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之脾胃疾病课件
小儿推拿-脾胃

治疗宝宝胃口差、消化不良的小儿推拿按摩保健方法:要求:1、每天推拿按摩约5~10分钟即可,应坚持3个月以上。
2、本手法不宜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进行。
3、推拿按摩时,室内温度应在22摄氏度以上,防止宝宝着凉。
4、小儿推拿按摩的手法应轻重适宜,不要让宝宝觉得不舒服。
第一步按揉推四横纹: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医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
此法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按揉推板门穴: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
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
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
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推脾经穴: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
操作时,医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医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
此法具有健脾和胃的功能。
按摩掌心: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小儿掌心50~100次,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第二步腹部按摩:小儿采取平卧位,医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做圆周运动。
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
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医者手不宜过凉,应温暖。
此法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第三步足底按摩(揉涌泉穴):涌泉穴在脚心,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
医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按揉2~3分钟。
此法有止吐泻、调脾胃的功能。
其他方法:捏脊的部位捏脊的部位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经络中的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腰阳关、八、背俞穴等。
小儿-脾胃病PPT课件

.
35
一、厌 食
1、胃脘积滞:
【临床表现】厌恶进食,饮食乏味,食量减少,或有胸脘痞闷,嗳气泛恶, 偶尔进食少多则脘腹饱胀,疼痛拒按,口臭,胃内振水声,夜卧不安, 大便不调,精神如常,舌苔薄白或白腻,指纹滞。
【治法】消失化滞,运脾开胃。 【处方】清胃经,补脾经,揉板门,清大肠,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推
.
27
腰背部穴位
(四)【七节骨】 [位置] 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 成一直线。 [操作] 自下而上称为推上七节骨,自 上而下称为推下七节骨。 [主治] 分别治疗虚寒腹泻、久痢和肠 热便秘。
.
28
腰背部穴位
(五)【龟尾】
[位置] 在尾骨端。 [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 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 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下七节骨,揉中脘,揉天枢,摩腹,下推七节骨,按揉足三里。
.
36
一、厌 食
2、脾胃气虚:
【临床表现】口中无味,不思进食,食量减少,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精 神欠佳,或有大便溏薄夹杂不消化之物,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指纹色淡。
【治法】健脾益气,助运增食。 【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掐揉四横纹,揉中脘,运内八卦,
(二)【腹阴阳】
[别名] 腹。
[位置] 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 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 四指摩称摩腹。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
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
止泻
.
31
胸腹部穴位
揉中脘 推拿方法:中脘穴在剑突(即胸 骨下端)与肚脐的中点。用拇指 或掌根按揉100-300次。
小儿推拿(大全)PPT课件

特殊生理状态:生理性黄疸、阴道出血、乳 房肿大·······
病理: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围产期:孕28周~7天
-
42
❖ 三、婴儿期 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生理:生长最快······ 病理:脾胃——外感 合理喂养(断奶-添加辅食)
-
43
❖ 四、幼儿期 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 生理:心智发育快-- 病理:外感—— 脾胃- 合理喂养(营养)
—
摇斗肘、打马过天河、黄蜂入洞、水底捞月、飞经走
气、按弦搓摩、二龙戏珠、苍龙摆尾、猿猴摘果、擦
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赤凤点头、凤凰展翅、按肩井
等。
-
11
3、 张汉臣推拿流派 该流派选用的穴位有70多个,但常用的仅10
余个。手法有推、揉、运、分、捏等。在辨证 上该流派注重扶正,祛邪亦不忘扶正,认为小 儿“稚阴稚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主要表现 ❖脾常不足 ❖肺常不足 ❖肾常虚
-
29
(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稚阴稚阳”学说: “阴”指机体的精、 血、津液、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
肤等有形之质;“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
种生理功能。稚阴稚阳学说,高度概括了
小儿时期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生理功能方
面,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年龄越小这一
特点越明显。
载了捏脊治疗小儿腹痛、厌食等疾病,1000
多年前唐朝医学著作《千金要方》记载:
“小儿虽无病,早期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
甚辟风寒。”治疗小儿鼻塞流涕、腹痛等疾
病。
-
3
❖ 按摩学盛于隋唐,儿科学盛于宋。正是按 摩学和儿科学的成熟,为明代小儿推拿学 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02
病理特点
01
生理特点
2024/1/30
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 清灵、易趋康复。
6
推拿手法对小儿作用机制
01
调整脏腑功能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穴位和 部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 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病养生的
目的。
2024/1/30
02
缓解病痛
推拿手法可以舒筋活络、行气 止痛,对于小儿常见的感冒、 咳嗽、腹泻等病症有较好的缓
解作用。
03
增强免疫力
推拿手法可以刺激小儿免疫系 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
病的发生。
7
适应症与禁忌症介绍
适应症
小儿推拿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 腹泻、便秘、遗尿、夜啼等多种常见 病症。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或局部皮肤破 损、炎症等患儿,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同时,对于高热、抽搐等急症患儿 ,也应谨慎选择推拿治疗。
3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30
小儿推拿将更加普及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的认可,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 方法,将会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小儿推拿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未来,小儿推拿有望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治疗体系,为宝宝们提供更加全面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小儿推拿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
一起揉动
03
按法
用拇指或中指、食指、无名指 指端或指腹按压穴位,逐渐用
力深压
04
摩法
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或 掌面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 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
动摩擦
10
各类手法操作要领示范
小儿推拿疾病配穴篇PPT课件

14
第四节 泄泻
一、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风、寒、暑、湿之邪。 2.饮食所伤:多食,食热性或寒凉的食物。 3.素体虚弱:先天禀赋不足。 二、分型与治疗 1.寒泻 症状:(1)外感风寒泻 大便泄泻稀水,粪色淡黄,恶寒发热无汗,胸
闷泛恶,腹胀疼痛,有时肠鸣,舌苔薄白而腻。(2)中寒泄泻,粪色清 白或完谷不化,冷而无臭气,面唇色淡或青,四肢厥冷,不欲乳食,口 不渴,心不烦,腹冷痛剧烈,时有啼哭,喜热,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润, 脉沉迟 治则:温中散寒,止泻 处方:清天河,顺八卦,补脾,一窝风或外劳宫,补肾阳,补大肠,运 土入水,清小肠,上推龟尾七节骨
或泛恶欲吐,不欲乳食,腹胀疼痛,腹痛则屑,泄则痛减,小便量少, 苔黄垢 治则:消食导滞,止泻 处方:清天河,平肝清肺,清补脾,清胃,退六腑,运八卦,清大肠小 肠,掐足三里,下推龟尾七节骨
16
第五节 呕吐
一、病因及临床表现、治疗 1、饮食停滞 症状:呕吐酸腐,吐后方舒,脘腹胀满,腹痛拒按,四肢温,大便秘结,
治标,回阳救逆,开窍醒神,掐人中、地仓、承浆、中冲、少商, 对拿精宁、威灵,更甚者可用分筋法,针刺十宣。
9
急惊风
1.风热惊风 症状:发热,头痛,咳嗽,流涕,咽红,两目上视,四肢抽搐,
神志不清,舌苔薄黄,舌质红,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熄风镇惊 处方:面部四大手法,清肺平肝,退六腑,小天心,神门,倒捏
21
第六节 便秘
3.气血亏虚 症状:排便困难,不干,面白无华,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少食,
自汗,四肢欠温,爪甲不荣,小便清长量多,畏寒,舌淡苔白润, 脉细无力 治则:益气养血,通便 处方:清天河,补肾阳,补脾,平肝清肺,二马,运八卦,运水 入土,清大肠,顺时针摩腹,下推龟尾七节骨
小儿推拿治疗常见病--ppt课件

ppt课件
18
18
(2)常食后作泻者,每餐食后1小时顺时针摩腹100次, 逆时针摩腹100次,以调理胃肠,运脾止泻。
ppt课件
19
19
5、脾肾阳虚 辨证要点:久泻不愈,下利清谷,形寒肢冷,睡时露睛,
ppt课件
34
34
咳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证候。无论是外感或内 伤,均能导致肺的宣降清肃失常而致咳嗽。临床上根据其 病因病理及症候特点,大致可分为外感咳嗽,内伤咳嗽。
ppt课件
35
35
1.外感咳嗽
主症:咳嗽有痰,鼻塞,流涕,恶寒,头痛,苔薄,脉浮。 若为风寒痰稀清白,流清涕,恶寒重而无汗,苔薄白,指 纹蓝边红心;若为风热者兼见痰涕黄稠,稍怕冷而微汗出, 口渴,咽痛,发热,苔薄白,脉浮数,指纹青紫。
ppt课件
46
46
方义:
常例开窍。推五经重补脾经,配揉外劳、中脘、肚脐、摩 腹温中散寒,健脾助运;补肺、肾两经益气温脾;揉足三 里,捏脊健脾助运;清肝、心经、小天心,安神宁志;按 肩井关窍。
ppt课件
47
47
2.心热 主症:面红目赤,烦躁不宁,面喜仰卧,恶见灯火,哭声
粗壮,手腹较热,便秘,小便短黄。 治法:清心导赤,安神宁志。
ppt课件
26
26
方义:常例用以开窍,尤其开天门,推坎宫,揉运太阳能 疏风解表,发散外邪。
推五经调理脏腑,以清肺经为主,宣肃肺气,以达解表止 咳。
推三关发寒解表,疏风散寒,配六腑以防发散太过,又能 清热。
按肩井关窍,又能宣通气血,发汗解表。
2024版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2024/1/29
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肝炎等禁止推拿。 恶性肿瘤局部禁止推拿。
8
02
小儿推拿基础理论
2024/1/29
9
中医经络学说
03
经络定义及功能
阐述经络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解 释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 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与脏腑关系
分析经络与脏腑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经 络在调节脏腑功能、维持人体内外环境平 衡中的重要作用。
经络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
探讨经络学说在小儿推拿中的指导意义,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调整经络气血运行,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024/1/29
10
脏腑辨证施治原则
脏腑功能特点
概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之间 的关系,阐述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疾 病发生的内在原因。
脏腑施治原则
根据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表现,提出 相应的治疗原则和选穴方法,如补虚 泻实、调整阴阳等。
脏腑辨证方法
介绍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 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八 纲辨证、脏腑辨证等具体内容。
2024/1/29
11
五行养生法在小儿推拿中应用
1 2
五行养生法基本原理 解释五行养生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五行相 生相克关系及在人体健康中的应用。
21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保持小儿处于舒适、放松的 状态,避免其哭闹或挣扎。
推拿师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和 呼吸,避免自身疲劳。
在推拿过程中,要注意保护 小儿的皮肤和骨骼,避免过
度牵拉或压迫。
避免在小儿过饱或过饿的状 态下进行推拿。
01
小儿推拿课件PPT资料全面版

少头喝发饮稀料疏小多、喝发儿水黄推,—煎—拿炸这治熏个烤是疗伤气的脾血胃不是,足根的典本型,症是状!从调理身体阴阳平衡着手,从根本上把病症除掉,只有 关爱宝宝健康除从掉脾胃病调根理开子始,孩子身体才能"长治久安"
在孩子健康时,给小儿做推拿能起到保健的作用;
在大孩量子临健床康实时验,证体给明质小,对儿反做复推发拿烧能. 起到保健的作用;
人在没出生前,是由先天肾精为胎儿的生长发育供应营养物质.
一个脾胃有差池绿的色女孩,往往有月经不调以及防不胜防的妇科疾病.
扶晚,助上让小睡胃儿前部为正不不气加那什餐么,需增么,饱强要满6孩免个,通疫月子可能过—以老力—让小,促2生小岁儿进孩的病生有推小长?一孩拿,病益个,智良调晚好健好上整了脑的八.睡到点老眠后健反,就睡康不复好用状?比吃体吃态任好质何.重东弱要西得,,免多可!以疫少力量喝差水,,"2亚岁半健以康上的状小态孩,"晚是饭根后就本不原要吃因任.何东西
10
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区别
小儿推拿手法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宝宝会感到舒服. 小儿推拿穴位系统独特,多数分布手部,不仅有"点"状穴,
还有"线"状和"直线状" 小儿病症多以外感伤食多见,治疗上多以清热,消导为主.
11
选择小儿推拿的好处
病症
大量临床实验证明,对反复发烧.感冒.咳嗽.鼻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哮喘,消化
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与两掌”,孩子五指上的经络通 摩腹所能带动宝宝的穴位可以说也非常的多,对于无论是便秘的宝宝还是拉肚子的宝宝都可以使用,不过在使用时注意方向的把握。
脾胃虚弱则气血虚弱,抵抗力下降,各种病毒就更容易入侵,各位妈妈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