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的故事资料讲解
白求恩的故事

白求恩的故事白求恩(Norman Bethune)是加拿大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和医疗志愿者。
他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期间,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和解放战争期间的民众提供了无私的援助。
白求恩于1890年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格雷文赫斯特。
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展现出对医学和科学的浓厚兴趣。
1911年,他进入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学习医学,毕业后在多伦多市医院工作。
他的事业迅速发展,但是他对医学的兴趣逐渐转向了更具挑战性的领域 - 外科手术。
他决定前往欧洲接受相关的培训,并在一战期间担任加拿大皇家医疗队的一名外科医生。
在战争结束后,白求恩回到加拿大,并开始寻求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他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意识到他可以利用自己的医学技能帮助那些在世界各地遭受战争和疾病折磨的人们。
1938年,白求恩决定前往中国。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日本侵略的威胁,并急需外国医生和医疗援助。
白求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及他们的解放军,并组织了一个由外国医生组成的医疗队,为战斗受伤的士兵提供紧急医疗救助。
白求恩的医疗队是第一个正式组织的外国志愿者医疗团队,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为战地医疗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白求恩还发明了一种移动式输血设备,这对当时缺乏现代医疗设备的中国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不幸的是,白求恩在他的医疗任务中感染了病毒,并于1939年因肺结核去世。
他的逝世引起了广泛的哀悼和赞扬。
他被中国人民奉为英雄,并被追授为中国共产党的荣誉党员,并于1972年追授中国人民的友谊勋章,成为中国和加拿大友好合作的象征。
白求恩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无私奉献和国际友谊的故事。
他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不畏艰险地去救助一个国家的人民,这种精神和价值观至今仍然感动人们。
他的事迹也被广泛传颂,他的医疗援助工作不仅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康复,也启发了全球范围内更多医生和志愿者去为那些需要援助的人们提供帮助。
白求恩英雄人物事迹

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
感悟 感悟
刻苦钻研医术
情景再现:白求恩在医疗工作中非常注 重技术水平的提高。他经常利用业余时 间学习各种医学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 的医术水平。他还经常参加学术会议和 医学交流活动,与其他医生分享自己的 经验和技巧
感悟:白求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 心。他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为伤员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这种刻苦 钻研医术的精神是白求恩成为一名优秀 医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 深刻认识到他是一位具有高尚品质和崇 高精神的英雄人物
他不仅在医疗工作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 信仰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白求恩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 中,成为我们学习和敬仰的榜样
THANKS
感谢观看
XXX
情景再现:一次,白求恩检查病房回 来,看到一个小护士给伤员换药,发 现药瓶里装的药与药瓶上标签名称不 符,也就是说这个药瓶里的药不是治 疗用的药。小护士非常害怕,不知所 措。白求恩严肃地说:"我是不折不扣 的共产主义者,我的政治生命和你们 自己的生命一样宝贵!"并告诉小护士 应当立即报告上级领导
感悟: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白求 恩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具有高尚的 医德。他时刻以病人为中心,把救 死扶伤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和义务 。他的行为彰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 崇高品德和高尚人格。三、发扬革 命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白求恩英雄人物事 迹
2
目录
CONTENTS
1 手术台就是阵地 2 刻苦钻研医术
白求恩生平事迹
白求恩,全名亨Βιβλιοθήκη 利·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 员,国际主义战士, 著名胸外科医师。 1890年出生于加拿
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白求恩的事迹

纪念白求恩:伟大的医者精神白求恩,是一位伟大的医者,他用他的一生去践行“医者仁心”的精神,不辞辛劳地医治伤病,不幸的是,他逝世时年仅45岁。
然而,他的事迹却广为传颂,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在本文中,我们将回顾白求恩的事迹,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医者。
一、白求恩生平白求恩,生于1889年,出生在加拿大的一个平凡家庭。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便展现出了对医学的浓厚兴趣,因此他决定远赴英国学医。
在英国求学期间,白求恩表现出了超凡的医术和仁爱的医德,赢得了众多病患的尊敬和爱戴。
回国后,白求恩并没有像其他医生那样在大城市开设诊所,而是毅然决定前往我国,深入农村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他深知我国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因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对我国农民的医疗救治中。
他用他的医术和爱心,带给了无数我国农民健康和希望。
二、白求恩的医学成就白求恩早年留学欧洲后,他在英国伦敦的伯克郡顿(Bermondsey)医院攻读医学,并于1916年获得公共卫生硕士学位。
毕业后,他迅速成为英国国民保健协会宣教秘书和那坦疗养地医院院长,这些工作锻炼了他的能力并对他的未来决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白求恩早年在国内医治病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他最伟大的成就则在我国。
他到我国后,深入贫困落后的农村,建立了许多医院和诊所,为当地百姓提供免费医疗。
他不畏艰辛和危险,穿行于山区偏僻的小路上,尽心尽力地医治病患,深得村民们的尊敬和爱戴。
三、白求恩的医者精神白求恩是一位充满仁爱之心的医者。
他在医治病患时,从不计较酬劳,甚至经常自掏腰包,帮助贫困的病人。
在他看来,医者的责任就是在人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援手,因此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医者职业道德和人道主义精神。
白求恩在医者精神方面的表现,不仅体现在他对病人的悉心呵护上,更体现在他对医学事业的不懈追求上。
他始终在不断地学习和钻研中医药,努力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以更好地为病患服务。
他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医学科研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白求恩的牺牲与传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白求恩年仅45岁便因癌症逝世,医学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医者。
白求恩的故事50字三则

白求恩的故事三则如下:
1. 群众血库
1938年,白求恩在山西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
“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
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及输血操作的一般步骤,然后指导护士练习采血和输血的模拟操作。
2. 讲授课程
对伤病员进行治疗时,白求恩态度非常认真,他给伤员做完检查后,一定要让伤员伸出舌头看看,认真地为伤员设计不停更换位置的治疗方案。
不管伤员同意不同意,都要给伤员及时开药、打针、送药、灌肠、焊接血管和骨头。
3. 延庆堂诊所
1939年2月,白求恩在前线工作时被传染上斑疹伤寒;3月底,回加拿大“模范医院”治疗;5月回到根据地,6月1日白内障针拨手术后7天即能工作。
随后,“马前托尼亚小组”午夜前能赶到战地做好战地手术。
数月后与司徒·克莱门特合著《军医手册》出版。
白求恩参与创建了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并亲自制定规划制作教材。
他还编写了《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战地救护须知》、《伤病员处理法》等多种讲义教材。
白求恩的故事五则

白求恩的故事五则1、白求恩之死那是发生在1939年10月到11月短短不过一个月的一段真实历史,10月28日,日本兵进行疯狂的"冬季扫荡"计划,开始对根据地的疯狂战斗。
当时中国的哨兵正在催促白求恩医生尽快完成手术尽快撤离,就在如此紧张的时刻白求恩在抢救伤员的时候不小心刺破了自己的手指,作为医生他迅速反应把手放入消毒液中消毒,虽然他知道自己不完全处理好伤口很可能面临被感染的危险,但是正在战时他没法先顾及自己还是坚持把伤员的伤口先处理完毕。
此时的白求恩已经被感染,后来他的手指先是发炎,且炎症越来越严重。
转眼到了11月1日,白求恩又一次在手术台抢救一名伤员,而这位伤员患的是一种剧烈传染性炎症,虽然此时白求恩已经手指感染在接触病人自己就面临致命感染的风险,但是白求恩依然坚持先救人,不幸,此次治疗确实又让他自己已经发炎的手指二次感染,且更为加剧了。
后来,手指发炎已经疼痛万分,他还是坚持做了十三台手术,还一边写治疗疟疾这种顽疾的讲课提纲。
最终在7日,一生解救他人于水深火热的白求恩自己却倒在了病床上,不仅手指炎症恶化扩散,后来又连续高烧,那么白求恩是怎么死的呢,最终他自己说出自己被确诊为败血症,于12日,天还没亮,白求恩就在病痛中平静的逝去。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写了遗书将遗产分给战友们,还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能够给予妻子一笔生活费,替他向妻子道歉,并告诉她自己曾经很幸福。
2、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1939年8月,白求恩大夫从延安来到唐县晋察冀军区工作,不久,毛主席从延安打电报指示聂荣臻司令员要好好照顾白求恩大夫,每月发给100元(边区币)的津贴。
当他得知聂荣臻司令员每月的津贴只有5元,一般干部也只有2元左右时,就激动地说:"我从延安来,毛主席的津贴就很少,八路军官兵每天只有几分钱的菜金,我是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不因该享受有特殊待遇!"由于组织上考虑他年长体弱,是饮誉国际的医学专家,且过去的生活较优越,就没有同意他的意见。
《纪念白求恩》 讲义

《纪念白求恩》讲义白求恩,这个名字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他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最终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白求恩的世界,去了解他的事迹,去感受他的精神。
白求恩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1890 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
他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是一位医术精湛的胸外科医生。
白求恩原本在加拿大过着安稳舒适的生活,但他心怀对正义和人道主义的追求,毅然投身于医疗救助事业。
1938 年初,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他带来了大批药品、医疗器械和手术器械,投身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中。
当时的中国,医疗条件极其简陋,白求恩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他毫不退缩,以极大的热情和勇气投入到工作中。
白求恩在中国的工作环境异常艰苦。
战火纷飞,物资匮乏,医疗设备简陋。
但他凭借着自己高超的医术和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他经常在枪林弹雨中为伤员进行手术,有时甚至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不顾自己的身体疲劳和安危。
白求恩对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
他对每一个伤员都关怀备至,精心治疗。
他总是说:“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护理员的责任是什么?只有一个责任,那就是使我们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
”他不仅为伤员治疗身体上的伤痛,还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
白求恩还致力于培养中国的医疗人才。
他编写教材,举办培训班,将自己的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中国的医务人员。
在他的指导下,许多中国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提供了有力的医疗保障。
然而,不幸的是,1939 年 10 月下旬,白求恩在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
在病情恶化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工作。
最终,因败血症医治无效,于 11 月 12 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
白求恩的逝世是中国人民的巨大损失,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他的无私奉献、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对同志的极端热忱,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
白求恩的事迹

白求恩的事迹白求恩是个伟大而无私的一名阵地医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救了很多革命战士。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白求恩的事迹资料,欢迎阅读。
白求恩的事迹一我们中国有很多革命烈士,但我喜欢的是一位从加拿大来的阵地医生,他就是——白求恩大夫,接下来就让我给你讲讲他的伟大事迹。
1939年下半年,,白求恩准备回国,可是,就在这时,日军开始了冬季“扫荡”,白求恩暂时放下了回国的计划,开始工作。
在工作期间,他顾不上休息,吃饭,睡觉的时间,一天治疗200多人,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在一次手术中,他用刀刺破了自己的左手中指。
第二天,它在治疗一位头部严重感染的患者实施排脓手术的时候,他也被感染了,并得了脓毒败血症,但是白求恩依然坚持工作,当手术室外炸药、枪声横飞,白求恩却想着如何保护好伤员的身体,当敌人离手术室越来越近的时候,他却想着如何更好的做完最后一例手术。
1939年11月12日凌晨5时,这一颗拯救过无数人的巨星坠落了,白求恩为了中国,一个不属于他的家乡的地方,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49岁。
我觉得白求恩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可以为了别人献出自己的生命毛主席说,我们要学习白求恩的牺牲精神、国际精神、责任心和对工作的热心,他死后还不忘他的妻子、儿子和部队,他要求把他所有的财产全部送给他们,这也是一个优点,白求恩有一颗感恩的心。
白求恩烈士虽然是70多年前的人物,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对今天的我还是有很大的榜样作用。
他的精湛医术让我觉得要好好学习,掌握专业的本领,这样才能以后服务人民和社会。
他努力工作的态度激励我不要害怕学习中的一切困难。
每当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想放弃的时候就会想起白求恩在那么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能坚持工作,完成那么多任务,我面对的困难就显得很渺小。
最后,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是永恒的人类价值观,值得我永远学习。
我们中国有很多革命烈士,但我喜欢的是一位从加拿大来的阵地医生,他就是——白求恩大夫,接下来就让我给你讲讲他的伟大事迹。
白求恩的故事

白求恩,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加拿大籍的医生,一个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的国际友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白求恩的世界,了解他的故事。
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小镇。
他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家境殷实。
然而,白求恩并没有沉溺于优越的生活,他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他的努力下,他先后获得了多伦多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医学学位。
成为一名医生后,白求恩并没有满足于在加拿大过着安逸的生活,他渴望将自己的医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和希望。
1935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法西斯军队对马德里市民进行了残酷的轰炸。
白求恩毅然决定加入国际志愿者医疗队,前往西班牙支援反法西斯斗争。
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看到了无数无辜的人们因战争而失去生命。
他用自己的医术拯救了无数伤员,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战争对人类的摧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白求恩得知中国正遭受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前往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延安,他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热情接待,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他举行了欢迎宴会。
白求恩深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他决心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白求恩带领医疗队伍,日夜奔波在战火硝烟中。
他不仅为伤员治病救人,还积极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提高战士们的健康水平。
他发明了一种简易的手术器械——马背手术台,使战士们在战场上就能得到及时救治。
他还倡导“游击战”,帮助游击队员学会在战争中自救互救。
在他的带领下,医疗队伍成为了一支充满战斗力的队伍,为中国抗战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英雄的生命总是短暂的。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河北省涞源县为伤员做手术时,不幸感染了败血症。
尽管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抢救,但白求恩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鲜血输 给了中国战士。他愉快地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因为他 是O型血。他还拿出自己带来的荷兰纯牛乳与丹麦咖啡, 亲自到厨房煮牛奶,烤馒头片,端到重伤员面前。看着 他们贪婪地吃下去,微笑浮在白求恩的脸上。而他自己 则吃简单的点心。
白求恩和群众一起抗洪
1939年7月间,连续十几天的特大暴雨使唐河水位 猛增,泛滥成灾的洪水席卷着河北完县神北村。这里 驻扎着军区卫生学校。正在撰写《师野战医院组织与 技术》一书的白求恩就住在学校隔壁。肆虐的洪水冲 走了房屋、树木、秩序和庄稼。白求恩心痛极了。他 站在河边脱下衣服,想下河捞取水中的农具,几名老 乡死死地把他拉住说:"我们不让你冒险。"并蜂窝组织炎的伤员吴 明。这是外科一种烈性传染病,发炎的手指第二次受到 细菌致命的感染。后来,在手指疼痛的折磨中,他又连 续做了13台手术,并写下了治疗疟疾病的讲课提纲。11 月7日,白求恩病情迅速恶化,左肘关节下发生转移性 脓疡,领导强迫白求恩向后方医院转移。
当到达南太平地时,白求恩听到前沿有枪声,便叫 担架停下来,想到阵地看一看伤员。但此时他高烧已达 40℃,浑身瘫软。10日到达唐县黄石村,白求恩的病 情已十分危险。大家很着急,白求恩却平静地说:“我 得了脓败血症,没有办法了……请转告毛主席,我相信 中国人民一定会获得解放,遗憾的是我不能亲眼看到新 中国诞生了……”
“我不能亲眼看到新中国诞生了”
1939年10月28日,"冬季扫荡"的日寇疯狂抗日根据地。 在涞源泉孙家庄,哨兵催促正在做手术的白求恩大夫赶快 撤离。白求恩却说:"加快手术速度。"当时躺在手术床上 的战士叫朱德士,大腿粉碎性骨折。白求恩为了与敌人抢 时间,不慎刺破手指。他将手指伸进消毒液中,浸泡了一 下,坚持缝完最后一针才转移。10分钟后,敌人冲进村庄。 白求恩的手指发炎了,炎症一天天加重。
11月12日清晨5点,白求恩大夫与世长辞,灵柩被 秘密掩埋在村南青山秀水的狼山沟门。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白求恩的故事
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 115名伤员动了手术。他的手术台,曾经安在离前线五 里地的村中小庙里,大炮和机关枪在平原上咆哮着,敌 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爆炸开来,震得小庙上的瓦 片格格地响。白求恩大夫却在小庙里紧张地动着手术。 他不肯转移,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 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 们怕什么危险?”两天两夜,他一直在手术台上工作着, 直到战斗结束。
洪水威胁着卫生学校的安全,上级决定将学校转移 到河西岩。白求恩知道后立刻找到学校说:"我水性好, 我要参加你们的突击队"。没有渡船,大家用大笸萝绑 在梯子上当运载工具。白求恩和突击队的小伙子们跳进 水中,十人一排,手挽手,一趟一趟来回运送着物资。 白求恩的侧泳游得很棒,他一边用力推梯子,一边还风 趣地讲他在家乡湖中练习游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