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的故事五则
白求恩英雄人物事迹

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
感悟 感悟
刻苦钻研医术
情景再现:白求恩在医疗工作中非常注 重技术水平的提高。他经常利用业余时 间学习各种医学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 的医术水平。他还经常参加学术会议和 医学交流活动,与其他医生分享自己的 经验和技巧
感悟:白求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 心。他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为伤员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这种刻苦 钻研医术的精神是白求恩成为一名优秀 医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 深刻认识到他是一位具有高尚品质和崇 高精神的英雄人物
他不仅在医疗工作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 信仰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白求恩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 中,成为我们学习和敬仰的榜样
THANKS
感谢观看
XXX
情景再现:一次,白求恩检查病房回 来,看到一个小护士给伤员换药,发 现药瓶里装的药与药瓶上标签名称不 符,也就是说这个药瓶里的药不是治 疗用的药。小护士非常害怕,不知所 措。白求恩严肃地说:"我是不折不扣 的共产主义者,我的政治生命和你们 自己的生命一样宝贵!"并告诉小护士 应当立即报告上级领导
感悟: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白求 恩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具有高尚的 医德。他时刻以病人为中心,把救 死扶伤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和义务 。他的行为彰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 崇高品德和高尚人格。三、发扬革 命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白求恩英雄人物事 迹
2
目录
CONTENTS
1 手术台就是阵地 2 刻苦钻研医术
白求恩生平事迹
白求恩,全名亨Βιβλιοθήκη 利·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 员,国际主义战士, 著名胸外科医师。 1890年出生于加拿
白求恩的故事50字三则

白求恩的故事三则如下:
1. 群众血库
1938年,白求恩在山西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
“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
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及输血操作的一般步骤,然后指导护士练习采血和输血的模拟操作。
2. 讲授课程
对伤病员进行治疗时,白求恩态度非常认真,他给伤员做完检查后,一定要让伤员伸出舌头看看,认真地为伤员设计不停更换位置的治疗方案。
不管伤员同意不同意,都要给伤员及时开药、打针、送药、灌肠、焊接血管和骨头。
3. 延庆堂诊所
1939年2月,白求恩在前线工作时被传染上斑疹伤寒;3月底,回加拿大“模范医院”治疗;5月回到根据地,6月1日白内障针拨手术后7天即能工作。
随后,“马前托尼亚小组”午夜前能赶到战地做好战地手术。
数月后与司徒·克莱门特合著《军医手册》出版。
白求恩参与创建了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并亲自制定规划制作教材。
他还编写了《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战地救护须知》、《伤病员处理法》等多种讲义教材。
白求恩的小故事

白求恩的小故事
白求恩是一位加拿大医生,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为中国人民的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关于白求恩的小故事:有一次,白求恩在前线的临时手术室里为一名伤员做手术。
当时情况非常紧急,白求恩需要尽快完成手术,否则伤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然而,在手术过程中,白求恩不小心被手术刀割伤了手指。
为了不影响手术的进行,白求恩没有处理自己的伤口,而是继续坚持完成了手术。
手术结束后,白求恩才开始处理自己的伤口。
然而,由于他的手指伤口感染了细菌,白求恩的病情迅速恶化。
尽管他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但最终还是因为感染而去世。
白求恩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他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为了救治伤员,不顾自己的安危,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事迹一直激励着人们,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白求恩大夫简短小故事50字

白求恩大夫简短小故事
1、《白求恩日夜救治伤员》
他初次来到晋察冀边区,就开始投入了救治工作。
在第一周内,他就检查了520名伤员。
第二周开始给伤员做手术,使得147名伤员健康回归前线。
其中有一次战争,白求恩同志连续69个小时不停地在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为115名伤员做了手术。
手术的环境艰苦,他不怕。
手术的地方很危险,他更要坚持。
他说战士们都不怕,他为什么要怕呢?从此哪里有伤员,哪里就有白求恩。
2、《白求恩和群众一起抗洪》
1939年7月里,暴雨如注,而且一下就是十几天。
这使得唐河水位猛增,河北的神北村不久便泛滥成灾。
白求恩同志当时正在撰写《师野战医院组织与技术》,一看到群主们在抗洪救灾,他立刻停笔,要求参与抗洪。
群众自然不忍让他参加,但白求恩同志毅然决然的加入队伍,并说自己的水性好,在抗洪的时候还风趣幽默地讲述他学习游泳的故事,让大家乐呵乐呵,缓解紧张危急的气氛。
3、《白求恩因坚持救治伤员感染与世长辞》
1939年10月28日,白求恩不愿撤离,救治一名战士时,他的手指被刺破,紧接着白求恩同志伤口感染了,炎症开始一天天加重。
11月1日,他又救治了伤员吴明,接着连续做了11台手术,自此,白求恩同志的炎症开始迅速恶化。
11月10日部队到达唐县黄石村,白求恩同志已高烧不退,作为一名敬业医者,他还仍想着战地伤员,想去看看战士们的情况。
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同志与世长辞。
在临终之前,他很遗憾,他说他看不到新中国的诞生了。
白求恩大夫简短小故事

白求恩大夫简短小故事
给你讲个白求恩大夫的小故事。
白求恩到了咱中国的抗日战场上,那可是忙得脚不沾地。
有一次啊,战斗特别激烈,伤员不断地被抬过来。
白求恩大夫就守在手术台前,一刻不停地做手术。
这时候呢,旁边的小战士看他太累了,就说:“白求恩大夫,您歇会儿吧,这都忙了老半天了。
”白求恩眼睛都没抬,手上的动作不停,还幽默地说:“我可不能歇,我一歇,这些伤员兄弟的伤痛可就歇不了啦。
”
还有一回,物资特别匮乏,手术器械都不够用了。
白求恩可机灵了,他就自己动手改造那些旧的器械,把一些损坏的东西重新组合,变成能用的。
别人都很惊讶,他就笑着说:“这就像变魔术,坏东西在我这儿也能变好。
”白求恩大夫就是这样一个全心全意为伤员着想,又特别乐观幽默的人呢。
白求恩小故事

白求恩小故事
白求恩是一位加拿大医生,也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他在20世纪初受教育,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医生服役,
之后前往中国,在那里他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外科医生和教育家。
在1938年,白求恩受邀前往陕北地区,这是当时在中共领导
下进行农村革命的地方。
那里的医疗设施非常落后,人民面临着很大的卫生挑战。
白求恩自愿前往这个贫困的地区,为当地人民提供医疗服务。
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白求恩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物资匮乏、交通不便和语言障碍。
然而,他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并在短短几年内建立了一支由许多愿意为农民服务的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小团队。
白求恩深入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和需要,并努力改善卫生条件。
他为大家提供了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物,并开展了各种健康教育项目,以帮助人们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白求恩小组继续在前线为伤员提供医疗救援。
他们以医者的角色为中国人民提供援助和支持,成为中国人民的英雄。
然而,在1945年,白求恩遗憾地去世。
他的离去是对中国人
民和世界各地人们的一次巨大损失。
然而,他的精神和故事将永远激励着人们,以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并且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生命为他人的幸福而工作。
白求恩的事迹

白求恩的事迹白求恩的事迹一我们中国有很多革命烈士,但我喜欢的是一位从加拿大来的阵地医生,他就是——白求恩大夫,接下来就让我给你讲讲他的伟大事迹。
1939年下半年,,白求恩准备回国,可是,就在这时,日军开始了冬季“扫荡”,白求恩暂时放下了回国的计划,开始工作。
在工作期间,他顾不上休息,吃饭,睡觉的时间,一天治疗200多人,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在一次手术中,他用刀刺破了自己的左手中指。
第二天,它在治疗一位头部严重感染的患者实施排脓手术的时候,他也被感染了,并得了脓毒败血症,但是白求恩依然坚持工作,当手术室外炸药、枪声横飞,白求恩却想着如何保护好伤员的身体,当敌人离手术室越来越近的时候,他却想着如何更好的做完最后一例手术。
1939年11月12日凌晨5时,这一颗拯救过无数人的巨星坠落了,白求恩为了中国,一个不属于他的家乡的地方,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49岁。
我觉得白求恩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可以为了别人献出自己的生命毛主席说,我们要学习白求恩的牺牲精神、国际精神、责任心和对工作的热心,他死后还不忘他的妻子、儿子和部队,他要求把他所有的财产全部送给他们,这也是一个优点,白求恩有一颗感恩的心。
白求恩烈士虽然是70多年前的人物,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对今天的我还是有很大的榜样作用。
他的精湛医术让我觉得要好好学习,掌握专业的本领,这样才能以后服务人民和社会。
他努力工作的态度激励我不要害怕学习中的一切困难。
每当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想放弃的时候就会想起白求恩在那么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能坚持工作,完成那么多任务,我面对的困难就显得很渺小。
最后,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是永恒的人类价值观,值得我永远学习。
我们中国有很多革命烈士,但我喜欢的是一位从加拿大来的阵地医生,他就是——白求恩大夫,接下来就让我给你讲讲他的伟大事迹。
1939年下半年,,白求恩准备回国,可是,就在这时,日军开始了冬季“扫荡”,白求恩暂时放下了回国的计划,开始工作。
白求恩的英雄事迹材料五篇800字

白求恩的英雄事迹材料五篇800字设若将“毫不利已专门利人”这个词形容一个人,这个人当属白求恩。
为什么这样说呢?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满腔热忱。
他为了救死扶伤,宵食旰衣,付出自己的全部。
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白求恩的英雄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白求恩的英雄事迹篇1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细细口味以后,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可以说,哪里有战争,有伤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在手术台上,他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依然镇定自若地为病人做手术。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的,更是值得我们世世代代的后人学习的。
在现在的社会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毫不利已、专门为人”呢?即使做到了,那他只不过是做到“无私奉献”罢了,那么“毫不利已”呢?但也不能完全否定,世界上如此多的人,总有那么一些人是做到的,那么其他人呢?其他人是不是连“奉献”都不懂了呢?有的人说“人不为已、天诛地灭”。
其实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假如每个人都是为自己着想,而丝毫不为他人着想,那我觉得如果是“人人为已”的话,那才会“开诛地灭”。
我认为这种精神每个人都得拥有,因为这种精神始终是世界发展的主流。
刚刚说到,生活中是有这样的人的,的确,我的同学小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期中考试的前一天,我发觉自己的笔不够了,而晚上放学后有担心文具店关门了。
所以,在下午放学的时候,我便叫小斌帮我买几支笔,他爽快地答应了。
到了晚上,当我收到笔的时候,发现买错了一支,我也说了一句:“算了!算了!买了就算了!”我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十分钟后他又把一支笔给了我,而且是我原先想买的那支。
原来,他知道帮我买错笔之后,担心晚上我放学再次买,文具店又关门了,于是马上给我买来一支我想要的笔。
而且是他利用下午放学休息时间抽空帮我买的,我知道那些时间是他赶出来的,他赶着吃饭,赶着帮我再次买笔,赶着到学校晚自修。
当我拿着他送过来的笔,我心里非常感动,也非常感谢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求恩的故事五则
1、白求恩之死
那是发生在1939年10月到11月短短不过一个月的一段真实历史,10月28日,日本兵进行疯狂的"冬季扫荡"计划,开始对根据地的疯狂战斗。
当时中国的哨兵正在催促白求恩医生尽快完成手术尽快撤离,就在如此紧张的时刻白求恩在抢救伤员的时候不小心刺破了自己的手指,作为医生他迅速反应把手放入消毒液中消毒,虽然他知道自己不完全处理好伤口很可能面临被感染的危险,但是正在战时他没法先顾及自己还是坚持把伤员的伤口先处理完毕。
此时的白求恩已经被感染,后来他的手指先是发炎,且炎症越来越严重。
转眼到了11月1日,白求恩又一次在手术台抢救一名伤员,而这位伤员患的是一种剧烈传染性炎症,虽然此时白求恩已经手指感染在接触病人自己就面临致命感染的风险,但是白求恩依然坚持先救人,不幸,此次治疗确实又让他自己已经发炎的手指二次感染,且更为加剧了。
后来,手指发炎已经疼痛万分,他还是坚持做了十三台手术,还一边写治疗疟疾这种顽疾的讲课提纲。
最终在7日,一生解救他人于水深火热的白求恩自己却倒在了病床上,不仅手指炎症恶化扩散,后来又连续高烧,那么白求恩是怎么死的呢,最终他自己说出自己被确诊为败血症,于12日,天还没亮,白求恩就在病痛中平静的逝去。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写了遗书将遗产分给战友们,还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能够给予妻子一笔生活费,替他向妻子道歉,并告诉她自己曾经很幸福。
2、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
1939年8月,白求恩大夫从延安来到唐县晋察冀军区工作,不久,毛主席从延安打电报指示聂荣臻司令员要好好照顾白求恩大夫,每月发给100元(边区币)的津贴。
当他得知聂荣臻司令员每月的津贴只有5元,一般干部也只有2元左右时,就激动地说:"我从延安来,毛主席的津贴就很少,八路军官兵每天只有几分钱的菜金,我是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不因该享受有特殊待遇!"
由于组织上考虑他年长体弱,是饮誉国际的医学专家,且过去的生活较优越,就没有同意他的意见。
聂荣臻司令员亲自找他谈话,希望他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接受100元津贴,他坚决不从。
并给毛主席写了写了一封信,汇报自己到达晋察冀边区以后的工作情况,表示要永远和八路军战士和人民一道,艰苦奋斗到底。
他说;"在前线,我是年纪最大的战士,可是我任然是一名八路军战士啊!绝不能搞特殊!"
3、要时刻把自己当做伤员
1939年夏天,沙飞与白求恩一起从冀中回到唐县工作。
一天中午,白求恩大夫请沙飞去唐河游泳,顺便拍几张照片。
沙飞
如约赶到白求恩大夫的住处,白求恩大夫已经查看伤员去了。
沙飞便在屋里等待他。
沙飞坐在椅子上,发现有几张用铅笔勾画的草图,其中画得比较清晰的一张像一个当地架在牲口背上的驮货架。
正在沙飞对草图疑惑不解地猜想时,白求恩大夫回来了。
他对沙飞致歉说:”飞,对不起,让你久等了!“然后,指着桌子上的草图有感而发地说:"一个战地外科医生,要同时是木匠,铁匠,缝纫匠,理发匠。
有了这四匠才是好的外科医生。
"说完白求恩大夫兴奋地指着那张似驮货架的草图说:"飞,这是我设计的‘靠背架’让刚做完胸腹手术的伤员靠在上面呼吸会顺畅些。
舒服些……"
沙飞从内心对白求恩大夫这种崇高的道德和全心全意为伤员着想的精神敬佩不已。
白求恩大夫接着对沙飞说:”我们有的大夫责任心不强,简直拿战士的生命开玩笑。
“接着他又向沙飞讲述了一位大夫由于条件所限和疏于手术后未能给伤员上夹板,致使伤员截肢的事。
白求恩大夫说:"大夫使伤员的守护神,要处处为伤员考虑,要时刻把自己当作伤员!"沙飞动情地听着,被白求恩大夫时刻为伤员着想的崇高医德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白求恩大夫看了看那张草图接着又说:"医生心里要时刻装着伤员,外科医生会木匠,便可以做各种康复器械,伤员就会很快康复。
会缝纫,可随时为伤员缝补衣服让伤员在医院有一种住在家里的感觉,有助于伤员恢复。
会铁匠,可以打造医疗器械,弥补医疗器械的不足,提高我们的医疗技术。
会理发,可以及时给伤员理发,伤员从前线下来因战斗紧张,没有时间理发,往往
头发很长,到了医院我们就给伤员理发。
"
4、白求恩的童年时代
1890年3月3日,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一个牧师家庭。
白求恩从小勇敢,爱冒险。
6岁那年,他独自到离镇很远的多伦多去游玩,走着走着迷路了,但他并不哭。
当警察把他送回家,妈妈批评他时,他说:“我想尝尝探险的滋味。
”有一次,他带弟弟去爬山,发现一只美丽的蝴蝶,他就追呀追呀,一直追到山顶才抓住,把等在山下的弟弟吓得直哭。
8岁时,白求恩捉麻雀,捉苍蝇,捉到后就解剖,学祖父当外科医生。
他还是一个游泳能手,10岁就想游过齐治亚海湾。
5、白求恩的故事
10岁的白求恩把爷爷行医用的铜牌挂到了自己的门上,那一刻起注定他要走进人类医学的历史。
在一连串的冒险和尝试之中,白求恩成长为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
他在大学毕业的前一年参加了一战,但战争却让他感到幻灭。
一战结束后白求恩来到伦敦,在伦敦一位苏格兰姑娘以一种不平凡的天真让白求恩一见钟情,他们迅速结婚。
法西斯战火仍在蔓延,从西班牙回来后,白求恩发现有一个地方叫中国,更需要他的帮助。
从起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的生死
与共,白求恩与中国人一起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建立起了深厚情意。
当白求恩打算回美国要求药品支援,突然一场战役爆发,白求恩毅然决定留下,再一次和中国的战士、医护人员一起面对硝烟战火。
然而这一次,他在手术过程中不慎弄破手感染了病毒,最终在中国人民的感激和怀念中死去。
白求恩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9年11月在中国河北抗日战场染病去世。
在加拿大和美国,他以高超的胸外科手术享有盛誉,是个生活优裕的富家子弟。
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后,在硝烟炮火中忘我地救治八路军伤员,曾连续为115名战士做手术,持续69个小时。
他为中国献出了生命中最后的1年零8个月。
临终弥留时,白求恩这样写道:“人生很好,很值得为它活上一回,但也的确值得为它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