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我的母亲》导学案9]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回忆我的母亲》,了解作者朱德的身世和成长经历,以及他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绘母亲的形象和品质。
3.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以及如何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朱德的身世和成长经历。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3)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绘母亲的形象和品质。
(2)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掌握课文内容。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目。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朱德的身世和成长经历。
2.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和品质,以及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3. 练习题目:设计相关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的练习成果,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以评价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评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朱德的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事例,分析母亲的形象和品质。
5.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母亲为主题,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七、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回忆我的母亲》一文;(2)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3)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自己的叙述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恩之情;(2)培养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3)培养对生活和人生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回忆我的母亲》一文;(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3)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2)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3)将文章中的情感态度与自己的生活和经历相结合。
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母亲,思考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和重要性;(2)提问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内容;(2)学生标记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进行自主学习。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2)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对文章进行讲解,解释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2)教师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5. 写作实践:(1)学生根据文章的启示,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回忆或表达对母亲的爱意的文章;(2)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自己的叙述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回忆我的母亲》一文;2. 完成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回忆或表达对母亲的爱意的文章;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班级姓名座号【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1、了解回忆录的一般特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谋篇、突出主旨的结构特点。
3、深入领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的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
学习重点: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把握“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谋篇、突出主旨的结构特点。
学习难点:1、学习本文将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2、激情投入,体味作者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蕴蓄的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
预习案学法指导1.依预习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知识梳理;圈点勾画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并写上提示语,标注每一段的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问题导学题书面完成。
基础积累自查记忆。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1 5分钟,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一、走近读者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者、军事家、共和国元帅。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南昌起义。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司令。
解,. 放战争时期任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
解放后任国 防委员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
二、文本知识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具有文献价 值。
回忆录最突出的特点是真实、广泛、突出。
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 和观感。
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 关的人与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突出,是指回忆 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 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的敘述。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课堂实用版

第二单元第1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内容,欣赏作品朴素平实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学习朱德母亲的优秀品质,深入领悟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培养学生的亲情观。
【知识链接】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
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
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
位居十大元帅之首。
(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
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初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作家作品知识:《回忆我的母亲》选自《》。
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
2.熟读课文,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溺.爱辍.学私塾.劳碌.和蔼.迁徙.管束.慰勉.祖籍.妯娌..衙.门3.解释下列词语:(参看书下注释或查字典)任劳任怨:周济:为富不仁:辍:二、快速阅读,获取课文信息,了解文章大意。
1、读第一自然段。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一、母亲的外貌特征母亲身材微胖,个子不高,笑起来眼睛弯弯的,略带皱纹的脸庞显得慈祥和蔼。
她总是穿着简单舒适的衣服,头发梳成简单的发型,看上去温和又亲切。
二、母亲的为人特点母亲性格开朗大方,处事稳重。
她总是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在家里,她贤惠善良,是全家人的顶梁柱,照顾家人周到细致。
在社交场合,她待人真诚,友善,深受朋友们的喜爱。
三、母亲的爱心事迹母亲是一位善良的人,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
她积极参与慈善捐助,关心弱势群体,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
她常说:“善良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一起传递爱与温暖。
”四、母亲的教育方式母亲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教育家。
她注重培养孩子的品格,引导孩子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她反对过度溺爱,主张适度放手,给予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
五、母亲的对待生活态度母亲对待生活充满乐观和积极。
她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坚信努力工作能够创造更好的生活。
即使遇到困难挫折,她也会坚定不移地面对,永不放弃。
六、母亲的教诲和期许母亲常常对我说:“做人要真诚善良,对待他人要友善和体贴;做事要认真负责,勤奋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她希望我能够成为一个有爱心、有担当、有作为的人,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成为家人引以为傲的人。
七、母亲给我的启示母亲是我人生的引路人,她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终生。
她的善良、纯洁、宽容的品格,是我学习的楷模;她的坚韧、乐观、积极的态度,是我奋斗的动力。
在我心中,母亲永远是我最敬爱的人,她的一言一行都值得我深思,永志不忘。
八、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细细回味,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带着深深的爱意。
她的一颦一笑都映衬着无私的付出和对家人的深情厚爱。
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她用自己的爱包容我、引领我、鼓励我,是我一生的榜样和力量之源。
愿母亲永远健康幸福,愿我们都能继承母亲的美德,传承母爱的力量,让爱如阳光般照耀我们的生活。
文章结束。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作者朱德的身世背景,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学会如何感恩,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朱德的身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附:同步练习1. 请简要介绍作者朱德的身世背景。
2. 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请简要概括课文中的重要事件。
4. 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请举例说明。
5.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如何理解“感恩”这个词?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2. 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并进一步强化感恩意识。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并巩固对朱德将军身世背景的了解。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答案及教案

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语句,并分 析其表达效果。
课堂作业三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章主题的 理解和感受。
课后作业
80%
课后作业一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回忆我的母 亲》,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 者的情感。
100%
课后作业二
请同学们搜集一些关于母爱的名 言警句,并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 文。
写作技巧分析
总结词
分析写作手法、修辞手法
总结词
总结文章结构、写作特点
总结词
引导学生实践、提升写作能力
详细描述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 等,让学生了解其作用和效果。
详细描述
总结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的组织和表达方式。
详细描述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和结构,进 行实践练习,提升其写作能力。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 方法。在《回忆我的母亲》教学中,教师可以使 用讲授法介绍文章背景、作者生平、主题思想等 。
任务驱动法
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查 阅资料、互相讨论等方式完成任务。在《回忆我 的母亲》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 ,如“分析文章中母亲的形象特点”等。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生命中 的每一天,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促进班级 凝聚力和向心力。
02
教学内容
课文解读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通过对文章中母亲的形象、性格、品质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情感等方面 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七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答案及教案

七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答案及教案七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答案及教案七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谋篇、突出主旨的结构特点。
2、深入领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的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谋篇、突出主旨的结构特点。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将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自主学习】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佃农() (2)祖籍() (3)妯娌() (4)意见,并派代表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全班同学一致得出最终答案,教师呈现参考答案。
2、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作者为什么选择文中这些事情来写?这些事件又是如何串联起来的?解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讲解,达到预定目标。
(学生对第一个问题存有疑难,需老师引导才能理解。
)时间事迹表现的品质作者小时候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的人。
1895—1900年前后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
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年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年深明大义1919年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继续劳动,直到最后。
1924—1927年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年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理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
年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及表格提示完成表格,品质概括上存在差异较大,小组交流后,由教师点拨形成统一意见。
)3、精读课文最后两段,完成练习册相关试题。
解决方法:学生自我检测,教师通过讲评点拨完成预设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我的母亲》导学案9]
十四我的母亲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体会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体会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自主导学】
1.邹韬奋,原名,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
祖籍江西余江。
先后在上海和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
本文选自。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查氏()憧憧()妹仔()蒙眬()
鞋袜()歉疚()惺忪()呜咽()
3.下列四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订正。
A.浙江元霄莫名其妙()
B.时候蜡烛热泪盈框()
C.瞥见柔和寻寻善诱()
D.帐门含冕饮泣吞声()
4.选词填空。
(1)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幢幢,憧憧)的大客厅里。
(2)(母亲)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宝,饱)眼福。
5.根据文句中括号内含义写出相应词语。
⑴她讲得(健谈而且感人),妹仔听得忽而笑容满面,忽而又愁眉双锁()
⑵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讲的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也泛指教导有方)的良师。
()
⑶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不能入睡)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
()
6.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课文从几个侧面展现了“母亲”的性格,运用了丰富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
(2)《我的母亲》一文主要描写了妇女在封建社会的命运,以及封建家庭教育的情形,同时也记述了“母亲”对“我”的哺育过程,表达了“我”对母爱的颂扬感激之情。
()【自主合作探究】
7.课文主体部分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断,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通过这四个片断,邹韬奋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8.《我的母亲》文风质朴,情节集中,故事感人,人物形象鲜明。
试分析一下本文的结构。
9.母亲“可爱的性格”“努力的精神”“能干的才具”为什么会“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在妇女问题上,邹韬奋的社会理想又是什么呢?
【反馈检测】(20分)
10.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娓娓(wěi)憧憧(chónɡ)睡眼惺忪(xīnɡ)
B
.唏嘘(xū)冤家(yuǎn)万籁俱寂(lài)
C
.歉疚(jiù)蒙眬(ménɡ)辗转反侧(zhǎn)
D.
瞥见(piē)呜咽(yàn)饮泣吞声(qì)
11.下列各组词语全部正确的是()(3分)
A.循循善诱蹑手蹑脚莫明其妙
B.泪如泉涌钦泣吞声五彩缤纷
C.娓娓动听睡眼惺忪万籁俱寂
12.
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4分
)
(1)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
容态:
(2)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唏唏嘘嘘:
13.
指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4分
)
(1)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
()
(2)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
()
1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只知道母亲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说明妇女在封建社会没有地位。
B.到年底,父亲“清算”我的功课,如发现问题就用竹板教训我,这一做法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这种教育方法,应该批判。
C.母亲看到父亲因我不好好读书而打我时,在一旁说“打得好”可见她完全站在父亲一边,帮助教训我。
D.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勤劳,能干的封建妇女。
15.你还记得自己母亲给你留下的最初印象吗?试着把她写下来。
(4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
2.学习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
2.学习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法。
【自主导学】
16.《我的母亲》截取了生活中的四个典型片段来描写母亲的形象,这四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哪些性格特点?
①元宵夜“巡阅”,写对母亲的最初印象。
②涌流的泪珠,赞扬母亲
③丰富的内心世界,写母亲的矛盾心态揭示
④劳碌的身影,写母亲的
纵观全文,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17.“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
”我想陪母亲,表达出“我”怎样的感情?
【自主合作探究】
18.阅读本文,探究文中母亲两次的“哭”有什么不同?
感谢您的阅读!。