纺织城艺术区呢?这样的现状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之前它的开始是正确的吗?作为西北重镇它能像北京、上海发达的一线城市那样红红火火发展他们的城市旧厂区改造后的文化产业园吗?为何它的生命没有发展就面临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